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一、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雯[1](2021)在《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害虫的发生及危害一直是影响蔬菜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害虫治理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防治在蔬菜害虫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蔬菜用药的高要求、菜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害虫发生规律的复杂性,加之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蔬菜害虫治理面临不小的挑战,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的高效、安全使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响治理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实施科学治理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蔬菜害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农户主体出发,研究农户农药认知与用药决策行为,系统分析了两类重要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利用现状,并在田间药效验证的基础上对代表性害虫提出化防药剂建议,以期为蔬菜害虫的科学药剂防治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结论如下:1、以江苏省181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案例,对农户认知与用药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菜农对害虫和农药使用认知不理想,61.3%的农户仅认识部分害虫,58.6%的农户不关注农药防治靶标,且违规用药现象普遍,不科学不规范用药行为占比达52.5%。实证结果表明,菜农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面积、接受技术指导程度、对蔬菜害虫认知水平、对农药作用靶标的关注、对农药相关条例的关注均对合规用药行为呈正向影响,而种植年限呈负向影响;2、选择茄科和十字花科两类重要蔬菜为目标,检索归纳并比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农业部登记药剂与实际生产中推荐/常用药剂,分析该两类蔬菜害虫登记农药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完善用药决策规范和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9月,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登记药剂种类广泛,重要害虫药剂选择充分,但仍有部分登记药剂滞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决策信息不充分,依然存在常发虫害无药可用、常用农药未经登记的问题,且登记数据库中化学农药、单剂农药等老旧农药占比大;3、选择前述两类重要蔬菜上代表性害虫为对象,选取几种代表性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登记药剂药效并评价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高效、安全、持久、经济的防治药剂种类。小青菜小菜蛾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5%三氟甲吡醚和60g/L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药后7d校正防效分别达94.4%和90.4%。辣椒烟粉虱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g/L阿维·双丙环虫酯和22%螺虫·噻虫啉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药后7d防效均达90%以上。且部分登记药剂防效验证结果较好,部分常用或推荐药剂安全高效,复配剂的防效均显着优于其单剂,1.5倍剂量一般比田间推荐剂量防效好,化学农药见效略快,生物农药防效更持久。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从蔬菜种植户、政府监管、市场主体、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2)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部门应完善农药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3)建立科学智能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4)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安全高效药剂研发;(5)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刘丰黎[2](2021)在《烟草大田调控烟蚜茧蜂行为的信息素研究》文中提出人工释放天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烟草大田的蚜虫防控中。然而烟草害虫发生密度较低时,释放的天敌和自然天敌更倾向于在草丛及植物花朵附近自由飞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十分有限。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调控田间自然天敌的寄主搜索行为,吸引更多天敌昆虫主动搜寻害虫生境,从而有效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室内提取并初步鉴定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生物测定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的引诱活性物质,探究影响天敌行为的信息化合物;开展田间试验,筛选对烟蚜茧蜂具有显着吸引作用的活性物质,后续优化配比、明确剂量、选择合适载体,配置出烟草大田烟蚜茧蜂引诱剂。本研究对天敌利用技术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一、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害虫取食烟叶挥发性气味,采用气质联用仪进行鉴定和标样核对。初步鉴定了一些健康烟草植株在受到蚜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取食后的烟叶主要挥发性气味化合物。二、通过触角电位和嗅觉行为试验,测定了烟蚜茧蜂对多种标准化合物的触角嗅觉反应和选择趋向性。在触角电位试验中,烟蚜茧蜂雌、雄蜂对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和辛醇的EAG反应最高。嗅觉行为测定中,辛醛和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对烟蚜茧蜂雌蜂产生显着引诱作用,其中辛醛对烟蚜茧蜂雌蜂产生极显着引诱作用;壬醛、辛醛、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对烟蚜茧蜂雄蜂产生显着引诱作用。三、田间试验苯乙醛、苯乙醇、β-香叶烯、β-蒎烯、水杨酸甲酯、2-甲基丁酸丁酯、芳樟醇、柠檬烯等不同混合物配置的诱芯,并筛选出对烟蚜茧蜂产生引诱效果的诱芯。同时,为发挥视觉在寄生蜂搜寻寄主过程中的作用,研制出效果更佳的黄色胶片型烟蚜茧蜂引诱剂。经过田间试验展示了天敌引诱剂对田间天敌的良好引诱效果,为烟草大田害虫生物防治积累了田间实际经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未来可能的技术。

