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铲维修成本估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司宸荣[1](2020)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煤炭市场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低价进口煤的双重影响下,供大于求,导致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煤炭企业基于自身产品特性,唯有降低生产成本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故对煤炭企业而言,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一方面随着煤炭企业机械化水平提高,间接成本占比增加,仍采用传统成本法出现了成本预算准确度低等一系列成本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煤炭企业自身生产成本结构特点,材料成本占比高但不构成产品本身,只起辅助生产之用且可重复使用,因此,明确成本动因,科学分配间接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煤炭企业在传统成本法下的种种成本管理缺陷。本文以SL公司为例,基于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的学习思考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首先介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背景并阐明采用作业成本法改进成本管理的研究意义等前提下,介绍了相关成本管理理论和作业成本法。其次说明了SL公司经营情况及其露天煤矿的煤炭开采流程和煤炭生产成本构成,分析得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现存问题及原因,并探讨SL公司执行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为SL公司设计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预算方法,对煤炭开采流程中某些生产环节提出成本管理改进建议,并提出SL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所需的保障措施。
汪爱芳[2](2019)在《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汉译方法研究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2.1至2.6.1)为例》文中提出由于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之间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军事科技英语词汇量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军事科技英语词汇没有权威固定译法,因此对于非军事科技专业的译者而言存在一定的挑战。为处理上述问题,本文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2.1至2.6.1为翻译材料,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利用RANGE语料库确定原文文本中科技专业领域。接着采用文献研究法,借鉴现有理论研究,对军事科技英语词汇进行定义与分类。继而选取相关译例进行阐释说明,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翻译方法:采用查阅词典法处理具备固定译法的专业词汇;采取词义引申法解决半专业词汇;利用完整翻译法解决非专业词汇中罕见复杂或不确定的缩略词;运用转译法处理非专业词汇中复合词的翻译与表达。希望本文能给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汉译方法提供些许参考。
万蒙蒙[3](2016)在《基于露天矿斜坡道的排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煤炭市场整体趋势下滑,煤炭企业通过节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论文试图优化了排土规划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的估算运输成本,以便露天矿设计者作出更加合理的开采规划,保证露天矿健康、高效稳定的发展。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论文将斜坡道考虑到运距估算方法中,运用采矿作业理论与数理分析相结合、计算机技术、经济学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斜坡道的运距估算模型。根据露天采矿学原理,分析现有外排土场方式,建立了选择外排土场排弃的条件流程,优化了外排土作业过程;通过分析采掘场与外排土场形成的时空顺序,确定了外排土场排弃的重点工作,利用矿业软件3DMine建立了外排土规划模型。根据内排土场排弃与外排土场排弃的不同之处,确定了露天矿选择内排土场排弃的流程,明确了剥离物同水平内排的定义,宏观上分析了露天矿可以进行同水平内排的剥离物量的大小;分析了传统运距计算公式的假设条件,并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采剥台阶与内排土台阶对应关系的判断模型以及同水平内排判断模型,分析剥离物内排的路径和提升方式,建立了内排土规划模型和综合排弃模型分析了斜坡道在露天矿的宏观布置位置、斜坡道本身长度以及因其要保证露天矿安全作业的影响距离,判断出斜坡道的影响距离一般超过工作线长度的10%;重新规划了剥离物排弃过程中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模型;将斜坡道的影响考虑到运距计算中,建立了剥离物单台阶提升单环内排运距估算模型,并以单台阶提升运距估算模型为基础,各种排土方式下的运距估算模型。通过实例假设,估算了单台阶提升和单采幅推进时的运输成本。单采幅可以进行同水平内排的剥离量为475.45万m3,占总剥离量的42.66%,由于假设的露天矿适合同水平内排,这些数据从反面证明了同水平内排分析的正确性;单采幅推进时,传统计算理论的运输成本比基于露天矿斜坡道的运距估算模型的小1219.7万元,改进后的小603.17万元,即根据基于露天矿斜坡道的运距估算模型得到的运输成本与实际运输成本的误差比传统计算理论小1219.7万元,这是假设的露天矿开采适合同水平内排的误差,否则传统计算理论的误差更大,从反面体现了基于露天矿斜坡道的运距估算模型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孙健东[4](2016)在《露天矿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优化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拉斗铲倒堆工艺是国外露天矿的主流开采工艺之一,该工艺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拉斗铲集采运排作业于一体、系统运行可靠性高,拉斗铲靠电力驱动不消耗燃油、生产成本低、设备生产能力大,生产效率高。2007年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首次引进了斗容90m3的特大型拉斗铲,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着的效益,推动了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新工艺设计理论和生产实践的发展。由于这是国内拉斗铲无运输倒堆新工艺的首次应用,其设计理论、作业优化方法的研究不多,生产管理和安全管控、作业规程也几乎是空白。为此,本论文基于黑岱沟露天煤矿作业环境,对拉斗铲设备的作业特性、作业方式、拉斗铲倒堆工艺设计理论、工作面参数优化、安全作业规程与多工艺协同作业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如下的研究成果,并且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得到成功的应用;同时对我国拉斗铲工艺设计理论、开采技术和生产实践有所发展和创新。