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笑[1](2021)在《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也不断扩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鼓励企业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截至2019年6月,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达到178辆,同时平均车龄上升至5年,汽车维修企业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在快速发展中逐渐显现了其巨大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开始将绿色高质量转型放进了企业发展规划之中。虽然,绿色高质量转型理念备受推崇,但如何帮助汽车维修企业科学地对自身的绿色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并帮助其找到改进的方向,仍缺乏相关研究和规范的实施方法。为此,本文以汽车维修企业为对象,开展绿色度评价方法研究,构建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并进行相关应用论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绿色度评价指标构建、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方法及其绿色度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为汽车维修企业的绿色度评价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及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分析了汽车维修企业的特点、现状和绿色化需求,设计了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的分阶段实施目标,以及分三个阶段预计九年完成实施的总体规划。其中,第一个三年的目标是,规划并形成企业绿色化的发展基础;第二个三年的目标是,控制损耗、杜绝浪费,避免环境污染;第三个三年的目标是,继续提高绿色化指标和承担汽车维修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据每个三年目标,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基本绿色化要求,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层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现第一个三年目标和任务为对象,开展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方法研究。其次,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化发展目标及其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研究并构建了第一阶段的绿色度实施框架,形成了第一阶段的一个目标层,六个方面的绿色化准则层,包括运营管理、能源利用、材料利用、经济成本、安全性以及污染物处理,以及面向上述六个准则层的20个指标层。通过收集大量的标准要求和企业数据,研究设计了评价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第三,研究了面向企业绿色度目标的多层次、多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某汽车维修企业为例,采用相关研究方法对该企业近年来的绿色度实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时间里,应用企业在运营管理、材料利用、安全性以及污染物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绿色化改造成果,明显提升了应用企业的整体绿色度水平。实施企业绿色度改进后,节省了企业相关支出,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声誉。第四,在第一阶段绿色度改进过程中,发现了企业实现绿色度关键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关键指标间的正相关和负相关作用。例如,为提升指标“单位产值耗电量”,故采取了措施降低了总耗电量后,使得再生能源使用量对总耗电量的占比上升,即提高了指标“再生能源利用率”;又由于为了提升维修质量,严格管控交车前质检工作,使得内部返修的频次增加,同时又增加了危险废弃物管理要求,因此,使得维修工时增加,导致单台次维修成本上,但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交车后返修率。分析了指标之间的潜在相关联系,发现“内部返修率”,“再生能源利用率”,“员工安全”,“单位产值耗电量”以及“绿色维修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等指标属于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的关键指标。当然,在能源利用以及经济指标方面的绿色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已将其作为2020年或近三年的企业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将重视企业绿色度关键指标及其关联指标的共同发展,并已将其纳入第二阶段绿色度评价体系设计和实施。
李珊珊[2](2021)在《参政党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党制度是人类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共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全新概括,其中具有两大主体,一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二是作为参政党的八个民主党派。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政党概念,民主党派是与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亲密友党,而参政党的称谓则是一个具有集体含义的政治名词,彰显了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它突破了西方政治学对“政党”的一般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之“特色”所在。新型政党制度是一个系统性构成,参政党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角色定位的规范化程度,及其与其他结构性要素的互动关系对这一制度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因而以参政党为视角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需要从要素分析系统、从部分考察整体,这与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范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可以借鉴其角色、结构与体系的分析模型,将参政党角色定位于组织、制度与治理三个层面,再以此为基础分析参政党与执政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体系中的结构性互动,以及参政党的角色功能向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效能的转化,从而形成从参政党视角出发考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框架。