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天[1](2021)在《基于永磁风机并网技术的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文中认为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在降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情况下,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是各国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将风能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电能涉及到了风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包括风力机的设计、变频技术、电机电子技术和芯片控制技术等。现阶段,因风力发电具有很高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降低风电对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电力电子化的风电并网及相关系统的优化运行控制正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基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多端直流微电网系统和基于大容量储能技术的交流微电网系统是风电并网和风能利用的两种有效途径。本文围绕永磁直驱风机的拓扑结构及数学模型、永磁风机的交流并网控制策略、永磁风机交流接入的交流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永磁风机直流并网控制策略、永磁风机直流接入的多端直流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永磁风机的交流并网控制策略改进本文基于“不可控整流器+Boost升压斩波电路+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永磁风机拓扑结构,深入阐述了机侧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PT)原理和网侧的双闭环控制原理;针对机侧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提出了“转速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针对网侧主流的“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并网控制策略,通过对控制算法的改进,提高永磁风机的交流并网控制性能,达到以下三个交流并网的目标:1)减少电流谐波,提高动态响应速度;2)实现有功量与无功量的解耦,达到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和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输出;3)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2)基于永磁风机交流并网的交流微电网优化运行本文基于含有风电、可调度分布式发电(柴油发电机)、储能系统和局部负荷的交流微电网,根据当前新的主流智能算法,提出一种新的高效的电力管理方法,并采用适当的预测技术来处理微电网中风能和电能消耗的不确定性。提出的能源管理优化目标旨在使微电网在燃料、运行和维护以及主电网电力进口方面的支出最小化,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电网对上游电网的能源输出。本文立足于交流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研究,以最优运行成本为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启发式群优化算法的交流微电网优化运行控制策略。首先,依据各分布式发电单元的运行特性建立各分布式发电单元的等效数学模型,进而清晰地表述交流微电网的运行控制过程和各种模态的切换;其次,在建立各等效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交流微电网优化运行的目标函数;再次,依据各分布式单元的特性列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此外,运用本文提出的混合启发式群优化算法,在约束条件下求解该交流微电网的目标函数,得出各分布式电源的具体出力和投切状态;最后,将本文提出的运行控制策略在一个具体案例上进行仿真,同时与传统PS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进行仿真分析。(3)基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永磁风机直流并网控制策略本文基于VSC换流站的控制策略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VSC-HVDC的永磁风机直流并网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一个三端的永磁风机直流并网系统,包括永磁风机侧和两个交流侧;然后,基于三端直流并网系统提出了一种三层控制策略,包括系统级、换流站级和换流器阀级。对于风机侧的换流站控制,利用改进PR控制可以无静差跟踪的特点,将传统的定交流电压单环控制改造为“电压外环PR-电流内环解耦”的双闭环控制,解决了风机侧交流电压畸变时,VSC换流站对称性故障穿越的难题。(4)基于永磁风机直流并网的多端直流微电网优化运行控制本文立足于风电机组参与功率调节时直流微电网试验平台的优化运行,以微电网智能多代理技术和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储能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新的并网运行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六端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模型,研究各端口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其次,以直流微电网的优化运行和故障穿越为控制目标,以微电网智能多代理技术和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储能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的直流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和一种新的直流微电网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实现了对风力发电机组出力波动的有效控制和多端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保证了直流微电网内负荷的稳定供电和成本优化;最后,在“直流微电网试验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和故障运行研究,验证新的直流微电网并网优化控制策略和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是否可以有效地协调和控制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
