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上)(论文文献综述)
侯翔[1](2019)在《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升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航空客运市场的全球化,航空客运营销的一体化及飞机运量日益增大,全球航空运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YN航空公司作为YN省最大的基地公司,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博弈和政治动荡给航空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消费意愿减低以及高铁迅猛发展的一系列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中国周边市场回暖、行业调控政策、油价中低位波动和国家促进航空市场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明方向所等机遇。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YN航空公司突破现状,打造升级型的营销模式2.0势在必行,重点要从优化航网枢纽,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服务营销”理念转型,多节点互联思路拓展营销渠道四方面措施展开,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航空公司客运营销相关理论综述为依据,对YN航空公司宏观营销环境、微观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对YN航空公司的营销模式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以YN航空公司市场销售部为考察背景,在大量实践工作论点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围绕服务品质,品牌建设展开产品开发创新与客户维护模式,加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完善网站直销模式,进行促销目标细分;并借助“互联网+”拓宽思路,形成各航空公司资源、企业文化、营销服务共享模式,守望航空企业共联共强共发展的美好前景。因此,对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的对策进行升级打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姚琦[2](2017)在《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山西省的整体经济步入供给侧改革阶段。在这个经济形式严峻的大环境下,机场广告业的发展明显受到影响。省会机场——太原武宿机场广告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其他支线机场开始出现收入萎缩的问题,整体情况表现不佳。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之中,如何保证山西省机场广告业的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研究山西省机场广告业发展情况、内外部环境,找出其真正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此建立现阶段的适应性公司战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以省会和地方机场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机场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视角分析影响机场广告收入的因素,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发现目前机场广告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增加机场广告收入的政策建议。本文遵循了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的路径进行研究。首先依据经济分析理论,结合机场广告收入运作的特点,从各市GDP、税收总额、财政预算、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规模企业工业总收入、行业竞争等外部环境和机场航班量、旅客吞吐量、机场广告人员的努力程度等内部条件分析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然后以省会机场、地方机场2012--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相关系数原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因素与省会机场、地方机场的广告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提高机场广告收入,必须从机场内外部入手,设计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此,本文最后提出改善机场广告收入的对策建议,从战略上实施低成本、差异化、专一化等战略,开发具有差异性、独特性、新奇性的广告产品,吸引客户的眼球和心智,以达到增加广告收入的目的;从战术上做好营销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工作,为机场广告收入提升寻求可持续增长之路。
徐前影[3](2016)在《顺丰速运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电子商务的逐渐发展成熟以及网络购物方式的渗透,为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快递这一行业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在行业发展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国际大型快递企业的进入,虽然国际快递企业加快发展速度给快递行业带来活力,但也对我国发展历史不是很长的快递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顺丰速运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代表。虽然顺丰速运在国内快递市场上有着很多的优势,但自身也有比较明显的劣势,且与Fedex、UPS等国际快递公司相比,无论是在国际服务网络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顺丰速运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抓住中国快递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缩小与国际快递公司在各方面的差距,成为顺丰速运的一大考验。本文首先通过常用的PEST分析模型,分析了顺丰速运竞争的宏观环境,紧接着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研究了当前顺丰速运面临的竞争环境,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在顺丰速运内部拥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前文的环境分析,找出了顺丰速运存在的优劣势以及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通过战略组合分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在市场方面,细分中高低端客户群,挖缺空白市场等;在品牌方面,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强势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上,除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外,还应实施差异化战略;实施人才竞争的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努力提高在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同时,抓住跨境电子商务的机遇,完善国外的服务网络。最后,针对战略的实施,从技术、基础设施、资金方面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