参政党的三种角色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参政党只有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建构规范化的制度,进而充分发挥治理功能;其次,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也为参政党组织的良性发展,及其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保障;再次,随着参政党参与国家治理的不断深化,又反过来对其组织建设和制度设置的规范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角色定位在新型政党制度演进的过程中不断明确,同时其自身的规范化进程也深刻影响着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模式,使后者呈现出平稳渐进、合作共识的总体特征。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体系包括组织模式、制度模式与治理模式三重要素。在组织模式上,参政党与执政党的互动遵循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形成了非竞争性的组织关系,具有非对称性的组织特征。在制度模式上,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权层面的互动形成了“执政—参政”的制度模式,在政党层面的互动形成了多党合作的制度模式,在社会层面的互动形成了政治协商的制度模式。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政党制度全方位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形成了“嵌入式”治理的模式,具有一主多元的权力配置格局,以及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政策优化机制。从总体上看,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体系呈现出鲜明的合作型特征,其中执政党领导合作,参政党协同参与,有效提升了治理绩效。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效能包括体系效能、过程效能与政策效能三个维度。参政党自身具有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利益综合、社会服务与政策反馈等功能,它与执政党互动则形成了政治沟通、科学决策、民主协商以及民主监督等功能。这些功能维系着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体系,提升了该制度的效率与稳定性,充分展现了该制度治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政策效果。尽管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着的制度优势,但它在结构运作与能效发挥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而参政党自身建设也有待进一步规范。鉴于外在的环境的复杂多变,新型政党制度尤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运行效能、增强适应能力,从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南平市人民政府[3](2021)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政综[2021]5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决定下放(含委托)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共34项。
朱应平[4](2020)在《香港特区对《基本法》中“涉及政府政策”的认定及其适用》文中研究说明《香港基本法》第74条规定,对于"涉及政府政策"的法律草案,立法会议员在提出前必须得到行政长官的书面同意。《香港立法会议事规则》第51(4)条规定,确立由立法会主席判断议员所提法案是否"涉及政府政策"的工作机制,即议员提交立法会主席,主席交由政府当局表达看法,之后请提案议员进行回应,主席再结合立法会法律顾问的看法,作出裁决。主席采用历史主义解释等方法确立第74条的含义,迄今作出37份裁决。主席"裁决"认定,"涉及"是指所提法案的执行对该项条文所订其中一个或多个范围带来实质影响。"政府政策"包括:由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根据《基本法》第48条第(四)项及第56条决定的政策,执行《基本法》以前、由前总督或前总督会同行政局决定而且仍生效的政策,法例中反映的政策,由行政长官授权的政府官员所决定的政策,由行政长官指定的政府官员在立法会或立法会的委员会所公布的政策。
李清柳,刘国芝[5](2020)在《英文版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出版与传播(上)》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运用实证、定量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出版和传播情况。作者利用美国先进的图书馆联机系统和现代检索技术检索出在美国出版的英译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然后详细统计美国收藏每部文学作品的图书馆数量并进行排名,得出不同作品在美国的传播范围,同时考察不同作家的作品在美国的传播情况,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刘艳琴[6](2019)在《法治视野下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研究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应如何惩戒违纪学生一直是教育法规与政策领域的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和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迫切需要完善学生违纪惩戒制度,不断加强法治化管理。完备的学生违纪惩戒制度对于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动高校管理法治化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在惩戒违纪学生方面存在着诸如惩戒权力滥用、惩戒方式单一、惩戒程序不正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阻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美国顶尖高校在惩戒违纪学生方面的制度体系已相对完备。虽然各国高等教育制度有所不同,但在高校惩戒违纪学生层面依然存在共通之处。其可以为我国提供一些可能的借鉴和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美国顶尖高校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研究个案,基于法治视角,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该校惩戒违纪学生的情况作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与介绍。