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鸡举办纪念毛泽东邮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芳[1](2019)在《作家的“民间”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白林驰[2](2016)在《邓中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17-1933)》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现实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命题在建党初期阶段就已经开始,并将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话题。邓中夏(1894-1933),是建党初期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在思想上经历了三次转变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这一转变过程在同时期的先进分子中具有显着的代表性。邓中夏在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研究、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引领,组建各种团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组织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农大众的实际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与路径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突出贡献。同时,邓中夏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灵活恰当采用正确的革命策略和方法,注重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和制度性,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最终促使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在特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实践性、强大的发展性、深厚的现实性等显着特点。先进人物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和实践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都会受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由于先进人物的超前性和卓越性,其思想也会对时代发展进行助推和引领。邓中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具有以下价值维度:一是多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论基础;二是牢固树立群众主体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三是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追求,锤炼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品格;四是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配合发展,助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道路;五是反对教条主义的禁锢,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但同时,邓中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由于受个人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及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所限,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大众化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协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与传统文化契合不够等问题。邓中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重要的经验启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前提;重视民生,维护大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之源;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改造手段,实现通俗化、具体化、丰富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强化认同,构建对话交流平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需求;分层对待,差异性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
胡贝贝[3](2013)在《民国时期陕西邮政发展研究 ——以1931-1945年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通信部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通信网,组织信函、包裹、报刊等的传递,沟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从而节约时间,缩短空间,节省能源,加速社会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陕西古代通信事业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西周时期,在陕西古老的大地上,开始了我国最早的有组织的筑路活动;而设烽火台以报警,设官邮以传文,则揭开了我国三千年历代相沿的邮驿制度的序幕。在近代,陕西邮政事业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起步较早,发展较慢。民国时期的陕西邮政虽然发展缓慢,但在邮政局所、邮政网路及业务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清末至1931年前陕西邮政发展概况。本章概述了陕西古代邮驿通信的发展沿革,陕西民信局的发展概况,清末民初陕西国家邮政的开办,以及1931年前陕西邮政组织及业务发展情况。第三部分1931—1945年陕西邮政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1931—1945年陕西邮政在局所、邮路、邮政业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另外,抗战时期的陕西邮政不仅加快了陕西的物资交流,保证了抗战军需;大量书刊通过邮政的安全传递,传播了革命思想,坚定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同时,“国共通邮”的实现,进一步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四部分1931—1945年陕西的邮工运动。本章一方面论述了陕西邮工对抗战的贡献;另一方面介绍了陕西邮工为争取自身权利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第五部分1931—1945年陕西邮政发展的原因及制约因素。本章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抗战时期陕西邮政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政策,为陕西经济、交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此外,它们的发展也为陕西邮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陕西邮政的发展还受到自身发展不平衡性、匪患、天灾、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制约。第六部分邮政对陕西社会的影响。本章主要论述了邮政对陕西社会的影响,一方面邮政促进了陕西商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推动了陕西新闻出版业和集邮文化的发展,并给陕西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白山[4](2003)在《阎东魁与吴凤岗》文中研究表明 1938年3月,阎东魁先生随赵善长先生携甲戌邮会西迁长安,居于长安六谷庄14号,继续担负《甲戌邮刊》编务及与会友间的联系。1939年夏,吴凤岗先生到长安,拜见赵善长先生,并与阎先生结识。刚集邮不久的吴先生得以聆听阎先生的邮学高论,得睹《甲戌邮刊》——这份在抗战艰苦时期仍坚持出版的邮刊后,表示想加入甲戌邮会,然因吴先生有事在身,未及办理入会手续,便匆匆告辞了。
二、宝鸡举办纪念毛泽东邮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鸡举办纪念毛泽东邮展(论文提纲范文)
(2)邓中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17-193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述评 |
1.2.2 邓中夏思想研究述评 |
1.3 邓中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的价值维度探析 |
1.3.1 摸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论基础 |
1.3.2 牢固树立群众观,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
1.3.3 坚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追求,锤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品格 |
1.3.4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