赵思琪[3](2019)在《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文中指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其钻蛀危害水稻、茭白等寄主植物,是田间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包括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三唑磷、大环内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微生物源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及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等及其混剂。但由于化学农药长期或不合理的使用,各地不断出现二化螟产生抗药性以及多种常用药剂防治效果下降的报道。为了明确二化螟种群对田间常用药剂的抗性动态,指导田间二化螟的有效防控,我们监测了七省二化螟田间种群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以室内敏感品系和高抗氯虫苯甲酰胺的二化螟田间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以期对制定合理的二化螟化学防治方案提供帮助。1、二化螟对8种药剂的抗性监测2017-2018年采用稻苗浸渍法监测了 7省38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及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2017年湖南桃江、浙江苍南、象山、余姚及江西都昌5个二化螟田间种群表现为高水平抗性(102.9-236.5倍),占监测种群的25.0%,其中湖南桃江种群抗性倍数最高(236.5倍),湖南衡南、衡阳、攸县,浙江瑞安以及江西上高、南城6个种群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2.9-54.9倍),占监测种群的30%,其余9个种群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2.3-9.6倍);2018年监测的18个种群中,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高水平抗性(101.3-511.6倍)的种群上升到50%,中等水平抗性种群为16.7%,其余33.3%的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与2017年相比,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明显上升。甲氧虫酰肼的监测结果显示:2017年监测的10个田间种群中,90%的监测种群对甲氧虫酰肼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0-7.9倍之间;到2018年,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种群只占到监测种群的25%,50%的监测种群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1.9-65.0倍),而浙江瑞安和余姚两种群达到高水平抗性(188.2和201.9倍),表明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抗性上升迅速。2017年监测的湖南衡南、桃江种群,安徽潜山种群、江苏仪征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全部表现为敏感至低水平抗性(1.2-6.1倍);2018年,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的种群占监测种群的83.3%,浙江象山种群和安徽潜山种群监测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7.5倍和13.7倍,表明二化螟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处于上升趋势。2017-2018年我们使用毛细管点滴法监测了 7省32个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2017年监测的18个种群中,对阿维菌素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的种群占监测种群的72.2%,抗性倍数在0.6-9.8倍之间;到2018年,二化螟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突升,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的种群仅占监测种群的28.6%,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占35.7%,湖南攸县,浙江苍南、瑞安、象山,江西南昌种群达到高水平抗性(101.3-307.3倍)。对甲维盐,2017年监测的15个田间种群全部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0.6-10.0倍);到2018年,二化螟种群对甲维盐抗性明显上升,仅有38.5%的种群表现敏感至低水平抗性(2.0-9.6倍),中等水平抗性的种群已达53.8%,其中,浙江苍南种群对甲维盐已产生了 51.2倍的抗性。二化螟监测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在2.0-63.8倍之间,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在3.0-223.4倍之间,监测结果显示:由于个别高抗地区对上述两种药剂的再次使用,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迅速回升。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杀虫单抗性水平较往年仍保持稳定,抗性倍数在0.8-11.4倍之间。二化螟的抗药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既二化螟对各类药剂表现为高水平抗性的种群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以及湖南三省;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出现中等水平抗性种群;而江苏、四川省内各二化螟田间种群对各类药剂则表现相对敏感。2、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以浙江余姚田间高抗种群(RR)和室内敏感种群(SS)为试虫,通过正交、反交、回交、自交试验,分析该田间高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遗传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不完全隐性(正、反交D值分别为-0.148和-0.127)基因控制的遗传,同时F1与抗性亲本回交或自交后代的氯虫苯甲酰胺LD-p曲线与单个主基因控制假设明显不符,表明该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不是由单个主基因控制,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控制的。

陆宴辉,赵紫华,蔡晓明,崔丽,张浩男,肖海军,李振宇,张礼生,曾娟[4](2017)在《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农业害虫综合防治是昆虫学的一门应用科学,旨在明确农作物害虫的发生危害与暴发成灾规律,提出害虫监测预警和可持续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在2012-2016年的5年间,我国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多尺度空间管理的害虫生态调控新理论,发展了害虫行为调控技术和化学防治新技术,并在棉铃虫对Bt棉花抗性治理对策、稻飞虱的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小菜蛾抗药性诊断及治理技术、青藏高原农牧害虫发生规律和分区治理等防治实践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国际上害虫综合防治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将来还需要在害虫灾变机制研究、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创新研发以及集成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