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布鲁纳“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布鲁纳的“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姚瑶,许应华[1](2021)在《基于布鲁纳认知结构主义的化学大概念教学》文中指出大概念教学作为新时期课程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受到当前教育领域的关注。大概念来源于布鲁纳认知结构主义,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论、螺旋式课程论、发现学习法、内部动机论与大概念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加深对二者的理解,能促进教师对大概念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孙新慧[2](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教学理论发展丰富的过程中,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近代以来,异域教学理论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传入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我国学者在借鉴外国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将异域教学理论进行本土化,这对我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为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借鉴;另一方面,给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我国教学理论愈加丰富的70年,回望70年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历程,总结分析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挖掘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优秀文化基因,使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通过“古今中外”法得到深化和发展。本研究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历史演变阶段根据时代特点划分为建国初期对苏联教学理论的全面学习、“文化大革命”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抵制批判、“改革开放”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恢复引介和“新课改”背景下对异域教学理论的多元深化四个阶段,明晰每个阶段引入哪些教学理论,包括哪些经典案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在每个阶段本土化的梳理发现,我国在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取得一些成绩,具体表现为:密切关注异域教学理论的发展动态;提高了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认识;拓展了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丰富了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对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的不自信,其中包括对异域教学理论的“趋之若鹜”和对本土文化的“自我否定”;其次,对异域教学理论研究的不透彻,具体表现为对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简单化、文本化和狂热化;最后,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是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的普适性和忽视本土教学实际的具体性。那么如何使异域教学理论更好的指导我国教学实践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反思过去,镜鉴当下,展望未来”。在此笔者尝试提出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展望:正确看待本土教学思想,增强文化认同感;辩证对待异域教学理论,拓展国际新视野;加强现代教学理论交流,提升民族话语权;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增强“田野”情怀。

程煜[3](2020)在《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着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等新要求,倡导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以往的“教师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面对高中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必然要体现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总体上能紧跟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但部分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采取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难以贯彻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难以运用新课标中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虽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然存在着教师教学缺乏新意、学生课堂参与感低下、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克服这些问题,而“发现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实践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克服教师教学缺乏新意、学生课堂参与感低下等问题,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本研究的中心议题。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积极发现,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以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立论基础,主张发现教学和发现学习结合,克服以往的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满堂灌”、“教材为本”等弊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通过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教学法的教学案例,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运用发现教学法教学的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访谈结果反馈得知,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出现了这些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师对发现教学法的运用缺乏灵活变通性;二是教师进行发现教学时材料选择不当,忽视学生兴趣激发;三是教师对发现教学中活动环节引导不及时;四是思想政治教师在发现教学课堂中节奏把握不足等。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对发现教学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二是教师在组织发现教学时选择材料能力不足;三是教师在发现教学活动环节缺乏引导意识和引导能力不强;四是教师在发现教学中缺乏衔接教学内容和整合教学过程的能力。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根据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要求,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运用发现教学法的相关建议:一是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发现教学法的理解;二是积累时事政治知识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三是正确认识并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四是提高衔接教学环节和整合教学过程的能力。