胡昌支[4](2014)在《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央部委出版社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组成部门按专业化分工而设立的出版机构,是区别于地方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出版群体。其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专业分工明确、业务遍及全国,是党和政府营造舆论的骨干和核心,也是培育、开发、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和行业科技文化进步的智力支撑。当今社会发展、国家经济腾飞要求出版社实施体制改革,而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是我国出版改革的核心部分。全文除导论外,共分四章。第一章,中央部委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与作用,该章分别叙述了中央部委出版社初创期、发展期和繁盛期的历史状况,并阐释了其基本特点、作用与功能。第二章,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现状与问题。该章分析、论述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的背景与动因、进程与现状,并具体探讨了其转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三章,西方出版业企业运作及其启示。该章简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10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贝塔斯曼、培生集团、汤姆森集团、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维旺迪环球等五家大型国际出版集团在运作制度、运作理念、运作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并具体分析了西方出版业企业化运作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第四章,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路径探讨。该章具体呈现了当前国际通行的出版管理体制,剖析了我国出版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并系统探讨了出版社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容,提出了转企改制可行的三种模式:即以既有中央部委出版社为龙头,组建行业出版集团;先转换机制,再转换身份,适时完成体制与机制的全面转变:组建中央大型国际出版集团等。
柳莹[5](2012)在《山东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本管理对于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管理者往往希望获得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成本管理理论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从间接费用的出现到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再到价值工程、目标管理理论,直到现在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成本管理理论为成本管理实践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山东航空自成立以来发展速度一直较快,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与改革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众多航空公司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是山东航空人肩负的使命和重担。本文采用规范与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和成本分类入手,通过对航空公司各项成本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各个成本动因;再对山东航空目前成本管理存在的流程、结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创新方法对山东航空成本管控的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创新方法对山东航空目前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行优化。本文运用杜邦分析体系将山东航空决定生产经营及效益的重要指标相互联系,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层结构,便于逐级分析、对比,不仅能将当期生产经营、效益状况层层分解查找原因,还可以用于同比、环比等进行两期对比,找出不足或优势。本文还运用LINGO线性规划工具,对山东航空全年飞行小时在各个月度之间的分配按照边际贡献最大化原则进行重新优化,用于指导飞行资源的合理安排和与收益的匹配。本文还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航油消耗进行各因素所占权重的分析,用以分析飞行阶段影响油耗的各个因素以及影响大小,便于节油工作的开展,节约航空公司成本。
封泉明[6](2012)在《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研究 ——以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产权具有多重属性,既是平等主体的知识财产权,也是权利主体控制的、可以货币衡量的并能为其带来效益的无形资产,还是政府关于知识资源的归属、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规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日益知识化使代表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成果商业化专用权的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则使知识产权成为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进而又使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基本规则。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利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不断将自身知识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由此进一步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创造,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或关键技术上的知识产权布局,力图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优势来化解危机,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先机。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还在我国进行知识产权跑马圈地,加快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知识产权经略。而从我国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拓展,并且经过多年努力,部分中国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拥有上,包括优秀中国跨国公司在内的我国企业普遍较为缺乏。