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总目录

2002年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总目录

一、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田翠翠[1](2021)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社会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的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至关重要。脊椎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开展过一次综合考察后再未进行过全面的生物资源调查。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疫源疫病、地方经济建设等的影响,区内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分布及群落结构等尚不清楚,有必要对保护区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本研究于2018~2020年采用样线法、直接计数法、红外相机陷阱法、访问调查、查阅文献等对该保护区内的野生脊椎动物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脊椎动物名录较2002年增加了95种,共调查到陆生脊椎动物22目55科130属216种,其中兽类7目16科40属56种;鸟类13目33科83属150种;爬行类2目6科7属10种,保护区没有调查到鱼类和两栖类。其中鸟类的G-F指数最高,其次为兽类和爬行类,即鸟类科属间多样性较高,物种组成相对稳定。2.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特征为古北界成分占主导地位,其中,爬行类物种全为古北界;东洋界物种中,兽类仅有1种,鸟类有8种。3.安南坝保护区有Ⅰ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4种,中国特有脊椎动物10种。其中野骆驼(Camelus ferus)和荒漠猫(Felis bieti)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CR)名录。4.安南坝啮齿动物群落主要包括2个,荒漠耐旱群落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各生境,耐旱-喜湿混合群落主要分布在芦苇群系和水柏枝群系生境。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柽柳沙鼠(Meriones tamariscinus)为保护区的优势鼠种。野骆驼是安南坝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目前其栖息地恢复和饮水问题仍待解决。通过本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安南坝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的资源现状,可以为保护区后续开展保护工作和科研教育提供基础数据。

谢双峥[2](2020)在《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四时养生是中华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四时养生历史悠久,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方法,而且有着系统的思想理论,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近年来随着传统养生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四时养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对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及其文献的系统研究,仍属阙如。有鉴于此,本课题从文献调查入手,充分运用目录学、文献学、历史学、诠释学等研究方法,对四时养生的历史与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轨迹,总结各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点,全面收集存世的四时养生文献,进行合理分类,并对文献载录的四时养生的内容方法作出简要归纳,以便为深入开展四时养生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本论文即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大体分为历史发展与文献研究两大部分,共十五章。具体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四时养生的内涵研究。在简要辨析四时概念的基础上,对四时养生作出了具体界说,认为四时养生就是根据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人体自身的体质及脏腑气血特点,合理安排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生活劳作等行为活动,并采取积极的调摄养护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第二章,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初始和奠基阶段。上古时期,中华先民就有了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和早期经验积累。夏商周时期,通过天象观察和物候认识,以《尧典》、《夏小正》、《礼记·月令》为标志,表明对四时变化的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四时养生均有理论阐述,尤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代表,初步奠定了四时养生的基础。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确立阶段。以《黄帝内经》为标志,构建起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包括四时养生的思想基础、宗旨目的、原则纲要和内容大法。第四章,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丰富充实阶段。无论是医家、养生家,还是早期道教学者,均是在《内经》四时养生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充实和完善。第五章,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突破创新时期,提出了四气摄生、摄生月令、养生月览、四时养老、四时导引、四时饮食、四时宜忌、四时用药等一系列命题,四时养生有着专门化的逻辑发展趋向,并形成了专门的着作文献。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四时养生呈现全面繁荣兴盛的景象,表现为着作众多、月令扩充、方法类聚、程式精致、世俗流行,四时养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七章至第十四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第七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在介绍古代四时养生文献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对古代四时养生文献进行了简明分类,包括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令养生、时辰养生、运气养生、养生宜忌共七大类。从第八章起,即按照七大类的每类一章,逐章对每类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概括性阐述,并对每类的重点文献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十五章,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根据前述七类四时养生文献所载养生方法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均列举了代表性的方法或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研究形成以下结论:一、四时养生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要素为:春夏秋冬四时有其阴阳变化的规律,有时会出现反常;人体各有特点,对四时变化的适应各有不同;四时养生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行为和采取必要的调护方法;四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二、四时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先秦,确立于汉代,《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晋唐时期有所充实完善,宋元时期获得创新性突破,明清时期更为繁荣兴盛。三、四时养生文献中众多,从载体上来说可分成单篇、散在或专着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宜忌养生、运气养生共七大类。四、四时养生的内容宏富,方法繁多,根据文献载录,可以分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九个方面。

李长胜[3](2008)在《大兴安岭地区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世界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选择了我国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做的比较好的地区—内蒙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作为研究地区。收集了近50年满归林业局四次森林经理调查的数据,林相图,森林调查数据库及128块标准地,标准木384株、解析木21株的数据。也收集了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大兴安岭其他地区的有关资料作为参考对比。本文利用ArcGIS进行了满归林业局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栅格图像的校正预处理,空间图像的矢量化,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库的加载,生成了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图像。系统地分析了土地面积、森林面积蓄积、各优势林分面积蓄积、各龄级林分面积蓄积、各组成树种蓄积、林分郁闭度的动态。计算了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分维度、面积加权斑块平均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等。通过间隔30年的森林景观的动态空间分析,对满归林业局的景观的动态做出可视化分析。建立了该局软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可持续模型,进行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调整控制。按林种的主导功能把生态公益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护路林、自然保护区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旅游林。把商品林分为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在森林采伐、森林抚育、森林更新、母树林经营与种苗生产、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水湿地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森林景观是以小班为斑块,地类+林分类型+龄组的森林景观类型的集合。森林景观的变化滞后于森林资源的变化。主要原因是针叶原始林的皆伐迹地和火烧迹地都已天然更新成林。在森林覆被率上没有多大变化,杨桦的比重增加,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却大大降低。(2)用马氏距离定义了可持续测度。并定义了可持续、基本可持续、不可持续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离可持续目标的距离扩大了近一倍。满归林业局已开始出现次生化现象。(3)在ForStat2.0的支持下,从现实的生产实际出发,构造出包括现实龄级数,目标龄级数,调整期,不采伐龄级的上界,平稳产量约束,目标面积误差约束和期末总蓄积约束,它们唯一地决定该线性规划模型的结构。从满归林业局试验结果来看,采伐面积和蓄积逐分期下降,保留蓄积呈波浪式上升,最终达到可持续的林龄结构。

