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吸毒人员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男性吸毒人员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男性吸毒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宁[1](2020)在《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对MSM人群开展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的逐步阶梯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s,AIDS)和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疾病负担重,呈全球分布且病死率高,是国际重点关注的传染病。男男性行为者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是全球重要的HIV和上述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识别感染者并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速度,但由于认知水平不够、受歧视/侮名,及检测机构数量有限等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估计,全球约3亿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不足5%接受过检测,以至于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全球约140万人死亡。与此相对应,全球高达79%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通过检测知晓自己的HIV感染状况,全球MSM过去一年的HIV检测率也接近50%。尽管WHO几乎同时提出了2030年根除HIV和病毒性肝炎的全球防控目标,但病毒性肝炎检测率至今仍显着低于HIV检测率。2016年WHO制定了HIV自我检测使用指南,并鼓励肝炎检测向艾滋病领域学习借鉴,但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在推动各类高危人群检测肝炎病毒方面仍缺乏应用。如何识别并招募分散的高危人群,为其提供方便可行的肝炎病毒检测策略是全球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我国既往缺乏对MSM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报道,尤其缺少对其甲型病毒性肝炎(HAV)感染状况的研究;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开展HIV和病毒性肝炎的联合检测是否能被MSM人群接受尚不清楚;基于自我检测策略的联合检测试剂是否可促进MSM人群的HIV检测率也有待评估。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卫生部门制定新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掌握对MSM人群开展基于线上(互联网)和线下(基于场所)的HIV及HAVHBVHCV感染检测的可行性和影响效果。(1)掌握基于HIV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招募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与病毒性肝炎感染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2)明确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线上招募MSM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行性,及此种线上招募方式MSM人群中HAVHBVHC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3)明确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对微信公众账号线上招募MSM人群病毒性肝炎检测率的影响效果。方法:1).沈阳MSM人群病毒性肝炎、生殖器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与HIV感染关联性的横断面调查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VCT门诊求询的MSM中招募研究对象参与项目。获得研究对象参与项目书面知情同意后开展由调查对象完成的自填式问卷调查,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背景学、寻伴方式、性行为、新型毒品使用行为及性病症状等特征,随后收集调查对象的直肠拭子和静脉血标本。采用四代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筛查HIV并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HIV,采用快速检测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甲型肝炎IgM(HAVIgM)。另外,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直肠拭子标本检测生殖器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及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CT),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小球菌(Up1,Up3,Up6,Up14)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共10种性病指标感染状况。此外,我们还对采集的静脉血液开展了梅毒螺旋体颗粒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检测,以确定其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了MSM研究对象HIV感染的影响因素;2).基于新媒体招募MSM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性行调查研究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利用微信公众号招募全国MSM调查对象参与项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问卷调查,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收取50元押金并免费邮寄HIV/梅毒/HAVHBVHCV快检试剂盒及配套耗材,研究对象按照项目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自检并通过手机拍照检测结果,上传至项目提供的在线检测结果收集系统。项目人员及时返还50元押金并提供15元的调查误工补助。工作人员根据MSM调查对象反馈的自检结果,对自检阳性者提供检测后咨询和临床转介服务。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危险因素;3).通过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估联合检测试剂对新媒体线上招募MSM的HAV-HBV-HCV和HIV检测促进效果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布项目招募公告,招募有意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干预项目的MSM参与项目。