这种状况,使中国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往往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伏击而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冲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打压,就成为其进一步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不断交互融合、深化发展为背景,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控制方面的竞争态势入手,系统深入地探讨中国跨国公司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原因、重点、路径、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国际经验借鉴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中国跨国公司,尤其是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怎样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培育什么样的自主知识产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出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对策与建议,以为现实经济服务。
俞力玲[7](2010)在《大时空尺度下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航安全是民航发展的基础,民航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国际性和信息化的行业特点,建立与我国民航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系统是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和系统安全思想为指导,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民航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进行了探索性的基础研究。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内容:1.民航安全管理对民航发展的促进和约束作用。从民航安全管理的时空尺度出发,分析了民航发展随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民航安全随民航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民航安全压力的形成、波动与传导的模型和机制。2.民航安全管理的效率理论,包括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内涵、传导机制以及测度指标,对安全管理效率的正确认识和量化评价。3.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体制基础。分析了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属性和功能,提出了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结构的ROSE模型。基于ROSE模型,分析了民航安全管理系统中政府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的特点,研究了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与外围要素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4.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信息基础。针对在系统安全管理中居核心地位的风险管理问题,从认识论高度探究民航安全风险认知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不完整信息的风险认知的风险分类理论;从方法论的高度探讨了风险监测信息的开发利用,设计了风险监测模型;从航空安全信息资源国际共享的高度,对比研究了中国、国际民航组织以及欧盟有关航空安全信息的规章及信息分类方法,利用开发的中欧航空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型系统研究了民航安全信息资源国际共享机制。5.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关键技术支持。飞行运行是保证民航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科学手段可以降低飞行员的人为失误,控制飞行运行风险。讨论了飞行品质监控技术、管理及其局限性,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飞行运行风险评估方法。6.建设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战略选择。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国际民航业和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为核心,探讨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设高效的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战略意义、主要原则、实施战略和重点环节,探索了全面、持久地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实现途径。
艾长泉[8](2010)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探寻》文中提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促使政府职能不断发生转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以政府机构改革为主线,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大致经历了政府职能的初始转变、政府职能的外化和政府职能的综合化过程。通过对这一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探寻,从中总结出价值与缺失之处,进而提出缺失的补救措施,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知识,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及其原因做了具体的概括。第二部分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进行了回溯,将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总结为初始转变、外化再到综合化的过程,从理念、权力关系、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方面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概括指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与缺失,针对职能转变的缺失,从政府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缺失形成的原因。第四部分从对政府职能的认识、深化和转移三个角度阐明了职能转变缺失的补救策略,通过以制度创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分化以及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三个方面的论述,既完成了救助措施,也为未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大致方向性的指导,实现了题目中“探寻”的另一种理解目的。
