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RBA的服务器组件模型研究

基于CORBA的服务器组件模型研究

一、基于CORBA的服务器构件模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盛秀杰[1](2010)在《基于设计模式和框架的E&P领域基础中间件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经过数十年的高强度的勘探与开发,含油气盆地已进入勘探与开发的高成熟阶段,对油田的投入与产出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统筹兼顾、多学科、多因素综合分析以及最快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是获取地下更准确认知、最大化提高采收率的最终有效途径。同时,油气E&P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们需要突破常规研究思维,在深入对本学科研究的同时,在跨学科的新技术引入、不同学科团队合作的有效性方面做大胆突破。多年来,围绕有利勘探目标圈定,精细油藏描述等研究课题,油气E&P领域已经在石油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测井解释、钻井工程等方面形成有效的跨学科研究模式,包括相对成熟的研究团队组织模式。但,目前油气E&P领域的综合研究在团队运作和技术手段上还相对落后。如,项目资料仍过多停留在纸介质层面,常见的有课题报告、离散的图件、和诸如数据表格等简单的计算机文件。项目研究则借助于通用的数据处理和图形处理软件来进行,这样的现状难以满足当下勘探与开发的高水准要求,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通用数据处理和图形软件均有各自的原始数据格式和并非面向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数据处理功能,原始数据的准备一般只能以人工的方式进行,导致基础资料整理工作繁重且容易出错。研究成果和原始数据之间缺乏迅速高效的互动反馈及追踪机制,在研究成果中补充考虑新获取的信息和资料极为困难;多种来源和形式的资料难以有效的集成化管理,研究人员往往无法保证在应用全部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进而影响最终的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等。以本文所在课题为例,本文所在的“鄂北杭锦旗地区油气地质综合评价与目标优选”课题对上述问题已经有“很好”的反映,也是目前典型主流研究团队的运作模式。本课题涉及到多门学科的最新研究,以便于该工区新的有利勘探目标的圈定。不管是地化方面的研究(各种地表异常圈定)、构造方面的研究(等时构造层位的建立)、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波阻抗的反演计算)等,课题涉及的不同学科的研究基本上各自独立进行,项目关注的是最终研究结果及基于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主观判断与综合分析。显然,尽管上述学科最后分别提供了以不同的图件形式表达的研究结果,但无法实现多学科间研究成果的统一量化表达,进而更快速准确地进行空间对比和分析,同时多学科间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协同互动研究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在油气E&P领域与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等其它领域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本文研究最终落脚在信息科学、空间数据管理等最新技术发展在油气E&P领域中的应用,希望一方面把跨领域的最新研究思维和技术成果引领到当下油气E&P领域,更为重要的是以“适当的形式”能够量化、串接、组织起当下多学科的研究过程及成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综合分析效果。目前,“适当的形式”就是本文提出的油气E&P领域基础中间件。本文在领域基础中间件的定义、体系架构设计及基于领域基础中间件的相关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及有意义的尝试:①在最快新技术与新方法应用方面,需要释放油气E&P领域专家们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在被羁绊于本学科典型应用软件开发,在能够集成既有不同研究成果(也就是典型专业应用软件)基础上,更多推动本学科新算法、新技术的研究;②在推进不同学科间的有效研究流程方面,需要“映射”不同学科的研究活动,定义研究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及上下文约束,使得不同学科的研究流程具有高度的可组合性及可匹配性;③在不同学科间的基本沟通方面,需要“抽象”油气E&P领域的数据、信息以及研究结果(知识的表现),一方面使得不同学科的研究具有一致的沟通与信息表达基础,同时通过对以往、现今及未来的海量领域数据的建模、存储及基于空间数据进行管理等方面有新的突破;④有了油气E&P领域不同学科的研究活动“代表”(基于通用应用软件框架的专业应用软件实现),符合不同学科的一致性“语言”定义(领域统一数据模型)以及不同学科的一致性研究“过程”定义(系列领域服务的接口表达),接下来需要搭建不同学科的实时沟通平台,形成真正有效的面向油气E&P领域的“智能化”协作平台。因此,围绕上述要点,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理顺了当下信息科学技术最新的软件开发理念(软件重用)及基础软件实现(通用基础中间件),强调了系列软件重用的成果(面向对象封装、不同层次的设计模式、框架等)在形成弹性软件体系结构,快速、健壮软件实现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以系列设计模式为代表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可以被直接应用到油气E&P领域数据模型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建模手段。等同系列操作系统和系列商业数据库,面向分布式异构环境软件开发的基础中间件作为近几年来信息科学技术的最新技术发展,其必将在油气E&P领域信息化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通过深度参与油气E&P领域的典型横向课题,识别、定义领域基础中间件在多学科协作方面覆盖的范畴及需求,顺承通用基础中间件的封装与设计理念,国内第一次比较完整的阐述了面向油气E&P领域的基础中间件定义及特点。定位多学科的有效协作,在数据集成、应用软件集成、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及面向系列领域服务的“智能化”平台四个方面,给出了清晰的技术路线阐述及关键点说明。(3)在数据集成方面,除了强调信息科学技术在软件重用方面的新思维引入到统一领域对象的建模中,给出全新的领域对象间的关系定义外,强调了统一领域数据模型建模中的其它若干关键技术点。如,基于数据、信息、知识驱动的领域实体对象的归类技术,通过“活动”的概念来真实反映现实世界中不同学科的实际研究过程及信息传递。基于海量数据管理的角度,面向油气E&P领域比较系统完整地引入空间数据对象概念,其与领域实体对象、空间索引机制等一起为领域数据的管理提供了最新的技术途径。最后,面向软件开发层面,基于模板技术等给出了部分领域对象的工具箱代码实现,展示了最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实践成果。(4)在应用软件集成方面,特别强调了通用应用软件框架的概念。其一方面定位于有助于不同学科专业软件的快速开发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融合相关领域服务的代理类,使系列油气E&P领域的专业软件达到企业级甚至更高级别的软件集成效果。(5)在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方面,更多强调了直接受益于当下满足CORBA规范的最新基础中间件的开源软件。一方面展示了基于CORBA规范的典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开发流程,另一方面在异步消息传递、请求与处理的并发处理等方面,给出了一些细节的实现思路。(6)面向系列领域服务的“智能化”平台概念奠定了面向油气E&P领域基础中间件的基本分层体系架构。命名服务、负载服务为代表的跨领域共性服务与基于地震属性的含油气检测为代表的领域服务即插即用于同一软总线,通过面向分布式环境的不同事件驱动等机制,与数据访问服务一起构建了支撑当下最新多学科研究深层次合作的技术方案。