筛选合格后将符合入组条件的MSM随机分为四组,采用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Steppedwedged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开展为期12个月的干预和随访,对四组调查对象分别在基线,及入组3、6、9个月提供HIV和HAV、HBV、HCV自我检测试剂。每三个月对四组调查对象分别开展一次在线问卷随访,评估MSM调查对象的HIV和HAV、HBV、HCV自报检测情况,及实际检测情况等。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on equation,GEE)模型和广义混合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评价联合自我检测试剂对MSM调查对象HAV、HBV、HCV检测改变状况。结果:1).沈阳MSM人群病毒性肝炎、生殖器/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与HIV感染关联性的横断面调查共183名MSM调查对象参与了这项研究,77.0%的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上,76.5%拥有全职工作,87.4%当前婚姻状况为未婚,74.3%的最高教育程度为中学以上。51.4%的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通过社交软件(APP)寻找同性伴侣。实验室检测显示,HIV感染率为19.7%,梅毒为12.0%,HAV为1.1%,HBV为3.3%,HCV为0.5%,Mg为15.3%,Mh为7.1%。此外,NG为0.5%、CT为4.4%、Uuu为4.4%、HSV-2为1.1%,未检测到Uup1、Uup3、Uup6、Uup14感染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HIV感染与曾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调整后的优势比[aOR]=2.6),Mg感染(aOR=3.2),Mh感染(aOR=4.1)和梅毒感染(aOR=3.1)存在独立的统计学关联性(P均<0.05);2).基于新媒体招募MSM参与HIV和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性行调查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2103名MSM参与了项目。MSM调查对象各项自我检测指标的反馈率分别为:HIV(86.5%)、梅毒(85.2%,)、乙肝(85.0%)、丙肝(85.3%)、甲肝(57.6%),同时反馈了HIV和乙肝、丙肝三项检测结果者占84.2%;反馈自我检测结果的MSM调查对象中各种检测项目感染率分别为HIV(3.0%[54/1819],95%CI,[2.2~3.9]%)、梅毒(4.2%[76/1792],95%CI,[3.4~5.3]%)、HBV(3.0%[53/1789],95%CI,[2.2~3.9]%)、HCV(0.1%[2/1794],95%CI,[0.0~0.4]%)和HAV(0.8%[8/1043],95%CI,[0.3~1.5]%);调查对象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即感染了HAV、HBV、HCV指标之中至少一个指标者的比例)为3.5%(63/1811),95%CI,(2.7~4.4)%。MSM调查对象的病毒性肝炎检测感染率分布不平衡,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南部和东南部。其中东南和东北部的福建(11.8%)、安徽(11.1%)和吉林省(9.5%)病毒性肝炎检测感染率最高,而我国西部地区检测感染率低(<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性性行为性角色中为受方(vs.同性性行为中为攻方)(OR=2.3,95%CI=1.1~4.8,P=0.011),性角色仅口交/爱抚(vs.同性性行为中为攻方)(OR=3.0,95%CI=1.3~7.1,P=0.019),HIV自检阳性(OR=2.2,95%CI=1.0~4.7,P=0.044)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显着更高;而既往曾经接种过甲肝疫苗(OR=0.2,95%CI=0.1~0.3,P<0.001)以及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OR=0.06,95%CI=0.03~0.12,P<0.001)的MSM调查对象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显着更低;甲、乙、丙肝结果反馈者中愿意将试纸推荐给性伴或朋友检测的比例分别为84.3%(879/1043)、83.7%(1498/1789)、83.7%(1501/1794)。MSM调查对象使用自我检测试剂的体验度较好,其中88.1%认为自检试剂的“申请-邮寄-检测”环节很方便/没有困难,83.8%愿意将本项目提供的自检试剂推荐给其性伴或MSM朋友使用;3).通过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估联合检测试剂对新媒体线上招募MSM的HAV-HBV-HCV和HIV检测促进效果共招募560名合格的MSM参与本项目,将合格的MSM调查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调查对象人数为140人。69.3%(388/560)的调查对象年龄在21~30岁之间,83.2%(466/560)的调查对象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70%(394/560)的调查对象性取向为同性;465人(83.0%)参加了至少一轮后续随访,394人(70.4%)完成连续12个月的所有随访调查;项目干预随访期间共为调查对象及其伴侣/朋友累计邮寄自检试剂1556份,反馈率为90.4%(1407/1556)。干预前MSM调查对象自报过去3个月病毒性肝炎检测率为9.0%,而干预后检测率增加至82.2%;而干预前根据上传检测判定的真实HAV、HBV、HCV检测率分别为5.3%、12.1%和5.6%,而干预后调查队列真实HAV、HBV、HCV检测率分别增加至64%、73.8%和76.9%。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估计分析显示,干预阶段比非干预阶段调查对象的自报过去3个月的肝炎检测率,以及真实HAV、HBV、HCV检测率均显着增加(P均<0.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期间MSM调查对象的HIV、HAV、HBV、HCV检测行为之间均存在显着正向关联性(P均<0.001)。结论:1).通过社交软件寻找性伴,感染了Mg、Mh和梅毒的MSM人群的HIV感染风险显着增加。相关部门应采用手机社交软件对MSM人群进行HIV检测促进和干预,同时需关注既往被忽视的性病,如Mg和Mh的检测和预防;2).通过新媒体和HIV、HAV-HBV-HCV联合检测试剂及辅助的自我检测可以快速招募到全国大规模MSM参与HIV和肝炎联合检测,预交押金-检测-退还押金的检测模式在MSM调查对象中的接受度和可行性较高。3).MSM人群病毒性肝炎自我检测反馈率高,使用和检测体验度较高,对病毒性肝炎“二次传递”检测的模式接受度较高。4).我国东南地区和东北MSM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高,病毒性肝炎感染与该人群的HIV自检阳性、性行为角色为被动者及口交行为者存在显着正向关联性,而与接种过HBV和HAV疫苗行为存在显着的负关联性;5).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提供HIV和HAV-HBV-HCV自我检测试剂可显着提高MSM群体的HAV-HBV-HCV检测率;MSM人群的HIV自我检测行为与HAV-HBV-HCV自我检测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

