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疱疹病毒经胎盘传播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婉,尚丽新[1](2021)在《产前筛查及诊断相关问题研究(6) TORCH检查在产前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TORCH检查是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常规检查项目,TORCH是一组病原体,即弓形虫(T)、风疹病毒(R)、巨细胞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H)和其他病原体(O)的简称。由于妊娠期间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会对胎儿发育产生较大危害,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形、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等,因此,该检查被列入产前筛查及诊断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文就TORCH检查在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2](2021)在《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条件的改善, 我国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过去十几年中大幅下降, 但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相比, 尚存在一定差距, 这与公众对疫苗接种认知不足、接种人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有关。本共识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临床证据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临床现状及专家临床经验, 就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免疫预防等提出了建议, 为进一步指导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潘颖,韩小雪,李瑞满[3](2021)在《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筛查中的意义》文中认为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在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病毒。先天性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新生儿视力障碍、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常见原因。妊娠期针对高危孕妇和胎儿进行筛查是临床干预的重要环节。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4](2021)在《母亲常见感染与母乳喂养指导的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经消毒后喂养,待校正胎龄≥32周或体重≥1 500 g时直接哺乳;(3)其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乳房感染外,均可直接哺乳;(4)流感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乳挤出后由他人间接哺乳,乳汁无需消毒;(5)HIV感染时,尽可能放弃母乳喂养,采取完全人工喂养,禁忌混合喂养;(6)母亲存在结核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弓形虫或疟原虫感染时,经规范治疗后均可以直接哺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可哺乳;(7)除黄热病毒疫苗母乳喂养可能引起子代感染外,母亲哺乳期接种所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子代无不良影响;(8)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可接种任何疫苗;(9)尽管巴氏消毒能部分破坏母乳的营养和活性成分,但对子代的益处仍优于配方奶。
王小茹[5](2020)在《猪病原基因组数据库及测序分析平台的搭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生猪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疫病不仅影响生猪产业发展,还危害食品安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公共卫生监测、疫情调查和传染病诊断领域应用广泛。为了支持高通量测技术在猪疫病研究领域的应用,本研究搭建了猪病原基因组数据库及测序分析平台(Swine Pathogen Database,SPDB),为验证SPDB平台的应用效果,将其应用在广东省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s,CT)仔猪宏病毒组学研究与广东、贵州和江西三省不同猪龄、不同病史的猪组织样本宏基因组学研究中,揭示了SPDB平台可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猪疫病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基于LAMP技术栈搭建了SPDB平台。SPDB平台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猪病原基因信息综合管理平台,SPDB平台收录了涵盖猪宿主、细菌性病原体,病毒性病原体、寄生虫性病原体及噬菌体的共计26 148个基因组信息,并提供了一个拥有3种检索模式和17个检索字段的基因组检索系统;二是可视化网页版高通量测序分析平台,提供了可分析16S r RNA扩增子数据和宏基因组数据的猪病原快速筛查工具,该工具可快速筛查4 403种猪病原及其相关物种。2、应用SPDB平台提供的多类型数据分析优势,采取两种分析策略全面探究了广东省两例CT病例病毒感染情况。基于reads分析策略,发现两例CT病例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较复杂,除与CT高度相关的猪非典型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被检出以外,还发现APPV与12种病毒混合感染。