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一、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薛宏峰[1](2022)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患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结果血清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诊断的敏感度均较高于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单独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过程中,采取肌红蛋联用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有效弥补单项目检测中的不足,临床敏感度较高,能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曹亮亮,严卫国[2](2022)在《心电图联合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心电图(ECG)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因胸痛入院、疑似早期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MI组(85例)和非AMI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CG检查,并对其血清NT-proBNP、cTn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ECG检查结果和NT-proBNP、cTnT水平。绘制ECG+NT-proBNP、ECG+cTnT、ECG+NT-proBNP+cTnT在早期诊断AMI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两组ECG检查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MI组NT-proBNP、cTnT水平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CG+NT-proBNP+cTnT诊断早期AMI的曲线下面积(0.874),明显高于ECG+NT-proBNP、ECG+cTn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CG结合血清学指标NT-proBNP、cTnT能够显着提高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一萍,陈肖艺,王翩翩[3](2021)在《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诊断,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74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同期74名例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次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同时根据是否ST段抬高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及对照组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及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分别比较hs-TnT、心电图碎裂QRS波及hs-Tn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效能,并将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hs-TnT含量、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血清hs-TnT含量和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均高于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hs-TnT的敏感度低于心电图碎裂QRS波检测,特异性高于心电图碎裂QRS波检测,二者阳性、阴性预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hs-TnT、心电图碎裂QRS波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诊断效能均低于二者联合的检测方式(P<0.05)。结论: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效果较好,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好,对患者的早期病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霍聪[4](2021)在《高敏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敏肌钙蛋白Ⅰ诊断界值。方法:对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0小时及3小时动态检测高敏肌钙蛋白Ⅰ,0h及6小时检测肌钙蛋白Ⅰ,按照常规诊疗流程采集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检验判定和临床判定结果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一致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高敏肌钙蛋白Ⅰ动态检测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确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敏肌钙蛋白Ⅰ诊断界值。采用IBM SPSS26.0和Med 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最终依照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临床判定确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1例(29.19%),其中男性占72.13%(44例)。检验判定中初始浓度判定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25.84%),依据男女性别分组,NSTEMI患者58例(27.75%);浓度差判定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5例(26.32%),依据性别分组,NSTEMI患者60例(28.71%)。(2)初始浓度和性别分组的检验判定结果与临床判定结果的符合率均高达91.87%,其敏感度分别为88.52%和95.08%,特异度93.92%和90.54%,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85.70%和80.60%,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5.20%和97.80%。(3)浓度差和性别分组的检验判定结果与临床判定结果的符合率达94.26%和95.69%,浓度差判定总体和性别分组的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90.16%和98.36%,特异度为95.95%和81.08%,PPV为90.20%和68.20%,NPV为95.90%和99.20%。(4)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s-c Tn I的初始浓度诊断界值是33.37ng/L,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0.935~0.987),Youden指数0.824;男性诊断界值:32.85ng/L,敏感度97.83%,特异度95.10%,AUC为0.986(95%CI:0.969~1.000),Youden指数0.929;女性诊断界值:26.66ng/L,敏感度86.67%,特异度80.43%,AUC为0.890(95%CI:0.803~0.976),Youden指数0.671。(5)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s-c Tn I的浓度差诊断界值34.40ng/L,AUC为0.962(95%CI:0.934~0.990),Youden指数0.861;男性诊断界值:32.90ng/L,敏感度95.65%,特异度93.33%,AUC:0.980(95%CI:0.955~1.000),Youden指数为0.908;女性诊断界值:16.13ng/L,敏感度93.48%,特异度80.00%,AUC为0.928(95%CI:0.859~0.997),Youden指数为0.928。结论:(1)动态检测高敏肌钙蛋白Ⅰ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临床诊疗中可行性强且准确性较高。(2)本研究确定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敏肌钙蛋白Ⅰ初始浓度及浓度差诊断界值,浓度差的诊断效力可能优于初始浓度,或可成为未来诊断NSTEMI的更为精确的指标。(3)高敏肌钙蛋白Ⅰ的检测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引入这种性别分组可以提高NSTEMI的诊断率,这可能能够使我们更加可靠、及早地对疑似心肌梗死人群进行危险分层,识别高危人群,指导临床策略。