朱俊杰[2](2021)在《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与维护决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减少煤炭资源消耗,确保我国能源行业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不断挖掘汽轮发电机组节煤潜力。随着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不断增大,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大部分汽轮发电机组开始承担调峰任务,在低负荷运行过程中,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压力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开展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与维护决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汽轮发电机组热力系统进行能效分析,确定用来表征机组能效状态的能效状态指标体系,总结、梳理出引起汽轮发电机组能效状态异常的相关异常模式以及故障模式。其次,依靠本体理论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知识库,将引起机组能效指标异常的相关典型故障模式以及异常模式录入知识库中,并与其所属系统设备、相关征兆、原因、维护措施关联起来,作为系统能效诊断的依据。再次,确定了系统能效诊断功能的相关规则与算法。确定了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的基准值确定方法,以“稳态筛选-工况划分-异常检测”为流程,通过对比实时运行参数以及参数基准区间,对运行数据进行实时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给出相应的维护建议。通过某电厂仿真机仿真出的凝汽器真空不严密故障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最终,将理论研究付诸于实践,结合离线的能效诊断知识库与在线的实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了一套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与维护决策系统,致力于提高机组的节煤能力,确保机组健康稳定的运行。
胡佳林,李凯[3](2021)在《某型民用飞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保护功能设计》文中指出在传统的民用飞机上,主要使用的电源供电体制是400Hz恒频交流电源,即通过恒速传动装置(CSD,Constant Speed Drive)把发动机的变化的转速转换为相对恒定的转速,驱动发电机发出恒频交流电源。恒速传动装置与恒频交流发电机的组合称为集成驱动发电机(Integrated Drive Generator, IDG)。使用集成驱动发电机的恒速恒频(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CSCF)交流发电系统在波音和空客系列飞机(如A320,B737等)上应用了几十年,
尹力[4](2021)在《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电力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备用电源和替代电源等电源产品的使用也随之上升。近几年全球发电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行业门槛低,产品技术壁垒较小,导致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涌入发电机行业,整个市场处于散和乱的状态。同时国内发电机企业又陆续增加投产,行业产能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特别是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探索并寻找到适合发电机制造企业自身的营销策略,从而使企业能够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是现目前发电机制造企业需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国内发电机制造企业——ZS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目前国内发电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这个背景出发。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发电机营销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ZS公司发电机产品营销现状通过访谈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去了解营销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再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对ZS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与隆鑫、翼虎、润通等多家企业作为竞争对手代表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自身不足与优势。再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去对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策略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原因,然后运用STP理论提出主攻汽配和基站市场,巩固五金机电市场的战略,以及运用4P理论提出产品升级,增加产品种类的产品策略;成本导向加竞争导向的定价方式,差异化价格体系和完善价格覆盖区间的价格策略;加大渠道建设和经销管控力度的渠道策略;以及加大促销力度和活动次数,提升网络推广力度的促销策略。同时也相应的从组织、人员、财务、以及技术方面给出了保障措施。希望本文能够能够为ZS公司国内发电机产品提供营销策略,同时也为发电机行业其他同类公司能够有所帮助,提供借鉴。
