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8)Re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康维亭[1](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PlncRNA-1通过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调控miRNA-136-5p/Smad3轴促进膀胱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背景膀胱癌(bladdercancer,BC)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膀胱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我国范围内,膀胱癌的发病率位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13位,其中男性膀胱癌患者的发病率位居第七位,女性膀胱癌患者的发病率居位第17位。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膀胱癌的死亡率位居第13位,其中男性膀胱癌的死亡率位居1 1位,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位居16位。根据肿瘤细胞浸润膀胱肌层的程度可将膀胱癌分为两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NMIBC是膀胱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膀胱癌患者的70%-75%,其余25%-30%的膀胱癌患者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甚至部分膀胱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NMIBC的主要治疗方式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当具有复发和进展高危因素时可术后膀胱内灌注免疫制剂或化疗药物来预防肿瘤复发和进展。经尿道切除肿瘤联合膀胱内灌注卡介苗是NMIBC患者最常见的治疗策略,但是超过50%的患者会复发,10%至30%的NMIBC会发展成MIBC,甚至发生转移。而MIBC恶性程度高,其5年生存率仅为25%。然而,目前膀胱癌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寻找新的靶点,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中上皮细胞失去其上皮特性并获得间充质特性,从而使细胞具有迁移和侵袭特性。大量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EMT是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初始事件。EMT的启动和发展涉及不同的信号通路和信号串扰,在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水平受到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过SMAD途径和非SMAD途径来诱导EMT。其中TGF-β通过由Ⅰ型和Ⅱ型受体组成的四聚体复合物激活Smad2和Smad3,然后与Smad4结合。三聚体Smad复合体易位到细胞核中,并与转录调节因子协同作用,抑制或激活EMT转录因子。研究发现TGF-β通过Smad3/Smad4复合物介导Snail、E-cadherin、Zeb1和Twist等基因的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是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的新兴调节剂之一。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增殖、粘附、侵袭、转移、干性、细胞凋亡、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EMT。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lncRNA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膀胱癌的EMT。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前列腺相关长链非编码RNA-1(PlncRNA-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PlncRNA-1作为内源性竞争RNA通过miRNA-297-3p和miRNA-34c-5p调控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此外,PlncRNA-1还可通过TGF-β1调控前列腺癌的增殖和EMT。然而,目前缺乏PlncRN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PlncRN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生物学功能,进一步阐释PlncRNA-1发挥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膀胱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同时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及药物开发奠定了实验及理论基础。2.实验方法1)探讨PlncRNA-1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和分期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2)功能实验研究明确PlncRNA-1调控膀胱癌细胞增殖、EMT等生物学功能。3)探讨PlncRNA-1的表达水平受其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调控。4)探讨PlncRNA-1通过调控miRNA-136/Smad3轴促进膀胱癌的进展,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3.实验方法3.1 PlncRN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价值1)收集28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液氮冻存或者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同时,收集患者的各种临床信息。2)应用Trizol提取冰冻组织中的总mRNA,逆转录为cDNA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PlncRNA-1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应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PlncRNA-1在各亚组中的差异表达。应用卡方检验分析PlncRNA-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不同亚组的差异分布。3.2 PlncRNA-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EMT1)应用Trizol提取多株膀胱癌细胞(5637、T24、J82和RT4)中的总mRNA,逆转录为cDNA后,应用RT-qPCR检测PlncRNA-1在多株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2)设计和合成PlncRNA-1的小干扰RNA(siPlncRNA-1),应用RT-qPCR验证siPlncRNA-1的干扰效率。3)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的表达水平,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P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4)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后EMT标志物蛋白的表差异达。5)在体内检测敲低PlncRNA-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调控。应用裸鼠进行皮下植瘤,称量种植瘤的体积和重量,绘制生长曲线,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种植瘤中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水平。3.3 PlncRNA-1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可促进其表达1)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Wanderer和Mexpress分析PlncRN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修饰水平及其甲基化水平与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2)应用亚硫酸氢盐扩增子测序(BSAS)探索PlncRN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修饰位点。3)应用不同浓度的5-氮杂-2’-脱氧胞苷(AZA)处理膀胱癌细胞,提取细胞DNA,应用亚硫酸氢盐转化试剂盒将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然后进行一代测序,检测PlncRNA-1的基因启动子区域131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提取细胞总mRNA,逆转录为cDNA后,应用RT-qPCR检测AZA对PlncRNA-1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4)随机选取6对膀胱癌组织,提取组织DNA,应用亚硫酸氢盐转化试剂盒将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BSP)联合一代测序,检测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基因启动子区域131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提取上述选取6对膀胱癌组织的总mRNA,逆转录为cDNA后,应用RT-qPCR检测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的表达水平。3.4 PlncRNA-1通过调控miRNA-136/smad3轴促进膀脱癌的进展1)应用Trizol提取28对冰冻组织中的总mRNA,逆转录为cDNA后,应用RT-qPCR分析Smad3 mRNA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测Smad3 mRNA和PlncRNA-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应用IHC分析Smad3蛋白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应用FISH对PlncRNA-1在膀胱癌细胞中的亚细胞结构进行定位。3)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的表达后,应用RT-qPCR检测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Smad3蛋白和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miRNA-seq检测敲低PlncRNA-1的表达后miRNA的差异改变,并对miRNA的预测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4)应用Trizol提取28对冰冻组织中的miRNA,逆转录为cDNA后,应用RT-qPCR分析miRNA-136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的表达后,应用RT-qPCR检测miRNA-136的表达水平。6)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或过表达miRNA-136,应用RT-qPCR验证敲低或过表达的效率,应用RT-qPCR检测PlncRNA-1和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Smad3蛋白和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7)构建PlncRNA-1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质粒,在293T细胞中双转染质粒和miRNA-136模拟物,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PlncRNA-1可作为miRNA-136的竞争性内源 RNA。8)挽救实验: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后,再敲低miRNA-136,应用Western blot检测Smad3蛋白、磷酸化Smad3蛋白和EMT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4.实验结果4.1 PlncRN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价值1)与配对的癌旁组织相比,发现PlncRNA-1在71.43%(20/28)的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2)亚组分析显示,PlncRNA-1在≥65岁组(p=0.048)、单发肿瘤组(p=0.049)、MIBC组(p=0.0075)和T3-T4分期组(p=0.019)中高表达。3)在膀胱癌组织中,根据PlncRNA-1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膀胱癌分为PlncRNA-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PlncRNA-1低表达组中,T1-T2分期占100%(14/14),而MIBC分期占42.86%(6/14)。在PlncRNA-1 高表达组中,T1-T2分期占57.14%(8/14),而MIBC分期占85.71%(12/14)。根据PlncRNA-1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膀胱癌患者的肿瘤浸润程度和T期。4.2 PlncRNA-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EMT1)在不同的膀胱癌细胞系中PlncRNA-1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在5637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在T24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2)设计和合成PlncRNA-1的干扰RNA。