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骆继杰教授诊治肾病经验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代小艳[1](2021)在《桃红三仁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湿热夹瘀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桃红三仁汤治疗湿热夹瘀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从而客观地评价桃红三仁汤治疗湿热夹瘀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按随机1:1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桃红三仁汤治疗。经治疗观察12周后,用SPSS软件对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对照组有效率为66.7%,试验组为9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减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桃红三仁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夹瘀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显着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安全性值得肯定。
王云飞[2](2020)在《血尿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课题旨在使用统计学方法客观地评价验方“血尿净”在治疗以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为其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方法本研究在均使用常规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以验方“血尿净”为治疗组,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均分入组后进行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其相关临床指标,使用spa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结果1.总有效率:在系统用药治疗4周以后,治疗组为54.3%,对照组为40.0%,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为66.7%,而治疗组可高达96.7%。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66.7%,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96.7%,两组结果相比较:Z2=-2.336,*P2<0.05,即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所使用的药物(验方“血尿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使用的药物(肾炎康复片)。2.临床疗效:在系统用药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比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3.镜检红细胞及肾保护作用:治疗前:治疗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29.37±2.40(个/HP),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29.13±2.11(个/HP);治疗后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14.17±2.65(个/HP),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13.63±3.02(个/HP);治疗后8周后:治疗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2.87±1.33(个/HP),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为5.07±2.43(个/HP)。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数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df=15)=1.159,※P=0.264>0.05,结果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治疗组:t1(df=29)=20.532,P1<0.05。对照组:#t1=20.136,#P1<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每个视野个数治疗前后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t1(df=29)=0.132,*P1>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每个视野个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对比,对照组:#t2=38.281,#P2<0.05;治疗组t2(df=29)=56.483,P2<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的每个视野个数情况低于治疗前,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t2(df=29)=-5.142,*P2<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每个视野个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所有入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在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在均常规性地使用西医学治疗的基础上,与加用肾炎康复片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所采用的验方“血尿净”能更加显着地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更加有效地降低尿沉渣中的红细胞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红丽[3](2020)在《五苓散加减治疗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回顾性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基础疗法在减轻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再发性泌尿系感染提供新思路及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我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采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病例及门诊病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选择接受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基础治疗的28例患者为中药组,匹配以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28例患者为西药组。疗程2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检验中细菌数的变化,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泌尿系感染的再发情况,对五苓散加减治疗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一般情况:一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56例,中药组和西药组各28例。纳入患者性别:中药组女27例,男1例;西药组女28例,男0例,两组男女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的56例病例中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4岁。其中中药组年龄(47.46±16.61),西药组年龄(48.64±14.94),可见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主要为中老年女性。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结果:①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为77.64±6.58,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为76.93±6.