银宇翔[5](2021)在《广播电视台专用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广播电视台自备的专用发电机所起的作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要求和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等做了详尽阐述,对它的具体工作状态和工作过程做了细致分析,为广播电视台广大技术维护工作者提供参考,从而节省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李佩静[6](2021)在《通信电源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对于通信系统而言,通信电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常见的通信电源设备为发电机组、蓄电池、高低压配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等几种类型。文章简单介绍了通信电源设备的概念及类型,论述了发电机组、蓄电池、高低压配电系统及直流供电系统等通信电源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对其维护关键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徐婷婷[7](2021)在《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传统化石能源减少及环境污染问题加重的严峻形势下,在社会生产力与用电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绿色高效的微电网系统已经迫在眉睫。随着智能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 System,EMS)综合利用源-储-荷等信息实现了能量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围绕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四个模块: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及人机交互界面展开研究,给出理论依据、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首先,为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设计了双层控制策略——最优化日前调度和日后稳定运行实时调度,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设计不同的调度方法,配合完成整个优化调度。其中最优化日前调度层以微电网经济性运行为目标,利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对微电网进行经济性建模,且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储能电站进行区分,并计及储能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寿命的影响。日后稳定运行实时调度层以供电稳定性为优先目标,利用储能PQ源,实时修正日前的预测误差带给VF源的功率偏差,改善储能VF源的工作状态。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北麂岛微电网实例,并在MATLAB平台上利用CPLEX商业求解器进行算例仿真,得到了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综合优化调度方案。接着,研究了包括通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微电网信息系统。在通信系统方面,基于“三层两网”混合通信方式,设计了总线型的通信硬件结构,同时构建了多线程通信流程及错误处理机制,以保证通信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利用多进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通信效率。在数据库系统方面,一方面提出冷热双备份功能实现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 SQL的事务功能,在执行事务时发生异常时,所有挂起的操作都将回滚,使数据库保持在启动事务之前的状态,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最后,在Lab Windows/CVI平台上实现了整个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了降低四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采用公共网络变量技术设计了多进程、轻量化的软件架构。此外,完成的人机界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便捷可操作的监测显示、远程控制和故障告警等服务。所开发的EMS系统实际应用于北麂岛离网型交流微电网中,验证了本文研究的调度控制策略、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孙锴[8](2020)在《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式应急电源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情况通报的通知》国能安全[2014]304号中描述:50%以上的重要用户供电电源配置不满足要求,其中50%以上的重要用户未配置自备应急电源。由此可见对于国家强制要求的重要电力用户,其自备式应急电源配置率均不达到要求,民用普通电力用户则更不能满足配置率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依靠却越来越高。零停电是人们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也是电力行业自身的目标。对于城市区域配电网方面存在着接线不合理,用户受检修连累停电的情况较多的情况,如何从用户端进行低成本与简易性的改造,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性价比高、操作简便、易于维修的自备式应急电源系统显得尤为的必要。本论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为满足不同用户对用电质量的需求提出了以柴油发电机与电力UPS交直流供电系统相结合的不间断供电方案。运用了需要系数法和功率面积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总负荷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对柴油发电机容量、变压器容量、框式断路器容量进行确定。并根据设计需要和容量大小进行设备选型并确定了进线断路器的保护定值。本论文设计了两进线一柴油发电机备用的三母分段式供电方式和三级配电级数的放射式配电方式。为达到柴油发电机自动投入的目的,自动投入装置选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两进线一备用供电系统进行自动切换,满足两进线其任意一条进线或两进线均停电时,运行方式能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的原则,保证了系统的供电稳定性。该控制系统同时具备带电显示功能,运行、报警、复归、闭锁指示功能和过负荷减载功能等。