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加入WTO后哪些职业将成为热门?(论文文献综述)
李涵[1](2021)在《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问题的SWOT-PEST模型分析》文中认为本文考察的重点是中国影视域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着眼于中国影视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准确考察“文化折扣”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解决中国影视存在的“文化折扣”的对策和方法。德国人希尔曼·艾格伯最早提出“文化折扣”概念。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米卢斯等人在研究美国电视产业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时,也认为在文化贸易中存在“文化折扣”问题,首次将“文化折扣”引入跨文化传播学。霍斯金斯等人相关研究已有20余年,全球影视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他们研究所用考察的变量条件,已不能完全地解释当今市场的发展情况,尤其不能解释中国影视产业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今市场的影响变量作新的梳理,以解释中国影视产业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折扣”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重新解释“文化折扣”的含义及形成的原因,与霍普金斯等人的认识不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造成“文化折扣”的因素,不仅仅是文化,而且包括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由此认识出发,本文首先从管理与技术文化、政策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文化圈层,对“文化折扣”的影响因素范围进行界定。其次,将SWOT分析法与PEST环境分析法相结合,形成SWOT—PEST动态分析法,评价相关要素,可以对同一事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具有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特点。因此本文运用SWOT—PEST模型,把三个文化圈层影响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因素,分为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四类因素,并且把动态的PEST分析嵌入到SWOT分析中,综合考量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机遇和挑战),将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因素放在同一框架内,重新组合,得出系统化的16种子因素分析矩阵,以此来定量定性地分析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中影响“文化折扣”强度的因素,并在劣势分析中,顺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文化折扣”的策略。中国影视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依旧突出,摸清“文化折扣”的规律,寻找解决、规避“文化折扣”的方法,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薛卫洋[2](2018)在《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近些年来被誉为与公办高教、民办高教并列的国内高教“三驾马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者必须有中方教育机构,在高等教育领域即为我国的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通过数据查询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相较于公办高校,相对不足。民办高校是否需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缘何不足?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如何适应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这些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缘起。概括而言,本研究主要集中于六方面研究。其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在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需要,“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教育新时期对外开放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特殊价值定位以及跨境高等教育具有的复杂性、风险性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使然;民办高校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则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和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新需求,提高民办高校办学国际化水平,规避民办高校涉外办学风险。其二,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剖析。梳理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数量、年份变化、举办期、在办学机构和项目数,从办学层次、省份分布、学科专业、师资与课程等方面分析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结构,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外方高校进行相关分析,统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方式与规模、在学生和毕业生规模,学历学位颁发情况和预期培养人数。现状研究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呈现出整体规模较小、办学层次较低、校均设立或举办机构和项目数偏少;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地区递次发展局面,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匹配度不高。其三,对影响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原则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从观念意识、管理体制机制、办学资源等方面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行内外部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四,分析讨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新机遇。研究得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公办高校的竞争、国内对于国际教育高端化的需求以及我国教育市场开放的冲击。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新机遇则在于跨境教育大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催生的合作办学新需求,和国家与地方支持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其五,对国外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反思——以马来西亚为例。在对马来西亚社会、其高等教育和私立高等教育体系介绍的基础上,梳理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背景、历史脉络,总结其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呈现出:政府注重规划引导与服务、法律政策制度保障充分、注重质量保障和私立高校举办意愿强烈等特征。基于此,得出政府的支持态度与否,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前提;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基础;完善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必要保障;能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则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根本。其六,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作出趋势预判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未来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在不同办学形式和层次上仍将有所差距,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未来的主体将是非营利性的。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和现实因素的考虑下,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教育主权、坚守公益性、特色差异化发展和保护学生权益等原则。建议我国政府未来从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办学地位、推进民办高校自身治理体系完善、适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分类发展、倡导民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学等方面加强相关顶层设计。在推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具体举措上,建议:民办高校加强办学质量建设、提高社会声誉;提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科学认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拓宽办学主体、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联合办学;地方政府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设立专项支持项目。
隋玉明[3](2009)在《加入WTO后对我国CPA行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加入WTO后,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着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涌入。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经营风险增加,CPA从业人员面临较大冲击,我国应该快速的转换观念,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实现会计制度的统一,实行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再造,建立和发展国际化会计人才。经济全球化,我国将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这对我国会计服务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国会计服务行业必须遵守WTO的法律规定和其他国际惯例,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以适应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逐步开放国内会计市场,国际会计机构将进入我国会计服务业,为中国会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加快我国会计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加强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丁洁,张永强[4](2008)在《加入WTO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逐步开放的教育市场,我国职业教育将面临诸多的挑战。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的职业技术院校应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材、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黄日强,邓志军[5](2005)在《试论加入WTO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文中认为入世后 ,我国职业教育中高职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职业道德教育备受重视、要求更高 ;专业设置更加面向市场、课程结构趋向模块化 ;师资要求日益提高、师资管理走向市场化 ;职教市场更加开放、国际国内合作日益增多。
