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购蔬菜水果(论文文献综述)
林津,程慧,程银棋,荣茂,皮江一,胡家勇,周陶鸿,彭青枝[1](2021)在《蔬菜水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一种蔬菜水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通过选购市场上常见的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及菊酯类农药,对蔬菜水果中菊酯农残的快速检测进行前处理步骤的优化,并考察每种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在果蔬基质样品检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准确度,以实现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表明,直接稀释法检测大白菜、韭菜和柑橘时,检测限较高,无法满足检测要求;直接提取法适用于大白菜、韭菜和柑橘的快速检测,检测限为2 mg/kg。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以大白菜、韭菜和柑橘作为空白基质的检测限为2 mg/kg,灵敏度均为100%,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0。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适用于蔬菜水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秦漪蒙[2](2021)在《基于新零售场景体验的售卖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消费者可以享受随时随地在各大电商平台线上购物,极大地提升了购物的效率,线上零售也因此不断增长。然而,近些年来,线上零售的增长到了瓶颈阶段,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购买商品,而是更加注重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于是,商家开始将注意力从线上转移到线下,新零售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新零售模式下,商家打破了传统零售单一的销售渠道界限,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效、更优质以及更多样化的消费体验,让零售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售卖车是以交通工具为载体销售商品的车辆,国外的售卖车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中国城市街头的售卖车由于城市政策的限制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尚未形成规模。如今,新零售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消费体验的日益重视让各种消费场景的变革都成为可能。流动售卖车作为传统线下零售场景在新零售的驱动下也将获得重构与升级。在理论研究层面,本课题针对研究背景(新零售)、研究方法(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场景要素理论)、售卖车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桌面研究。通过对现有的新零售场景以及传统售卖车各场景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在新零售模式下售卖车升级的路径,从而提出售卖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调研与策略输出阶段,围绕传统售卖车环境、消费者和用户行为展开问卷调研和用户访谈调研,得出用户在传统售卖车场景消费过程中的痛点与需求点,并根据场景空间要素与内容要素的划分对用户需求点进行聚类归纳。之后确定了新零售语境下售卖车体验场景的设计趋势。根据调研分析阶段的结果,对导出的洞察点进行了聚类归纳,并结合目标人群Z世代的特征和用户角色模型导出售卖车场景的设计方向。再通过对场景故事的构建对三类用户模型在售卖车场景中的行为展开详细的描述。最后提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售卖车场景设计策略,从驱动品牌宣传和推广、构建社群体验空间和娱乐化互动体验场景三个角度出发,为设计实践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本课题的设计实践阶段以潮玩产品为载体,泡泡玛特作为售卖车的品牌元素,对售卖车的体验场景进行设计。首先构建了以售卖车为核心的零售系统,明确了用户在售卖车场景中的体验流程。然后从场景的空间要素、内容要素两方面出发对售卖车场景进行功能架构。在设计产出阶段,完成了售卖车外部造型、内部空间以及其数字化虚拟空间的设计,最终完成新零售语境下售卖车体验场景的设计。
郭再娣[3](2020)在《追踪式干预对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影响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保障个体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是保证经济社会良好运行的关键,是建设健康中国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食品安全也是一个广受消费者、生产者、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重要议题。食品安全涉及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本论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理论构建、实证检验及干预实验》的支持,以全食物链中最后一个环节,即消费者购买、处理与食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健康信念模型、保护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进行持续性追踪式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干预措施和建议。论文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等方式,发现中国消费者在全食物链最后一个环节,即消费者购买、处理与食用环节并未充分认识并执行一个合格的食品安全“守门员”的角色。我国消费者更重视购买的食品安全质量,但是对于购买后进行处理的过程,往往处于消极状态。而发生在家庭中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的30%到40%是由于消费者不恰当的食物处理行为造成的。受统计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的影响,家庭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量级更大。因此,中国消费者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对中国城市消费者和农村消费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发现并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消费者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现状,确定了中国消费者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高风险群体特征。在调研中国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处理行为的基础上,探索并实施了多周期、多对照组的干预实验,从干预重点、干预强度、干预渠道、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在基线调查中发现,我国居民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的正确率较低。在购买环节考查受访者食品标签、选购偏好、运输包装、购买渠道四项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关注食品标签。女性、高教育水平、高家庭年收入更倾向选择安全的运输包装方式。