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傅奕铖,余烨,陈杏彪,张莹,李晓倩,孙奕波,程杰军,吴华伟[1](2021)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鉴别诊断肺癌与炎性结节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92例肺部实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光谱CT资料。分析病灶的常规CT征象并测量其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参数, 之后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建立预测恶性结节模型, 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常规CT征象、光谱CT参数及两者联合后的诊断效能, 使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恶性及炎性肺结节患者分叶征(分别为42个、8个, χ2=10.779, P=0.001)、短毛刺征(分别为41个、7个, χ2=11.911, 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5个、9个, χ2=11.705, P=0.001)及血管集束征(分别为35个、8个, χ2=5.337, P=0.021)的分布及静脉期IC值[(2.1±0.5)mg/ml、(2.3±0.5)mg/ml, t=-2.464, P=0.016]、NIC值(分别为0.40±0.06、0.45±0.08, t=-6.943, P<0.001)、Zeff值(分别为8.38±0.21、8.49±0.19, t=-2.122, 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CT征象的分布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建立常规CT征象logistic模型, 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静脉期IC、静脉期NIC、静脉期Zeff建立光谱CT参数logistic模型, 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以上联合建立logistic模型, 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联合模型与光谱CT参数模型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4, P=0.073), 联合模型与常规CT征象模型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6, P=0.031)。结论光谱CT参数联合常规CT征象能提高肺癌与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
亓立勇[2](2021)在《CT诊断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价值及影像特点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炎结节诊断采用CT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135例到我院接受检查孤立性肺炎结节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随后采用手术或者病理活检判断患者结节良、恶性。螺旋CT诊断良、恶性结节情况,良、恶性结节患者不同CT征象,血流灌注成像参数比较,螺旋CT对孤立性肺炎性结节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良性以及恶性结节分别为64例以及71例,检出率分别为47.41%以及52.59%,其中良性结节患者主要为结核球(20.74%),而恶性结节主要为腺癌(25.93%);良性组患者粗糙边界、钙化、胸膜"牵拉征"、"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截断征"、肿瘤"血管征"以及"空洞征"等CT征象比例低于恶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等征象比例差异不显着(P>0.05);良性结节患者血容量、通透性值、平均通过时间、血流量等血流灌注成像参数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P<0.05);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8.57%、96.92%以及92.59%。结论 CT可以通过CT征象以及血流灌注成像等方面有效评估孤立性肺炎性结节患者结节良、恶性,其诊断价值较好。
戚云杰,任少阳,孙小伶[3](2021)在《探讨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20年8月118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PET-CT、HRCT及病理检查,分析检查结果、评估PET-CT结合HRCT的诊断效能。结果单用PET-CT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为77.97%、82.43%、70.45%;单用HRCT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为75.42%、79.73%、68.18%;结合应用PET-CT、HRCT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4.07%、95.95%、90.91%,PET-CT、HRCT结合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单用PET-CT、单用HR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PET-CT、单用HRCT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检查对恶性结节短细毛刺、胸膜凹陷、多囊透亮影、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棘状突起、斑点样钙化检出率分别为53.49%、60.47%、34.88%、25.58%、14.19%、23.26%,高于良性结节9.33%、6.67%、2.67%、2.67%、8.00%、0.00%,结合检查对恶性结节中临近胸膜增厚、卫星灶检出率分别为4.65%、4.65%,低于良性结节检出率20.00%、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04、40.839、23.005、14.639、21.432、19.057、5.222,P<0.05)。结论 PET-CT结合HRCT用于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中可较单一应用PET-CT或单一应用HRCT获得更高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另外PET-CT结合HRCT检出的恶性结节征象与良性结节征象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这些特点可指导临床准确制订治疗方案。