牛成伟[4](2020)在《发现教学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普修课动作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现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基于学习动机的方法论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普修课动作技能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发现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十三周的实验干预,对发现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实施原则、教学操作过程和知识结构等进行深入阐述,通过学生羽毛球动作技能和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发现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发现教学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普修课动作技能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天津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班2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n=14)与对照组(n=14)。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选取羽毛球技术中的正手发球、反手发网前球、定位直线高远球教学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任务,实验测试结果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组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旨在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提供案例参考,提高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应用发现教学法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习过程具有启发性、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作为设计原则,有利于加强教学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理解,教学重难点、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2、基于发现教学法教学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增加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引导、问题纠错改正环节、在基本技术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动作内涵并提高训练成绩。3、基于发现教学法教学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羽毛球整体成绩对比未出现显着差异但实验组进步明显,在羽毛球基本技术对比中,学生专项技能成绩和专项技能动作技评提升方面效果显着。4、基于基于发现教学法教学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教学方式的实施;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对羽毛球课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学习能力、运动参与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

余春燕[5](2019)在《基于发现法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以《电势能和电势》为例》文中指出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案例教学的起源和发展。在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了高中物理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把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并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对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深入探讨了案例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在实习期间,对实习高中的物理教师和高三学生进行访谈与交流,并对高中物理教师关于《电势能和电势》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及专家型物理教师的看法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提出了设计的原因。第四部分进行了基于发现法的《电势能和电势》案例教学的案例设计。论文的最后部分对基于发现法案例教学的实施提出建议。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案例实施后,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发现思维得到强化,而教师从学生的发散思维中收获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希望本研究对基于发现法的教学有所启示,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段春慧[6](2019)在《发现学习在初中二胡实践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在认知学习理论下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发现思维,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学习是倡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师生共同商议制定的教材,通过一定的发现教学步骤而进行的学习方式,它指导了学生如何更有效且有趣地学,教师如何更优化更高效地教的问题。发现学习在国外研究成果丰富,且肯定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实践中,在数学、科学、英语等学科中均有所应用,但在音乐科目中却鲜见研究案例。发现学习是一种强调促进学生内部动机,提倡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法,将发现学习引入二胡教学中,补充了当前二胡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又有趣地学习,使得学生在发现、探究中提升音乐素养,养成坚持、克服等优秀的学习品质,指引教师充实教学方法与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水平。音乐发现学习的教学维度是从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出发的,在音乐发现学习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知领域中进行符号的发现、技术的发现、音乐理解与表现的发现,在情感领域中可以进行情绪情感的发现,培养学生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培养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发现与养成。本文立足于行动研究视角,经过在教学一线的实践、观察与反思,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初中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发现问题——定制计划——采取行动——实时观察——反思改进”的研究步骤,辅以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表、组内合作学习评价表和教师评价表等研究方式,从2018年9月至次年1月共实施三轮发现学习的行动研究。笔者作为授课教师直接参与到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对发现学习在初中二胡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了的详细描述与分析,行动研究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准备阶段,教学实践阶段,理论与实践总结阶段,反思与改进阶段。初中二胡实践教学中的发现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究”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整合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知识。它比传统教学的接受学习更强调学生自身的内部动机与自主能动性。发现教学使教师在“授受”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感受与实践,在整合教学资源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同时在旁进行及时反馈。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身心都动起来,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实践来体验音乐,同时提高音乐审美与音乐素养,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协调自己使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这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对教师授课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均提出了更多挑战,二胡实践教学中的发现学习赋予学生更多地实践与自主探究的机会,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认知水平与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增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与实践性。

