一、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论文文献综述)
黄颉,吴伟霞,刘阳园,刘细娇,林芬明,林瑞杰[1](2021)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湛江奥理德眼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接诊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各44例。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组行ECCE。比较两组视力、眼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ECCE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安全性相当,均可改善患者视力,对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无明显差异,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治疗。
范永琦,申飞,张晨霞,朱珂珂[2](2021)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18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8例98眼联合CTR植入治疗(联合组),88例88眼未联合CTR植入治疗(对照组)。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6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视觉质量[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MS)]、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评估术后1、3、6mo时前囊口面积、IOL倾斜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前囊膜混浊、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两组BCVA具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BCVA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BCV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高阶像差RMS具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前囊口面积具有交互效应(P<0.05),组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3、6mo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OL倾斜角具有交互效应(P<0.05),组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3、6mo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并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IOL植入+CTR植入术可改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王洪亮[3](2020)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均顺利完成,IOL均囊袋内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术后IOL倾斜度、主观视觉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1.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与否,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2.囊袋张力环植入应用于超高度并发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无影响。3.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能够维持晶状体稳定性。4.通过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植入囊袋张力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图13表7参43
旷豪[4](2020)在《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SRK/T、Haigis、HofferQ、Holladay1四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预测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同时研究植入的三种人工晶体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相关性,为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和人工晶体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高度近视眼四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的比较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通过收集AL≥26.0mm白内障患者共计18例(31眼),根据测量的眼轴长度将其分为A组(26≤AL<30mm)和B组(AL≥30mm),运用四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计算预期术后屈光度,比较术后实际测得的屈光度与预期术后屈光度的差异。分析四种公式在不同眼轴长度时预测的准确性和应用眼轴优化公式的可靠性。第二部分:不同人工晶体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之间的相关性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通过第一部分的病例资料,根据植入的人工晶体类型分为A组(CT LUCIA 601P型)、B组(ZCB00型)和C组(AR40e型)。运用四种人工晶状体公式计算预期术后屈光度。比较术后实际测得的屈光度与预期术后屈光度的差异。分析使用同一人工晶状体公式时,不同人工晶体对于预测术后屈光度的影响。结果:1、A组(26≤AL<30mm)16眼,平均眼轴长度为27.70mm,B组(AL≥30mm)15眼,平均眼轴长度为31.76mm。A组中SRK/T、Haigis、HofferQ、Holladay1四种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MAE值分别是(1.61±1.42)D、(1.67±1.41)D、(1.85±1.54)D、(1.91±1.52)D、(1.26±1.25)D、(1.13±1.28)D、(1.16±1.31)D和(1.24±1.26)D,四种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MNE值分别为(1.53±1.51)D、(1.48±1.62)D、(1.76±1.65)D、(1.83±1.62)D、(1.05±1.44)D、(0.79±1.53)D、(0.91±1.51)D和(0.99±1.47)D。各公式之间MAE和MN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SRK/T、Haigis、HofferQ、Holladay1四种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MAE值分别是(1.82±0.72)D、(1.54±0.72)D、(2.36±0.69)D、(2.06±0.69)D、(0.79±0.76)D、(0.74±0.82)D、(0.93±0.85)D和(0.71±0.76)D。四种公式及眼轴优化公式MNE值分别为(1.82±0.72)D、(1.54±0.72)D、(2.36±0.69)D和(2.06±0.69)D、(1.82±0.72)D、(1.54±0.72)D、(2.36±0.69)D和(2.06±0.69)D。Haigis与HofferQ公式有统计学意义(F=0.015,P=0.004),HofferQ与SRK/T公式有统计学意义(F=0.217,P=0.042),而Haigis与SRK/T公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0.102,P=0.292),两公式MAE均小于其他两种公式,Haigis公式的MAE值更优有更好的预测性。四种公式在应用眼轴优化公式后MAE和未优化眼轴的MAE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眼轴优化公式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2、分别使用SRK/T、Haigis、HofferQ以及Holladay1公式A、B两组的MA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组内四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之间的MAE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四种人工晶状体公式在26≤AL<30mm预测准确性无差异。Haigis和SRK/T公式在AL≥30mm预测准确性较好,Haigis公式预测值更准确;应用眼轴优化公式可有效降低误差,所以在AL≥30mm先优化眼轴长度再选择Haigis或者SRK/T公式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2.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根据眼轴长度选择适合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后,植入CT LUCIA 601P或者ZCB00型人工晶体不会对结果产生显着影响。
李风岚,钟祖斌,冯冰,赵洁,吕丽[5](2019)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为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90例,均由我科经验丰富的两名医生完成。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患眼眼压,电脑验光仪联合检影、插片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球镜度数以及柱镜度数。利用角膜内皮镜计算手术前、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比较手术前、术后6个月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BCVA<0.3、0.3~0.5人数均少于术前,>0.5人数均多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球镜度数以及柱镜度数均显着降低,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1d眼压显着高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着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改善并提高视力,改善屈光状态,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安全性较高。
