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的热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合琴,石松礼,冯旭强[1](2020)在《冷作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文中指出冷作模具材料的性能包括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一定的强韧性、抗疲劳性能和抗咬合性,冷作模具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性能包括淬透性、淬硬性、抗回火软化、过热敏感性、防止氧化脱碳和淬火变形开裂等。对常用冷作模具的服役条件、性能要求、热处理工艺和选材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未来冷作模具材料的趋势是成分方面的多元合金化以及性能方面的高韧性和高耐磨性的综合。
杨光龙,黄玉芳,黄晓琴[2](2020)在《提高GT35钢结硬质合金冷挤压模寿命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GT35钢结硬质合金是以TiC为硬质相、Cr和Mo元素为粘结相的一种新型合金。它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具有可切削加工、可锻造及热处理等工艺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冷挤压模具上。但大量的生产实践资料表明:GT35钢结硬质合金冷挤压模具使用寿命不高,容易产生早期失效。通过对GT35钢结硬质合金化学成分及组织性能进行分析,并从模具毛坯锻造、机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强化等方面进行了工艺试验与研究,阐述了提高GT35钢结硬质合金冷挤压模寿命的工艺措施及要求;生产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模具材料的工艺设计潜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
李乐乐[3](2018)在《微波烧结原位合成TiB2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结硬质合金结合了硬质合金的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与钢的可加工和可热处理的特点,在工业模具、量具和耐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波烧结原位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制备TiB2钢结硬质合金材料,研究了硬质相TiB2的质量分数(10%、20%、30%、40%)对钢结硬质合金物相、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外加TiB2颗粒合金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磨损条件下TiB2钢结硬质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了热处理后TiB2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变化;此外,还研究了稀土Y2O3添加量对TiB2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微波烧结制备的原位合成与外加硬质颗粒的TiB2钢结硬质合金均由α-Fe、TiB2和Fe2B相组成,其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细小,粒径约3μm。原位合成合金相对密度随着TiB2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保持不变,而外加颗粒合金相对密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TiB2含量的增加,两种添加方式的合金显微硬度逐渐升高,而抗弯强度逐渐降低;原位合成钢结硬质合金压缩强度提高,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而外加颗粒合金断裂方式为脆性沿晶断裂。相同TiB2含量条件下,原位合成比外加颗粒钢结硬质合金性能更优。不同TiB2含量原位合成钢结硬质合金的摩擦系数在稳定磨损阶段基本保持一致,但随着TiB2含量的增加,其磨损体积逐渐减小,耐磨性提高。随着载荷和滑动速率的增加,TiB2钢结硬质合金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磨痕深度、磨痕宽度和磨损体积均逐渐增加,磨损率升高。钢结硬质合金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伴随少量磨粒磨损。TiB2钢结硬质合金经热处理(正火、淬火和回火)后,硬度与抗弯强度较烧结态均有一定提升。其中合金硬度经淬火后最高,抗弯强度经淬火加回火后最高。热处理后,材料的耐磨性能增强,淬火与回火后试样的耐磨性能更佳。添加适量纳米Y2O3,可促进Ti B2的生成,抑制Fe2B的生成,提高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在添加0.25%Y2O3时,合金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最高分别达到6.58 g/cm3、556 HV0.1和675 MPa。添加纳米Y2O3后,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降低,耐磨性提高,而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也有所提高。但过多Y2O3的添加量反而会增加钢结硬质合金的烧结缺陷,降低其力学性能。