柳世玉[7](2016)在《霍华德·加德纳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智力理论和智商测试手段,加德纳本人及其多元智能理论均蜚声世界,受到各国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欢迎,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各种教育实验和实践也迅速开展起来,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等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然而多元智能理论耀眼光芒却掩盖了加德纳教育思想的体系,加德纳的教育思想体系生发于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思想,以及由多元智能理论拓展而出的创造力理论、领导力理论、优善工作理论、道德论等丰富多样又相互联系的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霍华德·加德纳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本文在对加德纳本人的着作、论文、报告等作品和其他学者对加德纳的访谈、纪实性研究资料等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加德纳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增进人们对加德纳教育思想的理解,并更加全面地提出了加德纳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进一步阐明了加德纳教育思想的重要价值。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分析了论文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运用适合于教育家思想研究的文献法和历史法提出霍华德·加德纳教育思想的研究路径,并主要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加德纳及其学术人生,并从他的个人因素、他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批判和对美国教育的指摘三个个方面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归因分析。第三部分(第三、四、五、六章)是论文的主体,也是构成加德纳教育思想系统的重要组分,主要介绍了加德纳教育思想的起源——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思想,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由多元智能理论拓展而出的创造力、领导力、优善工作和道德教育等理论,论述了几种理论之间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加德纳教育思想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实践,发现了实践中的问题。第四部分(第七、八章)首先对加德纳教育思想的目标、教师转型观、艺术教育观、学校发展观、教育评价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技术观作了总体呈现,发现加德纳的研究在对象、方法、内容三个方面的转变,构建了加德纳教育思想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维模式,认为加德纳教育思想具有建设性后现代的特征。从学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家庭教育和艺术教育五个维度,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提出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霍华德·加德纳的教育思想丰富深刻又独树一帜,引起了国际心理学、教育学界的关注、研究、实践和审视。该思想构筑于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之上,兼顾学校教育和公民教育,在人的智能发展、创造力培养等方面自成体系,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加德纳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人掌握相关资料还不够全面以及本人研究能力的限制,加德纳教育思想中关于道德理论、领导力理论和优善工作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尤其是对中国教育改革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

白军胜[8](2016)在《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范式转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从现阶段我国教学论内部出现了危机,理论与实践处在“两张皮”的无奈状态,教学研究范式处在转型期待的这种“实然之惑”出发,认识到这种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论长期以来研究对象的偏移:作为偏重于研究教学理论的传统教学论成为学术的主流,研究课堂教学生活的现代教学论之源遭到轻视和冷遇,所以,要解决教学论危机的突破口在于研究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历史地考察,每一次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或转型都伴随着对教学实践的诉求。影响教学研究范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论自身逻辑的发展,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学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这是教学研究范式最根本的生长点和动力。传统的教学研究旨在描述教学事实,考察教学现象发生的原因与条件,从而揭示其中规律性的联系,即回答“教学是什么”的问题。研究重心从纵向看,是放在了对历史上教学思想与理论的研究上,从横向看,是放在了对国外教学理论与思想的译介上,更多的是在书斋文献中玩味“经院哲学”式的游戏。现代教学论明确提出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研究范式必然向课堂转型,向实践研究转型。置身于课堂,置身于有效教学,定然是教学研究的本源所在。我们看到,大凡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或研究成果均来自教学实践的研究,来自于课堂的研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目标进行理论”等等,都是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而形成的理论。随着学科教学的发展和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理解,旧有的教学理论不能解释或指导实践的时候,就呼唤着新的教学理论的诞生,新的教学理论的产生有时就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方法,于是新的教学研究范式就会出现。教学研究是解释指导实践问题的,必须面向现实的实际教学,根植于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寻找理论的生长点,形成适应实践发展的研究范式。所以,以有效教学这一当前教学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来研究教学研究范式转型是时代所需,是教学研究的“真问题”。自教学活动的诞生起,有效教学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永远追求的理想,从它呈现给我们的历史轨迹看,它是解决“实然之惑”的“应然之求”,也是当下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和动力。传统教学中出现的“无效”与“低效”现象,呼唤着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施,倡导课堂有效教学,这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行动策略等等。课堂有效教学来自于实践,将研究的起点放在此,如教师行为、研究话语、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设计教学?策略是什么?怎么评价等等问题的“有效”研究?必将引起教学范式的转型。本研究把“基于有效教学”作为研究起点的输入口,把教学研究范式转型作为研究的输出口,其价值就在于此,这也是解决教学研究“实然之惑”的“必然之解”。本研究通过梳理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内涵、特征、结构等,厘清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其主旨是要寻找教学研究范式实现转型的必备要素,即转什么的问题?同时逻辑地推理出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路径,即怎么转的问题。以不同维度分析传统的几种教学研究范式各自发展转型的背景及优缺点,厘清了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过程,从而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教学研究范式发展的趋势加以预测,分析范式一次次转型的原因,必将对有效教师行为的研究,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有效进行评价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必然导致新的教学论的产生。相信以有效教学为研究出发点的新的教学研究范式会为教学论理论研究起到创生作用。基于此,本文的具体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研究问题。通过对教学论内部出现危机的现状分析,寻找到研究问题的缘起,采取文献研究法,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现状研究,提出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提出创新设想。第二,研究过程。通过对概念的界定,明确范式、教学研究范式、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等核心概念,并对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梳理,理清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采取理论研究法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与结构指标进行分析,为教学研究范式转向课堂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课堂有效教学的结构指标要素,理性分析传统教学行为、传统教学设计、传统教学目的、传统教学教学媒体、传统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与“学”、传统教学评价等对转型的不同诉求,逻辑地推理出课堂有效教学对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诉求。运用比较研究法,从方法论的角度梳理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关系,指出教学研究范式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而课堂有效教学更是当下教学研究范式的生长点和动力;以西方为例,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勾勒出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轨迹,为寻找教学研究范式的特征及结构提供参考;以引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通过范式的内涵,分析教学研究范式的特征,理论推出它的结构指标,揭示它的功能所在,为教学研究范式转什么,怎么转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共同体必备的科学素养、话语体系的重构、研究方法向科学方法的转向、思维方式的生成性、学科中心的“逻辑路径”向“问题解决”转型等要素的分析,提出这是教学研究范式转型实现的必备要素,回答了教学研究范式转什么的问题。第三,研究结果,运用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引证分析等方法,通过教学研究范式的结构指标及库恩范式“革命”的步骤,在初步确认范式后,厘清研究者信念转型的转型路径——研究重心转移的转型路径——问题域转换的转型路径——话语体系重构的转型路径——方法转向的转型路径,然后形成新范式,完成新知识体系创新。回答了教学研究范式怎么转的问题。对不同维度下教学研究范式进行分类分析其优缺点,寻找到教学研究范式的一次次转型的过程;从教学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维度、问题解决维度、多视角维度对教学研究范式的未来趋势加以分析与预测。理论推出教学研究范式转型将是未来的必然结果。

