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高师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论文文献综述)
霍静[1](2021)在《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文献表明,科学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是学生智力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培养的重要载体;生物职前教师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在中学成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已经相继开设了与中学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但尚无关于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明确的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更是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具备实验教学能力的目标和依据。本研究共有三个主要的内容,(1)通过调查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开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提供方向;(2)根据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建指标体系的要求,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进行修订,经在职教师、职前教师的问卷验证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探寻《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课程形式和内容,检验该课程形式对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要求标准的培养效果。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1.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初中50个实验中只有7个,高中33个实验中只有5个实验的开出率超过50%。实验开出率的高低与实验的类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越早,开出率就越高。2.以构建“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作为切入点,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初拟出一份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的框架,经过2轮专家咨询和论证,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该指标体系的重要性评价,结合AMOS结构模型检测,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建立了具有6个潜变量,17个可观察变量及其具体评分标准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权重赋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调查职前和在职教师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发现职前和在职教师均高度认同实验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中学生物教师普遍愿意投入精力开展实验教学,但由于教师缺少开出实验的基本能力,导致实验开出率低。急需进一步探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3.根据构建的“中学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教师学科知识(PCK)理论的指导,探寻了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课程开设基本形式,并在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训练》的选修课程,明确课程前、中、后,各阶段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并利用相关问卷,追踪了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变化。进一步调查了课程教学的几个阶段对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该课程开设的模式需要完整实施,才能有效提升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缺少其中的任一阶段,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构建的指标体系用于学生自评,发现学生自评的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在生物课程改革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在生物职前教师的培养中开设一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生物职前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实际的困难。
黄红梅,严海林,吴暾艳,冉鸣[2](2020)在《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及时、充分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间的反思交流,课题组在现有化学仿真实验平台辅助教学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针对实验操作和实验教学等2方面设计并制作了教学微视频,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教学需求,提高了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效果,具有实践价值。
金佳璐[3](2019)在《教育硕士(学科教育·生物)学位论文选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由设立至今经历了 20余年的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培养规模也逐渐扩大,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方向也受到广泛关注。而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所需精力最多、审核最严格的一项学术研究,是学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也就是学生学术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基本体现。学位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水平。本文以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要求与标准、学位论文选题应依据的学科特色以及学位论文研究者应具有的研究责任和认知水平为理论假设,选择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学位论文选题的整体趋势、选题方向类目以及高校层面的比较等选题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归因,选题的优点有:研究可行性上符合学位论文选题标准、选题的研究领域广泛并符合学科特色、选题具有一定实践性与应用价值;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在学位论文选题标准中的创新性层面上仍需优化、选题的学科研究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向性、研究者的学科理论和问题意识仍需提高;由此得出影响学位论文选题主要有高校、导师及学生三个层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优化以及对学科教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出了参考性建议及展望。
路烺烺[4](2019)在《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汉理科双语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难点所在,而理科双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地区学生的理科双语学习,因此提高藏汉理科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对于民族地区学生理科学习和理科双语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甘肃甘南州和青海西宁市为例展开调查研究,试图以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作为研究内容,提出有效促进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建议和策略。论文在对国内外目前理科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以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双语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编制了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现状及职后培训现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甘肃甘南州和青海西宁市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现状呈现出以下特征,藏汉理科双语师范生对职前培养目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其具体内涵理解不足;职前培养课程内容能较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但课程结构仍需完善;多数教师能有效开展多元互动教学,一些教师教学及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理科双语师范生理科知识结构不完善,理科学习方式有待改善。职后培训内容基本能体现理科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理科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改善及多元文化教育方面比较欠缺;培训方式丰富多样,但还需加强体验及案例教学;评价方式比较贴切,并能注重民族地区的特殊点;培训具有一定实效性,但需提升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些理科双语师范生对理科双语教育培养目标不甚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评价未体现多元文化视角;藏汉理科双语师范生学习效果有待提升。职后培训实际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理科双语教师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培训者教学方式对理科双语教师的适切性有待商榷;培训即时效果明显,但鲜有长远性、实际性意义。据此,从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实效性的相关建议。
高丽丽,张明辉,张利云,金子靖[5](2018)在《提高高师物理师范生素质,推进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文中指出物理的理论和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物理课堂推行生活化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主要从完善高师物理学科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高师物理实验教学两个方面探讨培养高师物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高高师物理师范生素质、推进中学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李晓冬,王晓琼,江燕,刘广臻[6](2015)在《中学大学化学实验衔接与师范生实验技能提升》文中研究指明围绕师范教育及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师范生的要求,寻找实验教学的衔接点与对应策略,在提升师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同时,兼顾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为适应未来的中学教学工作做准备.