王志[4](2017)在《TiC-CrMo钢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结硬质合金硬度高、比重小、耐磨性好,广泛应用于工模具、量具和耐磨零件。目前,与国外同类材料相比,国产钢结硬质合金常常存在孔隙率过高、强度低以及不均匀等问题。本文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含铬低合金钢钢结硬质合金,通过对TiC粉和钢基体原料粉的优选,以及工艺的优化,以期提高钢结硬质合金的性能。本文首先基于GT35钢结硬质合金对球磨工艺、烧结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球磨44小时、烧结温度为1440℃C、600 ℃C后升温速度为1 ℃C ·min-1,热处理后能得到密度和强度较高的样品:密度为6.40 g·cm-3、抗弯强度为1602 MPa。使用不同配碳量以及不同化合碳含量的碳化钛作为原料,结果发现配碳量(原料总碳)为7.50 wt%的时候,钢结合金得到最好的综合性能。使用化合碳含量较高(19.15 wt%)的碳化钛能得到较高的综合性能:硬度为68 HRC左右、抗弯强度为1726 MPa。采用不同的铁粉(还原铁粉、电解铁粉、羰基体粉)制备钢结硬质合金,其中使用还原铁粉制备的合金的性能最低,使用电解铁粉作次之,使用羰基铁粉制备的钢结合金的性能最高:硬度70 HRC、抗弯强度2120 MPa。利用微碳铬铁粉作为铬源用于制备钢结硬质合金,并和纯铬粉以及冶金用铬铁粉进行了对比。微碳铬铁粉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及较高的纯度使得制备的合金具有较高的性能:硬度68 HRC、抗弯强度1893 MPa;利用微碳铬铁粉为铬源,制备铬含量为2.34、6、10 wt%的钢结硬质合金。随着铬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强度逐渐下降,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的条件下,铬含量为6 wt%的样品的耐磨性能最好,其次是铬含量为10 wt%的样品,铬含量为2.34 wt%的样品的耐磨性能最差。使用微碳铬铁粉制备的铬含量为2.34 wt%的样品的耐磨性能较高碳铬铁制备的样品提高了大约39.3%,大约是YG25钢结硬质合金耐磨性的2.1倍。我们对用量较大的铬含量为2.34 wt%的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优化实验。采用羰基铁粉、化合碳含量为19.15 wt%的碳化钛粉、微碳铬铁粉为原料,其中配碳量为7.5 wt%、球磨时间为44 h、烧结温度为1440 ℃、600 ℃-烧结温度的升温速度为1 ℃>min-1。经过热处理后样品的硬度为70 HRC、抗弯强度为2286 MPa、冲击韧性为7.2 J/cm2。
周年丰[5](2016)在《合金元素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钢结硬质合金兼备硬质合金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钢的韧性、可机加工、可热处理等优良性能,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本文从硬质相成分以及合金元素Mo、Cr、C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的角度着手,采用SEM、EDS、XRD、OM等显微分析手段研究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对材料进行宏观硬度、抗弯强度以及冲击韧性的测试,探索提高钢结硬质合金强韧性的工艺。本文采用真空液相烧结的方法制备钢结硬质合金,通过调整压胚的压制压力和真空烧结的温度,探索合理的钢结硬质合金制备工艺;改变各种合金元素的添加量,研究Cr、Mo、C的含量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调整钢结硬质合金中的硬质相WC和TiC的添加比例,研究硬质相成分与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钢结硬质合金混合粉末中WC的含量为60%(质量分数)时,压胚的压制压力在200MPa左右较为合适,压力过大,压胚会出现分层缺陷;应合理控制合金的烧结工艺和致密化温度,使合金具有良好的致密度和细小均匀的晶粒尺寸;Cr含量控制在10%左右时,WC钢结硬质合金拥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宏观硬度最高可达到70HRC,同时保持良好的强度(1270MPa)和韧性(10J/cm3),Cr含量过高会引起合金强度和韧性的急剧下降;WC-TiC钢结硬质合金中TiC/WC摩尔比值σ控制在0.8-1.0时合金可获得很高的硬度(91HRA)和最高的抗弯强度(2430MPa),TiC的含量过少或过多均对合金综合性能造成不良影响;Mo能有效改善TiC在铁基粘结相中的润湿性,但合金中Mo元素的添加量不宜过多,Mo含量只需1%就可起到很好的强化效果,Mo的添加量过多会引起合金强度的大幅降低;C/(W+Ti)摩尔比值控制在1.1时,合金组织细小均匀,(W,Ti)C固溶体球化效果较好,合金可获得最高抗弯强度(2570MPa),C/(W+Ti)摩尔比值过高时会引起钢结硬质合金硬度和强度的下降。通过调整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成分配比,制得的钢结硬质合金已基本超过了国内典型合金的强韧性水平。
周书助,兰登飞,鄢玲利,尹绍峰[6](2015)在《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该文较系统地阐述钢结硬质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钢结硬质合金的主要制备方法,指出粉末冶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而电冶熔铸、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和碳热还原法等工艺因更低的成本和更优的性能而展现出蓬勃生机。此外,锻造和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组织,提高合金性能;渗硼、硼-硫复合渗和激光熔覆等表面处理能提高合金的表面硬度,减小摩擦因数,提高使用寿命。最后,展望钢结硬质合金的发展方向。
蒋朋,吕玉廷,曹佑青,吴建峰,徐金富[7](2012)在《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GT35钢结硬质合金,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及其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GT35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无碳化物偏析。经过1 000℃×6 min+200℃×1.5 h的热处理后,硬度比传统粉末烧结制备的钢结硬质合金提高了1.5~3.5HRC,耐磨性也显着提高。
