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精氨酸强化PN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佳敏[1](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以期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态,为后续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的文献,通过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证据分级,对近年来国内外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的研究进行证据总结,初步拟定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甄选20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函询,并对函询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最终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研究结果:初检文献获得2384篇,经过剔重、初筛及复筛,最终纳入31篇,其中指南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6篇、类实验研究12篇、观察性研究1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小组共识3篇。通过证据总结,初步拟定了5个Ⅰ级条目,22个Ⅱ级条目,42个Ⅲ级条目的方案初稿。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是9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1和0.83,两轮函询条目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6-0.29之间,条目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06-0.33之间,两轮函询条目重要性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在0.138-0.225之间,条目可操作性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在0.110-0.141之间,p值均<0.001。综合专家意见,一轮函询共调整11项条目,删除3项条目,二轮函询共调整2项条目,最终拟定5个Ⅰ级条目,22个Ⅱ级条目,40个Ⅲ级条目的方案终稿。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包括营养筛查及评估、营养物质需求量、营养支持、评价与教育和其他措施五大方面内容。方案构建过程严谨规范,结果科学可靠。方案明确了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的内容,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了证据支持,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刘东明[2](2021)在《全营养素对局部晚期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全程使用全营养素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分析其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我院放疗科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直肠的癌患者32例。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14例,对照组18例。试验组治疗期间全程给予全营养素肠内营养治疗。采用X-InBody720型号自动人体营养分析仪同时检测两组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平均体重、身体营养质量平均指数(BMI)、躯干肌肉及躯干脂肪含量变化;采用空腹抽血化验检测治疗前后营养血液指标、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使用卡氏体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估机体耐受度。[结果]全营养素治疗后两组临床患者的转铁蛋白(TRF)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试验组水平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铁蛋白(frt)两组间水平变化无差别(P>0.05)。其他有关机体营养指标如:BMI、躯干肌肉、躯干脂肪、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均有所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5+淋巴细胞、CD3+/CD45+T淋巴细胞、CD3+CD8+/CD45Tc/Th 淋巴细胞、CD3+CD4+/CD45+Th 淋巴细胞、CD3-CD16+CD56+/CD45+NK细胞等免疫细胞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对比,试验组CD45+淋巴细胞、CD3+/CD45+T淋巴细胞、CD3+CD4+/CD45+Th细胞绝对值变化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CD3+CD8+/CD45Tc/Ts淋巴细胞、Th/Tc 比值、CD3-CD16+CD56+/CD45+NK 细胞等指标无差别(P>0.05)。放化疗第五周末的KPS评分结果比较,试验组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给予全营养素口服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陶莹[3](2021)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给予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干预方式,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探讨适合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合理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从而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免疫功能。方法:选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含铂双药姑息化疗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营养评估,进行营养支持调整,按目标营养量为25~30kcal/(kg/d)的原则,使摄入量达到目标营养量60%以上。对每位受试者从化疗开始前一天至两个周期结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麦滋林4.02g/d,营养干预连续使用两个化疗周期。在试验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两个周期化疗末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禁食12h),检测并记录相关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①营养指标:体重、皮褶厚度、血红蛋白(HGB)、血清(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②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③胃肠道不良反应:根据NCI.CTCAE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版,记录不良事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结果:1.营养指标:试验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化疗两个周期末,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体重、皮褶厚度、HGB、PA、ALB及TRF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体重、皮褶厚度、HGB、PA、ALB及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指标:试验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化疗两个周期末,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道不良反应:在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干预试验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可减轻化疗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周肸[4](2021)在《固正消癌方对结肠癌糖代谢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肿瘤细胞的持续高速增殖、不停转移、侵袭,顽强抵抗化疗药物的效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其周身所营造的酸性缺氧微环境。此种微环境毫无疑问的会杀伤正常的机体细胞,提供违背规律的能量代谢结果。最早从1924年起,就有着名的医学家Otto Herinrich Warburg针对此非正常代谢形式提出了“Warburg Effect”学说,这种新代谢型编码程序,在现代研究认为是启动肿瘤局部缺氧、酸性环境和畸形无限生长的关键。从糖代谢的角度来切入研究抗肿瘤药品,已经成为目前结肠癌有望治愈的新希望。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长年累月的临床工作中,提炼出了具有中医基础和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癌毒理论”。在“祛毒即扶正”的治疗理念下结合中药组方优势形成了集清热解毒、扶正补气、行气活血为一体的消癌解毒方。此方不管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中能证实可以实现带癌共存的宗旨。