与对照组相比,siPlncRNA-1可有效降低T24和5637细胞中PlncRNA-1的表达水平。3)PlncRNA-1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CCK-8实验证明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表明,敲低PlncRNA-1可明显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4)PlncRNA-1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划痕实验证明敲低PlncRNA-1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证明敲低PlncRNA-1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5)PlncRNA-1可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敲低PlncRNA-1可明显下调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6)体内研究表明敲低PlncRNA-1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降低肿瘤的重量,减小肿瘤的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敲低PlncRNA-1可明显降低Ki-67蛋白的表达。4.3 PlncRNA-1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可促进其表达1)应用Wanderer和Mexpress在线工具发现,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且PlncRNA-1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与PlncRNA-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2)在膀胱癌T24和5637中,应用BSAS分析PlncRNA-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TSS,上游2000bp和下游1000bp)的甲基化水平。研究发现PlncRNA-1启动子的131位(位于21号染色体的36157603位)甲基化水平较高,且两株细胞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3)BSP联合一代测序显示不同浓度的AZA处理膀胱癌细胞后可明显抑制PlncRNA-1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同时对BSP扩增的产物随机挑取10个单克隆进行一代测序,发现随着AZA浓度的升高,甲基化的单克隆数目越少。因此,AZA可以有效抑制PlncRNA-1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4)应用不同的AZA浓度处理膀胱癌细胞后,研究发现随着AZA浓度的升高,PlncRNA-1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5)随机选取6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BSP和一代测序,发现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启动子的131位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应用上述选取6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提取总mRNA,进行RT-qPCR。发现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4 PlncRNA-1通过调控miRNA-136/Smad3轴促进膀胱癌的进展1)在膀胱癌组织中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和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存在强正相关(R=0.82,p=9.7e-08)。2)应用FISH发现PlncRNA-1主要分布在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核中,部分分布在细胞质中。3)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可明显下调Smad3 mRNA、Smad3蛋白和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4)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后进行miRNA测序,发现有36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has-miRNA-136-5p是差异倍数最大的miRNA。对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miRNA靶基因调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转录,经典Wnt信号传导和细胞内信号转导。miRNA靶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miRNA靶基因的主要分子功能包括蛋白质和DNA结合以及转录活性。miRNA靶基因主要参与的通路包括多个癌症途径、粘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mTOR信号传导途径、Wnt信号传导途径和转录活性。5)miRNA-13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相比(p=0.0078)。6)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可明显上调miRNA-136的表达。7)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或过表达miRNA-136,RT-qPCR验证发现敲低或过表达miRNA-136的效果明显。同时发现敲低或过表达miRNA-136的表达可明显调控PlncRNA-1 mRNA、Smad3mRNA、Smad3蛋白和磷酸化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miRNA-136可以与PlncRNA-1直接结合。9)挽救实验:在膀胱癌细胞中敲低PlncRNA-1后再次敲低miRNA-136。挽救实验发现敲低miRNA-136可部分恢复PlncRNA-1下调诱导的Smad3蛋白、磷酸化Smad3蛋白和EMT标志蛋白表达的变化。5.实验结论1)PlncRNA-1作为癌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T分期、年龄和肿瘤数目相关。PlncRNA-1的表达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作膀胱癌患者肿瘤侵袭程度和T分期的预测指标。2)功能研究证实PlncRNA-1可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EMT。3)在膀胱癌组织中PlncRNA-1启动子的131位点(21号染色体上的36157603)存在低甲基化修饰,而PlncRNA-1启动子的低甲基化可促进其自身表达的上调。4)机制研究发现PlncRNA-1通过调控miRNA-136/Smad3轴促进膀胱癌的进展,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
杨勇军[2](2021)在《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诊疗一体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靶向分子与膀胱癌细胞亲和力分析及CD47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目的:探讨不同靶向分子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差异,以及CD47 m RNA在膀胱癌细胞及正常尿路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4种靶向分子(CD47抗体,CA9抗体,NYZL1和PLZ4)及其同型对照抗体或阴性对照肽(Ig G1,Ig G2a,c NYZL1和c PLZ4)分别与3种膀胱癌细胞系(5637,UM-UC-3和RT4)进行孵育,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靶向分子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差异。用抗CD47-FITC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SV-HUC-1孵育,进行流式细胞检查,比较CD47抗体与膀胱癌细胞和正常尿路上皮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差异。进一步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分析膀胱癌细胞和正常尿路上皮细胞中CD47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对应的同型对照抗体或阴性对照肽比较,靶向分子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增加。在5637和UM-UC-3细胞中,相比于CA9抗体、NYZL1和PLZ4靶向分子,CD47抗体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增加。在RT4细胞中,相比于CD47抗体、NYZL1和PLZ4靶向分子,CA9抗体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减弱。流式细胞检查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CD47抗体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增加。荧光定量PCR检测进一步验证,CD47 m RNA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P<0.01)。在3种膀胱癌细胞中,5637细胞中CD47 m RNA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相比于其他3种靶向分子(NYZL1,PLZ4和CA9抗体),CD47抗体在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方面显示出优势。与正常尿路上皮细胞比较,CD47抗体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增加,且CD47 m RNA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第二部分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细胞光免疫治疗目的:探讨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细胞光免疫治疗,以及CD47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吞噬作用。方法:将膀胱癌细胞(5637,UM-UC-3和RT4)与光学分子探针抗CD47-Alexa Fluor790(抗CD47-AF790)分别进行孵育,给予递增的光剂量(0~32 J/cm2)照射干预,流式细胞术分析膀胱癌细胞的死亡百分数。用抗CD47-FITC与膀胱癌细胞(5637,UM-UC-3和RT4)分别进行孵育,加入到预先培养有巨噬细胞的玻底培养皿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用抗CD47-AF790与膀胱癌细胞5637进行孵育,加入到预先培养有巨噬细胞的96孔板中,给予光剂量为4 J/cm2的近红外光照干预,治疗结束后检测96孔板中每孔的吸光度值。结果:在3种膀胱癌细胞系中,抗CD47-AF790介导的光免疫治疗诱导细胞死亡的百分数增加,且表现出光剂量依赖性。相比于对照组磷酸缓冲盐溶液处理的肿瘤细胞,光免疫治疗诱导5637,UM-UC-3和RT4细胞死亡百分数显着上升的光剂量分别为4 J/cm2,8 J/cm2和8 J/cm2。在CD47抗体介导的体外吞噬实验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抗CD47-AF790孵育的5637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在光剂量为4 J/cm2的光照干预下,与未接受光照干预的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吸光度值显着减少(P<0.0001)。结论: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细胞光免疫治疗,显示出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且表现出光剂量依赖性。同时,CD47抗体可介导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吞噬作用。在5637细胞中,相比于单纯的免疫治疗,在抗CD47-AF790介导的光免疫治疗下,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第三部分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及光免疫治疗在残余膀胱肿瘤识别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探讨抗CD47-AF790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在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实时指导应用价值,以及抗CD47-AF790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免疫治疗在残余膀胱癌小鼠模型中的治疗疗效。方法:膀胱癌细胞5637皮下注射构建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8只。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实时指导下,A和B组裸鼠分别进行肿瘤部分切除和肿瘤完全切除;在抗CD47-AF790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实时指导下,C和E组裸鼠进行肿瘤部分切除,D组裸鼠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观察A、B、C和D组小鼠术后肿瘤复发情况。