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论文文献综述)
施承泽[1](2015)在《试论20世纪两岸现代金属雕塑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将“现代金属雕塑”看成“两岸现代雕塑发展”系统下的一个部份。因此,解析系统中的重要发展脉络,将有助于对“现代”、“两岸”与“金属雕塑”的整体认识。而透过研究两岸现代金属雕塑的发展脉络,本文也同时探讨了两岸现代雕塑中所体现的核心内涵:现代性、抽象形质与中华文化。从探讨20世纪欧美金属雕塑与现代之间的关联开始,逐步解析诸多欧美艺术潮流、运动相继催化成熟的现代金属雕塑发展历程(对照母体析论)。接着,从欧美的发展脉络来反思、梳理两岸现代雕塑的启蒙历程,以及探索造就两岸现代金属雕塑兴起的各种客观条件(中西平行比对)。透过解析两岸现代雕塑的发展、社会转型及产业环境的现代化差异,乃至于国际关系演变上的宏观条件对照探讨(两岸平行比对)。最后再以:现代性、抽象及中国风格等三个主题,分别列举两岸金属雕塑家作思维与作品上的实例分析比较(两岸交叉比对),藉此深入剖析当代华人雕塑创作上经常会涉足的几个核心议题或创作取向。而在归纳以上四种研究进路后,本论文最终希望能够对于同为中华文化圈孕育影响下的两岸,在现代金属雕塑发展差异与形成原因有概略的理解之外,也期盼能够以这份初步的研究,来提供21世纪华人现代雕塑创作者,一个在全球化场域下面对个人自身文化血缘,与展望未来创作课题上些许可能的切入点。
冒亚龙[2](2006)在《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何建筑美学都有一定的哲学根基,客体论建筑美学的哲学根基哲学本体论,它演绎出美是一种不依赖人而存在的建筑客观属性;主体论建筑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主观主义唯我论和客观主义存在论的统一,以解释学、解构主义哲学为表率,它认为建筑不依赖人而存在,但建筑的美却依赖于人,建筑美与不美取决于人;价值论建筑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价值论、现象学等人文哲学,它认为建筑之美既不取决于建筑客体,也不取决于主体,而是存在于主、客体等构成的复杂价值关系之中。建筑美学价值的本质就在于建筑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是否同主体的结构、尺度、需要相符合、接近或一致,如果相接近或一致,人就产生心理的认同或共鸣,建筑则具有美学价值,反之则无。建筑美学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或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建筑美学价值是建筑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理需求,是否满足使用者的各种活动和身体结构、尺度,是否达到使用者对建筑功能、安全、经济性等所提出的要求;精神层面的建筑美学价值包括建筑是否适合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和心理尺度,是否使居者产生心理认同和实现人之为人的更高层次的形上精神追求,是否证实人的自由、偏好和存在。价值论建筑美学继承、改革和发展了主体论建筑美学,其人文色彩浓厚,系统科学论的建筑美学价值则弥补了其科学理性的不足,它将建筑美学价值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研究。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由技术美学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二部分组成,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前者可通过建筑科学技术标准进行审美评价,而后者则具有多元化的人文艺术属性,是异常复杂和变化的,公共期待视域和共通感的社会审美价值观可以衡量建筑艺术美学价值。论文基于当代人文哲学和美学理论的相关成果,重点从艺术美学价值(精神层面)的视角阐述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包括高层建筑的城市美学价值、科技美学价值、数学美学价值、雕塑之美、空间之美、模糊美学价值、政治美学价值和高层建筑的负面影响及其反思,以及高层建筑的当代审美趋向,涉及分形美学价值、信息论美学价值、生态美学价值、反形式美学与高层建筑的奇特美。得出以下主要成果:论证了建筑美学价值的本质、构成和评价标准;价值论建筑美学的必然性与系统科学论的建筑美学价值观;分形美学是一种新的建筑设计观和方法论;建筑美学价值体现在适度的建筑信息创新;从模糊美学和反形式美学中革新和发展建筑美学;树立生态文化信仰的高层建筑美学价值观。