周淼[4](2021)在《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增强CT、99m锝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及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 1.1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SPN 169例(所有SPN均经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收集所有病例术前1周的胸部增强CT和99mTc-MIBI SPECT/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88例,女性81例,年龄范围25~80岁,平均年龄(58.44±10.97)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SPN进行良恶性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增强CT、99mTc-MIBI-SPECT/CT区分良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SPN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年龄、性别、CT基本形态学特征及SPECT/CT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的良恶性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法评价增强CT、99mTc-MIBI-SPECT/CT及Lung-RADS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并计算SPECT/CT早期及延迟期99mTc-MIBI摄取比值临界值。结果:(1)增强CT、99mTc-MIBI-SPECT/CT诊断良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9%、54.20%、84.1%、83.9%、84.0%和87.6%、52.1%、82.2%、62.5%、77.5%,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均高于单独的增强CT(x2=57.44,P<0.05)和99mTc-MIBI-SPECT/CT(x2=29.96,P<0.05)扫描。(2)年龄、平均直径、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分叶征、是否强化、肿瘤微血管征在良恶性SPN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结节平均直径、肿瘤微血管征是预测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优势比分别为1.041、0.081、1.131。(3)ROC曲线示增强CT诊断良恶性SPN的AUC值为0.75,99mTc-MIBI-SPECT/CT的AUC值为0.70,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AUC=0.77)。(4)良、恶性SPN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T/NT)均无统计学差异(t=-0.45、t=-1.97;P均>0.05);ROC示良恶性SPN早期T/NT>1.4、延迟期T/NT>1.6时,Youden指数均最大,AUC值分别为0.59、0.68。(5)ROC曲线示Lung-RADS分级诊断实性结节的AUC=0.77,均高于亚实性结节(AUC=0.71)和总结节(AUC=0.6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亚实性SPN中恶性平均CT值大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ROC示亚实性SPN平均CT值>-398,可用于判断恶性SPN(AUC=0.715,P<0.05)。结论:(1)增强CT联合99mTc-MIBI-SPECT/CT扫描可提高良恶性SPN的诊断效能。(2)年龄、结节平均直径及肿瘤微血管征是预测恶性SPN的独立影响因素。(3)实性SPN Lung-RADS分级诊断效能高于亚实性结节和总结节;亚实性SPN平均CT值恶性高于良性。
刘啸峰,黄述斌,胡磊[5](2021)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活检。依据病理结果,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并对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5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中,恶性结节67例、良性结节14例,炎性结节14例;(2)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性质的特异性为83.33%,敏感性为95.38%,准确性为91.58%;(3)恶性结节及炎症结节患者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时间点的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在CT动态增强扫描300及480 s时,炎性结节组CT值较恶性结节组下降显着(P<0.05);(4)恶性结节组及炎性结节组结节强化值(PH)、孤立性肺结节PH与主动脉PH之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论:对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可以为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王晓玉[6](2021)在《肺结节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分析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发现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建立恶性结节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中肺结节性质的判断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外科手术切除有明确病理的结果的共273例肺结节患者组成A组数据。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n=66)和恶性组(n=207),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肺病史、肺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结节密度、结节部位、伴随的结节数目、结节直径、特殊影像学表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血管集束征、钙化、空泡征)、增强扫描是否强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统计结果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另外随机抽取2020年于我院经手术切除有明确病理的肺结节患者100例为B组,用来验证本研究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吸烟史、结节形态、结节边缘、结节密度、结节最大直径、结节特殊征象中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和支气管截断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结节最大直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结节密度为评估结节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结节的预测模型为:P=ex/(1+ex),x=-4.323+(0.042×年龄)+(0.945×结节最大直径)+(0.963×分叶征)+(1.035×毛刺征)+(1.163×胸膜凹陷征)+(2.230×结节密度)。