本研究团队在临床运用周老消癌解毒方门诊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过程中,经周仲瑛团队的帮助对消癌解毒方予以化裁,演变为固正消癌方。实践观察认为对于结肠癌患者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大大提高了结肠癌病患的生活质量。目的:从糖代谢及肿瘤微环境视角,探索固正消癌方押制结肠癌细胞的具体机制,从而更深入地巩固“癌毒理论”,发挥中医药抗肿瘤的优势。方法:1.细胞实验:1.1选取HT-29人结肠癌细胞系,将细胞系随机分为四组。即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细胞接种于含正常大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②低剂量组(Low):使用包含10%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③中剂量组(Medium):使用包含20%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④高剂量组(High):使用包含30%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观察不同分组培养12h、24h的HT-29细胞Transwell实验情况;测定4个分组干预48h后的葡萄糖含量和乳酸水平、乳酸脱氢酶含量(LDH)、HT-29细胞内、外pH的影响、72h后的各组中ATP的浓度;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分组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能量感受器AMPK α1、磷酸化的AMPKα1(p-AMPK α1)、己糖激酶(HK2);以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细胞的凋亡率。1.2选取HT-29人结肠癌细胞系,将细胞系随机分为四组。即①空白对照组(Control):HT-29细胞接种于含正常大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②高剂量组(High):使用包含30%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HT-29细胞;③高剂量合并小分子干扰AMPK(High+Si-AMPK)组:以包含30%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与特异性沉默AMPK技术结合,对HT-29细胞共同作用。④高剂量合并AMPK激动剂(High+AMPK activator)组:使用包含30%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与AMPK激动剂AICAR共同作用HT-29细胞。计算不同分组下培养24h、48h、72h后细胞的OD值;4个分组下对HT-29细胞进行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12h、24h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分组下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p53的表达情况。2.动物实验:选取HT-29人结肠癌细胞系构建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固正消癌方组(5g/kg)、中剂量固正消癌方组(10g/kg)、高剂量固正消癌方组(20g/kg)。药物干预14天,处死裸鼠后进行肝、肾、脾脏的HE染色;瘤体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Cleaved-caspase-3、HIF-1α、HK2、Ki67、p-AMPK α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瘤体内AMPKα1、p-AMPKα1、HIF-1α、HK2、Glut4蛋白情况;对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内裸鼠末次给药后2h取血清进行糖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epctrometer,LC-MS)分析。结果:1.细胞实验:在细胞体外实验中发现,不同分组药物干预后证实固正消癌方能抑制肿瘤细胞Transwell侵袭、迁移能力;ATP浓度测定结果显示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浓度与ATP的浓度呈反比,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浓度越高,ATP的浓度就越低;当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达到一定药物浓度时,可以降低HT-29细胞对葡萄糖的获取,减慢糖代谢进程;同时,固正消癌方也能相应的降低HT-29细胞产生的乳酸以及限制LDH的表达;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可以下降细胞内的pH值,缩小细胞内外pH差值,且随着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干预浓度的上升而作用效果增强;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可以下调HK2、HIF-1α蛋白的表达,明显激活AMPK的信号通路,调节HT-29细胞的代谢方式;Annexin—FITC/PI流式细胞术亦证实固正消癌方可以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发挥抑制HT-29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对HT-29细胞AMPK通路影响的细胞实验研究结果中可知,High组HT-29细胞的增殖情况弱于High+Si-AMPK组,但是High组HT-29细胞的增殖情况强于High+AMPK activator组,说明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作用HT-29细胞,且其抑制肿瘤细胞的程度受活化的AMPK数量的影响;同时,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激活AMPK通路弱化HT-2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High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lut4明显表达受到抑制,弱于Control组(P<0.05);High+Si-AMPK 组的 Glut4 表达强于 High 组(P<0.05);High+AMPK activator 组的 Glut4 表达又弱于High组。说明,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可以通过AMPK通路调控Glut4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HT-29细胞的糖代谢。High组与Control组的HIF-1α表达量未见差异,High+Si-AMPK组与High组的HIF-1α得表达也未见差异;High+AMPK activator组的HIF-1α表达却明显低于High组(P<0.05)。High组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High+AMPK activator组的p53含量亦多于High组(P<0.05),说明p53依赖于活化的AMPK发挥抗肿瘤作用;而相反地,抑制HT-29细胞中的AMPK,会使得High+Si-AMPK组内p53表达量下凋,影响HT-29细胞的凋亡。High+Si-AMPK组的Bcl-2表达高于High组(P<0.05),在AMPK被沉默后,HT-29细胞增殖程度会提高。在High+AMPK activator组内的Bax含量高于High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然而,High+AMPK activator组内的Bcl-2表达量低于High组(P<0.05),可以认为在AMPK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促进HT-29细胞的凋亡,其结果与AMPK可能影响下游Bcl-2通路有关。2.动物实验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实验中可知,固正消癌方对肝、脾、肾脏无明显损害;瘤体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固正消癌方会下调Ki67、HIF-1α、HK2蛋白及促进Cleaved-caspase-3、p-AMPK α1蛋白的表达,以此通过限制糖代谢来控制瘤体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固正消癌方也同样会激活AMPK通路,限制糖代谢相关酶HIF-1α、HK2、Glut4的表达,磷酸化p53,诱发结肠癌细胞程序性凋亡。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内裸鼠血清LC-MS分析:各分组区分聚集性明显,筛选出5种差异糖类代谢产物分别是甘露糖(Mannose)、葡萄糖(Gluc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岩藻糖(Fucose)、果糖(Fructose)以及多条信号通路比如:ABC转运蛋白通路、半乳糖的代谢途径。结论:1)固正消癌方可以从糖代谢途径减少结肠癌细胞的能量来源,改善其周围的微酸环境,下调相关蛋白等方面起到抗肿瘤作用。2)在固正消癌方的作用下,AMPK通路的激活也会起到干预结肠癌细胞的糖代谢过程,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3)LC-MS分析认为固正消癌方作用下的差异糖类代谢物为甘露糖(Mannose)、葡萄糖(Glucose)、阿拉伯糖(Arabinose)、岩藻糖(Fucose)、果糖(Fructose),以此为靶点的信号通路还包括ABC转运蛋白通路、半乳糖的代谢途径等。