燕林[3](2003)在《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文中研究表明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融和的信息时代 而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促使人们在物质 精神 理念等各方面进行思考和突破。新思潮的涌动 所形成的新生代观点。往往是对昨天 也就是所谓过去的传统进行着冲突 形成叛逆思想 并以新的文化视觉看待设计领域。这其中 人文思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燕林[4](2002)在《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文中提出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融和的信息时代,而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促使人们在物质、精神、理念等各方面进行思考和突破。新思潮的涌动,所形成的新生代观点。往往是对昨天,也就是所谓过去的传统进行着冲突,形成叛逆思想,并以新的文化视觉看待设计领域。这其中,人文思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20世纪两岸现代金属雕塑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研究方法概述 |
楔子 |
绪论 现代的金属雕塑 |
第一章 源自欧美的20世纪现代金属雕塑发展 |
第一节 从传统金工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金属雕塑 |
第二节 催化欧美金属雕塑发展的现代艺术风潮 |
第三节 毕加索与20世纪欧美现代金属雕塑的发展 |
第二章 两岸现代雕塑启蒙与现代金属雕塑的兴起 |
第一节 从欧美现代雕塑发展反思两岸现代雕塑的启蒙 |
第二节 大陆现代雕塑启蒙与现代金属雕塑的兴起 |
第三节 台湾现代雕塑启蒙与现代金属雕塑的兴起 |
第四节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发展概况的对照 |
第三章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的现代性 |
第一节 以观念重新定义材料和美学的现代雕塑 |
第二节 从欧美的现代来反思两岸现代雕塑发展中的现代 |
第三节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所体现的“现代精神” |
第四节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所体现的“现代形式” |
第四章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的抽象形质 |
第一节 欧美现代雕塑的抽象及其美学 |
第二节 中华文化关于抽象的美学观念 |
第三节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的“几何抽象” |
第四节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的“表现主义抽象” |
第五章 两岸现代金属雕塑中的中国风格 |
第一节 两岸现代雕塑发展历程中的中国风格尝试 |
第二节 从中国风格的“美学内涵”来看两岸现代金属雕塑 |
第三节 从中国风格的“诠释手法”来看两岸现代金属雕塑 |
第四节 从中国风格的“符码运用”来看两岸现代金属雕塑 |
结语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
1.2.1 学术意义 |
1.2.2 实用价值 |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概述 |
1.3.1 国外建筑美学研究及其前沿动态 |
1.3.2 国内建筑美学研究及其学术成就 |
1.4 研究范围和视角 |
1.5 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框架 |
2 从客体论走向价值论的建筑美学及其必然性 |
2.1 客体论建筑美学 |
2.1.1 客体论美学本质及溯源 |
2.1.2 客体论建筑美学及其特征 |
2.1.3 西方客体论建筑美学 |
2.1.4 中国古代建筑美论的现代意义 |
2.2 主体论建筑美学 |
2.2.1 现代主体论美学 |
2.2.2 主体论建筑美学及其特征 |
2.2.3 主体论建筑美学的多元价值观 |
2.3 价值论建筑美学 |
2.3.1 价值论美学及其本质 |
2.3.2 价值论建筑美学本质及其特征 |
2.3.3 价值论建筑美学的相关论着 |
2.4 建筑美学从客体论走向价值论的必然性 |
2.5 小结 |
3 系统科学论的建筑美学价值 |
3.1 价值论建筑美学的基本术语及其演绎 |
3.1.1 美学、建筑美学和高层建筑美学的概念及其关系 |
3.1.2 价值、美学价值与价值论释义 |
3.1.3 价值论建筑美学与高层建筑美学价值 |
3.1.4 价值论美学视野中的建筑本源意义 |
3.1.5 系统科学释名与建筑美学价值的系统性 |
3.2 耗散结构理论演绎下的建筑美学价值系统 |
3.2.1 建筑美学价值系统 |
3.2.2 建筑美学价值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
3.2.3 建筑美学价值系统的整体属性和规律 |
3.2.4 高层建筑美学价值构成 |
3.3 系统科学论的高层建筑美学价值兼有科学与人文属性 |