魏峥[8](2012)在《微波烧结制备WC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钢结硬质合金是介于硬质合金与合金钢之间的一种新型材料,继承了硬质合金和钢各自的优点,兼有硬质合金的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同时具有钢的可加工性、可热处理性和可焊接性,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广泛应用于刀具、模具、耐磨零件等领域。本文利用微波烧结法制备WC钢结硬质合金,系统研究了微波烧结工艺、热处理工艺、WC含量和Y2O3稀土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微波烧结机理以及稀土改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烧结升温速率(1535℃/min)和保温时间(20min)条件下,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硬质合金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均先升高后下降,在128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7.29%、544HV和847.37MPa。微波烧结过程中WC和Fe发生相变,产生新的增强相Fe2W2C,弥散分布于钢基体中,起到弥散强化作用。WC钢结硬质合金烧结态的显微组织是珠光体+硬质相,热处理后(900℃淬火+200℃回火)可获得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硬质相组织,综合力学性能获得进一步提升,即维氏硬度和抗弯强度高达1024HV和1267.60MPa,较烧结态分别提高近90%和50%。同时,热处理态的磨损性能较烧结态也有较大提高,体积磨损量减少了近70%。WC钢结硬质合金热处理前后的磨损机理均以磨料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不同WC含量的钢结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生成了Fe7W6、Fe2W2C和Fe6W6C等新相。随着WC含量的升高,钢结硬质合金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均升高,合金断裂形式由韧性断裂逐步过渡到介于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之间,最后转变为脆性断裂。钢结硬质合金磨损率随着WC含量的升高程现减小趋势。不同WC含量的钢结硬质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均比热处理前有明显提高。微波烧结制备WC钢结硬质合金时,添加适量的稀土Y2O3可净化Fe2W2C/Fe界面并改善其浸润性,促进微波烧结材料的致密化程度,提高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结合性。同时,稀土Y2O3还可以改善增强相颗粒分散均匀性。随着Y2O3含量的升高,钢结硬质合金相对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Y2O3含量为0.5%时,达到最大值,而且添加纳米Y2O3比添加微米Y2O3效果更佳。
赵昌胜[9](2012)在《国内模具钢的选用及发展》文中提出随着机械产品向高精尖发展,对模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模具产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对模具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正确选用合适的模具钢并选择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才能充分发挥模具钢的各种性能。
熊拥军[10](2011)在《高致密、高强度TiC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TiC钢结硬质合金硬度高、比重小、耐磨性好,可机加工和热处理,广泛应用于工业模具、量具和抗震零件,也是航天、航空、船舶和兵器等领域用耐磨零件的重要制备材料。目前,我国军工和高科技领域用TiC钢结硬质合金基本依靠国产,与国外同类材料相比,国产TiC钢结硬质合金常常存在孔隙率过高,材质不均匀及强度偏低等问题,致使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加工成品率低,抗磨损能力不足等。粉末冶金技术可以制造原料比重差异大、成分复杂的金属复合材料,通过液相烧结的方法可使TiC相与钢基体牢固结合,并赋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抗磨损能力。本论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TiC钢结硬质合金,并就制备工艺、羰基铁粉替代还原铁粉、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致密化技术和组织结构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获得主要结论如下:真空(真空度<4.5×10-1pa)环境下,采用粉末冶金液相烧结方法制备了Fe-3.0Cr-3.0Mo-0.5Cu-0.4Ni-0.5C-33TiC合金,研究了粉末处理技术、成形工艺和烧结工艺等因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高能球磨过程中,元素Fe与Mo、C、 Cu、Ni等组元发生合金化反应,形成Fe的固溶体,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组织细化,成分均匀性增加;压坯密度随着成形压力的增加而提高,但成形压力相同时,冷等静压成形合金的抗弯强度、硬度和密度均高于模压成形;在一定范围内,合金的抗弯强度、硬度和密度随最终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最终烧结温度为1420℃,保温时间1h时,合金综合性能最佳。