吴梦园[9](2016)在《引导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育明确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养成学习数学的态度以及发展创新精神为目标取向。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发现法应运而生。小学数学学习主要包括概念的学习,计算的学习以及问题解决的学习。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起点,是构建数学知识框架的基石。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是掌握其他知识内容的基础。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思维的结果。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从事例中比较、抽象、归纳等,最后以精炼的语言、符号概括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引导发现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体验操作和交流探究,符合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并且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过程。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分析引导发现法,为引导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从小学第二学段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其内在原因,为引导发现法在小学第二学段概念教学中有效实施找到突破口。最后,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在“圆”概念教学中运用引导发现法的效果,为一线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概念教学提供参考。引导发现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建构活动,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强调教师“引导”、强调学生“发现”、强调“问题”导向为基本特征;以师生对话、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分类比较引导发现、归纳推理引导发现、类比推理引导发现为主要实施模式。小学第二学段概念教学存在着活动形式化、情境单一化、学生能力发展不足等问题。探究其主要成因在于:数学概念教学定位偏差,概念教学过程认识不足,以及学生的自身局限性难以满足数学概念的系统性、抽象性等方面。笔者通过引导发现法在“圆”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感受等方面,凸显引导发现法在概念教学中的优势。

陈华丽[10](2015)在《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教育学方面结构课程论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知觉、思维以及儿童的智力发展等方面。布鲁纳十分关注教育问题,对教育中所涉及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他所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对当今的数学教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文中主要就其数学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2章:布鲁纳的生平及主要教育思想概述。文中主要从布鲁纳的生平、教育活动、主要着作及主要的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呈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布鲁纳。第3章: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详细地阐述了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即数学教育中结构的重要性、数学中的发现法、数学教育中直觉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为数学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文中对其数学教育思想从其产生的背景、内涵、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第4章: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之应用。对如何将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注意问题或教学策略,并根据其数学教育思想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应用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对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文中主要在梳理布鲁纳一般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数学教育思想,结合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深入考察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并试图将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以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更好地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布鲁纳的“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布鲁纳的“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教学理论研究是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命题
        2.异域教学理论是我国教学理论的重要构成
        3.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文献综述
        1.教学理论本土化概念相关研究
        2.教学理论本土化阶段划分相关研究
        3.教学理论本土化价值相关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内涵
        1.教学理论
        2.异域
        3.本土化
    (二)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特征
        1.吸收和建构相统一
        2.长期和复杂相统一
        3.历史和现实相统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历史演变
    (一)建国初期对苏联教学理论的全面学习(1949年—1965年)
        1.翻译出版苏联着作
        2.聘请苏联教育家来华讲学
        3.模仿编订我国教学大纲和教材
        4.我国学者普及和宣传苏联教学理论
        5.学习苏联经验的典型案例分析
    (二)“文化大革命”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抵制批判(1966年—1977年)
        1.几乎断绝异域教学理论传入
        2.各级学校跟风开展批斗活动
        3.教材革命语录化
        4.批判异域教学理论案例
    (三)“改革开放”对异域教学理论的恢复引介(1978年—2000年)
        1.翻译出版大量异域教育教学理论着作
        2.引介重要异域教学理论流派
        3.对外进行学术交流
        4.开展丰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5.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典型案例
    (四)“新课改”背景下对异域教学理论的多元深化(2001年—至今)
        1.翻译引介大量异域教学理论
        2.以异域教学理论为教学改革基础
        3.新课改教学试验典型案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取得的成绩
    (一)密切关注异域教学理论的发展动态
    (二)提高了对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认识