美国校生间的法律关系经历了“替代父母理论”、“特权理论”、“宪法理论”和“契约理论”几个不同的理论学说。目前,“宪法理论”和“契约理论”成为美国法院处理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重要依据。美国法院依据这两大理论对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的行为进行正当程序审查,而权利的三大权能(防御权能、受益权能和救济权能)也为审查提供了支撑。美国法院可以帮助权利主体——学生对抗学校的惩戒权,同时也能够平衡私主体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为学生提供司法救济,保护其权益免受侵害。权利抗衡权力、权利平衡权利成为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重要的法治化路径。美国顶尖高校将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学校利益以及政府利益作为界定违纪行为的主要原则。麻省理工学院依据这些原则从学术违纪行为和非学术违纪行为两个方面界定了学生违纪行为的具体标准,并设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针对学术违纪行为、非学术违纪行为以及其他的违纪情形,麻省理工学院从指控程序、认定程序和处罚程序三个层面对违纪行为的处理程序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该校有着完善的校内救济制度处理学生不服惩戒的情形,并采取了积极的举措来防范学生的违纪行为。协调诉讼实现利益平衡、职能分工界清具体职责、内容周到促进处理效率、细化程序提高可操作性、信息公开促进惩戒公正以及教育惩戒强调育人为本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惩戒违纪学生的主要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可以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惩戒违纪学生的经验中得到的启示包括:厘清高校校生间的法律关系、设立专门的违纪行为处理机构、构建精细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违纪行为处理程序、倡导违纪处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坚持惩戒活动育生为本的原则。
张翠玲[7](2017)在《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与接受研究(1949-2015)》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学的外译研究也成了翻译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小说和诗歌,研究成果最多,而现当代戏剧的外译研究却是被忽视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甚少,不仅缺少宏观式的研究,更缺少微观的文本研究。本研究旨在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活动进行描写性研究。考察发现,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机构主要来自大陆、香港和海外三地,大陆和香港分别以期刊《中国文学》和《译丛》为主,海外以英译选集为主。本研究重点考察这三者的选译标准和翻译规范,并挖掘其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诗学等方面的原因,同时考察这些英译剧本在海外的传播以及中国现当代戏剧在海外的形象构建。本文借鉴描写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和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相关理论,通过文本对比、个案分析、文本和副文本细读等方法,尝试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在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译介过程中,哪些机构和个体参与了译本的产出?它们的选译标准和翻译规范是什么?2)影响这些选译标准和翻译规范的因素有哪些?(3)这些译作在海外的接受情况如何?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戏剧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概况和戏剧译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从而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三、四、五章分别对大陆的《中国文学》、香港的《译丛》、海外的翻译选集进行了研究,考察三地的译介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选译标准、翻译策略、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同时考察了这些译作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情况。通过对三个地区的翻译对比研究和宏观对照,本文指出在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对外译介过程中,以《中国文学》为代表的官方译出机构,将翻译看作是对外宣传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和目的,选译标准和翻译方法也皆以此为依据,从而对外建构了中国戏剧的初步形象。《译丛》虽然也是译出机构,但因香港的特殊地位,.其翻译选择和目的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海外的翻译选集,在时代背景、编者的教育背景和诗学理论的共同作用下,也构建了中国现当代戏剧不同的形象和经典。通过译本对比,本文指出,戏剧翻译涉及到文本翻译之外的很多因素,只有按照目的语的文化规范和戏剧规范进行翻译,才能让中国戏剧更好地走向世界。
新华社[8](2017)在《中共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同志简历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