该自备式应急电源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控制装置操作简便、宜维护、可靠性高,对未配备自备式应急电源的中小型电力用户的配电系统改造工程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袁曦[9](2020)在《安康水电站发电机励磁系统更新技术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电力系统中励磁系统的作用出发,结合安康水电站实际工作需要,对发电机励磁系统更新技术改造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针对原交流他励可控硅静止励磁系统中存在的可靠性差、结构复杂、技术落后、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设计一个全新的励磁系统,从而完成励磁系统更新升级。围绕励磁系统改造,本文从确定改造方案、系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装置选型计算和现场试验共四个方面依次展开,通过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在励磁控制理论、技术和系统建模等文献研究、实际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康水电站励磁系统改造采用自并励励磁系统的总体方案。该方案具有系统可靠性高、快速电压响应、机组振动较小等优点。(2)通过对各种励磁控制方式的比较,确定了安康水电站AVR+PSS的励磁调节器结构,并给出相应的励磁系统数学模型。计算采用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计算综合程序(PSASP)得出励磁系统改造前与改造后的电网的稳定性。通过对1、2、3、4台机组分别进行励磁系统改造,在两类故障条件下,都会使电网的稳定特性发生轻微变化,系统阻尼均有所降低。当4台机组均采用PSS2A时,系统的振荡频率为0.86Hz的振荡模式的阻尼比为7.06%,系统阻尼得到有效提高。(3)对改造完成的励磁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主要包括静态时的调节器功能模拟试验,空载时的自动升压、逆变灭磁试验,以及并网时的过励、欠励试验等,各项试验数据符合规程要求,且满足励磁系统功能要求。
刘子龙[10](2020)在《HXN3型高原机车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HXN3型高原机车是一款专门为青藏铁路打造的过渡型高原内燃机车,该机车是在HXN3型机车主体框架结构及主参数不变的基础上,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运用条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进。HXN3型高原机车仅设计了唯一的主发电机励磁系统,而其装用的主发电机励磁斩波器在运用过程中显现出较高的故障率,造成机车主发电机励磁电流不稳定、辅助发电机电压检测异常等问题,从而导致机车无法可靠运用,故而研究该型励磁斩波器的故障原因,探索产品的可靠性提升及新产品替代势在必行。本文以HXN3型高原机车项目为背景,首先简要对青藏铁路概况和HXN3型高原机车整车及电气系统进行了介绍,突出主发励磁斩波器可靠性研究的重大意义。其后,重点对主发励磁斩波器故障问题展开剖析,详细介绍了主发励磁斩波器主要作用及工作原理。结合主发励磁斩波器现场运用情况及对故障主发励磁斩波器的实际拆解检修工作,梳理出问题集中项点,并通过对故障集中部件的深入研判,提出了主发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方案,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检修效率及运用稳定性。最后,在达到对主发励磁斩波器可维护可检修的前提下,提出了优化励磁斩波器设计方案,为实现励磁斩波器的自主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交流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流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永磁风机并网技术的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永磁风机交流并网控制研究现状 |
1.2.2 基于永磁风机交流并网的交流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现状 |
1.2.3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直流并网控制研究现状 |
1.2.4 基于永磁风机直流并网的多端直流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现状 |
1.2.5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永磁风机的交流并网技术研究 |
2.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及相关工作原理 |
2.1.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 |
2.1.2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机侧风能最大功率跟踪(MPPT)原理 |
2.1.3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网侧三相逆变原理 |
2.2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机侧整流器控制及设计 |
2.2.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机侧数学模型 |
2.2.2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机侧控制策略分析 |
2.2.3 本文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机侧控制策略分析 |
2.3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网侧逆变器控制及设计 |
2.3.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网侧数学模型 |
2.3.2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网侧控制策略分析 |
2.3.3 本文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网侧控制策略分析 |
2.4 系统仿真与分析 |
2.4.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机侧的建模及仿真分析 |
2.4.2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网侧的建模及仿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永磁风机交流并网技术的交流微电网优化运行策略 |
3.1 引言 |
