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蔬菜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宋莉[1](2020)在《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蔬菜是曲靖市第一大经作产业,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63万公顷,产量高达294.49万吨,总产值约43亿元,蔬菜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约21%,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曲靖市在蔬菜种植方面一直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蔬菜品质差、产量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形成种养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而沼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在此背景下提出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沼肥种植蔬菜试验的相关文献梳理得出预测结果,施用沼肥种植蔬菜可提高产量15%30%;施用沼肥比复合肥,其蔬菜维生素C含量增加30%左右,硝酸盐含量降低60%左右,且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也有增加;施用沼肥能增强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且长期使用,显着提高土壤肥力。总结获得沼肥种植蔬菜技术:蔬菜播种或栽植前,将沼肥直接泼洒田面,立即翻耕的方式施15吨/公顷45吨/公顷作基肥;生长到结果高峰期之间进行追肥,施肥方式是,根系较浅,铺肥的方式进行追肥,根系较深,开沟追肥,种植行株距较大,开穴追肥,沼肥用量为15吨/公顷22.5吨/公顷,或使用沼液追肥,施肥方式是,淋施或叶面喷施,沼液用量为白菜类40吨/公顷50吨/公顷,根茎类30吨/公顷60吨/公顷,叶菜类7.5吨/公顷20吨/公顷。通过分析,得出曲靖市利用畜禽粪便产沼肥2718.845万吨可完全满足蔬菜种植的最高需肥量1705.05万吨。同时,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而且解决了曲靖市目前存在化肥用量大和蔬菜品质差的问题,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且必要。结合曲靖市的蔬菜种植现状,制定了在全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即大力宣传阶段:借助媒体、报刊、网站和宣传册宣传,调动推广对象的参与性;示范、应用阶段:在曲靖市1市3区5县分别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实现“面”的应用;后续跟踪服务阶段:通过加强农户与曲靖市当地公司合作、建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建立动态反馈机制,确保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实施。
张珍珍[2](2020)在《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施肥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生产中施肥量随意性强,施肥量差异性大,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以青萝卜“绿翡翠”品种为材料,于2019年7~9月在尚义县小蒜沟镇勿乱沟村青萝卜种植基地进行了施肥效应研究。试验设计5个施肥处理,通过在青萝卜不同生长期取样测定青萝卜植株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土壤性状和植株养分及经济效益指标,以便筛选出能够促进青萝卜生长,增加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品质的施肥处理。主要结果如下:1、青萝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施用推荐施肥量的情况下,于莲座期和肉质根膨大期叶面喷施海藻酸肥料的处理(即处理4)可使土壤p H值更接近中性,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较CK提高;促进了青萝卜植株养分的有效积累、转移和分配。2、推荐施肥量的各处理都可以提高青萝卜的各项形态指标,且青萝卜的各项形态指标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但施用推荐施肥量的情况下,叶面喷施海藻酸肥料的处理4也能够促进青萝卜的各项形态指标提高,其效果仅次于处理3。3、不同施肥处理在改善青萝卜品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不同。处理4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CK)分别提高了15.00%、15.74%和20.31%;以处理4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16.20%,27.27%和6.98%,但处理4肉质根中亚硝酸盐含量则较CK降低了22.26%;处理3的经济产量、经济效益略高于处理4,二者差异也不明显,但处理4的品质指标却是所有处理中最低的。4、青萝卜光合性能在不同施肥处理间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处理3、处理4显着提高了青萝卜的光合性能,处理3、处理4的叶绿素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12.64%和11.68%,二者的净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16.23%和12.59%,处理3虽略高于处理4,但二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综合各项指标看,在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生产中,在施用推荐施肥量的基础上,在青萝卜莲座期和肉质根膨大期叶面喷施海藻酸肥料(处理4)能够达到促进青萝卜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青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青萝卜品质、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因此,处理4是适合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的施肥方案。
王卫中[3](2020)在《畜禽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积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新型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超过一半的抗生素用于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作为肥料被直接施入农田是抗生素进入土壤环境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之一,残留在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一方面扰乱土壤微生物群落,导致抗性基因传播,另一方面会被蔬菜作物吸收,在农产品中残留,进而威胁人体健康与生态安全。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结合室内分析,客观评价了重庆市西部地区养殖场畜禽粪便和主要蔬菜基地菜田土壤中3种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包括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可能存在的环境生态风险;采用温室土壤盆栽(根袋法)模拟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梯度OTC、TC和CTC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生菜对OTC、TC和CTC吸收、富积和转运的规律,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对TCs的响应,以及TCs在土壤中的降解特点;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种类和处理方式的畜禽粪便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TCs残留量、土壤酶活性、土壤TCs抗性菌、抗性基因丰度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调查研究结合室内分析,评价重庆市西部地区养殖场畜禽粪便和菜田土壤中3种TCs可能存在的环境生态风险。猪粪和鸡粪中的OTC、TC、CTC和∑TCs平均含量分别为3.39、4.82、5.92、15.95 mg·kg-1和1.10、1.35、4.22、5.16 mg·kg-1,猪粪中的TCs生态风险高于鸡粪,不同抗生素间生态风险CTC>OTC>TC。重庆西部地区菜田土壤中OTC、TC、CTC和∑TC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92、39.10、21.80和79.81μg·kg-1。不同种植模式下TCs含量大小顺序为养殖场附近菜田>无公害蔬菜基地>普通菜田;不同种植蔬菜类别土壤∑TCs含量以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3种TCs的风险商值以CTC>OTC>TC。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重庆西部地区土壤TCs含量处在中等水平,生态风险处于中低风险水平。2.采用温室土壤盆栽试验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生菜的生理毒性及其迁移积累特。