在存储解冻环节的解冻环节,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正确率要低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在家庭食品准备环节,受访者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与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居住地显着相关,农村受访者的得分正确率低于城市受访者。在剩菜处理环节,农村受访者正确率比城市受访者低10%到15.72%之间。基线调查中发现,居住在农村、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的人群是我国居民家庭不规范的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群也是需要干预的重点。在干预调研中发现,受访者在追踪式持续性的干预下,四个环节的答题正确率明显提高。干预不同强度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效果显着。在受访者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得分和知识得分上,干预前问卷、四次干预后问卷、八次干预后问卷、十次干预后问卷两两之间的显着性系数均小于0.05,即不同干预之间的食品安全行为得分和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均存在显着差异。由此可知,持续性的追踪式干预显着提高农村受访者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得分。通过对线上线下两种干预渠道的效果对比,干预前后农村受访者的家庭食品安全行为得分和知识得分的增量并没有显着性差异。对于线上线下两种渠道的干预模式,在此次干预中,并没有体现出差别,即线上干预、线下干预均有效果,但是线上干预和线下干预的效果差别不显着。因此,对于农村居民的家庭食品安全干预,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渠道。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是选题创新。国内现阶段的家庭食品安全研究注重食品选购阶段,对家庭食品处理阶段的研究较少;而国外研究偏重家庭食品安全的干预内容、干预方式,鲜有动态性的、连续的干预研究。本研究以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为研究干预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与综合评价。二是研究方法创新。在对干预强度进行实证分析时,使用了追踪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三是理论体系的拓展。论文完善了家庭食品安全处理理论体系研究,为后来学者研究家庭食品安全处理的相关内容提供启示。本论文的研究为居民改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齐琲[4](2020)在《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制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明确问卷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对问卷进行应用并分析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首先,在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和知信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回顾对本课题相关国内外文献、指南及书籍等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初步确定问卷的维度与条目池;其次,对10名居家脑卒中照顾者和9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维度及条目进行补充,形成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函询初稿;最后,邀请15位与本课题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并经过小样本施测形成问卷施测稿。第二阶段:对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在社区首先收集309份问卷数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问卷项目分析、外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其次,再收集30份问卷数据,用于重测信度分析;最后另收集409份问卷数据,使用IBM SPSS 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问卷终版。第三阶段:应用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阶段的409份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第一阶段:在文献回顾及半结构访谈后,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形成认知与态度(5个条目)、功能性(25个条目)、互动性(11个条目)、评判性(8个条目)4个维度49个条目;经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问卷进行修改后,本问卷形成认知与态度(5个条目)、功能性(21个条目)、互动性(9个条目)、评判性(8个条目)4个维度43个条目。第二阶段: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总体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8,各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56.492%,载荷范围在0.457~0.853,整体问卷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40,各维度 Cronbach’s α 系数在0.877~0.929;问卷整体折半信度Guttman Spilt系数为0.767,问卷重测信度0.980,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901~0.96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添加同维度不同条目残差间23条协方差相关关系,拟合指标χ2/df=1.893、NFI=0.907、IFI=0.954、CFI=0.953、RMSEA=0.047,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终版包含认知与态度(4个条目)、知识掌握(7个条目)、技能操作(10个条目)和信息互动评判(15个条目),共4个维度36个条目。第三阶段:居家脑卒中照顾者的营养素养实际得分为(125.34±25.944)分,且认知态度维度条目平均分最高,信息互动评判维度平均分最低;老年、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较为拮据、是患者配偶的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较低(P<0.05),且照顾有多种慢性病患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营养指导治疗患者的这类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也较低。结论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包括认知态度、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及信息互动评判共4个维度36个条目,维度及条目体现了问卷指导理论的内容要求,能较全面反映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水平,信效度良好,具有较好稳定性、有效性和敏感性;问卷具有实用性,问卷语言通俗易懂,能用于各个文化层次的照顾者,可作为家庭照顾者营养素养的测评工具。另外,应改善居家脑卒中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水平,尤其是对照顾者的营养信息互动评判能力培养。本研究中,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包含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与患者关系、患者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以及患者是否接受过专业营养指导治疗。