张立[5](2020)在《胃肠道肿瘤中NNMT和POSTN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强大的分泌功能与肿瘤细胞双向诱导,是肿瘤恶化的主要推手。由于CAFs在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干性重塑以及化疗耐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CAFs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故探讨CAFs的作用机制,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大热点。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icotinamide N-methyltransferase,NNMT),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催化烟酰胺N-甲基化,通过耗竭甲基化底物SAM(S-5′-adenosyl-L-methionine)而改变蛋白质的甲基化程度,造成细胞低甲基化,促进肿瘤形成。卵巢癌相关研究发现,CAFs表达的NNMT是卵巢癌主要代谢调节器,对肿瘤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NNMT可作为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预后标志物。但基质NNMT与胃癌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亦未见详细探讨。POSTN是一种多功能分泌蛋白,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合成,在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和干性重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CRC组织中,核酸原位杂交分析显示:POSTN m RNA仅存在于CAFs;CRC组织中的POSTN阳性CAFs与CRC晚期疾病相关,且能够指示患者的不良预后。研究发现POSTN阳性CAFs能促进CR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CRC的生长和浸润有显着促进作用。但POSTN在肿瘤中存在多种异构体,其在结肠癌中的相关作用和机制尚未有报道。为研究胃肠道肿瘤中NNMT和POSTN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临床意义和生物学作用,本课题以成纤维细胞为核心,研究了成纤维细胞NNMT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化疗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以及研究成纤维细胞POSTN异构体对结肠癌增殖的影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成纤维细胞NNMT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1)对来自上海长海医院的681例组织样本(包括612例癌症组织和69例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NNMT蛋白表达。2)Kaplan-Meier分析NNMT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3)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4)Kaplan-Meier分析NNMT与化疗患者预后相关性。5)分析NNMT与免疫细胞的关系,探讨NNMT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第二部分:结肠癌成纤维细胞中POSTN异构体对肿瘤细胞的作用1)设计共培养体系,将结肠癌细胞株RKO、SW480、CaCo2与成纤维细胞株CCD-18CO共培养诱导成纤维细胞POSTN表达,筛选表达水平有变化的POSTN异构体。2)Q-PCR检测成纤维细胞及临床样本中POSTN及其异构体m RNA的表达水平变化。3)选取异构体通过Tet-on质粒系统构建POSTN过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构建过表达质粒稳转株。4)平板克隆形成和CCK-8检测过表达POSTN异构体的成纤维细胞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成纤维细胞NNMT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低相关1)从TCGA数据库下载的胃癌m RNA数据分析表明,NNMT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2)对胃癌CAFs中的NNMT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TNM分期等临床指标分析表明,NNMT与患者的TNM分期存在关联。3)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表明,CAF-NNMT高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降低。4)Cox分析表明,CAF-NNMT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5)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AF-NNMT高表达与胃癌患者化疗药物耐药相关。6)NNMT与胃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联。第二部分:结直肠癌成纤维细胞POSTN异构体对肿瘤细胞的调控作用1)结肠癌细胞诱导结肠成纤维细胞POSTN总m RNA表达升高。2)结肠癌细胞株诱导成纤维细胞POSTN异构体m RNA表达水平升高。3)结肠癌临床组织样本中POSTN及POSTN异构体m RNA表达水平升高。4)成纤维细胞POSTN异构体过表达对成纤维细胞无明显作用。5)成纤维细胞POSTN异构体hpn1、hpn2-3过表达促进CRC细胞增殖。研究结论:1)NNMT在胃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与化疗耐药性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2)结肠癌成纤维细胞和组织中POSTN总m RNA和POSTN异构体m RNA表达升高,过表达POSTN异构体对成纤维细胞无明显作用,hpn1和hpn2-3过表达均能促进CRC细胞增殖,hpn1能增强CR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
沈韧斌[6](2020)在《DOTI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DOT1L是一类特殊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它可以特异性的催化H3K79位点甲基化,通常认为DOT1L及受其调控的H3K79me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CRC)组织中DOT1L及H3K79me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CRC细胞系中DOT1L及H3K79me2的表达情况,探讨DOT1L被抑制后对CRC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网站查阅DOT1L在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CRC组织中DOT1L和H3K79me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WB)和qRT-PCR方法分别检测CRC细胞系中DOT1L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WB检测这些细胞系中H3K79me2的蛋白水平,并通过流式检测H3K79me2阳性表达细胞的比例。利用CCK8及流式细胞分别检测DOT1L被抑制后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公共数据库查询的结果,提示在CRC组织中DOT1L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多数其它肿瘤,且DOT1L高表达是预后差的影响因素。对本组78例CRC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提示DOT1L和H3K79me2在癌组织的表达均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1.001);DOT1L的表达与与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H3K79me2的表达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相关(均P<0.05);CRC组织中 DOT1L 和 H3K79me2 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0,P=0.01);DOT1L和H3K79me2高表达组的CRC患者生存率均显着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DOT1L和H3K79me2的表达是CRC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对本组8个CRC细胞系的研究中,提示DOT1L在各个CRC细胞系中的蛋白及mRNA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多数CRC细胞系中H3K79me2阳性细胞的比例也较高;在使用DOT1L抑制剂SGC0946后,多个CRC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受到了抑制,但不影响或轻微影响细胞的凋亡水平。[结论]在CRC组织中DOT1L和H3K79me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在对CRC细胞系使用DOT1L抑制剂处理后,多个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受到了抑制。因此,DOT1L和H3K79me2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评判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并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调控提供新的可能靶点。