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为31.86±4.65,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为41.21±6.43,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较西药组更低(P<0.01)②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腹坠胀、腰酸痛单个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腹坠胀、腰酸痛单个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单个证候积分的降低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频、腰酸痛、小腹坠胀感单个证候积分方面与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中药组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9%;西药组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3.57%,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尿细菌数较前均下降,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⑤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中药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9%,西药组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0.71%,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再发情况:中药组28例患者中复发5例,复发率为17.86%,西药组28例患者中复发11例,复发率为39.29%,两组复发情况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感、腰酸痛等症状,能明显降低尿常规检查中细菌数,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显着提高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综合疗效,减少再发率。导师张宁教授从事肾病临床诊疗多年,经验丰富,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抗生素法治疗劳淋得心应手,疗效显着。
毛素[4](2019)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导师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总结其临证思路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的234份门诊处方,由双人双录入的方法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模块中的“组方分析”对录入方剂进行分析,得出药物频率、药物相关系数、新方等数据,分析导师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总结其用药经验与临证思路。结果:1.中药使用频次前20位依次为:黄柏、川芎、炙甘草、威灵仙、白术、石韦、甘草、桔梗、仙鹤草、泽泻、茯苓、生地黄、牛膝、防风、萆薢、延胡索、石菖蒲、当归、黄连、黄芪。药物分类以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2.所用药物以温性药和寒性药为主,分别占37%、35.79%;3.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分别占36.11%、27.93%、24.68%;4.归经以肝、脾、胃、心、肺、肾等经。5.对常用药物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的12个药物核心组合,经进一步熵层次聚类得到6个新方。结论:导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用药常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以补肾健脾为主要治法,“化瘀止血”则贯穿疾病的始终,善用川芎、丹参、三七粉等药活血化瘀止血;对于热邪重者,重用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对于湿邪重者,重用利水渗湿之品。临证重视“虚、瘀、热、湿”的病机特点。
郑泽栋[5](2017)在《王丹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导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内涵。2.分析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机制。3.总结导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经验。方法: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导师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并列举典型案例的方法,从理论及临床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总结蛋白尿从脾胃论治的经验。主要内容分为文献综述、经验总结两部分。(1)文献综述包括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两部分。(2)经验总结包括从脾胃论治蛋白尿的理论依据,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机制及临床经验。结果:1.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理论依据充分:(1)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枢机不利会使肾开合失司,产生蛋白尿,调理脾胃能使人体气机恢复正常,气机通畅,则蛋白尿自止。(2)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实验研究证实中医之"脾"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密切相关,调理脾胃能提高免疫力。2.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确切。结论:1.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2.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可靠。3.脾胃论治理论在肾病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赵庆[6](2016)在《张茂平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糖尿病肾病是一道世界难题。中医药可有效改善尿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本研究以张茂平教授倡导的“辛温开玄通络”理论为核心,追溯和整理张茂平老师“开玄通络,通补兼施;不离辛与温,风药尤妙”、“从‘辛’论治肾性水肿,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和相关临床经验。期冀为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系统学习相关的先贤着作,追根溯源,全面理解张茂平老师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2.通过跟师门诊、口传面授、独立临床实践、每月撰写跟师心得体会、研读经典和各流派着作、集中学习等方式挖掘、总结老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3.以临床研究的形式对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再研究,以更深理解该理论的内涵。研究内容:1.张茂平教授发掘“辛温开玄通络”理论的学术思想渊源及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张茂平老师“开玄通络,通补兼施;不离辛与温,风药尤妙”、“从‘辛’论治肾性水肿,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是以《素问·脏气法时论》:“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为理论渊源,结合刘河间玄府理论、叶天士络病学说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理论。近年来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对不同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并不清楚。自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也是正气亏虚下的自救方式。它通过及时转化、消除内生实邪(如痰浊、瘀血等)(阴)来产生新的供机体利用的能量物质(阳),使阴阳动态平衡,保证细胞的正常功能。但自噬与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关系及其过程中的重要中间分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清楚。中医领域对糖尿病肾病病机的认识也提出肾虚血瘀,瘀阻肾络,痰瘀互结,毒损肾络以及症瘕学说,但还未深入研究络阻与络脉上的门户玄府开合失司的相关性。2.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理论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从络脉、玄府论肾消。“络脉”是人体精、气、血、津液流通横贯于全身的细小通道,而“玄府”则是“络脉”道路上的孔穴,或门户(枢纽),为气血津液出入之门户,亦为废气、痰湿、糟粕排泄之孔穴,两者都以通为顺。络脉是通路,行使功能靠络脉上玄府开合有节。张师提出玄府是肾脏组织结构学物质基础,将肾小球毛细血管喻为肾之络脉,肾之筛孔为肾之腠理,及玄府,通行肾之气血津液之道路。玄府荣,络脉荣;玄府闭,络脉闭。消渴因热、燥伤阴,阴枯玄府失养,开合失司。消渴日久,元气内虚,血行瘀滞,湿邪、热毒及风邪等郁结肾络,堵塞玄府这个微细结构通道,肾络痹阻不通,而致消渴病肾病。辛润开玄,温阳通络疗法。“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是指对于肾阳虚所导致的蒸腾气化失常,水津不布之肾燥,辛味药能通达气机,行散水气之壅滞,温润温散阴寒冷凝失濡之燥。张师指出肾消脾肾亏虚为本,湿瘀为标。