聂莉琼[6](2004)在《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人才的类型要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的呼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建设及管理高职院校的专业,打造高职院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发展壮大,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着眼于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方式方法的探讨,并以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的专业建设及管理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深圳市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环境。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探讨了劳动就业制度的发展及主要内容,结合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分析了深圳当前劳动就业制度及政策,进一步研究了深圳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需求,分析了深圳人口状况、教育消费需求和层次、深圳人的就业取向。此外,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的方式方法,详细论述了专业规划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教学运行管理;并以深圳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实证,分析讨论了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的“学分制、分层次、模块化”的专业建设及管理方法,对设置市场导向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等进行详细具体的讨论。最后,本文应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对深圳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响。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战略分析高等职业院校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专业的建设及管理策略,讨论了我国加入WTO后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的应对策略。
萨茹拉[7](2004)在《加入WTO与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职场能力,调整大学生就业对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薛梅[8](2004)在《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拥有众多人口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就业问题既涉及到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同时,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又是跨世纪的难题,既有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又有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既有类似体制转轨国家出现的富余人员问题,又有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引发的新的竞争环境与原有的就业困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摆在我国人民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研究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个政治课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在学习、借鉴学术界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对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分别阐述了主张就业问题完全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传统就业理论,主张依靠国家干预经济、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近、现代就业理论,以及面向市场经济的我国就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部分:入世对我国城镇就业的的影响分析。以祥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了入世对我国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及就业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我们能清楚认识:加入WTO会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的就业,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第三部分:入世后我国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通过对当前我国就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我国就业问题包括的内容;介绍学术界治理失业的措施,从而提出我国入世后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
熊新山[9](2004)在《加入WTO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等农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农业教育的龙头,在新的世纪里,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等农业教育的国内外背景和发展现状,认为:社会地位不高、办学政策性亏损大、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紧张、招生、就业处于“两难”境地、办学无特色、社会服务功能不强及举办主体单一、办学自主权不大是当前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文章在比较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立法或制定鼓励政策来彰显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性保护;要在大力扩张高等农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身份的大学生;要在实现农科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抓住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机遇;要通过立足走特色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道路来不断拓展高等农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正确处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明确各类农业高校的生态位等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观点和思路。文章还针对WTO的冲击,提出了要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实施创新教育、稳定教师队伍、建立高等农业教育的多元投资体制等若干对策。
雷冬玉,李新[10](2003)在《WTO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虽有一定规模 ,但缺乏特色与效益。WTO的加入 ,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增加新兴职业种类 ,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调整专业设置 ,加强职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国际性。
二、中国加入WTO后哪些职业将成为热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加入WTO后哪些职业将成为热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问题的SWOT-PEST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价值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2 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的影响因素 |
2.1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概况 |
2.2 文化结构差异对“文化折扣”的影响 |
2.2.1 影视管理与技术文化对“文化折扣”的影响 |
2.2.2 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折扣”的影响 |
2.2.3 精神文化对“文化折扣”的影响 |
3 SWOT—PEST模型分析 |
3.1 SWOT—PEST模型内涵及应用范围 |
3.2 SWOT—PEST模型建构 |
3.2.1 确立模型 |
3.2.2 子因素指标分析 |
3.3 中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政策环境分析 |
3.3.1 政策优势 |
3.3.2 政策劣势 |
3.3.3 政策机遇 |
3.3.4 政策挑战 |
3.4 中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经济环境分析 |
3.4.1 经济优势 |
3.4.2 经济劣势 |
3.4.3 经济机遇 |
3.4.4 经济挑战 |
3.5 中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社会环境分析 |
3.5.1 社会优势 |
3.5.2 社会劣势 |
3.5.3 社会机遇 |
3.5.4 社会挑战 |
3.6 中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的技术环境分析 |
3.6.1 技术优势 |
3.6.2 技术劣势 |
3.6.3 技术机遇 |
3.6.4 技术挑战 |
3.7 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中降低“文化折扣”的策略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民办高校及其相关概念 |
二、中外合作办学及其相关概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对民办高校发展的研究 |
二、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研究 |
三、对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研究 |
四、对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第二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背景 |
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 |
二、“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教育新时期对外开放 |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价值定位 |
四、跨境高等教育的复杂性、风险性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 |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意义 |
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
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推动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 |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新需求 |
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推进民办高校职能国际化发展 |
五、规范跨境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规避涉外办学风险 |