贾淑媛,英丽,斯琴塔娜,樊洪君,刘雪娜[4](2006)在《林业信息管理软件研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阐述了在启动林业“六大”工程后,建立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并总结该信息系统在柴河林业局实践后,对建立“数字林业局”起到的促进作用。

董丽娟[5](2014)在《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沈阳市南湖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期,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问题。其中一个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老年人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因此,从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行为活动特征、设施配套等方面研究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休闲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沈阳市南湖公园为例,按照理论总结、实地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休闲活动空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基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老年人行为所需的不同的休闲活动空间进行了设计研究,提出了针对老年人的设计建议,以求在对未来沈阳市类似于南湖公园“一水两地”的地形模式公园绿地设计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休闲活动空间。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总结归纳出适宜于老年人城市公园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老年人在生理、心理、行为活动三方面的特征以及老年人属性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其次,通过现场观察,调研问卷的形式,对南湖公园中的老年人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出行方式、来园距离、来园目的、交往方式及较倾向的休闲活动。并对老年人在南湖公园的部分心理倾向做了调研分析,总结出老年人倾向的空间需求、色彩需求和线条表现。最后,在老年人对南湖公园的利用方面,通过老年人对南湖公园的满意度调查、老年人对南湖公园的空间利用调查,总结出,南湖公园现存的一些问题,以及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分布情况。然后,基于在城市公园中适宜老年入的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的原则,对南湖公园老年人的交往活动空间、健身活动空间、步行空间、坐息空间,以及渗透到各个空间的绿化空间进行了空间设计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针对老年人的设计建议。

赵丽娜[6](2012)在《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公园绿化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频繁的绿化形式,是一个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乡土植物作为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素材,更担当着主体作用,不仅具有适应性强、性能价格比高、管理便利等优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当地的植被特色,对于创建城市生态园林和人文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性公园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园林绿地,所以为了提高城市的形象主要从城市公园景观入手,提倡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营造乡土景观,体现城市的独特个性与地方特色。本文针对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功能和近年来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对其结构和植物景观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乡土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从观赏性能、抗逆性能、生长性能和净化功能四个方面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的乡土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归纳总结出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石家庄市绿化现状、文化等,提出了解决对策,对乡土树种进行了合理选择和规划,为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树种结构: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应用的乡土树种有41科,76属,107种,占所调查树种总数的53.5%,占调查总株数的75.7%。其中乔木有62种,灌木41种,藤本4种,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种类、数量比例分别为1:0.87,1:0.32,乔木与灌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分别为1:0.73,1:3.71。通过对公园绿地中应用的乡土树种的科、属组成分析显示:蔷薇科、豆科、忍冬科、松科、木犀科这5个科的树种占总调查乡土树种的48.8%,应用乡土种类最多的是蔷薇科,占到总种数的24.5%,由此蔷薇科在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利用的乡土树种中占有绝对优势。(2)乡土树种的多样性分析,乔木类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大于灌木类,而优势度则相反,说明在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乔木的应用种类大于灌木类,但大部分灌木类的应用频率大于乔木类。(3)乡土树种综合评价: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综合评价包括观赏性能、抗逆性能、生长性能和净化性能四个方面,综合指数最高的是沙枣,从单项评价指标来看,观赏性最高的是柿树,抗逆性最强的是垂柳,生长性能最强的是泡桐,净化性最强的是刺槐。(4)乡土树种景观分析: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中乡土植物景观效果总体表现较为突出,但是植物景观缺乏层次感,配置方式较少缺乏变化,色彩搭配单一,缺乏季相变化,城市的文化特色方面表现的不够突出。(5)通过调查与评价总结出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中应用乡土树种存在如下问题:乡土树种种类不够丰富;垂直结构单调,部分树种应用频率较低,乡土景观的特色不够突出。(6)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增加乡土树种种类,优化树种结构;加强乡土树种应用频率,提高群落丰富度;丰富乡土景观,凸显地方特色。