金子求[9](2017)在《1953-1954年江苏省普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首次全国普选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普选过程及其政治动员的探讨,而较少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等历次政治运动和中共在过渡时期一系列政策对普选的影响这一角度,考察中央的普选政策在地方落实的具体情形。本文的研究主要运用第一手档案材料,考察建国初期复杂政治情况下,中央关于选举权判定、选举代表的标准及普选中的基层干部政策在江苏普选中的落实情况,探讨普选在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实行普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是中共既定的建政目标。中央的最初设想是在1953年春夏之间召开人民政协的第二次全体会议,而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推迟到三年以后召开。中央最终决定在1953年实行普选,一方面与第一届全国政协即将期满,中央考虑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新调整有关,另一方面,斯大林的建议进一步促成了中央关于1953年实行普选的决定。普选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中央要求全国基层选举必须在深入动员的基础上,吸引选民自觉地热烈地参加选举,但各阶层民众对普选的态度与中央的预期存在很大差距:农民、工人、科学界不关心普选;资产阶级、民主人士怀疑普选是假民主;基层干部欲趁普选“换班”;相反,地主、反革命分子反而关心自己有无选举权,一部分人民对于选举却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为此,各地通过广泛深入的普选动员,使参加选举的选民达到了选民总数很高的比例。地方的普选是对中央关于普选原则的落实。中央在公布选举法之初即宣称:新政权的普选不同于清末以来的历次选举,也要与欧美资产阶级的选举有别,普选是一场人民内部的民主运动。但建国初期政治情况复杂,民主选举的政策在地方执行时发生了偏差。就选举权而言,中央的本意是既要依法剥夺地主、反革命的选举权,又要使选举权的剥夺面不致过大,这样才与普选的民主运动性质相符,但是各地“土改”中错划漏划地主成分和“镇反”中错管漏管反革命的遗留问题使选民资格的审查复杂化,地方干部在选民资格审查时,将注意力放在查找漏划地主,追逼反革命材料,客观上形成“二次土改”、“二次镇反”的紧张和波动,江苏多地因普选引发自杀事件。为弥合中央政策和地方选举之间的张力,避免引起社会波动和混乱,江苏省委提出:确定选民资格,应在过去历次政治运动已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坚决防止在选民登记中企图重新划分阶级成分和重新进行镇反判定的倾向。普选中处理错划漏划地主成分和错管漏管反革命等遗留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判定选举权利,而非基层普选发动群众的重点。普选中,“一律不重新划分阶级成份(分)”,禁止找反革命或政治上有嫌疑者谈话和追逼材料,也不准带口信。江苏普选中新区和老区处理地主选举权利的政策有所不同。新区土改未满五年,一般不涉及地主改变成分给予选举权利的问题。新区普选中将明显错划的地主政治上摘掉其地主帽子,给予其选举权利,但地权不再变动。个别漏划地主在普选中只剥夺其选举权利,其土地和财产待普选后处理。凡一时弄不清或可划可不划者,已划者不改,未划者不动;富农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老区旧富农选举权依1950年《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予以甄别;老区土改漏划地主一般没有,错划地主情形普遍,但老区土改已满五年,故不必大量地处理错划漏划地主成分问题,而应以改变成分问题来处理地主选举权。普选中,无论新区处理土改错划漏划成分,还是老区改变地主成分,都只能当做普选中有关选举权利的个别问题来处理,不能当做基层选举发动群众工作的重点。老区如有明显为劳动人民被划为地主,应坚决予以纠正。选举什么人当代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及党和国家在过渡时期一系列政策有关。分批展开的基层普选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统购、总路线宣传后,代表标准有所提高,各地提出选举“拥护总路线,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当代表。互助合作、统购中的积极分子被提为代表,抵制统购的私商和富农代表被撤换。中央提出农村普选应防止走“富农路线”,而应“坚固地巩固中农,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和地主反革命的阴谋结合。”农村中当选代表以贫农和中农为主,富农代表仅属个别。选举大会呈现出一幅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历史场景,普通百姓步入基层权力机构,不失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底层民众的政治“翻身”,但中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民主选举在另一些地方又为干部包办代替,或为民众的宗派势力所左右,甚至发生普选干部以选举权为诱饵,敲诈勒索地主、反革命的现象。普选并非干部的整体“换班”。中央、华东局和江苏省委均提出保证80%以上的基层干部得到改造提高,争取当选。普选中处理了一批违法乱纪干部和混入基层政权的阶级异己分子,解除了乡村社会的“新恶霸统治”,进一步纯洁了基层政权组织。普选后的政权加快推进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中央而言,普选和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了新调整,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了党对政府和中央对地方的集中统一领导,基本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一元化党政领导体制,奠定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的基本格局。普选基础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1955年夏季以后,在不断升温的反“右倾”的政治氛围下,农业合作化运动形成迅猛发展的浪潮,与此同时,党的政治路线上“左”的倾向日益凸显,损害了党内民主讨论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随着“左”倾错误逐步蔓延,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我国选举制度得到恢复并历经改革和逐步完善。
谷宇[10](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认为从一定的角度说,全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都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纪念活动就是如此。纪念活动是出于怀念并为了一定的目的、有组织的、产生一定影响的、群众性的政治仪式行为。中共纪念活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或者参与的有目的性的政治行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主要可以概括为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对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对重要纪念(节)日的纪念活动、对重要会议的纪念活动。中共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明确的主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出版了相关着作、纪念文选、文集、学术论文集,还有年谱、人物自传、时间或人物回忆录、书画、摄影、雕塑、纪念币以及纪录片影视作品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阵地,包括研究机构、传播媒介、学术研究等。在中共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主要包括: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有多种宣传手段和完善的组织形式;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坚力量;要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精神,使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利用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会(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现状分析 |