E组裸鼠术后即刻及24小时进行光剂量为100 J/cm2的近红外光照治疗,比较A、C和E组小鼠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B和D组小鼠分别在ICG和抗CD47-AF790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实时指导下进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小鼠未出现肿瘤复发。A、C和E组裸鼠进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7.5%(7/8),75%(6/8)和50%(4/8)。相比于A和C组,E组裸鼠肿瘤复发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 vs A,P=0.28;E vs C,P=0.61)。结论:抗CD47-AF790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可实时指导移植瘤小鼠肿瘤的完全切除。残余膀胱癌小鼠模型接受抗CD47-AF790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免疫治疗后,肿瘤复发率出现下降趋势。第四部分膀胱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目的:探索膀胱肿瘤整体切除术(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ERBT)联合抗CD47-AF790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26例新发且肿瘤数量单一的NMIBC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ERBT手术治疗。术后收集新鲜整块肿瘤组织标本并用抗CD47-AF790光学分子探针孵育,然后进行体外光学分子影像学检查,分析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差异。结果:26例患者中,Ta期11例,T1期15例,肿瘤平均直径1.98±?0.48 cm。在光学分子影像灰度图像中,肿瘤组织的MFI灰度值为132.31±6.67,邻近正常组织的MFI灰度值为52.27±12.09。结果显示,肿瘤组织MFI信号显着高于邻近正常组织MFI信号(P<0.001)。结论:整块肿瘤组织标本体外光学分子影像检查显示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肿瘤组织边缘荧光信号增强提示术中残余肿瘤可能。
贾文玉[3](2021)在《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析探讨猪苓多糖对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在临床样本中探讨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与肿瘤分期及恶性程度的关系,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探究均一猪苓多糖(HPP)调节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而发挥抗膀胱癌作用,在巨噬细胞亚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猪苓均一多糖活化巨噬细胞抗肿瘤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第一节:膀胱癌组织中M2亚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的关系研究收集29例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病理分级)和膀胱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M2亚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CD206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分析M2亚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膀胱癌的分级、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第二节:均一猪苓多糖对BBN模型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影响收集课题组前期采用BBN膀胱癌模型大鼠进行HPP药效研究的膀胱癌组织石蜡块,取空白组、模型组、HPP处理组及卡介苗处理组,将石蜡组织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CD206、CD16、CD86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HPP干预的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亚型的变化情况。第三节: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直接作用研究将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用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ng/mL)的佛波酯诱导为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形态、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及细胞膜表面分子CD14、CD68的表达情况判断出最佳的诱导浓度作为后续实验中的巨噬细胞模型。提取的均一猪苓多糖(HPP)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干预,采用RT-PCR法研究HPP对巨噬细胞中IL-1β、IL-6、TNF-α以及INOS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CD16、CD40和CD23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HPP干预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72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活化的巨噬细胞上清,按照巨噬细胞上清:新鲜培养基1:1的比例处理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24 H和48 H的细胞活力变化,EDU增殖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48 H的增殖情况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增殖能力和成球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48 H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以及通路分子JAK2-STAT5/NF-κB蛋白的表达。JAK2抑制剂AZD1480给予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处理后,检测P-JAK2的表达情况及膀胱癌细胞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第四节:基于亚型分析对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探讨用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均一猪苓多糖10 μ g/mL、T24肿瘤细胞上清:新鲜培养基1:1进行处理,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膜表面分子CD209、CD301、CD172 α、CD36、CD163、CD16、CD23 及 CD206 的表达情况。细胞因子的检测是在刺激剂活化巨噬细胞72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上清,采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 TNF-α、IL-6、IL-10、CCL2、IL-1 β、CCL18、CCL24、CCL22、CXCL9、CCL17、IL-23p40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的表达情况。整理数据,根据上述细胞因子及细胞膜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HPP活化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进展的机制。结果:第一节:患者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以及病理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M2亚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163、CD206及细胞增殖指标Ki-67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均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P<0.05),在高级别膀胱癌中的表达均高于低级别膀胱癌(P<0.05)。CD163、CD206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与CD206相比较,CD163和Ki-67表现出了更强的相关性(P<0.001)。第二节:与空白组大鼠相比较,BBN膀胱癌模型大鼠肿瘤组织内CD163和CD20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CD16和CD86显示出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较,BCG组和HPP组的CD163和CD206的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只在CD163表现出显着性(P<0.05),CD86和CD16的表达量均表现出来升高的趋势,但未表现出来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BN膀胱癌大鼠的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BCG和HPP干预后肿瘤组织中Ki-67明显减少(P<0.05)。第三节:HPP在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未表现出细胞毒性(P>0.05);50 ng/mL PMA是THP-1诱导为巨噬细胞的最佳浓度;HPP能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IL-1 β、IL-6、INOS、TNF-α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上调细胞表面分子CD86、CD23、CD40、CD16(P<0.05)。HPP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的细胞活力,并伴有时间依赖性(P<0.05);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的克隆形成能力,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使得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减少肿瘤细胞向S期过度,从而抑制肿瘤增殖(P<0.05);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细胞凋亡,主要表现为促进晚期凋亡,细胞凋亡时伴有细胞体积的皱缩,并伴有凋亡抑制蛋白Bcl-2水平下降(P<0.05);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细胞迁移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上调E-cadherin的表达。HPP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下调人膀胱癌细胞系EJ、T24细胞中通路分子 JAK2-STAT5/NF-κB 的表达(P<0.05);JAK2 抑制剂 AZD1480 能够抑制 JAK2磷酸化蛋白P-JAK2的表达(P<0.05)、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及EJ的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P<0.05)。第四节:HPP上调细胞因子TNF-α、IL-1 β、IL-23 P40、IL-10及细胞膜受体CD16、CD86、CD23、CD40、CD36 的表达,下调了 CCL2、CCL24 及 CD209、CD301、SIRPα 的表达,对于 TGF-β、IL-6、CCL22、CCL17、CCL18、CXCL9、CD163、CD206 无明显影响;肿瘤细胞上清能够上调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TGF-β、IL-6、IL-10、CCL2、IL-1 β、CCL18、CCL22、CCL24 及细胞膜表面受体 SIRP α、CD36、CD16、CD86、CD209、CD163、CD23 的表达,下调 TNF-α 表达,对于 IL-23、CXCL9、CCL17、CD40、CD206、CD30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1、膀胱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肿瘤的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级及恶性程度有关。2、HPP能够下调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上调M1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促进肿瘤微环境中M2亚型巨噬细胞向M1亚型极化,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3、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够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系T24、EJ的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阻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是通过JAK2-STAT5/NF-κB通路实现的。4、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炎症因子杀伤肿瘤细胞,并通过减轻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来发挥抗膀胱癌作用;肿瘤细胞通过诱导TAMs分泌炎症抑制因子及免疫抑制分子诱导免疫系统的失活,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廖新惠[4](2021)在《LncRNA LOWEG通过miR-629/LIFR轴抑制膀觥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特点是高复发和浸润进展。