我国农业害虫可持续治理以及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杨柳[5](2014)在《湖南烟区主要烟草害虫发生动态监测及抗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定时定点调查和性诱剂诱集系统监测了2010-2012年湖南烟区(浏阳)的田间主要烟草害虫的发生动态;以田间采集的湖南4个主要烟区的烟蚜、湖南宁乡烟区的斜纹夜蛾为材料,监测了他们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分布,测定了他们与敏感种群体内解毒酶、保护酶及淀粉酶之间的酶活性差异;测定了Bt抗性选育对烟青虫体内3种解毒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湖南烟蚜对辛硫磷、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抗性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田间系统监测了2010年至2012年湖南浏阳烟区烟蚜的发生动态,并探讨了不同前作越冬害虫基数与烟田害虫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越冬萝卜菜及大白菜上的有蚜株率及百株蚜量均高于2010及2012年,其中,2011年越冬萝卜菜上的有蚜株率为16%,百株蚜量为26头,越冬大白菜上的有蚜株率为26%,百株蚜量为42头。田间系统调查发现,2011年的烟蚜发生比其他两个年份集中且严重,2011年的蚜虫单株最高量为4896头,百株蚜量最高为25768头,说明前作越冬蚜虫的基数越大,当年烟田蚜虫的发生量越多。而2011年的天敌数量相对较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及蜘蛛等,对后期蚜虫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011年僵蚜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份,尤其在5月上旬,僵蚜的百株最高量达到了5241头,僵蚜数量大与当年蚜虫的发生基数大有关,但僵蚜多也减少了后期蚜虫的发生量。前作为辣椒的田中,金龟子(蛴螬)的发生数量较多,前作为烟草和茄子的田中蜗牛的数量较多。利用性诱剂监测了2010年至2012年湖南(浏阳)烟区烟田斜纹夜蛾、烟青虫、小地老虎、棉铃虫等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该地区5月上旬始见,以2012年的发生量为最大;烟青虫在2012年的发生量高于其他两个年份,该地区在3月下旬始见成虫;棉铃虫成虫于3月中下旬始见,以2012年发生量为最大;小地老虎在2011和2012年发生均较大,成虫在该地区始见于2月下旬。2.监测了湖南浏阳、宁乡、桂阳、龙山四个烟区烟蚜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氯氟氰菊酯、辛硫磷及灭多威等常用五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总体来说,四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啶虫脒均有较高抗性,其中浏阳烟区最高,与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抗性高达69.07倍,处于高抗水平。四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毗虫啉也有较高抗性,其中宁乡烟区最高,与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抗性高达21.03倍,处于中抗水平,其次是浏阳烟区,抗性达11.33倍,也处于中抗水平。浏阳烟区烟蚜种群对氯氟氰菊酯也有较高抗性,抗性为10.14倍,处于中抗水平。除了湘西龙山烟区对灭多威表现低抗外,其余3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辛硫磷尚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四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灭多威均表现出敏感性降低阶段。同时监测了长沙地区斜纹夜蛾种群对甲维盐、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宁乡斜纹夜蛾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倍数为30.15倍,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47.28倍。表明该地区的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甲维盐和氯氟氰菊酯这两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水平的抗性。3.测定了湖南浏阳、宁乡、桂阳、龙山四个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宁乡烟区斜纹夜蛾种群及相对敏感种群体内的解毒酶、保护酶及消化酶的活性,表明烟蚜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均以浏阳种群最高,宁乡次之;烟蚜抗性种群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淀粉酶(AMS)的活性均高于敏感种群。与敏感种群相比,宁乡烟区斜纹夜蛾种群的代谢解毒酶、保护酶及消化酶均有显着的提高。以上结果表明代谢解毒酶、保护酶在烟蚜及斜纹夜蛾对烟碱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菊酯类药剂的抗性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测定了烟蚜敏感品系与抗辛硫磷、抗氟氯氰菊酯品系之间的α-NA羧酸酯酶活力,结果显示,敏感与抗性品系间酶活力差异显着,抗辛硫磷品系的比活力是福建敏感品系的4.05倍,抗氟氯氰菊酯品系的比活力是福建敏感品系的3.23倍。β-NA羧酸酯酶活力在敏感品系与抗辛硫磷、抗高效氟氯氰菊酯品系之间差异则不显着,β-NA羧酸酯酶活力分别为1.013U/mg.pro.t、1.140 U/mg.pro.t和0.994 U/mg.pro.t。敏感品系与抗辛硫磷、抗氟氯氰菊酯品系之间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差异显着,抗辛硫磷品系的比活力是福建敏感品系的1.62倍,抗高效氟氯氰菊酯品系的比活力是福建敏感品系的2.19倍。将三种品系的DNA分别进行PCR扩增后,烟蚜的酯酶基因在574bp和865bp分别出现了两条较弱的条带,说明在辛硫磷和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品系中,烟蚜的酯酶基因没有发生扩增;钠离子通道的实验表明,将三种品系的DNA分别进行PCR扩增后,产生300bp和600bp的两条条带,说明福建敏感品系和抗氯氟氰菊酯品系的烟蚜均为抗性杂合型。

王凤龙,任广伟,张成省[6](2010)在《烟草植物保护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提出一、引言烟草植物保护是研究烟草病害、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成灾机理以及防治策略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烟草植物保护在防御和控制烟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确保烟叶生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烟草植物保护研究向生态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纵深发展,特别是在重大烟草病虫害发生、灾变规律、害虫与病原菌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植保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日趋完善,研发出烟草重大病虫害测报技术,制定了烟草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病虫