官蕾[9](2007)在《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一轮的管理变革浪潮开始席卷全球。企业的知识资源将成为战略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则来自对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因此,知识管理应运而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崭新内容和变革发展的主旋律。为此,民航企业应尽快把知识管理与经营提到管理的首要日程上来,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管理体系。本文从八个方面来阐述民航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谢丛林[10](2006)在《湖南省电信公司3G业务市场营销战略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移动电话替代固话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固话运营商的湖南电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进行战略转型,开展移动业务,实施全业务经营势在必行。 本文分析了湖南通信市场与行业现状,总结了国外运营商3G业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湖南3G市场用户需求并进行市场细分,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湖南3G业务市场的竞争态势,提出湖南3G业务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即实施客户满意度战略,以竞合的观念推行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战略。 从战术上讲,湖南电信要强化服务,充分利用全业务经营优势,推行产品组合营销;要提高网络质量,打造客户和业务品牌,结合品牌和质量,灵活科学地制订不同客户群体的价格标准;要完善现有渠道,拓展外部渠道,利用网络营销,丰富营销渠道;同时应选择适当的媒体组合和宣传方式,实施整合传播营销。 在获得3G牌照后,湖南电信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业务营运商。湖南电信要发挥整体优势,促进3G业务发展,一是现在大力发展PHS用户,为3G储存潜在用户,推广使用PHS/3G双模手机来发挥小灵通营销体系的支撑作用。二是发挥固网优势,实施多业务捆绑促进3G营销。三是积极探索固话、3G网融合业务,为湖南电信有效利用物力资源,充分发挥综合运营商的独特优势,促进3G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上)(论文提纲范文)
(1)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升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3.2 “互联网+”创新点 |
2 航空公司客运营销相关理论综述 |
2.1 航空联盟 |
2.2 航线网络 |
2.3 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
2.4 服务营销的概念 |
2.5 营销渠道基本概念 |
2.6 客户关系管理概念 |
2.7 竞合关系理论 |
3 YN航空公司介绍及客运营销环境分析 |
3.1 YN航空公司概况 |
3.1.1 企业概况及发展历程 |
3.1.2 员工队伍状况 |
3.1.3 机队基本情况 |
3.1.4 企业战略 |
3.2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面临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之“互联网+”分析 |
3.2.5 自然环境分析 |
3.3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面临的微观环境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 |
3.3.2 潜在进入者 |
3.3.3 替代品 |
3.3.4 供应商 |
3.3.5 买方 |
3.4 现状小结 |
4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现状介绍 |
4.1.1 航网建设 |
4.1.2 航空产品 |
4.1.3 服务营销 |
4.1.4 营销渠道 |
4.2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制约因素分析 |
4.2.1 航网建设 |
4.2.2 航空产品 |
4.2.3 服务营销 |
4.2.4 营销渠道 |
5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的升级对策研究 |
5.1 主题思路框架 |
5.2 航网建设思路和对策 |
5.2.1 航网建设思路 |
5.2.3 航网优化的对策 |
5.3 产品开发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
5.3.1 产品开发创新的思路 |
5.3.2 产品开发创新的对策 |
5.4 服务营销的思路和对策 |
5.4.1 服务营销的思路 |
5.4.2 服务营销的对策 |
5.5 营销渠道的升级对策 |
5.5.1 构建多节点互通渠道网络思路 |
5.5.2 构建多节点互通渠道网络的对策 |
5.6 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升级保障措施 |
5.6.1 营销模式升级外部保障措施 |
5.6.2 营销模式升级内部保障措施 |
6 结束语 |
6.1 研究局限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YN航空公司产品项目开发调研问卷 |
附录2 :YN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及需求调研表 |
致谢 |
(2)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民航背景 |
1.1.2 山西省机场发展背景 |
1.1.3 山西省整体经济和广告行业背景 |
1.1.4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与框架 |
1.4.1 主要内容 |
1.4.2 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二章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2.1 机场广告收入的外部经济环境 |
2.1.1 各市GDP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分析 |
2.1.2 各市税收总额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分析 |
2.1.3 各市财政预算支出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分析 |
2.1.4 各市人均GDP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 |
2.1.5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 |
2.1.6 各市规模工业收入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分析 |
2.1.7 各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分析 |
2.2 广告行业环境与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的关系分析 |
2.2.1 山西省机场广告业收入和全国广告业收入的对比分析 |
2.2.2 山西省机场广告业收入和省内广告业收入的对比分析 |
2.3 竞争对手对与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分析 |
2.3.1 新兴互联网媒体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 |
2.3.2 省内上市公司压缩经费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 |
2.3.3 高铁对机场广告收入的影响 |