10%-20%浅表性膀胱癌会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50%。因此,揭示膀胱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寻找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膀胱癌的精准治疗迫切重要。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转录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通过对膀胱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了一批LncRNA,发现LOWE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有显着差异。LOWEG是一种新发现的LncRNA,首次被发现是在胃肠道肿瘤中。目前LOWEG在膀胱癌中迁移、侵袭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LOWE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及EMT的影响;LOWEG抑制膀胱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RT-qPCR测定LOWEG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LOWEG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征的关系。2.通过感染LOWEG慢病毒载体,构建稳转过表达LOWEG的膀胱癌细胞株,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Edu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LOWEG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及EMT的影响。3.通过免疫组化、RT-qPCR检测LIFR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中LOWEG和LIFR关系。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T-qPCR检测寻找膀胱癌细胞中LOWEG和LIFR可能靶向结合的miRNA。采用RT-q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estern Blot检测LOWEG、miRNA和LIFR的作用关系。4.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LIFR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LIFR对过表达LOWEG的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1.膀胱癌组织中LOWEG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膀胱癌细胞中LOWEG的表达低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LOWEG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T3-T4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2.过表达LOWEG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没有影响。3.LIFR在膀胱癌中低表达。过表达LOWEG促进LIFR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LOWEG与LIFR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LOWEG作为miR-629的分子海绵正向调控LIFR的表达。4.LIFR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沉默LIFR逆转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结论:LOWEG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中低表达。LOWEG作为miR-629分子海绵调控LIFR的表达,进而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研究结果表明LOWEG有望作为膀胱癌的治疗的靶点。
戴利和[5](2021)在《SQLE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吸烟是导致肿瘤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部分膀胱癌是尿路上皮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大约75%的患者受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影响,其中50%被归为低级别。而大多数情况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属于高级别。在过去三十年,高级别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治疗并未产生明显进步,仍停留在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直至最近,少数新的药物才被批准应用。因此,只有更深入了解BC发生及向病理高级别进展的分子机制,才能够开发更多的针对膀胱癌的治疗方法。角鲨烯环氧酶(SQLE)是胆固醇生物合成第一步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催化非固醇中间体角鲨烯立体定向转化为2,3(S)-氧化角鲨烯。课题组前期尿液代谢组学结果表明,胆固醇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显着上调,并与高级别肿瘤密切相关。进一步联合配对肿瘤组织样本(3例)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和配对组织样本(109例)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肿瘤组织中SQLE表达异常与尿液胆固醇水平升高显着相关。SQLE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起到促癌基因功能,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所必需的。尽管如此,还未见SQLE在膀胱癌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与SQLE相关的信号通路,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也有待深入探究。目的1、检测和分析SQLE在膀胱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并分析SQLE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增殖、病理分级以及预后的关系;2、探索SQLE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及皮下成瘤的影响;3、研究SQLE的特异性抑制剂NB-598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并通过膀胱癌肿瘤类器官初步探究NB-598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顺铂和吉西他滨疗效的差异;4、探讨SQLE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利用其关键通路分子,建立肿瘤病理分级、患者预后预测的预测模型。方法1、分析课题组膀胱癌尿液代谢组学数据中尿液胆固醇含量与膀胱癌发生及进展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组织SQLE表达和尿液胆固醇的相关性;通过公开数据库和免疫组化分析SQLE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增殖标志物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QLE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和预后的关系。2、通过特异针对SQLE的短发夹RNA(sh RNA-SQLE,sh SQLE)沉默SQLE的表达;运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利用Transwell迁移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裸鼠皮下成瘤检测细胞皮下成瘤能力;3、采用SQLE的特异性抑制剂NB-598抑制SQLE的活性;运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利用Transwell迁移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3例膀胱癌类器官检测NB-598对膀胱癌生长的影响,并对比其与GC方案的疗效差异。4、采用5个膀胱癌组织的公开数据的生物信息分析,探究膀胱癌肿瘤组织中SQLE的表达与细胞周期以及MTORC1通路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信号通路磷酸化芯片筛选敲减SQLE造成的差异的信号通路;通过WB实验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NB-598造成的膀胱癌细胞的信号通路的改变情况;利用定量PCR和蛋白质电泳验证信号通路改变;利用NB-598下调的核心基因,分别采用逻辑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构建肿瘤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结果1、与非膀胱癌病例相比,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胆固醇含量显着升高(72例正常vs109例肿瘤,P<0.001,已发表的数据),且高级别患者尿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低级别患者;109例配对的肿瘤组织SQLE免疫组化显示,61例组织SQLE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的尿液胆固醇水平高于48例组织SQLE表达水平低的患者(P<0.01);SQLE免疫组化评分在高级别肿瘤中高于低级别肿瘤(P<0.001);课题组的10对膀胱癌及癌旁组织转录组测序发现SQLE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P<0.001);GSE133624、TCGA及GSE121711数据集验证了SQLE在肿瘤中的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QLE表达和膀胱癌“肿瘤芽”、侵袭前沿及肿瘤相关血管可能相关;包括单细胞测序在内的6个膀胱癌公开数据及109例本地的膀胱癌组织免疫组化验证了SQLE在高级别肿瘤的表达高于低级别;本地113例带预后的肿瘤患者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的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结果发现,SQLE高表达是患者总体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本地113例免疫组化分析发现,SQLE和KI67蛋白水平正相关,2个公开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表明,SQLE和MKI67、TOP2A及PCNA等增殖指标正相关。2、用慢病毒在膀胱癌细胞5637与J82中成功沉默SQLE;敲低SQLE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使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皮下成瘤能力。3、SQLE的特异性抑制剂NB-598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使细胞周期阻滞,NB-598对1例膀胱癌类器官的药效优于单用顺铂、吉西他滨或顺铂+吉西他滨的联合方案,对1例类器官敏感性较好,但另外1例肿瘤类器官对其耐药;肿瘤中SQLE的表达水平和类器官药物反应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4、5个膀胱癌公开数据分析表明SQLE高表达和肿瘤及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HALLMARK_G2M_CHECKPOINT和HALLMARK_MTORC1_SIGNALING通路显着激活;蛋白磷酸化芯片及蛋白质电泳验证结果表明,敲减SQLE使p-m TOR、p-p70S6K下调;NB-598处理的细胞的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NB-598下调的基因与蛋白酶体、剪接体、RNA转位、细胞周期、三羧酸循环、转录、翻译等生物合成和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相关;NB-598使细胞上调的通路提示,肿瘤中胆固醇及脂类代谢可能负反馈激活,糖代谢、糖酵解、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碳代谢、氨基酸代谢显着改变,提示肿瘤细胞处于代谢重编程。ERBB通路的上调提示NB-598或可联合ERBB相关的药物,进一步提高药效。5、利用NB-598最显着下调的104个(log2fc<-1.2,FDR<0.05)和27个基因(log2fc<-2.0,FDR<0.05),分别建立Changhai NB-598 full signature和Changhai NB-598 core signature,在TCGA、E-MTAB-4321及GSE13507数据集中,Changhai NB-598 full signature诊断高级别肿瘤的AUC分别是0.989、0.880和0.986,Changhai NB-598 core signature诊断高级别肿瘤的AUC分别是0.911、0.794和0.873。Changhai NB-598 full signature预测TCGA的OS和PFI、E-MTAB-4321的PFS、GSE13507的DSS、GSE32894的DSS、E-MTAB-1803的OS、GSE32894的DSS效果显着(均P<0.001),其还可预测高危T1肿瘤的卡介苗敏感性(GSE154261,PFS,P<0.001),Changhai NB-598 core signature结果full signature一致。