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系统收集并研究了黑岱沟露天煤矿目前拉斗铲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的生产经济数据及基本作业流程,首先统一规范了拉斗铲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中各作业要素的组成、作业单元的专业术语;进而展开论文的理论研究、实验模拟研究和现场工程研究工作。(2)针对露天矿原煤生产能力由25Mt/a提高至32Mt/a的变化,分析了露天矿剥采关系以及对倒堆工艺参数、煤层开采工作面与剥离工作面接续关系,进而对原煤产量、拉斗铲系统作业量、作业费用、拉斗铲作业平盘参数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初步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拉斗铲作业平盘高度的升高,整体剥离费用不断降低;受限于拉斗铲生产能力,保持与上下剥离和采煤工艺系统的同步推进,必须降低拉斗铲的作业平盘高度;当年产量由25Mt/a提高至32Mt/a时,拉斗铲系统单位剥离费用由14.59元/m3增加至15.19元/m3,单位物料剥离成本提高4.11%,适宜的平盘高度为11m。(3)研究中引入传感器技术实现了现场拉斗铲作业关键工况参数的自动化采集,通过对大量实际作业数据序列的分析掌握了拉斗铲作业耗时分布规律。结合现场作业情况,研究分析得出了各作业环节的效率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设备作业效率。主要包括:挖掘方式与岩土台阶几何形状是影响挖掘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提出组合式挖掘方法、改变岩土局部几何形状两大措施,提高设备挖掘环节作业效率;设备转动平均耗时是影响一次作业循环效率的主要因素,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加速减速转折点判断的准确性可有效提高设备效率,因此满载旋转、空载返回环节中,应保持设备加速、减速的转动角度比值分别为3/2、4/5;铲斗提升耗时是制约挖掘煤沟作业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根据“提升—旋转”制约关系制定了拉斗铲挖掘-排弃位置参考表,可有效提高设备作业效率;研究还制定了设备操作技术水平的考核办法,为司机作业水平的评定提供依据。(4)拉斗铲作为拉斗铲倒堆工艺的关键设备,因其线性尺寸大、移动缓慢,不宜在采场频繁走行、作业半径随运行状态动态变化,掌握不同作业条件的设备作业基本参数对工艺的设计优化至关重要。主要研究结论:不同作业条件下,拉斗铲的作业半径不尽相同:平均刷帮作业半径约为94m,初始平挖状态下最小挖掘半径为28.4m、挖掘台阶时最大合理挖掘半径约为80m,挖掘煤沟时最大合理挖掘半径约为70m;这是矿山技术决策、生产计划和管理的关键性数据依据。(5)现场生产中,拉斗铲作业平盘高度、挖掘作业时移设距离、移设步数等参数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研究根据8750-65型拉斗铲的设备参数与现场具体作业条件,对不同作业条件下拉斗铲初始状态、反向移设、单向推进、往返推进等各类作业方式进行了推演,得出了上述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拉斗铲移设的方式将其推进方式划分为“单向推进式”和“往返推进式”,结合8750-65型拉斗铲的设备参数与台阶高度、推进度关系,推荐黑岱沟露天矿采用“往返推进式”作业。(6)研究针对不同工艺布置方式下最大排土空间、新增物料量、二次倒堆量等参数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对比分析,确定了抛掷爆破-无运输倒堆联合开采工艺中拉斗铲作业中心线的位置第一条作业中心线距离实体高台阶坡底线97m98m,第二条作业中心线距离拉斗铲站立台阶坡顶线15.6m;综合考虑移设时间、设备作业特性、岩土台阶性质等,为拉斗铲挖掘不同区域的作业设计了4个作业机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绕圈式”周期移设路线;综合考虑煤层赋存条件的变化,研究对拉斗铲升降段作业、出入沟作业等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合理的作业方案。(7)以物料流量流向优化理论与工艺系统模拟为基础,研究提出重心圆投影模型优化方法,并对拉斗铲倒堆工艺的流量流向优化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结果显示:拉斗铲倒堆工艺中,当工作面物料赋存与排土场空间的尺寸、位置关系确定后,物料的总转距为定值,与物料迁移次序、路径无关;根据设备运输环节耗时与转距的关系可将耗时函数划分为凸函数与凹函数两类。研究以总耗时最低为优化目标对物料迁移次序、路径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拉斗铲转距与耗时符合凹函数非线性关系,应采用“差距排弃”作业方式。(8)基于重心圆投影优化模型,开展了拉斗铲倒堆工艺仿真优化研究。根据现场工艺情况建立了作业基本单元体三维模型、确定了重心圆投影模型圆心,通过长期统计与检验得到了拉斗铲作业耗时所服从的概率分布规律,为不同工作面参数条件下作业效率的模拟计算提供依据。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拉斗铲作业平盘高度约为13m时,拉斗铲作业效率最高;在此平盘高度条件下,拉斗铲额外自行拓展平盘反而降低作业效率,因此不建议拉斗铲再自行拓展平盘,模拟结论与现场实验结论一致,验证了模拟模型的可靠性。(9)对优化仿真结果的现场应用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由于拉斗铲生产能力是系统剥离能力的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了拉斗铲变速开采方案,通过改变拉斗铲系统内不同区域物料量的任务指派,动态调节拉斗铲设备作业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实现拉斗铲作业效率的提高与剥离成本的降低。
杨曌[5](2015)在《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露天矿生产系统建模和优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矿山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大型化,露天矿生产系统成为一个包括离散过程和连续过程、定性和定量问题混合的复杂系统。本论文在分析总结了混合系统研究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对混合Petri网提出改进,创新性的提出了符合矿山生产实际的过程混合Petri网。过程混合Petri网具有基础混合Petri网的基本性质,同时将过程控制库所加入基础混合Petri网,并且引入了控制流关系和抑制流关系对变迁的激发进行优化控制。同时结合常用的求解非线性模型的混沌搜索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混沌搜索机制的遗传算法。论文对露天矿的主要工艺进行了结构分解,提出了露天矿生产系统的层次递阶模型。结合过程混合Petri网和数学模型提出静态系统的仿真优化算法,给出了静态建模的方法和步骤;结合过程混合Petri网和经验规则时间逻辑树、事件逻辑模型而提出动态系统的仿真优化方法。论文的研究成果通过在黑岱沟露天矿轮斗铲连续工艺系统和Prominent Hill露天矿电铲卡车间断工艺系统的成功应用,证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对露天矿生产系统的建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围绕露天矿生产系统的建模和优化,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基础Petri网和相关扩展的Petri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根据露天矿山生产系统的特点,对混合Petri网进行了改进,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基于过程的混合Petri网。