TCs在较高浓度时会抑制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继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同时TCs胁迫会激发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生菜的生物量、净光合速率随着TCs施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SOD、POD和CAT随着TC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敏感程度高于地上部分。生菜对TCs具有吸收能力,且吸收量随土壤施加的TCs增加而增加;不同部位的TCs含量根系>地上部分;生菜地上部对TCs的生物富集系数在0.00290.0161之间,根系的富集系数在0.01490.0552之间,根系富集能力强于地上部,生菜对TCs的富集系数随着土壤TCs浓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生菜对TCs的转运系数(从根系转运至地上部的系数)在6.1%30.5%之间,转运系数随着土壤TCs浓度升高而显着降低,不同种类TCs的转运系数在浓度水平下表现不同。通过生菜收获时测定土壤中残留的TCs含量发现,TCs在土壤中会发生自然降解,不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对照土>根际土>非根际土,OTC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显着低于TC和CTC,降解速率受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影响。TCs的种类、浓度和生菜根系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丰度共同产生影响。高浓度的TCs(1501350 mg·kg-1)处理显着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减少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根际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和对照土,说明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物可以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3.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新鲜鸡粪和腐熟鸡粪对菜园土壤中TCs抗性菌数量、微生物数量和TCs抗性基因(ARGs)丰度的影响。施用腐熟鸡粪处理的土壤抗性菌数量显着高于新鲜鸡粪处理和对照,以低量腐熟鸡粪处理的抗性菌数量最高,其OTC、TC和CTC的抗性菌数量分别比其它处理高11.6%339.6%、127.0%635.4%和32.2%130.9%;施用鸡粪的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是对照的3.24.3倍,且施用腐熟鸡粪的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着高于施用新鲜鸡粪,分别高17.0%33.9%和201.2%271.2%;施加腐熟鸡粪显着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高81.9%103.0%和7.9%17.9%。田间定位试验还发现,施用鸡粪一年后,新鲜和腐熟鸡粪处理的土壤抗生素残留量分别比对照高176.5%217.9%和168.5%191.5%。施加鸡粪显着增加了土壤中ARGs的丰度,和对照相比,tetA、tetC、tetG和tetX四种基因在低量新鲜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29.76倍、1.64倍、69.30倍和6.43倍;在高量新鲜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38.38倍、1.17倍、82.22倍和9.71倍,低量腐熟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5.82倍、2.79倍、35.57倍和4.54倍,高量腐熟鸡粪处理下分别增加了7.68倍、3.95倍、52.49倍和3.87倍。将5个样品5种基因进行汇总,酶修饰基因tetX丰度最高(达到2.44×109 copies·g-1),其次是外流泵基因tetG(9.88×108 copies·g-1)、tetA(2.07×108 copies·g-1)和tetC(8.39×107 copies·g-1),最低是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W(4.68×107 copies·g-1)。各鸡粪处理中,ARGs在土壤中的丰度以高量新鲜鸡粪>低量新鲜鸡粪处理>高量腐熟鸡粪处理>低量腐熟鸡粪处理。4.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和种类畜禽粪便(猪粪和鸡粪)对抱子芥菜产量和品质,蔬菜和土壤中的TCs残留量,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量鸡粪和中量猪粪对产量增幅最为明显,相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58.9%和54.1%;施用有机肥改善了抱子芥菜的食用品质,和不施肥处理相比增加了维生素C(VC)、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和化肥处理相比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施用有机肥增加了抱子荠菜和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增加量猪粪>鸡粪>沼渣,且随猪粪和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化肥,施用高量猪粪和高量鸡粪对抱子芥菜和土壤中TC、OTC和CTC残留量的增加值分别为191.68、143.20、101.96,26.99、22.11、22.45μg·kg-1(抱子芥菜可食部位),640.35、339.67、703.39,333.75、245.11、76.82μg·kg-1(收获后的土壤)。施用沼渣的处理植株和土壤中TCs残留量相较猪粪处理更低。综合对比,猪粪和鸡粪有机肥施用量以中量(分别为2700 kg·亩-1和900 kg·亩-1)处理对蔬菜产量、品质的效果最好,增加猪粪和鸡粪有机肥的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和品质提升不明显,反而会增大蔬菜和土壤中有害物质残留;经过发酵处理的沼渣有效减轻了抗生素残留风险。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有机肥处理可以改变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但TCs并没有发挥显着性的作用。
陈伟雄[4](2018)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益探索》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个易发疾病的时代,人们对食用品的健康、安全、绿色也越来越重视。由于病害虫是农业产品最大的威胁,大多数农户对对农产品定期进行喷药杀毒,而好多农户并没有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使用农药剂量,这就会对我们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让大多数的用户更偏向于选择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过的蔬菜,人们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反而是有益的。
胡平[5](2018)在《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蔬菜供应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伴随着施肥过量和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连作条件下健康和病害蔬菜作物之间养分吸收利用和化感物质种类的差异,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和化感作用是导致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结合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两个田间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防控措施对黄瓜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氮肥优化试验主要是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氮肥减施,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黄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最合理的施氮量。连作障碍防控技术试验则是在优化施肥1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主要以改良土壤性状和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为主。从养分利用方向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挑选出最合适的防控措施。以此为当地设施农业高效施肥及土传病害的预防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与健康植株相比,病害植株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以及EC值更高,土壤pH值更低。植株养分含量则表现为健康植株高于发病植株。植株发病后,根际化感物质种类发生明显变化,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健康植株根际化感物质种类更多,主要以烷烃,酚类、胺类和醇类等物质为主;而病害植株则以烷烃、有机酸类物质为主,是起化感抑制作用的主要组分之一。2、优化施肥能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保证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1和优化2处理在产量上没有显着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 4.4%和2.2%。其中优化1处理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效果更好。