2.4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外部因素的灰度关联性分析 |
2.4.1 机场广告收入的外部因素假设 |
2.4.2 机场广告收入外部因素的灰度关联性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1 各机场航班量对山西省各机场广告业收入的影响分析 |
3.2 各机场旅客吞吐量对山西省各机场广告业收入的影响分析 |
3.3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内部因素的灰度关联性分析 |
3.4 各机场广告公司的努力程度对机场广告业收入的影响分析 |
3.4.1 基本假设 |
3.4.2 山西省各机场广告公司的努力程度的分析 |
第四章 山西省各机场广告收入偏低的原因分析 |
4.1 山西省机场广告的概况 |
4.1.1 2012 年—2015 年山西省七家机场广告收入情况 |
4.1.2 分析山西省各家机场广告收入的特点 |
4.2 建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1 五力分析法 |
4.2.2 用五力模型分析山西省机场广告业 |
4.3 山西机场广告的产业链 |
第五章 提高山西省各机场广告收入的对策建议 |
5.1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的营销策略设计及实施 |
5.1.1 营销策略设计 |
5.1.2 机场广告收入的营销分析 |
5.1.3 实施措施 |
5.2 山西省机场广告竞争战略的设计和实施 |
5.2.1 战略设计 |
5.2.2 实施措施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的研究总结 |
6.1.1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
6.1.2 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提升的对策建议 |
6.2 不足之处 |
6.2.1 分析工具的缺陷 |
6.2.2 数据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顺丰速运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 创新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快递的相关概述 |
2.1.1 快递的定义及分类 |
2.1.2 快递的基本特征 |
2.2 竞争战略理论基础 |
2.2.1 竞争战略内涵 |
2.2.2 竞争战略类型 |
2.2.3 竞争战略分析工具 |
3 顺丰速运外部环境分析 |
3.1 顺丰速运简介 |
3.2 顺丰速运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与法律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顺丰速运的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 |
3.3.2 潜在竞争者 |
3.3.3 替代品威胁 |
3.3.4 供应商与消费者议价能力 |
4 顺丰速运竞争战略的选择分析 |
4.1 顺丰速运内部资源分析 |
4.1.1 网络及设备资源 |
4.1.2 人力资源 |
4.1.3 品牌资源 |
4.1.4 财务资源 |
4.1.5 产品资源 |
4.2 顺丰速运SWOT分析 |
4.2.1 顺丰速运竞争优势分析 |
4.2.2 顺丰速运竞争劣势分析 |
4.2.3 顺丰速运机遇分析 |
4.2.4 顺丰速运潜在威胁分析 |
4.3 战略组合分析 |
5 顺丰速运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
5.1 顺丰速运竞争战略实施 |
5.1.1 对市场进行细分 |
5.1.2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
5.1.3 实施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战略 |
5.1.4 实施人才竞争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5.1.5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
5.1.6 抓住电商发展机遇,提升电商市场份额 |
5.2 顺丰速运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技术信息保障 |
5.2.2 基础设施保障 |
5.2.3 资金保障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
1.1.1 研究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中央部委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与作用 |
2.1 历史沿革 |
2.1.1 初创期 |
2.1.2 发展期 |
2.1.3 繁盛期 |
2.2 特点与优势 |
2.2.1 基本特点 |
2.2.2 主要优势 |
2.3 作用与功能 |
2.3.1 党和政府营造舆论的骨干和核心 |
2.3.2 培育、开发、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力军 |
2.3.3 行业科技文化进步的智力支撑 |
3 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现状与问题 |
3.1 转企改制的背景与动因 |
3.1.1 转企改制的背景 |
3.1.2 转企改制的动因 |
3.2 转企改制的进程与现状 |
3.2.1 转企改制的进程 |
3.2.2 转企改制的现状 |
3.3 转企改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3.3.1 转企改制中的问题 |
3.3.2 转企改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4 西方国家出版业企业运作及其启示 |
4.1 西方出版业企业化概述 |
4.1.1 产业成熟的英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出版业 |
4.1.2 正在成长的意大利、荷兰出版业 |
4.1.3 备受保护的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出版业 |
4.1.4 独树一帜的日本出版业 |
4.2 西方出版业企业化案例分析 |
4.2.1 贝塔斯曼 |
4.2.2 培生集团 |
4.2.3 汤姆森集团 |
4.2.4 励德·爱思威尔集团 |
4.2.5 维旺迪环球 |
4.3 西方出版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
4.3.1 兼并收购 壮大规模 |
4.3.2 培育核心 多元经营 |
4.3.3 重视信息技术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业务 |
4.3.4 政府大力扶持 民间自律发展 |
5 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的路径探讨 |
5.1 国家出版管理体制的变革 |
5.1.1 当前国际通行的出版管理体制 |
5.1.2 目前我国出版管理体制的问题 |
5.1.3 创建中国特色的出版管理体制 |
5.2 出版社的体制机制创新 |
5.2.1 出版社的体制创新 |
5.2.2 出版社的机制创新 |
5.3 转企改制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
5.3.1 转企改制的基本原则 |
5.3.2 转企改制的三种模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转制工作方案 |
附录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出资人名单 |
附录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5)山东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成本性态分析 |
2.2 杜邦分析理论 |
2.3 战略成本管理理论 |
2.4 线性规划理论 |
第三章 影响航空公司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 |
3.1 航空公司成本构成及分类 |
3.1.1 航空公司成本按系统性划分 |
