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大会议文件·工作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余仪[1](2022)在《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我受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五年工作回顾2017年以来,在中共广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促进广安民主法治建设和?
席文启[2](2022)在《十八大以来人大制度实践的新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大以来,人大制度在实践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在立法方式、过程和方法上全面推进,开展了不同地区的协同立法、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小切口"立法等创新实践;二是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方面,各地出现了不少新的探索,如实行年度重大事项决定项目清单制、实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等;三是加大监督力度,讲求监督实效,在预算监督、司法监督、任后监督方面都有新进展;四是在代表工作和代表履职活动中,出现了代表履职的"家站化"、网络化、专业化、联动化,以及代表履职评价的精确化等新趋势;五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深化,人大制度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性。
王冠,任建明[3](2021)在《“谁来监督纪委”:监督制约纪检监察机关机制的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的监督专责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明显呈现出权力集中、权限扩大的趋势。由是,"谁来监督纪委"成为一个更加迫切的议题。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各级纪委要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的要求,在系统梳理现有监督制约纪检监察机关制度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监督制约纪检监察机关制度的发展呈现间断平衡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时期是制度发展的"关键期"。当前,已经构建起以党内监督为主,多主体各有侧重的制度框架;未来,监督制约具体模式仍需探索并不断充实。
许安标[4](2021)在《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新时代加强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研究了人大监督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人大监督制度中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监督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备案审查、专题询问等主要监督形式的核心内容、实践情况、发展完善等,并结合人大制度的特点要求,对提升各项监督形式的实效、增强人大监督的功效等提出思考建议。
张维炜,于浩,王萍,张宝山,李小健,王晓琳,孙梦爽,舒颖[5](2021)在《新征程赶考路上的人大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回眸》文中提出伟大时代因伟大思想而熠熠生辉,伟大征程因伟大理论而光辉荣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就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贤平[6](2021)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司法部虽然制定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但评估标准未能涵盖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刑事审判、死刑复核等全部环节,且相应的评估配套机制和法律保障措施尚未建立,因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成。探讨如何构建以及构建一套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是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面临的首要问题。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也能够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与此同时,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正当性的主要体现是评估指标体系既是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法治评估的拓展与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评估指标体系还能够促使政府履行好刑事法律援助义务、增加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合法性以及增强政府对决策的调控能力。可行性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包括宪法、国际公约、政策法律等法源依据,尤其是《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实施,同时还具有评估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在国家评估标准、评估组织和评估人员保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构建条件。考察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现状后发现,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等几个阶段,2019年司法部出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及其评估说明是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里程碑事件,从此中国有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国家标准。尽管这一标准离评估指标体系尚有距离,但至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标准的出台也使得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增加为两种:一种是司法行政部门主导的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另外一种是以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司法裁判评估的的运行模式。两种模式下的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区别。此外,从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工作的运行现状看,其自行制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在评估试点运行中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仍存在诸多障碍,其中理念障碍是首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理念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对评估指标体系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评估标准制定时民事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指标设置不仅合理,指标体系运用上也较为随意,对评估结果基本不用等。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独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遴选机制、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尚未建立评估异议审查制度和评估结果运用制度,评估经费未纳入专门经费序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等。通过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外评估指标既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两者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等。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等。