1.2.1 绿色度评价指标及其构建方法的相关研究 |
1.2.2 汽车维修企业相关管理技术的相关研究 |
1.2.3 汽车维修企业的绿色度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相关不足的综述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论文的主要章节及其关联性 |
第二章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的总体设计 |
2.1 汽车维修企业实施绿色度的基本条件分析 |
2.1.1 汽车维修企业的特点 |
2.1.2 汽车维修企业的现状分析 |
2.1.3 汽车维修企业的绿色度建设的需求分析 |
2.2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的目标设计 |
2.2.1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的基本概念 |
2.2.2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的需求分析 |
2.2.3 企业绿色度的分阶段实施目标设计 |
2.3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的框架设计 |
2.3.1 设计绿色度评价指标的基本设计原则 |
2.3.2 绿色度评价指标的维度设计原则 |
2.3.3 绿色度评价指标的分期实施原则 |
2.4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的长期实施规划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结构及指标设计 |
3.1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的体系结构设计 |
3.2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设计 |
3.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3.2.2 构建六维度绿色度评价体系 |
3.2.3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集 |
3.3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筛选及确立 |
3.4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4.1 企业运营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4.2 企业能源利用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4.3 企业材料利用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4.4 企业经济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4.5 企业安全性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4.6 企业污染物处理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体系建设与评价方法 |
4.1 评价体系的构建基础及工作流程 |
4.1.1 权重设计方法的评述 |
4.1.2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指标的权重设计案例 |
4.1.3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绿色度评价工作流程 |
4.2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
4.2.1 判断矩阵的构建 |
4.2.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2.3 层次分析法的编程 |
4.2.4 判别矩阵构建及权重的求解 |
4.2.5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分析 |
4.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4.3.1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度计算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编程 |
4.3.3 典型案例的应用测试及其有效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
5.1 应用企业的需求分析与实施基础 |
5.2 应用企业绿色度实施效果的统计分析 |
5.2.1 运营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效果分析 |
5.2.2 能源利用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效果分析 |
5.2.3 材料利用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效果分析 |
5.2.4 经济指标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效果分析 |
5.2.5 安全性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效果分析 |
5.2.6 污染物处理绿色度评价指标的计算与效果分析 |
5.3 实施绿色度后的总体效果以及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
5.3.1 实施绿色度实施后的关键指标分析 |
5.3.2 实施绿色度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
5.3.3 实施效果的综合评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集各指标定义 |
附录B 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指标体系权重问卷调查表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参政党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对中国新型(特色)政党制度的研究状况 |
二、国外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状况 |
三、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和评价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何谓参政党 |
二、何谓新型政党制度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困难与不足 |
第一章 参政党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参政党视角的形成 |