杨芳荃,吴若云,朱景明[7](2009)在《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湖南篇》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棉花生产一靠科技创新,二靠政策扶持,三靠棉农投入,率先实现了品种杂优化、栽培规范化、种子产业化,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张旭[8](2008)在《基于Web GIS的棉铃虫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新疆石河子148团为研究地点,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研究对象,应用Web GIS技术建立该团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结合功能强大、技术成熟的Arc IMS(Internet Map Server)软件作为平台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Web GIS的棉铃虫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此系统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创新点如下:1、详细记录148团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作物布局、天敌等,多点调查生长季节内棉铃虫各代的卵、幼虫和成虫诱集数,并结合这一地区的棉铃虫发生的历史数据,利用期距预测、有效积温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建立符合该地区的棉铃虫预测预报模型,分别是越冬代发生期预测模型和一、二代始盛期预测模型、二代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经回测,在1999—2005年间,发生期预测模型有5年与实际值相符,历史符合率为71.4%,一、二代始盛期预测模型有6年与实际值相符,历史符合率为85.7%,二代发生程度预测模型有4年与实际值相符,历史符合率为57.1%。2、建立网络化的148团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将Web GIS平台和预测模型相结合,发挥各自特点,达到最优化设计,将Web GIS技术应用于害虫预警、管理和辅助决策等方面,并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点。3、以Arc IMS(Internet Map Server)为开发平台,利用GIS的专题地图、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建立基于Arc IMS棉铃虫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经过应用测试,该系统能提供针对棉铃虫的信息管理,进行虫害信息发布,同时具有一定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的功能,通过互联网,该系统能为更广大的农民服务。4、Web GIS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将Web GIS在害虫预警、管理和辅助决策的应用上做了初步的研究和运用。

邱式邦,杨怀文[9](2007)在《生物防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阐述了生物防治在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全面正确认识生物防治技术。指出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上的成功应用,必须要注意与其他植保技术协调。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成功的生防实例和生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朴永范[10](2005)在《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共同特点是以小型农户为主要群体,对这些农户而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技术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学习和应用有相当大的难度。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已成为农业生产决策的主导因素,以往由上而下以行政管理型技术指导为主线的技术推广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IPM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以下简称FFS)是以农民为中心,以农田为课堂,以农田生态系统知识为核心的全生长季IPM培训,是农民通过试验研究和亲身实践,提高IPM知识水平,并参与各种训练活动来提高交流、组织、学习、分析和团队协作等技能技巧的培训,完成“新知识”和“新技术”产生、学习、应用等IPM技术转化的新模式。 本文对IPMFFS的设立、课程(Curriculum)设计、培训方法和内容以及IPM农民田间学校在IPM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应用参与式理论,在前人参与式活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水稻、棉花IPM农民田间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符合小型农户的生产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的IPM农民田间学校的动态模式。结果表明,IPM农民田间学校是IPM技术转化的有效途径。以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为核心内容的IPM农民田间学校所遵循的四项原则中,健身栽培是基础,保护利用天敌是基本保障,定期田间调查是主要方法,也是农民成为专家的关键,使农民成为“专家”是IPM农民田间学校的根本目的。最终实现由传统而单一的“为农民,For Farmers”的IPM推广机制到“与农民一道,With Farmers”直至“由农民来实施,By Farmers”的转变,为实现适应新形势的推广机制、体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添砖加瓦。 在详细阐述了参与式IPM培训的必要性和和理论基础的同时,系统阐明了IPM FFS的特点,明确了IPM FFS对提高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保护和综合管理的相关性,阐明了IPM FFS在IPM技术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明确提出IPM FFS为新型技术推广机制、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及适应当前新形势下以小型农户为对象的IPM技术转化开辟了新途径。 应用农田生态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手段,在作物生长的全生育期对作物生长、有害生物、天敌和中型昆虫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做出管理决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揭示了IPM农民田间学校关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决策和相应技术措施的内涵和实质,完善了参与式IPM决策的概念,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的演变和适用技术研究、转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蔬菜生产及害虫发生
        1.1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
        1.2 蔬菜害虫发生及为害
    2 蔬菜害虫药剂防治
        2.1 概况
        2.2 存在问题
        2.2.1 过度依赖农药
        2.2.2 抗药性问题严重
        2.2.3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2.2.4 发生农药中毒事件
    3 农户认知及用药行为
        3.1 概况
        3.2 存在问题
        3.2.1 认知不足,农药选择不当