韩思阳[2](2018)在《甲型肝炎的流行病特征及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源为甲肝病毒,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我国是甲肝的高发流行区,曾有爆发流行的报道。国家实施计划免疫前,主要发病人群为幼儿及儿童。随着甲肝疫苗的使用,近十年这一人群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成人发病率有抬头的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可见疫苗接种在儿童中收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应该重视公共卫生及成人(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疫苗普种,其对构建全民甲型肝炎流行的免疫屏障至关重要。期待新型疫苗的研制对易感人群带来福音。

刘普林[3](2018)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十年随访分析及咨询干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武汉市2006-2007年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了解湖北省武汉市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描述该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现况及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分析维持治疗特征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HIV及HCV血清学阳转和治疗人群死亡情况。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2006-2007年首批开诊的16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2006年3月30日至2007年12月31日新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问卷调查和HIV及HCV检测,随访记录研究对象每天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信息、每月尿吗啡定性检测结果、退出治疗及死亡信息,每年开展一次随访调查问卷和HIV及HCV检测,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观察随访期间研究对象的治疗剂量、维持治疗周期、到诊率、尿吗啡检测等治疗特征变化情况以及人口学特征对维持治疗的影响;描述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的HIV及HCV阳转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影响HIV/HCV阳转的关键因素;描述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的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时间趋势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本研究累计纳入研究对象3154名,入组平均年龄为37.33岁,男性占75.21%(2372/3154),平均滥用毒品年限为(10.93±4.43)年,74.28%报告近一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随访期间治疗人数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年保持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变化,至随访终点时总保持率为16.42%(518/3154)。(2)研究对象维持治疗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对象普遍存在多治疗周期情形,不同治疗周期的平均治疗天数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01),人均治疗周期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01)。研究期间平均日处方剂量从的57.80mg(2006年)逐年上升至的78.37mg(2015年)(P<0.001);低剂量组占比从2006年的22.12%下降至2015年的6.76%,而中高及高剂量组占比从2006年的42.63%上升至2015年的75.40%,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日均治疗剂量随治疗周期增加呈先降后升现象。引入治疗剂量和末次治疗剂量平均水平都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呈现逐步上升趋势(P<0.001),且低剂量组占比均处于极低水平。到诊率随着治疗周期数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P<0.001)。尿吗啡定性检测阳性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1)。在控制其他研究因素的影响下分析研究对象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年龄为36-45岁和46岁以上的研究对象分别是35岁以下者的1.13(95%CI:1.03-1.25)倍和1.28(95%CI:1.08-1.53)倍;居住方式为独居者和与家人同住者在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分别是与朋友同住者的1.38(95%CI:1.14-1.66)倍和1.17(95%CI:1.02-1.34)倍;与家人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分别是关系良好者的1.32(95%CI:1.11-1.57)倍和1.36(95%CI:1.16-1.58)倍;近一个月发生共针吸毒者是未发生共针吸毒者的1.17(95%CI:1.11-1.57)倍。治疗周期数越少的研究对象在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高于治疗周期数越多者;治疗剂量越高,研究对象在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越小。(3)HIV/HCV阳转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该研究人群中1人发生HIV阳转,HIV阳转率为0.08/1000人年;HCV阳转率为13.40/100人年(95%CI:11.72-15.09/100人年)。在调整了其他分析变量的影响后,近一个月注射吸毒(OR=1.74,95%CI:1.13-2.66,P=0.01)是HCV阳转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OR=0.49,95%CI:0.25-0.97,P=0.04)是HCV阳转的保护因素。(4)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群累计随访观察9229.85人年,期间215名研究对象死亡,占研究对象总数的6.82%,死亡率为23.29/1000人年(95%CI:20.18-26.41),标化死亡率(SMR)为9.67,其中过量使用毒品致死(58例)为首要死因。在控制其他研究因素的影响下,年轻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比年长者小;男性研究对象的死亡风险是女性的2.55(95%CI:1.60-4.09)倍;独居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高;治疗周期数越少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越高;HIV阴性者死亡风险为阳性者的0.12(95%CI:0.06-0.24)倍。结论:(1)该研究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普遍呈现“治疗-脱失-再治疗-再脱失”的特点,美沙酮药物的安全使用已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其引发的治疗风险及结局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深入分析。研究对象年龄、居住方式、与家人关系、近一个月是否共针吸毒、治疗周期数、治疗剂量等因素,是研究对象在随访终点时是否保持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2)本研究人群HCV阳转率较高,注射吸毒行为加大感染HCV的风险,家庭关系和睦能降低感染HCV的风险。(3)本研究人群死亡率较高,维持治疗过程中合并使用毒品行为大大增加了死亡的风险,年龄、性别、居住方式及治疗周期、HIV感染等因素是本研究人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咨询干预效果评价: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目的:评估降低行为风险咨询干预及教育咨询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美沙酮维持治疗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分布及配合研究意愿选取武汉市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新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研究对象开展为期40周的干预及随访研究。招募工作始于2011年9月,止于2015年11月。将研究对象随机纳入降低行为风险咨询干预(BDRC)组、教育咨询干预(EC)组或对照组(TAU),均接受标准化维持治疗服务。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成瘾相关问题、心理健康情况以及治疗维持情况和尿检阳性情况,对基线、咨询期末、随访期末重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咨询干预效果。结果:(1)共325名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和随机化分组,其中BDRC组109人,EC组107人,TAU组109人。各组人口学基本特征、药物滥用及性相关行为特征,以及成瘾程度及抑郁、精神状况基线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第一阶段(咨询干预期)三组在治疗天数和治疗剂量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尿检阳性率的改变无显着性组间差异(P>0.05),三组尿吗啡和总体尿检阳性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第二阶段(随访期)三组尿吗啡、其他类毒品和总体尿检阳性率均无显着性差别(P>0.05)。(3)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第一阶段(咨询干预期)和第二阶段(随访期)数据,结果显示尿吗啡阳性率、其他类毒品尿检阳性率和总体尿检阳性率均无显着性组间效应差异(P>0.05),随访期尿吗啡阳性率高于咨询干预期(P<0.01),按不同组别分析,BDRC组和EC组不存在显着性时间效应,而TAU组随访期尿吗啡阳性率和总体尿检阳性率高于咨询干预期(P<0.01)。(4)分析基线、第一阶段(咨询干预期)和第二阶段(随访期)成瘾程度及抑郁、精神状况数据,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瘾指数量表中酒精成瘾、法律问题、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维度以及简明症状量表中躯体症状、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维度,随访期分值显着高于基线和咨询干预期(P<0.05)。结论:(1)在规范化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础上,现有强度的不同咨询干预模式在提升维持治疗依从性、降低成瘾程度、以及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况等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无显着性差别;(2)降低行为风险咨询干预模式在促进维持治疗人员接受咨询服务和减少偷吸毒品行为方面有一定优势;(3)研究对象在精神状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未随着维持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改善,在某些方面还有加重趋势,需要引起积极关注。

艾志琼,申元英,林丽佳,倪兆林,张义[4](2014)在《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李成华,黄民主,谭梅娟,陈伟,关岚,刘浩,李登清,戴卫平,张琰[5](2006)在《吸毒人群HAV和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HAV、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现况研究,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女性戒毒所和某男性戒毒所中吸毒人员596名,收集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AVIgG及抗-HEVIgG,采用Chi-square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抗-HAVIgG及抗-HEVIgG均为阳性者22例,重叠感染率3.69%(22/596)。经χ2检验,不同年龄(χ2=2.605,P=0.272)、不同文化程度(χ2=1.974,P=0.160)、是否饮用生水(χ2=0.460,P=0.497)、家庭成员有无肝炎病史(χ2=2.008,P=0.156)的HAV、HEV重叠感染率差异无显着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72)、文化程度(OR=2.29)、家庭成员肝炎病史(OR=2.08)与吸毒者HAV、HEV重叠感染相关。结论吸毒人群是HAV、HEV重叠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增大、文化程度低、家庭成员肝炎病史可能是吸毒人群中HAV、HEV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