3、在优化1施肥的基础上进行防控措施,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优化1相比,不同防控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盈余量下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着增加。其中综合防控措施在改善地力和增产增效方面的效果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9.4thm-2和6.1%。综上所述,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和化感抑制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通过氮肥优化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土壤性状,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常雪艳[6](2017)在《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部,县内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资源多以祁连山融化的冰川雪水和地下水为主,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雏形。虽然近几年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农户在种植蔬菜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加之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引起蔬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同时存在农户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了解不全面,种植盲目性较大,种植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永昌县地处甘肃中部,物流运输不完善,冷储能力不足,使农户在蔬菜上市时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地方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低,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诸多隐患。面对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经研究发现,使用有机肥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30%,并能提前37天促使蔬菜成熟,可以显着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效。合理搭配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氮肥追施量,提倡追施叶面肥,科学施肥,提高无公害蔬菜产量。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2)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示范,提高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园区,提高蔬菜产品产量以及产品品质。做大产业规模,向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3)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优先在无公害蔬菜集中生产区实施蔬菜肥水一体化、道路硬化和渠系建设改造等配套工程。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种植户,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4)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优势品牌为主导,改善种植结构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冷链存储设施。建设以主要乡镇蔬菜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动农户超市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建立蔬菜储存、初步加工、精品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贾宋楠[7](2017)在《供肥对不同茬口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针对生产中设施番茄水肥利用率相对较低的现状,研究基于滴灌节水灌溉制度下的番茄各生育期对养分需求与供肥的关系,通过温室小区试验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蔬菜专用水溶肥(含N量16%,含P2O5量5%,含K2O量19%)为追肥种类,供肥量以N素为基准设为4个供肥水平,即F1(高肥)、F2(中肥)、F3(低肥)、F4(不追肥)。探究不同供肥量对秋冬茬和春茬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碳氮生产特征、养分吸收动态规律等,揭示了提高温室番茄养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确定了提高养分利用率的关键调控时期和关键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肥量对植株生长及产量效应。供肥量对植株叶片数和株高影响不显着,与叶片扩展速率成正相关关系,与茎粗成负相关关系。秋冬茬和春茬番茄产量与供肥量成抛物线关系,当总供N量为290.61 kg/hm2(F2)时,产量分别达到最高值6 7776.93 kg/hm2和127 100.00 kg/hm2。随供肥量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糖酸比下降,而TSS、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硝酸盐含量增加。(2)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两个茬口番茄肥料偏生产力(PFP)随供肥量增加均呈负指数幂的趋势;养分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随供肥量增加而减小;中肥(F2)处理保持了土壤养分投入与输出基本平衡。养分利用效率春茬是秋冬茬的1.52倍,养分收获指数比秋冬茬低0.048个百分点。(3)养分吸收特征。番茄干物质积累进程符合logistic函数轨迹,中肥(F2)处理进入快速积累期的时间比其它处理提前18d,且持续时段比其他处理长,获得高产;在果实氮素主要积累期,以高积累速率(0.061.07 kg/hm2),获得最高的吸氮量,提高了氮素果实生产效率。不同处理的氮、磷、钾素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趋势变化。番茄采收后期吸氮量换取的生物量秋冬茬显着高于春茬。(4)养分分配特征。增加供肥量会增加营养器官中氮、磷、钾素的分配比例,使果实中的分配比例下降。两个茬口番茄氮、磷、钾素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分配比例不同,秋冬茬番茄氮和钾素的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果膨期和采收中期,磷素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采收中期;而春茬番茄氮素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采收中期,磷素和钾素最大分配比例出现在采收初期。(5)养分转运特征。番茄营养器官氮、磷、钾素向果实的转运量分别为0.8314.91 kg/hm2、0.473.52 kg/hm2、4.9048.01 kg/hm2,转运率分别为0.5920.43%、3.6212.80%、3.9238.36%,养分转运对果实的贡献率(024%),两茬口相比秋冬茬高于春茬,且都随供肥量增多转运贡献率降低,其贡献率远低于粮食作物(50%57%)。因此,番茄的养分管理与粮食作物“前蓄后转”的养分调控理念不同,番茄应以“前降后补”的管理策略,达到节肥增效的效果。(6)提出设施番茄滴灌供肥高产高效的科学追肥模式:秋冬茬番茄果膨期共追肥4次,N、P2O5、K2O追肥量为26.74、8.36、31.76 kg/hm2/次;收获期共追肥5次,N、P2O5、K2O追肥量为28.46、8.89、33.79 kg/hm2/次。春茬番茄果膨期共追肥5次,N、P2O5、K2O追肥量为21.39、6.69、25.41 kg/hm2/次;收获期共追肥8次,N、P2O5、K2O追肥量为17.79、5.56、21.12 kg/hm2/次。
李喆[8](2014)在《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试验法和田间生产调查法为主的研究方法,从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国内外无公害蔬菜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围绕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无公害蔬菜生产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在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大意义。通过对适宜凤县实际生产的沼气、色板、防虫网、间套种等关键技术进行探索、研究和应用,在相关理论知识整理汇总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对比试验,以试验田不同模式的对照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比对,结合田间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从植株生长发育、农产品性状、病虫害发生率、农产品总产量这几个重要方面分析,从而得出试验结论,找到适合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和方法。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优化无公害蔬菜品种结构,实现优质、稳产、高产为目的,增加农民收入。为凤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沼气气肥和沼液、沼渣肥在大棚黄瓜上进行试验,能加快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6%,平均单果重提高7.2%,作物亩产量提高22.3%。2.利用黄板和蓝板在露地甘蓝上进行试验,使用黄板使虫害平均发生率降低11.19%,作物亩产量提高17.3%;使用蓝板使虫害平均发生率降低3.77%,作物亩产量提高6.94%。3.利用银灰色防虫网在露地大白菜上进行试验,田间虫害发生率降低21.14%,作物亩产量提高12.83%。4.利用蔬菜间套种技术进行试验,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采用线辣椒-玉米套种模式,线辣椒疫病发生率降低16%,农田亩总产量增加玉米510公斤,黄瓜-蒜苗套种模式,黄瓜枯萎病发生率降低13%,农田总产量增加蒜苗1544公斤。