以羰基铁粉替代还原铁粉制备了相同成分的TiC钢结硬质合金,研究发现:在TiC钢结硬质合金中添加羰基铁粉可以改善粉末成形性能,使压坯密度更高,促进烧结进程,使烧结温度降低。提出羰基铁粉粒度小,装模过程可充填大颗粒间隙,呈圆形,成形过程在粉末颗粒之间滚动,减小粉末流动及变形阻力,是改善成形性能的主要原因。比表面积大、原子迁移距离缩小是促进烧结进程的主要原因。经1400℃烧结后,与未添加羰基铁粉的合金相比,添加30%羰基铁粉的合金力学明显提高,硬度由77.5HRA提高到81.8HRA,抗弯强度由1123MPa上或到1447MPa。制备了含微量稀土(RE)的TiC钢结硬质合金,比较了Fe-RE中间合金和CeO2两种不同添加形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Fe-RE中间合金的形式添加RE效果更好,在球磨和烧结过程中,RE对合金粉末具有明显的脱氧和保碳作用,有助于不同组元间润湿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致密化进程,达到减小孔隙率的目的。提出在液相烧结过程中,稀土聚集于TiC颗粒表面,使其表面能降低,阻碍TiC在液相中的溶解-析出过程,抑制TiC晶粒的长大。Fe-RE添加量为0.8%时,合金综合性能最佳。研究了锻造及热等静压工艺对钢结硬质合金致密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自行设计锻模锻造时,合金受力状态有利于抑制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合金开裂现象显着减少。通过锻造,合金中的孔隙变小或消失,TiC及其它碳化物脆性相碎裂细化,分布趋于均匀,力学性能提高。通过极差实验,确定了该合金的理想热等静压参数为:压力:140MPa;温度:1260℃;保温保压时间:0.5h。经过热等静压处理,合金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孔洞等组织缺陷减小或消失,材料更加致密,材料综合性能明显提高。将锻造与热等静压工艺结合,合金的组织及性能改善更加明显,硬度达到86.8HRA,抗弯强度达到1677MPa。组织结构研究发现:烧结和热等静压过程中,TiC在基体液相中存在溶解-析出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小尺寸TiC颗粒减小或消失,大尺寸TiC颗粒长大且形状变得更加圆滑。本研究制备TiC钢结硬质合金界面处存在成分过渡,且无界面反应物生成,TiC相与基体结合良好。断口分析发现:基体断裂面表现为具有脆性特征的准解理断裂,TiC相断裂特征受颗粒尺寸影响,尺寸较大的TiC颗粒(>2μm)以解理断裂为主,尺寸较小(<1μm)的表现出沿晶断裂特征。
二、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的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的热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冷作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模具分类 |
2 模具材料分类 |
3 冷作模具服役条件及性能要求 |
3.1 冲模 |
3.2 冷挤压模 |
3.3 冷镦模 |
3.4 拉拔模与成形模 |
4 冷作模具钢的分类选材和热处理 |
4.1 冷作模具用碳素工具钢 |
4.2 低合金冷作模具钢 |
4.3 中合金冷作模具钢 |
4.4 高合金冷作模具钢 |
4.5 冷作模具用高速工具钢 |
4.6 基体钢型冷作模具钢 |
4.7 无磁模具钢 |
4.8 冷作模具用硬质合金 |
4.9 新型冷作模具钢 |
5 冷作模具钢的选材原则 |
6 结束语 |
(2)提高GT35钢结硬质合金冷挤压模寿命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GT35钢结硬质合金化学成分与组织性能 |
2 工艺措施及要求 |
2.1 模坯锻造工艺 |
2.2 锻后退火处理 |
2.3 强韧化热处理工艺措施 |
2.4 机械加工要求 |
2.5 电加工要求 |
2.6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措施 |
2.7 模具使用要求 |
3 结语 |
(3)微波烧结原位合成TiB2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钢结硬质合金 |
1.1.1 钢结硬质合金特性 |
1.1.2 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 |
1.1.3 钢结硬质合金材料的应用 |
1.1.4 钢结硬质合金研究现状 |
1.2 原位合成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
1.2.2 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 |
1.3 微波烧结技术 |
1.4 稀土掺杂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过程及装置 |
2.2.1 实验过程 |
2.2.2 实验装置 |
2.3 组织结构分析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2.3.2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
2.4 性能测试方法 |
2.4.1 相对密度 |
2.4.2 硬度 |
2.4.3 压缩与弯曲性能 |
2.4.4 耐磨性 |
2.4.5 耐蚀性与高温氧化 |
第3章 微波烧结TiB_2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 |
3.1 TiB_2钢基硬质合金的物相分析 |
3.1.1 XRD分析 |
3.1.2 显微组织分析 |
3.1.3 原位合成TiB_2钢结硬质合金能谱分析 |
3.2 TiB_2含量对钢结硬质合金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1 钢结硬质合金相对密度 |
3.2.2 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硬度 |
3.2.3 钢结硬质合金抗弯强度 |
3.2.4 原位合成钢结硬质合金压缩强度 |
3.3 钢结硬质合金断裂方式 |