第三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剖析 |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数量及相关情况 |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数量 |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年份变化 |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举办期和在办机构、项目数 |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结构 |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层次分布 |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各层次机构和项目的省份分布 |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结构 |
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结构与课程结构 |
第三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外方高校 |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分析 |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高校分析 |
第四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在学与毕业 |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方式 |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规模 |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在学生规模 |
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规模 |
五、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学位证书颁发情况 |
六、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预期培养总人数 |
第五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特征分析 |
一、整体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校均设立或举办机构和项目数偏少 |
二、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地区递次发展局面,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匹配度不高 |
第四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
二、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原则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一、办学理念与实践及认识 |
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
三、办学资源支撑 |
第三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一、社会认识 |
二、行政管理 |
三、办学资源获取 |
第五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未来面临的挑战 |
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带来的影响 |
二、公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竞争 |
三、整体办学实力、水平与高端化国际教育需求间的差距 |
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下教育市场开放的冲击 |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迎来的新机遇 |
一、跨境教育大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催生合作办学新需求 |
二、国家与地方支持民办高校持和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 |
第六章 国外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概述与特征分析——以马来西亚为例 |
第一节 马来西亚社会及其高等教育体系概述 |
一、马来西亚的社会 |
二、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体系 |
三、马来西亚的私立高等教育 |
第二节 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情况 |
一、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背景与历史脉络 |
二、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 |
第三节 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发展特点 |
一、政府注重规划引导与服务 |
二、法律政策制度保障充分 |
三、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完善 |
四、私立高校举办意愿强烈 |
第四节 对马来西亚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的经验反思 |
一、政府的支持态度与否,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前提 |
二、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是私立高校跨国合作办学发展的基础 |
三、健全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
四、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私立高校跨境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
第七章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趋势研判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趋势走向 |
一、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二、不同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的发展仍将有所差异 |
三、非营利性是未来发展的主体 |
第二节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
二、维护教育主权原则 |
三、坚守公益性原则 |
四、秉持合理定位原则 |
五、特色差异化发展原则 |
六、保护学生权益原则 |
第三节 推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顶层设计 |
一、落实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办学地位 |
二、推进民办高校自身治理体系完善 |
三、适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分类管理 |
四、倡导民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学 |
第四节 促进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具体举措 |
一、加强办学质量建设,提高社会声誉 |
二、提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科学认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界限 |
三、鼓励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设立专项支持项目 |
四、拓宽办学主体,加强与国内外企业联和办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加入WTO后对我国CPA行业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国内会计服务行业面临的机遇 |
(一) 有效改善中国会计服务业的国际环境。 |
(二) 加快中国会计市场的发育和规范。 |
(三) 有助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提高。 |
(四) 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和全球化。 |
(五) 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 |
(六) 有利于专业会计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
三、国内会计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 |
(一)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
(二) 国际会计公司抢占国内会计公司市场份额。 |
(三) 加入WTO增加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经营风险。 |
(四) 会计从业人员面临冲击, 部分人员可能失业。 |
四、国内会计服务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
(一) 加快会计准则建设国际化步伐。 |
(二) 切实转变观念, 培育国内会计市场。 |
(三) 要实行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再造。 |
(四) 要建立和发展国际化会计人才体系。 |
五、结语 |
(4)加入WTO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挑战 |
1.职教市场竞争加剧 |
2.人力资源开发要求的转变 |
3.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提出新的要求 |
4.职业资格标准的国际化趋势对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 |
二、策略——应对挑战, 与国际接轨 |
1.培养目标与国际接轨 |
第一, 知识结构方面: |
第二, 能力方面: |
第三, 职业道德方面: |
2.专业设置和教材与国际接轨 |
3. 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
(6)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1.1 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
2.1 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
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2.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 |
2.4 我国现阶段劳动就业制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
第三章 深圳市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研究 |
3.1 深圳市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对象 |
3.2 深圳市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结构与特点 |
3.3 深圳市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因素分析 |
3.4 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 |
3.5 深圳的就业形势 |
3.6 深圳人的就业取向 |
第四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的基本理论 |
4.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概念 |
4.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主要构成 |
4.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特征 |
4.4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
4.5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规划管理 |
4.6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4.7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4.8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运行管理 |
第五章 深圳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研究 |
5.1 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简介 |
5.2 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的专业建设及管理 |
第六章 我国加入 WTO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进一步思考 |