荣昆[7](2015)在《新课程下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新教师培养源头的高师院校,必须顺应中学生物实际教学的要求,提高师范生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课程教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并结合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分析有关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高师院校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了在师范生在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概述。界定了生物实验教学能力的相关概念,探讨了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讨论了新课程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分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主要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是对高中生物教师的调查分析,从实验教学概况、实验教学能力养成途径、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自评、对师范生的建议四个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了调查;模块二是对师范生的调查分析并辅以大学生物教学论教师的专家访谈,从对实验教学的看法、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自评及与中学教师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对师范生培养的建议四个不同层面对师范生和大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对两个模块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培养存在以下问题: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实验教学能力欠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第四部分:对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根据对高师院校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议:转变师范教育观念;完善师范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加强教学实践。第五部分:结论与讨论。笔者通过对以上研究的总结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并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杨蕾[8](2014)在《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生物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在中小学推广实施,以此同时,教育部也颁布了《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即生物新课程,作为生物教学的指导性文本。新课程的四项基本理念对实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也面临着诸如实验数量大幅增加、实验类型综合化、实验教学方式复杂化等的重重挑战。因此,为适应新课程要求,培养具较强实验教学能力的准生物教师,成为当前高师院校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本研究以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为主题,采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新课程要求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准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并以此编制访谈提纲,对中学一线生物教师进行访谈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进一步验证笔者得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再根据中学生物教师提出的生物教师必备的实验教学能力以及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编制问卷调查准生物教师,来确定当前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现状和提高其实验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发现,当前生物师范实验教学能力与新课程要求存在明显差距,生物实验教法课程可以作为提高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且建设用于教学实践的教法实验室,结合微格教学,配备数字化实验系统、远程实验设备是辅助实验教法课程提高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的重要策略。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有助于高中生物教师和生物师范生对实验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丰富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为有效促进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做出贡献。
秦妮[9](2014)在《高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实施研究 ——以四川师范大学课程实施为例》文中认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应作为生物学教学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生物学课程研究者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日渐加深。这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依据这些标准而编订的生物学教科书中最能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的表述中均具体体现了对实验教学新的且较高的要求。与原来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实验数量和实验内容明显增多,而且实验难度加大,这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因此,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准生物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师生面临的一大挑战。作为生物学师范专业必修课程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承担着培养师范生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重任。为了解四川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实施情况,特作此研究。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中,师范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主题,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中“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理论方面,本研究对“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对“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与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践方面,本研究共做了三组调查研究,第一组调查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从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两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中,师范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做了问卷与访谈调查。第二组调查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实施做了反馈调查。第三组调查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实习中,“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实施做了反馈调查。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四川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与分析,为今后四川师范大学实施“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提供实践参考。最后,试图从实验教学技能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两个方面提出我国高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优化建议。
魏明,王平瑞,宋景萍,杨敏[10](2013)在《基于数字化的高师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高师院校物理实验教师和学生以及高中物理教师与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师院校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得出:学生亲身探究物理理数字化实验的机会较少;教师与学生的物理数字化实验技能缺乏;学校物理数字化实验设备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加强高师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高师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 |
1.1.2 职前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能力中的困境 |
1.1.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课程的探索 |
1.1.4 生物职前教师亟待建立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标 |
1.2 研究的概念界定 |
1.2.1 生物职前教师 |
1.2.2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
1.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 |
1.3.1 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作用 |
1.3.2 实验教学能力评价的分类与构成 |
1.3.3 培养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 |
1.4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假设 |
1.5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设计 |
1.5.2 研究方法 |
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2.1 研究方法 |
2.1.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 |
2.1.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问卷设计 |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2.1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和数量统计结果 |
2.2.2 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2.2.3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2.3.1 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
2.3.2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
2.4 对研究的启示 |
2.4.1 提升教师实验准备和设计的能力 |
2.4.2 改进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
3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基本结构 |
3.1.2 研究方法 |
3.2 基于文献研究的指标体系初选 |
3.2.1 实验属性 |
3.2.2 教学属性 |
3.2.3 评价属性 |
3.2.4 评价量表的初选 |
3.3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初构 |
3.3.1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统计分析 |