结论膀胱癌患者中SQLE表达上调,与高级别肿瘤相关,且与尿液胆固醇水平正相关,SQLE与肿瘤增殖显着正相关,高表达SQLE是患者OS和DSS的独立危险因素。敲减或者抑制SQLE降低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使细胞周期阻滞。膀胱癌类器官药敏结果提示,部分膀胱癌可能对NB-598敏感,NB-598疗效可能优于顺铂和吉西他滨。SQLE表达下调使m TOR通路活性下降,提示其发挥作用可能与m TOR密切相关。NB-598使肿瘤相关通路下调,并促使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SQLE下调相关的114个分子Changhai NB-598 full signature和27个分子Changhai NB-598 core signature有作为诊断高级别肿瘤和预测患者预后及卡介苗敏感性的有效指标的潜力。更加深入的研究其在肿瘤进展及与卡介苗治疗的关系,有望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黄骥[6](2021)在《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全球范围内,膀胱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膀胱癌存在治疗后易复发进展等特点,目前膀胱癌患者的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有必要对膀胱癌的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以探索膀胱癌的新治疗靶点,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已有报道长链非编码RNA 00858(LINC00858)为多种癌症疾病的致癌基因,包括骨肉瘤和结直肠癌等。在这些恶性肿瘤中,LINC00858被发现可以诱导肿瘤进展和转移,已成为多个针对肿瘤诊断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新靶点的研究热点。然而,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本课题拟研究LINC00858在膀胱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开发治疗膀胱癌的新靶点及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LINC00858在膀胱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目的:分析LINC00858在膀胱癌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索LINC00858对膀胱癌恶性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方法:RT-qPCR法检测LINC00858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差异,以及在膀胱癌细胞系(5637、T24和J82)和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的表达差异。核质分离实验分析LINC00858在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干扰技术,敲低膀胱癌细胞LINC00858的表达,使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情况。结果:LINC00858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人膀胱上皮细胞系(P均<0.01)。LINC00858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敲低膀胱癌细胞的LINC00858表达后可显着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LINC00858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可能介导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功能。第二部分:LINC00858在膀胱癌进展中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索LINC00858在调控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tarbasev2.0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LINC00855结合的miRNA以及下游靶基因。在分子水平上,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子和RNA免疫沉淀法(RIP)鉴定LINC00858、miR-3064-5p和C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基因干扰、基因过表达技术,使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LINC00858与miR-3064-5p/CTGF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LINC00858在膀胱癌细胞直接靶向作用于miR-3064-5p。抑制miR-3064-5p可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RIP实验结果显示,CTGF是miR-3064-5p的直接靶点。miR-3064-5p模拟物可显着降低膀胱癌细胞CTGF的表达,但可被LINC00858的过表达恢复。LINC00858的过表达可显着增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沉默CTGF基因后可拮抗上述生物学行为。结论:LINC00858作为一种竞争性RNA,通过隔离miR-3064-5p提高癌基因CTGF的表达水平,从而介导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能力。LINC00858/miR-3064-5p/CTGF信号轴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通路。
姚志强[7](2021)在《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CTSV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及预后nomogram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索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的小分子药物。方法: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膀胱癌m RNA表达谱数据及临床数据,并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膀胱癌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集GSE133624,利用R软件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分析。通过Venn Diagram包对两个数据集的差异DEGs取交集并进行可视化,对交集的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寻找潜在的作用机制。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然后通过Cytoscape3.8.0软件中的cyto 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后进行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Oncomine肿瘤数据库对其m RNA表达水平进行验证。最后使用CMap数据库探索膀胱癌潜在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并通过Pub Chem数据库对其结构及分子式予以展示。结果:差异基因分析共获得777个DEGs,包括194个上调基因,583个下调基因。GO分析表明,DEGs参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器裂变、核分裂、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轴突生成、涉及有丝分裂的微管细胞骨架组织、染色体分离的调节、纺锤体组装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DEGs主要通过血管平滑肌收缩、钙信号通路、细胞周期、c GMP-PKG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Apelin信号通路等调控膀胱癌的进展。此外,筛选出7个与预后显着相关的核心基因(ANLN、CCNB1、CDC20、CTSV、OIP5、IGF1和PLK1),这些基因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最后还筛选了5个潜在膀胱癌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包括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芹菜素(apigenin)、吲哚酮(GW-8510)和硫基鸟嘌呤(thioguanosine)。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NLN、CCNB1、CDC20、CTSV、OIP5、IGF1和PLK1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显着相关,其可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的标志物以及治疗的分子靶点。c GMP-PKG、PI3K-Akt、Apelin等信号通路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酚苄明、曲古菌素A、芹菜素、吲哚酮和硫基鸟嘌呤可能是膀胱癌治疗的潜在药物。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TSV(cathepsin V)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探究该模型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基于第一部分研究结果,选择CTSV作为靶基因进行本部分的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评估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SV的表达水平,并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GSE13507数据集、Oncomine数据库以及膀胱癌组织对其表达进行验证。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CTSV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根据CTSV表达的cutoff值(基于R软件中survminer包)将膀胱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SV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变量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高CTSV组和低CTSV组间的总生存率。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CTSV与其他预后相关核心基因的相关性。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了一个与CTSV相关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利用GESA识别CTSV相关的信号通路。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TSV及临床变量与生存的关系。最后基于多因素Cox有意义的因素构建预后nomogram并对其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408例膀胱癌样本和19例癌旁组织样本。结果表明,CTSV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且高表达CTSV的膀胱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CTSV患者(P=0.0062)。CTSV的表达量与性别(P=0.046),组织学分级(P<0.001),种族(P=0.0039)和T分期(P=0.043)显着相关。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TSV的高表达与种族(OR=2.519 for white vs.others),组织学分级(OR=1.662 for low vs.high),临床分期(OR=1.589 for I-II vs.III-IV),状态(OR=1.435 for normal vs.tumor),T分期(OR=1.589 for T1-2 vs.T3-4)和M分期(OR=4.499 for M0 vs M1)显着相关(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NLN(R=0.56)、CCNB1(R=0.46)、CDC20(R=0.53)、OIP5(R=0.5)和PLK1(R=0.53)与CTSV呈正相关(P<0.05),而ADCY5(R=-0.18)与CTSV呈负相关(P<0.05)。CTSV相关的PPI网络表明,CTSV与CTSL、CTSA、MMP、HLA家族等密切相关。GSEA分析结果表明,在高CTSV表达的表型中,细胞周期、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紧密连接、细胞基质粘附、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JAK-STAT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通路显着富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33,95%CI:1.016-1.050,P<0.001)、T分期(HR:1.459,95%CI:1.088-1.958,P=0.012)、N分期(HR:1.433,95%CI:1.075-1.909,P=0.014)和CTSV(HR:1.495,95%CI:1.069-2.089,P=0.019)是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有意义的变量构建预后nomogram,1年、3年和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701和0.709,内部验证模型的C-index为0.669(95%CI:0.624-0.714),校准曲线显示生存率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净获益率在35-80%之间都是有用的,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TSV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并且CTSV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更差。高表达的CTSV与晚期临床病理特征显着相关,如病理分级(高级别)、临床分期(III-IV)、T分期(T3-T4)和M分期(M1)。年龄、T分期、N分期和CTSV为影响膀胱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预测nomogram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能。