因此,中国在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注意借鉴吸收域外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和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在以人民为中心和平等保护原则的指引下,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和技术构造性原则,满足全部评估指标构建要素的前提下,解决由谁来评估、什么时候评估、评估哪些阶段、在哪里评估等评估适用问题,构建出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保证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需要确保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这需要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理念转型的前提下,首先对指标体系提供运行机制保障,多措并举地推进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不断完善运行配套制度。此外,要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要在中国法律援助立法中正确定位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保障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作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磊,王翔[7](2021)在《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评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为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提供了系统明确的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其重要着力点在于:"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法规、
于晓,虹王翔[8](2021)在《政法传统中的人民陪审:制度变迁与发展逻辑》文中研究表明陪审制度是我国政法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延伸。陪审制度发源于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得以延续,历经初创、发展、停滞、复兴诸多阶段,总体上呈现出周期性的循环反复,发展历程也时常往返于复兴与淡化之间。陪审制度变迁很大程度上深嵌于司法民主化和司法专业化之间的交互逻辑中,两者间的强弱交互塑造着不同时期制度运行的基本样貌。同时,陪审制度的变迁与嬗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我国司法改革在民主化和专业化问题上的反思与取舍,反映着我国政法传统在新时代的探索与重塑。
梁黎明[9](2021)在《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中指出2021年1月28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各位代表:我受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袁家军主任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过去一年主要工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黄锦南[10](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二、人大会议文件·工作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大会议文件·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十八大以来人大制度实践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大立法工作方面的若干新进展 |
(一)立法方式上的新进展:不同地区的协同立法 |
(二)立法过程上的新进展:基层立法联系点 |
(三)立法方法上的新进展:“小切口”立法 |
二 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方面的若干新进展 |
三 人大监督工作方面的若干新进展 |
(一)监督工作在若干领域的新进展 |
1.预算监督工作的新进展。 |
2.司法监督工作的新进展。 |
3.任后监督工作的新进展。 |
(二)监督工作在若干方式上的新进展 |
1.备案审查工作的新进展。 |
2.询问、质询和专题询问工作的新进展。 |
3.特定问题调查工作的新进展。 |
4.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新进展。 |
四 代表工作方面的若干新进展 |
(一)代表履职的“家站化” |
(二)代表履职的网络化 |
(三)代表履职的专业化 |
(四)代表履职的联动化 |
(五)代表履职评价的精确化 |
五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若干新发展 |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过程中的体现 |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其他工作中的体现 |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其他领域的体现 |
(3)“谁来监督纪委”:监督制约纪检监察机关机制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纪检监察体制特征与监督制约机制分析框架 |
(一)纪检监察体制特征 |
(二)监督制约机制分析框架 |
二、监督制约机制分析:能力、信息、资源、问责 |
(一)党中央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监督 |
(二)纪委监委的自我监督 |
(三)人大常委会对监察机关的监督 |
(四)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的监督 |
(五)特约监察员对监察机关的监督 |
(六)媒体对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 |
三、监督制约机制特征:党内监督为主,多主体各有侧重 |
四、探讨与建议 |
(一)监督制约制度框架已经形成并保持稳定 |
(二)监督制约具体模式仍需探索并不断充实 |
(4)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新时代加强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大监督的性质和地位 |
二、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
1. 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的确定。 |
2. 专工委在专项工作监督中的主要任务。 |
3. 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与审议意见的处理。 |
三、监督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 |
1. 审查和批准决算 |
2. 听取和审议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3. 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的部分调整方案 |
4. 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
5. 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
6. 听取和审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 |
四、执法检查 |
1. 执法检查计划与项目的确定。 |
2.执法检查的组织实施。 |
3.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 |
4.执法检查效力及后续跟踪监督。 |
五、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
六、询问、质询与专题询问 |
七、特定问题调查与审议决定撤职案 |
1. 特定问题调查。 |
2. 撤职。 |
八、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 |
1. 围绕中心工作、突出监督重点。 |
2. 加强沟通协调,务求监督实效。 |
3. 融合监督手段,发挥监督合力。 |
4.倾听人民呼声,提高监督能力。 |
(5)新征程赶考路上的人大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党的领导:人大坚定不移的政治坐标 |
依宪治国:让宪法成为人民的信仰 |
勇于担当:伸出肩膀扛起应尽的政治责任 |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人民当家作主新境界 |
法治保障: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刚性监督: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咬合” |
依靠代表: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 |
对外交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人大力量 |
自身建设:步伐铿锵履职根基再夯实 |
(6)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一)规范分析法 |
(二)实证检验法 |
(三)比较分析方法 |
五、主要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评析 |
一、概念解读 |
