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任环环[1](2020)在《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与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对于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物质的承载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作为传播类的出版产业—音乐出版物—一种以受众为产业终端的产品,自然也就会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而面临新的改变与调整。数字化时代伴随的是数字化的出版,它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潮流所趋,但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长久发展。本文以音乐期刊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字化期刊对于传统音乐期刊的的编辑出版流程与运行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再从宏观上从企业、政府、出版社对于数字化音乐出版物的调控进行近一步探析。进而得出数字化出版物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的合理定位与发展方向。本文总共分为绪论、正文一至三章、结论三个部分。绪论是一些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等问题的阐述。正文首先是从音乐期刊的演变与出版媒介变革入手,去发现媒介阶段性发展特征予以音乐期刊发行的影响,以此来探究出音乐期刊在数字化媒介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从编辑、发行、销售、营销甚至服务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从宏观上出发,认为当前的企业应当进行革新与优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应进行扶持与引导的宏观调控。结论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我们要追寻数字化期刊的行走脚步,把握潮流与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终实现共赢。
周畅[2](2018)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背景下,出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立社之本,编辑这个古老的职业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新媒体编辑需要怎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其是否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出较高的绩效,以往基于智力因素的人才测评体系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出版企业的需要,因此以职业胜任需求出发的胜任力理论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胜任力是研究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工具。相比其他行业领域,国内编辑领域胜任力理论研究较少,对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更是极度缺乏。因此本文将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国内新媒体编辑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构建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基础。胜任力一直是业界热点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间,国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模型建构、应用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取得大量优秀成果。但是关于我国编辑胜任力尤其是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研究却少之又少。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明传承和文化导向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是出版业生存发展之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我国编辑出版人才战略已纳入国家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全面规划。新媒体编辑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的新兴力量,其编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出版业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并使之在出版企业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效用,成为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胜任力、工作分析、新媒介素养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出版产业发展形势和新媒体编辑工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加以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并对其进行验证。随后结合当前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人才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8个胜任力特征所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9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坚持、抗压性、成就感、注重细节、自控、灵活性、诚实可靠、积极倾听、主动学习。专业能力包含6个胜任特征要素,即口头理解、思维创造力、书面表达、制作与推广、广泛涉猎、领导力。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3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6个胜任力特征要素:主动学习、信息组织能力、积极倾听、批判思维、时间管理、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口头理解、想象力、思维创造力和书面表达。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1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职业素质、人格特质和新媒介素养。职业素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领导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和主动性。人格特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自控、抗压性、坚持和成就。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本文认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习惯。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员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可以起到巨大作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可以贯穿于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它为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职前教育与测评、人才选拔与培养、职业规划与设计、岗位考核与激励、组织人才盘点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技术工具,成为现代新媒体编辑管理的新基点。
王海云[3](2015)在《新时代下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文中论述了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知识创新,讨论了科技期刊在知识创新系统中的作用、科技编辑的创新素质以及科技期刊的创新。指出科技编辑的创新素质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提出科技期刊创新必须强化编辑创新意识,增加创新意识密度,加速创新意识传播。
穆楠,朴红梅,姜媛媛,胡娟[4](2012)在《讨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问题》文中提出科技期刊是科技兴国、发展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作为科技期刊出版活动的主体———期刊编辑,在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又担当着主要的角色。加快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办好科技期刊,服务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王慧瑾[5](2010)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意识转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经济时代对编辑提出了新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转变意识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应强化5种意识:读者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沟通意识和成才意识。
李充[6](2010)在《浅谈科技期刊创新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文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科技期刊出版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应当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科技期刊工作的新内涵,树立善于学习、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终身学习的工作作风,实现角色的迅速转变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保证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创出名牌期刊、精品期刊,使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业早日走向世界。
高莉丽[7](2010)在《创新新理念在科技期刊审稿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科技期刊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其创新的核心或主题在于编辑的创新新理念。编辑在科技期刊的审稿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创新新理念,以使文稿成为合格的出版物传播于社会,使刊物的内容紧跟科技发展,并对科技产生启迪及指导作用。具体而言,创新新理念在科技期刊审稿中的应用表现在创新意识的应用、创新思维的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应用上。
穆楠,朴红梅,尹航,李万良[8](2009)在《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创新与提升》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期刊是科技兴国、发展生产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作为科技期刊出版活动的主体——期刊编辑,在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又担当着主要的角色。加快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办好科技期刊,服务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王艳肖[9](2009)在《浅谈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为传播科学技术信息的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起了重大作用。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期刊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工作对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今,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故建设一支科学知识广博、时代意识强烈和创新思维能力活跃的编辑人才队伍迫在眉睫。该文从增强三个意识,培养四大素质,提升五种能力这三大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