“脾土强则无湿,无湿则无消”,“肾阳足则无渴”。消渴日久,穷必归肾,为消渴病肾病的最终归属。针对糖尿病肾病下焦阳虚、中下焦水停、津不上承、上焦干枯,玄闭络阻的病机,指出治疗应“使道路散而不结”,“气血利而不涩”,运用辛味药和温药开玄散结,调畅气机,升阳助补,宣通气液。提出辛升肾气,通运为补,补肾为重,方予金匮肾气丸加减麻黄、干姜、细辛、半夏、桂枝、川芎等辛药,振奋人体气化功能,清除因寒湿瘀阻所致血行障碍,从而改善脏腑组织器官失去濡润之“燥”证,有一般活血药难以替代的独特之处,常能使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增强。针对络虚通补多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桂枝等益气温阳药。治疗肾性水肿,贵在开玄而不在利,重在通络而不在泻。肾主水,肾阳足,阳化气,无水肿之患。久病及肾,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淫玄府,三焦壅滞。依据“络以通为用”,张师在宣上,畅中,温下通利三焦的施治中,将开通玄府、舒解络脉贯穿始终。侧重修复玄府开阖功能,疏通络脉,活血利水。常选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越婢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五苓合剂、金匮肾气丸、当归四逆合吴茱萸汤。常用药麻黄、细辛、柴胡开玄通络;附子、干姜、桂枝温阳化水,温通经脉;黄芪、山茱萸、阿胶滋补肾经,荣养络脉。参研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Tiwil^基因转染改变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中的自噬状态的实验研究。在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的相关性、中药干预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从动物实验角度以验证“辛温通络”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笔者还进行了如何在传承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理论学术思想的实践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的研究。笔者在师承导师温阳通络开玄利水的治疗基础上提出还应重视疏肝和血,血利不为水的主张。在导师水土合德,补肾健脾扶本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提出贵在调肝的观点。肝主疏泄,主藏血,风动耗液,伤血,导致肺胃肝热盛,壮火蚀气,津气两伤,故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还应兼顾调节肝脏的功能,从而延缓病程,收到更好疗效。在导师用风药治疗内脏病的基础上,把风药扩展到肢体病症,提出腰痛治络,风药显殊功这一观点,并且运用到了临床实践中予以验证。3.设计并实施了辛药开通玄府,温阳荣养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根据本研究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选60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脾肾阳虚痰瘀证的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肾气丸加人参、黄芪、赤芍、猪苓、麻黄)。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结合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胱抑素C、C反应性蛋白等指标,进一步验证辛温开玄通络是针对肾燥阳虚玄闭络阻病机的治疗关键。结论:1.对中医肾脏本质与“玄府-肾络-肾微循环”“玄府开合失司-肾络闭阻-水液代谢障碍”一体论从开通玄府这一侧面抛砖引玉作了初步探索。2.糖尿病肾病久病伤阳,其病理产物水、瘀皆为阴邪,闭阻肾络。当以辛温开玄、温阳通络治之。3.难治性肾性水肿的治疗:“辛润开玄,通利三焦”,以“通”为用。4.实验研究显示:自噬的缺乏可能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Tiwi12基因转染可明显提高细胞自噬的生物标志物Beclin1和LC3的蛋白。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会衰减糖尿病大鼠的相关肾脏病理结构和功能。它可能是通过在ROCK1-DRP1途径维持线粒体功能起着保护肾脏的作用。5.临床研究表明,以“辛温开玄通络”为指导,对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早期使用活血通络益肾法,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促进水肿的消除,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王骁珺,王怡[7](2014)在《顽固性肾性血尿的中医治疗》文中研究说明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及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红细胞从肾小球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疾病。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兼症多和易反复等病理特点,所以在治疗上有很大的困难。中医治疗血尿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黄金铃[8](2014)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及温阳活血利水法则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药温阳活血利水法则联合西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1.收集64例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资料,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并统计64例患儿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所有患儿在予西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等)治疗基础上,门诊患儿联合自拟中药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住院部患儿中药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复发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温阳活血利水方的疗效。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脾肾阳虚证25例(39.06%),气阴两虚15例(23.44%)肺脾气虚证12例(18.75%),肝肾阴虚12例(18.75%)。2.临床疗效结果:温阳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1年后临床治愈0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2.86%。3.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温阳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1年后临床治愈0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4.治疗前后各证型主症积分比较:温阳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自汗、易感冒)、脾肾阳虚(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肝肾阴虚(口干咽燥)、气阴两虚(口干咽燥、汗多)症状方面,P<0.05,有统计学意义;肝肾阴虚(手足心热)症状P>0.05,无统计学意义,改善不显着。5.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温阳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25.41±2.24,治疗后14.53±2.10,P<0.05,有统计学意义。6.温阳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在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前1年及治疗1年中复发次数比较,经秩和检验统计,P<0.05,有统计学意义。8.住院部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4例,未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88.89%。9.住院部患儿中医症候疗效结果:临床治愈0例,显效4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10.住院部患儿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前27.41±3.12,治疗后16.02±2.52,P<0.05,有统计学意义。11.住院部患儿在住院前后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方面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居多,气阴二虚次之。温阳活血利水法则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症状改善明显,复发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