薛志刚[7](2020)在《免疫营养干预影响肠道微生态及胃肠肿瘤结局基础与临床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在胃癌中对肠道菌群及肿瘤增殖的动物研究初探研究背景:胃癌的化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是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包括胃肠动力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黏膜屏障受损。免疫营养在营养补充、调节免疫和维持肠道微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证据表明,免疫营养素如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在结直肠癌、炎性肠病中起着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中化疗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甚至与肿瘤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在胃癌中关于化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免疫营养干预对胃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与肿瘤增殖的关系有待研究。研究目的:通过构建615小鼠胃癌移植瘤-化疗动物模型,初步探究胃癌中,化疗及移植瘤建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给予胃癌化疗小鼠补充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和鱼油,探究补充免疫营养对肠道菌群和肿瘤增殖的作用。研究材料与方法:随机将36只6周龄雌性615小鼠分为一下6组:第1组化疗组(CON1,n=6),分别在第3、6、9天腹腔注射5-Fu;第2-5组615小鼠皮下注射MFC前胃癌细胞(5X 106)构建胃癌移植瘤模型(当天记录为第0天),随后予以5-Fu化疗干预构建胃癌-化疗动物模型,第2组不进行干预(CON2,n=6),第3组生理盐水干预组(NS,n=6),第4组为低剂量谷氨酰胺干预组(Low GLN/LG,n=6),第5组为高剂量谷氨酰胺干预组(High GLN/HG,n=6),第6组为鱼油干预组(PUFA,n=6)。在干预前基线(第-7天)、移植瘤前(第-1天)、2-5组第一次化疗前(第6天)及干预完成后第21天,留取新鲜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方法测定肠道菌群。比较第2-5组移植瘤生长速率。定义p<0.05为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基线菌群特征结果显示,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前者占比为41%-57%,后者占比39%-56%,之和92%-98%,二者比值F/B 比在0.73-1.46之间。化疗干预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着增加,拟杆菌门显着下降,F/B 比升高为2.39,属水平上,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Akk)比例显着下降(2%-4%→1%,p<0.01)。PUFA组厚壁菌门丰度显着降低、拟杆菌门显着升高,F/B比为1.0,维持在基线范围(0.73-1.46),属水平上,Akk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升高。HG组厚壁菌门丰度显着降低、拟杆菌门显着升高,F/B比为1.48。PUFA组移植瘤大小为0.26±0.23g,HG组移植瘤大小为0.32±0.18g,小于CON2组0.72 ±0.41g,未见显着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3和0.10)。结论:5-Fu化疗增加胃癌移植瘤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减少拟杆菌门比例,F/B 比显着升高,Akk菌属比例下降,菌群结构改变。补充鱼油和谷氨酰胺可以逆转因化疗造成的菌群结构改变,维持肠道菌群F/B 比降低至正常范围,补充鱼油可以显着增加Akk菌属相对丰度,可能有助于抑制肿瘤增殖。第二部分 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肿瘤肠道菌群特征及临床结局影响的初探研究背景:营养干预影响肠道菌群的研究方兴未艾,一方面,特定营养干预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另一方面,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也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有研究提示,肠外营养干预可能造成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菌群结构变化,同时,有研究提示菌群变化与感染并发症可能有关。胃肠肿瘤病人术前营养支持治疗预康复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值得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研究目的:初步探究围术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肿瘤病人肠道菌群以及对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择期手术的胃肠肿瘤病人,根据病人术前是否给以口服肠内营养支持进行预康复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围术期营养支持策略,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口服肠内营养至少3天,每日至少500ml,根据加速康复理念,术后早期(第1-2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3天禁食予以肠外营养及补液支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7天留取新鲜粪便提取DNA,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特征,记录术后感染并发症、总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定义p<0.05为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择期胃肠肿瘤病人37例,其中对照组(CON组)24人,研究组(EN组)13人。在属水平上,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Akk)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和<0.1%,术后分别为4%和0.4%,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Akk菌属比例增加。术前大肠志贺菌属(Escherichia Shigella)在EN组和CON组分别为9%和5%,术后分别为11%和19%。术后感染并发症EN组1例(8%),CON组5例(21%),术后总并发症分别为1例(8%)和9例(38%),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0±2.1天和12.3±7.5天,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围术期强化的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增加Akk菌属相对丰度,减少大肠志贺菌属比例,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Akk菌作为潜在新型益生菌可能提示更好的术后临床结局。第三部分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对胃肠肿瘤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背景: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优化术后临床结局,加速术后康复。免疫营养素如鱼油有助于减少术后产生的炎症因子级联反应(inflammatory cascade),抑制前炎症因子的过度活化,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在胃肠肿瘤病人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减少感染并发症、实现加速康复,结论尚不一致。研究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补充免疫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择期手术的胃肠肿瘤病人,研究组,术前连续5天和术后7天补充免疫营养(速愈素饮或瑞能),术前口服每日600-800ml、术后肠内途径序贯补充,对照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为普通型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不含鱼油、精氨酸、核苷酸等免疫营养成分)。前瞻性收集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总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感染并发症定义参考美国国家疾病与预防中心指定的医疗相关感染并发症。P<0.05为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胃肠专业组连续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90人,其中,研究组69人,对照组121人,胃癌105例、结直肠癌39例、胃肠间质瘤38例和小肠肿瘤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3/69)和13.2%(16/121),研究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3),其中明确原因的主要感染并发症类型为消化道漏4.2%(8/190)和肺部感染2.6%(5/190),术后总并发症,研究组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39)。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2±2.1天,显着低于对照组10.8±9.4天(p=0.030)。结论:围术期免疫营养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总并发症,缩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有助于术后加速康复理念的实践。第四部分胃癌新辅助化疗结合营养支持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研究背景: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治疗为主。近年来,关于新辅助化疗治疗胃癌的研究越来越多。