3.3.1 人文精神的高扬 |
3.3.2 复杂科学之理性 |
3.4 小结 |
4 高层建筑美学价值表现 |
4.1 高层建筑的城市美学价值 |
4.1.1 城市美学 |
4.1.2 高层建筑的城市空间美学价值 |
4.1.3 高层建筑的城市形象美学价值 |
4.1.4 城市精神的象征 |
4.1.5 高层建筑是一把城市双刃剑 |
4.1.6 小结 |
4.2 高层建筑的科技美学价值 |
4.2.1 科技美学释义 |
4.2.2 高层建筑的科学美学价值 |
4.2.3 高层建筑的技术美学价值 |
4.2.4 当代高层建筑人文和生态技术的美学价值 |
4.2.5 高层建筑的材料美学价值 |
4.2.6 价值论高层建筑科技美学的哲学本质 |
4.2.7 小结 |
4.3 高层建筑的数学美学价值 |
4.3.1 数学美学及其特征 |
4.3.2 高层建筑的整体秩序之美 |
4.3.3 高层建筑的数量美学价值 |
4.3.4 高层建筑的几何美学价值 |
4.3.5 高层建筑的几何抽象美学价值 |
4.3.6 小结 |
4.4 高层建筑的雕塑美 |
4.4.1 开放而空灵的现代雕塑 |
4.4.2 高层建筑具象抽象的美学价值 |
4.4.3 高层建筑的体积美 |
4.4.4 高层建筑的雕塑化“虚空”之美 |
4.4.5 高层建筑的雕塑化质感和色彩美 |
4.4.6 小结 |
4.5 高层建筑的空间美 |
4.5.1 高层建筑空间的演变 |
4.5.2 高层建筑空间的系统美 |
4.5.3 高层建筑空间的景观美学价值 |
4.5.4 当代高层建筑空间的场所美学价值 |
4.5.5 高层建筑空间之模糊美 |
4.5.6 当代高层建筑空间与赛伯空间的“超文本链接” |
4.5.7 小结 |
4.6 高层建筑的模糊美学价值 |
4.6.1 模糊美学及其哲学基础 |
4.6.2 高层建筑美学价值本身的模糊美 |
4.6.3 高层建筑构成图式的模糊美学价值 |
4.6.4 高层建筑符号的模糊美学价值 |
4.6.5 高层建筑的意境模糊美学价值 |
4.6.6 小结 |
4.7 高层建筑的政治美学价值 |
4.7.1 政治美学释疑 |
4.7.2 高层建筑的政治美学价值 |
4.7.3 小结 |
4.8 高层建筑的负面影响及其反思 |
4.8.1 伦理恐慌与恐高心理 |
4.8.2 局域气候的灾变 |
4.8.3 安全的恐慌 |
4.8.4 科学论证匮乏与造价昂贵 |
4.8.5 穷兵黩武 |
4.8.6 小结 |
5 当代高层建筑的审美价值走向 |
5.1 高层建筑的分形美学价值 |
5.1.1 分形美学 |
5.1.2 建筑与城市的分形美学特征 |
5.1.3 高层建筑的分形美学价值 |
5.1.4 运用分形美学的高层建筑设计 |
5.1.5 分形美学为建筑设计与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 |
5.1.6 小结 |
5.2 高层建筑的信息论美学价值 |
5.2.1 信息论美学释名 |
5.2.2 建筑就是信息 |
5.2.3 建筑审美的本质就是传译信息 |
5.2.4 高层建筑之美体现在适度信息创新及其层次性 |
5.2.5 高层建筑的信息论美学价值 |
5.2.6 当代高层建筑的信息论美学价值 |
5.2.7 小结 |
5.3 高层建筑的生态美学价值 |
5.3.1 生态美学及其特征 |
5.3.2 生态建筑与高层建筑的生态美学特征 |
5.3.3 当代高层建筑的生态高技倾向 |
5.3.4 高层建筑的生态美学价值 |
5.3.5 树立生态文化信仰的高层建筑美学价值观 |
5.3.6 小结 |
5.4 反形式美学与高层建筑的奇特美 |
5.4.1 反形式美学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美学的辨证关系 |
5.4.2 反形式美学与奇异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
5.4.3 反意义与高层建筑的含混美学价值 |
5.4.4 反形式美学之启示 |
5.4.5 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1.1 建筑美学价值的本质、构成和评价标准 |
6.1.2 价值论建筑美学的必然性与系统科学论的建筑美学价值观 |
6.1.3 分形美学是一种新的建筑设计观和方法论 |
6.1.4 建筑美学价值体现在适度的信息创新 |
6.1.5 从模糊美学和反形式美学中革新和发展建筑美学 |
6.1.6 树立生态文化信仰的高层建筑美学价值观 |
6.2 后续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四、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20世纪两岸现代金属雕塑发展[D]. 施承泽. 中国美术学院, 2015(05)
- [2]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研究[D]. 冒亚龙. 重庆大学, 2006(01)
- [3]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J]. 燕林.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3(04)
- [4]现代设计的人文观照与形式叛逆[J]. 燕林.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