改进后的过程混合Petri网即能准确描述露天矿生产系统,又能对生产系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满足矿山生产系统的动态建模和调度需求。改进的混合Petri网是一种图形建模工具,既能直观的分析系统组成机理和相关关系,又可以利用系统可达树和状态转移矩阵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分析。基于过程的混合Petri网是矿山生产系统静态建模和动态模型的基础,系统模型可以利用GPSS仿真语言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机仿真优化。(2)按照三阶段的思路对露天矿生产系统进行了层次分解,将露天矿生产系统分成系统逻辑层、基本结构层、主要设备层构建了露天矿生产工艺系统的分解模型。根据分解模型,以生产系统的主要设备为中心,结合生产系统的具体组成机理和设备的作业性质将矿山生产系统分成了采装生产子系统、生产运输子系统和储运子系统三个部分,构建了露天矿生产工艺系统的层次递阶模型,并对主要设备建立了通用的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为模型的求解和模型扩展提供了手段和方法。(3)静态建模围绕生产系统当前的配置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以实现生产能力最大化和生产成本最优为研究目标,协调和均衡生产,使得各生产环节的配合最优化。根据这一特点,从生产设备能力、储运设备能力、生产工艺环节、生产计划产量四个方面分析了露天矿生产工艺模型的约束条件,对系统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进行了合理设定。将采装生产过程、运输和储运过程的实际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连接起来,构建了生产系统的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完整静态模型。(4)针对非线性的过程混合petri网矿山生产系统模型,将非线性模型求解的常用方法遗传算法和混沌搜索算法的优点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混沌搜索机制的遗传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混沌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引导局部最优解不断进化,进而得到最优解。这种算法克服了目标函数非线性的特点,可以并行处理得到多个可能的优化解,另外算法克服了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速度问题。通过对典型函数的寻优求解过程可以看出,这种算法对模型的求解和优化是有效的。(5)利用过程混合petri网静态建模的方法对黑岱沟露天矿轮斗连续生产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对当前轮斗连续系统各工艺环节的设备故障情况和生产能力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由此建立了轮斗铲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进而求解了当前轮斗系统在未来五年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情况,通过计算得到当前轮斗系统的生产成本较高,设备能力偏低,不能满足生产计划的需要。(6)对于露天矿生产系统而言,生产系统的突发状况是时常存在的,系统的组成不会像静态模型那样稳定,生产系统状态随着系统实时调度而更新,针对露天矿生产系统的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露天矿生产系统动态优化方法,对生产系统动态优化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将数学模型、仿真模型和经验规则相结合,给出了用于生产系统动态分析和优化的事件逻辑树和事件逻辑模型。(7)利用过程混合petri网动态建模和优化的方法对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地区prominenthill露天矿的电铲卡车生产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优化分析。通过加入系统动态调度经验规则,对系统的卡车配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当前生产条件下的最佳卡车配置数;对当前系统增加自动卡车调度系统进行了模拟运行和计算,结果显示电铲队列大幅下降约50%,但是系统生产能力仅提高5%,表明当前影响系统能力的主要因素不是卡车的调度问题;为了提高第三阶段上覆土岩的剥离能力,对增加一台剥离电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仿真,同时将调度系统和第四台电铲共同引入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可优先考虑增加一台剥离电铲。经过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论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结合露天矿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混合petri网在矿山生产系统建模中的局限,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对过程的控制库所,提出了满足露天矿山生产实际过程建模需要的混合petri网的改进方法,即过程混合petri网。并且给出了过程混合petri网的定义、激发规则、动态性质、主要特点等相关内容。(2)对露天矿主要工艺系统进行了结构分解,将露天矿生产系统分成了三个基本模块:采装生产子系统、运输子系统和储运子系统,提出了露天矿生产系统分层结构建模的层次递阶模型以及主要设备的过程混合Petri网表示方法。(3)针对非线性的过程混合Petri网矿山生产系统模型,将非线性模型求解的常用方法遗传算法和混沌搜索算法的优点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混沌搜索机制的遗传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的优化流程。(4)分析了露天矿生产系统建模分析的特点,将过程混合Petri网和数学模型相结合,提出了静态系统仿真优化方法;将过程混合Petri网和经验规则事件逻辑树及事件逻辑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动态系统仿真优化方法。
王瑞[6](2014)在《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以及中国人力成本优势的消失,使得成本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矿山剥离项目类,这种以投标方式取得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对矿山剥离项目类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JDC矿山剥离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JDC矿山剥离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讲述了课题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同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的章节安排和架构;接着介绍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及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原理及方法等相关理论;然后就JDC矿山剥离项目的企业背景及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通过对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成本管理过程与方法进行了解,在明确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态势的基础上找出了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紧接着针对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 JDC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并对目标成本进行了测定、分解与控制。