3.3.1 原位合成不同TiB_2含量钢结硬质合金弯曲断口形貌 |
3.3.2 原位合成与外加颗粒弯曲断口形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TiB_2钢结硬质合金摩擦磨损性能 |
4.1 不同TiB_2含量钢结硬质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
4.1.1 摩擦系数 |
4.1.2 耐磨性分析 |
4.1.3 磨损形貌分析 |
4.2 磨损载荷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
4.2.1 摩擦系数 |
4.2.2 耐磨性分析 |
4.2.3 磨损形貌分析 |
4.3 磨损速率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
4.3.1 摩擦系数 |
4.3.2 耐磨性分析 |
4.3.3 磨损形貌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TiB_2钢结硬质合金的热处理 |
5.1 热处理工艺 |
5.2 TiB_2钢结硬质合金热处理后组织 |
5.3 热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 TiB_2钢结硬质合金热处理后摩擦磨损性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纳米Y_2O_3对TiB_2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 |
6.1 Y_2O_3对TiB_2钢结硬质合金物相和组织形貌的影响 |
6.2 Y_2O_3对TiB_2钢结硬质合金密度的影响 |
6.3 Y_2O_3对TiB_2钢结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6.4 Y_2O_3对TiB_2钢结硬质合金摩擦磨损的影响 |
6.4.1 摩擦系数 |
6.4.2 耐磨性分析 |
6.4.3 磨损形貌与机制分析 |
6.5 Y_2O_3对TiB_2钢结硬质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
6.6 添加纳米Y_2O_3对钢结硬质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4)TiC-CrMo钢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 |
2.1.1 钢结硬质合金发展特点 |
2.1.2 新型钢结硬质合金 |
2.2 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 |
2.2.1 硬质相的制备 |
2.2.2 钢结硬质合金整体材料的制备 |
2.2.3 钢结硬质合金表面材料的制备 |
2.2.4 钢结硬质合金的后期处理 |
2.3 钢结硬质合金的应用 |
2.3.1 钢结硬质合金在工模具方面的应用 |
2.3.2 钢结硬质合金在耐磨零件与机器零件方面的应用 |
2.3.3 钢结硬质合金在量卡具和刃具方面的应用 |
2.3.4 钢结硬质合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2.4 钢结硬质合金材料的磨损 |
2.4.1 磨损的定义 |
2.4.2 磨损的分类 |
2.4.3 磨损的评定方法 |
2.4.4 钢结硬质合金的磨损 |
2.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2.5.1 课题来源 |
2.5.2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案及检测方法 |
3.1 研究方案 |
3.2 实验原料及实验设备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样品的制备 |
3.4 检测方法 |
3.4.1 密度测试 |
3.4.2 硬度测试 |
3.4.3 抗弯强度测试 |
3.4.4 冲击韧性测试 |
3.4.5 磨损实验 |
3.4.6 X射线衍射分析 |
3.4.7 显微组织观察 |
4 制备工艺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球磨时间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4.2.1 球磨时间对混合粉的形态及粒径的影响 |
4.2.2 球磨时间对混合粉氧含量的影响 |
4.2.3 球磨时间对密度的影响 |
4.2.4 球磨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4.2.5 球磨时间对性能的影响 |
4.3 烧结温度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4.3.1 烧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
4.3.2 烧结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4.3.3 烧结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
4.4 升温速度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4.4.1 升温速度对密度的影响 |
4.4.2 升温速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4.4.3 升温速度对性能的影响 |
4.5 热处理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配碳量以及不同TiC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配碳量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5.2.1 配碳量对密度的影响 |
5.2.2 配碳量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5.2.3 配碳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 不同化合碳的TiC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5.3.1 不同TiC对密度的影响 |