徐家鹏[9](2011)在《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蔬菜市场基本饱和,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但由于我国小农生产问题依然存在,蔬菜小生产中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种植方式的落后及与大市场的脱节问题直接影响蔬菜种植户对蔬菜质量安全的控制意愿及控制能力,导致农户生产阶段是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严重影响我国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的管理政策的实施效率,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改善蔬菜生产环节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成为当务之急,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解决实际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观前人研究成果,大量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证明,发展农业领域纵向协作有利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契约安排将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蔬菜产业中,蔬菜种植户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纵向协作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这种影响是通过什么机理和路径来实现?怎样完善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中农业合作组织及契约安排,以促进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紧密程度及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本文以农户行为理论、纵向协作理论、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及资产专用性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从理论和经验角度分析了纵向协作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机理,提出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以湖北省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交叉分析方法、线性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及二项逻辑斯蒂模型,分析了不同纵向协作形式下蔬菜种植户的质量控制行为差异、不同纵向协作形式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路径,以及蔬菜种植户参与紧密纵向协作形式的意愿选择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论文分为八个部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通过对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之间关系的经验和理论分析,认为,农业领域纵向协作不仅有助于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交易成本,还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纵向协作作为一种组织治理模式可通过利益联结与资产专用性投入实现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质量控制的“自执行性”。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有助于蔬菜种植户提高蔬菜质量控制水平,改善蔬菜产品质量。第二,通过蔬菜产销环节不同纵向协作形式下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纵向协作形式下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存在差异,蔬菜种植户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内在相关关系。蔬菜种植户纵向协作关系越紧密,其质量控制水平越优。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与蔬菜种植户协作关系紧密程度整体不高,对蔬菜种植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督促作用还不十分明显。第三,通过蔬菜产销环节不同纵向协作形式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市场交易形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有显着负向影响,但对蔬菜种植户肥料使用和采后处理行为有不显着负向影响。销售合同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和采后处理行为有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对蔬菜种植户肥料使用行为有不显着正向影响。合作社对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和采后处理行为有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对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的正面影响比较突出,但对蔬菜种植户肥料使用行为的正面影响不显着。生产合同协作方式对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肥料使用行为和采后处理行为都有显着正向影响。蔬菜种植户的个人及家庭特征、生产特征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主要凸显在农药使用方面,对肥料施用和采后处理行为影响不大。市场对蔬菜质量的认可支付是影响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蔬菜产销环节的紧密纵向协作关系,改善蔬菜种植户的交易环境与生产要素禀赋,是提高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路径。第四,通过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当前74.56%的被调查蔬菜种植户倾向于参加紧密纵向协作方式。蔬菜种植户职业、蔬菜销售收入占家庭收入比、蔬菜种植规模、蔬菜生产商品化率、蔬菜销售的难易程度、蔬菜价格的稳定程度、离最近交易市场的距离、获得资金难易程度、获取技术难易程度对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方式选择意愿存在显着影响。蔬菜种植户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生产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参加紧密纵向协作方式。另外,紧密纵向协作的市场联结功能及其所特有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特征诱导蔬菜种植户选择参与紧密纵向协作。本研究有别于一般的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的意愿研究,以蔬菜产销环节特定纵向协作形式为背景,从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肥料使用行为、蔬菜采后处理行为、蔬菜生产中安全技术采用行为等方面多维考察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中农户组织以及契约安排对蔬菜种植户具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研究深入实际,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李劲峰[10](2009)在《温州无公害蔬菜全程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是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温州市大众消费的蔬菜品种(黄瓜、甘蓝、番茄)为研究对象,对无公害蔬菜全程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番茄的氮钾元素主要是在中后期吸收,磷、钙、镁、硼主要是中前期吸收。番茄对N、P、K、Ca、Mg营养元素的吸收容量(生育期养分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养分吸收量),均在盛果-果实膨大期为最大值,它是番茄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吸收速度最快的时期,此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条件,这是达到高产优质的重要时期。(2)黄瓜幼苗期对N、P、K的吸收速率不高,幼苗以根系和茎叶生长为主,需N较多。初花期以后到盛采期的吸收速率越来越大,同时其干物质积累也显着提高。因黄瓜需要较多的N、K,因此在施肥时要注意各营养元素的施肥比例。(3)甘蓝植株体内氮和钾在生长初期较高,随着作物生长逐渐降低,但磷含量在全生育期变化较小(4)蔬菜中硝酸盐含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且在低温和冷冻储藏条件下,蔬菜中硝酸盐含量降解速率较快。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出现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消长变化。本文对温州市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也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总结了研究成果推广三年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研究成果全面推广的美好前景。