(7)以地震属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为切入点,基于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理念及部分基础实现,在纵向上(相对单一的领域“智能化”服务平台)验证了基于领域基础中间件进行软件快速开发、软件集成、统一领域数据模型的存储与访问的验证。更为关键的是,结合杭锦旗地区的实际课题需要,给出了基于BIOT理论的含油气检测结果,为该工区的最终有利圈闭评价提供必要的佐证。最后,本文的研究过程及成果也希望被看作是对传统石油工程研究范围的一个积极突破,信息科学技术作为当下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原动力所在,在地学的学科分类研究中已经有很明显的体现,如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因此,信息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其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油气E&P领域应该有更加明确的交叉研究方向与定义。一方面定位于利用其它领域的最新发展推动油气E&P行业的快速发展,即“资源有限,技术无限”,另一方面也为作为核心产业的油气E&P行业提供更多的民族软件。

温泉彻,陈镜全,林彩霞[2](2008)在《基于UML的CORBA/Java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领域模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了一种借助UML构建的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建模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研究设计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软件模型,使用UML建模方法完成了系统分析、设计和建立领域模型的全过程。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给予详细说明,实例表明,利用UML对复杂的软件系统建模,有助于实现软件的重组和复用,为快速、高效地构建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贺晓燕[3](2007)在《面向框架的舰船水动力集成设计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现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主要形式,我国的船舶工业正面对来自业务和技术两方面的挑战,业务上从单一转向规模化,技术上从集中发展到分布。应用服务器作为分布应用的重要支撑软件,框架设计提供了面向领域的设计方法,基于框架设计的应用服务器平台技术是企业IT架构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正在进行的数字化示范工程项目为背景,具体阐述了面向分布式应用集成服务框架的舰船水动力集成设计系统(DSHIDS)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技术。在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设计中,本文对分布式计算和框架的关键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需求,首先分析了传统集成技术的不足,利用中间件技术扩展了Web应用服务的中间层,研究了CORBA通知服务的松耦合异步通讯模式和事件过滤机制,然后提出了基于CORBA通知服务的分布式工作流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截获器机制的动态负载平衡解决方案。接着引入了反射技术,构建了可扩展的框架。最后建立了自主研发的源代码级的应用服务器框架。该框架提高了软件生产率和复用程度,解决了分布式通用系统与定制开发系统之间的矛盾,避免了Client/Server模式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弥补了一般三层Web应用在扩展性、重用性和可靠性上的不足。基于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本文详细讨论了舰船水动力集成设计系统的实现过程。首先结合专家经验和分布式计算技术扩充了船舶工业计算领域内通用的数据和流程标准,建立了领域元模型,阐述了抽象业务流程共性建立分布式工作流引擎的过程,实现了业务插件的动态定制、加载与更新,最终开发了一组面向船舶设计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了面向领域的知识框架系统.本系统构建了主板插件式的Web应用模型,增强了船舶自主设计的能力,在船舶计算领域实现了示范效应。

江峰[4](2007)在《基于CORBA和Web Services技术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的集成涉及到多个软件领域,通过分布式构件技术在数据源之上建立数据访问中间层,可使集成体系具有优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论文基于CORBA和Web Services技术,将分布异构的数据源封装成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并构建了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实现对分布异构数据源的透明访问。论文首先介绍了CORBA技术和WebServices技术,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结合二者的优势;其次,给出了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的模型,讨论了基于CORBA和Web Services技术的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的实现;再次,给出了基于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并从Intranet和Internet两个层面,分析了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的组织结构;最后描述了运用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和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进行应用开发的实例——专家信息系统。基于CORBA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实现的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和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拥有丰富的应用接口,并综合考虑了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环境的集成应用过程,对构建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葛五祥[5](2006)在《基于CORBA技术的数字电视播放系统CMWIN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电视播放系统是一个比较大的体系,用来管理节目信息、节目代理商信息、签订合同信息和播放情况等,它具备复杂的业务逻辑,覆盖了全国范围的网络。基于数据电视业务需求搭建一个稳定、安全和可维护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立足于数字电视播放系统CMWIN,介绍了CORBA技术及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了基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章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搭建了CMWIN系统的CORBA集成框架,采用了客户端COM构件桥接服务器端CORBA构件的模型;在架构核心ORB的实现中设计出支持多并发模式的机制,提高了系统吞吐率,利用OLTP技术增强了系统负载能力,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第二,阐述了CMWIN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和实现过程,利用CORBA技术实现了该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IDL接口的设计和实现。