二、相关概念界分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石 |
一、法治指数理论 |
二、有效辩护理论 |
三、控辩平衡理论 |
四、指定辩护理论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司法正义价值分析 |
一、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 |
二、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正当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 |
二、法治评估的拓展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 |
三、行政管理模式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一、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法源依据 |
二、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基础 |
三、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条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沿革 |
一、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阶段 |
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评述 |
三、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述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一、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 |
二、司法裁判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三、两种模式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理论的异同 |
第三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现状:以H省试点工作为例 |
一、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基本概况及其评估指标 |
二、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基本数据样态及主要指标评估得分情况 |
三、对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结果的评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障碍及其成因 |
第一节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障碍 |
一、理念障碍 |
二、机制障碍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障碍成因分析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目标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
二、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 |
三、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 |
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
第一节 中外评估指标相似性分析 |
一、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 |
二、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 |
三、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 |
四、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 |
第二节 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 |
第三节 域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 |
二、探索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 |
三、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 |
四、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构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机理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要素 |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范畴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一级指标设置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设置:以一审审判阶段为研究对象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保障 |
一、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和运行能力现代化的理念转型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的法律保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中文专着(含外文译着) |
(二)中文论文类(含案例,报刊,文件) |
二、外文文献 |
(一)英文专着 |
(二)英文文献 |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稿)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一、作者简介 |
二、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7)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覆盖”四大拓展 |
(一)兑现覆盖地方人大常委会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
(二)特别行政区立法覆盖议题基本功能化 |
(三)“全覆盖”进一步向备审子系统拓展 |
(四)持续推动地方人大备案审查范围“全覆盖” |
二、审查方式“四分四显” |
(一)主动审查的加强 |
(二)专项审查的凸显 |
(三)依申请审查的活跃 |
(四)移送审查的正名 |
三、审查基准两大亮点 |
(一)合宪性审查基准单列直陈 |
(二)政治性审查基准增案隐名 |
1. 增加相关年报案件充分展示政治性标准的适用 |
2. 政治性标准隐名合并在滞后类规定审查中 |
四、有待探讨问题增速呈现 |
(一)法院备审中如何符合司法规律以及备审子系统分论原理 |
(二)“合宪性、涉宪性问题”与合宪性备案审查 |
(三)政治性标准和审查基准的安定性 |
(四)审查研究意见的错误预防机制和说理机制 |
(8)政法传统中的人民陪审:制度变迁与发展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政法传统与人民陪审 |
二、制度史考察:变迁历程与进化路径 |
(一)制度萌生:从群众路线到中国革命 |
(二)制度重归:从局部“试水”到全局延展 |
(三)制度僵局:从存废之争到曲折复苏 |
(四)制度落定:从试点改革到正式立法 |
三、制度嬗变逻辑:民主化与专业化的竞争与耦合 |
(一)革命统摄:作为政治动员的策略 |
(二)民主化建制:作为塑造人民司法的工具 |
(三)专业化导向:作为配合专业化改革的方略 |
(四)双轨并行:作为寻求平衡自洽的方案 |
四、人民陪审与政法传统:代结语 |
(10)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人大会议文件·工作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 余仪. 广安日报, 2022
- [2]十八大以来人大制度实践的新发展[J]. 席文启. 新视野, 2022(01)
- [3]“谁来监督纪委”:监督制约纪检监察机关机制的特征分析[J]. 王冠,任建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1(06)
- [4]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新时代加强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许安标. 中国法律评论, 2021(05)
- [5]新征程赶考路上的人大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回眸[J]. 张维炜,于浩,王萍,张宝山,李小健,王晓琳,孙梦爽,舒颖. 中国人大, 2021(19)
- [6]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石贤平. 吉林大学, 2021(01)
- [7]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评述[J]. 郑磊,王翔. 中国法律评论, 2021(04)
- [8]政法传统中的人民陪审:制度变迁与发展逻辑[J]. 于晓,虹王翔. 学术月刊, 2021(07)
- [9]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J]. 梁黎明. 浙江人大(公报版), 2021(01)
- [10]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