二、无公害蔬菜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蔬菜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肥种植蔬菜的缺点 |
1.1.2 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需求 |
1.2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1.3 曲靖市蔬菜种植现状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国内外蔬菜产业现状 |
1.4.2 关于国内外沼肥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第2章 沼肥种植蔬菜的概况分析 |
2.1 沼肥的养分 |
2.2 沼肥种植蔬菜的试验效果分析 |
2.2.1 施用沼肥对蔬菜提质增效的作用 |
2.2.2 沼肥改良土壤的作用 |
2.3 沼肥种植蔬菜的施肥技术 |
2.4 小结 |
第3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3.1 沼肥原料充足 |
3.1.1 曲靖市畜禽粪污供应量 |
3.1.2 曲靖市蔬菜废弃物供应量 |
3.1.3 曲靖市沼气工程现状 |
3.1.4 沼肥需求量 |
3.2 政策支持 |
3.3 沼肥种植蔬菜的必要性分析 |
3.3.1 曲靖市化肥用量大 |
3.3.2 蔬菜品质有待改善 |
3.3.3 蔬菜废弃物的污染 |
3.4 沼肥种植蔬菜效益分析 |
3.4.1 经济效益 |
3.4.2 生态效益 |
3.4.3 社会效益 |
3.5 小结 |
第4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推广方案设计 |
4.1 农业推广理论基础概述 |
4.1.1 农业推广的相关概念 |
4.1.2 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 |
4.1.3 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
4.2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推广体系 |
4.3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设计 |
4.3.1 技术宣传阶段 |
4.3.2 推广应用阶段 |
4.3.3 后续跟踪服务阶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2)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内容和方法 |
2.3.1 植株生长及产量测定 |
2.3.2 土壤养分测定 |
2.3.3 植株养分测定 |
2.3.4 品质测定 |
2.3.5 试验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生长的影响 |
3.1.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株高的影响 |
3.1.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数的影响 |
3.1.3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长和叶宽的影响 |
3.1.4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鲜重及干重的影响 |
3.1.5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根长及根粗的影响 |
3.1.6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根鲜重及干重的影响 |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 |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3.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3.5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品质的影响 |
3.6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
3.6.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氮素含量的影响 |
3.6.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磷素含量的影响 |
3.6.3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叶片钾素含量的影响 |
3.6.4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根氮素含量的影响 |
3.6.5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根磷素含量的影响 |
3.6.6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根中钾素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生长的影响 |
4.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4.4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5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萝卜植株养分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冀西北坝上地区萝卜施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畜禽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积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 |
1.1.1 TCs的应用 |
1.1.2 TCs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 |
1.1.3 TCs在菜土壤中的残留 |
1.1.4 抗生素风险评估 |
1.2 TCs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 |
1.2.1 TCs的化学性质 |
1.2.2 TCs在环境中的降解 |
1.3 TCs的生态毒性 |
1.3.1 TCs对植物的生态毒性 |
1.3.2 TC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性 |
1.4 TCs在蔬菜中的转运富集 |
1.5 TCs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影响 |
1.5.1 土壤中ARGs的污染状况 |
1.5.2 土壤中ARGs的污染来源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重庆西部地区畜禽粪污及菜田土壤中TCs污染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 |
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
3.1.1 调查区域概况 |
3.1.2 采样时间、地点与方法 |
3.1.3 样品分析 |
3.1.4 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重庆西部地区畜禽粪便中TCs含量特征 |
3.2.2 重庆西部地区畜禽粪便中TCs风险评估 |
3.2.3 重庆西部地区菜田土壤中TCs含量特征 |
3.2.4 重庆西部地区菜田土壤中TCs风险评估 |
3.3 讨论 |
3.3.1 重庆西部地区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中TCs的残留状况 |
3.3.2 重庆西部地区菜地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 |
3.3.3 畜禽粪便中TCs风险评估 |
3.3.4 土壤中的TCs风险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Cs对土壤-生菜系统的生物效应及其迁移降解特性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1.3 样品分析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土壤TCs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4.2.2 TCs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
4.2.3 TCs对生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4.2.4 TCs对生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5 生菜对TCs的吸收和富集转运特征 |
4.2.6 TCs健康风险评估 |
4.2.7 TCs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与植物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
4.2.8 TCs在根际土中的残留与降解 |
4.2.9 TCs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2.10 TCs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TCs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4.3.2 TCs对生菜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3 TCs对生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4 TCs在蔬菜体内的吸收和富集转运特征 |