李军[7](2011)在《矿山生产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战略,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管理成为我国宏观战略实现的关键之一。国家在宏观上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只能通过企业微观的成本管理来实现。因此,科学地为矿山生产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预测,为矿山生产企业提供降低生产成本的理论依据和生产措施,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提高矿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内矿山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成果一:提供了怎样通过过去的生产数据预测矿山生产成本的三大指标:矿石入选品位,单位矿石综合成本,产量的变化趋势的理论方法,通过预测这些变化,分析矿山企业是否存在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矿山生产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为矿山的长期生存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成果二:提供了分析矿山生产企业的采矿和选矿生产环节各技术指标对生产成本影响程度大小,以及分析了各技术指标与采选各分项成本的关系的方法,为矿山企业有针对性地对影响矿山生产成本程度较大的因素在生产中予以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上的建议。成果三:提供了为矿山生产企业建立数量经济模型估算矿山项目生产成本的理论方法,通过分析模型提供了优化各生产工序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为降低生产成本从理论上提供了依据。结论:本文为通过理论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而从理论上为矿山生产企业提供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措施。
徐少游[8](2011)在《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露天矿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矿山企业一直处于劳动密集型的机械化初级阶段,高效与安全,是矿山生产中面临的两大难题。本文从日常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即矿石质量计划与班次生产调度两个方面入手优化露天矿山日常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矿石质量均衡即配矿,目前的配矿模型均不具备自动计算采掘范围的功能,且未能与GIS系统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结合;卡车调度模型则缺乏卡车是否应该排队的判断准则。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矿山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基础,利用运筹学、图论学等多种数学模型以及GPS、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系统论述了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露天矿山从设计到日常生产整个过程的建模、优化及软、硬件实施方案;(2)建立了基于0-1整数规划的配矿优化模型,其中的关键部分是提出了CGCM,即圆周几何约束模型,实现了采掘范围的自动圈定,并在DIMINE三维矿业软件中得到了应用;(3)建立了新的卡车调度模型,包括基于DTM模型的道路网建模与优化方法,以及以均衡完成计划为目标,能够兼顾设备效率的具有排队判断功能的实时调度模型;(4)研究了卡车调度系统的硬件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GPS技术以及卡车防撞安全预警技术;(5)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提出了露天矿山矿用汽车的安全管理办法。(6)通过工程实例检验了CGCM配矿模型和卡车实时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它们是成功的、有效的。
崔晨光,郭泰增,房海虹[9](2009)在《浅谈矿山企业露天开采成本的核算》文中认为矿山企业露天开采成本的核算是矿山企业经济核算最重要的内容,露天开采成本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针对矿山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何尧[10](2009)在《恒力公司维修费用控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设备维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企业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设备维修采用的是定期维修方式,这种方维修式存在着许多不足,势必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本文从设备的维修管理和维修技术手段着手,用技术分析替代经验规定,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费用。针对维修的管理问题,本文在总结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以往维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维修管理制度不足。从管理流程、费用统计、设备选购,以及备件管理等方面着手,健全和完善了现有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降低了维修费用,实现了设备维修的低成本。针对维修的技术手段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着手,实现了设备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在现有设备维修方式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设备维修方式的决策方法。利用该方法确定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方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实现恒力公司维修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预测设备的维修周期,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该方法首先在保证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设备的寿命分布函数,确定设备的可靠性维修周期;然后在分析设备维修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设备维修费用的优化模型。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设备的经济性周期;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两种维修周期。所得到的最佳维修周期,既保证了恒力公司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又节约了维修的费用。
