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度精品之LCD显示器篇(论文文献综述)
武蒙[1](2014)在《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化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展开,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趋复杂和多变,这些财务风险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体的和谐与稳定。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因为陷入财务困境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家电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已日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健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模型对我国家电制造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地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归纳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接着论述了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其形成原因,探讨了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对财务风险控制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取Z-score模型作为本文的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接着本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五个方面选取了25个财务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对我国30家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详细筛选和验证,初步构建了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Z-score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卢又菁[2](2013)在《台湾视听电子产品业:科技带来崭新视听生活》文中提出在全球总体经济不稳的局势下,2011年全球平面电视市场出货约2.22亿台,尽管仍较2010年同期成长7.5%,然成长率增幅已不如以往,在技术不断超越精进的同时,人们也渴望怀旧,因此传统被赋予新定义......
国兰[3](2012)在《高校网站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院校在中国“网络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如今的高校网站作为网络宣传的信息平台,早已脱离单纯追求功能的时代,网站界面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把有效的信息放在界面上,还要考虑到受众是如何感知网站界面上的各种视觉要素的。色彩是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好的色彩搭配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会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于高校网站界面设计中配色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从网站界面设计的发展、视觉显示终端的相关知识、以及色彩设计的基础理论、数字色彩系统的特性等方面入手,在浏览了一百多个国内外高校网站界面设计资料后,对目前高校网站界面色彩设计的现存问题加以分析,认为“生”、“粉”、“花”、“灰”等问题是高校网站界面色彩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高校形象定位、高校网站访问用户的文化背景、高校信息传达的特殊性和快捷性、高校网站建站需求、色彩结构设计、视觉显示终端对网站界面色彩呈现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网站界面色彩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色彩的合理应用,使得高校网站界面中的视觉信息可以更加清晰、准确、有力地传达。最后结合设计实例《哈尔滨学院》网站,从网站界面的主体色、网站界面构成要素等方面浅谈了自己的设计体会,并在后续说明中对色彩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后期处理的一些取舍过程做了说明。
董明放[4](2011)在《陕西典型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盈利模式的竞争”。可见,盈利模式已经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当今时代,任何企业要想成功,其盈利模式一定要有独到之处。因此,寻找、发现、剖析、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当代企业十分重视的课题。上市公司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研究陕西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现实意义。它可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振兴,促进西部大开发。然而作者并未发现对陕西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的文献。在此背景下,对陕西上市公司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对陕西省三家典型上市公司与国内其它地区三家典型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每家陕西典型上市公司都从行业内选择了一家国内领先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在盈利模式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对其盈利模式进行总结,为陕西省企业今后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对国内外盈利模式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选取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在对陕西省三家典型的上市公司和国内其他地区三家典型的上市公司盈利模式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对它们的盈利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陕西上市公司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所对比企业的盈利模式对陕西企业今后发展的启示,并对陕西省政府支持企业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盈利模式是一个不断优化、改良、设计的过程。盈利模式没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区别,重要的是企业要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本文的分析旨在找到陕西省企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它们盈利模式的设计、创新提供借鉴。