卢伟霞[6](2013)在《四川省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 FSW)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的重要桥梁人群。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13%上升到2006年的30.6%、2007年的38.9%、2008年的40.3%到2009年的47.1%,异性传播已成为我国HIV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异性传播中,约1/3为配偶间传播,2/3为非配偶间传播。同时有调查表明中国有6.4%的20岁至64岁的成年男性至少和FSW发生过1次商业性性行为。因此,控制FSW的HIV感染率对降低全人群感染率有重要意义。随着HIV感染率的持续增长,定期的HIV检测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HIV咨询检测可以减少高危行为,扩大HIV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研究开展基于社区FSW的调查,并通过连续横断面调查,了解HIV/梅毒感染、HIV检测及相关高危行为变化,从而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目的1了解FSW中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FSW中近一年HIV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3比较2004年与2010年两个横断面调查中FSW社会人口学及行为学变化情况方法于2010年5月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站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开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人群社会人口学、行为学资料,并采取静脉血检测HIV、梅毒、乙肝和丙肝的感染状况。采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由2人分别录入数据后,进行一致性比较并修改录入错误的数据,直到两个数据库达到完全一致。使用SAS9.2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2010年5月共招募合格的调查对象404名。调查对象中,近1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客人发生过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1.6%(41/404)、12.3%(45/404)、12.8%(47/404)。HIV、梅毒、乙肝、丙肝感染率分别为1.5%(6/404)、12.1%(49/404)、7.9%(32/404)、1.2%(5/4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AOR3.1,95%CI1.5-6.3)、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长(AOR3.0,95%CI1.4~6.3)、兼职性工作者(AOR3.9,95%CI1.5-10.2)是女性性工作者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中有43.8%(177/404)的人既往参加过HIV检测,近一年HIV检测率为35.2%(142/404)。近一年HIV检测多因素分析中,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变量有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AOR3.0,95%CI1.9-4.7)、过去6个月与客人交易1次收费(AOR2.1,95%CI1.2-3.9)、近1个月新性伴数(AOR0.3,95%CI0.4~0.9)和是否知道哪里可以检测HIV(AOR0.3,95%CI0.2-0.6)。47.8%(193/404)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哪里可以检测HIV。问及如果知道当地可以免费检测HIV是否会抽血检测或再次抽血检测HIV时有91.58%(370/404)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去。与2004年的调查对象相比,2010年调查对象年龄较大(≥25岁,48.5%vs.40.5%,P=0.03)、少数民族较多(18.3%vs.12.0%,P=0.02)、年收入较高(≥20000元,57.2%vs.29.2%,P<0.01)、四川外地人较多(15.1%vs.8.2%,P<0.01)、住工作或服务场所者较少(46.3%vs.62.4%,P<0.01)、有配偶或固定性伴者较少(45.0%vs.59.2%,P<0.01)、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较大(≥20岁,70.5%vs.63.0%,P=0.03)、从事性服务时间较长(≥2年,43.3%vs.35.3%,P=0.03)。经过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做FSW以前的职业调整后的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0年女性性工作者近1个月与客人性交次数(≥10次,79.2%vs.70.9%,P<0.01)和近1个月新性伴数(≥10个,67.1%vs.54.0%,P<0.01)显着增加,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显着下降(9.4%vs.44.3%,P<0.01),使用毒品或美沙酮的比例有所下降(1.7%vs.9.3%,P<0.01),近6个月交易一次收费显着上升(≥100元,78.0%vs.66.5%,P<0.01)、曾自愿做过HIV检测的比例显着上升(53.8%vs.19.5%, P<0.01)。HIV和梅毒感染率、近1个月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近1个月与配偶或固定性伴性交次数间差异没有显着性。结论四川省西昌市FSW梅毒感染率较高,提示急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梅毒预防和控制措施,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从事性工作时间长和兼职从事性服务工作的FSW。同时应进一步了解FSW梅毒感染的其他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该人群梅毒感染率。西昌市FSW既往和近一年HIV检测率均较低,并有部分参加检测者不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采取匿名等可接受性强的检测方法、加大免费检测的宣传是提高FSW HIV检测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应鼓励FSW定期检测,以达到有效控制HIV在该人群蔓延的目的。两次横断面调查数据比较结果显示,虽然FSW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显着下降,其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两年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同时FSW中HIV和梅毒感染无明显下降。鉴于该人群高流动性等因索引起的重要桥梁作用,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并加强干预力度。