蒋红燕,苏振礼,王克平,张哲,李科[10](2009)在《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创造性的发挥》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提出依靠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创造性的发挥,来提高刊物的核心竞争力。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自身素质的提升、思维创新和意识更新、管理体制的优化和对编辑人才的培养是影响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创造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前人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传播媒介变革与音乐期刊之关系 |
第一节 近现代以来传播媒介所发生的快速变革 |
一、印刷媒介 |
二、电子媒介 |
三、数字媒介 |
第二节 国内音乐期刊的演变历程 |
一、期刊与杂志的定义与关系 |
二、中国音乐期刊的出版与发展研究 |
第三节 音乐期刊出版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互动” |
一、音乐期刊发展的现状 |
二、音乐期刊出版发行新时期“转型之路” |
第二章 数字化时代对音乐期刊办刊活动之影响 |
第一节 音乐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新面貌” |
一、传统音乐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背景 |
二、当前数字化出版面临的出版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对于音乐编辑的影响 |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
二、编辑方式的改变 |
三、营销手段的转变 |
四、音乐编辑需要的“新”素养 |
第三节 数字化技术对于音乐期刊出版活动的改变 |
一、编辑、作者、读者沟通方式的简易化 |
二、资源整合的便利化 |
三、编辑流程的数字化 |
四、宣传方式的多样化 |
第四节 数字化时代音乐期刊的发行方式的调查与认识 |
一、音乐期刊发行方式的变革 |
二、音乐期刊发行的数字化 |
三、音乐期刊数字化发行的优势与不足 |
第三章 数字化时代音乐期刊面临的“转型”之道 |
第一节 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表现方式 |
一、音乐期刊出版流程方面 |
二、企业层面问题—内生动力不足 |
三、政府层面的问题—外部调控不够 |
第二节 对当前所采取应对策略的调查分析 |
一、出版流程方面 |
二、企业应对之策 |
三、政府转型之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新媒体编辑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
1.2.3 我国编辑领域胜任力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胜任力理论 |
2.1.2 工作分析理论 |
2.1.3 新媒介素养理论 |
2.2 本文研究框架 |
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要素的确定 |
3.1 新媒介素养视角下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 |
3.2 O*NET工作分析导出的胜任力特征 |
3.3 基于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补充 |
3.4 新媒体编辑胜任特征要素的最终确立 |
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4.1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预试 |
4.1.1 预试模型的建立 |
4.1.2 预试模型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4.2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
4.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
5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
5.2 新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 不同工作类别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1 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 |
5.3.2 网络编辑胜任力 |
5.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4.1 同性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2 不同工作年限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3 不同工作类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4 不同工作职务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5 不同职称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6 不同学历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6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6.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6.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 |
6.2.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选拔的优势 |
6.2.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体系建设 |
6.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 |
6.3.1 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难点和困境 |
6.3.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优势 |
6.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体系 |
6.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 |
6.4.1 我国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
6.4.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的优势 |
6.4.3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体系的建立 |
6.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 |
6.5.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
6.5.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 |
6.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组织人才盘点 |
6.6.1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的优势 |
6.6.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机制 |
6.7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7 总结与讨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新时代下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知识经济与知识创新 |
1.1 知识经济与知识创新体系 |
1.2 科技期刊在知识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
1.2.1 启迪智慧的作用 |
1.2.2 传播创新知识 |
1.2.3 推动经济建设 |
1.2.4 实施终身教育 |
2 科技编辑的创新素质 |
2.1 创新意识 |
2.2 创新精神 |
2.3 创新能力 |
3 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 |
3.1 强化编辑创新素质 |
3.2 增加创新知识密度 |
3.3 加速创新知识传播 |
(4)讨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科技期刊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科技期刊及其编辑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科技期刊编辑带来的新课题 |
1.3 办刊体制改革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带来的思考 |
2 现代科技期刊对编辑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
2.1 奉献精神 |
2.2 创新意识 |
2.3 法律意识 |
2.4 市场意识 |
2.5 业务能力 |
2.6 信息处理能力 |
2.7 交往能力 |
3 现代科技期刊对编辑的培养提出了新途径 |
3.1 加强现有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 |
3.2 在大专院校开设“科技编辑”专业 |
3.3 组织一支编外“科技编辑”队伍 |
(5)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意识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读者意识 |
2 创新意识 |
3 经营意识 |
3.1 第一次售卖——拓宽发行渠道 |
3.2 第二次售卖——投放广告 |
3.3 第三次售卖——卖品牌资源 |
4 沟通意识 |
5 成才意识 |
(7)创新新理念在科技期刊审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新理念的内涵 |
二、创新新理念在科技期刊审稿中的作用 |
(一) 有利于期刊的发展, 对创新知识具有传播和存储作用 |
(二) 能促使期刊的选题突出重点 |
(三) 能促使期刊形成自己的特色 |
三、创新新理念在科技期刊审稿中的应用 |
(一) 创新意识的应用 |
(二) 创新思维的应用 |
(三) 创新能力的应用 |
四、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时代国内音乐期刊出版流程研究[D]. 任环环. 河南大学, 2020(02)
- [2]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畅. 武汉大学, 2018(01)
- [3]新时代下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创新[J]. 王海云.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06)
- [4]讨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问题[J]. 穆楠,朴红梅,姜媛媛,胡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1)
- [5]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意识转变[J]. 王慧瑾.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1)
- [6]浅谈科技期刊创新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A]. 李充. 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7]创新新理念在科技期刊审稿中的应用[J]. 高莉丽. 广西社会科学, 2010(01)
- [8]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创新与提升[A]. 穆楠,朴红梅,尹航,李万良. 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9]浅谈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A]. 王艳肖. 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10]科技期刊编辑主观创造性的发挥[J]. 蒋红燕,苏振礼,王克平,张哲,李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