胃癌病人营养不良比例高,新辅助化疗期间进行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营养情况,甚至可能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研究目的:本部分主要纳入我院胃癌新辅助化疗病人,研究新辅助化疗期间营养支持使得病人体重增加或维持,对胃癌病人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纳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新辅助化疗及择期手术的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新辅助化疗方案SOX或XELOX方案,在化疗期间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营养支持体重增加或维持不变者为研究组,未进行营养支持或术前1-3个月体重下降为对照组。随访病人长期生存信息。Kaplan-Meier方法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研究纳入在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胃癌病人274例,其中研究组214例,对照组60例。基线水平,两组年龄、性别、BMI、手术方式、病理分化及TNM分期均无显着差异。研究组五年总生存率为58.2%,对照组为32.6%,研究组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提高化疗耐受性和手术切除率,甚至可能改善长期生存。第五部分长期肠外营养在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感染风险模型建立研究背景:肠功能障碍或肠衰竭病人肠内营养摄入不早,需要依赖长期肠外营养,从医院到家庭的模式转变,使得未来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成为趋势。长期肠外营养病人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是 HPN 最严重、威肋生命的并发症之 一。研究感染相关风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预防CLABSI发生。研究目的:调查分析家庭肠外营养病人中感染相关风险因素。研究对象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进行HPN服务管理的成年病人,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使用现有医疗记录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CLABSI报告由传染病专科医生进行前瞻性、独立判断。P<0.05为显着统计学差异,p<0.2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研究纳入114例进行HPN的病人,平均年龄为54 ± 16岁,女性为68%,平均BMI为25±5.6kg/m2。HPN中位数天数为 516(15-10281)天,26%有CLAB SI既往史。导管类型包括,PICC为72.6%、隧道式为23.9%和Port植入式为3.5%。CLABSI的发生率为0.89/1000导管天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造口存在(OR=22.0;95%CI,4.8-101.7)、隧道式和 Port植入式导管(OR=4.4;95%CI,1.4-13.9)和BMI<18.5(OR=5.9;95%CI,1.4-24.2)作为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风险指标。结论:在成人HPN患者中,造口存在、使用隧道式或植入式导管以及低BMI与CLABSI发生有关。规范化造口护理和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降低CLABSI发生。
赵亚磊[8](2020)在《AL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也是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尽管CRC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研究性进展,但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初次诊断转移的发生率高,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CRC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导致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因此,进一步研究探讨CRC的发生发展机制,将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氨基酮戊酸合成酶(ALAS)是由ALAS1和ALAS2两种基因编码的。ALAS1属于管家基因,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在全身各处广泛地表达,并参与许多细胞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ARTs)协同作用增加了ALAS1的表达,因此产生的血红素导致了ARTs的细胞毒性增强,从而诱导细胞死亡。张丽等人的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LAS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抑制ALAS1的活性降低了NSCLC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和迁移的能力。然而,目前关于ALAS1在CRC发生发展中的研究比较少。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LAS1的表达,分析ALAS1的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ALAS1异常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si RNA或琥珀酰丙酮(SA)抑制HCT116细胞中ALAS1的活性,应用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与基质凝胶实验检测ALAS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第三,通过si RNA或SA抑制HCT116细胞中ALAS1的活性,应用流式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ALAS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ALAS1在CRC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ALAS1在临床诊疗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部分AL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比ALAS1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癌旁配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LAS1的蛋白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ALAS1异常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7例结直肠癌患者,所选病例均病理证实为腺癌,标本离体后迅速切取癌组织及近心端癌旁正常组织(肿瘤边缘大于10cm处),通过q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ALAS1在肿瘤组织以及癌旁配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此外,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实验检测ALAS1在人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株FHC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AL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实验发现结直肠癌组织中ALAS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LAS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侵袭深度、N分期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LAS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ALAS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ALAS1低表达患者(P=0.04)。2.ALAS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ALAS1在FHC细胞和HCT11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HCT116细胞中ALAS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FHC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表达量与侵袭深度、N分期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ALAS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价结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子。第二部分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CT116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si RNA转染或SA抑制ALAS1的活性后,通过CCK-8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和基质凝胶侵袭实验来检测ALAS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PCNA和转移相关基因MMP-2、MMP-9的变化。