辛静静[5](2019)在《美兰乡村超市促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商品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建设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商品在农村地区顺畅流通、让农民在舒适环境中享受便利购物也是建设美丽新乡村的重要任务。超市是农村消费者购物的主要场所,但当前关于农村超市促销方面的研究非常匮乏,理论的匮乏又致使营销实践缺乏有效的指导。本研究选择位于山东省安丘市的一个名为美兰的乡村超市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促销策略与消费者反应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探索促销策略在什么条件能达到最佳促销效果。首先通过现场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关于该超市促销状况的信息,对促销现状进行描绘,并对促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其次通过实验法对促销方式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关系进行探究,为此共进行了两个实验。通过实验一发现,不同促销策略在激发消费者购买愿望效果上存在显着差异,其中赠品促销与折扣促销能发挥显着作用,而返券促销效果则不明显。通过实验二则可以看出,顾客类型与产品类型对促销策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均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对不同年龄段顾客,老年顾客偏爱赠品促销,而青年顾客则更偏爱折扣促销;就促销类型而言,农村超市中便利品更适合运用赠品促销方式,而选购品则更适合运用折扣促销方式。研究成果对美兰超市经营者在了解农村消费者特征、消费者对不同促销方式的反应模式,以及如何选取恰当的促销策略等方面提供了实践指导方向,对农村超市经营者优化促销管理策略、提升促销吸引力,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而提升经营业绩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金旭[6](2019)在《雾霾程度对消费者的有机食品购买渠道及品类选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有机食品由于其所具有的健康价值功能而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且备受青睐。然而,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消费行为受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相比于一般饮食产品而言,有机食品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故而消费促销的吸引力对消费者会形成一定的刺激;其次,由于有机食品这一产品品类所具有的特殊性,消费者出于其新鲜程度和易腐性等的考虑,总体上会更倾向于选择线下渠道进行消费,而且在周末和节假日,实体店内丰富的促销活动以及消费者能感受到的购物氛围亦会加剧这种渠道选择倾向。最后,由于有机食品的某些品类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属性,也使得消费者的有机食品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随之,雾霾污染的程度也在逐渐加剧。雾霾污染作为空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形式,正逐渐影响着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在雾霾天,人们会尽可能地减少外出的频次而宁愿待在干净的室内,此外,人们会更加注重个人清洁并且选择“清淡饮食”,故而有机食品店健康、有机的部分食品正好能迎合消费者在雾霾天的饮食消费需求。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雾霾污染程度会显着地正向影响消费者线上渠道选择倾向和对于洗涤用品及蔬菜、水果等“清淡食品”的饮食偏好。同时,出于雾霾污染程度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和S有机食品公司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等因素的考虑,周末节假日在雾霾程度对消费者的线上渠道选择倾向的正向影响中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出于对蔬菜、水果、糕点等“清淡食品”的新鲜度、易腐性等因素的考虑,线上渠道的便利性在消费者于这类产品的选择偏好的正向影响中发挥负向的调节作用;而由于雾霾污染所呈现出的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导致秋冬季节这两大季节因素在雾霾污染对消费者的渠道选择倾向和具体品类选择偏好方面的正向影响中分别发挥不同效应的的调节作用。此外,本文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雾霾污染程度对于消费者的渠道选择倾向及实际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一致,但是就具体品类选择行为方面的影响而言,虽然雾霾程度会影响消费者加大对于洗涤用品和“清淡食品”的选择偏好,但却减少了对此类产品的实际购买量。这表明:雾霾污染刺激下的消费者对有机食品具体品类的健康价值功能的认知是影响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的消费偏好的重要因素,却只构成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实际购买行为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常原境[7](2019)在《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传统食物体系中,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采用原始耕种方式的农民处于整个食物体系的核心位置。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城市化推进,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大量采用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来降低劳动力投入,以获得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高产量。现代食物体系的特点表现为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导致了生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前景堪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识之士出于对现代食品体系与食物消费的反思,推动了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与农夫市集的产生,并对与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平贸易、城乡发展、社会创新等议题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本研究首先梳理海峡两岸农夫市集相关研究现状,通过桌面调研和实地走访,比较分析19个农夫市集案例,初步了解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农夫市集的三种类型,分别为体验型、线上型和综合型,比较得出综合型更适合大陆地区农夫市集未来的发展,并选取综合型农夫市集典型案例,深入比较分析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接触点、服务流程和服务系统要素。之后对符合上述三种类型的五个典型农夫市集案例中的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志愿者进行深入访谈,洞察利益相关者需求,确定提升年轻消费群体关注和参与农夫市集的程度作为本次服务设计的方向。结合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与深入调研结果,本文提出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三个层次的构建策略,具体为表现层-系统要素与品牌建立;系统层-系统构建与触点规划;战略层-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并提出了社群共创、信息传达、体验优化三方面的农夫市集服务设计策略。其中社群共创策略包括构建共同愿景,增强社群互动;促进食农教育,培养年轻用户;重视虚拟社群,联合线上线下。信息传达策略包括结合文创元素,激发年轻群体兴趣;品牌差异化定位,精准化品牌营销;多元推广渠道,促进信息自发分享。体验优化策略包括宣传乐活方式,亲近年轻群体认知;引入游戏化机制,激励用户参与;根植地域文化,扩展多方位服务。最后为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设计策略,在无锡本地进行“猪狮大集”设计实践,希望能对大陆地区农夫市集的产生与发展带来新思路。