张宇[7](2010)在《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径阶结构及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布范围最广蓄积量积累最大的林分树种,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旅游业也日趋旺盛。本文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28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密度(分别为600、850、1100、1350、1600株·hm-2)下的华北落叶松林的径阶结构及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径阶株树分布图及三参数Weibull函数来描述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的直径分布情况,经拟合检验,当密度为850株hm-2时林分直径近似Weibull分布效果。(2)在密度为600株·hm-2和850株·hm-2时,草本的高度和盖度到达最大值,分别为35.8cm和61.1%。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林分密度1350株·hm-2的情况达到最大值29种。在林分密度为1600株·hm-2的情况下,灌木物种数达到最高值6种。在林分密度1350株·hm-2的情况下,草本物种的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多样性指数D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290、0.8830、0.9313。林分密度1600株·hm-2的情况下,灌木物种的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i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201、0.8104、0.9725。(3)枯落物的贮存量与密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密度的增加枯落物的贮存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林分密度下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吸水速率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不同层次的枯落物吸水速率与其浸泡时间关系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幂函数相关关系,拟合模型为幂曲线模型是V=a×Tb吸水速率吸水速率=a×浸泡时间b(a、b为指数)。枯落物层的截留量的大小与枯落物的数量、质量、降水特征值以及自身湿润度和干旱速率密切相关。降水时间长、强度大,枯落物所截留的水量可以达到饱和,如果降雨过程继续则会降低截留率。(4)土壤容重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密度下土壤容重大小关系为1100>850>1350>1600>600株·hm-2,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以及非毛管孔隙度随密度的变化趋势是850>1350>1100>600>1600株·hm-2,当华北落叶松林地密度为850株·hm-2时,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以及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63.93%。壤的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随密度的变化趋势是1100>1350>1600>850>600株·hm-2。对于不同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地,其入渗率为850>600>1100>1350>1600株·hm-2,对于28年生的落叶松密度保留在850株·hm-2时,其水土保持功能较好。从不同密度下土壤化学性质来看,当密度为1100株·hm-2时,土壤PH值及各养分情况较好。

李会平[8](2007)在《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黄粉虫诱集法从土壤中采集并筛选到了对桑天牛幼虫具有较高毒性的球孢白僵菌Bb00菌株,并系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对桑天牛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子、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入侵和致病过程、桑天牛幼虫对白僵菌入侵和致病的防御反应、桑天牛幼虫染病后的病理学变化,及主要化学杀虫剂与该菌株的相容性等内容。结果如下:利用黄粉虫诱集法从不同土壤中分离到球孢白僵菌9株,分离率为45%,并对桑天牛幼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以Bb00菌株的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100%和86.3%,致死中时LT50为4.13 d,致死中浓度LC50为3.05x106 mL-1。该菌株营养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PDA,最适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5℃和100%。紫外线照射对其营养生长无显着影响。该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2%葡萄糖+1%蛋白胨的混合营养液最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湿度为100%。紫外线对孢子的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光照对其影响不显着。白僵菌Bb00菌株不能侵染桑天牛卵,对成虫有一定的侵染力,但侵染率不高,仅为24.0%。Bb00菌株对桑天牛幼虫产生致病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湿度为100%。察氏培养基上传代,会导致菌株致病力的降低,而通过桑天牛幼虫传代培养可以提高菌株的致病力。桑天牛幼虫接菌后20~24h,孢子即可穿透体壁,之后进入血腔并大量繁殖,逐渐侵染体腔内的组织与器官,直至寄主死亡。寄主在遭受真菌入侵时受到一定的损伤,其免疫互作使酚氧化酶活性先迅速上升,但随后因菌株的适应性增强而使酚氧化酶活性开始下降。白僵菌经过数次在普通察氏培养基上传代比在桑天牛幼虫上传代可引起染病桑天牛幼虫血淋巴内更高的酚氧化酶活性,各菌株引起的天牛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出现高峰的时间与其LT50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应了不同的侵染速度;同时各菌株酚氧化酶活性高峰值也与LC50高度相关。桑天牛幼虫的血细胞对侵入体内的白僵菌的菌丝段具有黏附、吞噬、囊包、聚集及形成结节等反应,高峰期发生在接种后2~2.50d,参与防御反应的血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和浆细胞。但由于菌丝段在血液中大量增殖,最终血细胞对白僵菌只起暂时的阻碍和抑制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白僵菌的发展。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其取食量、平均体重增加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比健康虫体降低。呼吸强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先上升而后迅速下降。但氨基酸总量的变化则出现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变化情况不一致。桑天牛幼虫被白僵菌侵染后,为抵御外界干扰,其机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在接种后初期迅速提高,但在接种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血淋巴主要解毒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变化均表现为先上升而后又逐渐下降。而白僵菌对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则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再抑制再激活再抑制。白僵菌侵入昆虫血腔后,随着菌丝在体腔内大量繁殖,受侵的各器官和组织均发生明显的病变,如皮细胞层和表皮分离、脂肪体松散、消化道被解体、肌肉组织出现裂缝、气管组织被解体破坏等。灭幼脲对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最低,而其在低浓度下对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也较弱,认为是菌药混用的最佳杀虫剂。

张建华[9](2007)在《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进程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十年来,中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国际交流、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等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凸显了强劲的发展潜力。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和发展的趋向。1980年后我国旅游专家开始关注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生态旅游其概念、内涵的规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总结起来,贯穿其中的精髓是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力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森林旅游资源优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绿色环境具有观光、度假、疗养保健等多种功能。森林旅游是河北省旅游的主体;木兰围场森林旅游是河北省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围场旅游业开发等级较高,在坚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建设木兰围场,充分体现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及意义,并以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案例为主题,以生态旅游理念为基础,给出了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定义和内涵,总结出了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主要模式。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优势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并据此进行规划效果的评价。因此文章以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森林旅游的现状、功能、特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公式为主的森林旅游评价模型,同时对木兰围场森林旅游以景观生态学、环境行为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了规划方案,并运用所提出的评价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可持续性发展评价。其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森林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涵义。(2)以生态旅游理念为基础,给出了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定义和内涵,总结出了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主要模式。(3)确定了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4)将景观生态学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到森林旅游中来,并运用提出的评价模型对木兰围场森林旅游进行实证评价。