吴倍丽[5](2011)在《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布局亦称产业分布,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上的分布和产业结构组合。产业布局具有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特征,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产业布局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的保持,也关系到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集群是产业布局合理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国内外实践表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组织形式,在提升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地位,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等发面都发挥着重要优势。信息产业是福建省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实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已成为我省三大支柱型产业之一。我省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信息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尽管如此,我省信息产业在布局方面仍然存在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区域布局趋同等问题,产业集群化程度与国内几大其他信息产业带相比相对较低。因此,优化信息产业布局,对促进福建省信息产业集群,推动福建省由信息大省向信息强省转变,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产业集群和信息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优化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思路进行探讨。在借鉴国内外信息产业布局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深入剖析影响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空间布局、时间布局、结构布局、产业集群四个方面提出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最后提出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信息产业布局的实践,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对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启示;第三章结合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发展的现阶段情况,提出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影响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环境因素,从区位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五个方面剖析我省信息产业布局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第五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优化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进行构想,着重从政策建议上提出对优化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看法。
沈晓枉[6](2009)在《配电系统谐波的治理及其服务体系的建立》文中认为电力是维系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之一,其自然的、法定的垄断地位,使电力企业多年来享受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待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对电力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垄断行业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荣宠地位逐步消失。在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今天,电力企业必须摒弃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我为主、与我方便”的官商作风,做好优质服务,建立“优质供电”的服务体系。然而保证产品质量是做好优质服务的基础,故首先必须要提高电能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电能质量的概念和分类,并对上海电网目前的电能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原因:即用户用电设备间的相互干扰。其次再对用户低压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进行研究,并将目前用户用电负荷分成四类,并提出以提高电能质量为目的的“优质供电”的服务体系,第一步即对这四类已存在用户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其次对新装用户从用电申请是提供方案进行治理,最终以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文章最后总结该服务体系的优缺点。