张思驰[8](2019)在《新春来临 教你如何挑选年货》文中研究说明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购年货,各路商家也在热热闹闹办"年货节"。如何选择美味、健康、安全的"舌尖上的年货"?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如何选购猪、牛、羊肉先看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胴体上是否有红色或蓝色滚花印章。好的猪肉应是表面不发黏,肌肉细密而有弹性,颜色自然鲜红,用手指压后不留指印,并有一股清淡的自然肉香味;新鲜的猪肝,呈褐色或紫色并
刘妮雅[9](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田谧[10](2017)在《中国转基因玉米政策的潜在经济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粮食“十二连增”的辉煌成绩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这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增产是稳定发展的基石。其中,玉米作为增产的主力,2012年总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玉米也是中国重要的消费作物,用途十分广泛,可从种子、原粮拓展到畜牧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在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与直观的经济预期相悖,产量大增并未带来玉米相关产业的效率和繁荣,反而表现出一系列问题:伴随着连年丰收的是库存增加;但即使“坐拥”2亿吨库存,中国还在大量进口玉米,进口量是出口的793倍;扩大供给没有导致价格降低,反而出现价格倒挂,将市场推向低价进口玉米;大量下游深加工行业也没有得到充足、低价的原材料,反而行业产能趋于萎缩……玉米产业面临价格和补贴这“两个天花板”的上限压力,加上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这两个”紧箍咒”的硬性束缚,加之成本这一”地板”也在不断抬升,造成了高成本、高库存和高进口的“三高”结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制定的战略方向。玉米生产需要面对“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政策目标,解决“三高”,实现供给侧改革,那么推行适当的发展战略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目前已经实施的主要措施是调减非优势区的种植面积。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面临的诸多难题,并不是由增产单一导致的,而大量进口,正说明市场不是不需要玉米,是需要“低价”玉米。根据FAO数据,2013年中国进口玉米90%来自美国。美国境内93%的玉米应用了转基因技术,低成本和高产出最终导致低价。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都是较为敏感的话题,以其优良性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分为支持和反对两个意见阵营。中国政府在这个话题上一直保持审慎的态度,任何政策决定都需要经过严谨和全面的科学论证。农业部于2016年4月13日明确提出了转基因发展“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此路线图表明了转基因发展的阶段性。据此,玉米产业或许有可能藉由引入转基因技术而谋求战略发展。玉米市场(供给层面)如发生政策变革,影响不会仅仅局限在本行业内,或一国内,效果会扩散到全行业、乃至影响世界农业贸易格局。并且一旦涉及到转基因技术,就需要兼顾消费者偏好(需求层面),最后想看整个市场变动后产生的经济影响。基于上述目标,本研究选用了GTAP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适用的中国GTAP-GMM模型。用DNDC模型换算出可以代表应用转基因技术的“技术成长率”并代入模型,先模拟了玉米产业(生产层面,包含3个情景)的政策变动效果,再将研究消费者支付意愿(WTP)的实验结果作为“消费偏好”冲击,放入GTAP-GMM模型中,得到消费者偏好影响下的政策变动效果,最终,实现了对宏观层面、产业层面、贸易层面和供需层面的综合考虑。首先,为了考察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真实态度,本文根据信息属性将产品分为三类,采用问卷分析来研究分类的合理性并评估消费者意愿,结果发现:三类转基因品区分明显,但就食品安全问题的横向比较结果来看,消费者对转基因抵触程度不高。更进一步考虑,由于问卷答案带有假设色彩,为了验证分类的合理性并得到真实的支付意愿(结论要代入本文GTAP-GMM模型中进行仿真),本研究继而设计了经济学实验。在分类效果上印证了问卷结果。相比搜寻品(Search),转基因信息披露为经验品(Experience)和信任品(Credence)带来额外的16.2%和7.23%的折价;而非转基因信息的披露会使得搜寻品支付意愿提高6.19%,为经验品和信任品带来额外的9.75%和3.67%的溢价,与原始假设不同的是,消费者对经验品的敏感度高于信任品,这与现发展阶段,经验型转基因产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暴露的更多,例如转基因油,消费者更熟悉,意识上也更为“警觉”。其次,本研究构建GTAP—GMM模型来仿真玉米政策调整对于整体经济与产业的影响,特别是2016年临储政策取消,对玉米生产来说是非常剧烈的变化,需要考虑其恢复市场主导机制之后的情况,综合考虑之下,情景设计环节主要关注三个层面,第一,现实中15/16年度玉米种植首先面临的巨大变化是临储政策取消,因此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评估首先要考虑这项政策变动的效果(情景1);其次是本文关注也是农业部已经提出的“三步走”转基因产业发展政策(情景2),最后综合考虑在取消临储政策的情况下转基因发展政策(情景3)的效果。政策评估结果显示,情景1中,中国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对于实际GDP有益,能使国内资源更有效分配与利用,让玉米供需由市场规律决定。情景2中,发展转基因玉米种植,会带动经济增长,单纯的取消临储政策之下,会使农民承担的生产成本增加38%,导致中国玉米产量减产5.22%。而改种植转基因这一技术进步,会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也会带动传统玉米的生产成本下跌,实证结果显示,整个玉米行业的生产成本都会下跌,传统玉米与转基因玉米的生产量都会上升。劳动力方面,转基因玉米产业在相同的产出之下,可以雇用更少的劳动人口,释放劳动力去别的行业或者休闲。而在名义工资上,转基因玉米产业成长的幅度也比种植传统玉米产业工资幅度大,能吸引农业劳动人口从事转基因玉米生产。在情景3中,取消临储政策之后发展转基因种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更多,综合效果会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幅度约0.2%~0.5%。粮食需求方面,在发展转基因玉米政策时,会诱发粮食需求增加,主要成长来自于对于国内玉米的需求,而减少对于进口玉米的依赖。可见政策组合,在经济层面上对于国家整体有利。最后,将上述两部分实证结果结合:将实验结果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转化为消费偏好改变,作为一个冲击值,放入本文构建的GTAP-GMM模型中,考察加入消费偏好影响后,3个情景的经济影响有何变化。结果发现,国内无论是否开放转基因种植,由于消费者心理上介意转基因,对总体经济都会产生负面冲击。同类的转基因产品价格较低,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其他产品,也会间接带动玉米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消费者对转基因玉米的偏好较低,还会带动国产传统玉米行业的增长。综合上述消费影响结果,行业产出增加之后,会多雇佣劳动力,带动名义工资上涨,导致转基因玉米相关产业的生产增加,产业繁荣。无论中国是否开放转基因玉米种植,在消费者对转基因消费偏好的影响下,受到最大冲击的都是进口需求。价格方面,因为市场需要对转基因产品折价给消费者补偿,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是受益的(只考虑价格层面,不考虑其他,包括可能产生的风险),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取得最终消费品,情况变好,整体国内福利增加。