张海军[10](2005)在《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 ——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例》文中指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局面得到逐步缓解,多数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得到较好解决。但是“林子怎么管”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人工林缺乏经营、森林分类经营进展缓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不完善、不配套、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该文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典型案例,通过深入小陇山林区几个代表性林场进行现地调查、对林业职工、农户走访座谈的方式,搜集到研究所需资料.并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广泛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下,运用林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政策学、森林经理学等不同学科基础知识,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开展全面系统性研究。目的是为国家及时调整现行天然林保护及经营管理政策中的不利因素,为国家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关森林经营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及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首先概括了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分类经营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提出了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概念和目标,天然林经营管理遵循的原则和具体任务,森林分类经营的原则、依据,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第三章对新中国成立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取得的成就、发展趋势及政策演变进行了总结,在对我国林业管理机构、现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监测体系、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的构成和具体内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相应的改革途径和方向。第四章至第七章,论述了研究区的基本概况,从森林资源现状及国家、区域和社会对小陇山森林需求的现实出发,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深入分析现行天保工程政策对小陇山林区影响和现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执行效果的基础上,提出森林资源应采取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经营管理策略。按照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把林木管理与林地管理相结合,将林地划分为非生产性、限制生产性和生产性林地三种基本类型;按管理强度区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四大类群;进一步提出区域管理、地类控制和生态采伐,以及如何促进森林生长发育、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相应策略。最后对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取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需要尽快向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生态效益补偿、参与式森林经营、积极的保护政策等方向转变。

二、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多样性研究
    1.3 物种多样性研究
    1.4 脊椎动物物种编目
    1.5 野生动物监测技术和方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特征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3.1 野外调查方法
        2.3.2 查阅文献
        2.3.3 访问调查
        2.3.4 数据处理
        2.3.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区系地理及多样性分析
    3.1 兽类组成及多样性
        3.1.1 兽类物种组成
        3.1.2 区系成分及分布型
        3.1.3 兽类分布特征
    3.2 鸟类组成及特点
        3.2.1 鸟类物种组成
        3.2.2 鸟类区系成分及分布型
        3.2.3 鸟类留居型分析
        3.2.4 鸟类分布特征
    3.3 爬行类组成及特点
        3.3.1 爬行类物种组成
        3.3.2 爬行类区系特征
        3.3.3 爬行类分布特征
        3.3.4 科、属水平上多样性分析
    3.4 珍稀、濒危及保护动物
        3.4.1 中国特有动物
        3.4.2 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3.4.3 其他濒危野生动物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啮齿动物多样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地选择
        4.2.2 调查方法
        4.2.3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啮齿动物物种组成
        4.3.2 群落特征
        4.3.3 群落划分
        4.3.4 空间分布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5.1 野骆驼保护
    5.2 保护区管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个人简介