任彬[9](2014)在《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有着病程迁延,病势缠绵,呈缓慢进行性的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脏病的其中一种,也是形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本病的患病率也呈逐步上升趋势。而一旦本病发展至尿毒症阶段,不仅患者饱受痛苦,而且还要面临着透析乃至肾移植造成的巨额医疗费用,社会也承受着因此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故遏制病变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关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已经逐步规范化,但西医在治疗本病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某些症状疗效并不明显,而中医中药却在此时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及强大的生命力,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临床体系。本研究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这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近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吕仁和教授“肾络症瘕”理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研究目的:本研究属于吕仁和教授十二五计划支撑课题,是以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进行分期,以“三型四候”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以吕教授“肾络症瘕”理论为指导,运用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的队列性研究,研究目的是初步探讨此法在慢性肾炎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中尿蛋白、中医证候方面的控制是否有效。(基本方药物组成:生黄芪20-60g或炙黄芪20-60g,当归10g,女贞子30g,狗脊30g,川断30g,川牛膝30g,猪苓30g,茯苓30g,鬼箭羽10g,莪术10g,蜈蚣2条)研究方法:将60例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分为暴露组(30例)和非暴露组(30例),规范采集临床诊疗信息,依据客观诊断标准辨证分型,观察治疗前后暴露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规律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生化等相关指标的测定,据相关公式进行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最后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结果:1.暴露组在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暴露组在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3.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4.暴露组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功能衰退进展。2.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何邦友[10](2014)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近况》文中研究指明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指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特点为三高一低,即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为其诊断的必备条件。临床上常用激素、细胞毒性药及抗凝药等联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易复发,易产
二、骆继杰教授诊治肾病经验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骆继杰教授诊治肾病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桃红三仁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湿热夹瘀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Eglish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1.诊断标准 |
2.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案 |
1.研究对象 |
2.治疗方案 |
3.观察时间 |
4.观察指标 |
5.疗效评判标准 |
6.安全性评判标准 |
7.统计方法 |
三.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
2.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
四.研究结果 |
1.治疗后两组总疗效对比 |
2.中医证候总疗效对比 |
3.实验室疗效指标对比 |
4.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5.安全性指标对比 |
五.讨论 |
1.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分析讨论 |
2.桃红三仁汤选方依据及分析 |
3.研究结果分析及机制探讨 |
六、结论 |
七、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文献综述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参编论着、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血尿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五苓散加减治疗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回顾性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中医对劳淋的认识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 |
4 近代医家对劳淋的认识 |
西医对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现状 |
1 流行病学现状 |
2 发病机制 |
3 预防和治疗 |
4 日常调护 |
导师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劳淋的学术思想 |
诊治经验 |
验案举例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干预方式 |
6 观察指标 |
7 疗效标准 |
8 统计方法 |
9 调查质控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 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
6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
讨论 |
1 选方依据 |
2 方药分析 |
3 现代药理研究 |
4 数据分析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五苓散加减治疗再发性尿路感染的CRF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及方法 |
1.病例来源 |
2.病例选取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3.分析软件介绍 |
4.研究方法 |
4.1 收集处方 |
4.2 数据预处理 |
4.3 录入与审核 |
4.4 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1.病例简介 |
1.1 基本信息 |
1.2 性别构成 |
1.3 年龄构成 |
2.药物频次统计 |
3.药物分类统计 |
4.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
4.1 药物药性频次统计 |
4.2 药物五味频次统计 |
4.3 药物归经频次统计 |
5.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
5.1 常用药物置信度分析 |
6.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6.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度分析 |
6.2 基于熵聚类的药对组合分析 |
6.3 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组合 |
讨论 |
1.结果分析 |
1.1 药物频次分析 |
1.2 药物分类分析 |
1.3 药物四气分析 |
1.4 药物五味分析 |
1.5 药物归经分析 |
2.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
3.新方分析 |
4.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尿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儿肾性血尿记录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王丹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医药研究 |