郑瑞云[7](2008)在《中国大陆利用台资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典型地区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台商投资区,研究大陆利用台资带来的经济效应。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不仅面临经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还肩负着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的历史重任。本文研究这些地区的台资经济效应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快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继续走向双赢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充分利用大陆官方相关统计资料,参考台湾公布的数据补充修正,从投资规模、产业分布、技术层次、投资潜力等方面,分析台商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区投资的不同特征,阐明台商投资呈现与大陆区域经济整合趋于一致的空间扩散规律。为进一步分析台资效应,本文重点研究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区以及典型城市(昆山、东莞、厦门)两个层面的台资经济效应,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及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大陆经济和两岸经贸两个角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台资经济效应的地区差异。台资经济在各台商投资区发挥的经济效应基本上是积极的,但不尽相同。台资给海西区带来的经济效应略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依托于福建的厦门台商投资区台资经济效应却明显低于昆山和东莞,台资经济效应差异来源于评价模型中涉及的各台商投资区具体经济指标。最后在分析台资发展趋势和比较台资经济效应差异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各台资密集区对台招商引资及台资经济效应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对台政策和区域条件入手充分发挥台资经济效应。
朱铁[8](2007)在《三星显示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及支柱产业,电子产品市场也在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市场在体制完善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良性发展轨道,而电子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在日益成熟的市场中面临着竞争与挑战。当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电子产品的营销战略往往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而实际上在电子产品的营销中往往还存在着许多偏离,没有明确的营销战略原则和方法作指导,厂商盲目地进行炒作概念,这不仅造成电子产品市场的紊乱,也严重影响了厂商的盈利。因此,发展电子产品营销战略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成为国内自有品牌市场上的领头羊。在世界范围内,三星显示器已经连续17年保持全球销售量第一的荣誉,在“2006年中国IT服务年会”上,三星再次摘取了显示器服务金奖,此次已是三星连续9年夺得用户满意金奖。作为业界领先厂商,三星显示器继续在电子服务用户满意度和服务价值等诸多方面领先业界同行。多年以来,三星显示器被业界誉为显示器行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风向标。三星显示器之所以能够长期走在市场前列,除了三星显示器产品性能优异、返修率低、性价比极高、服务一流以外,通畅的渠道是三星能够夸口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使公司今后更加快速的发展,实现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本文在分析了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后,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分析公司的竞争力,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确定了公司的营销战略、营销战略组合及营销战略的实施和保障。从企业战略优势和战略目标角度对三星显示器的营销战略类型进行分析,确定公司应采取集中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采用此战略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特定的市场需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优势,使三星显示器在选定的目标市场居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实现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节省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三星显示器品牌效应,达到扩大市场的目的。该文的研究结果对分析目前国内电子产业竞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三星显示器的营销工作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刘明珠[9](2007)在《IT中国盛宴——CNET中国发布2006年度IT产品卓越奖》文中认为在刚刚挥别的2006年里,IT领域发生了太多的惊喜,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念。最近,由《个人电脑》、《每周电脑报》和ZDNet中国、中关村在线、电脑之家、《游戏基地》等网站共同发起,来自IT媒体逾200名编辑经过三轮讨论、投票,推选出"2006年度CNET中国IT产品卓越奖"。本次评选首次涵盖了软件、硬件、企业网络、游戏娱乐共计43类IT产品。现在让我们走近那些主要面向个人用户的获奖产品,一睹发生在中国的"IT盛宴"。
王海明[10](2004)在《中国电子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电子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产量、出口均居世界前列的电子信息产品,电视机、DVD、手机、显示器、程控交换机等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虽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出口企业控制出口产品营销渠道能力较弱,缺乏对供求状况的研究,以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的状况使我出口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出口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在品牌培育、产品研发和海外营销渠道的开发上下功夫,却通过价格战及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维持企业出口的扩大,使出口面临一定的贸易风险。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电子类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三种主要渠道: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投资进入海外市场。逐一分析这三种渠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情况,并对影响我国企业在渠道选择上的宏观因素、海外市场因素、产品特点、企业规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除分析了一些大型电子类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营销渠道的演进过程外,也介绍了一些别有特色的渠道策略。报告最后部分分析了日本企业在60-7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时采取的渠道策略,消除大众对OEM出口策略没有前途的偏见。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有帮助,在国际营销中,当目标市场确定后,选择何种渠道进入市场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决策,需对各方面有关因素作综合分析、全面评估后,才能决定正确的进入战略。