4.3.5 TCs残留通过饮食摄入人体的健康风险 |
4.3.6 TCs在土壤中的降解 |
4.3.7 TCs和生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3.8 TCs和生菜对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施用鸡粪对土壤TCs残留及其抗性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
5.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3 数据分析 |
5.2 结果分析 |
5.2.1 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
5.2.2 鸡粪处理对土壤中TCs残留变化的影响 |
5.2.3 鸡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及抗性菌数量的影响 |
5.2.5 鸡粪处理对土壤TCs抗性基因(ARGs)丰度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5.3.2 鸡粪处理对土壤TCs残留的影响 |
5.3.3 鸡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5.3.4 鸡粪处理对土壤抗性菌数量的影响 |
5.3.5 鸡粪处理对土壤TCs-ARGs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有机肥对土壤和抱子芥菜中TCs残留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6.1.3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抱子芥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
6.2.2 不同有机肥肥处理对抱子芥菜品质的影响 |
6.2.3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TCs残留的影响 |
6.2.4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抱子芥菜中TCs含量的影响 |
6.2.5 抱子芥菜中TCs含量与土壤TCs含量相关性 |
6.2.6 不同有机肥处理菜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特征 |
6.2.7 细菌群落与土壤TCs间的相关性分析 |
6.3 讨论 |
6.3.1 有机肥对抱子芥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6.3.2 有机肥对土壤和抱子芥菜中TCs残留的影响 |
6.3.3 有机肥对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主要成果 |
致谢 |
(4)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的区别 |
2 无公害蔬菜的现状 |
3 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 |
4 结语 |
(5)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蔬菜研究进展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施肥现状 |
1.1.3 过量施肥带来的问题 |
1.1.4 高效施肥的研究进展 |
1.1.5 国内外设施蔬菜平衡施肥研究方法 |
1.2 连作障碍及其研究现状 |
1.2.1 连作障碍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
1.2.2 化感作用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
1.2.3 化感作用特点 |
1.2.4 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
1.3 连作障碍防控措施 |
1.3.1 土壤灭菌和生物防治 |
1.3.2科学合理施肥 |
1.3.3采取合理的栽培模式 |
1.3.4抗性品种的培育 |
1.4 研究目的和思路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连作障碍对典型蔬菜养分利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连作障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3.2 连作障碍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
2.3.3 连作障碍对化感物质种类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氮肥优化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
3.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
3.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2.5 相关计算方法 |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3.3.2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
3.3.3 不同施氮处理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3.4 不同施氮处理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试验地点与品种 |
4.2.2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
4.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4.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2.5 相关计算方法 |
4.2.6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防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4.3.2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
4.3.3 不同防控措施对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3.4 不同防控措施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展望与不足 |
1 展望 |
2 不足之处 |
致谢 |
(6)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 |
1.1.2 无公害蔬菜的分类 |
1.2 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国内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
2 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因素 |
2.1 种子 |
2.2 土壤 |
2.3 肥料 |
2.4 农药 |
2.5 灌溉用水 |
3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 |
3.1 永昌县蔬菜生产变革 |
3.2 永昌县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 |
3.2.1 气候冷凉 |
3.2.2 有机肥源充足 |
3.2.3 水质优,灌溉便利 |
3.2.4 季节优势 |
3.2.5 劳动力优势 |
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
4.4 调查问卷样表 |
4.5 技术路线 |
5 调查结果 |
5.1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5.1.1 生产规模显着增大 |
5.1.2 试验示范点建设不断创新 |
5.1.3 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
5.2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2.1 连茬种植情况严重 |
5.2.2 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 |
5.2.3 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干旱严重 |
5.2.4 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种植盲目性大 |
5.2.5 物流运输不完善,仓储能力不足 |
5.2.6 地方监测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低 |
6 调查结论 |
7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及建议 |
7.1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施肥及施药方案 |
7.1.1 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
7.1.2 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 |
7.1.3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
7.2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性建议 |
7.2.1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
7.2.2 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 |
7.2.3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提升产业优势 |
7.2.4 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