    (三)拓展了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研究方法
    (四)丰富了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
四、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的不自信
        1.对异域教学理论的“趋之若鹜”
        2.对本土文化的“自我否定”
    (二)对异域教学理论研究的不透彻
        1.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简单化
        2.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文本化
        3.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狂热化
    (三)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1.盲目迷信异域教学理论的普适性
        2.忽视本土教学实际的具体性
五、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的展望
    (一)正确看待本土教学思想,增强文化认同感
        1.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教学思想
        2.增强本土教学理论自信和认同感
    (二)辩证对待异域教学理论,拓展国际新视野
        1.开放的对待异域教学理论
        2.避免“全盘西化”
        3.全面深入研究异域教学理论
    (三)加强现代教学理论交流,提升民族话语权
        1.加强中外教学理论交流和对话
        2.提升我国教学理论话语权
    (四)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验,增强“田野”情怀
        1.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实验
        2.倡导“田野”教育研究
        3.建立研究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3)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
一、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1.发现教学法的概念厘清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
    (二)概念辨析
        1.发现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
        2.发现教学法与问题式教学法
    (三)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
    (四)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和教师发展
        2.有利于落实新课标要求
        3.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
        4.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二、发现教学法运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要求
    (一)操作步骤
        1.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
        2.树立假设即提出问题
        3.验证假设即探讨总结
        4.灵活运用即提升练习
    (二)基本要求
        1.整合教材内容结构,构建科学教学流程
        2.设计材料激发动机,及时引导学生讨论
        3.合理设计活动序列,恰当时机总结反思
        4.及时进行知识强化,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企业的经营”
        教学案例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的现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运用发现教学法时缺乏灵活变通性
        2.材料选择不当,忽视学生兴趣激发
        3.对发现教学法中的活动引导不足
        4.运用发现教学法时课堂节奏把控不足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存在问题成因
        1.对发现教学法的理解有待深入
        2.选择材料和运用材料能力不足
        3.缺乏活动引导意识和引导能力不强
        4.缺乏衔接教学内容和整合教学过程的能力
四、高中思想政治进一步运用发现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发现教学法的理解
        1.积极学习交流、深化对发现教学的理解
        2.注重教学实践、灵活运用发现教学法授课
    (二)通过时事政治知识的积累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1.关注时事政治政治知识拓宽知识面
        2.构建思想政治知识体系、恰当选用材料
    (三)正确认识并积极发挥引导的作用
        1.正确认识发现教学中活动引导的积极作用
        2.在发现教学中尝试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
    (四)提高衔接教学内容和整合教学过程的能力
        1.夯实语言基础,提高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力
        2.提高自身整合发现教学过程的能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发现教学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普修课动作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4.1 发现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1.4.2 发现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4.3 发现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现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验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2.1 实验前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2.2 实验后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2.3 实验前与实验后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3.1 实验前专项动作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3.2 实验后专项动作得分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3.3 实验前后动作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3.4 实验前后羽毛球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发现法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以《电势能和电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3.教师的PCK理论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发现法的内涵
        2.案例教学的含义
        3.教学案例的含义
        4.学科教学案例程式
二、教师关于《电势能和电势》的教学认识与分析
    (一)访谈记录整理
        1.有经验教师的访谈记录
        2.专家型教师的访谈记录
    (二)访谈结果分析
        1.对于学科知识认识的分析
        2.对于学生知识的分析
        3.对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分析
    (三)调查分析结论
三、基于发现法的《电势能和电势》教学案例
    (一)案例标题
    (二)首页注释
    (三)摘要和关键词
    (四)背景信息
    (五)案例正文
    (六)案例思考题
    (七)案例使用说明
四、基于发现法案例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注重教学案例的创新
    (二)明确发现法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环节
    (三)多种教学方法与发现法案例教学相融合
五、总结与展望
    (一)本文的研究结果
    (二)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I
附录 II
附录 III
致谢

(6)发现学习在初中二胡实践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发现学习与学校器乐教学
    第一节 发现学习理论
        一、发现学习理论概述
        二、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
    第二节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学校器乐教学
        一、学校器乐教学的要求
        二、学校器乐教学的内容
        三、学校器乐教学的实施原则
        四、发现学习理论下的学校二胡教学实践
    第三节 发现学习在二胡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型
        一、知识学习
        二、知识内化与知识迁移
        三、知识巩固与拓展
第二章 发现教学运用于学校二胡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原则
        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育水平、学习认知特点
        二、挑选适合进行发现教学的教学内容
        三、适时进行指导与评价
    第二节 教学设计