结果:1.ALAS1-si RNA转染HCT116细胞的效果验证经si RNA转染HCT116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细胞的转染效果,其中ALAS1-si RNA#2组细胞的沉默效率最高。2.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检测ALAS1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敲低ALAS1的表达后HCT116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平板克隆实验结果也表明实验组的细胞集落形成数目显着减少。为了进一步检测ALAS1对HCT116增殖状态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显示敲低ALAS1的表达后细胞周期阻止于G0/G1期,S期的分布相对减少。给予细胞SA处理后,实验结果与敲低ALAS1的表达后一致。这些结果表明ALAS1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和基质凝胶侵袭实验,研究ALAS1对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迁移面积明显减少。给予细胞SA处理后,实验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明显受到抑制(P<0.01)。这些结果表明ALAS1在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增殖和转移相关基因的调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抑制ALAS1活性后对HCT116细胞中增殖相关基因C-myc、PCNA和转移相关基因MMP-2、MMP-9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抑制ALAS1的活性后C-myc和PCNA的蛋白表达量显着下调,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同样出现下调。结论:1.通过RNA干扰技术可以将ALAS1-si RNA转染到HCT116细胞中抑制ALAS1表达,且ALAS1-si RNA#2组细胞的转染效果较好。2.抑制ALAS1的活性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CNA、C-myc的表达水平,从而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抑制ALAS1的活性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显着抑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从而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目的:通过观察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HCT116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经过si RNA转染或SA抑制ALAS1活性后,通过流式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ALAS1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对凋亡相关基因P53、Bax、Bcl-2、Caspase3的影响。结果:1.抑制ALAS1的活性对HCT116细胞凋亡有显着影响应用流式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ALAS1对HCT116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ALAS1在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抑制中具有重要作用。2.抑制ALAS1的活性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抑制ALAS1的活性后对HCT116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ax、Bcl-2、Caspase3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抑制ALAS1的活性后凋亡相关基因P53、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则出现下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抑制ALAS1的活性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上述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结论:抑制ALAS1的活性后减弱了对HCT116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P53、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从而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金鑫,胡仁崇,田梦醒,徐馨甜,李红霞,戴助,杨辉[9](2019)在《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围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检索以下数据库从默认时间到2018年10月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资料。经过筛选后,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2篇文章,患者1,466例。Meta分析提示围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可以预防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调整机体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等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上调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但提示对于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并无预防作用。结论在结直肠癌围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对预防吻合口瘘、改善术后免疫功能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和改善营养状况方面证据尚不足。
侯振林[10](2019)在《TRIB2通过AP4/p21信号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衰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TRIB2是TRBs家族的一员,具有激酶类似的结构,却缺乏ATP结合位点,因此不具备激酶活性。其作为支架蛋白或衔接蛋白在多种细胞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衰老是一种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等密切相关。目前关于TRIB2在肿瘤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在结直肠肿瘤中TRIB2可通过调节AP4/p21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具体表现为,TRIB2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预后呈负相关;低表达TRIB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衰老,而过表达TRIB2则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TRIB2可通过非p53依赖的途径抑制p21的表达。在机制方面,TRIB2可与AP4直接结合,增强AP4在p2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能力,抑制p21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其表达。本研究结果揭示TRIB2是调控细胞衰老的重要分子,为以干扰细胞衰老为目的的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
二、术前精氨酸强化PN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前精氨酸强化PN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营养管理的内涵 |
1.2.2 国内营养管理现状 |
1.2.3 国外营养管理现状 |
1.2.4 小结 |
1.3 研究内容 |
1.3.1 初步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 |
1.3.2 德尔菲法确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方案 |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2 初步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 |
2.2.1 文献检索 |
2.2.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2.3 指南纳入排除标准 |
2.2.4 文献筛选 |
2.2.5 资料提取 |
2.2.6 证据分级 |
2.2.7 证据综合 |
2.3 德尔菲法确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 |
2.3.1 德尔菲法概述 |
2.3.2 拟定函询问卷 |
2.3.3 甄选专家 |
2.3.4 第一轮函询 |
2.3.5 第二轮函询 |
2.3.6 统计分析 |
2.3.7 总结归纳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设计阶段 |
2.4.2 研究实施阶段 |
2.4.3 统计分析阶段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初步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 |