第三,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综合评估,设计了测试用例对系统桥接方式进行测试,客观分析了测试结果;同时对系统性能、系统负载和系统安全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韦超鹏[6](2006)在《CORBA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CORBA是一种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它具有平台和语言无关的优点。CORBA构件技术以CORBA代理技术为基础,继承了CORBA稳定性好、效率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同时解决了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等缺点,在军事信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军事领域的应用要求妥善解决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CORBA安全服务及其局限性,针对CORBA安全中访问控制模型管理复杂,扩展性不强等缺点,在CORBA安全中引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并对传统的RBAC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域分层的RBAC模型——DLRBAC,使其更适合在具有多层相同分支机构的大型分布式构件系统中应用,并给出了其管理模型。在具体的信息报送系统中进行了实现。 CORBAsec中的另一种重要的安全服务是非否认服务,由于其规范不完整,缺乏实现技术细节,所以在具体实现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增强。本文给出的非否认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提供了请求是否顺利执行的证据,引入了易于传递和扩展的XML签名作为证据的格式。设计和实现了证据的生成、传递、验证。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设计实现了信息报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安全模块。应用功能部分全面采用基于构件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流程开发,使用UML建模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和接口定义,抽取出系统的构件和接口,在OpenCCM平台下完成编程实现、组装和部署。安全模块中采用CORBA安全规范中的安全拦截器实现了对ORB的安全增强,将安全策略插入ORB调用过程中自动执行,提高了安全策略实施的灵活性,同时保证安全功能不被旁路。

窦明武[7](2005)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出现了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亟需建立统一的系统进行使用和管理。另外,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也需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分布式对象技术和模型的基本概念,对CORBA、DCOM和EJB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重点阐述了CORBA模型的体系结构和协议规范,并分析了CORBA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 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系统存在多个异构数据库问题,提出了基于CORBA的集成方案,利用Java语言设计了一个访问多种异构数据库的数据库访问构件。该构件为各类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实现了后台资源库的透明访问和统一管理。另外,针对教学资源复杂和非格式化特点,提出了基于Java的序列化和XML解决方案,并在数据库访问构件中集成实现。 最后提出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在对分布式Web组件模型结构进行细化和充实后,在实现数据库访问构件的基础上利用JavaApplet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客户端,完整地构建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另外,对利用Java Bean技术开发的精品课程资源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桥接包实现了二者相互兼容。 针对分布式Web模型的理论和技术,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方法,并在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进行了尝试。

沈新[8](2005)在《基于CORBA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分布式构件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设计已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件的复用大大缩短了软件开发的周期。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开发的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难以适应高度发展的商业需求,系统的更新和维护代价都很高。所以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正在向面向组件的设计方法转变。智能运输系统已经一定的范围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应用都建立在传统软件设计的基础之上,且范围很小。我们把CORBA 的构件技术融合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之中的,组件件化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保持组件接口可见,隐藏组件的内部实现,保证现有系统与未来系统的信息共享,提高软件的应用性、灵活性、扩展性、可移植性。我们研究的基于CORBA 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的子系统。本文从分析当前国内外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现状入手,指出了我国智能运输系统不足之处。在深入研究了CORBA 的CCM 组件技术之后,将其应用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设计了一个基于CORBA 的分布式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详细讨论了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其中交通诱导子系统是以其它子系统为基础的,本文针对其功能、交通流量预测、最优路径查询进行了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最后,介绍了基于CORBA 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现。