3.1.2 航空公司成本按是否可控进行划分 |
3.1.3 航空公司成本按成本性态进行划分 |
3.2 变动成本主要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航空公司主要变动成本 |
3.2.2 航空公司各变动成本影响因素 |
3.3 固定成本主要构成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1 航空公司主要固定成本 |
3.3.2 航空公司各固定成本影响因素 |
第四章 山东航空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山东航空概况 |
4.2 山东航空成本管理现状 |
4.2.1 山东航空成本控制机构 |
4.2.2 山东航空成本管理现状 |
第五章 创新方法在山东航空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5.1 创新方法引入山东航空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5.2 杜邦分析体系在山东航空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5.2.1 山东航空成本结构杜邦分析 |
5.2.2 山东航空成本结构杜邦分析作用 |
5.3 多元线性回归在山东航空航油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5.3.1 QAR数据及航班生产流程 |
5.3.2 基于QAR数据的耗油线性回归分析 |
5.3.3 航油成本回归分析的经济价值及意义 |
5.4 线性规划在山空航空飞行资源分配方面的应用 |
5.4.1 737-300实际运营及损益情况 |
5.4.2 737-300优化后运营及损益情况 |
5.5 成本管理创新方法在山东航空的应用分析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研究 ——以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外中国跨国公司研究现状 |
二、 国内外自主知识产权研究现状 |
三、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粗浅评价 |
第三节 研究主题和方法 |
一、 研究主题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分析 |
一、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分析 |
二、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分析 |
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分析 |
一、 市场寡占理论分析 |
二、 价值链理论分析 |
三、 竞争力理论分析 |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知识经济理论分析 |
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知识经济理论概述 |
二、 “知识经济理论”对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解释 |
第三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实践动因 |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产品的市场分析——以部分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 |
一、 中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 |
二、 中国部分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产品的市场分析 |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实践紧迫性 |
一、 全球知识产权发展态势使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刻不容缓 |
二、 外国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迫使中国跨国公司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
三、 实践中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使中国跨国公司获得了重大的市场发展 |
四、 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要求 |
第四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基本情况 |
一、 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增长迅速但总量仍小 |
二、 自主知识产权质量有所提高但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
三、 品牌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但还不是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 |
四、 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步伐加快但布局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面临的问题 |
一、 许多企业核心创新能力不强、知识产权存在“引进依赖” |
二、 不少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三、 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比较缺乏 |
四、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
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中遇到的挑战 |
一、 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基础薄弱与创新主体分散化的双重制约 |
二、 企业国内知识产权竞争国际化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全球化的双向压力 |
三、 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流失与国外知识产权合围的双重困境 |
四、 企业不善运用知识产权规则与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双面夹击 |
第五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知名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经验——以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 |
一、 国外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案例 |
二、 国外知名制造业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经验启示 |
第二节 国外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经验 |
一、 国外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介绍 |
二、 国外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经验启示 |
第六章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重点 |
第一节 高新技术领域世界级开创性发明专利 |
一、 开创性发明专利的内涵 |
二、 中国跨国公司选择高新技术领域世界级开创性发明专利的必要性 |
三、 中国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创造世界级开创性发明专利的可行性 |
第二节 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
一、 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及其构成要素 |