二、电铲维修成本估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铲维修成本估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现状分析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2.1.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作业成本法相关理论概述 |
2.2.2 作业基础预算理论概述 |
第3章 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SL公司简介 |
3.1.1 SL公司基本情况 |
3.1.2 SL公司经营情况 |
3.2 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管理现状 |
3.2.1 SL公司煤炭开采流程 |
3.2.2 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构成 |
3.2.3 SL公司现行成本核算方法 |
3.3 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剥离物外委存在以包代管问题 |
3.3.2 材料采购低效致使生产成本增加 |
3.3.3 生产成本预算管理能力不足 |
3.4 SL公司生产成本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4.1 以包代管问题原因 |
3.4.2 材料采购低效问题原因 |
3.4.3 成本预算不准确问题原因 |
第4章 基于作业成本法视角SL公司生产成本管理体系改进研究 |
4.1 SL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4.1.1 SL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4.1.2 SL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4.2 SL公司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预算管理改进对策 |
4.2.1 SL公司作业成本分析 |
4.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L公司成本预算编制 |
4.2.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管理在材料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4.3 基于作业成本法角度的SL公司生产成本管理改进建议 |
第5章 作业成本法在SL公司的实施保障 |
5.1 完善SL公司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
5.2 改善SL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
5.3 建设SL公司生产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 |
5.4 培训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专业人才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SL公司成本管理访谈提纲 |
致谢 |
(2)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汉译方法研究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2.1至2.6.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翻译任务描述 |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
2.3.1 翻译工具 |
2.3.2 参考文献 |
2.4 翻译计划 |
3. 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定义与分类 |
3.1 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定义 |
3.2 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分类 |
3.2.1 专业词汇 |
3.2.2 半专业词汇 |
3.2.3 非专业词汇 |
4. 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汉译方法实例分析 |
4.1 查阅词典法——专业词汇 |
4.2 词义引申法——半专业词汇 |
4.3 完整翻译法——缩略词 |
4.4 转译法——复合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原文 |
附录2 译文 |
(3)基于露天矿斜坡道的排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外排土规划 |
2.1 外排土条件 |
2.2 外排土影响因素 |
2.3 外排土规划 |
2.4 本章小结 |
3 内排土规划 |
3.1 内排土条件 |
3.2 同水平内排 |
3.3 内排土规划 |
3.4 综合排弃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斜坡道的运距估算模型 |
4.1 斜坡道影响因素分析 |
4.2 运输起点、终点模型 |
4.3 单台阶提升运距估算模型 |
4.4 多台阶提升运距估算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实例研究 |
5.1 实例假设 |
5.2 单台阶提升运输成本 |
5.3 单采幅推进运输成本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露天矿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优化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内外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概况 |
1.1.2 世界拉斗铲倒堆工艺的发展概况 |
1.1.3 国内拉斗铲倒堆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黑岱沟露天矿拉斗铲倒堆工艺应用情况分析 |
2.1 黑岱沟露天矿概况 |
2.2 拉斗铲倒堆工艺作业流程详述 |
2.2.1 倒堆台阶预先抛掷爆破 |
2.2.2 推土机平整爆堆作业及单斗—卡车工艺辅助剥离爆堆 |
2.2.3 拉斗铲倒堆作业 |
2.2.4 拉斗铲跨区移设 |
2.3 综合开采工艺的剥采关系调整方法 |
2.4 设备作业能力估算 |
2.4.1 设备作业能力分析 |
2.4.2 拉斗铲倒堆作业单位成本估算 |
2.5 拉斗铲系统剥离任务量估算 |
2.5.1 工作面单元截面面积计算 |
2.5.2 拉斗铲系统年作业量及拉斗铲作业平盘高度关系 |
2.6 拉斗铲系统剥离费用估算 |
2.7 本章小节 |
3 拉斗铲作业方式及其作业过程优化研究 |
3.1 问题的阐述及分析 |
3.2 数据采集、处理方法概述 |
3.2.1 数据采集方法 |
3.2.2 数据处理方法 |
3.3 倒堆作业环节耗时规律及作业效率提升研究 |
3.3.1 倒堆作业循环整体分析 |
3.3.2 挖掘环节耗时规律及效率提升研究 |
3.3.3 调整环节耗时规律及效率提升研究 |
3.3.4 满载旋转、空载返回环节耗时规律及效率提升研究 |
3.4 基于设备作业耗时规律的司机操作水平考核方法制定 |
3.4.1 设备工况参数分析及操作行为分类 |
3.4.2 考核方法的制定 |
3.4.3 实例分析 |
3.5 设备挖掘状态分析与推演 |
3.5.1 拉斗铲实际作业半径分析 |
3.5.2 反向移设后挖掘情况推演 |
3.5.3 反向移设过程优化 |
3.5.4 正常推进作业过程推演 |
3.6 拉斗铲站立平盘高度与移设参数关系 |
3.7 本章小节 |
4 拉斗铲作业位置及参数和移设工程优化研究 |
4.1 问题的阐述及分析 |
4.2 拉斗铲常见的几种工艺布置方式 |
4.2.1 无拓展平台时挖掘作业的倒堆工艺参数计算 |
4.2.2 进行拓展平台作业的倒堆工艺布置 |
4.2.3 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布置 |
4.3 设备作业中心线布置分析 |
4.3.1 黑岱沟现场工作面参数 |
4.3.2 作业中心线布置情况分析 |
4.4 拉斗铲周期移设问题分析 |