高歌[9](2005)在《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依托“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基础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研究》和深圳市交警局项目《交通信息采集及共用信息平台研究》。论文主要围绕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进行了相关研究。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第二章对搭建构建了面向ATMS 的共用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该平台的关键技术; 第三章到第七章分别介绍了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第八章设计了基于CORBA 的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应用框架以及实现。本论文围绕面向ATMS 的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了面向ATMS 的共用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平台搭建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其成果将对平台的具体建设和实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推广至各个城市的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刘树山[10](2005)在《基于ALOAF的构件库系统数据建模与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软件复用、提高软件生产效率、软件质量以及降低软件成本并进而真正地解决软件危机,实现软件生产的构件化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径。在这种模式中,软件构件是核心和基础。要真正的使成功的软件复用成为现实,则必须有合理而高效的构件库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已存在着的构件库都是单一的构件库,各个库由于领域性差异可能使用着不同的数据模型(库模型异质),并且各个库可能分布在异构环境中(平台异构)。这就涉及到如何建立一个网络上的构件库系统,使用户可以透明统一地对异质异构的构件库进行分布式的管理。 本文在ALOAF元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元模型的概念,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引出了公共数据模型。公共数据模型封装了构件的异质信息,将各个构件库的构件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进行描述,进而为上层的构件库工具集提供了统一的服务接口,从而实现了对异质构件的透明化管理。此外,在引入了CORBA分布式技术规范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中介服务器的分布式构件库体系结构,并在研究CORBA规范产品VISIBROKER的基础上结合JBUILDER开发工具进行了系统设计,进而有效的实现了构件库的跨异构平台特性和分布式构件库管理。

二、基于CORBA的服务器构件模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ORBA的服务器构件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设计模式和框架的E&P领域基础中间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1.3 相关术语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
        1.2.1 面向重用和扩展的软件开发方法
        1.2.2 通用基础中间件的分类、应用及趋势
        1.2.3 信息科学技术在油气E&P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2.4 设计和开发油气E&P领域基础中间件的必要性
    1.3 研究范畴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范畴
        1.3.2 研究路线
    1.4 本文贡献
        1.4.1 主要成果
        1.4.2 主要创新
        1.4.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油气E&P领域基础中间件的定义、设计与相关实现
    2.1 需求定义
        2.1.1 面向分布式环境下的开发
        2.1.2 面向工作流模式的协作开发
        2.1.3 面向不同协作层级的开发
        2.1.4 面向空间数据管理的开发
        2.1.5 面向高性能并发计算的开发
    2.2 定义与特点
        2.2.1 通用基础中间件的定义
        2.2.2 E&P领域基础中间件的定义
        2.2.3 领域基础中间件的特点
    2.3 油气E&P领域基础中间件的设计
        2.3.1 设计原则
        2.3.2 分层体系的设计
    2.4 油气E&P领域基础中间件的关键实现
        2.4.1 CORBA规范及关键点
        2.4.2 基于CORBA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
        2.4.3 通用服务的实现
        2.4.4 消息通信的实现
        2.4.5 并发控制的实现
第三章 通用应用软件框架的定义、设计与实现
    3.1 应用软件框架的定义
        3.1.1 领域服务的代理访问
        3.1.2 工具箱(类库)的直接调用
        3.1.3 MVC的事件驱动
        3.1.4 "扩展点"的接口反转
        3.1.5 KID模型
    3.2 应用软件框架的设计
        3.2.1 接口反转
        3.2.2 MVC框架
        3.2.3 KID模型
    3.3 应用软件框架的实现
        3.3.1 框架的实例化机制
        3.3.2 框架的事件驱动
        3.3.3 框架的界面定制
        3.3.4 框架的数据访问(Mapper模式)
第四章 领域实体模型的设计与持久化
    4.1 POSC的数据模型
        4.1.1 逻辑数据模型定义
        4.1.2 建模关键点
        4.1.3 类图定义
        4.1.4 模型投影
    4.2 PetroCOVERY的数据模型
        4.2.1 面向KID模型的建模
        4.2.2 面向设计模式的建模
        4.2.3 面向空间数据组织的建模
        4.2.4 面向类库开发的建模
    4.3 领域实体的持久化
        4.3.1 模型映射
        4.3.2 骨架表的设计
        4.3.3 持久化的典型设计
第五章 空间数据模型的定义与持久化
    5.1 空间数据模型的规范
        5.1.1 空间数据模型衍变
        5.1.2 OpenGIS的简单对象规范
    5.2 PetroCOVERY的空间数据模型
        5.2.1 空间对象建模
        5.2.2 空间对象的拓扑定义
        5.2.3 空间对象组织的元数据定义
        5.2.4 空间对象的空间索引
    5.3 空间数据存储
        5.3.1 空间属性的存储
        5.3.2 空间属性的索引
        5.3.3 空间属性的版本管理
第六章 基于PetroCOVERY的含油气检测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6.1 地震属性提取技术
        6.1.1 发展历程
        6.1.2 地震属性技术的分类
        6.1.3 基于Biot理论的地震属性技术
    6.2 含油气检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6.2.1 系统流程
        6.2.2 领域计算对象的关键实现(服务器端)
        6.2.3 含油气检测框架的实现(客户端)
    6.3 含油气检测软件的应用
        6.3.1 项目背景
        6.3.2 多学科协作
        6.3.3 含油气检测分析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UML的CORBA/Java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领域模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统一建模语言UML
2 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系统结构
    2.1 CORBA/Java技术
    2.2 CORBA/Java分布式应用系统模型及工作原理[2, 4-6]
        2.2.1 CORB/Java分布式应用系统模型
        2.2.2 工作原理
3 基于CORBA/Java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流程
4 实例分析
    4.1 分析论域模型