基于scaffolds分析策略,在reads分析策略检出的13种病毒中,APPV、Sapelovirus A(SV-A)、细环病毒1b型(Torque teno sus virus1b,TTSV1b)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再次被检出。以此发现为线索,继续对我国两广地区猪场CT病例感染APP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进行调查,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技术对2017年~2018年两广地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采集的12份CT病料进行APPV检测,并挑选3份阳性样本进行ORF(Open reading frame)基因的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2份样本均为APPV阳性,3株APPV与中国株的亲缘关系更近,两广地区APPV呈现地域差异性和多样性。3、使用SPDB平台的猪病原快速筛查工具,以广东、贵州和江西三地8份不同猪龄、不同病史猪的组织样本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契机,发现上述地区猪群存在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感染情况。随后,为了进一步确认在猪的不同组织中发现这种新病原和了解这种新病原的流行特征,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方法检测了2017年~2019年广东、贵州、江西和安徽四省16个规模化养殖场299份样本,结果显示,犬新孢子虫核酸阳性率为11.37%(34/299)。使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 ELISA)方法小范围调查了2017年~2019年广东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犬新孢子虫流行情况,犬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3.64%(2/55)。总而言之,本研究搭建的SPDB平台代表了首个猪病原综合数据库和专为猪疫病研究开发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平台,将其应用到猪疫病研究中证实了其实用性和可靠性,表明SPDB平台可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猪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杨玥晗[6](2020)在《安徽省猫疱疹病毒Ⅰ型和猫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猫上呼吸道疾病(FURTD)是兽医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多由感染性病原引发,其中最主要的病原是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和猫杯状病毒(FCV),对猫的健康造成威胁。国外近几十年对此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多,而目前国内对此研究较少,缺乏地区性流行病学数据。为此,本研究以安徽省内的家养猫和流浪猫为对象,对FHV-1和FCV的流行情况、关联因素等进行调查,以期为安徽地区FURTD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1)采取调查问卷和从第三方实验室获取相关资料的方法,对300例FURTD病例的病原感染率、发病年龄、时期、症状和疫苗免疫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选取家养猫和流浪猫共40只,分为4组(无FURTD症状家养猫组、有FURTD症状家养猫组、无FURTD症状流浪猫组、有FURTD症状流浪猫组),分别采集眼鼻口拭子进行FURTD病原检测。(3)选取临床就诊猫共30只,分为3组(未免疫组、首免完成组、复免前组),分别检测血液FHV-1和FCV的Ig G抗体滴度。(4)选取3例患有FURTD的临床病例,对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在调查的300例病例中,282例进行了PCR检测,246例发现有FURTD病原感染。其中FHV-1感染为112例(感染率45.5%),FCV感染为176例(感染率71.5%)。病例的就诊高峰年龄段为2~4月龄。就诊高峰时期为4月份、6~7月份和9~11月份。调查中就诊雄性病例多于雌性,但确诊比例无明显差别。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英国短毛猫、中华田园猫和美国短毛猫。未免疫患猫的发病比例为45.11%。饲养于多猫环境中的患猫混合感染多种FURTD相关病原的比例较高。(2)无FURTD症状的家养猫组和流浪猫组中,分别有20%和50%检测出FCV感染,其余病原检测为阴性。有FURTD症状家养猫组中,FHV-1感染率为10%,FCV感染率为30%。有FURTD症状流浪猫组中,FHV-1感染率为20%,FCV感染率为90%。(3)未免疫组的抗体滴度水平最低,且30%有FCV感染。与未免疫组相比,首免完成组和复免前组的抗体滴度均有明显提升。(4)采用支持疗法和抗病毒疗法治疗FHV-1和FCV感染预后良好。结论:近年安徽省内确诊的FURTD病例中,FHV-1感染率为45.5%,FCV感染率为71.5%。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疫苗免疫状况等。流浪猫的感染率高于家养猫。