        3.2.2 农药施用剂量、方式不规范
        3.2.3 任意混合配置,机械选用不当造成浪费
        3.2.4 农技指导不到位,治理对策不够规范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农户对蔬菜害虫及其治理的认知、决策与行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设计
        2.2.2 数据来源
        2.3 模型选择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对蔬菜害虫认知及用药行为描述性分析
        3.1.1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3.1.2 相关认知特征描述
        3.1.3 用药行为特征描述
        3.2 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变量与样本统计
        3.2.2 模型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两类重要蔬菜害虫药剂分析及存在问题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库调研
        2.2 蔬菜害虫防治药剂文献调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茄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1.1 登记农药
        3.1.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3.2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2.1 登记农药
        3.2.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4 讨论
第四章 两种重要蔬菜害虫代表性防治药剂田间药效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1.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2.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
        3.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
    4 讨论
第五章 提升蔬菜害虫药剂治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 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
    2 农业农村部完善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
    3 建立科学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
    4 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高效安全药剂研发
    5 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省菜农杀虫剂使用认知和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2)烟草大田调控烟蚜茧蜂行为的信息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1 前言
    1.1 害虫防治概述
        1.1.1 害虫防治发展趋势
        1.1.2 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1.1.3 天敌化学信息素的应用
    1.2 “植物-害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概述
        1.2.1 植物挥发物的种类
        1.2.2 虫害诱导挥发物的生态功能
        1.2.3 植物花香气味对天敌的引诱作用
    1.3 天敌对害虫的识别机制
        1.3.1 天敌对害虫的嗅觉识别
        1.3.2 天敌的视觉识别
        1.3.3 天敌对害虫的其他识别机制
    1.4 天敌行为及影响因子
        1.4.1 天敌的营养摄取行为
        1.4.2 天敌的寄生行为
        1.4.3 影响天敌行为的生物因子
        1.4.4 影响天敌行为的非生物因子
    1.5 天敌引诱剂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与意义
        1.6.1 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测试化合物
        2.1.4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
        2.2.2 烟蚜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
        2.2.3 烟蚜茧蜂的嗅觉行为测定
        2.2.4 烟蚜茧蜂引诱活性物质的筛选与优化
        2.2.5 烟蚜茧蜂引诱剂的引诱效果
        2.2.6 不同载体类型烟蚜茧蜂引诱剂效果比较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提取与鉴定结果
    3.2 烟蚜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
        3.2.1 烟蚜茧蜂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
        3.2.2 烟蚜茧蜂对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3.3 烟蚜茧蜂的嗅觉行为测定
        3.3.1 烟蚜茧蜂雌性成虫对测试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3.3.2 烟蚜茧蜂雄性成虫对测试化合物的行为反应
    3.4 烟草大田烟蚜茧蜂引诱剂诱芯筛选与优化
        3.4.1 诱芯活性成分初次筛选结果
        3.4.2 诱芯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筛选
        3.4.3 诱芯活性成分剂量筛选
    3.5 烟蚜茧蜂引诱剂大田引诱效果
    3.6 不同载体类型引诱剂效果比较
4 讨论
    4.1 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的提取鉴定分析
    4.2 烟蚜茧蜂对性信息素与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分析
    4.3 烟蚜茧蜂触角电位反应与行为学反应之间关系
    4.4 烟蚜茧蜂引诱剂田间施用效果分析
5 全文总结
    5.1 本文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3)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和为害
    2 我国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概况
        2.1 二化螟抗药性发展
        2.2 二化螟的抗药性治理
    3 二化螟新型防治药剂概况
        3.1 氯虫苯甲酰胺
        3.2 甲氧虫酰肼
        3.3 多杀菌素
    4 主要鳞翅目昆虫的抗药性遗传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生物测定方法
        1.3.1 稻苗浸渍法:
        1.3.2 毛细管点滴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2.2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
        2.3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
        2.4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2.5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