罗小峰[7](2013)在《德宏州饮酒与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病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发现饮酒可导致婚前性行为、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性暴力、非意愿妊娠、艾滋病(HIV/AIDS)和其他性传播感染(STIs)等高危性行为和结局的发生。在HIV感染者中,饮酒可加速AIDS疾病进展、降低服药依从性、降低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然而,我国有关饮酒与酒后高危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有限的研究也主要针对吸毒者、流动人口、女性性工作者(FSWs)和男男性行为者(MSM)等群体,普通社区居民和HIV感染者中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民族习俗等因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患病率都远高于同期汉族人群。同时,云南省是我国毒品和HIV/AIDS流行的重灾区,性传播途径自2005年后成为该地区的主要传播途径。前期研究发现该地区无论社区居民还是HIV感染者均呈现相当比例的高危行为,那么饮酒与高危行为是否存在联系,缺乏相关数据。研究目的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HIV经性传播的流行趋势,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其具体研究目的为:(1)了解社区男性居民饮酒、酒后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普通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2)了解HIV感染者饮酒、酒后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HIV感染者中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新的思路。(3)了解目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饮酒现状及其对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状况,为该地区抗病毒治疗者治疗相关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持。(4)了解目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饮酒现状及其对疾病病程的影响状况,为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和治疗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社区男性居民饮酒与酒后性行为研究通过目标抽样,整群抽取德宏州陇川县景罕镇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的10个村寨,招募村寨中所有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常住男性居民参与研究。经知情同意后,在村卫生室的健康咨询室或研究对象的家中,采用结构问卷收集人口学、吸烟行为、饮酒行为、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等五部分信息,并抽取其静脉血检测HIV。(2)HIV感染者饮酒与酒后性行为及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疗效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根据德宏州艾滋病疫情管理系统信息,整群抽取德宏州陇川县地理位置相连的2个乡镇,邀请两个乡镇中所有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参与研究。经知情同意后,在村卫生室的健康咨询室或研究对象的家中,采用结构问卷收集人口学、吸烟行为、饮酒行为、吸毒行为、治疗依从性和性行为特征等六部分信息,并抽取其静脉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检测,对其中VL>31og10IU/ml的样本,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在陇川县CDC艾滋病疫情管理系统中提取监测和治疗等相关信息。研究结果(1)社区男性居民饮酒与酒后性行为研究497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男性居民中,有382(76.9%)人提供知情同意并参与了研究。参与研究的382名男性居民中,少数民族占70%,目前在婚者占74.1%,27.5%的人曾经吸毒,95.5%的人有性经历,6.0%的人为HIV阳性。81.2%的研究对象是目前饮酒者,其中55.7%的人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8岁。目前饮酒者中,44.5%的人为每日饮酒者,31.9%的人近1个月中有高危/极高危饮酒行为。自酿米酒是社区男性居民的主要酒精消费类型。13.5%的目前饮酒者有早晨空腹饮酒习惯,年龄在46-55岁者(OR=34.38,95%CI:3.34-353.99)、有高危/极高危饮酒行为者(OR=3.74,95%CI:1.64-8.56)和曾经吸毒者(OR=3.75,95%CI:1.53-9.22)更易发生早晨空腹饮酒行为。景颇族(OR=1.96,95%CI:1.29.2.97).目前吸烟者(OR=2.09,95%CI:1.28.3.40)和有多性伴史者(OR=1.55,95%CI:0.99-2.42)平均单次饮酒量高。21.6%的研究对象发生过酒后性行为,年龄在26-岁者(OR=3.80,95%CI:1.38-10.52).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8岁者(OR=2.14,95%CI:1.08-4.22)、有高危/极高危饮酒行为者(OR=1.99,95%CI:1.05-3.76)和曾经吸毒者(OR=2.00,95%CI:1.00-4.01)更易发生酒后性行为。(2)HIV感染者饮酒与酒后性行为研究657名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有445(69.3%)人提供知情同意并参与了研究。其中,男性占66.2%,少数民族占82.6%,未婚者占15.4%,96.5%的人有过性行为,55.4%的人曾经吸毒,67.5%的人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研究对象中,65.1%的人为曾经饮酒者,61.5%的人为目前饮酒者。目前饮酒者中,32.4%的人为每天/几乎每天饮酒者,41.2%的人为有害饮酒者。自酿米酒是HIV感染者主要的酒精消费类型。男性(OR=2.76,95%CI:1.03.7.43)、少数民族(OR景颇族=2.21,95%CI:1.06-4.59;OR其他少数民族=3.20,95%CI:1.34-7.62)、受教育年限多者(OR1-6=1.98,95%CI:0.99-3.96;OR≥7=2.35,95%CI:1.09-5.06)和目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OR=2.69,95%CI:1.67-4.32)近1个月的饮酒量多。26.5%的人在第1次性行为前有饮酒行为,男性(OR=15.08,95%CI:1.70-133.88)、其他少数民族(OR=4.13,95%CI:1.33-12.83)和文盲(OR=3.00,95%CI:1.15-7.83)更易在第1次性行为前饮酒。39.6%的曾经饮酒者在感染HIV后发生过酒后性行为,年龄较小者(OR16-=7.77,95%CI:1.22-49.60,OR26-=2.79,95%CI:1.06-7.35,OR36-=2.96,95%CI:1.57-7.58).有害饮酒者(OR=1.99,95%CI:1.00.3.97)和曾经吸毒者(OR=3.01,95%CI:1.19-7.58)更易发生酒后性行为。56%的吸毒者曾发生过酒后吸毒行为。(3)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饮酒与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研究本研究共招募到307名研究对象,应答率为91.1%(307/337)。其中,男性占61.9%,少数民族占82.7%,目前在婚者占73.6%,74.2%的人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56.0%的研究对象为目前吸烟者,32.6%的人为目前饮酒者,30.0%的人感染HIV后有吸毒史,86.3%的人目前接受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10.4%的研究对象在近1个月服药不依从,文盲(OR=5.90,95%CI:1.39.24.96).饮酒者(OR适量饭酒=4.18,95%CI:1.37-12.77;OR有害饮酒=14.19,95%CI:3.85-52.25)和治疗时间不足6个月者(OR.6=5.27,95%CI:1.78一15.57)更易发生服药不依从。目前饮酒者中,18.0%的人在近1个月因饮酒而漏服药物,目前没有配偶者(OR=27.16,95%CI:4.16-177.25)和有害饮酒者更容易因饮酒而漏服药物。14.5%的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足200/μl,35.7%的人介于200/μl3-350/μl之间,年龄在16-岁者(HR=4.80,95%CI:2.14.10.79).目前吸烟者(HIR=2.44,95%CI:1.15-5.19)、目前未饮酒者(HR=1.86,95%CI:1.19.2.92)、感染HIV后无吸毒史者(HR=1.72,95%CI:1.06.2.78)和治疗初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超过200个仙/μl者(HR=3.11,95%CI:2.12.4.57)治疗后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易高于350个/μμ1以上。13.5%的研究对象病毒载量数超过3log10IU/ml,抗病毒治疗初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者(HR=1.42,95%Cl:1.07-1.87)治疗后其VL更易低于检测限。11.9%的人抗病毒治疗失败,近1个月不依从者(OR=9.90,95%CI:2.74.35.77)和治疗时间在7至12个月之间者(OR=3.07,95%CI:1.00-9.48)更容易发生抗病毒治疗失败。抗病毒治疗失败者中的耐药率为60.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饮酒与疾病病程研究本研究共招募到148名研究对象,应答率为46.3%(148/320)。其中,男性占75.0%,少数民族占82.4%,在婚者占54.7%,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者占71.6%。73.6%的研究对象为目前吸烟者,55.4%的人为目前饮酒者,39.2%的人在感染HIV后有吸毒行为。27.2%的研究对象目前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足200/μμ1,26.4%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介于200/μμ1到350/μμ1之间。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者(HR200-350=0.22,95%CI:0.07-0.69;HR≥351=0.11,95%CI:0.05-0.28)其目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易低于200个/μl。24.8%的研究对象的VL大于5log10IU/ml,VL大于3log10IU/ml的研究对象中的耐药率为4.7%。研究结论(1)社区男性居民中饮酒情况严重,且酒后性行为发生率高,有必要在普通社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以预防酒精滥用和酒后危险行为的发生。(2)HIV感染者中饮酒情况普遍,且酒后危险行为发生率高,应在HIV感染中整合相关防治措施,以预防酒精、毒品滥用和HIV传播。(3)抗病毒治疗者中饮酒情况普遍,饮酒导致不依从发生率高,同时,降低了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必要在治疗者中开展饮酒相关健康教育、整合治疗干预措施,以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4)未治疗的HIV感染者中饮酒情况普遍,符合治疗标准者比例高,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控制酒精滥用,尽早将符合治疗条件的对象纳入治疗程序。