将B组数据带入本研究预测模型、李运模型和Mayo模型中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本研究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08±0.043,95%的置信区间为(0.823~0.994),该模型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1.2%,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65.0%;李运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98 ± 0.066,Mayo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5±0.051,据此可知,本研究的模型较李运模型和Mayo模型更为准确。结论:年龄、结节最大直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结节密度为评估肺结节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医师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肖云丹[7](2021)在《肺炎性结节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与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孤立性肺炎性结节(SPINs)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SPINs CT特征和病理表现,从而改进诊断策略。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20年12月确诊的SPINs和肺癌结节患者的CT资料,分别有225个和310个。根据CT主要特征将结节分为不同类型:I型,密度均匀且边界清楚,边缘光滑(Ia)、边缘毛糙(Ib)、边缘毛刺(Ic);II型,边界模糊或结节周围斑片影,或两者兼有;III型,密度不均匀结节;Ⅳ型,多边形结节。同时对SPINs病理表现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225个SPINs中,I型(Ia、Ib和Ic)、II型、III型和IV型结节分别有137个(60.9%)[47个(34.3%)、33个(24.1%)、57个(41.6%)]、62个(27.6%)、12个(5.3%)和14个(6.2%)。在310个肺癌结节中各类型结节分别有275个(88.7%)[119个(43.3%)、70个(25.5%)、86个(31.3%)]、20个(6.5%)、15个(4.8%)和0个。与肺癌相比,SPINs I型结节较少出现,但II型和IV型结节更常见(p<0.0001)。虽然两组间I型(p=0.095)和III型(p=0.796)结节的发生率相似,但其特异性CT征象有显着不同。各类型SPINs的主要病理表现极为一致(82.2%-100%)。结论肺癌结节与SPINs的整体或特异性CT征象存在差异。II型和IV型结节高度提示SPINs,且每种类型的SPINs几乎有相似的病理表现。目的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 GGN)有无分叶对其性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ing,VR)技术在评估p GGN分叶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78例患者总计82个p GGN的CT资料。所有p GGN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11个(13.4%)、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24个(29.3%)、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30个(36.6%)、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17个(20.7%)。分别在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及VR图像上判断结节有无分叶,并对分叶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无分叶:0分,轻度分叶:1分,显着分叶:2分),最后对结果进行分类比较,评估不同观察角度和方法间评估分叶征的差异。结果在轴、冠及矢状位MPR图像上,p GGN分叶征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VR图像上,p GGN分叶征评分显着高于任意方位MPR图像评分及其最高分(p<0.001)。AAH、AIS、MIA及IA分叶征在MPR图像上的最高评分与其在VR图像上的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IA分叶征在MPR图像上的最高评分及VR图像上评分均较AAH及MIA高(p<0.05)。与AIS对比,IA分叶征在MPR图像上的最高评分较高(p=0.005),而在VR图像上评分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64)。浸润性病变(MIA+IA)与浸润前病变(AAH+AIS)的分叶征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而侵袭性病变(IA)与非侵袭性病变(AAH+AIS+MIA)分叶征评分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在MPR图像上,较大的(≥10mm)p GGN分叶征最高评分显着高于较小者(<10mm)(p=0.017),而在VR图像上的评分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128)。结论p GGN分叶程度与其性质及大小有一定关系,MPR和VR后处理技术可更全面、直观地评价p GGN分叶征,为其性质判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周瑾瑜[8](2021)在《肺孤立性结核结节的CT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并总结孤立性肺结核结节(SPTN)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SPTN(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资料,着重评价病灶分布、形态特征、周围结构改变及其增强CT表现。结果42个SPTN均为实性,主要位于双肺上叶23个(54.8%),呈圆形或类圆形20个(47.6%),其中边缘光滑9个(45.0%),边缘局限性突起5个(55.6%),边缘毛糙11个(55.0%),部分略呈分叶状,边缘亦常伴局限性突起或条索8个(72.7%);呈类三角形7个(16.7%),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浅淡、紧贴血管、尖端朝向胸膜(5个,71.4%);呈长椭圆形6个(14.3%),边缘多为锯齿状并伴少许条索4个(66.7%);呈不规则形9个(21.4%),其密度多不均匀,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边缘毛糙,周围常伴磨玻璃密度影5个(55.6%)。31个(73.8%)结节增强后以无明显强化(15个,48.4%)及轻中度强化(13个,41.9%)为主,边缘毛糙(13个,61.9%)较边缘光滑(3个,30.0%)强化多见(P<0.05)。