6.1 我国加入 WTO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
6.2 深圳高等职业院校的 SWOT 分析 |
6.3 思考与对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深圳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调查表 |
附录 2 国际商务文秘专业教学计划 |
附录 3 《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
附录 4 学期教学常规工作一览表 |
致谢 |
(7)加入WTO与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 |
1. 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
2. 人力资源的“整合”。 |
二、加入WTO后我国就业市场的新特点 |
1. 人才流动将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
2. 热门行业、热门职业存在大量就业机会, 但高级人才的短缺局面短期内不会消失。 |
3. 劳动力市场化建设进程加快。 |
4. 职业培训和岗位转换需求大增。 |
三、加入WTO后大学生就业对策调整 |
1. 培养综合素质, 塑造“复合型”人才。 |
2. 顺应时代发展, 适当调整择业观念。 |
3. 注重外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
4. 训练现代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 |
5. 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
(8)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前言 |
一、 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 |
(一) 就业概述 |
1 、 就业的国际标准 |
2 、 劳动就业的性质 |
3 、 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就业的因素 |
(二) 我国就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1 、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
2 、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就业问题的内涵 |
3 、 立足国情,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就业模式 |
(三) 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就业理论 |
1 、 传统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
2 、 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
3 、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
二、 入世对我国城镇就业的的影响分析 |
(一) WTO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
1 、 体制环境变化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
2 、 资源再配置所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
3 、 市场开放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
4 、 CDP增长的就业创造效应 |
(二) 入世对我国城镇就业数量的影响 |
1 、 从长期看,入世会增加我国就业机会 |
2 、 从短期看,入世会导致就业矛盾尖锐化 |
(三) 入世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
1 、 从长期看,入世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 |
2 、 从短期看,入世必然引起我国经济更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
(四) 入世对我国就业体制的影响 |
1 、 入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2 、 入世对我国就业体制所带来的变化和提出的要求 |
3 、 我国现行劳动就业体制难以适应入世的要求 |
三、 入世后我国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分析 |
(一) 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的形势与问题 |
1 、 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 |
2 、 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存在的问题 |
(二) 理论界有关失业治理的政策 |
1 、 主动的失业治理的政策 |
2 、 被动的失业治理的政策 |
(三) 入世后我国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 |
1 、 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 |
2 、 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 |
3 、 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以适应就业的要求和变化 |
4 、 加快多元城镇化进程,改善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接纳力 |
5 、 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劳动参与率 |
6 、 清除体制性就业障碍,强化就业服务,推进劳动力结构性转移 |
7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的流动创造条件 |
8 、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劳资关系 |
9 、 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大力发展境外就业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9)加入WTO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2.1 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挑战 |
2.2 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国内形势和挑战 |
2.3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影响 |
第三章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 |
3.2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国外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
4.1 美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
4.2 日本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
4.3 法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经验 |
第五章 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5.1 彰显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业、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
5.2 加速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大批高层次农科人才和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身份大学生 |
5.3 走特色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努力拓展高等农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
5.4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
5.5 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
5.6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
5.7 强化农业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实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 |
5.8 逐步建立高等农业教育的多元投资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业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
5.9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
5.10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
5.11 正确处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明确各类农科高校的生态位 |
5.12 率先打通人才通往农村的道路,畅通农科人才的就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WTO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
二、WTO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
1.从长期来看, 职业教育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
(1) 我国加入WTO后, 每年将增加1 200万个就业机会。 |
(2) 入世后, 对农业和工业等专业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
2.新兴职业种类增加, 新行业不断产生 |
3.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职业需求变化加速 |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
1.更新教育观念, 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
2.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培养档次 |
3.调整专业设置, 与职业需求变化紧密衔接 |
4.改革课程体系, 使学生拥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
5.提高教师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
四、中国加入WTO后哪些职业将成为热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影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问题的SWOT-PEST模型分析[D]. 李涵.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 薛卫洋. 厦门大学, 2018(06)
- [3]加入WTO后对我国CPA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 隋玉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10)
- [4]加入WTO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 丁洁,张永强.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5]试论加入WTO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J]. 黄日强,邓志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2)
- [6]深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研究[D]. 聂莉琼. 天津大学, 2004(07)
- [7]加入WTO与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 萨茹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 [8]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 薛梅.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3)
- [9]加入WTO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对策研究[D]. 熊新山.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WTO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雷冬玉,李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