肖春,秦淑国,胡恒贵[5](2021)在《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白细胞介素6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102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胸痛(CP)、胸闷(CD)患者60例作为CPC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nI、CKMBmass、IL-6、FDP对AMI的诊断价值。AMI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指标及疗效的关系。结果三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最高,其次为CPCD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CKMBmass、IL-6、FDP联合诊断CPCD、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8、0.926,均高于单一诊断。治疗有效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糖尿病、入院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无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入院时、治疗6 h、12 h、24 h、48 h、72 h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与DBP、SBP、LVESV、LVESD、LVEDD、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与疗效显着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外周血cTnI、CKMBmass、IL-6、FD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对AMI诊断及治疗监测具有指导性意义。

王思铭[6](2020)在《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2001-2015年间心肌标志物在我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住院患者中的检测应用情况、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样本,集中进行病历资料信息提取,选取其中的NSTEMI住院患者纳入本次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医院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各医院间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的分布情况采用箱线图进行描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家医院,包括65家城市医院和91家农村医院。4个年份纳入分析的医院分别为.:62、103、136、147家。本研究纳入分析的NSTEMI住院患者病历共5289份,4个年份分别为156、414、1474、3245份。(1)患者特征:4个年份NSTEMI住院患者中位年龄分别是67岁、70岁、70岁、69 岁(趋势 P 值=0.074),女性比例分别为 42.95%、39.37%、39.55%、39.38%(趋势 P 值=0.566)。(2)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4个年份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或CK-MB)的检测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分别为71.J 5%、89.J 3%、95.19%、95.83%(趋势P值<0.001)。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也呈逐年增加趋势,4个年份分别为20.51%、54.1 1%、67,71%、91.36%(趋势P值<0.001)。2015年,NSTEMI住院患者中仍有4.17%未检测心肌标志物。在具备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的医院中,有20.75%的医院NSTEMI住院患者检测率不足80%。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NSTEMI住院患者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分别为94.43%、84.80%、90.71%(P 值<0.001),有显着差异,而 2015 年 NSTEMI住院患者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在城市和农村医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4个年份具有心肌标志物检测(肌钙蛋白或CK-MB)能力的医院比例分别为77.42%、92.23%、97.79%、100%(趋势P值<0.001),其中开展肌钙蛋白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35.48%、70.87%、85.29%、96.60%(趋势P值<0.001)。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医院的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能力无显着差异。2001-2011年城市医院的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能力优于农村医院,而2015年城乡医院肌钙蛋白和CK-MB的检测能力无显着差异。结论2001年至2015年,我国收治NSTEMI住院患者医院的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东、中、西部地区医院和城乡医院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心肌标志物检测率也显着提高,然而具有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的医院尚未广泛应用于NSTEMI的诊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方案,特别是提高肌钙蛋白检测率,改善NSTEMI患者识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王娇,姜达[7](2020)在《冠心病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CHD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4例,心绞痛(AP)组28例,心肌梗死(AMI)组27例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不同病变血管数目,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两支病变组29例和三支病变组13例。对比各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MA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IMA水平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入院时hs-cTnT、hs-CRP、CK-MB和IMA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24 h时hs-cTnT、hs-CRP和IMA较入院降低,且以治疗后72 h时降低明显(P<0.05),治疗后24 h时CK-MB水平升高(P<0.05),72 h时降低(P<0.05);AP组、AMI组和ICM组血清hs-cTnT、hs-CRP、CK-MB和IMA水平较SMI组升高(P<0.05);AMI组CK-MB和IMA水平较其余组升高明显(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血清hs-cTnT、hs-CRP、CK-MB和IMA水平均升高(P<0.05);与两支病变组比较,三支病变组CK-MB、IMA水平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MA与hs-cTnT、hs-CRP、CK-MB均呈正相关(r=0.554、0.541、0.521,P<0.05)。结论 CHD血清IMA异常升高,与患者心肌细胞损伤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检测血清IMA水平有利于CHD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胡卫兵,孙骥[8](2020)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肌红蛋白与血清肌钙蛋白Ⅰ,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4、24、72 h血清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后4、24、72 h血清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 01)。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可提高诊断效果,还可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梦达,冯俊,孙召金,黄海涛[9](2020)在《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血清B型脑钠肽(BNP)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对比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医院确诊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0名,将其纳入健康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肌酶中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和BNP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以及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MB、LDH、CK、肌钙蛋白和BN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498,t=35.373,t=41.797,t=40.397,t=17.812;P<0.05);观察组的血清CK-MB、LDH、CK、肌钙蛋白和BNP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2.628,x2=125.346,x2=150.253,x2=187.564,x2=149.327;P<0.05);健康对照组的低龄段CKMB、CK、LDH、肌钙蛋白和BNP水平较高龄段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高龄患者CK-MB、CK、BNP水平均显着高于低龄患者(t=2.653,t=2.753,t=2.827;P<0.05)。结论:揭示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表达水平的差异,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同时也为患者治疗节省了宝贵时间。