    4.2 确定系统模型和构建软件模型
5 结束语

(3)面向框架的舰船水动力集成设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舰船业分布式应用研究现状
        1.2.2 目前舰船业分布式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1.2.3 目前应用服务器的研究和发展情况
    1.3 课题研究主要开展的工作
        1.3.1 项目总体框架及本课题任务
        1.3.2 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基于框架技术的平台化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框架技术研究
    2.1 框架概述
        2.1.1 框架设计定义
        2.1.2 框架开发的必要性
        2.1.3 框架结构的特点
    2.2 框架设计
        2.2.1 框架的重用方式
        2.2.2 框架的关键技术
        2.2.3 框架组成要素
        2.2.4 框架设计的流程
    2.3 分布式计算服务框架
        2.3.1 分布式计算技术比较
        2.3.2 CORBA 系统的框架结构
    2.4 基于CORBA 的多层次应用服务器框架
        2.4.1 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
        2.4.2 CORBA 与Java 的结合
        2.4.3 基于CORBA 的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
        2.4.4 多层次应用服务器框架
第三章 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设计的关键技术
    3.1 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的总体设计目标
    3.2 基于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框架设计
        3.2.1 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的元模型
        3.2.2 框架的元数据设计
    3.3 基于ORB 服务的分布计算系统应用框架
        3.3.1 分布式框架的性能目标和现有框架的局限性
        3.3.2 建立基于ORB 服务框架的必要性
        3.3.3 截获器机制
        3.3.4 基于截获器技术的开放式ORB 结构
    3.4 基于反向控制模式的分布应用服务框架
        3.4.1 设计模式与框架
        3.4.2 基于策略设计的反向控制模式
        3.4.3 基于模板方法的反向设计模式
    3.5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框架设计
        3.5.1 柔性工作流引擎
        3.5.2 DSHIDS 系统框架的工作流研究
        3.5.3 工作流语义定义
        3.5.4 工作流建模模型
第四章 应用服务框架实现
    4.1 应用服务器框架实现要素
    4.2 系统控制模块
        4.2.1 系统启动流程
        4.2.2 系统控制线程设计
        4.2.3 计算任务处理流程
    4.3 基于CORBA 通知服务的工作流模型
        4.3.1 基于异步反馈的CORBA 通知服务
        4.3.2 基于CORBA 通知服务的工作流模型
        4.3.3 结构化事件
        4.3.4 CORBA 事件过滤的实现
    4.4 分布式系统负载平衡设计
        4.4.1 分布式系统负载平衡的目标
        4.4.2 负载平衡设计原理
        4.4.3 关键技术
        4.4.4 负载平衡设计实现
第五章 DSHIDS 系统实现
    5.1 系统功能与系统部署
        5.1.1 系统功能
        5.1.2 系统部署
    5.2 基于分布式框架的计算平台
        5.2.1 计算平台组成结构
        5.2.2 构件功能及处理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5.3.2 数据库表设计
第六章 结论和未来工作展望
    6.1 论文完成的工作
    6.2 存在的不足
    6.3 发展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元数据信息格式
附录B 设计师指南工作流程代码
附录C 事件结构格式定义
附录D 事件过滤的接口实现
附录E 对象组接口定义及实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4)基于CORBA和Web Services技术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技术背景
    2.1 CORBA技术
        2.1.1 CORBA体系结构
        2.1.2 CORBA工作原理
        2.1.3 CORBA工作方式
    2.2 Web Services技术
        2.2.1 什么是 Web Services
        2.2.2 Web Services协议栈
        2.2.3 Web Services相关标准及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
    3.1 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模型 DDOM
    3.2 基于 CORBA和 Web Services的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
        3.2.1 基于 CORBA的 DDOM模型实现
        3.2.2 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的Web接口的实现
    3.3 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实例
        3.3.1 数据源连接包装器
        3.3.2 数据访问对象
        3.3.3 IDL描述文件
        3.3.4 服务实现类及 CORBA封装
        3.3.5 Web服务的封装实现
        3.3.6 Web服务的发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分布式数据服务构件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
    4.1 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
        4.1.1 基于Intranet的集成框架
        4.1.2 基于Internet的集成框架
    4.2 集成框架中数据映射关系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异构数据源集成框架在专家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5.1 专家信息系统介绍
    5.2 专家信息源集成框架层次结构
    5.3 专家信息系统的实现
        5.3.1 局域网集成框架的开发
        5.3.2 互联网集成框架的开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CORBA技术的数字电视播放系统CMWIN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应用背景
    1.2 CORBA 技术现状
    1.3 数字电视技术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1.5 论文组织
第二章 CMWIN 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2.1 CORBA 体系结构研究
    2.2 分布式计算技术研究
        2.2.1 分布式对象技术
        2.2.2 分布式构件技术
        2.2.3 分布式软件结构
    2.3 基于 CORBA 的分布式软件开发
        2.3.1 分布式 CORBA 程序设计
        2.3.2 CORBA 程序开发步骤
        2.3.3 程序工作流程
第三章 基于 CORBA 集成框架和多并发模式的 CMWIN 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 CMWIN 系统架构设计