(2)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第一章 四时养生的内涵
        一、时与四时
        (一)时
        (二)四时
        二、四时养生内涵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上古时期
        (一)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
        (二)顺时养生的早期经验
        二、夏商周时期
        (一)岁时观念的形成
        (二)物候知识的积累
        (三)调养理念的产生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儒家四时养生思想
        (二)道家四时养生思想
        (三)杂家四时养生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西汉时期
        (一)西汉早期出土文献论四时养生
        (二)西汉早期思想家论四时养生
        (三)《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体系
        二、东汉时期
        (一)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四时养生的贡献
        (二)《四民月令》论四时养生
    第四章 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张湛《养生要集》四时养生理论
        (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论四时养生
        (三)《荆楚岁时记》论四时养生
        二、隋唐时期
        (一)《崔禹锡食经》论四时饮食
        (二)孙思邈的四时养生思想
        (三)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论四时养生
        (四)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论四时养生
        (五)王冰《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论运气养生
        (六)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论四时养生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四气摄生
        二、摄生月令
        三、养生月览
        四、四时养老
        五、四时导引
        六、四时饮食
        七、四时宜忌
        八、四时药物
        九、运气养生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着作众多
        二、月令扩充
        三、方法类聚
        四、世俗流行
        五、程式精致
        六、时辰考究
下篇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
    第七章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
        一、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一般情况
        二、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分类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
        (二)四时养生类文献
        (三)逐月养生类文献
        (四)节气养生类文献
        (五)时辰养生类文献
        (六)宜忌养生类文献
        (七)运气养生类文献
    第八章 月令养生类文献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夏小正》
        (二)《吕氏春秋》
        (三)《四民月令》
        (四)《月令通考》
    第九章 四时养生类文献
        一、四时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灵剑子》
        (二)《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三)《四气摄生图》
        (四)《混俗颐生录》
        (五)《养生月录》
        (六)《摄生消息论》
        (七)《遵生八笺》
    第十章 运气养生类文献
        一、运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第十一章 逐月养生类文献
        一、逐月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孙真人摄养论》
        (二)《养生月览》
        (三)《摄生月令》
        (四)《运化玄枢》
    第十二章 节气养生类文献
        一、节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保生月录》
        (二)《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
        (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第十三章 时辰养生类文献
        一、时辰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二六功课》
    第十四章 宜忌养生类文献
        一、宜忌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四时宜忌》
    第十五章 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调摄
        (一)精神调摄
        (二)情志调摄
        二、脏腑调摄
        (一)四季脏腑调摄
        (二)逐月脏腑调摄
        三、起居调摄
        (一)作息
        (二)睡眠
        (三)沐浴
        (四)晨起
        (五)服饰
        (六)居处
        四、饮食调摄
        (一)食材选择
        (二)注意事项
        五、运动调摄
        六、服食调摄
        (一)组方分类
        (二)剂型分类
        (三)按时分类
        七、药物调摄
        (一)四季药方
        (二)逐月药方
        八、疾病预防
        (一)居处卫生
        (二)药物预防
        九、宜忌调摄
        (一)饮食禁忌
        (二)起居禁忌
        (三)房中宜忌
        (四)行为禁忌
结论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3)大兴安岭地区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1.1.1 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的提出
        1.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1.1.3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征
    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进展
        1.2.1 发展历程
        1.2.2 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进展
        1.2.3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地区概况和森林资源现状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
        2.1.2 经济条件
    2.2 森林资源
        2.2.1 土地面积
        2.2.2 林种区划与林种结构
        2.2.3 天然林与人工林比重
        2.2.4 森林类型结构
        2.2.5 林场区划
    2.3 各类森林面积、蓄积和结构
        2.3.1 森林活立木蓄积和结构
        2.3.2 各龄组面积、蓄积与结构
        2.3.3 优势林分面积、蓄积与结构
        2.3.4 各林场的森林蓄积
    2.4 林分密度结构
    2.5 林分的自然生长与枯损
3 森林资源动态
    3.1 各类土地面积动态
        3.1.1 总面积的变化
        3.1.2 林业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3.1.3 有林地面积有较多的增加
        3.1.4 人工林面积有所增加
        3.1.5 森林覆盖率很高
        3.1.6 土地利用率较高
    3.2 森林面积蓄积动态
        3.2.1 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略有下降
        3.2.2 各龄组林分面积、蓄积变化
        3.2.3 各时段的龄组结构动态
        3.2.4 林分综合生产力持续下降
    3.3 各优势林分面积蓄积动态
        3.3.1 优势林分结构变化
        3.3.2 各优势树种林分资源变化
        3.3.3 各优势树种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变化
    3.4 各龄级林分面积蓄积变化
        3.4.1 面积动态
        3.4.2 蓄积动态
        3.4.3 各龄级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的变化动态
        3.4.4 各龄级的年生长量与生长率变化
    3.5 各组成树种蓄积变化
    3.6 林分郁闭度变化
    3.7 小结
4 森林景观变化
    4.1 森林景观特征数
    4.2 满归林业局森林景观动态分析
        4.2.1 景观类型的划分标准
        4.2.2 1967年各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
        4.2.3 1996年各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
        4.2.4 1967-1996年主要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变化
    4.3 小结
5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控制
    5.1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理想结构
        5.1.1 软阔叶林可持续模型
        5.1.2 针叶林可持续模型
        5.1.3 森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
        5.1.4 资源可持续经营测度
        5.1.5 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和不可持续概念
    5.2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调整控制
        5.2.1 森林收获调整问题提出
        5.2.2 森林收获调整典范模式的概念
        5.2.3 森林收获调整的线性规划模型生成原理
    5.3 森林收获调整试验
    5.4 小结
6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
    6.1 林种区划
        6.1.1 林种区划的指导原则
        6.1.2 林种区划依据
        6.1.3 调整后的林种面积结构
    6.2 按林种的主导功能定向培育森林
    6.3 主要森林经营技术措施
        6.3.1 森林采伐
        6.3.2 森林抚育
        6.3.3 森林更新
        6.3.4 母树林经营与种苗生产
        6.3.5 加强护林防火、林政管理
        6.3.6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6.3.7 湿地经营管理
    6.4 认真组织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
        6.4.1 建立森林经理工作制度
        6.4.2 提高森林调查质量
        6.4.3 逐经理期地把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到位
        6.4.4 建立森林经营方案计算机网络
        6.4.5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6.4.6 加强林政和野生动物管理
    6.5 调整产业结构
        6.5.1 营林生产
        6.5.2 木材生产
        6.5.3 林产工业
        6.5.4 多种经营
        6.5.5 产业结构
    6.6 发展科技
        6.6.1 目标
        6.6.2 项目
        6.6.3 措施
    6.7 控制林区人口
        6.7.1 目标
        6.7.2 措施
    6.8 扶持政策
        6.8.1 经济扶持政策
        6.8.2 科技扶持政策
        6.8.3 扶持企业发展林产工业、多种经营
    6.9 小结
7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林业信息管理软件研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形势需求
2 系统目标设计
    2.1 性能目标
    2.2 软硬件需求
    2.3 系统扩展能力
3 系统设计重点
    3.1 合理组织数据库
    3.2 合理组织空间数据
    3.3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组织
4 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
    4.1 系统结构
    4.2 系统功能
5 系统功能实现
6 系统特点
7 结语