二、如何选购蔬菜水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选购蔬菜水果(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水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前处理方法 |
1.3.2 提取条件优化 |
(1)提取溶剂的选择 |
(2)提取试剂的优化 |
(3)稀释液的选择 |
(4)加样量的选择 |
1.3.3 提取率的计算 |
1.3.4 检出限测定 |
1.3.5 试剂条测定 |
1.3.6 实验方法学研究 |
(1)产品方法性能指标的测定 |
(2)交叉反应 |
(3)环境温度的影响 |
(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
2.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3 提取试剂的优化 |
2.4 稀释液的选择 |
2.5 加样量的选择 |
2.6 检出限测定 |
2.7 产品方法性能指标的测定 |
2.8 交叉反应 |
2.9 环境温度影响 |
2.1 0 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
3 结论 |
(2)基于新零售场景体验的售卖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新零售的场景化重构传统消费场景 |
1.1.2 用户体验成为新零售场景化的重要导向 |
1.1.3 新零售背景下售卖载体的变革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新零售背景下用户体验的相关研究 |
1.3.2 基于售卖车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3 场景理论的相关研究现状 |
1.3.4 研究现状总结 |
1.4 研究方法与流程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流程与框架 |
第二章 场景相关概念及售卖车用户体验现状 |
2.1 场景理论及在新零售模式中的应用 |
2.1.1 场景概念的研究分析 |
2.1.2 场景分析模型与场景类型 |
2.1.3 新零售模式中的场景案例分析 |
2.2 售卖车发展现状分析 |
2.2.1 售卖车的定义与特征 |
2.2.2 售卖车用户体验的现状及问题 |
2.2.3 新零售背景下售卖车的发展趋势 |
2.3 场景要素模型理论对售卖车设计的推动与启示 |
2.3.1 售卖车场景要素分析 |
2.3.2 新零售模式中的售卖车场景体验分析 |
2.3.3 新零售模式下售卖车体验场景的设计趋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售卖车场景体验的调研与分析 |
3.1 调研策略 |
3.1.1 调研的目的 |
3.1.2 调研的内容 |
3.1.3 调研的方法 |
3.2 用户在售卖车场景的消费体验分析研究 |
3.2.1 调研问卷的设计与制作 |
3.2.2 问卷调研的正式实施 |
3.2.3 调研结果分类统计分析 |
3.2.4 问卷调研结果总结 |
3.3 售卖车用户深度访谈调研 |
3.3.1 用户访谈概述 |
3.3.2 用户访谈调研过程 |
3.3.3 用户访谈结果汇总和聚类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设计策略 |
4.1 售卖车场景体验的用户模型构建 |
4.1.1 售卖车场景需求的洞察聚类与归纳 |
4.1.2 目标用户群体的确定——Z世代 |
4.1.3 构建用户角色模型 |
4.2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的定义概述 |
4.2.1 体验价值导向下的售卖车设计方向 |
4.2.2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的设计定义 |
4.2.3 场景故事构建 |
4.3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售卖车场景设计策略 |
4.3.1 驱动品牌价值推广的体验场景设计策略 |
4.3.2 构建社群体验场景的设计策略 |
4.3.3 娱乐化体验场景的设计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设计实践 |
5.1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的场景内容导出 |
5.1.1 基于目标用户与设计策略的场景构建 |
5.1.2 品牌相关概述 |
5.1.3 用户在售卖车场景中的体验流程 |
5.1.4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系统定义 |
5.2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功能架构 |
5.2.1 .场景内容要素构成 |
5.2.2 场景空间要素构成 |
5.3 新零售模式售卖车场景的现实场所要素设计 |
5.3.1 品牌视觉形象 |
5.3.2 造型语言构建 |
5.3.3 内部体验空间规划 |
5.4 场景虚拟空间要素设计 |
5.4.1 内部空间数字信息设计 |
5.4.2 小程序信息架构与界面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后续研究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图片与表格来源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履历 |
(3)追踪式干预对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食品安全 |
1.3.2 家庭食品安全 |
1.3.3 干预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健康信念模型 |
2.1.2 保护动机理论 |
2.1.3 计划行为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及知识的基线调查 |
3.1 问卷设计 |
3.2 数据来源 |
3.3 结果分析 |
3.3.1 样本分布特征 |
3.3.2 消费者购买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3.3.3 消费者存储解冻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3.3.4 消费者准备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3.3.5 消费者剩菜处理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3.4 受访者的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
3.5 高风险群体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及知识的干预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 干预对象的选择 |
4.2 干预材料 |
4.3 干预实施过程 |
4.3.1 干预实施主体 |
4.3.2 干预实施主体管理 |
4.3.3 干预主体实施干预的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及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
5.1 受访者人口社会学特征 |
5.2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食品安全处理知识和行为的变化 |