        3.3.1 系统设计思想
        3.3.2 技术方案选择
        3.3.3 系统架构核心 CORBA IDL 接口设计
        3.3.4 系统表示层 CORBA 方案设计
        3.3.5 系统业务逻辑层 CORBA 方案设计
    3.4 多并发模式在 CMWIN 中的应用
        3.4.1 并发模式研究
        3.4.2 素材查询模块中多并发模式应用
        3.4.3 多并发模式设计思想
        3.4.4 CMWIN 中多并发模式实现
    3.5 数据库表设计
        3.5.1 逻辑设计
        3.5.2 安全策略
第四章 CMWIN 详细设计和实现
    4.1 系统配置
        4.1.1 硬件环境配置
        4.1.2 运行环境设定
        4.1.3 开发环境设定
    4.2 客户端设计和实现
        4.2.1 客户端构件设计方案
        4.2.2 查询模块 COM 构件 OOD 模型设计
        4.2.3 查询模块流程设计
        4.2.4 查询模块实现
    4.3 服务器端设计和实现
        4.3.1 查询模块 CORBA 构件 OOD 模型设计
        4.3.2 查询模块 CORBA 构件实现
    4.4 IDL 接口设计和实现
第五章 CMWIN 系统综合分析和评估
    5.1 系统 COM/CORBA 桥接方案纵向评估
        5.1.1 COM/CORBA 六种桥接模式分析
        5.1.2 CMWIN 中构件桥接方式
        5.1.3 测试方案选择和设计
        5.1.4 测试用例实现和结果分析
    5.2 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5.2.1 CMWIN 系统性能分析
        5.2.2 数据缓存机制优化
        5.2.3 数据库镜像性能优化
    5.3 系统安全机制
        5.3.1 注册表验证
        5.3.2 数据库安全
    5.4 系统负载均衡策略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CORBA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ORBA技术及其发展
    1.3 CORBA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CORBA/CCM研究
    2.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MA)
    2.2 CORBA体系结构
        2.2.1 CORBA的核心—ORB
        2.2.2 客户端存根和服务端框架
        2.2.3 OMG接口描述语言(OMG IDL)
        2.2.4 对象适配器(OA)
        2.2.5 基于ORB的对象调用
    2.3 CORBA服务
    2.4 CORBA构件模型
        2.4.1 CCM的分类
        2.4.2 CORBA构件抽象模型
        2.4.3 构件实现框架
        2.4.4 容器和容器编程模型
        2.4.5 打包和配置
        2.4.6 CORBA构件服务器
    2.5 基于CORBA构件的软件开发
        2.5.1 需求定义
        2.5.2 领域分析
        2.5.3 系统及构件的建模
        2.5.4 构件的获取或开发
        2.5.5 系统的集成部署
第三章 CORBA安全服务研究
    3.1 分布式构件的安全问题
        3.1.1 本地构件的构造安全性
        3.1.2 分布式对象的安全问题
    3.2 CORBA安全服务规范简介
    3.3 CORBA安全服务参考模型
        3.3.1 访问控制模型
        3.3.2 非否认模型
        3.3.3 其他安全服务参考模型
    3.4 CORBA安全体系结构
        3.4.1 不同的用户视图
        3.4.2 安全构造模型
    3.5 CORBA安全规范分析
        3.5.1 应用层CORBA安全规范分析
        3.5.2 实现层CORBA安全规范分析
第四章 基于RBAC的访问控制和非否认服务研究
    4.1 CORBA访问控制机制分析
        4.1.1 CORBA系统中访问控制实施过程
        4.1.2 CORBA安全中访问控制模型的分析
    4.2 CORBA中域分层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4.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4.2.2 CORBAsec与RBAC的结合
        4.2.3 DLRBAC模型概念
        4.2.4 DLRBAC模型的定义
        4.2.5 DLRBAC的权限管理
        4.2.6 CCM系统中安全访问控制模型设计
        4.2.7 CORBAsec中引入DLRBAC的讨论
    4.3 CORBA非否认服务的研究及设计
        4.3.1 功能简述
        4.3.2 CORBA非否认服务
        4.3.3 CORBA非否认服务的设计
第五章 基于CCM的信息报送系统设计
    5.1 基于Java的CCM与Web技术集成
        5.1.1 CORBA构件技术与Web的结合
        5.1.2 CCM与web集成的模型分析
    5.2 信息报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分析阶段
        5.2.2 接口定义阶段
        5.2.3 编程实现阶段
    5.3 信息报送系统安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Java的安全优势
        5.3.2 用安全拦截器实现安全功能
        5.3.3 主体认证
    5.4 授权和访问控制
        5.4.1 DLRBAC的实现
        5.4.2 DLRBAC_CS的实现
        5.4.3 信息报送系统的授权和访问控制实现
    5.5 非否认服务的实现
        5.5.1 XML签名的生成与验证
        5.5.2 时间戳
        5.5.3 证据生成与存储
        5.5.4 非否认服务在信息报送系统中的应用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7)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1 教学资源简介
    1.2 校园网环境简介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分布式对象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比较
    2.1 分布式对象软件体系概述
    2.2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
        2.2.1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OMA
        2.2.2 OMG的对象模型
        2.2.3 接口语言定义IDL及映射
        2.2.4 ORB通信协议GIOP/IIOP
        2.2.5 CORBA的工作原理
        2.2.6 CORBA和JAVA的结合
    2.3 微软的构件对象模型COM/DCOM/COM+
    2.4 SUN的构件对象模型EJB
    2.5 小结
第三章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访问构件
    3.1 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后台数据库连接管理
    3.3 对查询结果集的处理
    3.4 数据库访问构件的实现
        3.4.1 IDL接口定义
        3.4.2 IDL文件编译
        3.4.3 编写对象实现
        3.4.4 编写服务程序
        3.4.5 创建并运行应用程序
    3.5 小结
第四章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4.1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4.1.1 设计原则
        4.1.2 总体构架
        4.1.3 功能设计
        4.1.4 模块设计