7.3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供肥对不同茬口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滴灌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
1.2.2 作物养分吸收特征研究 |
1.2.3 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研究 |
1.2.4 供肥量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
1.2.5 蔬菜滴灌施肥制度研究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概况 |
2.2 供试材料及田间种植模式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测定指标 |
2.4.2 计算方法 |
2.5 数据统计处理 |
第3章 滴灌供肥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
3.1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生长的影响 |
3.1.1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株高的影响 |
3.1.2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茎粗的影响 |
3.1.3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
3.1.4 供肥对秋冬茬番茄叶片扩展速率的影响 |
3.2 滴灌供肥对春茬番茄生长的影响 |
3.2.1 供肥对春茬番茄株高的影响 |
3.2.2 供肥对春茬番茄茎粗的影响 |
3.2.3 供肥对春茬番茄叶片数的影响 |
3.2.4 供肥对春茬番茄叶片扩展速率的影响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4章 滴灌供肥对番茄产量、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
4.1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产量、品质及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
4.1.1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产量的影响 |
4.1.2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
4.1.3 滴灌供肥对秋冬茬番茄品质的影响 |
4.2 滴灌供肥对春茬番茄产量、品质及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
4.2.1 供肥对春茬番茄产量的影响 |
4.2.2 供肥对春茬番茄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
4.2.3 供肥对春茬番茄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与小结 |
4.3.1 滴灌供肥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4.3.2 滴灌供肥对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 |
4.3.3 滴灌供肥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第5章 滴灌供肥设施番茄干物质生产特征 |
5.1 滴灌供肥管理下秋冬茬番茄干物质生产特征 |
5.1.1 秋冬茬番茄干物质积累数量特征 |
5.1.2 秋冬茬番茄干物质阶段积累特征 |
5.1.3 秋冬茬番茄果实干物质积累特征 |
5.2 滴灌供肥春茬番茄干物质生产特征 |
5.2.1 春茬番茄各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特征 |
5.2.2 春茬番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特征 |
5.2.3 春茬番茄果实干物质积累特征 |
5.3 讨论与小结 |
5.3.1 番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提升 |
5.3.2 供肥对番茄干物质生产效应 |
第6章 滴灌供肥番茄氮磷钾吸收规律 |
6.1 滴灌供肥秋冬茬番茄氮磷钾吸收特征 |
6.1.1 秋冬茬番茄氮积累特征 |
6.1.2 秋冬茬番茄植株磷素积累数量特征 |
6.1.3 秋冬茬番茄植株磷素阶段吸收特征 |
6.1.4 秋冬茬番茄植株钾素吸收数量特征 |
6.1.5 秋冬茬番茄植株钾素阶段吸收特征 |
6.2 滴灌供肥春茬番茄氮磷钾吸收特征 |
6.2.1 春茬番茄氮积累特征 |
6.2.2 春茬番茄磷素积累特征 |
6.2.3 春茬番茄钾素积累特征 |
6.3 讨论与小结 |
6.3.1 番茄氮素吸收规律 |
6.3.2 番茄磷素积累规律 |
6.3.3 番茄钾素积累规律 |
6.3.4 供肥对氮磷钾素吸收的效应 |
第7章 滴灌供肥番茄养分转运特征 |
7.1 滴灌供肥秋冬茬番茄碳氮磷钾分配与转运特征 |
7.1.1 秋冬茬番茄植株干物质分配与转运特征 |
7.1.2 秋冬茬番茄植株氮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
7.1.3 秋冬茬番茄植株磷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
7.1.4 秋冬茬番茄植株钾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
7.2 滴灌供肥春茬番茄氮磷钾分配与转运特征 |
7.2.1 春茬番茄植株干物质分配与转运特征 |
7.2.2 春茬番茄植株氮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
7.2.3 春茬番茄植株磷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
7.2.4 春茬番茄植株钾素分配与转运特征 |
7.3 讨论与小结 |
7.3.1 番茄碳分配与转运 |
7.3.2 番茄全生育期氮磷钾分配特征 |
7.3.3 氮磷钾转运与库容建设 |
7.3.4 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 |
第8章 滴灌供肥养分积累与产量的相关性 |
8.1 不同器官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1.1 秋冬茬番茄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1.2 春茬番茄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2 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2.1 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2.2 氮素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2.3 磷素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2.4 钾素积累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8.3 讨论与小结 |
8.3.1 不同器官养分积累与产量提升 |
8.3.2 不同生育阶段养分积累对产量的效应 |
第9章 结论与创新 |
9.1 研究结论 |
9.1.1 明确了几个参数的数量化关系 |
9.1.2 提高肥料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
9.1.3 设施番茄滴灌“水-肥-作物同步”管理制度优化 |
9.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9.2.1 特色 |
9.2.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意义 |
1.1.1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
1.1.2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 |
1.2 无公害蔬菜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国外无公害蔬菜技术发展情况 |
1.2.2 国内无公害蔬菜技术发展情况 |
1.2.3 凤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1.3 无公害蔬菜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沼气在无公害蔬菜(黄瓜)生产中的试验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规划及排列 |
2.2.3 操作方法 |
2.2.4 数据统计说明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色板在无公害蔬菜(甘蓝)生产中的试验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规划及排列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数据统计说明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防虫网在无公害蔬菜(大白菜)生产中的试验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规划及排列 |
4.2.3 操作方法 |
4.2.4 数据统计说明 |
4.3 试验结果和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套种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试验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规划及排列 |
5.2.3 操作方法 |
5.2.4 数据统计说明 |
5.3 试验结果和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概念的界定与和研究对象 |
1.2.1 概念的界定 |
1.2.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4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数据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主要的不足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相关研究 |