5.2.1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购买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5.2.2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存储解冻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5.2.3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准备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5.2.4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剩菜处理环节行为和知识分析 |
5.3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得分情况 |
5.3.1 调查问卷的评分标准 |
5.3.2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得分情况 |
5.3.3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食品安全处理知识得分情况 |
5.3.4 农村居民干预前后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得分变化情况 |
5.3.5 农村居民受访者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的相关性分析 |
5.4 不同干预渠道的干预效果比较 |
5.4.1 线下干预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得分情况 |
5.4.2 线上干预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和知识得分情况 |
5.4.3 线上线下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知识和行为的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营养素养的概念及发展 |
1.2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不容忽视 |
1.3 评估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势在必行 |
1.4 国内外营养素养评估工具研究现况 |
1.5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和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 文献研究 |
2 半结构访谈 |
2.1 研究对象 |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
2.3 资料收集 |
2.4 资料分析 |
3 DELPHI专家函询 |
3.1 专家的选择 |
3.2 专家函询表 |
3.3 问卷筛选与修改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 问卷预调查 |
5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信效度检验 |
5.1 研究对象 |
5.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
5.3 研究工具 |
5.4 数据统计分析 |
6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现况分析 |
6.1 研究对象 |
6.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
6.3 研究工具 |
6.4 数据统计分析 |
7 质量控制 |
7.1 问卷初稿形成阶段 |
7.2 专家函询阶段 |
7.3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阶段 |
7.4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 |
8 伦理原则 |
8.1 知情同意原则 |
8.2 保密原则 |
8.3 有益原则 |
8.4 不伤害原则 |
研究结果 |
1 文献研究 |
2 半结构访谈 |
2.1 访谈结果 |
2.2 访谈后条目来源汇总 |
2.3 导师组讨论结果 |
3 DELPHI专家函询结果 |
3.1 专家选择情况 |
3.2 第一轮Delphi专家函询 |
3.3 第二轮Delphi专家函询 |
3.4 问卷预调查 |
4 信效度检验 |
4.1 项目分析 |
4.2 内容效度分析 |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4 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4.5 信度分析 |
4.6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 |
5.1 一般资料 |
5.2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得分情况 |
5.3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单因素方差分析 |
讨论 |
1 研制本问卷的必要性与实用性 |
2 问卷设计过程规范 |
2.1 问卷构建程序合理 |
2.2 问卷条目及维度的来源和筛选过程可靠 |
3 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
3.1 内容效度分析 |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3.3 信度分析 |
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分析 |
4.1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有提升空间 |
4.2 不同类型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的显着性差异 |
5 对后期问卷改进的启示 |
结论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
2.1 研究的创新性 |
2.2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营养素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美兰乡村超市促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三 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一 研究目标 |
二 论文结构 |
三 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 超市与农村超市 |
二 促销与促销组合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 目标营销理论 |
二 消费者反应模型 |
三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
第三章 美兰超市促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美兰超市简介 |
第二节 超市促销现状 |
一 广告 |
二 人员推销 |
三 销售促进 |
第三节 现有促销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
一 超市管理者对促销活动不够重视 |
二 促销策略简单,促销类型不够丰富 |
三 对促销策略的作用机制缺乏探索 |
第四章 促销策略与消费者反应关系分析 |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一 促销策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关系 |
二 产品类型对促销策略与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 |
三 顾客类型对促销策略与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实验设计 |
二 实验情境 |
三 实验过程 |
四 变量测量 |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结论 |
一 实验一假设检验 |
二 实验二假设检验 |
三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美兰超市促销策略优化建议 |
第一节 对农村顾客进行市场细分,实施精准促销 |
第二节 重视促销策略与其他促销组合要素的配合 |
第三节 重视促销策略与其他营销组合要素的配合 |