    4.2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4.2.1 教学资源的规范化
        4.2.2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4.2.3 前台应用的具体实现
        4.2.4 其它应用方案的兼容
    4.3 系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4.3.1 素材采集和知识产权
        4.3.2 系统安全性问题
        4.3.3 其它模型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不足及展望
    5.1 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讨论
    5.2 发展和展望
        5.2.1 CORBA与ActiveX的集成
        5.2.2 系统向Internet过渡
    5.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CORBA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现状分析
    1.3 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
        1.3.1 西方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
        1.3.2 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CCM 组件技术
    2.1 软件组件技术
    2.2 分步式软件构件技术比较
    2.3 CORBA 的CCM 规范
        2.3.1 CORBA 组件模型
        2.3.2 组件定义
        2.3.3 组件的实现框架
        2.3.4 容器编程模型
        2.3.5 构件配置和打包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2 客户端逻辑结构
    3.3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系统组成
    3.4 交通数据采集子系统
        3.4.1 数据采集的基本流程
        3.4.2 车载终端GPS 系统
        3.4.3 数据通信组件
        3.4.3 数据采集组件
    3.5 车辆监控子系统
        3.4.1 车辆监控的基本流程
        3.4.2 车辆监控的需求分析
        3.4.3 监控服务组件的设计
        3.4.4 调度服务组件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诱导子系统研究和设计
    4.1 交通诱导系统的概述
    4.2 交通诱导系统的分类
    4.3 交通诱导系统框架及功能分析
    4.4 交通诱导的关键方法及应用
        4.4.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诱导作用
        4.4.2 城市交通流量预测
        4.4.3 城市交通实时最优路径选择
    4.5 交通诱导子系统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ORBA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集成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
    5.2 底层通信的实现
    5.3 系统实现
        5.3.1 定义CORBA 接口和编译IDL 代码
        5.3.2 服务对象的实现
        5.3.3 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实现
        5.3.4 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实现
    5.4 运行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9)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发展及本文选题意义
        1.2.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提出
        1.2.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需求
        1.2.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研究和发展综述
        1.2.4 本文的选题意义
    1.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状况
        1.3.1 体系结构研究的必要性
        1.3.2 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1.3.3 当前ATMS 共用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状况
    1.4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2.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概念
        2.1.1 道路交通管理与ATMS
        2.1.2 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概念及构成
    2.2 结构化方法简介
    2.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2.3.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用户定义
        2.3.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用户服务需求
        2.3.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功能
        2.3.4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逻辑结构
        2.3.5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物理结构
    2.4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及数据仓库
    3.1 目前数据库管理的现状
    3.2 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优点
        3.2.1 分布式数据库的定义
        3.2.2 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
        3.2.3 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
    3.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分布式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3.4 建立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分布式数据库的技术需求
    3.5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库
    3.6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仓库技术
        3.6.1 数据仓库的定义
        3.6.2 数据仓库查询系统
        3.6.3 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
        3.6.4 数据仓库系统的结构
        3.6.5 数据仓库系统的功能
        3.6.6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交通数据仓库技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处理技术
    4.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预处理技术
        4.1.1 异常交通数据预处理方法简介
        4.1.2 动态交通数据故障的识别方法