张继凯[7](2020)在《猫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细胞后microRNA表达谱分析及其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的研究》文中提出猫疱疹病毒I型(Feline Herpesvirus 1),是α-疱疹病毒亚科,水泡病毒属的成员,主要引起猫的病毒性鼻气管炎。FHV-1只有一个血清型,且感染谱很窄,通常只感染猫科动物(包括虎、豹等)。临床上,FHV-1感染可引起为高热、食欲减退、流涎、出现眼鼻分泌物,严重的还会导致结膜炎甚至失明。与其他疱疹病毒类似,潜伏感染也是本病的一个典型特征,因此没有明显症状的病猫也是一个重要的潜在传染源。针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激活各种抗病毒防御机制来抑制病毒复制。虽然猫疱疹病毒1型(FHV-1)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调控宿主的早期先天免疫反应,但宿主可以通过未知的机制再次激活抗病毒反应来对抗病毒入侵。microRNA(miRNA)作为宿主的一类调节因子,可以参与调节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来对抗病毒感染。为了探究miRNAs在FHV-1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猫肾细胞系(CRFK)感染FHV-1前后的小RNA文库进行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发现了11个来源于FHV-1基因组的vmiRNA前体茎环结构,共编码19个vmiRNAs成熟体。与其他α-疱疹病毒相似,vmiRNAs在基因组上主要成簇分布,其中5条vmiRNAs位于基因组的LLT(潜伏相关转录文本)区域;还有7条vmiRNAs有两个拷贝,分别位于IRS区和TRS区,且分别由正反两条链编码。随后在病毒和宿主基因组中对vmiRNA的靶基因进行了预测和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vmiRNA参与了代谢过程、生物调节、病毒复制、免疫应答等复杂的细胞过程,并与靶标基因构成了广泛的调控网络在FHV-1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的文库中,分别鉴定了380和376个已知的宿主miRNA,并利用miRDeep2软件分别预测出55和50个新的宿主miRNA。此外,共有33个宿主miRNA在FHV-1感染后表现为显着差异表达,其中11个miRNA上调表达,22个miRNA下调表达。在差异表达的miRNA中,随机挑选了16个miRNA通过stem-loop RT-PCR进行验证,miRNA的表达水平与深度测序的结果基本相一致。根据高通量测序的结果选择了miR-26a和miR-101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FHV-1感染后miR-26a和miR-101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两者均可以靶向SOCS5基因而增强Ⅰ型干扰素信号转导,进而抑制病毒复制。此外,鉴于SOCS5是miR-26a和miR-101的共同靶标,因此在FHV-1感染后表现为显着下调表达。SOCS5是JAK-STAT通路的一个负调控因子,敲除内源性的SOCS5增强了两者对I型IFN介导的抗病毒应答的作用,相反,SOCS5的过表达促进了FHV-1的复制,进一步研究表明,这是由于抑制了IFN-I诱导的信号级联反应所致。总之,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FHV-1感染前后miRNA表达谱的变化,首次发现了19条FHV-1编码的成熟vmiRNAs以及一些差异表达的猫源miRNA,其中miR-26a和miR-101可以靶向SOCS5基因而显着抑制FHV-1的复制,是由于抑制了IFN-I诱导的信号级联反应所致,表明宿主miRNAs可以通过增强IFN-I抗病毒信号通路来防御FHV-1感染。本研究填补了FHV-1miRNA研究的空白,揭示了miRNAs在FHV-1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策略。
刘浩[8](2020)在《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定性检测血清CMV-IgM抗体》文中认为目的:巨细胞病毒(CMV)是全世界范围内可引起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尽早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助于优生优育、发病风险评估以及后期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上通常将血清CMV-Ig M抗体作为预防产妇围生期以及小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常用指标。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干扰因素多,反应时间长,过程繁琐等缺点,本研究旨在基于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Li CA)技术,以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CMV重组抗原、发光微球以及感光微球等为实验原材料,建立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一套完整的Li CA分析体系,为临床提供能够微量、便捷高效的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研究平台。方法:1.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建立基于Li CA技术建立两种分析模式,确认血清CMV-Ig M抗体的最佳检测模式,并优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缓冲液、抗原浓度、抗体和待检血清稀释比例、感光微球加样量、加样顺序等。(1)间接法分析模式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将CMV重组抗原包被的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和待检血清共同置于液相中温浴,获得发光微球(抗原)-待检血清(Ig M抗体)-生物素(第二抗体)的复合物;随后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最后检测偶联后的荧光信号并判定结果。(2)捕获法分析模式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将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包被的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CMV重组抗原和待检血清共同置于液相中温浴,获得发光微球(第二抗体)-待测血清(Ig M抗体)-生物素(抗原)的复合物;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检测偶联后的荧光信号并判定结果。2.