李现红[8](2010)在《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概念框架建立及评定工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用翻译的英文版量表调查我国HIV感染者感知的羞辱和歧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国外量表在中国人群的适用情况。2.探讨HIV阳性的静脉注射吸毒者(IDUs)所经历羞辱和歧视的社会过程和心理历程,区分这种双重的羞辱和歧视,建立我国吸毒人群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理论框架。3.在现况调查、质性研究及文献参考的基础上,发展一个适合中国文化特征的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并测验其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1.采用多点横断面研究设计,从中国中部六省中随机抽取三省作为研究省份,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省份随机抽取了共11个艾滋病治疗点作为研究现场。主要测量工具是Fife和Wright于2000年发展、后经Kang等人修订后的艾滋病羞辱量表。该量表有20个条目,分5个维度。应答项以Likert五级评分法,总分值范围20-80分,分值越高,羞辱和歧视越严重。2.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以湖南省衡阳地区作为研究场地,以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对HIV阳性的静脉注射吸毒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吸毒对生活的影响;艾滋病对生活的影响;对自我的评价;以及他们对吸毒相关的羞辱和艾滋病相关的羞辱的感知和表述。对象纳入方法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人深入访谈、小组访谈、现场笔记法。资料的收集与资料的分析同时进行,以现有资料的分析结果指导下一步访谈对象的纳入及访谈的形式和内容。当编码和类别达到饱和时停止纳入新的访谈对象。共选取22名访谈者(有效访谈为20名)。用NVivo8.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协助整理和分析资料。3.在前两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操作性定义。通过对HIV感染者的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以及结合文献资料发展条目池,形成90个条目的初始问卷。经过2轮的专家评定,以及HIV感染者对条目的评价,最终形成45个条目的预试量表。在307名HIV感染者中测试,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斜交转轴法建构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的结构效度;并以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作为该量表效标效度的测定。选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作为信度检验的指标。结果1.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1)翻译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7。2周重测信度为0.9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3、0.71、0.39、0.92和0.94。第三个维度“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只有2个条目,且由于文化的差异,内部一致性系数较低。(2)羞辱和歧视量表的总分为55.4分(24-79分)。50.7%(n=163)的感染者报道经历过羞辱和歧视;77.7%(n=250)的感染者表现出内在的羞辱和歧视;74.5%(n=240)的感染者感知到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84.3%(n=271)的感染者经受过经济上窘迫;58.1%(n=187)的感染者表示很担心自己的感染情况被暴露。(3)静脉注射吸毒(r=0.309,P<0.001)、对家庭支持不满意(r=-0.219,P<0.001)、HIV感染的情况被暴露(r=0.168,P<0.001)、以及自我感知的身体状况越差(r=0.154,P<0.001),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视的水平越高。2.扎根理论研究分析结果(1)本研究发展的中心类别是“回归正常”。其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是:家庭责任、双重羞辱和歧视、保密/公开。“正常”是既没有吸毒,也没有感染HIV的状态,是HIV感染者或吸毒者将自己归属于社会群体之外的一个代名词。HIV阳性的IDUs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人”,很难“正常”地生活。如果感染者已经戒毒,便会得到家庭的支持,并尽量保守吸毒和感染HIV的秘密,就有可能在“表面上”过正常人的生活,达到正性回归;然而,如果吸毒者继续吸毒,就会更加地失去家庭的支持,并且也容易导致吸毒和感染HIV的情况被暴露,感染者产生消极应对,于是形成负性回归。(2)双重的羞辱和歧视来自于吸毒的行为和HIV的感染。HIV阳性的诊断加重了IDUs内在的羞辱和自我歧视,他们感知的艾滋病的压力远远大于吸毒的压力。他们受到了社会的双重歧视,但是受到的家庭歧视主要来自吸毒行为。(3)“家庭责任感”一方面使家庭主动担负了照顾吸毒感染者的角色,如果戒毒成功,家庭内则不存在对感染者的歧视;但是如果戒毒失败,家庭因不能承担高额的吸毒费用,加上感染HIV,部分家庭便放弃了照顾的责任。另一方面,感染者为了能履行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可产生积极的应对,以期回归正常生活。(4)感染者因为看到过或听到过他人病情公开后受歧视的情况,而主动地保守HIV感染的秘密,免于受到排斥。但是这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使感染者本人丧失了很多获取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机会,也成了他们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3.量表编制与测评结果(1)条目分析结果:题项27和42的决断值(CR值)分别为1.73和1.8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删除这两个条目。(2)三次因素分析结果:删除了各因子的负荷值小于0.4的题项,如题项28、43和24。结合概念框架,删除一个层面的题项数少于3题的层面,故删除题项7和32;题项23、25、29和40在两个以上因子的负荷值相近,故也删除。最后产生5个因子,共34个条目,即:担心公开(6条目)、内在羞辱(10条目)、公众歧视(10条目)、家庭歧视(6条目)、医务人员歧视(2条目)。量表的计分方法:量表的应答项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到5分,总分为34-170分,分值越高,感知的羞辱和歧视水平越高。(3)信度检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0;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8、0.88、0.89、0.89以及0.91。各个分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0、0.91、0.94、0.91以及0.91,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5。重测信度:各分量表分别为:0.82、0.78、0.88、0.90、0.93,总量表为0.8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4)效度检验:专家评定的内容效度CVI为0.88。效标效度分析:因素2,即:经历的公众歧视,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以及支持总分呈显着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29-0.33之间,P<0.01。因素3,即家庭内的羞辱和歧视,与家庭功能总分呈显着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P<0.01;因素4为内在的羞辱,与自尊总分成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P<0.01;建构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5个因子,与理论建构基本相符,且5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为57.98%。(5)本测试人群HIV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的总得分为(103.42士16.85)分(45-150分),各个分量表的得分分别为(23.29±4.78)、(18.85±4.14)、(23.04±7.10)、(32.67±8.34)和(5.87±1.86)分。76.6%的感染者担心自己的感染状况被公开;而只有25.8%的人真正经受过羞辱和歧视;大多数的感染者(68.4%)表示家人都不排斥自己;57.4%的感染者存在内在羞辱;有超过一半的感染者(53.6%)不了解非艾滋病定点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态度。结论1.经翻译的英文版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在中国艾滋病人群中应用时存在文化上的差异。2.我国HIV感染者经历的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水平较国外高。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者较其他途径感染HIV者报告受到的羞辱和歧视的水平高。3.感染途径、家庭支持、HIV公开情况、以及自我感知的身体状况,是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影响因素。4. IDUs感染HIV后,处于“回归正常”生活的挣扎之中。家庭支持和保密是HIV阳性的IDUs回归正常的正性介导因素;缺少家庭支持和病情公开是HIV阳性的IDUs回归正常的负性介导因素。5.HIV阳性的IDUs受到的双重羞辱和歧视不是程度上的简单相加;依据其来源不同,其程度也不相同;6.家庭责任感使家庭内几乎不存在艾滋病相关的歧视;吸毒是导致家庭内歧视的主要原因。一定程度的家庭责任感,可成为HIV阳性的IDUs回归正常生活的动力和精神支柱。7.编制的我国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有较理想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在中国HIV感染者人群中使用。本量表的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基本要求。8.我国HIV/AIDS人群最近3个月的羞辱和歧视处于中等程度;自我感知的羞辱和歧视远远大于实际经受的羞辱和歧视;家庭成员对感染者的歧视较少。