(5)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沈阳市南湖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人口老龄化概述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概述
    1.2 研究概况
        1.2.1 国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1.2.2 国内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人口老龄化
        1.3.2 休闲活动
        1.3.3 空间
        1.3.4 城市公园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年人的特征及其对城市公园中休闲活动空间的影响
    2.1 适宜老年人城市公园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马斯洛(Maslow)需要层级理论
        2.1.2 行为场景理论
        2.1.3 环境心理学
        2.1.4 环境行为学
        2.1.5 游憩学理论
    2.2 老年人属性对城市公园中休闲活动空间的影响
        2.2.1 年龄和性别对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影响
        2.2.2 老年人自身特点对其休闲活动空间的影响
    2.3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对城市公园的需求
        2.3.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3.2 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生理需求
    2.4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对城市公园的需求
        2.4.1 老年人心理特征
        2.4.2 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2.4.3 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心理需求
    2.5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行为特征
        2.5.1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活动领域
        2.5.2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行为规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现状调研分析研究
    3.1 沈阳市南湖公园简介
    3.2 研究方法
    3.3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基本状况调研分析
        3.3.1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
        3.3.2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文化程度
        3.3.3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出行方式和来园距离
        3.3.4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的来园目的与交往方式
        3.3.5 南湖公园中老年人倾向的休闲活动
    3.4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中休闲活动空间的心理倾向分析
        3.4.1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的空间需求
        3.4.2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的色彩需求
        3.4.3 老年人倾向的线条表现
    3.5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的满意度研究
        3.5.1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中绿化的满意度
        3.5.2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中地面的满意度
        3.5.3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中设施的满意度
    3.6 老年人对南湖公园休闲活动空间的利用
        3.6.1 空间因子设定
        3.6.2 空间因子与老年人对南湖公园中休闲活动空间的关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湖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4.1 南湖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布局
        4.1.1 位置分布
        4.1.2 布局方式
        4.1.3 交通系统
    4.2 南湖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功能分类
        4.2.1 适宜老年人的交往活动空间
        4.2.2 适宜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空间
        4.2.3 适宜老年人的步行空间
        4.2.4 适宜老年人的休息空间
    4.3 适宜老年人的南湖公园交往活动空间设计
        4.3.1 适宜老年人的大群体休闲活动空间
        4.3.2 适宜老年人的小群体休闲活动空间
        4.3.3 适宜老年人的私密空间
        4.3.4 过渡空间
    4.4 适宜老年人的南湖公园健身活动空间设计
        4.4.1 老年人健身场所的基本空间内容
        4.4.2. 适宜老年人的球类健身空间
        4.4.3. 适宜老年人的器械健身空间
        4.4.4. 适宜老年人的舞蹈空间
        4.4.5. 适宜老年人的太极、打拳等健身空间
    4.5 适宜老年人的南湖公园步行空间设计
        4.5.1 步行空间的基本内容
        4.5.2 适宜老年人的步行距离
        4.5.3 适宜老年人的步行路线
        4.5.4 台阶、坡道和扶手
    4.6 适宜老年人的南湖公园坐息空间设计
        4.6.1 坐息空间的位置
        4.6.2 座椅的布置与道路的关系
        4.6.3 适宜老年人的坐息设施设计
    4.7 适宜老年人休闲活动的绿化空间设计
        4.7.1 南湖公园绿化空间的景观空间分类
        4.7.2 南湖公园绿化空间的植物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
致谢