宋宏杰[8](2020)在《核素和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导致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非常需要研究癌症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新技术。HER2是癌症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临床上迫切需要发展体内检测肿瘤组织的HER2表达水平的分子影像学方法。本文旨在研发核素和荧光染料标记HER2纳米抗体的分子探针,有望为HER2阳性肿瘤的诊疗提供有效的分子影像新方案。本文开展核素99mTc、188Re和荧光染料Cy7标记HER2纳米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制,并对其体外性质和体内小动物SPECT/CT显像及荧光显像进行探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首先简要概述了 HER2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分子影像技术的作用与特点、纳米抗体的概念和特征,然后重点评述了核素与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和完整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最后简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是核素99mTc标记多种HER2纳米抗体(Nb0 10,Nb0 17,Nb023,Nb026)及其肿瘤模型SPECT/CT显像研究,筛选性质优化的候选HER2纳米抗体并进行体内外性质探究。首先发展了纳米抗体的三羰基[99mTc]锝试剂盒标记法,该方法利用三羰基试剂盒合成三羰基[99mTc]锝,与常规方法相比略去了通入CO的繁琐步骤,合成效率高,99mTc标记含有His-tag的纳米抗体的效率大于9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然后开展HER2阳性肿瘤模型SPECT/CT显像,筛选显像性质最优化的HER2纳米抗体,结果显示99mTc-Nb023和99mTc-Nb026 SPECT/CT肿瘤显像对比度更高、靶本比更大,具备理想的分子影像探针的性质。因此,接下来探究了分子影像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体内外性质,结果表明99mTc-Nb023和99mTc-Nb026具有作为分子影像探针的良好性质和潜力。第三章初步探索HER2靶向性放射诊疗一体化188Re-Nb026的制备与SPECT/CT显像。与上述三羰基[99mTc]锝的标记方法相似,本章基于三羰基[188Re]铼试剂盒研制了治疗用放射性核素188Re标记纳米抗体Nb026即188Re-Nb026,其标记效率约为85%,分离后的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进一步SPECT/CT显像表明,188Re-Nb026在体内HER2阳性肿瘤组织的摄取高,具有很强的HER2靶向性和特异性,其体内正常分布与99mTc-Nb026的相似。上述实验结果表明188Re-Nb026具有HER2靶向性放射免疫治疗的良好潜能。第四章初步开展HER2靶向性荧光分子影像探针Cy7-Nb017的制备与荧光显像研究。室温、避光、碱性体系中,荧光染料Sulfo-Cy7-NHS与纳米抗体Nb017反应过夜,经过PD MiniTrap G-25柱分离,制备荧光分子影像探针Cy7-Nb017。质谱分析显示,探针Cy7-Nb017分子中纳米抗体Nb017与Sulfo-Cy7的平均摩尔比为1:2。肿瘤光学显像表明,Cy7-Nb017在HER2阳性BT474肿瘤中摄取较高,而在HER2阴性MDA-MB-468肿瘤中几乎无摄取。因此,Cy7-Nb017是潜力很大的HER2靶向性光学分子影像探针。最后是总结和展望,简要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发现,包括发展了三羰基[99mTc]锝和三羰基铼[188Re]标记的末端含有His-tag的纳米抗体的通用方法,研制了基于HER2纳米抗体的新型分子影像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188Re-Nb026和Cy7-Nb017,开展了其HER2阳性肿瘤的高对比度SPECT/CT和光学显像评价,展望所研制的探针应用于HER2阳性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和治疗的前景、以及评价和监测曲妥珠单抗和帕托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肿瘤疗效的巨大需求。
熊巧[9](2020)在《类器官芯片在膀胱癌个体化治疗药物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背景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将膀胱癌分为肌层浸润型(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和非肌层浸润型(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其中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在手术方式上,肌层浸润型膀胱癌主要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C)治疗,而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则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高级别膀胱癌在经尿道切除肿瘤后还需要进一步灌注化疗。近年来膀胱癌化疗的有效性一直是膀胱癌临床治疗的焦点问题,当前临床应用于膀胱癌化疗的药物有几十种之多,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延用近30年无改变,近50%患者对该方案耐药,因此针对单个病人的膀胱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类器官是一种取材于人体组织并且通过模拟体内环境在体外培养而获得的可独立生长的离体组织,其通过模拟人体环境设置各种培养条件以得到最接近人体器官各项功能指标和理化性质的组织。类器官研究相对于目前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系实验和动物实验,具有更好的亲代相似性和个体化特征,在各种临床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研究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和微系统加工技术的进步,以PDMS微流控芯片为代表的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重视。PDMS芯片具有较好的疏水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通过微管道实现各种条件的精确控制,较好模拟人体各种微环境,为人体各种组织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提供了合适的载体。虽然各种以微流控芯片为平台的人体组织类器官层出不穷,但是其功能结合并不紧密,相关芯片要么着眼于模拟人体微环境而用于细胞培养研究,要么着眼于芯片的精确控制功能而忽略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芯片的设计复杂效率低下不能短期应用于临床推广应用。本课题以临床应用为基准,通过对膀胱癌类器官芯片进行研究,构建了低价高效、高通量、简洁方便可广泛应用的膀胱癌类器官芯片(Organoids-on-a-chip),并将其应用于膀胱癌临床化疗药物筛选,提高了药物治疗针对性。目的1、探索膀胱癌类器官的培养和检测技术。2、探索适合膀胱癌类器官生长的PDMS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加工工艺。3、膀胱癌类器官芯片构建流程及其在临床化疗药物筛选的应用。方法1、将在手术室取得的膀胱癌电切或全切标本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具有遗传稳定性、可以长期存活的个体化膀胱癌类器官,通过免疫组化和染色体不稳定性测序对制备的类器官进行验证。2、利用流体力学和统计学原理,通过Auto CAD和SOLIDWORKS软件设计微流控芯片,将设计好的芯片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层流和浓度扩散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将设计好的微流控模型通过光刻、浇筑、键合等步骤制作成完整的微流控芯片。3、将前期培养的膀胱癌类器官导入微流控芯片,通过对导入流程、培养环境和宏观结构的调整实现类器官芯片的高通量、长期正常生长,构建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膀胱癌类器官芯片,并将类器官芯片应用于临床化疗药物筛选。结果1、经过对体外肿瘤组织处理流程、培养条件等进行优化,获得的膀胱癌类器官组织块,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且经过病理染色和染色体测序验证,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和亲代相似性,可以用于个体化患者药物筛选。2、通过软件分别设计得到微流控芯片的二维和三维模型结构,再通过仿真结果对芯片进行多次修改和反复优化,最终获得了稳定的芯片模型,在芯片制备过程中克服脱胶和污染等技术难点,最终制备得到了合格稳定的微流控芯片。3、通过标准流程将膀胱癌组织类器官导入微流控芯片成功构建了类器官芯片,芯片中的类器官能够正常生长且呈现出不同特性,将类器官芯片初步应用于化疗药物筛选具有高效、低价、结果直观可靠等优点,能够较好应用于临床。结论本研究是一项临床应用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前期分别对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流程和膀胱癌类器官体外培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可靠的芯片结构和成熟的体外类器官培养体系。其次将微流控芯片与膀胱癌类器官结合构建了高通量膀胱癌类器官芯片,将成熟的类器官芯片应用于化疗药物筛选,最后结果表明膀胱癌微流控类器官芯片在临床化疗药物筛选中具有方便简单、高效低价等优势,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田浩[10](2020)在《基于iTRAQ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及MRM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分析-生物信息学-质谱多反应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技术的联合策略,筛选并验证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low grad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LBUC)的特异性尿液差异蛋白;应用Meta分析整合其他科研小组获得的BUC尿液差异蛋白,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确定单一候选差异蛋白用于LBUC判别模型的应用标准并验证。方法分别收集健康志愿者和经病理检测确诊为LBUC患者的术前尿液标本,按比例混合后获得对照组(N组)和LBUC组(L组)的混合尿液标本各两例,采用i TRAQ技术对各组尿液标本进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找出两组间的尿液差异蛋白;经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蛋白Pathway分析,挑选出与BUC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的差异蛋白。应用MRM技术在N组和L组尿液(每组各5例独立标本)中验证上述蛋白,最终获得可信的LBUC尿液差异蛋白。利用“膀胱癌”和“尿蛋白”等系列关键词检索在线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符合要求的与膀胱癌诊断检测相关的尿蛋白标志物,通过Meta分析,整合其他研究小组发现的BUC尿液差异蛋白,并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并验证获得的尿液差异蛋白,共同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搜索STRING数据库(主页:https://string-db.org/),对数据集中的所有蛋白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进一步选择某单一蛋白作为候选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在L组(48例)和N组(36例)尿液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其对LBUC判别诊断的最佳工作点(optimal operating point,OPP),计算相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1应用i TRAQ技术共鉴定出1842个蛋白。与对照组比较,LBUC组有145个蛋白表达变化大于1.2倍,包括表达上调的蛋白4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104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与细胞增殖、信号传导、代谢等多方面功能有关。