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网上招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眭依凡,李芳莹[1](2022)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十四五"规划开局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起始的交汇,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必须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也赋予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以重要战略意义。基于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性认识,现阶段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如培养目标模糊、标准偏低、缺乏对知识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招生方式缺乏灵活性;培养过程中知识结构固守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制度刻板;高水平导师不足及对博士生培养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借鉴世界顶尖大学博士生培养经验,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着力树立高质量培养目标、优化招生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强化优质导师队伍建设。
李军,吴海涛,单铁成[2](2021)在《考生权益视角下研究生招考制度运行困境研究》文中提出教育机会公平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平,而招生起点公平是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的首要前提。现有研究生招考制度在人才选拔与培养、阶层流动与社会稳定等方面成效显着,但是,在运行中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同一专业分散招生、调剂规则模糊不清、学科专业归属不明、调剂分数无可比性、考生信息过度透明、成绩排序发布迟缓、追加指标发布滞后、复试过程有失规范、人才选拔功能失灵等。因而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让每一位考生站在公平的招生起点上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实现考生人生价值的同时彰显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正义。
巩文峰,岳海梅,魏丽萍[3](2021)在《跨专业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及培养措施研究——以西藏农牧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文中指出围绕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时间短、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毕业设计内容契合度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所需知识架构、操作技能、应具备的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能力。从增加专业补修课、拓宽学习途径、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实行操作实验传帮带等探索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措施。
任政,???[4](2021)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的设立与调整——来自韩国的实践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旨在培养高附加值专门型人才,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通过系统梳理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设立与调整的发展脉络,从动力机制和框架特征两大关键要素出发,分析和总结得出动力机制在于政府、市场、高校三方相互博弈、调整与配合的过程,设立与调整的框架特征具有依法规范性、相对自主性、动态灵活性,这为促进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范化、自主化、动态化、特色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缪志心[5](2021)在《再论研究生招生考试“两段考”模式改革》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加,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考试的弊端日益显露,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传统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国家管理集权化与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矛盾、报考人数激增与参与招生考试人员有限性矛盾、学校命题规范性与保密高要求之间的博弈等弊端。实施研究生招生考试"两段考"模式改革,确定合理的程序和考试内容,更能兼顾教育主管机构、招生单位和考生三方面的利益,更能体现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公平性。
陈昊,王军威,邹晓莉,黄海云[6](2021)在《面向研究生教育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通过一站式、微服务化和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来加强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研究生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全链条、全要素、全流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的目的。本文还对深圳大学研究生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杜芳[7](2021)在《新时代互联网提高国际学历生招生质量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互联网在招生录取的作用不断提升。2020年,借助互联网提高国际学生的招生质量更显实绩。本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的实践为例,展示互联网在提高国际学历生招生宣传,入学审核录取、招生大数据管理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科学合理利用互联网,严把招生入口,稳步改善招生质量是提高国际学历生生源质量的必由之路。
梁传杰,丁一杰[8](2021)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演变轨迹与演进逻辑》文中提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经历了制度模仿期、制度初建期、改革探索期、招考分离试点期和深化改革期,不同阶段在招生主体、招生类型、招生规模、招生形式、招生机制上呈现出鲜明特征;其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行政类主体、高校类主体和市场类主体的博弈与均衡,反映了行政类主体的权力主动让渡、高校类主体的角色转换和市场类主体的有限承接。