二、2002年度精品之LCD显示器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度精品之LCD显示器篇(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重难点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财务风险的定义 |
2.1.3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1.4 财务风险的分类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
2.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3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2.3.1 风险管理的含义 |
2.3.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2.3.3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
3.1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
3.2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3.2.1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 |
3.2.2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
3.3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3.3.1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 |
3.3.2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 |
4.1 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构建原则 |
4.2 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比较与选择 |
4.2.1 单变量模型 |
4.2.2 Logit 模型 |
4.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4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4.2.5 Z-score 模型 |
4.3 样本与指标选取 |
4.3.1 样本选择的范围 |
4.3.2 财务指标的选择 |
4.3.3 财务指标筛选 |
4.4 财务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
4.4.1 KMO 检验 |
4.4.2 提取主成分因子 |
4.4.3 因子的命名解释 |
4.4.4 因子得分系数 |
4.4.5 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建立 |
4.5 财务风险控制模型准确性验证 |
4.6 财务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
4.6.1 案例概况 |
4.6.2 控制检验 |
第五章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
5.1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总体控制措施 |
5.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1.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5.1.3 建立财务内控制度 |
5.1.4 设置财务预警系统 |
5.1.5 加强现金管理 |
5.1.6 坚持品牌开发 |
5.2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具体控制措施 |
5.2.1 筹资风险控制 |
5.2.2 投资风险控制 |
5.2.3 营运风险控制 |
5.2.4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2011 年 6 家 ST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
附录2:2011 年 24 家非 ST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
附录3:2012 年 4 家 ST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及 Z 值 |
附录4:2012 年 32 家非 ST 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及 Z 值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3)高校网站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现状及问题分析 |
1.2.1 国内外高校网站界面设计的发展 |
1.2.2 国内外对高校网站色彩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论文内容组织结构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网站界面色彩设计理论 |
2.1 网站界面设计分析 |
2.1.1 网站界面概念 |
2.1.2 网站界面设计及发展 |
2.1.3 网站界面的视觉显示终端 |
2.1.4 网站界面特点 |
2.2 色彩设计理论 |
2.2.1 色彩的产生 |
2.2.2 色彩的三要素 |
2.2.3 色彩体系 |
2.2.4 色彩的相关研究 |
2.3 数字色彩系统 |
2.3.1 数字色彩模型 |
2.3.2 HTML语言中的颜色值表示 |
2.3.3 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 |
2.4 网站界面色彩设计的作用 |
2.4.1 树立企业形象,宣传统一形象 |
2.4.2 突出主题,加深印象 |
2.4.3 划分视觉区域 |
2.4.4 增强艺术效果 |
2.5 本章小结 |
3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设计的现存问题 |
3.1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中的“生”现象 |
3.2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中的“粉”现象 |