2在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67个备选尿液蛋白中,选择16个备选差异蛋白进行MRM验证,成功检测到其中的11个差异蛋白,其中4种蛋白包括α1-抗胰蛋白酶(alpha-1-antitrypsin,A1AT)、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A2MG or A2M)、载脂蛋白A-IV(Apolipoprotein A-IV,APOA4)在LBUC组中表达上调,7种蛋白包括磷脂酶D3(Phospholipase D3,PLD3)、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nnose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2,MASP2)、4F2细胞表面抗原重链(cellsurface antigen heavy chain,4F2)、腓骨蛋白2(fibulin 2,FBLN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黑色素瘤抑制活性蛋白3(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ity member 3,MIA3)和磷酸组氨酸磷酸酶(phosphohistidine phosphatase 14k Da,PHP14)在LBUC组中表达下调。3应用Meta分析整合国内外已发现的BUC尿液差异蛋白,获得了3种尿液差异蛋白,包括A1AT、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和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1),与本研究中筛选及验证的11种尿液差异蛋白共同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共13个尿液差异蛋白。4采用ELISA检测尿液中APOE的表达并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后,发现以0.45 pg/ml作为临界点,可将LBU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进行较好的区分,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8.9%。结论1应用i TRAQ-生物信息学-MRM技术筛选及验证了11种LBUC尿液差异蛋白。2应用Meta分析整合国内外已发现的BUC尿液差异蛋白获得了3种尿液差异蛋白,共同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包括A1AT、APOE、A2MG、APOA4、ANG、APOA1、PLD3、MASP2、4F2、FBLN2、SDF1、MIA3和PHP14,共13个尿液差异蛋白。3尿液差异蛋白APOE在LBUC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图14幅;表17个;参123篇。
二、~(188)Re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8)Re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长链非编码RNA PlncRNA-1通过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调控miRNA-136-5p/Smad3轴促进膀胱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PlncRN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价值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PlncRNA-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EMT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PlncRNA-1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可促进其表达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PlncRNA-1通过调控miRNA-136/smad3轴促进膀胱癌的进展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1 |
外文论文2 |
(2)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诊疗一体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研究背景 |
第一部分 靶向分子与膀胱癌细胞亲和力分析及CD47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
前言 |
实验一 不同靶向分子与膀胱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实验二 膀胱癌细胞及正常尿路上皮细胞中CD47表达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细胞光免疫治疗 |
前言 |
实验三 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细胞光免疫治疗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实验四 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细胞体外吞噬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及光免疫治疗在残余肿瘤识别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前言 |
实验五 抗CD47-AF790 光学分子探针介导的光学分子影像及光免疫治疗在膀胱癌中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膀胱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光学分子影像检查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
前言 |
实验六 整块切除术后肿瘤组织体外光学分子成像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特色与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光学分子影像和光免疫治疗在膀胱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析探讨猪苓多糖对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
一、卡介苗的研究进展 |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三、小结 |
第二节 巨噬细胞作为膀胱癌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
一、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
二、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膀胱癌的作用 |
四、巨噬细胞作为治疗靶点的抗膀胱癌研究 |
五、小结 |
第三节 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一、中药多糖的开发与中医理论的渊源 |
二、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三、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四、小结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膀胱癌组织中M2亚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的关系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统计学分析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节 均一猪苓多糖对BBN模型膀胱癌大鼠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统计学分析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节 均一猪苓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直接作用研究 |
一、THP-1来源巨噬细胞模型的建立及HPP对巨噬细胞的极化作用 |
二、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对于人膀胱癌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四节 基于亚型分析对HPP活化的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探讨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统计学分析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4)LncRNA LOWEG通过miR-629/LIFR轴抑制膀觥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1章 LOWE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LOWEG在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 |
1.2.2 LOWEG在不同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
1.2.3 LOWEG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1.3 讨论 |
1.4 参考文献 |
第2章 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EMT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感染LOWEG慢病毒载体后膀胱癌细胞系中的LOWEG显着过表达 |
2.2.2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2.2.3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4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EMT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参考文献 |
第3章 LOWEG在膀胱癌中作为miR-629分子海绵正向调控LIFR的表达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LIFR在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3.2.2 LIFR在T24、5637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
3.2.3 过表达LOWEG对膀胱癌细胞LIFR表达的影响 |
3.2.4 LOWEG和LIFR可能靶向结合miR-629 |
3.2.5 下调LOWEG对膀胱癌细胞miR-629表达水平影响 |
3.2.6 miR-629和LOWEG靶向结合研究 |
3.2.7 miR-629和LIFR靶向结合研究 |
3.2.8 LOWEG、miR-629和LIFR在膀胱癌细胞中作用的研究 |
3.3 讨论 |
3.4 参考文献 |
第4章 沉默LIFR逆转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过表达LIFR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4.2.2 沉默LIFR逆转LOWEG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 |
4.3 讨论 |
4.4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5)SQLE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胆固醇代谢及其限速酶SQLE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6)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1 膀胱癌 |
2 膀胱癌EMT、侵袭和迁移 |
3 lncRNA和膀胱癌 |
3.1 lncRNA的生物学功能 |
3.2 lncRNA与膀胱癌 |
3.3 LINC00858 |
4 miRNA-3064-5p和膀胱癌 |
4.1 miRNA |
4.2 miRNA和膀胱癌 |
5 CTGF |
6 实验设计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7 研究意义 |
第1章 LINC00858在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 |
1.1 引言 |
1.2 实验仪器和耗材 |
1.3 实验试剂 |
1.4 相关实验溶液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1.5.1 组织样本处理 |
1.5.2 细胞培养 |
1.5.3 细胞传代和冻存 |
1.5.4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 |
1.5.5 细胞转染 |
1.5.6 CCK-8实验 |
1.5.7 克隆形成 |
1.5.8 划痕愈合实验 |
1.5.9 细胞侵袭实验 |
1.5.10 细胞迁移实验 |
1.5.11 Western blot |
1.5.12 数据分析 |
1.6 实验结果 |
1.6.1 LINC00858在膀胱癌组织和癌细胞系中表达增加 |
1.6.2 观察敲低LINC00858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1.6.3 观察敲低LINC00858基因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1.7 讨论 |
第2章: LINC00858在膀胱癌进展中的机制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和耗材 |
2.3 实验试剂 |
2.4 相关实验溶液配制 |
2.5 实验方法 |
2.5.1 细胞培养 |
2.5.2 细胞传代和冻存 |
2.5.3 RT-qPCR |
2.5.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5.5 细胞转染 |
2.5.6 CCK-8实验 |
2.5.7 克隆形成 |
2.5.8 划痕愈合实验 |
2.5.9 细胞侵袭实验 |
2.5.10 细胞迁移实验 |
2.5.11 Western blot |
2.5.12 数据分析 |
2.6 实验结果 |
2.6.1 LINC00858在膀胱癌细胞直接靶向miR-3064-5p |
2.6.2 抑制miR-3064-5p表达可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2.6.3 LINC00858通过与miR-3064-5p竞争性结合来调节CTGF |
2.6.4 LINC0085 8/miR-3064-5p/CTGF轴在膀胱癌中的作用 |
2.7 讨论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lncRNA和miRNA在膀胱癌发展中作用 |