3.3.2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意见统计分析 |
3.3.3 指标体系初构小结 |
3.4 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1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指标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 |
3.4.3 综合分析与讨论 |
3.4.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 |
3.5.1 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2 二级指标权重分配数值分析 |
3.5.3 指标权重的小结 |
3.6 实验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 |
3.6.1 职前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认同度分析 |
3.6.2 在职教师对实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度分析 |
3.6.3 在职教师和职前教师对实验认同度的比较 |
4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教学研究 |
4.1 课程开设模式的探索 |
4.1.1 课程开设的形式 |
4.1.2 实验对象的选取和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3 研究结果 |
4.1.4 小结和问题 |
4.2 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 |
4.2.1 研究方法 |
4.2.2 学生自评问卷的基础信息统计 |
4.2.3 学生自评成绩与真实平时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
4.2.4 课程各阶段对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影响分析 |
4.3 实践教学的小结 |
4.3.1 课程前自主训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
4.3.2 试讲试做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
4.3.3 课中和课后的情境创设是达成能力的保障 |
5.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 1 重庆中学生物实验开设情况统计表 |
附表 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
附录 |
附录1 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现状与存在困难调查问卷 |
附录2 问卷调查的咨询专家名单 |
附录3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4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5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6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7 指标体系相对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8 实验教学课程中的基本模式说明 |
附录9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 |
附录10 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基本情况调查问卷2 |
附录11 课后教学能力评价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科研成果 |
(2)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校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2 “手机微信平台”与“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功能 |
3 “手机微信”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
3.1 实验教学模式建构 |
3.2 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
3.3 实验教学范式探索 |
3.3.1 实验操作训练范式 |
(1)视频示范-仿真训练 |
(2)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
(3)课后反思-实践探索 |
3.3.2 实验教学训练范式 |
(1)学生表达-教师辅导 |
(2)视频示范-学生反思 |
(3)学生表达-实践交流 |
4 实践效果 |
4.1 教师层面 |
4.2 学生层面 |
5 结语 |
(3)教育硕士(学科教育·生物)学位论文选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要求与价值 |
第一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是具有研究可行性的真问题 |
一.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规范性 |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
三.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问题性 |
四.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 |
第二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适应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
一. 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的源起与发展 |
二. 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本学科的学科定位 |
三. 学位论文选题应面向本学科的学科研究方向 |
四. 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本学科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
第三节 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研究者的研究责任和认知水平 |
一. 研究者对于学科问题的感性认知 |
二. 研究者对于学科问题的理性认知 |
第四节 对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的价值 |
一. 学位论文质量是学科学术队伍建设水平的体现 |
二. 学位论文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体现 |
第二章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状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 样本的选取 |
二. 研究类目的设计 |
三.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整体趋势分析 |
一.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年度及单位的分析 |
二. 学位论文选题的类型:偏重于应用调研型研究 |
三. 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地域:围绕研究者自身所处地区 |
第三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方向的类目分析 |
一. 学位论文选题研究领域的可视化分析 |
二. 一级类目分析: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38三. 课程类二级类目分析: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课程的实践 |
四. 教学类二级类目分析:学位论文选题偏重于对“教”的研究 |
第四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高校层面比较 |
第三章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
第一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优点 |
一. 研究可行性上符合学位论文选题的标准 |
二. 选题的研究领域广泛并符合学科特色 |
三. 选题具有一定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
第二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不足 |
一. 创新性层面仍需优化 |
二. 选题的学科研究方向存在偏向性 |
三. 研究者的学科理论及问题意识仍需深化 |
第三节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的影响因素 |
一. 高校层面对优化学位论文选题的促进作用 |
二. 导师层面对优化学位论文选题的引导作用 |
三. 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优化学位论文选题的基础 |
第四章 建议与展望 |
第一节 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及建议 |
一. 正确理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标准要求 |
二. 结合教育实践提高研究者的问题研究意识 |
三. 学习有关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指导方面的知识 |
第二节 对保障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及建议 |
一. 把握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实践应用导向 |
二. 注重师资队伍的优化 |
三. 建立政府、高校、社会一体的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
第三节 对学科教学专业学位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
一. 明确并把握学科定位 |
二. 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方向 |
三. 认识并解决学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藏汉理科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
2.双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均存在问题 |
(二)研究的问题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双语教师 |
2.理科双语教师 |
3.职前职后一体化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相关研究 |
2.国内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理论基础 |
(一)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理论 |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 |
2.教师专业发展社会化 |
3.教师专业发展取向 |
(三)双语教育理论 |
1.阈限理论 |
2.多元文化主义理论 |
四、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1.问卷调查对象 |
2.访谈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访谈提纲的设计 |
3.研究工具的信效度 |
(五)调查过程 |
1.数据的收集 |
2.数据处理与分析 |
五、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
(一)藏汉理科双语师范生职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
1.藏汉理科双语师范生职前培养总体现状 |
2.藏汉理科双语师范生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藏汉理科双语师范生对于职前培养期望的调查 |
4.小结 |
(二)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调查分析 |
1.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后培训总体现状 |
2.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小结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1.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总体现状 |
2.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二)相关建议 |
1.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目标建议 |
2.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设置建议 |
3.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学实施建议 |
4.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文献 |