结论SPTN的CT表现形态主要有4种,当肺结节呈圆形/类圆形且边缘可见局限性突起或条索,呈三角形且密度浅淡、边缘光滑,或为长椭圆形且边缘呈锯齿状时要考虑其为结核的可能性,病灶的强化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吴硕[9](2020)在《孤立性肺结节多模态CT成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模态CT成像(CT平扫、CT增强、双能量CT成像及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炫速双源CT扫描仪(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行多模态CT成像(常规平扫、CT灌注成像、双能量CT增强)、并经病理证实的SPN146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48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6.38±1.04岁。SPN常规CT平扫肺窗图像重建层厚1mm薄层图像,再行三维重建,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图像;SPN灌注图像经VPCT Body软件后处理得到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MB)、平均通过时间(MTT);通过双能量CT增强扫描获得SPN的动脉期、静脉期碘图和CT增强图像,碘图经过Dual Energy软件中Liver VNC处理后可得到动、静脉期碘图参数碘覆盖值(OL)、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通过测量SPN的CT平扫和增强CT值可获得CT强化幅度值。CT灌注参数及双能CT碘图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行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由两名从事胸部CT影像诊断15年以上的高年资医师随机对每例SPN的CT常规平扫图像、三维重建图像以及CT增强图像进行分析及诊断,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协商解决,根据每例SPN的CT平扫征象,按以下5个等级作出评价,1=肯定良性,2=可能良性,3=不确定,4=可能恶性,5=肯定恶性,方法A为常规CT平扫联合CT强化幅度值作出诊断;方法B为常规胸部CT平扫联合DECT碘图参数作出诊断;方法C为常规胸部CT平扫联合CTPI参数作出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146例SPN分为良、恶性两组,其中恶性组86例,良性组60例。计算多模态CT成像单独及联合使用对SPN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并评价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PN多模态CT成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74.89±3.98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011.67±10.29 mGy.cm、有效剂量(ED)为14.16±0.14 mSv;(2)146例SPN常规CT平扫五等级评判结果显示:良性组等级1有19例,等级2有4例,等级3有27例,等级4有10例,等级5有0例;恶性组等级1有0例,等级2有2例,等级3有22例,等级4有10例,等级5有52例;(3)恶性组CT灌注参数BV、BF、MTT、PMB均高于良性组,P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BF、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PMB参数行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当阈值为10.22 ml/100ml/min时,诊断良、恶性SPN敏感度为90.69%,特异度为58.33%;(4)恶性组SPN动、静脉期碘图参数动脉期碘覆盖值(aOL)、静脉期碘覆盖值(vOL)、动脉期碘浓度(aIC)、静脉期碘浓度(vIC)、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NIC)、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vNIC)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ROC曲线分析得到aOL、vOL、aIC、vIC、aNIC、vNIC参数的AUC依次为0.627、0.630、0.617、0.643、0.620、0.815,其中vNIC的AUC最大,与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为0.31时,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度为74.41%,特异度为78.33%;(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当方法A、方法B、方法C单独应用时,方法B特异度大于方法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方法A、方法B、方法C联合应用时,方法A+B、方法A+C、方法B+C及方法A+B+C之间诊断效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4种联合方法的敏感度均大于方法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A+C、方法A+B+C敏感度大于方法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A+C准确度大于方法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模态CT成像有利于提高良、恶性SPN诊断效能。(2)胸部CT平扫结合MPR是诊断良、恶性SPN的重要方法,CT灌注成像、双能量CT成像对良、恶性SPN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李王佳[10](2020)在《肺结节显示技术与癌症患者肺结节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不同层厚最大密度投影和最小密度投影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目的探讨厚层、薄层及不同层厚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图像在筛查肺结节中的检出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诊断有肺结节的221名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肺结节的密度,将其分为实性结节(SN)和磨玻璃结节(GGN)。两位放射医师双盲阅片,分别采用厚层(5mm)、薄层(1mm)CT图像及不同层厚MIP或MinIP图像对肺结节进行检出。采用5、10、15和20 mm层厚重建的MIP检出SN,采用3、8和15mm层厚重建的MinIP检出GGN。记录检出肺结节的大小、数目和位置,评估两位放射医师检出结节的一致性,并比较其采用不同CT图像检出肺结节的差异。结果两位放射医师在不同CT图像上检出肺结节的一致性较好(κ≥0.687)。对于总SN和直径<5 mm SN,MIP(10mm)图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CT图像(放射医师1:84.5%,83.8%;放射医师2:83.6%,82.2%)。对于GGN和直径<5mm GGN,除了薄层(1mm)图像外,MinIP(3mm)图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CT图像(放射医师1、93.3%和78.6%;放射医师2、95.0%和81.0%)。结论MIP能有效地提高肺SN的检出率,以MIP(10mm)检出效能最佳。