3.3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中的“花”现象 |
3.4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中的“灰”现象 |
3.5 本章小结 |
4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设计的方法 |
4.1 高校形象定位 |
4.2 高校网站访问用户的文化背景 |
4.3 高校信息传达的特殊性和快捷性 |
4.4 高校网站建站需求 |
4.4.1 高校网站建站的客观需求 |
4.4.2 高校网站建站的主观需求 |
4.5 色彩设计原则 |
4.5.1 色彩风格的整体性 |
4.5.2 色彩设计的均衡性 |
4.5.3 色彩调和的和谐性 |
4.5.4 色彩对比的强调性 |
4.6 视觉显示终端对网站界面色彩呈现的影响 |
4.6.1 同一图像在同一显示器的不同设置下的显示效果 |
4.6.2 同一图像在不同品牌显示器的相似设置下的显示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5 高校网站界面色彩设计案例分析 |
5.1 《哈尔滨学院》网站介绍 |
5.2 确定《哈尔滨学院》网站界面的主体色 |
5.3 《哈尔滨学院》网站界面构成要素的色彩设计 |
5.3.1 背景色彩设计 |
5.3.2 文字色彩设计 |
5.3.3 LOGO的色彩设计 |
5.3.4 导航色彩设计 |
5.3.5 超链接色彩设计 |
5.4 后续说明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参考网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陕西典型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企业选择分析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1.6 文章可能的创新与局限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文献综述 |
2.1 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
2.2 盈利模式理论基础 |
2.3 国外文献综述 |
2.4 国内文献综述 |
2.5 盈利模式的总结 |
2.6 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章 盈利模式构成及研究思路 |
3.1 价值创造环盈利模式模型 |
3.2 全局型企业设计盈利模式模型 |
3.3 三层盈利模式模型 |
3.4 陕西上市公司经营分析及分析公司选择 |
3.5 盈利模式模型选择及研究思路 |
第四章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
4.1 陕鼓动力与徐工机械盈利模式对比 |
4.1.1 资源能力模式对比分析 |
4.1.2 企业业务组合模式对比分析 |
4.1.3 收入模式对比分析 |
4.1.4 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
4.1.5 资源模式对比分析 |
4.1.6 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
4.2 陕鼓动力和徐工机械盈利模式总结 |
4.2.1 陕鼓动力盈利模式总结 |
4.2.2 徐工机械盈利模式总结 |
4.3 徐工机械对陕鼓动力的启示 |
4.3.1 资源能力模式 |
4.3.2 业务组合模式 |
4.3.3 实现模式 |
第五章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
5.1 彩虹股份与京东方盈利模式对比 |
5.1.1 资源能力模式对比分析 |
5.1.2 企业业务组合模式对比分析 |
5.1.3 收入模式对比分析 |
5.1.4 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
5.1.5 资源模式对比分析 |
5.1.6 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
5.2 彩虹股份和京东方盈利模式总结 |
5.2.1 彩虹股份盈利模式总结 |
5.2.2 京东方盈利模式总结 |
5.3 京东方对彩虹股份的启示 |
5.3.1 资源能力模式 |
5.3.2 业务组合模式 |
5.3.3 实现模式 |
第六章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
6.1 中国西电与特变电工盈利模式对比 |
6.1.1 资源能力模式对比分析 |
6.1.2 企业业务组合模式对比分析 |
6.1.3 收入模式对比分析 |
6.1.4 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
6.1.5 资源模式对比分析 |
6.1.6 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
6.2 中国西电和特变电工盈利模式总结 |
6.2.1 中国西电盈利模式总结 |
6.2.2 特变电工盈利模式总结 |
6.3 特变电工对中国西电的启示 |
6.3.1 资源能力模式 |
6.3.2 业务组合模式 |
6.3.3 实现模式 |
第七章 本文研究结论及启示 |
7.1 陕西省典型上市公司评述 |
7.1.1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7.1.2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
7.1.3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7.2 陕西企业存在的问题总结 |
7.2.1 资源能力问题 |
7.2.2 企业业务组合问题 |
7.2.3 实现模式问题 |
7.3 对陕西企业发展的建议 |
7.3.1 资源能力构建 |
7.3.2 业务组合建议 |
7.3.3 实现模式建议 |
7.4 对政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和手段 |
1.3.3 现有条件与可行性论述 |
1.4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布局的实践及启示 |
2.1 国外信息产业布局 |
2.1.1 空间布局 |
2.1.2 时间布局 |
2.1.3 结构布局 |
2.2 我国的信息产业布局 |
2.2.1 空间布局 |
2.2.2 时间布局 |
2.2.3 结构布局 |
2.3 启示 |
2.3.1 因地制宜,分工协作 |
2.3.2 与时俱进,制定规划 |
2.3.3 调整结构,协调比例 |
2.3.4 合理布局,促进集群 |
第三章 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总体概述 |
3.2 存在问题 |
3.2.1 地区发展不平衡 |
3.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3.2.3 地区布局趋同 |
3.2.4 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第四章 影响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的因素分析 |
4.1 区位因素 |
4.1.1 自然环境 |
4.1.2 地理位置 |
4.2 经济因素 |
4.2.1 市场承载量 |
4.2.2 资金投入 |
4.3 基础设施因素 |
4.3.1 交通设施建设 |
4.3.2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
4.4 人力因素 |
4.4.1 高层次人才 |
4.4.2 普通劳动力 |
4.5 其他因素 |
4.5.1 政策 |
4.5.2 区域分工 |
4.5.3 科技水平 |
4.5.4 原有产业基础 |