2.1.2 农业领域纵向协作相关研究 |
2.1.3 农业纵向协作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研究 |
2.1.4 文献简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信息不完全及委托代理理论 |
2.2.3 资产专用性理论 |
2.2.4 纵向协作理论 |
3 农户蔬菜产销环节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
3.1 蔬菜质量安全的内涵及特性 |
3.1.1 蔬菜质量安全的内涵 |
3.1.2 蔬菜质量安全的特性 |
3.2 蔬菜产销环节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技术环境因素 |
3.2.2 蔬菜产销环节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
3.3 蔬菜产销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
3.3.1 构建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3.3.2 利用市场组织介入和合作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的内涵、发展及对蔬菜质量的影响机理 |
4.1 农业领域纵向协作的内涵及必要性 |
4.1.1 农业领域纵向协作的内涵 |
4.1.2 农业领域纵向协作的必要性 |
4.2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
4.2.1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的内涵 |
4.2.2 我国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发展历程 |
4.3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对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机理 |
4.3.1 蔬菜产销环节农户与企业之间纵向协作的关系契约模型 |
4.3.2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中农户生产安全蔬菜的"自执行性"分析 |
4.3.3 影响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5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研究 |
5.1 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5.1.1 蔬菜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 |
5.1.2 湖北省生产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
5.2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以湖北地区蔬菜种植户为例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5.2.3 蔬菜产销环节被调查农户参与纵向协作情况 |
5.2.4 蔬菜产销环节农户质量控制基本情况 |
5.2.5 蔬菜产销环节不同纵向协作下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比较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理论基础 |
6.2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实证分析 |
6.2.1 研究假设 |
6.2.2 变量定义及预期作用方向 |
6.2.3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
6.2.4 结果及讨论 |
6.3 蔬菜产销环节纵向协作对蔬菜种植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
6.3.1 研究假设 |
6.3.2 研究设计 |
6.3.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方式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7.1 农户蔬菜产销环节紧密纵向协作方式参与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
7.2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7.2.1 蔬菜种植户户主个人及家庭特征 |
7.2.2 蔬菜种植户生产特征 |
7.2.3 市场因素 |
7.2.4 资源因素 |
7.3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
7.4 计量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对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运用市场和非市场手段激励农户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
8.2.2 积极扶持和发展合同生产协作方式 |
8.2.3 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及质量控制问卷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10)温州无公害蔬菜全程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建立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势在必行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动态 |
1.3.2 国内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动态 |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区概况 |
1.4.2 合作单位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蔬菜营养吸收规律 |
2.2.2 蔬菜施肥效应 |
2.2.3 不同储藏条件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 |
2.2.4 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规程集成 |
2.3 结论 |
第三章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调查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2.1 虫害发生规律 |
3.2.2 病害发生规律 |
3.3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规程 |
3.3.1 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3.3.2 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3.3.3 甘蓝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3.4 结论 |
3.4.1 农业防治 |
3.4.2 物理防治 |
3.4.3 生物防治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蔬菜对养分的吸收规律及植株体内养分变化规律 |
4.1.2 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发生规律 |
4.2 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实施的效益与前景展望 |
4.3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无公害蔬菜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D]. 宋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2]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萝卜施肥效应研究[D]. 张珍珍.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3]畜禽粪污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积累规律研究[D]. 王卫中. 西南大学, 2020
- [4]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益探索[J]. 陈伟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2)
- [5]氮肥优化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设施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胡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6]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D]. 常雪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7]供肥对不同茬口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D]. 贾宋楠.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8]陕西省凤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D]. 李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9]蔬菜种植户产销环节纵向协作与质量控制研究[D]. 徐家鹏.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4)
- [10]温州无公害蔬菜全程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李劲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