1.3.5 反对教条主义的禁锢,基本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邓中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历程及原因探析 |
2.1 邓中夏一生的三个革命实践阶段 |
2.1.1 青年学运阶段(1918-1919年) |
2.1.2 工农运动阶段(1920-1925年) |
2.1.3 武装斗争阶段(1925-1933年) |
2.2 邓中夏思想历程中的三次转变 |
2.2.1 由从封建家庭走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转变为民主主义者 |
2.2.2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者 |
2.2.3 由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2.3 邓中夏思想嬗变的原因探析 |
2.3.1 国内外形势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2.3.2 李大钊等先进人物的教育和引领 |
2.3.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阶级不断融合平台的发展 |
2.3.4 北京大学自由宽松氛围的影响 |
2.3.5 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探索与尝试 |
第3章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模式和方法 |
3.1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内容 |
3.1.1 强调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容的普及与实践 |
3.1.2 重视对人民大众进行革命和斗争意识的激发与引领 |
3.1.3 坚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大众中传播 |
3.2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模式 |
3.2.1 教育先导:用多样的教育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效方法 |
3.2.2 舆论引导: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理论基础 |
3.2.3 思想领航: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拓视野 |
3.2.4 运动践行:组建各种团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组织基础 |
3.3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
3.3.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3.3.2 恰当采用正确的革命策略和方法 |
3.3.3 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制度性 |
3.3.4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
3.3.5 始终把握群众路线的工作基调不动摇 |
第4章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性 |
4.1 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
4.1.1 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式上从译介传播向理解内化转变的渐进过程 |
4.1.2 认知主体上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深化过程 |
4.1.3 实践范畴上从工人一维向工农二维转变的动态过程 |
4.2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性质特性 |
4.2.1 明显的实践性 |
4.2.2 强大的发展性 |
4.2.3 深厚的现实性 |
第5章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与局限 |
5.1 邓中夏在建党初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
5.1.1 理论贡献——由浅入深,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内容 |
5.1.2 实践贡献——实现从一般到具体的转型,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模式 |
5.2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的局限 |
5.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协调 |
5.2.2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不足 |
5.2.3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与传统文化契合不够 |
第6章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源追溯与价值转换 |
6.1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源追溯 |
6.1.1 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
6.1.2 实现通俗化、具体化、丰富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
6.1.3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 |
6.2 邓中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转换 |
6.2.1 强化认同,构建对话交流平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需求 |
6.2.2 分层对待,差异性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
6.2.3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 |
邓中夏年谱(1894-193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民国时期陕西邮政发展研究 ——以1931-1945年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清末至 1931 年前陕西邮政概况 |
一. 陕西近代国家邮政开办前的通信组织 |
(一) 陕西古代邮驿通信的发展沿革 |
(二) 民信局的产生及在陕西的发展概况 |
二. 清末至民初陕西国家邮政的开办 |
三. 民初至 1931 年前陕西邮政组织及业务发展概况 |
(一) 邮政组织的发展 |
(二) 邮政业务的发展 |
第二章 1931—1945 年陕西邮政的发展 |
一. 陕西邮政组织的发展 |
(一) 邮政局所的不断增加 |
(二) 邮路的扩展及种类的增多 |
二. 陕西邮政业务的增进 |
(一) 函件业务的发展 |
(二) 包裹业务的发展 |
(三) 金融业务的发展 |
三. 陕西邮政对抗战的贡献 |
(一) 加快了物资交流,保证了抗战军需 |
(二) 传播革命思想,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 |
(三) “国共通邮”的实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三章 1931—1945 年陕西的邮工运动 |
一. 陕西邮务工会的诞生 |
二. 陕西邮工对抗战的贡献 |
(一) 陕西邮工保护革命报刊的安全传递 |
(二) 陕西邮务工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 |
三. 陕西邮工改善待遇的斗争 |
(一) 陕西邮工的苦难生活 |
(二) 陕西邮工为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 |
(三) 陕西女邮工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
第四章 1931—1945 年陕西邮政发展的原因及制约因素 |
一. 1931—1945 年陕西邮政发展原因 |
(一) 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政策,刺激了陕西邮政的发展 |
(二) 抗战时期陕西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邮政发展的基础 |
(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陕西的文化事业也呈现出繁荣的一面 |
(四) 交通事业的发展,为陕西邮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
二. 制约陕西邮政发展的因素 |
(一) 邮政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二) 盗匪对陕西邮政的破坏 |
(三) 灾荒对陕西邮政的影响 |
(四) 物价飞涨对陕西邮政发展的制约 |
第五章 邮政对陕西社会的影响 |
一. 促进陕西商业的发展 |
二. 推动陕西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
三. 推动集邮文化的发展,加强陕西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
四. 开启民智,便利陕西民众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宝鸡举办纪念毛泽东邮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作家的“民间”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D]. 孙玉芳. 天津大学, 2019
- [2]邓中夏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17-1933)[D]. 白林驰.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4)
- [3]民国时期陕西邮政发展研究 ——以1931-1945年为中心的考察[D]. 胡贝贝. 延安大学, 2013(02)
- [4]阎东魁与吴凤岗[J]. 白山. 集邮博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