吴瑞华[9](2021)在《高校研究生招生的风险表征与规避路径》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生招生的多重风险主要体现在政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考试舞弊风险、招生廉政风险和舆论风险等方面。针对研究生招生风险的多重表征,探讨其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规避路径。从政策上,要改革研究生招生初试办法,将初试中自命题科目的笔试移至复试阶段进行;从制度上,应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研究生招生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分级管理、分级教育制度;从管理上,要强化招生环节的流程管理,大力推进研究生自命题科目的网络评卷工作,提高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性,多渠道防范研究生招生舞弊及严惩研究生招生舞弊相关人员,从而保证研究生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研究生招生工作效率。
张立迁[10](2021)在《中国特色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百年探索与新时代改革创新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梳理建党以来研究生考试招生历程,对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丰富和深化考试招生理论体系,展望未来研究生教育强国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梳理中国共产党重视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百年历史,总结其在规模增长、质量共识、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出政治要求与立德树人兼合、考试安全与招生公开统合、统一初试与多元复试融合、制度创新与科学选才契合、考试招生自主权与导师作用耦合5个方面的经验启示。新时代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应在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坚持人才选拔系统性,坚持依法治考治招,坚持分类评价改革,坚持制度创新引领,坚持卓越化教育科学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的改革创新之路。
二、研究生网上招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生网上招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一)关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性认识 |
(二)新时期我国博士生培养的战略意义及挑战 |
二、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境外及中国香港着名大学之博士生培养模式特征 |
四、关于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
(一)确立博士生教育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
(二)建立有利于遴选富有创新潜质博士生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 |
(三)构建和完善以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为价值引领的全要素培养过程 |
(四)加强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导师团队力量协同培养博士生 |
(2)考生权益视角下研究生招考制度运行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一专业分散招生 |
二、调剂规则模糊不清 |
三、专业学科归属不明 |
四、调剂分数无可比性 |
五、考生信息过度透明 |
六、成绩排序发布迟缓 |
七、追加指标发布滞后 |
八、复试过程有失规范 |
九、人才选拔功能失灵 |
十、结 语 |
(3)跨专业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及培养措施研究——以西藏农牧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藏农牧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 |
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学习时间短 |
(二)跨专业学生本学科专业知识薄弱 |
(三)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毕业设计内容契合度不够 |
(四)缺乏学习主动性 |
三、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知识体系构建 |
(一)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所需知识架构 |
(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所需掌握的操作技能 |
(三)应具备的研究实验设计及论文撰写能力 |
四、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措施 |
(一)增加专业补修课 |
(二)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
(三)搭建研究生学习交流平台 |
1. 扩增微信、腾讯会议等学习交流平台。 |
2. 开展线下研究小组学习交流。 |
3.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网上专题授课。 |
(四)实行操作实验传帮带 |
(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的设立与调整——来自韩国的实践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设立与调整的传统与发展 |
(一)萌芽发端 |
(二)正式起步 |
(三)特色发展 |
二、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设立与调整的动力机制 |
(一)政府倡导制度改革的特色化 |
(二)市场推动满足多元专业化需求 |
(三)高校主张知识生产的实践性 |
三、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设立与调整的框架特征 |
(一)依法规范性 |
(二)相对自主性 |
(三)动态灵活性 |
四、启示及建议 |
(一)规范化:依照法律规定,严格遵循设立流程基准,接受多元教育质量评估 |
(二)自主化:国家统筹与高校自主协调发展,扩大学校自主权,鼓励特色化改革 |
(三)动态化:坚持市场调节,关注社会发展新需求,重视与职业相匹配的实务教育 |
(四)特色化:推进产学研支持力度,密切关注国际动向,发挥资源集成优势 |
(5)再论研究生招生考试“两段考”模式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的弊端 |
(一)国家管理集权化与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的矛盾 |
(二)报考人数激增与参与招生考试人员有限性的矛盾 |
(三)学校命题规范性与保密高要求之间的博弈 |
二、实行研究生招生考试“两段考”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一)成本分析 |
1.时间成本。 |
2.人力成本。 |
3.财力成本。 |
(二)价值分析 |
1.体现考试保密价值。 |
2.凸显招生自主价值。 |
3.挖掘考生创新能力价值。 |
三、研究生招生考试“两段考”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 |
(一)考试机构设置 |
(二)程序设计 |
(三)考试内容设计 |
1.研究生招生资格考试。 |
2.研究生业务课招生考试。 |
(6)面向研究生教育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 |
二、教育信息化 |
(一)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现状 |
(二)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共性问题 |
1.业务系统内部集成程度不够,缺乏数据共享 |
2.与人事、科研等管理系统独立运行,缺乏联动共享 |
3.忽视主动服务,且数据挖掘能力弱 |
三、深圳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支撑质量保障体系 |
(一)平台设计思路 |
(二)平台特点 |
1.网上办事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基本涵盖研究生教育所有环节 |