(6)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乡土树种研究概述
        1.2.1 国外乡土树种研究概况
        1.2.2 国内乡土树种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乡土树种概述
    2.1 乡土树种概念
    2.2 乡土树种的特点
    2.3 乡土树种的作用
    2.4 乡土树种的文化内涵
3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应用调查与评价
    3.1 调查地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条件
    3.2 调查对象与内容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内容
    3.3 调查与评价方法
        3.3.1 调查方法
        3.3.2 评价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评价
        3.4.1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组成分析
        3.4.2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多样性分析
        3.4.3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应用频率分析
        3.4.4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综合评价
        3.4.5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景观分析
4 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应用存在问题与优化对策
    4.1 存在问题
        4.1.1 乡土树种结构不合理
        4.1.2 部分乡土树种应用频率较低
        4.1.3 乡土树种景观特色不明显
    4.2 优化对策
        4.2.1 增加乡土树种种类优化树种结构
        4.2.2 加强乡土树种的应用频率提高群落物种丰富度
        4.2.3 丰富乡土树种景观凸显地方特色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7)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径阶结构及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人工林林分结构研究现状
        1.3.2 人工林林下草本植被多样性研究
        1.3.3 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研究现状
        1.3.4 林分保育土壤功能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水文
        2.2.3 土壤植被
    2.3 社会经济条件
    2.4 土地利用现状
    2.5 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
        2.5.1 野生植物资源现状
        2.5.2 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标准地设置
    3.2 调查内容及方法
        3.2.1 乔木层、林下草本植被及枯落物层调查
        3.2.2 林冠截留的测定
        3.2.3 枯落物持水的测定
        3.2.4 土壤含水量及理化性质测定
        3.2.5 土壤渗透率测定
    3.3 数据处理
        3.3.1 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3.3.2 林冠截留量的计算
        3.3.3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计算
4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
    4.1 标准地林分状况
    4.2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径阶结构特征
        4.2.1 径阶分布特征
        4.2.2 直径分布拟合
    4.3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4.3.1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高度与盖度
        4.3.2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
        4.3.3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特征
5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
    5.1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涵养水源功能
        5.1.1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林冠截留
        5.1.2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
    5.2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育土壤效益
        5.2.1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物理特征的研究
        5.2.2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渗透率分析
        5.2.3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径阶结构特征
    6.2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
    6.3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
    6.4 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育土壤效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8)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白僵菌生长发育的营养要求
        2.2.2 白僵菌生长发育的环境要求
        2.2.3 白僵菌的生活力
        2.3 影响白僵菌致病性的因素
        2.4 白僵菌的致病机理
        2.4.1 白僵菌的致病过程
        2.4.2 罹病昆虫的病理变化
        2.5 昆虫对白僵菌入侵和致病的防御体系
        2.5.1 体壁防御
        2.5.2 消化道防御
        2.5.3 血细胞免疫
        2.5.4 体液免疫
        2.6 生产及应用现状
    3 研究内容
        3.1 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3.2 白僵菌生物学特性
        3.3 白僵菌对桑天牛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素
        3.4 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过程及桑天牛幼虫对白僵菌的免疫反应
        3.5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病理变化
        3.6 白僵菌与化学杀虫剂相容性
第一章 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土样
        1.1.2 供试昆虫
        1.1.3 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白僵菌诱集
        1.2.2 悬浮液制备
        1.2.3 生物测定
        1.2.4 高毒力菌株致死中浓度(LC_(50))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中白僵菌分离结果
        从不同土壤中诱集白僵菌的情况
        2.2 不同菌株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2.3 Bb00菌株的致死中浓度(LC_(50))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白僵菌BB00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一节 白僵菌BB00菌株营养生长的影响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培养基对Bb00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1.2.2 温度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1.2.3 湿度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1.2.4 紫外线照射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Bb00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2 温度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2.3 湿度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2.4 紫外线照射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白僵菌BB00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营养成分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2.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2.3 相对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2.4 紫外光照射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2.5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成分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相对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4 紫外光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5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性及影响因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1.1.3 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白僵菌对桑天牛卵及成虫的侵染力
        1.2.2 温度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1.2.3 相对湿度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1.2.4 不同传代方式及传代次数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僵菌对桑天牛卵及成虫的侵染力
        2.2 温度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2.3 湿度对白僵菌Bb00菌株致病性的影响
        2.4 不同传代方式对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2.4.1 不同传代菌株感染桑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
        2.4.2 不同传代菌株对桑天牛幼虫的致死速率
        2.4.3 不同传代菌株对桑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浓度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过程及桑天牛幼虫对白僵菌的免疫反应
    第一节 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入侵和致病过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1.2 试验方法
        1.2.1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外部症状观察
        1.2.2 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外部症状
        2.2 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入侵和致病过程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桑天牛幼虫对白僵菌的免疫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1.2 试验方法
        1.2.1 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1.2.2 血细胞总数(THC)的变化
        1.2.3 血细胞形态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天牛幼虫感染不同基质传代白僵菌后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2.2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与毒力的关联
        2.3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血细胞数量与组成变化
        2.4 接种白僵菌后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的行为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病理变化研究
    第一节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营养生理及呼吸节律的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1.2 试验方法
        1.2.1 白僵菌Bb00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营养生理的影响
        1.2.2 白僵菌Bb00菌株对桑天牛幼虫呼吸节律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取食量的影响
        2.2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体重增加量的影响
        2.3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2.4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呼吸节律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生理生化病理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1.2 试验方法
        1.2.1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测定及电泳分析
        1.2.2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2.3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主要保护酶的影响
        1.2.4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2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2.3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3.1 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2.3.2 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2.4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主要保护酶活性及电泳图谱的影响
        2.4.1 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SOD酶活性及电泳图谱变化
        2.4.2 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POD酶活性及电泳图谱变化
        2.4.3 球孢白僵菌侵染后桑天牛幼虫体内CAT活性和电泳图谱的变化
        2.5 白僵菌侵染对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主要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1.1.2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试虫的处理
        1.2.2 切片的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白僵菌与化学杀虫剂相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化学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1.2.2 化学杀虫剂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1.1 氧化乐果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1.2 对硫磷对球抱白任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1.3 灭幼脲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1.4 吡虫啉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1.5 氯氰菊酯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 五种化学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2.1 氧化乐果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2 对硫磷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3 灭幼服对球袍白住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4 吡虫啉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5 氯氰菊酯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
    7.1 Bb00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7.2 白僵菌Bb00菌株致病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7.3 白僵菌对桑天牛幼虫的致病过程及桑天牛幼虫对白僵菌的免疫反应研究
    7.4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病理变化研究
    7.5 白僵菌与化学杀虫剂相容性研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发表文章