第四节 提高超市营销管理水平 |
第五节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忠诚度 |
第六节 要重视“互联网+”条件下零售业转型趋势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描述性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实验调查问卷 |
致谢 |
(6)雾霾程度对消费者的有机食品购买渠道及品类选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与贡献 |
2 文献综述 |
2.1 空气污染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
2.1.1 空气污染与日常行为 |
2.1.2 雾霾污染的影响 |
2.2 消费渠道选择行为研究 |
2.2.1 渠道选择多样性的益处 |
2.2.2 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 |
2.2.3 渠道特性引起的选择行为差异 |
2.3 有机食品消费行为研究 |
2.3.1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程度的研究 |
2.3.2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支付意愿的研究 |
2.3.3 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影响因素研究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相关概念辨析 |
3.1.1 定义区分 |
3.1.2 联系与异同点 |
3.2 理论基础 |
3.3 研究假设 |
3.3.1 雾霾程度同渠道选择倾向的影响机理分析 |
3.3.2 雾霾程度同品类选择偏好的影响机理分析 |
3.3.3 调节作用下的雾霾程度影响机理分析 |
4 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
4.1 研究数据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数据处理方法 |
4.2 变量定义及统计描述 |
4.2.1 变量选取说明 |
4.2.2 变量定义与描述 |
4.2.3 模型构建 |
4.3 模型检验 |
4.3.1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
4.3.2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
4.3.3 效应方法检验 |
4.4 回归分析 |
4.4.1 雾霾程度对消费渠道选择倾向的影响 |
4.4.2 雾霾程度对具体品类选择偏好的影响 |
4.4.3 稳健性情况说明 |
4.4.4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与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解析 |
1.2 研究背景 |
1.2.1 现代食物体系弊端与食品安全困境 |
1.2.2 自下而上的食物自保运动与替代性食物体系实践 |
1.2.3 全球农夫市集兴起成为新风潮 |
1.2.4 新零售发展带来的农业升级 |
1.3 研究现状 |
1.3.1 农夫市集相关研究现状 |
1.3.2 服务设计与服务系统相关研究现状 |
1.3.3 服务设计介入农业领域应用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范围和对象 |
1.5.1 研究范围 |
1.5.2 研究对象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研究方法 |
1.8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与服务设计 |
2.1 农夫市集的相关概念 |
2.1.1 农夫市集的定义 |
2.1.2 农夫市集的特色 |
2.2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
2.2.1 产生与发展 |
2.2.2 经营模式 |
2.2.3 功能与价值 |
2.2.4 面临的困境 |
2.2.5 差异性分析与总结 |
2.3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类型比较分析 |
2.3.1 分类原则与案例选取 |
2.3.2 体验型 |
2.3.3 线上型 |
2.3.4 综合型 |
2.3.5 差异性分析与总结 |
2.4 服务设计介入农夫市集服务系统的方向初探 |
2.4.1 服务设计与服务系统 |
2.4.2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
2.4.3 服务设计介入农夫市集服务系统的思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分析 |
3.1 利益相关者比较分析 |
3.1.1 综合型农夫市集利益相关者比较 |
3.1.2 涉及利益相关者总结 |
3.1.3 利益相关者动机矩阵分析 |
3.2 服务流程比较分析 |
3.2.1 综合型农夫市集服务流程比较 |
3.2.2 消费者在农夫市集中流程总结分析 |
3.2.3 生产者在农夫市集中流程总结分析 |
3.3 服务接触点比较分析 |
3.3.1 农夫市集推广与营销 |
3.3.2 农夫市集氛围营造与摊位布置 |
3.3.3 农夫市集体验活动 |
3.3.4 农夫市集实体店 |
3.3.5 线上平台构建与维护 |
3.4 服务系统要素分析 |
3.4.1 资源要素 |
3.4.2 信息要素 |
3.4.3 体验要素 |
3.5 差异性分析与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需求调研 |
4.1 调研简介 |
4.1.1 调研目的 |
4.1.2 调研方法 |
4.1.3 调研内容与步骤 |
4.2 海峡两岸典型农夫市集消费者深度访谈研究 |
4.2.1 访谈问题及对象选择 |
4.2.2 访谈要点与需求点分析 |
4.2.3 消费者用户画像构建 |
4.2.4 消费者用户旅程图分析 |
4.3 海峡两岸典型农夫市集生产者深度访谈研究 |
4.3.1 访谈问题及对象选择 |
4.3.2 访谈要点与需求点分析 |
4.3.3 生产者用户旅程图分析 |
4.4 海峡两岸典型农夫市集经营者与志愿者深度访谈研究 |
4.4.1 访谈问题及对象选择 |
4.4.2 访谈要点与需求点分析 |
4.5 调研总结 |
4.5.1 需求点总结与问题归纳 |
4.5.2 服务设计介入农夫市集服务系统设计方向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设计策略与实践 |
5.1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构建策略 |
5.1.1 表现层:系统要素与品牌建立 |
5.1.2 系统层:系统构建与触点规划 |
5.1.3 战略层: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 |
5.2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社群共创策略 |
5.2.1 构建共同愿景,增强社群互动 |
5.2.2 促进食农教育,培养年轻用户 |
5.2.3 重视虚拟社群,联合线上线下 |
5.3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信息传达策略 |
5.3.1 结合文创元素,激发年轻群体兴趣 |
5.3.2 品牌差异化定位,精准化品牌营销 |
5.3.3 多元推广渠道,促进信息自发分享 |
5.4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体验优化策略 |
5.4.1 宣传乐活方式,亲近年轻群体认知 |
5.4.2 引入游戏化机制,激励用户参与 |
5.4.3 根植地域文化,扩展多方位服务 |
5.5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设计实践——以无锡“猪狮大集”为例 |
5.5.1 设计实践参与者、目标与流程 |
5.5.2 设计实践活动一: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协同共创 |
5.5.3 设计实践活动二:农园参与市集服务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
5.5.4 设计实践反馈与总结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2.1 局限性 |
6.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片及表格来源 |
附录二: 全台农夫市集一览表 |
附录三: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项目 |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发展历史 |