5.3.2 不同TiC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5.3.3 不同TiC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铁粉种类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铁粉种类对密度的影响 |
6.3 铁粉种类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6.4 铁粉种类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7 铬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不同铬源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7.2.1 不同铬源对密度的影响 |
7.2.2 不同铬源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7.2.3 不同铬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7.2.4 不同铬源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
7.3 铬含量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7.3.1 铬含量对烧结温度的影响 |
7.3.2 铬含量对密度的影响 |
7.3.3 铬含量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7.3.4 铬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7.3.5 铬含量对断口形貌的影响 |
7.3.6 铬含量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7.4 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优化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和创新点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合金元素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钢结硬质合金概述 |
1.1.1 广泛的工艺特性 |
1.1.2 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 |
1.1.3 优秀的化学稳定性 |
1.2 钢结硬质合金制备技术 |
1.2.1 外加硬质相制备方法 |
1.2.2 原位合成硬质相制备技术 |
1.2.3 钢结硬质合金表面强化材料制备技术 |
1.3 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 |
1.3.1 钢结硬质合金的发展简史 |
1.3.2 国内外钢结硬质合金的发展特点 |
1.3.3 钢结硬质合金的应用 |
1.4 钢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 |
1.5 液相烧结制备钢结硬质合金的理论基础 |
1.6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
2.1 工艺流程 |
2.2 制备工艺 |
2.2.1 球磨工艺 |
2.2.2 干燥工艺 |
2.2.3 压制工艺 |
2.2.4 烧结工艺 |
2.3 性能测试 |
2.3.1 密度及相对密度测试 |
2.3.2 硬度测试 |
2.3.3 抗弯强度测试 |
2.3.4 冲击韧性测试 |
2.4 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
2.4.1 金相组织观察 |
2.4.2 SEM、EDS分析 |
2.4.3 XRD分析 |
第三章 Cr对WC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3.1 实验过程 |
3.1.1 试验原料粉末 |
3.1.2 试样制备 |
3.1.3 性能表征 |
3.2 制备工艺研究 |
3.2.1 压制压力的影响 |
3.2.2 烧结温度的影响 |
3.3 Cr含量的影响 |
3.3.1 Cr含量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相成分的影响 |
3.3.2 Cr含量对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C-TiC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 |
4.1 实验过程 |
4.1.1 实验原料粉末 |
4.1.2 试样制备 |
4.1.3 性能表征 |
4.2 硬质相成分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4.2.1 TiC-WC钢结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 |
4.2.2 TiC-WC钢结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 |
4.3 Mo含量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4.3.1 Mo含量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3.2 Mo含量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C含量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4.4.1 C含量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4.4.2 C含量对TiC-WC钢结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申请专利及发表论文 |
(6)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成分、界面和性能 |
1.1成分与界面 |
1.1.1粘结相 |
1.1.2硬质相 |
1.1.3界面结合 |
1.2材料性能与影响因素 |
2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