邢宝宝,曹银芳,田丽丽[10](2020)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根据心电图是否伴有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98例)和非ST段抬高组(28例)。另纳入本院同期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分析心电图、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 1±1. 6)、(7. 0±1. 3)μg/L比(2. 8±1. 0)μg/L](t=39. 16,P <0. 01; t=18. 04,P <0. 01),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 293±0. 136)、(0. 048±0. 011)μg/L比(0. 008±0. 001)μg/L](t=94. 49,P <0. 01; t=36. 20,P <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段抬高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显着高于非ST段抬高组(t=9. 64,P <0. 01; t=48. 26,P <0. 0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单独检查(84. 13%比19. 84%、85. 13%比35. 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升高,二者与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二、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心电图联合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1.2.2 血清学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2.2 两组NT-pro BNP、c Tn T水平比较
    2.3 心电图联合血清学指标在诊断早期AMI上诊断效能
3 讨论

(3)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s-Tn T及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率对比
    2.2 hs-Tn T、心电图碎裂QRS波及二者结合在A-MI中诊断效能对比
3 讨论

(4)高敏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标本采集及处理
    1.3 仪器与试剂
    1.4 实验方法
    1.5 资料收集和处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 初始浓度及浓度差检验判定结果的人群分布
    2.3 检验判定和临床判定结果对比分析
    2.4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初始浓度诊断界值
    2.5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浓度差诊断界值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敏肌钙蛋白Ⅰ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
论文综述
    1 引言
    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特点及疾病负担
    3 心肌标志物特异性及临床意义
    4 国外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5 我国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6 小结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实施
    2.4 研究变量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协作医院入选及研究病历收集情况
    3.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线特征
    3.3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
    3.4 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
    3.5 医院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的比较.
4 研究讨论
5 研究局限性
6 研究结论
7 研究伦理和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比较
    2.2 观察组血清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水平比较
3 讨论

(9)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与试剂
    1.4 检测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CK-MB、CK、LDH、肌钙蛋白和BNP水平比较
    2.2 两组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阳性率比较
    2.3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水平比较
    2.4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和BNP水平与AMI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主要症状
    2.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
    2.3 心电图单独检测与联合相关指标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3 讨论

四、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分析[J]. 马丽,薛宏峰. 当代医学, 2022(04)
  • [2]心电图联合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 曹亮亮,严卫国. 中国医药导报, 2022(02)
  • [3]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 梁一萍,陈肖艺,王翩翩. 影像技术, 2021(06)
  • [4]高敏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在疑似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霍聪. 延安大学, 2021(09)
  • [5]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白细胞介素6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 肖春,秦淑国,胡恒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01)
  • [6]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D]. 王思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7]冠心病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王娇,姜达.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9)
  • [8]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胡卫兵,孙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3)
  • [9]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张梦达,冯俊,孙召金,黄海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7)
  •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邢宝宝,曹银芳,田丽丽. 中国医药, 2020(07)

标签:;  ;  ;  ;  ;  

血清肌钙蛋白T和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