二、 国际知名自主品牌之于中国跨国公司的重要意义 |
三、 中国跨国公司打造国际知名自主品牌的长期性 |
第三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专利 |
一、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发展重点 |
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创造和运用国际专利 |
三、 中国跨国公司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专利的意义 |
第七章 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基本原则 |
一、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并进 |
二、 坚持自主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并重 |
三、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并举 |
四、 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中公司与政府并力 |
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路径选择 |
一、 以市场为导向的突破性自主创新 |
二、 赶超导向下的模仿创新 |
三、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 |
四、 基于创新资源的跨国并购 |
五、 强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 |
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的促进措施 |
一、 中国跨国公司的企业促进措施 |
二、 中国政府的促进措施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大时空尺度下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民航安全管理及特点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民航安全管理的时空尺度 |
2.1 民航安全管理的时间尺度 |
2.2 民航安全管理的空间尺度 |
2.3 民航安全的时间性波动 |
2.4 民航安全的空间性平衡 |
2.5 民航安全管理的时空统一 |
2.6 民航系统安全的内在机理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航安全管理的效率机制 |
3.1 效率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
3.2 民航安全管理的效率机制 |
3.2.1 效能形成机制 |
3.2.2 效果传导机制 |
3.2.3 效率提升机制 |
3.3 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测度指标 |
3.3.1 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测度指标 |
3.3.1.1 安全管理效能类指标 |
3.3.1.2 安全管理资源类指标 |
3.3.1.3 安全管理效果类指标 |
3.3.1.4 生产效益类指标 |
3.3.2 民航安全管理效率测度指标权重 |
3.3.2.1 层次分析法 |
3.3.2.2 计算指标权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体制基础 |
4.1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 |
4.1.1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属性 |
4.1.2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
4.2 民航安全管理的宏观与微观分析 |
4.3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
4.4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
4.4.1 系统结构模型和结构函数 |
4.4.2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 |
4.4.3 民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外围要素 |
4.4.4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的信息基础 |
5.1 信息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
5.2 民航安全风险认识论 |
5.2.1 风险的概念 |
5.2.1.1 安全与风险 |
5.2.1.2 风险的特点 |
5.2.1.3 风险度 |
5.2.2 风险的分类 |
5.2.3 风险的认知 |
5.2.3.1 风险认知的主体 |
5.2.3.2 第一类风险认知 |
5.2.3.3 第二类风险认知 |
5.2.3.4 两类风险认知的统一性 |
5.3 民航安全风险监测方法论 |
5.3.1 实施民航风险监测的迫切性 |
5.3.2 监测民航风险的难度 |
5.3.3 民航风险监测总体思路 |
5.3.4 基于安全统计的第一类风险监测模型设计 |
5.3.5 基于Bayes 网络方法的第二类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
5.3.5.1 Bayes 网络方法的适用性 |
5.3.5.2 第二类风险的定性贝叶斯网络建模 |
5.3.5.3 第二类风险的监测信息融合 |
5.3.5.4 第二类风险监测的动态贝叶斯网络及参数学习 |
5.3.5.5 案例分析 |
5.3.6 总风险模型 |
5.3.7 不安全事件条件概率模型 |
5.4 民航安全信息资源国际共享机制 |
5.4.1 民航安全信息资源国际共享的必要性 |
5.4.2 国际民航安全信息资源 |
5.4.3 民航安全信息资源国际共享实证研究 |
5.4.4 建立民航安全信息资源国际共享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民航安全管理效率支持技术实例研究 |
6.1 民航安全运行的关键专业 |
6.2 飞行品质监控 |
6.3 飞行运行风险评估 |
6.3.1 飞行场景构建方法 |
6.3.2 飞行运行风险评价算法及指标体系 |
6.3.3 飞行数据来源 |
6.3.4 飞行员问卷设计 |
6.3.5 基于BP 神经网络算法的飞行运行风险评估模型 |
6.3.6 数据采集及初步结果分析 |
6.3.7 与飞行品质监控结果的结合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构建高效的大时空尺度民航安全管理系统 |
7.1 自组织理论的启示 |
7.2 国际民航的经验 |
7.3 中国民航的经验 |
7.4 建设高效的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系统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工作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主要创新 |
8.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8)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政府职能转变的限域 |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内涵及分类 |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及特征 |
二、政府职能的分类 |
三、政府职能的意义 |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原因 |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 |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初始转变 |
一、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 |
二、1993年政府机构改革 |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外化 |