3.2 交流微电网系统框架及微电网等值模型 |
3.2.1 交流微电网系统框架 |
3.2.2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等值模型 |
3.2.3 储能系统等值模型 |
3.2.4 柴油发电机模型 |
3.3 交流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策略 |
3.3.1 目标函数的确定 |
3.3.2 约束条件 |
3.3.3 基于混合启发式的蚁群优化算法 |
3.4 算例仿真与分析 |
3.4.1 交流微电网参数 |
3.4.2 启发式蚁群优化算法的仿真分析 |
3.4.3 启发式蚁群优化算法与传统PS算法的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永磁风机的直流并网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永磁风机模型及水动力性能研究 |
4.2.1 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
4.2.2 永磁风电机组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
4.3 并网VSC换流站建模与控制 |
4.3.1 风电场并网VSC换流站模型 |
4.3.2 VSC换流站控制策略 |
4.4 基于VSC的永磁风力发电直流并网系统及控制 |
4.4.1 系统构成 |
4.4.2 直流并网系统控制策略 |
4.5 系统仿真与分析 |
4.5.1 仿真系统参数 |
4.5.2 电网侧VSC换流站仿真及分析 |
4.5.3 风机侧VSC换流站仿真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永磁风机直流并网技术的多端直流微电网优化运行控制 |
5.1 引言 |
5.2 直流微电网拓扑结构及各换流器控制 |
5.2.1 风机侧换流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
5.2.2 储能系统侧换流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
5.2.3 光伏侧换流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
5.2.4 交流并网侧换流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
5.2.5 交流负载侧换流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
5.2.6 直流负载侧换流器建模及控制策略 |
5.3 含永磁风机的直流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系统 |
5.3.1 直流微电网并网运行的拓扑结构 |
5.3.2 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 |
5.4 系统仿真及实验 |
5.4.1 仿真系统参数 |
5.4.2 并网运行仿真(降压) |
5.4.3 并网运行仿真(全压) |
5.4.4 功率平滑控制仿真及实验 |
5.4.5 削峰填谷控制实验 |
5.4.6 系统故障穿越仿真及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与维护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能效状态指标体系 |
2.1 引言 |
2.2 能效状态指标体系研究 |
2.2.1 能效状态指标选取原则 |
2.2.2 能效状态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2.3 汽轮机系统能效指标选取 |
2.3.1 燃煤电厂热力系统分析 |
2.3.2 汽轮机本体系统分析 |
2.3.3 回热系统分析 |
2.3.4 冷端系统分析 |
2.4 指标体系形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能效诊断知识库构建 |
3.1 引言 |
3.2 本体的相关研究 |
3.2.1 本体的介绍 |
3.2.2 本体构建的原则 |
3.2.3 本体构建语言以及工具 |
3.3 能效诊断知识库本体构建 |
3.3.1 能效诊断知识库本体构建策略 |
3.3.2 类和类的结构关系 |
3.3.3 属性和属性关系 |
3.3.4 个体实例创建 |
3.3.5 一致性验证 |
3.3.6 能效诊断知识库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系统能效诊断方法分析 |
4.1 引言 |
4.2 参数基准值的确定 |
4.2.1 历史数据稳态筛选 |
4.2.2 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工况划分 |
4.2.3 基于MGMM和SVR模型的基准值确定方法 |
4.3 参数异常检测与诊断 |
4.3.1 参数异常检测 |
4.3.2 能效诊断知识库的查询 |
4.4 案例分析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能效诊断与维护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 |
5.1 系统介绍与框架 |
5.2 系统数据仓库设计 |
5.2.1 数据表E-R图设计 |
5.2.2 数据表设计 |
5.2.3 知识库设计 |
5.3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5.4 能效诊断功能设计 |
5.4.1 监测分析界面 |
5.4.2 诊断与决策界面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3)某型民用飞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保护功能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系统简介 |
保护功能 |
过压保护功能 |
快速过压保护功能 |
欠压保护功能 |
过频保护 |
欠频保护 |
过载保护和过流保护 |
其他保护 |
结束语 |
(4)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STP理论概述 |
2.2.2 4P营销理论 |
2.3 相关研究工具——波特五力模型 |
第3章 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现状 |
3.1 ZS公司简介 |
3.2 ZS公司营销系统介绍 |
3.3 产品介绍 |
3.4 产品销售情况 |
第4章 ZS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 竞争对手分析 |
4.2 替代产品 |
4.3 潜在的新进入者 |
4.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5章 ZS公司发电机产品营销策略诊断和分析 |
5.1 市场布局 |
5.2 产品 |
5.2.1 产品种类不够丰富 |
5.2.2 产品性能不满足市场需求 |
5.2.3 OEM产品问题多 |
5.2.4 问题成因分析 |
5.3 价格 |
5.3.1 价格体系单一 |
5.3.2 价格区间覆盖不全 |
5.3.3 问题成因分析 |
5.4 渠道 |
5.4.1 营销渠道不够丰富 |
5.4.2 问题成因分析 |