4.4.1 拉斗铲周期移设问题分析 |
4.4.2 拉斗铲移设机位的布置分析 |
4.5 升降段坡道设计 |
4.6 出入沟区域工作面与坡道设计 |
4.6.1 拉斗铲走行路线与开拓运输系统、排土空间关系分析 |
4.6.2 入沟作业 |
4.6.3 出沟作业 |
4.7 本章小节 |
5 拉斗铲倒堆作业模拟及参数优化 |
5.1 问题的阐述及分析 |
5.2 拉斗铲倒堆工艺流量流向优化基本模型 |
5.2.1 重心圆投影模型的提出 |
5.2.2 物料迁移次序、路径与耗时关系的理论分析 |
5.2.3 流量流向优化的目标函数 |
5.3 系统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 |
5.3.1 系统模拟方法概述 |
5.3.2 各环节耗时分布类型判断 |
5.3.3 各环节耗时分布函数拟合校验 |
5.3.4 各环节耗时随机变量的产生 |
5.4 三维算量模型的建立及算量方法 |
5.5 仿真模拟 |
5.5.1 物料迁移次序及路径优化 |
5.5.2 作业平盘高度及设备效率关系分析 |
5.5.3 拉斗铲自行拓展平盘宽度的优化 |
5.6 本章小节 |
6 拉斗铲工艺系统优化成果的现场应用 |
6.1 拉斗铲变速推进开采方案的提出 |
6.2 方案的实施 |
6.3 方案详细参数计算 |
6.4 经济效益分析 |
6.4.1 缩短拉斗铲作业循环耗时收益分析 |
6.4.2 优化拉斗铲挖掘排弃位置收益分析 |
6.4.3 优化拉斗铲作业平盘参数收益分析 |
6.5 本章小节 |
7 结论及建议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后续工作及展望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专利(发明类型专利)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5)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露天矿生产系统建模和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露天矿工艺发展现状 |
1.2.2 露天矿开采工艺研究现状 |
1.2.3 应用Petri网对生产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
1.2.4 利用仿真模型对矿山生产系统研究现状 |
1.2.5 生产系统调度的相关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
1.2.6 仿真模拟的相关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PETRI网的相关理论 |
2.1 基础Petri网基本理论 |
2.1.1 Petri网基本概念 |
2.1.2 Petri网的基本特征 |
2.1.3 Petri网的激发规则 |
2.1.4 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 |
2.2 混合Petri网的相关理论 |
2.2.1 混合Petri网的基本类型 |
2.2.2 通过混合Petri网系统建模的描述方法 |
2.3 Petri网建模的优缺点 |
2.3.1 应用Petri网建模的主要优点 |
2.3.2 应用Petri网建模的主要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合PETRI网的改进及其仿真步骤 |
3.1 改进的混合Petri网的定义 |
3.2 改进的混合Petri网的激发规则 |
3.3 改进的混合Petri网的基本性质 |
3.4 改进的混合Petri网建模方法的主要区别和优势 |
3.5 基于GPSS/H语言的过程混合Petri网的仿真步骤 |
3.5.1 GPSS/H仿真环境介绍 |
3.5.2 矿山建模实体的实现 |
3.5.3 基于GPSS/H语言的过程混合Petri网建模仿真步骤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系统静态建模和优化 |
4.1 露天矿生产工艺系统分层结构建模方法 |
4.1.1 露天矿生产工艺系统的结构分解 |
4.1.2 露天矿生产工艺的层次递阶模型 |
4.1.3 主要设备的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 |
4.2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生产系统静态模型 |
4.2.1 模型约束条件 |
4.2.2 模型目标函数 |
4.2.3 完整静态模型 |
4.3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生产系统模型的优化算法 |
4.3.1 相关算法的原理和优化步骤 |
4.3.2 基于混沌搜索机制的遗传算法 |
4.3.3 典型函数仿真结果比较 |
4.4 黑岱沟露天矿轮斗连续工艺仿真 |
4.4.1 黑岱沟露天矿轮斗连续工艺基本情况介绍 |
4.4.2 黑岱沟露天矿轮斗连续工艺的过程分析 |
4.4.3 采装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 |
4.4.4 运输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 |
4.4.5 储运子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 |
4.4.6 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 |
4.4.7 模型验证 |
4.4.8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系统动态建模及优化 |
5.1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模型的动态优化方法 |
5.1.1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动态优化模型的系统结构 |
5.1.2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动态调度的事件逻辑树 |
5.1.3 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动态调度的事件逻辑模型 |
5.2 Prominent Hill露天矿电铲卡车系统仿真 |
5.2.1 Prominent Hill露天矿电铲卡车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
5.2.2 电铲卡车系统过程混合Petri网动态模型 |
5.2.3 电铲卡车系统基础仿真模型 |
5.2.4 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 |
5.2.5 基础仿真模型的验证 |
5.2.6 卡车配置优化 |
5.2.7 自动调度系统 |
5.2.8 引进第四台电铲 |
5.2.9 同时引入第四台电铲及调度系统 |
5.2.10 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提升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水平 |
1.2.2 为相关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文献研读法 |
1.4.2 典型案例分析法 |
1.4.3 对比研究法 |
1.5 论文章节安排及框架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
2.1.1 成本控制 |
2.1.2 成本管理 |
2.1.3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
2.2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 |
2.3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 |
2.3.1 目标成本及目标成本管理的含义 |
2.3.2 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过程及方法 |
第三章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企业背景以及项目基本情况 |
3.1.1 JDC矿山剥离项目的企业背景 |
3.1.2 JDC矿山剥离项目基本情况 |