一、政党制度研究的西方路径 |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既有解释 |
三、参政党: 中国政党制度研究的新角度 |
第二节 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功能分析 |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缘起与发展 |
二、本文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借鉴 |
三、角色定位、角色互动与功能转化:参政党视角下新型政党制度的分析框架 |
第二章 参政党角色定位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变迁 |
第一节 参政党的角色定位及其规范化发展 |
一、作为组织的参政党 |
二、作为制度的参政党 |
三、治理中的参政党 |
四、参政党三种角色间的逻辑关系 |
第二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变迁 |
一、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党制度的曲折发展 |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党制度的健全与制度化 |
四、新时代以来“新型政党制度”概念的提出 |
第三节 参政党角色规范化对新型政党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
一、新型政党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
二、新型政党制度变迁中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角色定位 |
三、参政党角色规范化与新型政党制度变迁关键节点的契合 |
四、参政党文化建设对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 |
第三章 参政党和执政党的互动与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体系 |
第一节 组织角色的互动与新型政党制度的组织模式 |
一、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
二、组织关系——非竞争性 |
三、组织特征——非对称性 |
第二节 制度角色的互动与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模式 |
一、政党与政权关系——执政-参政 |
二、政党与政党关系——多党合作 |
三、政党与社会关系——政治协商 |
第三节治理角色的互动与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机制 |
一、嵌入式治理——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机制 |
二、一主多元: 治理主体的权力分配机制 |
三、协商整合: 治理过程的协同互动机制 |
四、科学民主: 治理绩效的提升机制 |
第四节 参政党与执政党互动下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 |
一、合作型: 新型政党制度结构的整体特征 |
二、参与型: 参政党在新型政党制度结构中的定位 |
三、参政党政治参与对新型政党制度合作型结构的塑造 |
第四章 参政党功能与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效能 |
第一节 体系维持: 参政党与新型政党制度的体系效能 |
一、政治录用: 参政党的人才吸纳效应 |
二、政治沟通: 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党际交流 |
三、政治社会化: 参政党的文化传播 |
第二节 治理优化: 参政党与新型政党制度的过程及政策效能 |
一、利益表达与聚合: 参政党的利益整合作用 |
二、政策制定与实施: 参政党对决策科学化的推动 |
三、职权行使、社会服务与政策监督: 参政党的政策输出与反馈功能 |
第三节 参政党功能转化对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积极作用 |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特点 |
二、参政党对新型政党制度体系的巩固效应 |
三、参政党对新型政党制度过程与政策效能的优化作用 |
第五章 参政党视角下新型政党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
第一节 参政党角色缺位及其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影响 |
一、参政党角色规范化的不足 |
二、参政党自身的结构性瓶颈 |
三、参政党的功能局限 |
第二节 新型政党制度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
一、国内社会环境的压力 |
二、国际局势的影响 |
第三节 参政党视角下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化路径 |
一、在执政党领导下完善参政党建设 |
二、完善政党协商机制与新型政党制度合作型制度结构 |
三、提升参政党治理能力与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效能 |
四、增强参政党与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适应性 |
结语 |
一、理论价值 |
二、治理价值 |
三、民主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香港特区对《基本法》中“涉及政府政策”的认定及其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法》规定的“涉及政府政策” |
(一)第1稿条文(第71条) |
(二)第2稿条文(第74条) |
(三)第3稿条文(第73条) |
(四)第4稿条文(第73条) |
(五)第5稿条文(第74条) |
(六)第6稿条文(第74条) |
二、香港特区相关主体对“涉及政府政策”的判断体制和程序 |
三、立法会主席解读《基本法》第74条的方法 |
(一)从制定《基本法》的历史背景材料来探究其目的 |
(二)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方法的采用 |
四、确定“涉及”和“政府政策”的奠基性含义 |
(一)关于确立两个概念的方法 |
(二)对“涉及”的理解 |
(三)对“政府政策”的理解 |
五、“涉及政府政策”测试标准的具体运用和细化 |
(一)对“涉及”的具体运用和完善 |
1. 对“涉及”的进一步理解。 |
2. 关于“实质性影响”的认定。 |
3. 关于优劣标准。 |
(二)关于“政府政策”范围的运用和完善 |
1. 政府政策包括已在法例中反映的政策。 |
2. 政府政策包括行政长官或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所决定的政策。 |
3. 政府政策包括由行政长官指派的政府官员在立法会或其委员会上宣布的政策。 |
(三)其他问题 |
1. 接纳裁决前的咨询程序。 |
2. 涉及其他事项无须考虑“政府政策”。 |
六、结论 |
(5)英文版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出版与传播(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译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出版与传播统计排名 |
二、排名前十英译中国现当代小说作品在美国的传播 |
三、排名第11到30英译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的传播 |