许奕华[9](2008)在《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目的1、通过了解湖北省在HIV感染者的发现、流调、追踪和管理的现状,对其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2、对湖北省历年来艾滋病流行特点和趋势的全面分析,为预防控制策略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3、探讨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效果,综合评价在策略指导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4、探讨湖北省随州市有偿献血AIDS患者的病情特征、生存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效果;5、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修订提供科学的依据;6、对湖北省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展开研究,为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的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1、采用社会学方法资料定性分析、焦点小组访谈、专家咨询法等对各地针对艾滋病感染者发现、流调、追踪及管理所采取的现有措施进行评价。2、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湖北省网络直报系统的各市、县1995年至2005年疫情监测、哨点监测资料及2004年、2005年综合监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3、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五个纬度对随州市181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行描述,用Epidata双人录入数据,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4、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随州市经有偿献血感染的141例AIDS患者的病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信息。用K-M法描述其生存时间,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5、采用WHOQOL-HIV-BREF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湖北省4个地区的166名HIV /AIDS患者进行调查。比较HIV感染者/AIDS患者各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和全国常模的差异,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6、应用新闻学方法和卫生管理方法进行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研究。三、结果1、从湖北省各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确认过程中,了解各地解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困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策略。2、目前湖北省艾滋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04、05年感染人数明显增多。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有偿供血(44.17%)、性接触(9.91%)、输血(9.47%)。感染者年龄多集中在1645岁(74.11%)。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感染率仍然很高,虽然暗娼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但是吸毒者感染率仍持续增高。3、对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皮疹、真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1.39%,85%,84.62%,81.89%,82.86%,66.07%,45.45%。用药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三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276×106cells/ml(65824×106cells/ml),上升129×106cells/ml。六个月CD4细胞计数平均为294×106cells/ml(102750×106cells/ml)。用药后六个月与三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停药者中死亡人数14例,病死率29.79%;未停药者死亡人数3例,病死率2.24%。4、艾滋病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脏器衰竭和HIV脑病。141例患者总死亡率为78.04/1000人月,AIDS相关死亡率为71.43/1000人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0个月,95%可信区间为5.54~6.46个月。就诊或检出时状态、发病年代、是否经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生存时间有影响。5、除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外,HIV感染者/AIDS患者其他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文化程度、CD4+T细胞计数、症状数及HAART治疗对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WHOQOL-HIV-BREF各领域及总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6,准则关联效度的person相关系数为0.735(p<0.01)。6、虽然各地采取了措施后在现阶段解决了大部分感染者及病人眼前的基本问题,而且我国没有统一的救助标准。随着新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的增多,纠纷处理协调的工作量很大,在精神和经费支出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各地工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四、结论1、在进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发现、流调、追踪及管理工作,要依法管理和教育,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广大人群免受感染和维护感染者及病人的合法权益,教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改变不良行为,不危害他人。对于易感人群,也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社会上可以方便地获得一定的预防手段。2、湖北省虽未有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情况发生,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进行积极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势在必行。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而提高临床依从性是可以降低病死率。4、随州市AIDS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时间较短。HAART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今后应针对各地特点,加强该地区AIDS的综合防治防治力度。5、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较低。推广APPRT治疗时应引导患者规范治疗。在建立综合关怀服务体系时,应更多地照顾到弱势群体及农村人群。WHOQOL-HIV-BREF信度效度尚可,也比较简明省时,但不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条目需要修改。6、为解决湖北省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提出了近十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建议。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首次在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针对艾滋病的病毒的检测发现、流调、追踪及安置管理措施,提出了合理的工作模式;2、首次综合评价了湖北省艾滋病患者经HAART疗法治疗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证明了在策略指导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3、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因受血感染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为湖北省顺利解决由该人群救助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卫生部指导其他兄弟省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决策建议。

黄民主,刘浩,关岚,刘爱忠,韦玉华,戴卫平[10](2004)在《吸毒人群中甲肝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吸毒人员中甲型肝炎病毒 (HAV)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防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 ,通过整群抽样 ,以问卷的方式收集吸毒人员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 ,检测血清中抗 -HAV。采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72名吸毒人员中检出阳性 5 14人 ,总感染率为 6 6 5 8% ;单因素分析 :不同地区 (χ2 =13 4 7,P <0 0 5 )、不同文化程度 (χ2 =7 36 ,P <0 0 5 )、不同婚姻状况 (χ2 =6 0 2 ,P <0 0 5 )甲肝病毒感染率有显着性差异。多因素分析 :吸毒人员中甲肝的感染与地区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与他人共用餐具等情况有关。结论 吸毒人群是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甲型肝炎的影响因素有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二、男性吸毒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性吸毒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对MSM人群开展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的逐步阶梯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沈阳MSM人群病毒性肝炎、生殖器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率及与HIV感染关联性的横断面调查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招募及数据收集
        2.2 直肠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2.3 血液样本的实验室处理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和性行为
        3.2 HIV/STIs感染率
        3.3 HIV感染率与感染STIs的数量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3.4 HIV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基于新媒体招募MSM参与HIV和 HAV-HBV-HCV联合自我检测的可性行调查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流程
        2.2 使用的检测试剂及自我检测步骤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伦理学许可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对HIV和肝炎自我检测的参与和反馈情况
        3.2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分布
        3.3 调查对象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及影响因素
        3.4 MSM调查对象对在线开展HIV联合病毒性肝炎自检的使用体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通过多阶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估联合检测试剂对MSM的HAV-HBV-HCV和 HIV检测促进效果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及研究流程
        2.2 统计学方法
        2.3 伦理学许可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招募
        3.2 分组和随访
        3.3 申请及使用自检试剂
        3.4 调查对象基线特征
        3.5 干预对调查对象HAV\HBV\HCV检测行为的影响作用
        3.6 调查对象干预前后HIV检测率情况
        3.7 调查对象的HIV和病毒性肝炎检测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综述 MSM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和防控进展
    1 概述
    2 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和病死率
        2.1 疾病负担
        2.2 病死率
    3 地区分布特征
    4 传播途径和易感机制
    5 MSM人群HIV和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
        5.1 病毒性肝炎之间的混合感染情况
        5.2 肝炎病毒和HIV混合感染情况
        5.2.1 HIV和 HCV混合感
        5.2.2 HIV和 HAV混合感染
        5.2.3 HIV与 HBV/HCV的混合感染现象
        5.2.4 MSM人群防控难度大的原因
    6 预防和控制现状及挑战
        6.1 疫苗接种
        6.1.1 HBV疫苗接种
        6.1.2 HAV疫苗接种
        6.2 抗病毒治疗
        6.2.1 HBV治疗
        6.2.2 HCV治疗
        6.2.3 HCV-HBV合并感染的治疗
        6.3 检测措施和现状
        6.3.1 血站HBV和 HCV检测
        6.3.2 母婴阻断检测
        6.3.3 高危人群病毒性肝炎检测
    7 创新性病毒性肝炎检测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甲型肝炎的流行病特征及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2 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
    2.1 甲肝减毒活疫苗
    2.2 甲肝灭活疫苗
    2.3 甲肝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3 新型甲肝疫苗展望
4 结语