        2.6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
        2.7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三唑磷的抗性
        2.8 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杀虫单的抗性
    3 讨论
第三章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生物测定方法
        1.4 抗性遗传分析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代表性研究进展
    1.1 害虫防治新理念
        1.1.1基于景观格局的害虫生态调控
        1.1.2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
    1.2 害虫防治新技术
        1.2.1 行为调控技术
        1.2.2 化学防治技术
    1.3 害虫防治新实践
        1.3.1 棉铃虫对Bt棉花抗性治理
        1.3.2 水稻飞虱治理
        1.3.3小菜蛾治理
        1.3.4 西藏农牧害虫治理
2 发展趋势及研究展望
    2.1 害虫灾变机制的多学科解析
    2.2 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
    2.3 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

(5)湖南烟区主要烟草害虫发生动态监测及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湖南地区烟草害虫种类及发生现状
        1.1 切根种团
        1.2 刺吸种团
        1.3 食叶种团
        1.4 蛀茎(潜叶)种团
    2 烟草害虫抗性及防治概况
        2.1 害虫抗药性定义
        2.2 抗药性机理
        2.2.1 代谢抗性
        2.2.2 生理抗性
        2.3 烟草害虫烟蚜抗药性
        2.3.1 烟蚜的抗性现状
        2.3.2 湖南烟区烟蚜防治现状
        2.4 烟草害虫斜纹夜蛾抗药性
        2.4.1 斜纹夜蛾的抗性现状
        2.4.2 斜纹夜蛾防治现状
        2.5 烟草害虫烟青虫的抗药性及防治现状
    3 药剂对害虫的解毒酶系、保护酶系及消化酶系的影响
        3.1 消化酶
        3.2 解毒酶
        3.3 保护酶
        3.4 杀虫剂对几种害虫体内酶系影响
        3.4.1 杀虫剂对烟蚜体内酶系影响
        3.4.2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体内酶系影响
        3.4.3 杀虫剂对烟青虫体内酶系影响
    4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与技术路线
        4.1 立题背景
        4.2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3 实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湖南长沙地区烟草害虫发生动态监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监测地点
        1.2 烟草品种
        1.3 调查方法
        1.3.1 越冬基数调查
        1.3.2 田间种群数量系统调查
        1.3.3 黄皿诱蚜数量调查
        1.3.4 性诱剂诱捕夜蛾类(烟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种群数量查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前作越冬基数与烟田害虫发生量的关系
        2.1.1 烟蚜在不同寄主上的越冬基数与当年发生量的关系
        2.1.1.1 烟蚜在不同寄主上的越冬基数
        2.1.1.2 烟蚜当年的发生量
        2.1.1.3 烟蚜当年的有蚜株率
        2.1.1.4 烟蚜当年发生的百株蚜量
        2.1.1.5 有翅蚜监测结果
        2.1.1.6 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系统调查
        2.1.2 其他烟草害虫在不同寄主上的越冬基数与当年发生量的关系
        2.1.2.1 其他烟草害虫在不同寄主上的越冬基数
        2.1.2.2 其他烟草害虫当年的发生量
        2.2 性诱剂监测结果
        2.2.1 斜纹夜蛾监测结果
        2.2.2 烟青虫监测结果
        2.2.3 棉铃虫监测结果
        2.2.4 小地老虎监测结果
    3 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 湖南烟区烟蚜、斜纹夜蛾的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烟蚜种群
        1.1.2 斜纹夜蛾种群
        1.1.3 供试杀虫剂
        1.1.4 实验器材
        1.1.5 实验时间与实验室
        1.2 毒力测定方法
        1.2.1 烟蚜毒力测定
        1.2.2 斜纹夜蛾毒力测定
        1.3 实验时间与实验室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蚜种群的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布
        2.1.1 相对敏感种群的确定
        2.1.2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对5种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监测
        2.1.2.1 浏阳烟区
        2.1.2.2 宁乡烟区
        2.1.2.3 桂阳烟区
        2.1.2.4 龙山烟区
        2.1.3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的抗性分布
        2.1.3.1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对啶虫脒的抗性分布
        2.1.3.2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分布
        2.1.3.3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分布
        2.1.3.4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布
        2.1.3.5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对灭多威的抗性分布
        2.1.4 湖南4烟区烟蚜田间种群的交互抗性
        2.2 斜纹夜蛾种群的抗性监测及交互抗性
        2.2.1 宁乡烟区斜纹夜蛾种群对2种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
        2.2.2 宁乡烟区斜纹夜蛾种群对2种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
    3 小结
第四章 湖南烟区烟蚜、斜纹夜蛾体内解毒酶、保护酶的测定
    1 材料方法
        1.1 烟蚜种群
        1.2 斜纹夜蛾种群
        1.3 烟蚜解毒酶活性的测定
        1.3.1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
        1.3.2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测定
        1.3.3 羧酸酯酶的活性测定
        1.3.4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测定