3.2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2.1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构成情况 |
3.2.2 JDC矿山剥离项目管理风险成本情况 |
3.2.3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总体管理态势 |
3.3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与方法 |
3.4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
第四章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改进方案 |
4.1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及原则 |
4.1.1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
4.1.2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
4.2 JDC矿山剥离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
4.2.1 基于目标利润的JDC项目成本管理思路 |
4.2.2 JDC项目成本管理组织架构 |
4.3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分解及成本责任体系 |
4.4 JDC矿山剥离项目成本核算及反馈信息化处理 |
第五章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实施及对策 |
5.1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实施过程 |
5.2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改进对策 |
5.3 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改进效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矿山生产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成本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成本管理技术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关于矿山生产成本管理技术发展概况 |
1.2.3 国外成本管理技术发展概况 |
1.2.4 国外矿山成本管理技术发展概况 |
1.2.5 国内外关于矿山生产成本管理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
第2章 矿山生产项目成本的构成 |
2.1 矿山生产项目成本的分类 |
2.1.1 按成本项目分类 |
2.1.2 按成本与生产的关系分类 |
2.2 矿山生产项目成本计算 |
2.2.1 按成本项目计算 |
2.2.2 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计算 |
2.3 采矿成本的构成 |
2.3.1 采矿成本按成本项目分类 |
2.3.2 采矿成本的生产过程组成 |
2.4 选矿成本的构成 |
2.4.1 选矿成本按成本项目分类 |
2.4.2 选矿成本的生产过程组成 |
2.5 采选矿总成本的确定 |
2.6 目前我国矿山生产中的成本估算方法 |
2.7 目前我国矿山生产成本估算方法的不足 |
第3章 矿山生产项目成本预测 |
3.1 矿山生产项目成本预测 |
3.1.1 灰色预测模型的作用 |
3.1.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模步骤 |
3.1.3 灰色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 |
3.2 矿山生产项目成本预测模型的建立 |
3.2.1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模参数 |
3.2.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模过程 |
3.2.3 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从技术经济指标出发降低矿山生产项目成本 |
4.1 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 |
4.1.1 灰色关联度评价的作用 |
4.1.2 灰色关联度理论与分析步骤 |
4.2 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在采选矿生产中的建模 |
4.2.1 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采矿生产参数(采矿技术经济指标) |
4.2.2 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选矿生产参数(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
4.2.3 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的建立案例 |
4.2.4 采矿生产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的建立步骤 |
4.2.5 选矿生产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的建立步骤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从矿山项目生产工序出发降低矿山生产成本 |
5.1 数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
5.1.1 数量经济模型的作用 |
5.1.2 数量经济模型的建立的原理 |
5.1.3 数量模型的建立的步骤 |
5.2 数量模型中矿山成本的构成 |
5.3 数量经济学模型在采选矿生产中的建立 |
5.3.1 采选矿工序中其他费用的确定 |
5.3.2 采选矿成本预测模型的建立 |
5.4 模型的应用 |
5.4.1 根据模型优化采矿生产成本 |
5.4.2 根据模型优化选矿生产成本 |
5.5 工序能力与采选矿质量和成本控制 |
5.5.1 工序能力及影响因素 |
5.5.2 采选矿工序能力指数与矿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露天矿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配矿优化模型 |
1.2.2 卡车调度模型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露天开采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
2.1 三维可视化资源模型 |
2.1.1 地质数据库 |
2.1.2 地质实体模型 |
2.1.3 块段模型与储量计算 |
2.2 采剥境界优化 |
2.3 采剥计划编制 |
2.3.1 长期计划 |
2.3.2 短期计划 |
2.4 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的炮孔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矿计划的CGCM优化模型 |
3.1 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的爆堆品位分布预测 |
3.1.1 基础数据来源 |
3.1.2 矿块划分与估值 |
3.2 0-1整数规划模型 |
3.3 露天爆堆的采装模拟模型 |
3.3.1 爆堆的采掘方式 |
3.3.2 采装模拟的几何约束 |
3.4 爆堆配矿的0-1整数规划优化模型 |
3.4.1 未采用采掘带宽度约束时的模型 |
3.4.2 用采掘带宽度进一步优化的模型 |
3.5 CGCM模型的程序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卡车安全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 |
4.1 最佳路线算法 |
4.2 车流规划模型 |
4.2.1 模型分析与运输成本的计算 |
4.2.2 重车规划 |
4.2.3 空车规划 |
4.3 实时调度模型 |
4.3.1 首要原则 |
4.3.2 排队判断 |