2.1粉末冶金法 |
2.1.1高能球磨 |
2.1.2热等静压 |
2.2电冶熔铸法 |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
2.4粉末冶金原位合成法 |
2.5原位反应铸造法 |
3锻造与热处理 |
4表面强化处理 |
4.1渗硼处理 |
4.2硼-硫复合渗 |
4.3激光熔覆 |
5展望 |
(7)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材料 |
1.2 设备 |
1.3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PS烧结热处理前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
2.2 SPS烧结温度对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2.3 放电等离子烧结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
2.4 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耐磨性 |
3 结论 |
(8)微波烧结制备WC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钢结硬质合金简介 |
1.2.1 钢结硬质合金的发展概况 |
1.2.2 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
1.2.3 稀土掺杂对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1.2.4 钢结硬质合金的应用 |
1.3 微波烧结钢结硬质合金概况 |
1.3.1 微波烧结的特点 |
1.3.2 微波烧结应用及发展 |
1.3.3 微波烧结制备钢结硬质合金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钢结硬质合金制备过程 |
2.2.1 球磨混粉与压制成型 |
2.2.2 微波烧结及热处理 |
2.3 性能测试方法 |
2.3.1 密度和相对密度 |
2.3.2 显微硬度 |
2.3.3 抗弯强度 |
2.3.4 耐磨性 |
2.4 组织结构分析 |
2.4.1 X 射线衍射分析 |
2.4.2 金相显微镜分析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2.5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章 微波烧结制备 WC 钢结硬质合金及热处理研究 |
3.1 微波烧结工艺对 WC 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
3.1.1 微波烧结温度的影响 |
3.1.2 微波烧结保温时间的影响 |
3.1.3 WC 钢结硬质合金力学性能 |
3.1.4 硬质合金物相及微观组织 |
3.1.5 微波烧结与真空烧结对比 |
3.2 WC 钢结硬质合金热处理研究 |
3.2.1 淬火 |
3.2.2 回火 |
3.2.3 耐磨性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WC 含量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4.1 钢结硬质合金 XRD 物相 |
4.2 钢结硬质合金微观组织 |
4.3 WC 含量和热处理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4.4 WC 含量对钢结硬质合金断裂方式的影响 |
4.5 钢结硬质合金磨损试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稀土 Y_2O_3改性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 |
5.1 纳米稀土 Y_2O_3与非纳米稀土 Y_2O_3 |
5.2 稀土 Y_2O_3含量对钢结硬质合金影响 |
5.2.1 XRD 物相分析 |
5.2.2 微观组织分析 |
5.2.3 能谱分析 |
5.2.4 稀土 Y_2O_3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5.2.5 稀土作用机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致谢 |
(9)国内模具钢的选用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冷作模具钢的选用 |
1. 低合金冷作模具钢的应用 |
2. 高韧性、高耐磨模具钢的应用 |
3. 高速钢和基体钢的应用 |
4. 无磁高强度模具钢的应用 |
5. 钢结硬质合金的应用 |
二、热作模具钢的选用 |
1. 低耐热高韧性热作模具钢的应用 |
2. 中耐热韧性钢的应用 |
3. 高耐热性钢的应用 |
4. 特殊用途热作模具钢的应用 |
三、塑料模具钢的选用 |
1. 碳素塑料模具钢的应用 |
2. 渗碳型塑料模具钢的应用 |
3.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的应用 |
4. 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的应用 |
5. 耐蚀塑料模具钢的应用 |
6. 高耐磨塑料模具钢的应用 |
四、我国模具钢的发展 |
(10)高致密、高强度TiC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合评述 |
1.1 钢结硬质合金材料概述 |
1.1.1 广泛的工艺特性 |
1.1.2 良好的物理、力学综合性能 |
1.1.3 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
1.2 钢结硬质合金制备技术 |
1.2.1 外加硬质相制备技术 |
1.2.2 原位生成硬质相制备技术 |
1.2.3 钢结硬质合金表面材料制备技术 |
1.2.4 传统粉末冶金制备技术的改进 |
1.3 钢结硬质合金材料研究现状 |
1.3.1 钢结硬质合金发展的特点 |
1.3.2 新型钢结硬质合金 |
1.4 基体材料及强化相设计 |
1.4.1 钢基体设计 |
1.4.2 硬质相选择 |
1.5 钢结硬质合金材料的应用 |
1.6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TiC钢结硬质合金制备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过程 |