(9)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进程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1.1 新国家财富测度指标
        2.1.2 人文发展指数
        2.1.3 PSR模型
        2.1.4 生态足迹模型
        2.1.5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
        2.1.6 最低安全标准
    2.2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
        3.1.4 水文
        3.1.5 土壤
    3.2 研究区域生物资源概况
        3.2.1 植物资源
        3.2.2 动物资源
    3.3 历史背景
        3.3.1 木兰秋称
        3.3.2 木兰围场的设立
4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及其内涵
    4.1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
        4.1.1 森林旅游
        4.1.2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发源
        4.1.3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发展
    4.2 可持续旅游与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内涵
        4.2.1 可持续发展
        4.2.2 可持续旅游
        4.2.3 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4.2.4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的内涵
5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设想
    5.1 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5.1.1 优势(Strengths)
        5.1.2 劣势(Weaknesses)
        5.1.3 机遇(Opportunities)
        5.1.4 威胁(Threats)
        5.1.5 结论
    5.2 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优势模式
        5.2.1 乡村田园休闲旅游
        5.2.2 森林休闲旅游
        5.2.3 狩猎及民族风情游
    5.3 客源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规划
        5.3.1 现状旅游市场分析
        5.3.2 主要旅游客源地市场分析
        5.3.3 客源市场定位及预测
        5.3.4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5.4 旅游战略目标
        5.4.1 发展目标
        5.4.2 战略原则
        5.4.3 战略思路
6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6.1 研究思路
    6.2 评价模型
        6.2.1 总评分计算公式
        6.2.2 承载力指数BCI
        6.2.3 人文发展指数HDI
        6.2.4 权重W的求值
    6.3 评价模型求值
        6.3.1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承载力指数BCI的求值
        6.3.2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人文发展指数HDI求值
        6.3.3 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确定与阈值
7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10)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 ——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森林经营管理理论研究
        1.2.2 森林经营技术体系研究
        1.2.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
        1.2.4 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
        1.2.5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趋势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天然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与应用
    2.1 天然林可持续经营
        2.1.1 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目标
        2.1.2 天然林可持续经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
        2.1.3 天然林经营措施类型划分
        2.1.4 天然林经营的具体任务
    2.2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2.1 林业分类经营概念
        2.2.2 森林分类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2.3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应用
        2.3.1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2.3.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具体应用
3 新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演变分析及评价
    3.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成就总结及发展趋势
        3.1.1 建国50多年来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变革及成就总结
        3.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发展趋势
    3.2 建国以来中国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演变分析
        3.2.1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
        3.2.2 森林资源的立法和稳定控制期(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
        3.2.3 强化管理和过渡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3.2.4 注重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培育保护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3.3 现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制度和政策构成与评价
        3.3.1 我国林业管理机构及职能
        3.3.2 现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分析
        3.3.3 林业分类经营制度
        3.3.4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3.3.5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监测体系
        3.3.6 现行的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分析
    3.4 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分析
        3.4.1 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对比
        3.4.2 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研究区基本概况
    4.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与气候特征
        4.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4.1.2 气候特征
    4.2 社会经济与林业产值
    4.3 森林资源现状和特点
        4.3.1 森林资源现状
        4.3.2 森林资源的特点
    4.4 研究区域的特殊性
5 小陇山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及影响分析
    5.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执行效果
        5.1.1 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5.1.2 木材产量调减情况
        5.1.3 森林资源管护
        5.1.4 公益林建设
        5.1.5 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5.2 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行为影响
        5.2.1 人工商品林缺乏必要的抚育间伐等经营活动
        5.2.2 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影响正常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5.3 对小陇山林业产业结构影响
        5.3.1 对森林生态旅游业和服务业影响
        5.3.2 林下资源开发利用
        5.3.3 以种苗和花卉为主的种植业
        5.3.4 林区特种养殖业
        5.3.5 林产品加工业—纤维板厂被迫停产
    5.4 对林区职工、群众影响
    5.5 对林业部门经济收入影响
6 小陇山森林资源分区经营管理策略
    6.1 森林可持续经营需求与目标定位
        6.1.1 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林业的重新定位
        6.1.2 国家总体发展对秦岭地区林业跨越式发展需求
        6.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小陇山林业需求
        6.1.4 小陇山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
    6.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类型划分及其分布
        6.2.1 区划原则
        6.2.2 区划类型和标准
        6.2.3 区划结果及其分布
        6.2.4 森林经营管理强度等级划分
    6.3 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管理策略
7 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取向
    7.1 建立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
        7.1.1 森林资源管护经营
        7.1.2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政策
        7.1.3 人工商品林抚育采伐管理体系
        7.1.4 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
        7.1.5 森林防火及病虫鼠害防治
        7.1.6 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
    7.2 深化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7.3 国家林业资金扶持政策
        7.3.1 森林资源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7.3.2 资金扶持林业发展政策
        7.3.3 林业科技支持政策
    7.4 天保工程区尽快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7.5 参与式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7.6 对天然林采取积极的保护政策
8 结束语
    8.1 本研究所作的工作和创新点
    8.2 本研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D]. 田翠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D]. 谢双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大兴安岭地区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D]. 李长胜.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4]林业信息管理软件研制与实践[J]. 贾淑媛,英丽,斯琴塔娜,樊洪君,刘雪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6(06)
  • [5]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园休闲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沈阳市南湖公园为例[D]. 董丽娟. 沈阳建筑大学, 2014(05)
  • [6]石家庄市综合性公园绿地乡土树种应用研究[D]. 赵丽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7]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径阶结构及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D]. 张宇.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1)
  • [8]桑天牛幼虫高致病性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D]. 李会平.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9]木兰围场森林旅游可持续进程及评价研究[D]. 张建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10]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 ——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例[D]. 张海军. 河北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2002年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