4.3.3 特殊调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卡车安全调度系统的硬件技术 |
5.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监控平台 |
5.1.1 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 |
5.1.2 基于OpenGL和VC++的虚拟现实系统开发 |
5.2 基于GPS技术的调度终端 |
5.3 卡车防撞安全预警技术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卡车调度的安全管理 |
6.1 减少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 |
6.1.1 认真组织驾驶员安全培训 |
6.1.2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保护 |
6.2 完善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
6.3 防止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
6.4 改善安全行车环境 |
6.5 人-机-环境交汇点的安全管理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程实例 |
7.1 CGCM模型应用实例 |
7.1.1 工程概况 |
7.1.2 配矿应用 |
7.2 实时调度模型模拟实例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成果 |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9)浅谈矿山企业露天开采成本的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山企业露天开采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
1.1 矿山企业采场凿岩和爆破成本核算 |
1.1.1 操作工费用 |
1.1.2 材料费用 |
1.1.3 维修工费用 |
1.1.4 其他费用 |
1.2 矿山企业设备运营成本核算 |
1.2.1 燃料成本核算 |
1.2.2 电力成本的核算 |
1.2.3 轮胎成本的核算 |
1.3 矿山企业人工费用的核算 |
1.3.1 人年总工资费用核算 |
1.3.2 操作人员工资费用核算 |
1.3.3 维修人员费用核算 |
1.3.4 小型设备和其他运营成本核算 |
2 改进措施 |
2.1 为了估算准确, 必须详细列出每件设备的用途及功能并进行评价 |
2.2 矿山采用外委维修或设备租赁, 可以节约成本 |
2.3 设备运营成本按设备运行时间和小时费用计算 |
(10)恒力公司维修费用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维修费用控制的研究基础 |
2.1 设备维修的概念 |
2.2 设备的可靠性及常用模型 |
2.2.1 设备可靠性的相关函数 |
2.2.2 常见设备的可靠性模型 |
2.3 维修费用指标体系的概述 |
2.3.1 维修费用指标体系 |
2.3.2 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维修费用指标体系 |
2.4 维修费用有效控制的条件和实施途径 |
2.4.1 实现维修费用有效控制的条件 |
2.4.2 实现维修费用有效控制的实施途径 |
2.5 恒力公司维修费用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恒力公司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 |
3.1 恒力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
3.1.1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八八年间的设备管理制度 |
3.1.2 一九八八年至二零零六年间的设备管理制度 |
3.2 恒力公司维修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3.3 实现恒力公司维修费用有效控制的具体制度 |
3.3.1 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流程 |
3.3.2 完善维修费用统计口径 |
3.3.3 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理念选购新设备 |
3.3.4 完善备件管理 |
3.4 完善维修管理制度降低维修费用的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恒力公司设备维修方式的决策研究 |
4.1 设备维修的方式 |
4.1.1 预防维修模式 |
4.1.2 状态维修模式 |
4.1.3 事后维修模式 |
4.2 维修方式的决策模型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决策模型 |
4.3.1 决策模型的建立 |
4.3.2 指标体系的设置 |
4.3.3 评语集合的设置 |
4.3.4 模糊决策矩阵的确定 |
4.3.5 权重系数的确定 |
4.3.6 决策结果的确定 |
4.4 设备维修方式的决策算例 |
4.4.1 指标体系的设置 |
4.4.2 评语集合的设置 |
4.4.3 权重系数的确定 |
4.4.4 决策结果 |
4.5 维修方式优化降低维修费用的实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恒力公司设备维修周期的预测研究 |
5.1 根据设备的可靠度预测维修周期 |
5.1.1 设备的生命周期 |
5.1.2 常见故障分布 |
5.1.3 预测模型 |
5.1.4 预测算例 |
5.2 根据设备的经济性预测维修周期 |
5.2.1 预防性维修成本的概述 |
5.2.2 预测模型 |
5.2.3 预测算例 |
5.3 最优维修周期的确定 |
5.3.1 模型的建立 |
5.3.2 优化算例 |
5.4 维修周期预测降低维修费用的实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电铲维修成本估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SL公司煤炭生产成本管理研究[D]. 司宸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2]军事科技英语词汇的汉译方法研究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2.1至2.6.1)为例[D]. 汪爱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3]基于露天矿斜坡道的排土规划研究[D]. 万蒙蒙.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4]露天矿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优化理论及应用研究[D]. 孙健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2)
- [5]基于过程混合Petri网的露天矿生产系统建模和优化方法研究[D]. 杨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9)
- [6]JDC矿山剥离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研究[D]. 王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5)
- [7]矿山生产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李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8]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露天矿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 徐少游. 中南大学, 2011(01)
- [9]浅谈矿山企业露天开采成本的核算[J]. 崔晨光,郭泰增,房海虹. 吉林地质, 2009(04)
- [10]恒力公司维修费用控制的研究[D]. 何尧. 东北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