2.2.1 配料 |
2.2.2 高能球磨 |
2.2.3 成形 |
2.2.4 预烧及真空烧结 |
2.2.5 检测分析 |
2.2.6 实验数据的获得 |
2.3 高能球磨工艺研究 |
2.3.1 高能球磨对粉末形貌及粒度的影响 |
2.3.2 高能球磨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2.3.3 高能球磨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2.4 成形方式与参数研究 |
2.5 真空烧结工艺研究 |
2.5.1 烧结温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2.5.2 保温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羰基铁粉对TiC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过程 |
3.2.1 配料与制备工艺 |
3.2.2 摩擦学性能测试 |
3.2.3 羰基铁粉制备及形貌特征 |
3.3 羰基铁粉对合金孔隙率的影响 |
3.4 羰基铁粉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
3.5 合金断口分析 |
3.6 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
3.6.1 合金磨损率分析 |
3.6.2 合金摩擦表面形貌 |
3.7 小结 |
第四章 稀土对TiC钢结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过程 |
4.2.1 稀土形态选择 |
4.2.2 配料与制备工艺 |
4.3 稀土形态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4.4 稀土对原料粉末高能球磨过程的影响 |
4.5 稀土含量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4.5.1 稀土含量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
4.5.2 稀土含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4.6 稀土对合金孔隙率的影响 |
4.7 稀土对TiC钢结硬质合金作用机理探讨 |
4.8 小结 |
第五章 TiC钢结硬质合金致密化技术 |
5.1 前言 |
5.2 实验过程 |
5.2.1 配料与制备工艺 |
5.2.2 锻造与退火 |
5.2.3 热等静压 |
5.2.4 孔隙率测定方法 |
5.3 TiC钢结硬质合金孔隙形成过程分析 |
5.4 锻造方式对合金锻造开裂行为的影响 |
5.5 锻造对合金孔隙率的影响 |
5.6 锻造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5.7 热等静压参数极差分析 |
5.8 热等静压合金的组织及性能分析 |
5.9 锻造-热等静压工艺研究 |
5.10 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
5.10.1 合金磨损性能分析 |
5.10.2 孔隙对合金抗磨损性能的影响探讨 |
5.11 小结 |
第六章 组织结构及断口分析 |
6.1 前言 |
6.2 实验过程 |
6.3 TiC颗粒与基体组织结构分析 |
6.3.1 TiC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 |
6.3.2 TiC颗粒与基体组织结构分析 |
6.3.3 热力学过程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6.4 合金断口分析 |
6.4.1 合金断口基本形貌 |
6.4.2 基体及硬质相断裂特征 |
6.4.3 裂纹形成及护展机制分析 |
6.4.4 断裂影响因素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业绩 |
致谢 |
四、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的热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冷作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J]. 李合琴,石松礼,冯旭强. 模具工业, 2020(12)
- [2]提高GT35钢结硬质合金冷挤压模寿命的工艺研究[J]. 杨光龙,黄玉芳,黄晓琴.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0(02)
- [3]微波烧结原位合成TiB2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D]. 李乐乐. 南昌航空大学, 2018(11)
- [4]TiC-CrMo钢钢结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志. 北京科技大学, 2017(07)
- [5]合金元素对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周年丰. 湘潭大学, 2016(02)
- [6]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J]. 周书助,兰登飞,鄢玲利,尹绍峰.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05)
- [7]放电等离子烧结GT35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J]. 蒋朋,吕玉廷,曹佑青,吴建峰,徐金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06)
- [8]微波烧结制备WC钢结硬质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 魏峥. 南昌航空大学, 2012(01)
- [9]国内模具钢的选用及发展[J]. 赵昌胜.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2(03)
- [10]高致密、高强度TiC钢结硬质合金的研究[D]. 熊拥军. 中南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