        一、发现学习行动研究模型设计
        二、发现学习教学步骤设计
        三、发现学习教学内容设计
    第三节 发现学习下的二胡教学策略
        一、讲授法
        二、示范法
        三、自主探究发现法
        四、小组合作法
        五、强化练习法
        六、综合教学法
第三章 发现学习理论下的初中二胡教学实践
    第一节 内部动机强化——二胡换弦教学实践
        一、发现问题
        二、定制计划
        三、采取行动
        四、实时观察
        五、反思改进
        六、音乐中的发现呈现
    第二节 自我发现探究——二胡连弓教学实践
        一、发现问题
        二、定制计划
        三、采取行动
        四、实时观察
        五、反思改进
        六、音乐中的发现呈现
    第三节 生生合作互助——小指练习教学实践
        一、发现问题
        二、定制计划
        三、采取行动
        四、实时观察
        五、反思改进
        六、音乐中的发现呈现
第四章 发现学习在初中二胡实践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 教师评价
        一、教师自评与同行评价
        二、课程评价
    第二节 学生评价
        一、自评
        二、他评
    第三节 应用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发现学习第一轮行动研究教学设计
附录二 发现学习第二轮行动研究教学设计
附录三 发现学习第三轮行动研究教学设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霍华德·加德纳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加德纳教育思想系统研究的缺失
        (二)加德纳学术思想对教育发展有启迪
        (三)加德纳教育思想适合中国国情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路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径
    四、文献综述
        (一)加德纳着述中文版概说
        (二)我国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综述
        (三)国内对加德纳其它教育思想的研究
        (四)加德纳教育思想在国外的研究
        (五)对加德纳教育思想研究现状的思考
第二章 加德纳教育思想的生成
    一、加德纳人生钩沉
        (一)教育初启蒙:天才少年长怀音乐情结
        (二)专业渐明晰:求学进业幸得名师引路
        (三)研究多元化:学术探索跨越公共领域
        (四)着得等身书:荣耀加持仍旧笔耕不辍
    二、催生加德纳教育思想的个人因素
        (一)边缘生活导致不同步性
        (二)钟情艺术继而执着开拓
        (三)名校名师影响学术方向
        (四)多个项目驱动研究实践
        (五)中国之行形成中国情怀
    三、引发加德纳教育思想的传统智力理论
        (一)对智能研究的心理测量取向的批判
        (二)对智能研究的信息加工取向的批判
        (三)对智能研究的认知发展取向的批判
    四、促成加德纳教育思想的教育场域
        (一)质疑统一的学校价值
        (二)批评偏狭的教育评价
        (三)抨击失衡的课程设置
        (四)诘问单调的教学方式
        (五)非难枯燥的教育内容
第三章 加德纳的艺术教育理论
    一、加德纳艺术理论的形成
    二、艺术本质论
        (一)艺术心理论
        (二)艺术属性论
        (三)艺术成就论
        (四)艺术符号论
        (五)艺术过程论
    三、艺术与多元智能的关系辨思
        (一)不存在艺术智能
        (二)艺术滋养多元智能
        (三)多元智能为艺术服务
        (四)以艺术的方式实现智能
    四、儿童艺术发展论
        (一)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与艺术家的关联
        (三)儿童艺术教育的途径
    五、艺术教育思想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
        (二)艺术教育的目的
        (三)艺术教育的课程
        (四)艺术教育的教学
    六、加德纳对中国艺术教育之反思
        (一)中国民众的美学和艺术素养匮乏
        (二)艺术教育在中国各级教育阶段发展失衡
        (三)中国高水平艺术家流失海外
        (四)艺术教育在中国各地发展水平不均
        (五)中国家长艺术教育存在误区
        (六)中国的艺术领域更加倾向于模仿而非创造
        (七)高年级学生艺术表演和展示缺乏个性
        (八)中国艺术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忽视通识培养
第四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一、智能的判定与内涵
        (一)智能的判定
        (二)智能的内涵
        (三)智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加德纳探索多元智能的方法
        (二)符号系统与多元智能的关系
        (三)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四)多元智能理论之于智能理论的价值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愿景
        (一)以学科理解为教育目标
        (二)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
        (三)重新调整课程体系
        (四)运用情景化评估替代标准化考试,全面评价人的智能
        (五)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师范教育
        (六)多元智能融入社会教育
第五章 加德纳的创造力理论
    一、加德纳创造力思想肇启
        (一)加德纳缘何走上创造力研究的道路
        (二)加德纳如何判定创造力的价值
    二、加德纳研究创造力的策略与方法
        (一)加德纳研究创造性活动的上层结构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三)加德纳对其他研究者创造力研究的批判
    三、加德纳关于创造力、创造者及创造性活动的论说
        (一)加德纳对创造力内涵及类型界定
        (二)人的创造力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领域性
        (三)加德纳关于创造者的分型辨类
        (四)创造性行为(活动)的五种形式
        (五)加德纳理解创造过程的层次
    四、创造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是升级版的智力
        (二)多元智能中优势智能的引领
        (三)符号系统的差异导致创造力不同
        (四)创造力的保持是创造力发展的高起点
        (五)创造者的自我认知和调节
        (六)艺术与创造力的相互激荡
        (七)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
        (八)文化、环境差异熏染不同的创造力
第六章 加德纳的道德论、优善工作理论与领导力理论及教育思想的实践
    一、道德论
        (一)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的判定标准
        (三)道德与智能的关系
        (四)道德的重要性
        (五)高校招生应把道德考虑在内
        (六)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七)后现代道德观
    二、优善工作理论
        (一)“优善工作项目”研究缘起及发展
        (二)优善工作的内涵及实现
    三、领导力理论
        (一)领导力理论
        (二)加德纳对教育领导提出的几点建议
    四、加德纳教育思想的实践
        (一)多彩光谱项目——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实践
        (二)重点学校到重点学习社区——小学阶段的实践
        (三)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初中阶段的实践
        (四)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矫枉
        (五)警惕情境化评估带来的严重危险
        (六)加德纳教育思想实践的评价
第七章 加德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加德纳教育思想总论
        (一)为理解而教的教育目标
        (二)极富价值的艺术教育观
        (三)个性教育的学校发展观
        (四)全面真实的教育评价观
        (五)面向未来的教师发展观
        (六)尊重差异的学生观
        (七)多样有效的教学观
        (八)均衡设置的课程观
        (九)为我所用的技术观
    二、加德纳教育思想的三个转向
        (一)研究对象的转向:从关注特殊人群到放眼全民
        (二)研究方法的转向:从实证量化为主到融会贯通
        (三)研究内容的转向:从质疑智能理论到拓展智能
    三、加德纳教育思想具有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倾向
        (一)加德纳教育思想是有机的思想系统
        (二)加德纳教育思想鼓励创新并且实现创新
        (三)加德纳教育思想尊重差异倡导多元
        (四)加德纳教育思想强调整体效能
        (五)加德纳教育思想呼唤对世界和他者的关爱
        (六)加德纳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生态
        (七)加德纳教育思想把人还原为本真的人
    四、加德纳教育思想三维结构
        (一)时间维结构
        (二)逻辑维结构
        (三)知识维结构
第八章 加德纳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富有职业伦理正能量的学校