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性能评价对本研究探讨的Li CA-CMV-Ig M抗体的分析体系进行方法学评价,其中包括确定临界指数、精密度、特异性、干扰实验、类风湿因子、血浆与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且分别利用本研究的分析体系和LIAISON-CMV-Ig M抗体分析体系检测100例临床样本,将二者的检测结果做比对和一致性分析以评估Li CA-CMV-Ig M抗体分析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建立优选间接法作为Li CA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最终分析模式,其分析体系由CMV抗原包被的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共同组成。经过分析条件优化,采用缓冲液0.1 mol/L p H 8.0Tris-HCl缓冲液+0.3 mol/L Na Cl溶液+0.01%吐温-20+10 mg/m L BSA、CMV抗原包被的发光微球浓度2.50μg/ml、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稀释比例1:500、待检血清稀释比例1:400、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加样量175μl、Li CA一步法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作为该检测体系的最终工作条件。2.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性能评价本研究初步建立的Li CA-CMV-Ig M抗体分析体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5.3%~6.1%和6.9%~9.8%,均<10%;与弓形虫、风疹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对实验的干扰作用均较小;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9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9%;在100例血清样本的检测中,本方法与LIAISON分析体系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95.0%,其中阳性符合率为92.5%,阴性符合率为96.7%,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95.1%;并且经一致性检验,kappa=0.895,P<0.01,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Li CA技术采用间接法分析模式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微量,便捷高效的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新方法,进一步研发将有助于未来的临床推广应用。
陈一波[9](2020)在《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TSDF凋亡诱导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全球普遍流行,严重威胁免疫力低下人群和新生儿身体健康。因其在人群中存在的普遍性,在临床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收集艾滋病合并HCMV感染患者样本、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合并HCMV感染患者样本和流产妇女样本,分析所感染HCMV g B(UL55)、g N(UL73)、g O(UL74)三种包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探讨具有不同基因型糖蛋白的HCMV对疾病病程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通过提取样本HCMV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载量,多重巢式PCR法及RFLP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各糖蛋白基因亚型。并且对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建立进化树分析它们的同源关系,了解高变区域核苷酸序列的变异情况。我们发现多种HCMV基因型混合感染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更低,多种HCMV基因型混合感染很可能削弱艾滋病患者免功能。与普通流产患者相比,胎停流产患者HCMV检出率更高,且与先天性感染有关的g N4基因型检出率较高。COPD患者HCMV多重混合感染率是三种疾病中最高的。说明在临床上HCMV的多重混合感染并不少见,对患者病程有不利影响。包膜糖蛋白基因呈现出多态性,在高变区变化十分明显,也因此分出许多亚型。但没有发现某种亚型对病毒毒力有影响,也未表现出地理区域性差异。对HCMV体外研究方面,在HCMV跨物种感染TSDF细胞的基础上,对病毒导致的细胞凋亡进行凋亡抑制实验,探究凋亡对HCM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特异性十分苛刻的HCMV很难在其他物种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所导致的细胞凋亡可能只是这复杂机制中的一小部分,仅抑制凋亡无法实现帮助HCMV跨物种感染。总之,HCMV在临床上的感染需要被重视,尤其是多重毒株感染患者。因为HCMV的多重感染会加剧病情的恶化,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更大威胁。另外,HCMV跨物种感染细胞所致的TSDF凋亡可以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但仅抑制细胞的凋亡似乎对病毒的复制增殖没有帮助,需要更深入的探究物种特异性机制。