5.5 促销 |
5.5.1 促销手段不丰富 |
5.5.2 问题成因分析 |
第6章 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策略 |
6.1 STP战略 |
6.1.1 市场细分 |
6.1.2 目标市场选择 |
6.1.3 市场定位 |
6.2 4P营销组合策略 |
6.2.1 产品策略 |
6.2.2 价格策略 |
6.2.3 渠道策略 |
6.2.4 促销策略 |
第7章 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7.1 组织保障 |
7.2 人员保障 |
7.3 资金保障 |
7.4 技术保障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广播电视台专用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柴油发电机工作原理 |
2 柴油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
3 无刷交流三相同步发电机工作原理概述 |
4 柴油发电机控制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4.1 控制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
4.2 控制原理 |
5 柴油发电机和市电的连接和倒换 |
6 柴油发电机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注意事项 |
7 结束语 |
(6)通信电源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通信电源设备概述 |
2 通信电源设备的类别 |
2.1 发电机组 |
2.2 高低压配电系统及直流供电系统 |
2.3 蓄电池 |
3 通信电源设备的使用方法 |
3.1 发电机组使用方法 |
3.1.1 启动前准备 |
3.1.2 启动操作 |
3.1.3 停机操作 |
3.2 高低压配电系统及直流供电系统使用方法 |
3.2.1 投运准备 |
3.2.2 启动操作 |
3.2.3 停运操作 |
3.3 蓄电池使用方法 |
3.3.1 启动准备 |
3.3.2 充放电操作 |
3.3.3 其他操作 |
4 通信电源设备的维护关键技术 |
4.1 发电机组维护关键技术 |
4.1.1 目测法 |
4.1.2 兆欧表法 |
4.2 高低压配电系统及直流供电系统维护关键技术 |
4.2.1 直流供电系统维护技术 |
4.2.2 高低压配电设备维护技术 |
4.3 蓄电池放电实验容量测试技术 |
5 总结 |
(7)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微电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1.3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内容及组织架构 |
2.考虑经济性的离网型交流微电网双层控制策略 |
2.1 多时间尺度下的双层控制模型 |
2.2 经济最优化日前调度 |
2.2.1 目标函数 |
2.2.2 约束条件 |
2.3 日内稳定运行实时调度 |
2.3.1 日内稳定运行实时调度的必要性分析 |
2.3.2 实时调度策略 |
2.4 双层控制策略的算例分析 |
2.4.1 日前调度计划 |
2.4.2 日内调度计划 |
2.5 本章小结 |
3.微电网信息传递及存储系统 |
3.1 EMS通信系统特点 |
3.2 基于“三层两网”的多进程通信系统设计 |
3.2.1 硬件设计 |
3.2.2 软件设计 |
3.3 EMS数据库系统的需求特点 |
3.4 实现冷热备份及My SQL事务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选型及API连接 |
3.4.2 数据库的冷热备份 |
3.4.3 My SQL事务下的可靠读写 |
3.5 本章小结 |
4.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4.1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
4.2 CNV技术下的多进程松耦合软件设计 |
4.2.1 松耦合的CNV设计方法 |
4.2.2 实验结果 |
4.3 EMS交互界面设计 |
4.3.1 界面基本功能设计 |
4.3.2 界面优化提示 |
4.4 本章小结 |
5.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8)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式应急电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常见自备式应急电源的性能及工程应用 |
1.2.2 工程计算中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 |
1.2.3 电力UPS与柴油发电机装机容量的典型计算方法 |
1.2.4 现行常规工业控制系统的介绍 |
1.3 工程介绍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自备式应急电源供电系统设计 |
2.1 自备式应急电源方案的选定 |
2.2 站用交流配电网系统设计 |
2.3 电力UPS供电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负荷计算与短路电流计算 |
3.1 负荷计算与负荷分级 |
3.1.1 变电站电气设备、装置用电负荷计算 |
3.1.2 变电站民用、工业建筑物照明、工作、生活负荷计算 |
3.2 设备选型 |
3.2.1 柴油发电机的设备选型 |
3.2.2 站用变压器的设备选型 |
3.2.3 站用变压器低压侧断路器的设备选型与保护整定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PL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硬件设计 |
4.1 基于PLC备自投装置的I/0 节点分配 |
4.2 基于PLC备自投装置的输入设计 |
4.2.1 PLC模拟量输入设计 |
4.2.2 PLC开关量输入设计 |
4.3 基于PL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输出设计 |
4.3.1 PLC开关量输出设计 |
4.3.2 PLC备自投装置的控制面板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PL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软件设计 |
5.1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程序设计 |
5.1.1 程序中的闭锁与电压电流定值判断 |
5.1.2 备自投运行方式切换的逻辑设计 |
5.1.3 备自投过负荷减载功能的逻辑设计和定值计算 |
5.1.4 备自投报警功能的逻辑设计 |
5.2 基于梯形图的PLC控制程序设计 |
5.2.1 PLC程序模块配置 |
5.2.2 PLC程序结构与子程序设计 |
5.3 基于PLC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程序的仿真验证 |
5.3.1 仿真软件的介绍与创建 |