2.“微服务”方式改进招生条件审核,使研究生招生导师质量不断提升 |
3.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三)建设成效 |
四、结束语 |
(7)新时代互联网提高国际学历生招生质量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互联网与国际学历生招生宣传 |
(一)成熟的中外文招生宣传网站 |
(二)网上宣传渠道多样化 |
1. 持续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来华留学服务中心等网络平台 |
2. 疫情期召开网上招生说明会 |
3. 互联网上建立多种咨询平台 |
二、依靠互联网进行国际学生网上审核 |
(一)目前国际上已有的国际学生入学测试 |
(二)互联网上建设导师中英文网站,导师网上考核 |
(三)导师、学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逐级网上审核 |
(四)云端笔试加面试保确保国际本科生招生质量 |
三、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国际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在线招生与大数据管理 |
总结 |
(8)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演变轨迹与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发展历程 |
(一)制度模仿期(1949-1977年) |
(二)制度初建期(1978-1984年) |
(三)改革探索期(1985-1999年) |
(四)招考分离试点期(2000-2008年) |
(五)深化改革期(2009年至今) |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演进轨迹 |
(一)招生主体由政府管理向多主体共治演化 |
(二)招生类型由学术型向多类型、多种形式演进 |
(三)招生规模以国家计划为主、规模周期调整 |
(四)招生形式由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 |
(五)招生机制由一段式向两段式、招生单位自主权扩大转型 |
三、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 |
(一)影响制度变迁的相关主体 |
(二)行政类主体在制度变迁中的主动让渡 |
(三)高校类主体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 |
(四)市场类主体在制度变迁中的有限承接 |
四、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远景展望 |
(一)招生主体由政府宏观主导向高校主导转移 |
(二)招生规模由国家计划转向高校自主 |
(三)招考形式向招考分离转型 |
(四)招生机制向政府统筹监督、高校自主自律、市场调节参与转化 |
(9)高校研究生招生的风险表征与规避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生招生风险的多重表征 |
(一)研究生招生政策分析与政策解读失误的风险 |
(二)研究生招生流程管理监控不到位的风险 |
(三)考试舞弊的风险 |
(四)研究生招生的廉政风险 |
(五)研究生招生的舆论风险 |
二、研究生招生风险的归因分析 |
(一)研究生招生政策解读不到位 |
(二)统考科目和自命题科目并存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风险 |
(三)研究生招生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 |
(四)研究生招生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
(五)研究生招生考试舞弊风险成本低 |
三、研究生招生风险的规避路径 |
(一)改革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办法 |
(二)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的研究生招生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
(三)完善研究生招生分级管理、分级教育制度 |
(四)强化研究生招生流程管理 |
(五)推进研究生自命题科目的网络评卷工作 |
(六)提高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 |
(七)多渠道防范研究生招生舞弊和严惩研究生招生舞弊相关人员 |
(10)中国特色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百年探索与新时代改革创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党重视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百年回望 |
1.1 奠定“为谁办考试招生”的萌芽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1948年 |
1.2 探求“办什么样的考试招生”的恢复与探索期:1949—1977年 |
1.3 聚焦“怎么办好考试招生”的大发展期:1978年至今 |
2 百年回溯:研究生考试招生的历史性成就 |
2.1 规模增长彰显人才竞争影响力 |
2.2 质量共识增进规范管理保障力 |
2.3 结构优化提升服务需求凝聚力 |
2.4 效益提升锚定追求卓越创新力 |
3 百年建构:中国特色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经验启示 |
3.1 政治要求与立德树人兼合 |
3.2 考试安全与招生公开统合 |
3.3 统一初试与多元复试融合 |
3.4 制度创新与科学选才契合 |
3.5 考试招生自主权与导师作用耦合 |
4 未来展望:新时代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几个着力点 |
4.1 坚持人才选拔系统性,实现整体性治理 |
4.2 坚持依法治考治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
4.3 坚持分类评价改革,实现精准选拔高层次人才 |
4.4 坚持制度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研考招生 |
4.5 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系统构建研考招生理论 |
四、研究生网上招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眭依凡,李芳莹. 中国高教研究, 2022(01)
- [2]考生权益视角下研究生招考制度运行困境研究[J]. 李军,吴海涛,单铁成. 现代大学教育, 2021(06)
- [3]跨专业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及培养措施研究——以西藏农牧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为例[J]. 巩文峰,岳海梅,魏丽萍. 西藏教育, 2021(11)
- [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别、项目及规模的设立与调整——来自韩国的实践经验[J]. 任政,???. 中国高教研究, 2021(10)
- [5]再论研究生招生考试“两段考”模式改革[J]. 缪志心. 教育与考试, 2021(05)
- [6]面向研究生教育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 陈昊,王军威,邹晓莉,黄海云.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09)
- [7]新时代互联网提高国际学历生招生质量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 杜芳. 才智, 2021(24)
- [8]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演变轨迹与演进逻辑[J]. 梁传杰,丁一杰.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04)
- [9]高校研究生招生的风险表征与规避路径[J]. 吴瑞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10]中国特色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百年探索与新时代改革创新思考[J]. 张立迁. 中国考试,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