        4.1.3 动态交通数据故障的修复方法
        4.1.4 历史趋势数据的更新
        4.1.5 动态交通数据的滤波方法
        4.1.6 动态交通数据预处理举例
    4.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信息融合子系统
        4.2.1 数据融合的基本方法概述
        4.2.2 ATMS 共用信息平台对数据融合系统的需求
        4.2.3 ATMS 共用信息平台数据融合方法的选择
        4.2.4 ATMS 共用信息平台数据融合体系结构
        4.2.5 数据融合技术在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应用目标
    4.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
        4.3.1 数据挖掘的简介
        4.3.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应用子平台总体设计
    4.4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其他数据处理技术
        4.4.1 统计分析技术
        4.4.2 人工智能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5.1 地理信息系统
    5.2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5.3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5.4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5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在共用信息平台中的应用与设计
    5.6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中交通地理信息的设计内容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网络通信技术
    6.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通信网络结构
    6.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网络间的通信
        6.2.1 共用信息平台对网络通信的要求
        6.2.2 共用信息平台的有线通信方式
        6.2.3 共用信息平台的无线通信方式
        6.2.4 城际间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互联的技术方案
    6.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网络安全性
        6.3.1 共用信息平台的网络防病毒技术
        6.3.2 共用信息平台的网络防火墙技术
        6.3.3 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加密技术
        6.3.4 共用信息平台的VPN 技术
    6.4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接口技术
        6.4.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接口功能
        6.4.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接口分类
        6.4.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接口标准化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发布技术
    7.1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信息发布方式的种类
    7.2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信息发布方式的阶段
    7.3 面向ATMS 共用信息平台信息发布方式的应用
第八章 基于CORBA 的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应用框架设计与实现
    8.1 交通共用信息平台采用CORBA 架构的原因
    8.2 CORBA 体系结构
        8.2.1 CORBA 体系结构
        8.2.2 三层体系结构和中间件
        8.2.3 CORBA 与对象模型
    8.3 基于CORBA 的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应用框架及具体实现
        8.3.1 基于CORBA 的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系统框架
        8.3.2 模型设计
        8.3.3 设计交互模型
        8.3.4 接口定义
        8.3.5 异常定义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项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0)基于ALOAF的构件库系统数据建模与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础技术理论
    2.1 软件复用技术
    2.2 开放体系结构的构件库框架(ALOAF)
    2.3 分布式对象技术
第三章 异构分布式构件库系统的数据建模研究
    3.1 异构分布式构件库系统框架模型研究
    3.2 构件库系统建模
第四章 构件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构件库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4.2 构件库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4.3 系统设计实现工具以及运行平台简介
    4.4 系统工作流程
    4.5 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成果

四、基于CORBA的服务器构件模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设计模式和框架的E&P领域基础中间件研究[D]. 盛秀杰. 中国地质大学, 2010(12)
  • [2]基于UML的CORBA/Java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领域模型设计[J]. 温泉彻,陈镜全,林彩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06)
  • [3]面向框架的舰船水动力集成设计系统[D]. 贺晓燕. 江南大学, 2007(03)
  • [4]基于CORBA和Web Services技术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研究及应用[D]. 江峰. 中南大学, 2007(05)
  • [5]基于CORBA技术的数字电视播放系统CMWIN的设计与实现[D]. 葛五祥. 中南大学, 2006(06)
  • [6]CORBA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D]. 韦超鹏.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6(06)
  • [7]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D]. 窦明武.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2)
  • [8]基于CORBA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沈新. 吉林大学, 2005(06)
  • [9]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研究[D]. 高歌. 吉林大学, 2005(06)
  • [10]基于ALOAF的构件库系统数据建模与系统设计[D]. 刘树山. 中南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基于CORBA的服务器组件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