5.3.2 正常方式转方式一程序仿真测试 |
5.3.3 方式一减载程序仿真测试 |
5.4 基于PLC的备用电源投入装置经济性简述 |
5.5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安康水电站发电机励磁系统更新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安康水电站及励磁系统概况 |
1.2.1 水电站概况 |
1.2.2 励磁系统现状 |
1.2.3 励磁系统存在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励磁控制理论发展 |
1.3.2 励磁控制技术发展 |
1.3.3 励磁控制系统建模与研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 |
2 安康水电站励磁系统改造方案 |
2.1 励磁方式及励磁控制 |
2.1.1 励磁方式 |
2.1.2 励磁控制 |
2.1.3 几种励磁系统特性比较 |
2.2 励磁系统改造方案 |
2.2.1 改造方案确定 |
2.2.2 改造方案基本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3 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
3.1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3.2 励磁系统改造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
3.2.1 稳定性计算方法 |
3.2.2 励磁系统改造前电网稳定性分析 |
3.2.3 一号机组励磁系统改造后电网稳定性分析 |
3.3 投入PSS后的稳定性分析 |
3.3.1 PSS模型 |
3.3.2 一台机组励磁方式改造后小干扰稳定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励磁装置的选型计算 |
4.1 励磁系统总体方案简介 |
4.2 励磁调节器选型 |
4.2.1 励磁调节器选型原则 |
4.2.2 励磁调节器选型结果 |
4.2.3 预留数据接口 |
4.3 励磁变压器选型 |
4.3.1 励磁变压器选型原则 |
4.3.2 励磁变压器容量计算 |
4.3.3 励磁变压器保护 |
4.4 功率整流柜选型 |
4.4.1 功率整流柜选型原则 |
4.4.2 功率整流柜选型结果 |
4.5 启励与灭磁装置 |
4.5.1 启励装置选型结果 |
4.5.2 灭磁装置选型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 安康水电站励磁系统现场试验 |
5.1 静态试验 |
5.2 空载试验 |
5.2.1 A套空载试验 |
5.2.2 B套空载试验 |
5.3 并网试验 |
5.3.1 P、Q测量校验 |
5.3.2 负载切换试验 |
5.3.3 过无功试验 |
5.3.4 欠励试验 |
5.4 现场试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后续工作 |
6.1 结论 |
6.2 后续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HXN3型高原机车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NJ2型机车与HXN3型高原机车总体介绍 |
1.2.1 NJ2机车总体介绍 |
1.2.2 HXN3型高原机车总体介绍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机车电气系统及主发励磁斩波器关键技术分析 |
2.1 HXN3型高原机车电气系统介绍 |
2.1.1 主传动系统 |
2.1.2 辅助传动系统 |
2.1.3 微机网络控制系统 |
2.2 YJ117A同步主辅发电机特性 |
2.2.1 总体结构 |
2.2.2 主发定子 |
2.2.3 辅发定子 |
2.2.4 转子 |
2.2.5 牵引整流器 |
2.2.6 滑环刷架系统 |
2.2.7 主辅发电机基本参数 |
2.3 主发励磁斩波器在机车电气系统中的作用 |
2.3.1 主发励磁斩波器的硬件构成 |
2.3.2 主发励磁斩波器在HXN3高原机车电气系统中主要作用 |
2.4 主发励磁斩波器工作原理 |
2.4.1 主发励磁斩波器主回路 |
2.4.2 主发励磁斩波器辅助发电机电压及频率检测回路 |
2.4.3 主发励磁斩波器内部芯片供电回路 |
2.4.4 主发励磁斩波器IGBT驱动回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发励磁斩波器的检修工作 |
3.1 主发励磁斩波器现场运用情况 |
3.1.1 主发励磁斩波器在机车上的自测试 |
3.1.2 主发励磁斩波器运用故障情况 |
3.2 主发励磁斩波器故障部件分析 |
3.2.1 IGBT驱动回路故障问题 |
3.2.2 固态继电器故障问题 |
3.2.3 辅发电压采样变压器故障问题 |
3.2.4 单片机(主控芯片)故障问题 |
3.3 主发励磁斩波器检修方案 |
3.3.1 主发励磁斩波器检修提升项点 |
3.3.2 主发励磁斩波器检修流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发励磁斩波器优化设计探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交流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永磁风机并网技术的微电网优化运行研究[D]. 吴昊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汽轮发电机组能效诊断与维护决策系统研究[D]. 朱俊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某型民用飞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保护功能设计[J]. 胡佳林,李凯. 中国科技信息, 2021(11)
- [4]ZS公司发电机产品国内营销策略研究[D]. 尹力.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5]广播电视台专用发电机的使用与维护[J]. 银宇翔. 山西电子技术, 2021(02)
- [6]通信电源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关键技术研究[J]. 李佩静.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03)
- [7]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D]. 徐婷婷. 浙江大学, 2021(08)
- [8]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式应急电源系统设计[D]. 孙锴.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安康水电站发电机励磁系统更新技术改造研究[D]. 袁曦.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HXN3型高原机车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的研究[D]. 刘子龙.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