        1.4 烟蚜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1.4.1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
        1.4.2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测定
        1.4.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1.5 烟蚜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1.6 烟蚜总蛋白测定
        1.7 斜纹夜蛾酶活力测定方法
        1.8 实验时间与实验室
        1.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南烟区烟蚜种群解毒酶、保护酶活性的差异
        2.1.1 湖南烟区烟蚜种群解毒酶活性的差异
        2.1.1.1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2.1.1.2 羧酸酯酶的活性
        2.1.1.3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
        2.1.1.4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
        2.1.2 湖南烟区烟蚜种群保护酶活性的差异
        2.1.2.1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2.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2.1.2.3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2.1.3 湖南烟区烟蚜种群淀粉酶活性的差异
        2.2 宁乡烟区斜纹夜蛾种群解毒酶、保护酶活性的差异
        2.2.1 宁乡烟区斜纹夜蛾种群解毒酶活性的差异
        2.2.1.1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2.2.1.2 羧酸酯酶的活性
        2.2.1.3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
        2.2.1.4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
        2.2.2 湖南烟区斜纹夜蛾种群保护酶活性的差异
        2.2.2.1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2.2.2.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2.2.2.3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2.2.3 湖南烟区斜纹夜蛾种群淀粉酶活性的差异
    3 讨论
第五章 湖南烟区烟蚜抗性的分子机制
    1 材料方法
        1.1 烟蚜种群
        1.2 试验方法
        1.2.1 羧酸酯酶的活性测定
        1.2.2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测定
        1.2.3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
        1.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1.2.5 烟蚜DNA的提取
        1.2.6 烟蚜酯酶扩增反应
        1.2.7 烟蚜钠离子通道突变反应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性与敏感品系烟蚜种群解毒酶活性的差异
        2.1.1 羧酸酯酶的活性差异
        2.1.2 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差异
        2.1.3 羧酸酯酶的活性差异
        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2.3 烟蚜DNA的提取检测
        2.4 烟蚜酯酶的PCR扩增
        2.5 烟蚜钠离子通道突变的PCR检测
    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之处
    3 下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湖南篇(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创新, 推动棉花技术进步
    1.1 栽培技术创新解决了制约湖南棉花高产的“老大难”问题
        1.1.1 育苗移栽与烂种死苗。
        1.1.2 肥促化调与“高大空”。
        1.1.3 宽行稀植与秋雨烂铃。
        1.1.4 技术规范与持续高产。
    1.2 品种的不断更新对提高湖南棉花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2.1 高产品种推陈出新。
        1.2.2 抗病品种经久不衰。
        1.2.3 低酚棉育种连破三关。
        1.2.4 彩棉研究成效显着。
        1.2.5 杂优利用成果丰硕。
    1.3 棉花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创新, 有利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3.1 耕作制度改革与病、虫害的发生主次的变化。
        1.3.2 棉花病害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的变迁。
        1.3.3 棉花虫害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的变迁。
        1.3.4 化学除草助推免耕简化栽培。
2 政策扶植, 促进棉花生产发展
    2.1 加强棉种产业化建设
    2.2 大力实施杂交棉工程
    2.3 狠抓优质棉基地建设
    2.4 出台进一步加快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
        2.4.1 制定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2.4.2 切实加强项目实施与管理。
        2.4.3 加大高产优质技术推广力度。

(8)基于Web GIS的棉铃虫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地理信息系统
    1.1.1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外的发展应用
    1.1.2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1.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植保中的应用现状
    1.1.4 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的应用
1.2 网络地理信息技术
    1.2.1 网络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1.2.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1.3.1 棉铃虫的种类及分布
    1.3.2 棉铃虫的危害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系统设计思路与技术支持
2.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2.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
    2.2.1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技术
    2.2.2 国内外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产品支持技术比较
    2.2.3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方案