一、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 |
二、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 |
第三节 政府职能的综合化 |
一、推行大部门体制,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整合 |
二、抓"大"放"小",注重政府宏观调控 |
第四节 改革开放30年政府职能转变反思 |
一、政府职能转变理念上的变化 |
二、权力关系的变化 |
三、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 |
四、政府结构的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的价值与缺失 |
第一节 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 |
一、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了行政体制改革 |
二、政府职能转变保障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
三、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政府机构数量的精简 |
四、政府职能转变调动了市场、企业、社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的缺失 |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失误 |
二、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之间陷入了本末倒置的误区 |
三、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尚未理顺 |
第三节 政府职能转变缺失的原因 |
一、机构内部因素的干扰 |
二、相应配套措施的缺乏 |
三、外部因素的不成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缺失的补救 |
第一节 走出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误区 |
一、厘清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之间的关系 |
二、制度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分化 |
一、政府职能分化的现实表现 |
二、我国政府职能分化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政府职能市场化和社会化 |
一、政府职能市场化 |
二、政府职能的社会化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管理创新将成为民航企业发展变革的战略导向 |
2. 产权重组将成为民航企业轻装上阵的重要前提 |
3. 企业伦理将成为民航企业回报社会的行为准则 |
4. 标杆管理将成为民航企业学习先进的得力手段 |
5. 知识管理将是民航企业迎接知识经济的力量源泉 |
6. 服务营销将成为民航企业竞争的新战场 |
7. 无国界经营将成为民航企业跨出国门的必然选择 |
8. 顾客满意将成为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目的 |
(10)湖南省电信公司3G业务市场营销战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湖南省电信公司的发展与战略目标 |
1.2.1 湖南省电信公司发展概况 |
1.2.2 湖南省电信公司战略目标 |
1.2.3 湖南省电信公司全业务经营战略重点:3G业务 |
1.3 3G业务及其在国外市场的发展历程 |
1.3.1 3G业务纵览 |
1.3.2 3G业务发展分析 |
1.3.3 3G技术及发展 |
1.3.4 国外3G市场发展历程 |
1.4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湖南省3G市场分析 |
2.1 湖南省3G市场用户分析 |
2.1.1 3G用户需求分析 |
2.1.2 3G市场用户细分 |
2.1.3 湖南电信3G市场规模预测 |
2.2 湖南省3G市场环境分析 |
2.2.1 湖南省移动市场特征分析 |
2.2.2 湖南省电信公司参入市场竞争的SWOT分析 |
2.2.3 湖南省3G运营商SWOT分析比较 |
第3章 湖南电信公司3G业务市场营销战略 |
3.1 3G业务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 |
3.2 顾客满意度战略 |
3.2.1 实施顾客满意度战略的必要性 |
3.2.2 移动用户满意指数测评模型及指标设置 |
3.2.3 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 |
3.3 3G业务竞争战略 |
3.3.1 3G时代竞争特点分析 |
3.3.2 新增市场:合作助推成本领先战略 |
3.3.3 成熟市场:合作促成差异化战略 |
第4章 湖南电信公司3G业务营销的基本策略 |
4.1 产品/服务策略 |
4.1.1 产品组合策略 |
4.1.2 价值链营销 |
4.1.3 建立营销伙伴联盟 |
4.1.4 大客户服务营销 |
4.2 品牌策略 |
4.2.1 企业品牌定位 |
4.2.2 业务品牌策略 |
4.2.3 客户品牌建立 |
4.3 资费定价策略 |
4.3.1 价格构成及影响因素 |
4.3.2 定价目标的选择 |
4.3.3 资费定价思路 |
4.4 分销渠道策略 |
4.4.1 利用现有渠道 |
4.4.2 发展外部渠道 |
4.4.3 开展渠道创新 |
4.5 销售策略 |
4.5.1 广告宣传 |
4.5.2 营业推广 |
4.5.3 公共关系 |
4.5.4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第5章 湖南电信公司3G业务营销实施的保障体系 |
5.1 小灵通营销体系的支撑 |
5.1.1 早期推广PHS/3G双模手机 |
5.1.2 5年内PHS和3G业务共存 |
5.1.3 PHS用户最终向3G用户过渡 |
5.2 发挥固网优势促进3G发展 |
5.2.1 多业务捆绑销售促进3G营销 |
5.2.2 建立新型的增值业务商业模式 |
5.3 多网融合促进3G发展 |
5.3.1 以内容促进3G与宽带业务发展 |
5.3.2 固话、3G网融合促进3G营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上)(论文参考文献)
- [1]YN航空公司客运营销模式升级对策研究[D]. 侯翔. 云南大学, 2019(02)
- [2]山西省机场广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姚琦. 山西大学, 2017(03)
- [3]顺丰速运竞争战略研究[D]. 徐前影.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6)
- [4]中央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研究[D]. 胡昌支. 武汉大学, 2014(06)
- [5]山东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研究[D]. 柳莹. 山东大学, 2012(05)
- [6]中国跨国公司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研究 ——以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例[D]. 封泉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7]大时空尺度下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研究[D]. 俞力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7)
- [8]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探寻[D]. 艾长泉. 黑龙江大学, 2010(11)
- [9]中国民航企业管理变革十大趋势[J]. 官蕾.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3)
- [10]湖南省电信公司3G业务市场营销战略及策略研究[D]. 谢丛林. 湖南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