参考文献 |
(7)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CTSV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及预后nomogram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基于TCGA和 GEO数据库筛选膀胱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小分子药物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数据下载和整理 |
2.1.2 软件及工具 |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2.3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2.4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核心基因的筛选 |
2.5 核心基因的生存分析 |
2.6 生存相关核心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2.7 生存相关核心基因的表达验证 |
2.8 差异基因相关小分子药物的筛选 |
2.9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3.2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
3.2.1 差异基因的GO分析 |
3.2.2 差异基因的KGGG分析 |
3.3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核心基因的筛选 |
3.4 核心基因的生存分析 |
3.5 生存相关核心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3.6 生存相关核心基因的表达验证 |
3.7 差异基因相关小分子药物的筛选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Ⅰ |
第二部分 CTSV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预后nomogram的构建和评价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数据下载和整理 |
2.1.2 膀胱癌组织样本 |
2.1.3 软件及工具 |
2.2 CTSV在膀胱癌中表达及生存的验证 |
2.2.1 公共数据库中的验证 |
2.2.2 膀胱癌临床标本组织中的验证 |
2.3 CTS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的相关性 |
2.4 CTSV与其他核心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2.5 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 |
2.6 基因集富集分析 |
2.7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 |
2.8 预后nomogram的构建和评价 |
2.9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在TCGA队列中膀胱癌患者的基线资料 |
3.2 膀胱癌患者中CTSV的差异性表达 |
3.3 CTSV表达水平及生存的验证 |
3.4 在TCGA队列中CTS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3.5 CTSV与其他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3.6 蛋白质互作网络构建 |
3.7 使用GESA识别CTSV相关的信号通路 |
3.8 临床病理变量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
3.9 预后预测nomogram的构建 |
3.10 预后预测nomogram的验证及评价 |
3.10.1 区分度评价及模型的内部验证 |
3.10.2 一致性分析 |
3.10.3 决策曲线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Ⅱ |
综述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Ⅲ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核素和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HER2介绍 |
1.2 分子显像 |
1.3 纳米抗体 |
1.4 基于HER2纳米抗体的核素分子影像探针 |
1.4.1 单光子核素标记HER2纳米抗体及其SPECT/CT分子影像 |
1.4.2 正电子核素标记HER2纳米抗体及其PET/CT分子影像 |
1.5 基于HER2抗体的荧光显像 |
1.5.1 ICG标记HER2抗体及其荧光显像 |
1.5.2 Cy5.5/Cy7标记HER2抗体及其荧光显像 |
1.5.3 IRDye标记HER2纳米抗体及其荧光显像 |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HER2纳米抗体的筛选及~(~(99m))Tc-Nb023、~(~(99m))Tc-Nb026分子影像探针的体内外性质探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SDS-PAGE分析 |
2.2.3 HPLC分析 |
2.2.4 HER2纳米抗体的~(~(99m))Tc标记、SPECT/CT显像和筛选 |
2.2.4.1 ~(~(99m))Tc(CO)__3(H__2O)__3~~+的合成 |
2.2.4.2 纳米抗体的~(~(99m))Tc(CO)__3(H__2O)__3~~+标记 |
2.2.4.3 SPECT/CT显像 |
2.2.5 ~(~(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体外稳定性 |
2.2.6 ~(~(99m))Tc-Nb023和~(~(99m))Tc-Nb026体外HER2竞争性结合 |
2.2.7 ~(~(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细胞内化实验 |
2.2.8 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肿瘤模型~(~(99m))Tc-Nb023和~(~(99m))Tc-Nb026SPECT/CT显像 |
2.2.9 体内单抗阻断~(~(99m))Tc-Nb023和~(~(99m))Tc-Nb026 SPECT/CT显像 |
2.2.10 ~(~(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血液清除率测定 |
2.2.11 纳米抗体Nb023和Nb026的单剂量毒理学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HER2纳米抗体的表征 |
2.3.2 ~(~(99m))Tc(CO)__3(H__2O)__3~~+合成与纳米抗体标记 |
2.3.3 肿瘤模型~(~(99m))Tc-纳米抗体SPECT/CT显像 |
2.3.4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体外稳定性 |
2.3.5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体外HER2结合 |
2.3.6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细胞内化 |
2.3.7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体内肿瘤SPECT/CT显像 |
2.3.8 探针~(~(99m))Tc-Nb023和~(~(99m))Tc-Nb026的血液清除率 |
2.3.9 纳米抗体Nb023和Nb026的单剂量毒性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诊疗一体化放射性核素~(~(188))Re标记纳米抗体Nb026的制备与SPECT/CT显像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和仪器 |
3.2.2 ~(~(188))Re(CO)__3(H__2O)__3~~+的合成 |
3.2.3 ~(~(188))Re-Nb026的标记 |
3.2.4 肿瘤模型~(~(188))Re-Nb026 SPECT/CT显像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188))Re(CO)__3(H__2O)__3~~+合成效率与~(~(188))Re-Nb026的标记率 |
3.3.2 肿瘤模型~(~(188))Re-Nb026 SPECT/CT显像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荧光分子影像探针Sulfo-Cy7-Nb017的制备与光学显像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与器材 |
4.2.2 Sulfo-Cy7-Nb017的制备与表征 |
4.2.3 Sulfo-Cy7-Nb017细胞结合显像实验 |
4.2.4 肿瘤模型Sulfo-Cy7-Nb017荧光显像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Sulfo-Cy7-Nb017表征 |
4.3.2 Sulfo-Cy7-Nb017体外细胞结合光学显像 |
4.3.3 体内肿瘤Sulfo-Cy7-Nb017荧光显像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类器官芯片在膀胱癌个体化治疗药物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膀胱癌类器官的培养及检测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仿真和加工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膀胱癌类器官芯片构建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类器官芯片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基于iTRAQ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及MRM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应用iTRAQ-生物信息学-MRM技术筛选及验证LBUC尿液差异蛋白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应用iTRAQ技术筛选LBUC尿液差异蛋白 |
1.2.2 LBUC尿液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2.3 备选尿液差异蛋白的MRM验证 |
1.3 讨论 |
1.3.1 采用iTRAQ技术筛选与LBUC有关的尿液差异蛋白标志物 |
1.3.2 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膀胱癌尿液标志物鉴定中的作用 |
1.3.3 采用MRM技术验证iTRAQ技术筛选获得的LBUC尿液差异蛋白 |
1.3.4 尿液差异蛋白在LBUC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BUC尿液判别模型的初步探索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膀胱癌尿液蛋白标志物的Meta分析 |
2.2.2 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的构建及PPI分析 |
2.2.3 ELISA定量检测APOE在尿液中的含量 |
2.2.4 APOE诊断LBUC的正确性评价 |
2.3 讨论 |
2.3.1 尿液差异蛋白对于膀胱癌诊断的Meta分析 |
2.3.2 应用Meta分析获得的差异蛋白与BUC的潜在关系 |
2.3.3 APOE作为LBUC临床诊断指标的评价 |
2.3.4 BUC判别模型的初步探索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3章 综述 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3.1 膀胱癌流行病学特点 |
3.2 BUC的诊断 |
3.2.1 BUC的影像学检查 |
3.2.2 BUC的化学标记物检查 |
3.3 BUC的治疗 |
3.3.1 BUC的手术治疗 |
3.3.2 BUC的非手术治疗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四、~(188)Re在膀胱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 PlncRNA-1通过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调控miRNA-136-5p/Smad3轴促进膀胱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康维亭. 山东大学, 2021(11)
- [2]以CD47为靶点的光学分子探针介导膀胱癌诊疗一体化的实验研究[D]. 杨勇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析探讨猪苓多糖对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D]. 贾文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LncRNA LOWEG通过miR-629/LIFR轴抑制膀觥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D]. 廖新惠.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5]SQLE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戴利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黄骥. 南昌大学, 2021(01)
- [7]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CTSV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及预后nomogram的构建[D]. 姚志强. 兰州大学, 2021(12)
- [8]核素和荧光标记HER2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研究[D]. 宋宏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类器官芯片在膀胱癌个体化治疗药物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D]. 熊巧.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10]基于iTRAQ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及MRM验证[D]. 田浩.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