第五章 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思路 |
5.1 空间布局思路 |
5.1.1 加快建设信息产业带 |
5.1.2 整合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
5.1.3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
5.1.4 推进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先行区建设 |
5.2 时间布局思路 |
5.2.1 科学制定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
5.2.2 实现“点→面→网络”的发展过程 |
5.2.3 优先发展重点工程 |
5.3 结构布局思路 |
5.3.1 信息产品制造业 |
5.3.2 软件业 |
5.3.3 信息服务业 |
5.4 全面促进信息产业集群 |
5.4.1 政府:转变职能 |
5.4.2 市场服务:跨区网络建设 |
5.4.3 企业:自主创新 |
5.4.4 大学和科研院所:培养、输送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配电系统谐波的治理及其服务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能质量的概念 |
1.3 电能质量的指标与分类 |
1.3.1 电能质量指标 |
1.3.2 目前所执行的电能质量国家标准 |
1.3.3 参考的国外电能质量标准 |
1.3.4 国内外有关电磁兼容标准 |
1.3.5 电能质量问题分类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上海电网电能质量现状的研究 |
2.1 动态电能质量问题概述 |
2.2 电压骤降与短时中断 |
2.3 电压骤降与短时中断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
2.3.1 电压骤降与短时中断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与危害 |
2.3.2 电压骤降与短时中断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实例 |
2.4 上海电网动态电能质量状况调研分析 |
2.4.1 上海电网发生的电压骤降和短时中断事件发生频度统计分析 |
2.4.2 电压骤降与短时中断事件分类统计 |
2.4.3 电压骤降与短时中断事件故障源统计分析 |
2.4.4 电压容许曲线 |
2.5 上海电网动态电能质量状况调研主要结论 |
第三章 低压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1 国家标准对低压用电设备的分类原则 |
3.2 对低压用电设备的分类原则的补充 |
3.3 调研及测试的低压用电设备列表 |
3.3.1 视频显示类用电设备列表 |
3.3.2 计算机类用电设备列表 |
3.3.3 办公类用电设备列表 |
3.3.4 空调类用电设备列表 |
3.3.5 非线性照明类用电设备列表 |
3.3.6 家庭类用电设备列表 |
3.3.7 三相变频类用电设备列表 |
3.4 电能质量测试评估方法介绍 |
3.4.1 测试分类 |
3.4.2 测试评估依据 |
3.4.3 测试设备 |
3.5 测试流程说明 |
3.6 测试接线方法 |
3.7 低压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1 视频显示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2 计算机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3 办公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4 空调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5 非线性照明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6 家庭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3.7.7 三相变频类用电设备的谐波及无功特性 |
第四章 用电负荷分类及其电能质量标准 |
4.1 用电负荷的分类原则 |
4.2 针对不同负荷分类的电能质量标准 |
4.2.1 一类负荷 |
4.2.2 二类负荷 |
4.2.3 三类负荷 |
4.2.4 四类负荷 |
第五章 系统建立优质供电的服务体系 |
5.1 对已存在各类用户的整体治理规划 |
5.2 对各类用户的治理措施 |
5.2.1 一类负荷电能质量治理 |
5.2.2 二类负荷电能质量治理 |
5.2.3 三类负荷电能质量治理 |
5.2.4 四类负荷电能质量治理 |
5.3 对新用户用电申请管理的建议 |
第六章 服务体系的优势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
6.1 对于电能计量的优势 |
6.1.1 基于全功率分析方法分析电能计量存在的缺陷 |
6.1.2 电能计量中存在的缺陷 |
6.2 对电网清洁度的优势 |
6.3 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情况 |
(7)中国大陆利用台资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典型地区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
研究综述 第一节 |
外商投资效应研究综述 第二节 |
台商投资效应研究综述 第三节 |
目前研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第二章 |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区台商投资特征比较研究 第一节 |
投资规模比较 第二节 |
产业分布与技术层次比较 第三节 |
投资潜力比较 第四节 |
台商投资空间扩散规律 第三章 |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区台商投资经济效应研究 第一节 |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第二节 |
台商投资密集区经济效应比较研究 第四章 |
典型城市台商投资经济效应研究 第一节 |
昆山市台商投资经济效应 第二节 |
东莞市台商投资经济效应 第三节 |
厦门市台商投资经济效应 第四节 |
台商投资经济效应比较 第五章 |
对策研究 第一节 |
中国大陆整体视角:从对台政策入手发挥台资经济效应 第二节 |
中国大陆区域视角:从区域条件入手提升台资经济效应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8)三星显示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框架 |
2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经济环境 |
2.1.2 政治与法律环境 |
2.1.3 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
2.2.1 从三星营销看显示器市场竞争 |
2.2.2 市场结构分析 |
2.3 市场环境分析 |
2.3.1 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
2.3.2 显示器市场需求分析 |
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1 公司现状分析 |
3.2 公司竞争能力的价值链分析 |
3.2.1 波特价值链构成 |
3.2.2 公司基础活动分析 |
3.2.3 公司支持活动分析 |