    2.2.4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选取
    2.2.5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的选取
    2.2.6 ArcIMS9.0 的安装与部署(IIS5.0+J2SDK1.4.2.06+ Servlet5.0)
2.3 系统建设的目的与原则
    2.3.1 系统建设的目的
    2.3.2 系统建设的原则 第三章 棉铃虫的预警系统及建模
3.1 滴灌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
3.2 棉铃虫预警技术的研究
    3.2.1 害虫预警技术
    3.2.2 棉铃虫的预警目标
    3.2.3 棉铃虫的预警指标
    3.2.4 棉铃虫的预警指标体系
3.3 棉铃虫预测模型
    3.3.1 棉铃虫建模需求分析
    3.3.2 棉铃虫建模工具
    3.3.3 越冬代发生期预测模型
    3.3.4 一代始盛期预测模型
    3.3.5 二代始盛期预测模型
    3.3.6 二代发生程度预测模型 第四章 基于WEB GIS 的棉铃虫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1 空间分布数据库
    4.1.2 田间属性数据库
4.2 系统结构与功能
    4.2.1 Author 结构设计与功能
    4.2.2 Administrator 结构设计与功能
    4.2.3 Designer 结构设计与功能
4.3 系统演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生物防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害虫综合防治
    1.1 防治害虫的基本指导思想
    1.2 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的认识
2 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
    2.1 天敌是自然界控制害虫发生为害的重要因素
    2.2 人的主观努力, 扩大天敌治虫的作用
    2.3 正确认织生物防治技术
        2.3.1 生物防治的优越性
        2.3.2 生物防治的局限性
3 合理施用农药, 解决农药与天敌的矛盾
    3.1 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范围
        3.1.1 贯彻综合防治是减少农药使用的重要措施
        3.1.2 改全面施药为局部施药
        3.1.3 改进防治指标和加强测报 在必要时才打药
    3.2 调整施药日期和释放天敌日期
        3.2.1 避免在天敌盛发期打药
        3.2.2 选择天敌抗药性强的虫态施药
        3.2.3 选用对天敌影响小的农药和剂型
        3.2.4 改进施药方法, 提高施药技术
4 为天敌创造更适宜的生活和繁殖条件
    4.1 为天敌昆虫提供中间寄主和食料
    4.2 创造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4.3 提高农业技术措施, 减少天敌死亡
        (1) 间苗、整株、打叉。
        (2) 耕耙土地和浇水。
        (3) 清洁田园。
5 制订保护天敌的法规或公约

(10)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
        1.2.2 害虫管理的内涵
        1.2.3 IPM推广
        1.2.4 IPM农民田间学校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设立
        1.3.2 课程设置
        1.3.3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法与内容
        1.3.4 评估农民田间学校的效果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2.1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效果
        2.1.1 水稻农民田间学校
        2.1.2 棉花农民田间学校
    2.2 农民参与式IPM研究
        2.2.1 确定研究课题
        2.2.2 制定概念表
        2.2.3 试验设计
        2.2.4 结果分析
    2.3 IPM FFS在IPM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和地位
        2.3.1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与当前需求分析
        2.3.2 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IPM农民田间学校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IPM农民田间学校的课程范例
    附录1.1 水稻IPM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范例)
    附录1.2 棉花IPM农民田间学校课程设置(范例)
附录2 生态知识培训
    附录2.1 “快速”农田生态系统分析训练
    附录2.2 观察理解—寄生性天敌试验
    附录2.3 种群动态
    附录2.4 食物链
附录3 技能技巧培训
    附录3.1 滚球认人
    附录3.2 长筷子吃花生米
    附录3.3 协作运水
    附录3.4 内外圈游戏
    附录3.5 营养网
    附录3.6 田间考察和信息收集
    附录3.7 信息传递效率—悄悄话
附录4 农民参与的试验研究
    附录4.1 捕食性天敌行为观察—蜘蛛
    附录4.2 稻田狼蛛捕食行为观察
    附录4.3 昆虫园
    附录4.4 水稻的生理补偿能力
    附录4.5 棉花的生理补偿能力—去叶试验
    附录4.6 不同类型除草剂在水稻分蘖期施用对稗草和水稻影响
    附录4.7 不同施药方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附录4.8 摘早蕾试验研究
附录5 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附录5.1 水稻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附录5.2 棉花农民田间学校BBT测验试题(样题库)
附录6 农民植保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D]. 周雯. 扬州大学, 2021(09)
  • [2]烟草大田调控烟蚜茧蜂行为的信息素研究[D]. 刘丰黎. 浙江大学, 2021(01)
  • [3]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遗传特性[D]. 赵思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陆宴辉,赵紫华,蔡晓明,崔丽,张浩男,肖海军,李振宇,张礼生,曾娟. 应用昆虫学报, 2017(03)
  • [5]湖南烟区主要烟草害虫发生动态监测及抗性机制研究[D]. 杨柳.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6]烟草植物保护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A]. 王凤龙,任广伟,张成省. 2009-2010烟草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7]中国棉业科技进步30年——湖南篇[J]. 杨芳荃,吴若云,朱景明. 中国棉花, 2009(S1)
  • [8]基于Web GIS的棉铃虫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D]. 张旭. 石河子大学, 2008(01)
  • [9]生物防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J]. 邱式邦,杨怀文. 植物保护, 2007(05)
  • [10]水稻、棉花害虫综合治理(IPM)技术转化途径研究[D]. 朴永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标签:;  ;  ;  ;  ;  

湖南省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