3.1.2 产量和面积 |
3.1.3 品种结构 |
3.1.4 区域布局 |
3.1.5 市场流通 |
3.1.6 产品加工 |
3.1.7 国际贸易 |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产量波动增长 |
3.2.2 种植面积稳定 |
3.2.3 具有生产优势 |
3.2.4 品种资源丰富 |
3.2.5 栽培区域集中 |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
4.8 本章小结 |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5.1.1 调研方法 |
5.1.2 数据来源说明 |
5.1.3 调研问卷设计 |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
5.2.1 成本比较分析 |
5.2.2 收益比较分析 |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
5.4.1 自然因素 |
5.4.2 技术因素 |
5.4.3 经济因素 |
5.4.4 政策因素 |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
6.1.1 流通主体 |
6.1.2 流通渠道 |
6.1.3 流通模式 |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
6.4.1 数据来源 |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6.5.1 研究方法 |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7.1.1 调研方法 |
7.1.2 数据来源说明 |
7.1.3 调研问卷设计 |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7.3.1 实证模型构建 |
7.3.2 交叉因素分析 |
7.3.3 变量选择说明 |
7.3.4 模型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
8.1 有效需求分析 |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
8.2 市场供给分析 |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中国转基因玉米政策的潜在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基本概念界定 |
1.3 研究假设 |
1.3.1 消费层面研究假设 |
1.3.2 宏观GTAP-GMM模型研究假设 |
1.4 研究路线与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消费者研究 |
2.1.1 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认知 |
2.1.2 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度与购买态度 |
2.1.3 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
2.2 中国玉米产业相关研究 |
2.2.1 供需现状 |
2.2.2 种植角度 |
2.2.3 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与评述 |
2.3 转基因技术 |
2.3.1 转基因技术应用现状 |
2.3.2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种植的应用 |
2.3.3 转基因技术文献计量研究 |
2.3.4 转基因技术应用总结 |
2.4 农产品供需预测模型 |
2.4.1 主要供需预测模型 |
2.4.2 有关转基因议题的研究 |
2.4.3 WTP和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结合 |
2.5 DNDC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认知 |
3.1 问卷设计 |
3.2 问卷数据与分析 |
3.2.1 受访者对转基因的接受度调查 |
3.2.2 受访者对转基因的购买态度调查 |
3.2.3 受访者对不同类型转/非转基因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真实支付意愿 |
4.1 实验标的物选择 |
4.2 实验对象与实验流程 |
4.2.1 实验对象 |
4.2.2 实验流程 |
4.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4.3.1 实验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 |
4.3.2 实验数据的OLS回归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TAP-GMM模型及数据库构建 |
5.1 国际玉米种植和生产概况 |
5.2 国际玉米贸易概况 |
5.3 中国玉米进出口概况 |
5.4 GTAP-GMM模型构建 |
5.5 GTAP-GMM数据库介绍与国家合并 |
5.6 数据库拆解与更新 |
5.6.1 传统玉米产业拆解 |
5.6.2 数据库更新校准 |
5.6.3 转基因玉米资料拆解 |
5.7 转基因玉米种植生产技术估计 |
5.7.1 DNDC模型介绍与数据库说明 |
5.7.2 模拟结果与说明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玉米发展转基因政策影响评估 |
6.1 情景设计 |
6.1.1 取消玉米临储政策 |
6.1.2 国内发展转基因玉米的“三步走”情景 |
6.2 实证结果 |
6.2.1 宏观经济影响 |
6.2.2 玉米产业与相关产业 |
6.2.3 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结果 |
6.3 粮食安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消费者偏好的经济影响和分析 |
7.1 消费者偏好情景设计 |
7.2 宏观经济影响 |
7.3 转基因玉米相关中下游产业产出变动情况 |
7.4 转基因玉米产品的消费影响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微观消费者实证的主要结论 |
8.1.2 宏观CGE模型实证结果 |
8.1.3 消费偏好影响下的政策效果评估 |
8.2 本文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消费偏好变量与消费者相关方程式(QP1_GCON)构建 |
附件二:GTAP模型介绍 |
附件三 利用SplitCom拆分数据库流程 |
附件四 价格扭曲变量操作说明 |
附件五 消费者调查问卷(A) |
附件六 消费者调查问卷(B) |
附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如何选购蔬菜水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水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J]. 林津,程慧,程银棋,荣茂,皮江一,胡家勇,周陶鸿,彭青枝. 中国酿造, 2021(06)
- [2]基于新零售场景体验的售卖车设计研究[D]. 秦漪蒙. 江南大学, 2021(01)
- [3]追踪式干预对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影响评价研究[D]. 郭再娣. 吉林大学, 2020(08)
- [4]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研制及应用[D]. 齐琲. 郑州大学, 2020(02)
- [5]美兰乡村超市促销策略研究[D]. 辛静静. 烟台大学, 2019(06)
- [6]雾霾程度对消费者的有机食品购买渠道及品类选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 金旭.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7]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研究[D]. 常原境. 江南大学, 2019(03)
- [8]新春来临 教你如何挑选年货[J]. 张思驰. 烹调知识, 2019(01)
-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10]中国转基因玉米政策的潜在经济影响研究[D]. 田谧.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