MinIP(3mm)图像有助于GGN的检出,其检出率与薄层CT图像的检出率相当。第二部分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76例恶性肿瘤患者SPN的CT资料,着重分析结节的密度特征、形态特征、周围肺组织伴发征象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总结不同性质结节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76例SPN中,原发性肺癌41例(53.9%),转移瘤14例(18.5%),良性病变21例(27.6%)(炎性结节19例,良性肿瘤2例)。所有结节中,表现为实性者57例(75%),其中肺癌23例(40.4%),病灶边缘多较毛糙、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紧密,多伴有内部或边缘特征(19例,82.6%);转移瘤14例(24.6%),多呈圆形/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12例,85.7%);炎性结节18例(31.6%),病灶边缘多较模糊或部分毛糙(14例,77.8%),部分周围伴有斑片或条索影;1例肺癌、4例炎性结节及2例良性肿瘤与转移瘤的CT表现相似。CT表现为亚实性者19例(25%),大部分为原发性肺癌(18例,94.7%),病灶边界多较清、密度混杂(14例,77.8%),炎性结节1例(5.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或新发SPN的性质多样,熟悉不同结节的CT特征有助于其性质的判断及鉴别诊断,为进一步临床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2)CT诊断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价值及影像特点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螺旋CT诊断良、恶性结节情况比较 |
2.2 良、恶性结节患者不同CT征象比较 |
2.3 良、恶性结节患者血流灌注成像参数比较比较 |
2.4 螺旋CT对孤立性肺炎性结节诊断价值分析 |
3 讨论 |
(3)探讨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诊断效能分析 |
2.3 肺部孤立性结节征象检出情况 |
3 讨论 |
(4)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分布情况 |
2.2 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结果比较 |
2.3 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时间密度曲线比较 |
2.4 不同类型孤立性肺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比较 |
3 讨论 |
3.1 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
3.2 高分辨率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分析 |
3.3 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4 结论 |
(6)肺结节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研究背景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局限性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结节的CT影像评估及指南介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肺炎性结节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与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CT特征及病理表现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第二部分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和 VR在评估肺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中的价值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征象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8)肺孤立性结核结节的CT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肺孤立性结核结节的CT诊断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孤立性肺结节多模态CT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课题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肺结节显示技术与癌症患者肺结节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不同层厚最大密度投影和最小密度投影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参加学术会议 |
四、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层探测器光谱CT鉴别诊断肺癌与炎性结节的价值[J]. 傅奕铖,余烨,陈杏彪,张莹,李晓倩,孙奕波,程杰军,吴华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12)
- [2]CT诊断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价值及影像特点观察[J]. 亓立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11)
- [3]探讨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J]. 戚云杰,任少阳,孙小伶.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8)
- [4]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周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 刘啸峰,黄述斌,胡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1(06)
- [6]肺结节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D]. 王晓玉. 山东大学, 2021(12)
- [7]肺炎性结节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与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评价研究[D]. 肖云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肺孤立性结核结节的CT特征分析[D]. 周瑾瑜.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9]孤立性肺结节多模态CT成像研究[D]. 吴硕.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10]肺结节显示技术与癌症患者肺结节诊断研究[D]. 李王佳.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