(三)学位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实录 |
致谢 |
(5)提高高师物理师范生素质,推进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高师物理学科教育课程体系 |
(一) 物理学科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
(二) 物理学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
1. 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 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时数 |
2. 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 |
3. 高师院校物理学科教育课程应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
二、加强高师物理实验教学 |
(一) 高师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
1. 学生实验基础薄弱, 学习积极性较差 |
2. 实验仪器陈旧、短缺, 实验题目设置有限 |
3. 实验教师师资水平有限, 教学方法单一 |
(二) 高师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
1. 重视基础物理实验教学 |
2. 加强教法实验教学 |
(6)中学大学化学实验衔接与师范生实验技能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的必要性 |
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2. 1 高中化学实验设置及实施现状 |
2. 2 高师化学实验设置和实施教学现状 |
3 实验教学优化改革 |
3. 1 做好学情及教学分析 |
3. 2 促进实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
3. 3 调整并规范实验教学体系 |
3. 3. 1 重视基本操作实验 |
3. 3. 2 引导学生创新实验 |
3. 3. 3 规范实验技能考核 |
4 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
5 结语 |
(7)新课程下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生物实验教学 |
二、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教师教育理论 |
二、PCK理论 |
三、建构主义 |
四、课程理论 |
第三节 新课程与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 |
一、生物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
二、高师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面临挑战 |
第三章 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 |
第一节 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论 |
一、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与新课标要求有差距 |
二、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培养面临诸多困难 |
第四章 对于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 |
第一节 转变师范教育观念 |
第二节 完善师范课程体系 |
第三节 更新教学内容 |
第四节 优化教学模式 |
第五节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
第六节 加强教育实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反思 |
结束语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大学生物教法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生物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
一、 概念界定 |
(一) 能力 |
(二) 生物学实验能力 |
(三) 教学能力 |
(四) 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 |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生物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 |
(一) 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 |
(二) 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策略 |
第三章 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 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 调查概况 |
(二) 结果分析 |
二、 高师生物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 调查概况 |
(二) 结果分析 |
第四章 高师生物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
一、 加强高师生物实验教法课程建设 |
(一) 高师生物实验教法课程的建设理念 |
(二) 高师生物实验教法课程的课程目标 |
(三) 高师生物实验教法课程的课程内容 |
二、 高师生物实验教法课程的课程实施 |
三、 加强高师生物教法实验室建设 |
(一) 高师院校生物教法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微格教学相结合 |
(二) 高师院校生物教法实验室建设必须实现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整合 |
(三) 高师院校中学实验教学远程实验室的建设是发展趋势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生物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高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实施研究 ——以四川师范大学课程实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课程 |
1.1.2 课程实施 |
1.1.3 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1 新课程改革对高师生物师范生的新要求 |
1.2.2 高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对未来生物教师的重要性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研究的行文思路 |
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概述 |
2.1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
2.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
2.3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的课程内容 |
3 四川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调查研究 |
3.1 师范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4 结论 |
3.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反馈调查研究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4 结论 |
3.3 四川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总体评议 |
3.4 四川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优化研究 |
4 高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优化建议 |
4.1 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优化建议 |
4.1.1 备课 |
4.1.2 实验课展示与评价 |
4.3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优化建议 |
4.3.1 实验室的建设 |
4.3.2 实验室的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师范生“生物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2.“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反馈调查(学生卷·A) |
附录 3.“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实施的反馈调查(学生卷· B) |
附录 4.“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授课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基于数字化的高师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学生对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的认知情况 |
2.1.1 学生对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的兴趣程度 |
2.1.2 学生的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技能情况 |
2.2 教师对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的认知情况 |
2.2.1 教师认为开设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的必要性情况 |
2.2.2 教师掌握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技能的情况 |
2.2.3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的情况 |
2.3 高师院校对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设备的配备情况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研究结论 |
3.1.1 学生亲身探究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的机会较少, 实验技能缺乏 |
3.1.2 教师的物理数字化实验技能缺乏 |
3.1.3 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设备不完善 |
3.2 研究建议 |
3.2.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提高实验教学技能 |
3.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积极鼓励学生探究 |
3.2.3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大纲, 调整课程计划 |
四、加强高师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职前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霍静. 西南大学, 2021(01)
- [2]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黄红梅,严海林,吴暾艳,冉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20)
- [3]教育硕士(学科教育·生物)学位论文选题分析[D]. 金佳璐.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4]藏汉理科双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现状调查研究[D]. 路烺烺.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5]提高高师物理师范生素质,推进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J]. 高丽丽,张明辉,张利云,金子靖. 报刊荟萃, 2018(09)
- [6]中学大学化学实验衔接与师范生实验技能提升[J]. 李晓冬,王晓琼,江燕,刘广臻.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 [7]新课程下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 荣昆. 曲阜师范大学, 2015(03)
- [8]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生物专业学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杨蕾.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01)
- [9]高师“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课程的实施研究 ——以四川师范大学课程实施为例[D]. 秦妮.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10]基于数字化的高师中学物理实验研究[J]. 魏明,王平瑞,宋景萍,杨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