四、小结 |
(6)法治视野下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研究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评价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的法治基础 |
2.1 法治的起源和概念 |
2.1.1 法治的起源 |
2.1.2 法治的概念 |
2.2 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的法治化路径 |
2.2.1 权利抗衡权力 |
2.2.2 权利平衡权利 |
2.3 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的法制确认 |
2.3.1 美国校生间法律关系的演变 |
2.3.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生间法律关系的现状 |
第3章 美国顶尖高校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界定 |
3.1 界定违纪行为的主要原则 |
3.1.1 不得危害压倒性公共利益 |
3.1.2 不得违背学校的教育目标 |
3.1.3 不得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 |
3.1.4 不得损害教育措施有效性 |
3.1.5 不得侵害政府的合法利益 |
3.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界定违纪行为的具体标准 |
3.2.1 学术违纪行为的具体标准 |
3.2.2 非学术违纪行为的具体标准 |
第4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 |
4.1 处理违纪行为的职能部门 |
4.1.1 学生行为办公室 |
4.1.2 纪律委员会 |
4.1.3 《第九条》办公室 |
4.1.4 偏见应对团队部门 |
4.2 处理违纪行为的主要程序 |
4.2.1 违纪行为的指控程序 |
4.2.2 违纪行为的认定程序 |
4.2.3 违纪行为的处罚程序 |
4.2.4 违纪行为处理程序的其他情形 |
4.3 不服违纪惩戒的校内救济 |
4.3.1 违纪惩戒的主要形式 |
4.3.2 不服惩戒的校内申诉 |
4.3.3 惩戒消极后果的积极补救 |
4.4 防范违纪行为的积极举措 |
4.4.1 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
4.4.2 建立专司防范的部门 |
第5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惩戒违纪学生的经验与启示 |
5.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惩戒违纪学生的经验 |
5.1.1 协调诉求实现利益平衡 |
5.1.2 职能分工界清具体职责 |
5.1.3 内容周到促进处理效率 |
5.1.4 细化程序提升可操作性 |
5.1.5 信息公开促进惩戒公正 |
5.1.6 教育惩戒强调育人本位 |
5.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惩戒违纪学生的启示 |
5.2.1 厘清高校校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
5.2.2 设立专门的违纪行为处理机构 |
5.2.3 构建精细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
5.2.4 制定规范的违纪行为处理程序 |
5.2.5 倡导违纪处理信息的公开透明 |
5.2.6 坚持惩戒活动育生为本的原则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A:麻省理工学院对如何避免剽窃的指导性建议 |
附录 B:麻省理工学院校园警局预防犯罪的主要做法 |
(7)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与接受研究(1949-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
1.2 相关概念说明与界定 |
1.2.1 英文中的drama, play,theatre |
1.2.2 中文语境中的戏剧、戏曲、话剧 |
1.2.3 话剧:中国现代戏剧的开端 |
1.2.4 戏剧作为文学 |
1.2.5 戏剧翻译与舞台翻译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1.4 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
1.5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概况 |
2.2 中国戏剧的译介研究 |
2.3 戏剧翻译研究 |
第3章 大陆:《中国文学》的英译(1949-2000) |
3.1 译介环境和《中国文学》的创办 |
3.1.1 翻译目的与作品选译 |
3.1.2 诗学与作品选译 |
3.1.3 意识形态与作品选译 |
3.2 《中国文学》的翻译规范 |
3.2.1 译者的构成 |
3.2.2 对革命现代戏的译介 |
3.2.3 翻译策略的选择 |
3.3 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以《智取威虎山》的译本为例 |
3.3.1 《智取威虎山》版本演变 |
3.3.2 赞助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
3.3.3 意识形态对中西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
3.4 革命现代戏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 |
3.4.1 革命现代戏在海外 |
3.4.2 影响接受的原因 |
第4章 译自己还是译他人—香港《译丛》对中国戏剧的译介(1973-2015) |
4.1 译介环境和《译丛》的创办 |
4.1.1 香港的身份认同与独特地位 |
4.1.2 《译丛》的翻译目的与译介模式 |
4.1.3 《译丛》对译者身份的认同与选择 |
4.2 1970年代的译介 |
4.2.1 选译标准:对戏剧经典的认同 |
4.2.2 翻译规范与策略---以《原野》译本为例 |
4.3 1980年代的译介 |
4.3.1 反思“文革”和社会问题剧 |
4.3.2 1980年代的探索话剧 |
4.3.3 选译标准:以当代戏剧为纲 |
4.3.4 翻译规范与策略---以《车站》和《假如我是真的》译本为例 |
4.4 作品的海外传播 |
第5章 他者的眼光—海外英译中国戏剧选集研究 |
5.1 研究语料的界定与搜集 |
5.2 革命的中国与共产主义戏剧---1970年代 |
5.2.1 选集的主题:政治的文学还是文学的政治? |
5.2.2 影响选集的因素 |
5.2.3 对中国戏剧文学的建构 |
5.3 “新时期”的探索戏剧---1990年代 |
5.3.1 选集的主题:当代·探索 |
5.3.2 影响选集的因素 |
5.4 文学史的建构:中国现代戏剧英译选集 |
5.4.1 选集的主题:中国现代戏剧史 |
5.4.2 选集的筛选标准 |
5.5 选集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经典的建构 |
第6章 结语 |
6.1 “三地”的戏剧英译模式及其启示 |
6.2 翻译与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海外传播 |
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国现当代戏剧英译本一览表(1936-2015) |
附录2 《中国文学》译介的中国现当代戏剧(1949-2000) |
附录3 《译丛》译介的中国现当代戏剧(1973-2015) |
附录4 中国现当代戏剧英译选集目录(1940-2015) |