3.2.4 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
4 营销战略的制定 |
4.1 SWOT分析 |
4.1.1 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2 机会与威胁分析 |
4.1.3 SWOT矩阵分析 |
4.2 公司STP分析 |
4.2.1 显示器市场的细分 |
4.2.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4.2.3 产品定位 |
4.3 企业营销战略的确定 |
4.3.1 企业营销战略 |
4.3.2 企业营销战略的目标 |
4.4 营销策略组合 |
4.4.1 产品策略 |
4.4.2 价格策略 |
4.4.3 渠道策略 |
4.4.4 促销策略 |
5 营销战略的实施和保障 |
5.1 营销战略的实施 |
5.1.1 强化质量管理 |
5.1.2 重视品牌建设 |
5.1.3 加快产品研发 |
5.1.4 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 |
5.1.5 重视服务营销 |
5.2 营销战略的保障 |
5.2.1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 |
5.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2.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
5.2.4 加快管理信息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电子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中国电子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研究 |
1.1 背景介绍 |
1.2 目前主要的国际市场进入渠道 |
1.2.1 间接出口 |
1.2.2 直接出口 |
1.2.3 投资进入海外市场 |
1.3 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进入渠道选择上的宏观因素 |
1.3.1 国家的出口促进政策 |
1.3.2 政府的市场开拓能力 |
1.3.3 出口信贷与保险 |
1.3.4 国外投资成为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途径 |
1.3.5 出口企业所能得到的国际贸易信息 |
1.3.6 政府对国际高技术产品市场的战略研究 |
1.4 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与渠道战略 |
1.4.1 目标市场选择 |
1.4.2 我国电子类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地位 |
1.5 我国企业在渠道选择上的探索 |
1.5.1 影响我国企业渠道选择的因素 |
1.5.2 一个典型电子类企业的国际市场渠道演进过程 |
1.5.3 多样化的国际营销渠道 |
1.6 结论 第二篇 Monopsony Power Among China’s Telecom Carrier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AsiaInfo Holdings, Inc |
2.1 EXECUTIVE SUMMARY |
2.2 OVERVIEW OF ASIAINFO HOLDINGS, INC |
2.2.1 Brief Introduction |
2.2.2 Products and Services |
2.3 INDUSTRY AND STRATEGIC ANALYSIS |
2.3.1 Software and Network Services Market |
2.3.2 Competition |
2.3.3 Five Forces Mode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
2.4 ASIAINFO’S TARGET MARKET: CHINA’S TELECOM CARRIERS |
2.4.1 Brief Introduction |
2.4.2 Recent Reorga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
2.4.3 Impact on AsiaInfo |
2.5 MONOPSONY ANALYSIS |
2.5.1 Elasticity of Market Supply |
2.5.2 Number of Buyers |
2.5.3 Interactions Among Buyers |
2.6 CONCLUSION: RECOMMENDED STRATEGIC RESPONSE |
2.6.1 Standards and ‘AsiaInfo Inside’ |
2.6.2 Whole Problem Solutions |
2.6.3 Expand Product Offering |
2.6.4 Ecosystems and Alliances |
2.6.5 Convergence of Billing Systems and Next-Generation Networks |
2.6.6 Go International 第三篇 TCL手机营销分析 |
3.1 背景介绍 |
3.2 市场现状分析 |
3.3 市场覆盖战略 |
3.4 市场定位战略 |
3.5 产品战略 |
3.6 定价战略 |
3.7 渠道战略 |
3.8 促销战略 第四篇 华润集团收购深万科股权的投资估价分析 |
4.1 公司背景与行业背景 |
4.2 收购的战略分析 |
4.3 Pro Forma 分析 |
4.4 Beta 与 WACC 计算 |
4.5 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
四、2002年度精品之LCD显示器篇(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家电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武蒙. 湖南工业大学, 2014(02)
- [2]台湾视听电子产品业:科技带来崭新视听生活[J]. 卢又菁.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3(03)
- [3]高校网站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D]. 国兰.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4]陕西典型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D]. 董明放. 西北大学, 2011(09)
- [5]福建省信息产业布局问题研究[D]. 吴倍丽. 福州大学, 2011(06)
- [6]配电系统谐波的治理及其服务体系的建立[D]. 沈晓枉.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7]中国大陆利用台资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典型地区的比较分析[D]. 郑瑞云. 厦门大学, 2008(08)
- [8]三星显示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朱铁.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9]IT中国盛宴——CNET中国发布2006年度IT产品卓越奖[J]. 刘明珠. 科学生活, 2007(02)
- [10]中国电子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渠道研究[D]. 王海明. 清华大学,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