1.1 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中医药治疗研究 |
2.慢性肾炎蛋白尿现代医学研究及进展 |
2.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产生机制 |
2.2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
经验总结 |
1.导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依据 |
1.1 中医学理论依据 |
1.2 现代医学研究依据 |
2.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机制 |
3.随诊记录 |
4.验案分析 |
5.结果 |
6.结论 |
7.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6)张茂平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学术思想渊源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一)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学术思想渊源 |
1. 刘河间玄府理论 |
2. 叶天士络病学说 |
(1) 何谓“络” |
(2) 络的生理功能 |
3.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
(1) 辛润法的历史源流 |
(2) 辛以润之机理 |
①辛宣开腠布津 |
②辛通化气行津 |
③辛动活血通经 |
④辛开玄散风邪 |
(二)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病名源流 |
(2) 病因病机及治疗 |
2.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整理研究 |
(一) 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学术思想 |
1. 玄为络门:肾脏组织结构学物质基础,升降出入的微观结构单位 |
2. 玄出入废 |
(1) 肾失封藏,精微下泄;肾络闭阻,水瘀为患 |
(2) 更伤肾元,肾痿不用 |
3. 久病入络:肾络受损,病久多瘀 |
4. 辛温开玄通络:松透病根,解除毒邪,巧用风药 |
(1) 辛升肾气,通运为补,补肾为重 |
(2) 辛宣化气,通络行津,温阳为要 |
(3) 辛散活血,通经润燥,化瘀为贵 |
(4) 巧用风药尤妙 |
5. 师承体会:腰痛治络,风药显殊功 |
(1) 通补兼施,不离风药 |
(2) 通络为本,出疏邪滞 |
①辛行邪可散,温化寒可消 |
②风行痰自灭,燥来湿自化 |
③治血先治风,风去血亦通 |
④虫蚁善搜剔,风熄络亦通 |
(二) 从玄府、络脉治疗糖尿病肾病 |
1. 水土合德,补肾扶本 |
(1) 脾土强则无湿,无湿则无消 |
(2) 肾阳足则无渴 |
(3) 脾肾攸关,水土合德 |
(4) 师承体会:开玄通络不离肝,贵在调肝 |
2. 辛润开玄,温阳通络 |
(1) 辛温宣通行津 |
(2) 辛温温阳化气 |
(3) 辛温通经行血 |
3. 分阶段论治特色 |
4. 实验研究 |
(三) 辛润开玄,通利三焦治疗肾性水肿 |
1. 开腠布津,气行水自化 |
2. 补气利水,脾健津自消 |
3. 温肾通阳,络通水行畅 |
4. 师承体会:疏肝和血,血利不为水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辛润开玄,温阳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诊疗标准 |
(1) 诊断标准 |
①西医诊断与分期标准 |
②中医诊断标准 |
③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标准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1) 设计方法 |
(2) 计算样本量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标准 |
①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②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③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中止、剔除和脱落临床试验标准 |
(7)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1) 可比性分析 |
(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3) 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胱抑素C、C反应性蛋白变化 |
(4) 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钾、血清钙、血清磷变化 |
(5) 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率、血红蛋白、尿蛋白、尿糖变化 |
(6) 疗效分析 |
(7) 安全性评价 |
5. 结论 |
6. 讨论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小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1 |
(7)顽固性肾性血尿的中医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从五脏论治 |
1.1 从心论 |
1.2 从肺论 |
1.3 从肝论 |
1.4 从脾论 |
1.5 从肾论 |
2 从湿热论治 |
3 从血瘀论治 |
4 结语与展望 |
(8)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及温阳活血利水法则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结果 |
讨论 |
1 西医对 RNS 发病机制的研究 |
2 RNS 中医病名的认识 |
3 中医对 RNS 病因病机的研究 |
4 病机演变规律 |
5 RNS 分期论治的概况 |
6 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
7 RNS 复发原因的探讨 |
8 高凝状态与血瘀证 |
9 中医对蛋白尿的认识及治疗 |
10 中医对激素的研究认识 |
11 温阳活血利水方的理论基础及药理分析 |
12 结果分析 |
13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RNS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
致谢 |
(9)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古代医家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
二、近现代医家对慢性肾炎的论述 |
三、关于吕仁和教授“肾络症瘕”理论 |
四、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病因病机 |
中医药治疗 |
1 中药注射剂的运用 |
2 中医基本方的运用 |
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4 名中医经验方的运用 |
5 分期治疗 |
单味提取药研究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 中医药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中的运用 |
2 中医药在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本病中的运用 |
结语 |
四、骆继杰教授诊治肾病经验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桃红三仁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湿热夹瘀型的临床研究[D]. 代小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血尿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脾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云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五苓散加减治疗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回顾性临床疗效观察[D]. 赵红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经验总结[D]. 毛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王丹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D]. 郑泽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张茂平教授学术思想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的临床研究[D]. 赵庆.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7]顽固性肾性血尿的中医治疗[J]. 王骁珺,王怡.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08)
- [8]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及温阳活血利水法则的疗效评价[D]. 黄金铃.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1)
- [9]益气补肾通络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临床观察[D]. 任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10]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近况[J]. 何邦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