黄永伦[6](2019)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探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眼压,术后第1、3、9、12周的裸眼视力,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 h眼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3、9、12周裸眼视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快速恢复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控制术后眼压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常华,刘明娇[7](2019)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不同屈光状态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信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按术后残留屈光度分为3组,A组17例,残余屈光度-1.0~-2.0 D,B组22组,残余屈光度-2.25~-3.0D;C组19例,残余屈光度-3.25~-4.0 D。对比3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结果 A、B、C组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42(0.89~0.13)、0.59(0.78~0.42)、0.81(0.99~0.4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裸眼近视力分别为0.79(1.01~0.62)、0.60(0.81~0.52)、0.49(0.62~0.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既是白内障复明手术,又是矫正屈光手术。术前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留术后屈光度,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前无戴镜习惯且不需要进行近距离视物工作的患者,应预留较低屈光度,改善裸眼远视力。如果患者能接受术后配戴中低度矫正眼镜,而且有近距离工作习惯,则可预留较高的屈光度。
张婉琪,程缨淋,黄惠春,王耿,王振茂[8](2019)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对屈光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对屈光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27眼,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使用IOL Master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曲率,使用Tomey SS1000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有效晶状体位置,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位移,并分析其对术后屈光度的影响。结果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屈光度分别为(-1.59±1.64)D、(-1.80±1.66)D、(-1.47±1.39)D,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5,P=0.746)。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术后屈光度变化与人工晶状体位移呈正相关(r=0.355,P=0.008),且术后1个月绝对屈光度误差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514,P=0.006),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绝对屈光度误差与术前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厚度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是术后屈光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眼轴越长术后绝对屈光误差越大。
孙晓宇,崔国义,李海岗[9](2019)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的优劣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
阿尔孜古丽·萨木萨克,王颖,于继,李军,陈雪艺[10](2018)在《超声乳化与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OCT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对视觉质量、中央角膜厚度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2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角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64%vs 78.57%,P<0.05)。手术前,两组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角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散光度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近矫正视力均较手术前显着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手术前显着增加,研究组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囊膜浑浊、房水浑浊、高眼压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视觉质量,缓解对中央角膜厚度及黄斑OCT的影响。
二、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视力 |
2.2 角膜内皮细胞情况 |
2.3 并发症 |
3 讨论 |
(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1.2.1手术方法 |
1.2.2观察指标 |
2结果 |
2.1两组手术前后BCVA比较 |
2.2两组手术前后视觉质量比较 |
2.3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
2.4两组术后前囊口面积变化情况比较 |
2.5两组术后IOL倾斜角变化情况比较 |
2.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讨论 |
(3)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清单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检测仪器 |
1.2 方法 |
1.2.1 术前准备 |
1.2.2 术中准备 |
1.2.3 术后护理 |
1.2.4 测量方法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个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个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
2.3 两个组患眼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
2.4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
2.5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偏心量比较 |
2.6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倾斜度的比较 |
2.7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 |
2.8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3.1 本研究对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的意义 |
3.2 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选择 |
3.3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眼科中的应用 |
3.4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中的使用安全性 |
3.5 囊袋张力环对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 |
3.6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及科研获奖 |
(4)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缩略英文索引 |
前言 |
第一部分 四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比较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人工晶体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之间的相关性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手术前后BCVA比较 |
2.2 手术前后球镜度数、柱镜度数以及眼压比较 |
2.3 手术前后眼球参数比较 |
2.4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6)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检查方法 |
1.2.2 手术方法 |
1.2.2. 1 对照组 |
1.2.2. 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12、24、48 h眼压情况比较 |
2.3 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3、9、12周裸眼视力情况比较 |
2.4 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对屈光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屈光度 |
2.2 术后屈光度变化与人工晶状体位移的关系 |
2.3 术后绝对屈光误差 |
3 讨论 |
(9)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的优劣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
2.3 生活质量对比 |
3 讨论 |
(10)超声乳化与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OCT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临床疗效观察: |
1.3.2 指标检测 |
1.3.2. 1 散光及最佳矫正视力测定: |
1.3.2. 2 黄斑OCT检测: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黄颉,吴伟霞,刘阳园,刘细娇,林芬明,林瑞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05)
- [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J]. 范永琦,申飞,张晨霞,朱珂珂.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9)
- [3]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洪亮.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4]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的比较[D]. 旷豪. 南华大学, 2020(01)
- [5]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J]. 李风岚,钟祖斌,冯冰,赵洁,吕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06)
- [6]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并发症[J]. 黄永伦. 中国医学创新, 2019(34)
- [7]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J]. 杨常华,刘明娇. 医药论坛杂志, 2019(09)
- [8]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移对屈光度的影响[J]. 张婉琪,程缨淋,黄惠春,王耿,王振茂. 眼科新进展, 2019(04)
- [9]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的优劣比较[J]. 孙晓宇,崔国义,李海岗. 临床研究, 2019(01)
- [10]超声乳化与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及OCT的影响[J]. 阿尔孜古丽·萨木萨克,王颖,于继,李军,陈雪艺. 河北医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