邵明秀[10](2019)在《淄博市妊娠期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HCMV、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2015-2016年期间淄博地区女性生殖道HCMV、HSV2的感染现状。2、调查2015-2016年期间淄博地区妊娠女性生殖道HCMV、HSV2的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3、探讨妊娠女性生殖道HCMV、HSV2感染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以期服务于临床。材料和方法收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部分门诊科室就诊的女性患者以及查体中心的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患者,共825例。按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其中妊娠女性共529例,未妊娠女性296例。妊娠女性按妊娠时间分为早期妊娠组、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其中早期妊娠组为妊娠0~13周末,中期妊娠组为妊娠14周~27周末,晚期妊娠组为≥28周。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对两组女性的生殖道分泌物检测HCMV-DNA、HSV2-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HCMV、HSV2的阳性率。进而评估2015-2016年期间淄博地区妊娠和非妊娠女性生殖道HCMV、HSV2的感染现状;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妊娠女性生殖道HCMV、HSV2感染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结果1、在825例育龄妇女宫颈分泌物HCMV-DNA的检测中,总阳性数为165人,阴性者为660人,阳性率为20%;在5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HCMV-DNA的检测中,阳性数为131例,阴性数为398例,阳性率为24.76%;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两组HCMV阳性率,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604,P<0.05)。早期妊娠阳性数53例,阴性数150例,阳性率26.11%;中期妊娠阳性数38例,阴性数106例,阳性率26.39%;晚期妊娠阳性数40例,阴性数142例,阳性率21.98%;在296例非妊娠妇女中,HCMV阳性患者有34例,阴性患者为262例,阳性率为11.49%。这三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522,P>0.05)。2、在825例育龄妇女宫颈分泌物HSV2-DNA的检测中,阳性数为52人,阴性数为773人,阳性率为6.30%;在529例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HSV2-DNA的检测中,阳性数为44例,阴性数为485例,阳性率为8.32%;两组HSV2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0.204,P<0.05)。早期妊娠阳性数19例,阴性数184例,阳性率9.36%;中期妊娠阳性数13例,阴性数131例,阳性率9.03%;晚期妊娠阳性数12例,阴性数170例,阳性率6.59%;在296例非妊娠妇女中,HSV2阳性患者有8例,阴性患者为288例,阳性率为2.70%。比较三组之间HSV2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109,P>0.05)。结论1、淄博地区女性生殖道HCMV感染率较高,其中妊娠期HCMV生殖道感染率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是HCMV的易感人群。2、淄博地区女性HSV2生殖道感染率较HCMV的感染率低,其中妊娠期女性HSV2生殖道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是HSV2的易感人群。3、妊娠期女性免疫力低下,易诱发疱疹病毒的激活和复发,妊娠期女性应注意加强病毒的检测,做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二、疱疹病毒经胎盘传播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疱疹病毒经胎盘传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产前筛查及诊断相关问题研究(6) TORCH检查在产前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弓形虫感染 |
1.1 概述 |
1.2 产前筛查 |
1.3 产前诊断 |
2 巨细胞病毒感染 |
2.1 概述 |
2.2 产前筛查 |
2.3 产前诊断 |
3 风疹病毒感染 |
3.1 概述 |
3.2 产前筛查 |
3.3 产前诊断 |
4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
4.1 概述 |
4.2 产前筛查 |
4.3 产前诊断 |
(3)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筛查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CMV感染的状况 |
1.1 孕产妇血清学筛查及孕产妇感染情况 |
1.2 母婴垂直传播率 |
1.3 胎儿及新生儿感染 |
2 妊娠期CMV感染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对子代的影响 |
2.1 发病机制 |
2.2 CMV感染对子代影响 |
3 妊娠期CMV感染的分类 |
4 妊娠期CMV感染的血清学筛查 |
5 胎儿CMV感染的筛查及诊断 |
5.1 影像学征象 |
5.2 产前诊断 |
6 治疗、预防及预后 |
(5)猪病原基因组数据库及测序分析平台的搭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生猪产业现状 |
1.2 猪疫病影响 |
1.2.1 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
1.2.2 对食品安全影响 |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 |
1.3.1 高通量测序技术概述 |
1.3.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猪疫病研究中的应用 |
1.4 猪及猪病原相关数据库现状 |
1.5 高通量测序分析平台现状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猪病原基因组数据库及测序分析平台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搭建技术 |
2.2.2 软硬件要求 |
2.2.3 平台可视化设计 |
2.2.4 数据收集 |
2.2.5 基因组检索系统设计 |
2.2.6 猪病原快速筛查工具设计 |