3.1.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3.1.2 文献资料提取及证据分级结果 |
3.1.3 证据综合 |
3.2 德尔菲法确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 |
3.2.1 确定函询专家 |
3.2.2 第一轮函询问卷 |
3.2.3 第一轮函询过程 |
3.2.4 第一轮函询结果 |
3.2.5 第二轮函询问卷 |
3.2.6 第二轮函询过程 |
3.2.7 第二轮函询结果 |
3.2.8 确立方案终稿 |
4 讨论 |
4.1 本研究方案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
4.2 本研究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
4.2.1 文献类型和质量分析 |
4.2.2 各维度条目内容分析 |
4.3 本研究德尔菲法的可靠性分析 |
4.3.1 专家的代表性 |
4.3.2 专家的积极程度 |
4.3.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
4.3.4 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 |
4.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5 结论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性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全营养素对局部晚期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放化疗对消化道的损伤及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评分表 |
3. 营养支持用药 |
(二) 治疗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干预措施 |
(三)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 营养相关指标 |
2. 免疫指标 |
3. 胃肠道不良反应 |
(四) 质量控制 |
(五)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一)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
(二) 化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
1. 化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 化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三) 化疗两个周期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1. 两个周期化疗后,对照组及研究组营养指标的比较 |
2. 对照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
3. 观察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
(四) 化疗两个周期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1. 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 对照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
3. 观察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
(五) 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较 |
三、讨论 |
(一) 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
(二) 肠内营养支持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
(三) 谷氨酰胺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
(四)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
(五)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六)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
四、结论 |
五、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综述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外营养在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固正消癌方对结肠癌糖代谢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结肠癌的研究概述 |
1. 祖国医学对结肠癌病名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结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祖国医学对结肠癌的辨证论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结肠癌糖代谢的研究概述 |
1. Warburg理论的回顾与发展 |
2. 肿瘤微环境与糖代谢 |
3. AMPK信号通路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医药与代谢组学的研究 |
1. 代谢组学概论 |
2. 结肠癌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 |
3. 中医药与代谢组学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固正消癌方对HT-29细胞糖代谢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制备 |
1.2 细胞系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与冻存 |
2.2 细胞分组与给药 |
2.3 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 |
2.4 ATP浓度测定 |
2.5 葡萄糖含量测定 |
2.6 乳酸水平检测 |
2.7 乳酸脱氢酶水平检测 |
2.8 细胞内、外pH检测 |
2.9 Western Blot实验 |
2.10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抑制HT-29细胞Transwell迁移、侵袭能力 |
4.2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下调HT-29细胞ATP浓度 |
4.3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减少HT-29细胞内葡萄糖含量 |
4.4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降低HT-29细胞乳酸水平 |
4.5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降低HT-29细胞乳酸脱氢酶含量 |
4.6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对HT-29细胞内、外pH的影响 |
4.7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影响HT-29细胞糖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 |
4.8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二章 固正消癌方对HT-29细胞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的制备 |
1.2 细胞系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与冻存 |
2.2 细胞分组与给药 |
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4 CCK8法监测细胞抑制率 |
2.5 划痕实验 |
2.6 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 |
2.7 Weste Blot实验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通过AMPK通路抑制HT-29细胞增殖 |
4.2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通过AMPK通路弱化HT-29细胞的迁移 |
4.3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通过AMPK通路减弱HT-29细胞的Transwell迁移、侵袭 |
4.4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通过AMPK通路影响HT-29细胞糖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 |
4.5 固正消癌方含药血清通过AMPK通路诱导HT-29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三章 固正消癌方对荷瘤裸鼠糖代谢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药煎液制备 |
1.2 动物与细胞系 |
1.3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仪器及用具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2 裸鼠肝、脾、肾HE染色 |
2.3 肿瘤组织免疫组化 |
2.4 瘤体组织Western Blot实验 |
2.5 裸鼠血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分析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裸鼠一般情况 |
4.2 裸鼠肝、脾、肾HE染色 |
4.3 肿瘤组织免疫组化 |
4.4 肿瘤组织中糖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 |
4.5 裸鼠血清糖代谢LC-MS分析 |
5. 讨论 |