(3)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十年随访分析及咨询干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武汉市2006-2007年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咨询干预效果评价: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4)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2.1 地区分布
    2.2 时间分布
    2.3 人群分布
3 其他影响因素
4 控制与预防
5 展望

(5)吸毒人群HAV和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实验室检测方法
    1.4 判定标准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吸毒方式的分布
    2.2 吸毒人员HAV、HEV重叠感染状况
    2.3 不同年龄组、重叠感染状况
    2.4 不同文化程度组HAV、HEV重叠感染比较
    2.5 是否饮用生水与HAV、HEV重叠感染的关系
    2.6 家庭成员肝炎病史与HAV、HEV重叠感染的关系
    2.7 HAV、HEV重叠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6)四川省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西昌市社区FSW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西昌市FSW近一年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
    西昌市社区FSW两次横断面调查比较分析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知情同意书 附件2
    调查问卷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德宏州饮酒与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病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立题依据
3. 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4.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现场
2. 研究设计
3. 抽样方法
4. 研究对象
5. 数据收集
6. 实验室检测
7. 统计学分析
8. 研究相关规范
9. 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社区男性居民饮酒与酒后性行为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HIV感染者饮酒与酒后性行为及吸毒行为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饮酒对抗病毒治疗者依从性和疗效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节 饮酒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疾病病程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
1.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8)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概念框架建立及评定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课题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现场及抽样设计
    2.4 主要研究内容
    2.5 资料收集工具
    2.6 资料收集
    2.7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特点
    3.2 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信效度测试结果
    3.3 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状况
    3.4 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5 艾滋病相羞辱和歧视的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国外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在我国艾滋病人群的应用情况
    4.2 我国HIV感染者经历的羞辱和歧视的水平较国外报道的高
    4.3 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影响因素
    4.4 PIWHA经济状况的讨论
    4.5 本研究不足之处
    4.6 对艾滋病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4.7 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静脉吸毒HIV感染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扎根理论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理论基础——扎根理论
    2.2 研究现场
    2.3 样本
    2.4 资料收集的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资料分析
    2.7 质性研究分析软件
    2.8 伦理考虑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HIV阳性的IDUs所经历羞辱和歧视的社会过程和心理历程
    
3.2.1 中心类别——回归正常
    
3.2.2 双重羞辱和歧视
    
3.2.3 家庭责任
    
3.2.4 保密/公开
第四章 讨论
    4.1 "正常"是社会价值观内化的体现
    4.2 家庭在降低吸毒和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中发挥重要作用
    4.3 区分吸毒和HIV/AIDS相关的羞辱和歧视
    4.4 保密与公开的讨论
    4.5 质性研究信效度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 第三部分 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量表的研制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设计的前提及基础
    2.3 量表的编制策略和原则
    2.4 量表的编制步骤
    2.5 资料的统计与处理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样本的一般特征
    3.2 条目分析与筛选
    3.3 量表的建构验证
    3.4 信度分析
    3.5 效度分析
    3.6 我国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程度
第四章 讨论
    4.1 量表的编制
    4.2 量表的考评
    4.3 HIV感染者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状况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计划
第五章 结论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9)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湖北省 HIV 感染者的发现与追踪管理模式的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评价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及建议
第四部分 有偿献血 AIDS 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五部分 HIV 感染者 /AIDS 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部分 湖北省艾滋病人群救助政策的研究
    1、研究背景
    2、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的主要危害分析
    3、各地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4、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中的若干难点
    5、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和目标
    6、解决因受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问题政策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综述 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工具(1)(2)(3)
附录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3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4 博士在读期从事的科研工作
附录5 中英文对照
致谢

(10)吸毒人群中甲肝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3 讨论

四、男性吸毒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自我检测策略对MSM人群开展HIV和HAV-HBV-HCV联合检测的逐步阶梯随机对照研究[D]. 赵宁.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甲型肝炎的流行病特征及甲肝疫苗的保护效果研究进展[J]. 韩思阳. 生物化工, 2018(05)
  • [3]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十年随访分析及咨询干预随机对照研究[D]. 刘普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4]消化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 艾志琼,申元英,林丽佳,倪兆林,张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9)
  • [5]吸毒人群HAV和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李成华,黄民主,谭梅娟,陈伟,关岚,刘浩,李登清,戴卫平,张琰. 实用预防医学, 2006(05)
  • [6]四川省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卢伟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4)
  • [7]德宏州饮酒与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病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 罗小峰. 复旦大学, 2013(03)
  • [8]HIV/AIDS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概念框架建立及评定工具研究[D]. 李现红. 中南大学, 2010(11)
  • [9]湖北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 许奕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8(12)
  • [10]吸毒人群中甲肝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J]. 黄民主,刘浩,关岚,刘爱忠,韦玉华,戴卫平. 中国公共卫生, 2004(06)

标签:;  ;  ;  ;  ;  

男性吸毒人员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