(8)中共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论文提纲范文)
习近平同志简历 |
李克强同志简历 |
栗战书同志简历 |
汪洋同志简历 |
王沪宁同志简历 |
赵乐际同志简历 |
韩正同志简历 |
丁薛祥同志简历 |
王晨同志简历 |
刘鹤同志简历 |
许其亮同志简历 |
孙春兰同志简历 |
李希同志简历 |
李强同志简历 |
李鸿忠同志简历 |
杨洁篪同志简历 |
杨晓渡同志简历 |
张又侠同志简历 |
陈希同志简历 |
陈全国同志简历 |
陈敏尔同志简历 |
胡春华同志简历 |
郭声琨同志简历 |
黄坤明同志简历 |
蔡奇同志简历 |
尤权同志简历 |
(9)1953-1954年江苏省普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 |
第一章 中央关于普选决策动因及目标 |
一、中共的普选设想 |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提出与普选 |
三、斯大林的建议 |
四、中央关于普选的基本精神 |
1. 选举权 |
2. 被选举权 |
3. 普选中的基层干部政策 |
4. 关于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
小结 |
第二章 江苏普选的宣传动员 |
一、江苏普选的概况 |
二、民众对普选的态度 |
1. 普通民众不关心普选 |
2. 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恐慌 |
3. 基层干部“换班”思想严重 |
4. 资产阶级心态复杂,民主人士留恋政治协商 |
三、宣传动员 |
1. 新旧政权对比 |
2. 宣传选举政策,消除谣言 |
3. 安抚基层干部 |
4. 宣传“联合提名”的民主性 |
5. 纠正科技界“不问政治”的倾向和“纯技术观点” |
小结 |
第三章 选举权的确定 |
一、中央关于选举权的规定 |
二、普选试点中的选举权审查 |
1. “地主分子”与“地主出身” |
2. 地主改变成分后获得选举权 |
3. 地主兼其他成分与其他成分兼地主 |
4. 富农选举权 |
5. 管制分子选举权 |
三、江苏普选中选举权审查的偏向 |
1. 剥夺面过大 |
2. “二次土改” |
3. “二次镇反” |
4. 自杀事件 |
四、纠“左” |
1. 一律不重新划分阶级 |
2. 禁止追逼反革命材料 |
五、选举权审查结果 |
小结 |
第四章 选举代表 |
一、选举“社会主义的带路人” |
1.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被选为代表 |
2. 抵制统购的农民干部被撤换 |
3. 余粮户抵制统购中的积极分子当选代表 |
4. 富农当选代表仅属个别 |
5. 工商界、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
二、江苏普选中的若干问题与偏向 |
1. 干部包办选举 |
2. 民主选举与强制投票 |
3. 普选中的群众“倒干 |
4. 关于选举结果 |
5. 选举中的乱象 |
小结 |
第五章 普选后的政权 |
一、普选前后的基层干部状况 |
1. 普选前乡村基层组织不纯 |
2. 普选中处理“坏干部” |
3. 普选后干群关系的新变化 |
二、普选后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
1. 加快实现农业合作化 |
2.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调整 |
小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概述 |
(一)中共纪念活动的概念 |
1.纪念活动概念的界定 |
2.中共纪念活动概念的界定 |
(二)中共纪念活动的形式、特征、功能 |
1.中共纪念活动的主要形式与特征 |
2.中共纪念活动的主要功能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的总体概况 |
1.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
2.对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 |
3.对重要纪念(节)日的纪念活动 |
4.对重要会议的纪念活动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
(一)中共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明确的主题 |
1.中共纪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理论研究成果 |
2.中共纪念活动期间提出新的主张和新的路线、方针、政策 |
(二)中共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文本 |
(三)中共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阵地 |
1.研究机构阵地 |
2.传播媒介阵地 |
3.学术研究阵地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 |
(一)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多样的宣传手段和完善的组织形式 |
1.多样的宣传手段 |
2.完善的组织形式 |
(二)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坚力量 |
(三)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 |
1.中共纪念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
2.中共纪念活动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维修企业绿色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李笑. 东华大学, 2021(01)
- [2]参政党视角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D]. 李珊珊. 山东大学, 2021(02)
- [3]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2)
- [4]香港特区对《基本法》中“涉及政府政策”的认定及其适用[J]. 朱应平. 法学, 2020(12)
- [5]英文版中国现当代小说在美国出版与传播(上)[J]. 李清柳,刘国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0(03)
- [6]法治视野下美国顶尖高校惩戒违纪学生研究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D]. 刘艳琴.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7]中国现当代戏剧的英译与接受研究(1949-2015)[D]. 张翠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2)
- [8]中共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J]. 新华社. 当代兵团, 2017(Z2)
- [9]1953-1954年江苏省普选研究[D]. 金子求.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6)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谷宇. 渤海大学, 2016(08)
标签: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美国选举论文; 组织处理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