6.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胃肠道肿瘤中NNMT和POSTN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总序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成纤维细胞NNMT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
2.3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NNM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 |
3.2 成纤维细胞NNMT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
3.3 成纤维细胞中NNMT表达与胃癌患者化疗耐药性的关系 |
3.4 胃癌NNMT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联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结肠癌成纤维细胞中POSTN异构体对肿瘤细胞的调控作用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结肠癌细胞诱导成纤维的POSTN表达水平升高 |
3.2 POSTN异构体表达水平升高 |
3.3 成纤维细胞POSTN过表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成纤维细胞POSTN过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1.1 试剂配制 |
1.2 引物 |
第三部分 论文综述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胃肠道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DOTI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DOT1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材料 |
一. 结直肠癌标本及临床资料 |
二. 主要试剂 |
三. 主要仪器 |
四. 主要溶液的配制 |
方法 |
一. 数据库网站查询方法 |
二. 免疫组织化学 |
三.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方法及数据分析 |
四.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 数据库查询结果 |
二. DOT1L及H3K79me2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对比 |
三. DOT1L及H3K79me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四. DOT1L及H3K79me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
五. 结直肠癌组织中DOT1L及H3K79me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六. 结直肠癌组织中DOT1L及H3K79me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七. 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DOT1L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靶向调控DOT1L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材料 |
一. 细胞株 |
二. 主要实验试剂 |
三. 主要仪器 |
四. 主要溶液的配制 |
方法 |
一. 细胞培养 |
二. Western Blot |
三. qRT-PCR |
四. CCK8检测 |
五.流式细胞仪检测 |
六.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 DOT1L、H3K79me2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
二. DOT1L抑制剂SGC0946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三. DOT1L抑制剂SGC0946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结直肠癌表观遗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免疫营养干预影响肠道微生态及胃肠肿瘤结局基础与临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在胃癌中对肠道菌群及肿瘤增殖的动物研究初探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第一节 动物模型化疗及胃癌移植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二节 免疫营养干预对肠道菌群变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肠内营养干预在胃肠肿瘤病人中对肠道菌群及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
前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部分 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干预对胃肠肿瘤临床结局的影响 |
前言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部分 胃癌新辅助化疗结合营养支持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部分 长期肠外营养干预中感染相关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
前言 |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免疫营养在胃肠疾病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纪念615小鼠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AL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AL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抑制ALAS1 的活性对HCT116 细胞株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抑制ALAS1 的活性对人HCT116 细胞株凋亡能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血红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分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作用 |
2.3 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
2.4 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作用 |
2.5 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 |
2.6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4 结论 |
(10)TRIB2通过AP4/p21信号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衰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概述 |
全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TRIB2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衰老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TRIB2通过AP4/p21信号轴调节结直肠肿瘤细胞衰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TRBs家族的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期刊论文 |
附录二 英文缩写表 |
附录三 实验试剂 |
四、术前精氨酸强化PN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构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管理方案[D]. 徐佳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2]全营养素对局部晚期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D]. 刘东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陶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固正消癌方对结肠癌糖代谢作用机制研究[D]. 周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胃肠道肿瘤中NNMT和POSTN阳性成纤维细胞的临床意义[D]. 张立. 汕头大学, 2020
- [6]DOTI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沈韧斌. 苏州大学, 2020(02)
- [7]免疫营养干预影响肠道微生态及胃肠肿瘤结局基础与临床初探[D]. 薛志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AL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D]. 赵亚磊.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9]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J]. 金鑫,胡仁崇,田梦醒,徐馨甜,李红霞,戴助,杨辉.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02)
- [10]TRIB2通过AP4/p21信号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衰老的研究[D]. 侯振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