        (二)学校教育应该增进理解
        (三)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四)注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五)学校发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一)塑造优善工作的教师
        (二)培养教师依据多元智能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教师教学领导力
    三、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儿童创造力需要保持而非刻意追求
        (二)依据优势智能发展学生创造力
        (三)创造者本人应耐住寂寞
        (四)重视艺术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培养创造力
        (六)培养认同并实践职业伦理道德的学生
    四、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家长的榜样力量
        (二)亲子关系培养
        (三)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创造的空间
        (四)多元智能融入家庭教育
    五、对增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启示
        (一)重新认识艺术教育的价值
        (二)促进艺术教育均衡发展
        (三)改变艺术教育的方法
    六、对加德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瞻望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8)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范式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
        1.2.3 国外学者对“教学研究范式”的研究
        1.2.4 国内学者对“教学研究范式”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思路
        1.6.3 研究内容
        1.6.4 创新设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学与教学研究
        2.1.2 有效与有效教学
        2.1.3 范式与教学研究范式
        2.1.4 转型、范式转型与教学研究范式转型
    2.2 理论基础
        2.2.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2.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2.2.4 皮亚杰的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5 科学哲学
第3章 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与结构指标
    3.1 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3.1.1 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3.1.2 基于动态发展的教学设计
        3.1.3 基于和谐平衡的教学生态
        3.1.4 基于适切与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3.2 课堂有效教学的结构指标
        3.2.1 行为有效
        3.2.2 设计有效
        3.2.3 方法有效
        3.2.4“教”的有效
        3.2.5“学”的有效
        3.2.6 评价有效
第4章 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关系
    4.1 我国课堂教学对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诉求
        4.1.1 教学行为:从低效无效应向规范有效转型
        4.1.2 教学设计:从“以教定学”应向“以学定教”转型
        4.1.3 教学目标:从抽象的预设应向动态的生成转型
        4.1.4 教学媒体:从计算机多媒体应向数字智能化转型
        4.1.5 教学过程:从知识传递应向知情合一转型
        4.1.6 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应向发现探究转型
        4.1.7 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师中心应向学生中心转型
        4.1.8 课堂评价:从强调甄别应向全面发展转型
    4.2 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关系
        4.2.1 课堂有效教学是当下教学研究范式的生长点和动力
        4.2.2 课堂有效教学的转型必然引起教学研究范式的“革命”
        4.2.3 教学研究范式对课堂有效教学具有方法论作用
        4.2.4 教学研究范式促使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共同体及信念的形成
第5章 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轨迹——以西方为例
    5.1 古代西方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轨迹
        5.1.1 古希腊罗马时期: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轨迹
        5.1.2 中世纪时期:从神学主义向经院主义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轨迹
        5.1.3 文艺复兴时期:经院主义向人文主义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轨迹
    5.2 近代西方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轨迹
        5.2.1 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形成
        5.2.2 从夸美纽斯自然主义向赫尔巴特主知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轨迹
        5.2.3 从赫尔巴特主知主义向拉伊桑代克实验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轨迹
    5.3 现代西方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轨迹
        5.3.1 洛克自由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形成
        5.3.2 从洛克自由主义向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轨迹
    5.4 当代西方教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共存现状
        5.4.1 改造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5.4.2 存在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5.4.3 要素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5.4.4 永恒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5.4.5 结构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5.4.6 分析教育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5.4.7 后现代主义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型
第6章 教学研究范式的特征与结构功能
    6.1 库恩范式理论产生的背景、内容与特征
        6.1.1 库恩范式理论产生的背景
        6.1.2 库恩范式理论的内容
        6.1.3 库恩范式的特征
        6.1.4 范式的特征
        6.1.5 教学研究范式的特征
    6.2 教学研究范式的结构
        6.2.1 基于同一信念的科学共同体
        6.2.2 基于同一研究路径的问题域
        6.2.3 基于同一研究路径的研究工具
        6.2.4 基于同一研究路径的方法论
    6.3 教学研究范式的功能
        6.3.1 范式的功能
        6.3.2 教学研究范式的功能
第7章 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路径、分类及过程
    7.1 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路径
        7.1.1 初步确认新范式的形成
        7.1.2 共同体信念的转型路径:向实践重心转移
        7.1.3 研究重心转向路径:向以学定教、课堂生态转移
        7.1.4 研究问题域的转型路径:向课堂有效教学转移
        7.1.5 话语体系与方法的转型路径:向对话和科学规范转移
        7.1.6 走向变革的知识体系创新:新教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7.2 不同维度下教学研究范式的分类与优缺点
        7.2.1 张武升教授基于方法论维度分类的教学研究范式的优缺点
        7.2.2 崔允漷教授基于问题解题维度分类的教学研究范式的优缺点
        7.2.3 现阶段基于多视野下分类的教学研究范式的优缺点
    7.3 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过程
第8章 教学研究范式如何实现转型
    8.1 共同体信仰的转型:必须从无序状态向科学素养转型
    8.2 共同体话语体系的转型:必须从“引进移植”向“本民族话语体系”转型
        8.2.1 近代教学研究范式“西方话语”的引进
        8.2.2 现代教学研究范式“前苏联话语”的移植
        8.2.3 20世纪后期教学研究范式话语的现状
        8.2.4 21世纪教学研究范式话语的转型与构建
    8.3 共同体研究方法的转型:必须从逻辑演绎向多元实践转型
        8.3.1“前科学”时期的教学研究方法雏形:演绎的思辩
        8.3.2“常规科学”初期的教学研究方法转型:归纳与实证
        8.3.3“常规科学”期的研究方法再一次转型:一元到多元
        8.3.4“科学革命”期研究方法的转型:多元走向实践
    8.4 共同体思维方式的转型:必须从预设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转型
        8.4.1 预成性思维方式在哲学、教学及教学研究范式中的困境
        8.4.2 生成性思维方式在哲学、教学及教学研究范式中的转型体现
    8.5 共同体研究路径的转型:必须从“学科中心”向“问题解决”转型
        8.5.1 问题及问题解决
        8.5.2 问题解决的过程
        8.5.3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8.5.4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第9章 教学研究范式发展的未来趋势
    9.1 方法论维度的教学研究范式的未来趋势
    9.2 问题解题维度的教学研究范式的未来趋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引导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重视引导发现法
        1.1.2 运用引导发现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1.3 第二学段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运用引导发现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析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本研究的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引导发现法
        2.1.2 小学数学概念
    2.2 引导发现法的理论依据
        2.2.1 我国古代启发教育思想
        2.2.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2.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引导发现法的基本特征
        2.3.1 强调教师“引导”
        2.3.2 强调学生“发现”
        2.3.3 强调“问题”导向
    2.4 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2.4.1 思维特点
        2.4.2 学习动机
        2.4.3 学习兴趣
        2.4.4 学习情绪
        2.4.5 学习意志力
3 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第二学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3.1.1 活动形式化
        3.1.2 情境单一化
        3.1.3 学生能力发展不足
    3.2 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数学概念定位偏差
        3.2.2 概念教学过程认识不足
        3.2.3 学生的自身局限性难以满足数学概念的系统性、抽象性
4 引导发现法在小学第二学段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施分析
    4.1 概念教学运用引导发现法的可能性分析
        4.1.1 引导发现法符合概念形成的过程
        4.1.2 引导发现法符合概念同化的过程
    4.2 实施条件
        4.2.1 教材内容的选择
        4.2.2 对教师的要求
        4.2.3 对学生的要求
    4.3 教学组织形式
        4.3.1 师生对话
        4.3.2 独立探究
        4.3.3 小组合作
    4.4 实施模式
        4.4.1 分类比较引导发现
        4.4.2 归纳推理引导发现
        4.4.3 类比推理引导发现
    4.5 引导发现法在“圆”概念教学中的实践
        4.5.1 教材内容分析
        4.5.2 学生学情分析
        4.5.3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4.5.4 教学过程
        4.5.5 教学效果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测试题
附录二:对照班教案
附录三:实验班学生访谈

(10)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布鲁纳的生平及主要教育思想概述
    2.1 生平及教育活动
    2.2 主要着作
    2.3 布鲁纳的主要教育思想概述
        2.3.1 结构教学观
        2.3.2 认知学习观
        2.3.3 螺旋式课程观
        2.3.4 发现学习观
第3章 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
    3.1 数学教育中结构的重要性
        3.1.1 产生的背景
        3.1.2 结构的内涵
        3.1.3 数学知识结构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3.2 数学中的发现法
        3.2.1 发现教学法的内涵
        3.2.2 发现学习法的内涵
        3.2.3 发现法与建构主义的关系
        3.2.4 发现法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3.3 数学教育中直觉的重要性
        3.3.1 数学直觉的内涵
        3.3.2 直觉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3.3.3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3.4 布鲁纳数学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
第4章 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之应用
    4.1 布鲁纳的结构论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4.1.1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论的逻辑结构
        4.1.2 用几何结构去解决数与代数问题
    4.2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4.2.1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发现法应注意的问题
        4.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的策略
    4.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直觉的建议
        4.3.1 在数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4.3.2 在计量单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4.3.3 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4.3.4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
    4.4 教学设计
        4.4.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4.4.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
第5章 结论
    5.1 启示
    5.2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四、布鲁纳的“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布鲁纳认知结构主义的化学大概念教学[J]. 姚瑶,许应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1(13)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域教学理论本土化研究[D]. 孙新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D]. 程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发现教学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羽毛球普修课动作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牛成伟.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5]基于发现法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以《电势能和电势》为例[D]. 余春燕. 鞍山师范学院, 2019(02)
  • [6]发现学习在初中二胡实践教学的行动研究[D]. 段春慧.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5)
  • [7]霍华德·加德纳教育思想研究[D]. 柳世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4)
  • [8]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范式转型[D]. 白军胜.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1)
  • [9]引导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第二学段为例[D]. 吴梦园. 杭州师范大学, 2016(08)
  • [10]布鲁纳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D]. 陈华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布鲁纳“发现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