2.2.7 模拟数据测试 |
2.3 研究结果 |
2.3.1 平台可视化 |
2.3.2 数据库搭建结果 |
2.3.3 基因组检索系统构建结果 |
2.3.4 猪病原快速筛查工具 |
2.3.5 模拟数据测试结果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PDB应用-广东省先天震颤仔猪宏病毒组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样本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高通量测序样本前处理与核酸提取 |
3.3.2 文库构建与高通量测序 |
3.3.3 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 |
3.3.4 SPDB数据分析 |
3.3.5 APPV检测样本处理与病毒总RNA的提取 |
3.3.6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3.7 APPV检测与APPVORF基因扩增、克隆及测序 |
3.3.8 序列分析 |
3.4 结果 |
3.4.1 高通量测序数据概况 |
3.4.2 SPDB数据分析结果 |
3.4.3 研究策略分析比较 |
3.4.4 病料样本检测结果与APPVORF基因扩增、克隆及测序 |
3.4.5 ORF基因同源性分析 |
3.4.6 OR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3.4.7 12个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PDB应用-发现猪群犬新孢子虫感染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宏基因组测序样本 |
4.2.2 犬新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样本 |
4.2.3 主要实验试剂 |
4.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样本处理 |
4.3.2 宏基因组测序 |
4.3.3 宏基因组数据分析 |
4.3.4 qPCR检测 |
4.3.5 NC5基因克隆及测序 |
4.3.6 NC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4.3.7 cELISA检测 |
4.3.8 数据统计 |
4.4 结果 |
4.4.1 宏基因组数据概况 |
4.4.2 SPDB分析结果 |
4.4.3 犬新孢子虫特异基因NC5qPCR检测方法建立 |
4.4.4 宏基因组分析结果验证 |
4.4.5 qPCR调查结果 |
4.4.6 血清学调查结果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软件参数设置 |
附录2 SPDB收录病原体名称 |
附录3 3株APPV与不同国家APPV代表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附录4 APPV蛋白编码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附录5 样本溶解曲线 |
附录6 犬新孢子虫NC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安徽省猫疱疹病毒Ⅰ型和猫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和符号清单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动物 |
1.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1.3 主要治疗药物 |
1.2 方法 |
1.2.1 流行病学调查 |
1.2.2 抗体滴度水平检测 |
1.2.3 家养猫与流浪猫的FHV-1和FCV感染情况调查 |
1.2.4 典型病例分析 |
1.2.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2.1.1 病例数量 |
2.1.2 宠物医院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2.1.3 第三方临床检验实验室数据分析 |
2.1.4 FHV-1和FCV感染率统计 |
2.2 抗体滴度水平检测结果 |
2.3 家养猫与流浪猫的FHV-1和FCV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
2.4 典型病例诊疗分析 |
2.4.1 一例FHV-1单一感染病例的诊疗 |
2.4.2 一例FCV单一感染病例的诊疗 |
2.4.3 一例FHV-1和FCV混合感染病例的诊疗 |
3 讨论 |
3.1 安徽省FHV-1和FCV的流行病学特征 |
3.2 疫苗免疫对抗体滴度水平的影响 |
3.3 家养猫与流浪猫的FHV-1和FCV感染情况区别 |
3.4 防治FHV-1和FCV的有效方法 |
3.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近年国外报道的猫疱疹病毒Ⅰ型和猫杯状病毒流行情况 |
附录B 常见FURTD病原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 |
附录C 流行病学调查所使用的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7)猫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细胞后microRNA表达谱分析及其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猫疱疹病毒Ⅰ型概述 |
1.1.1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病原学特性 |
1.1.2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流行病学概况 |
1.1.3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临床症状 |
1.1.4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致病机理 |
1.1.5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潜伏感染 |
1.1.6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诊断 |
1.1.7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治疗 |
1.1.8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防控 |
1.2 microRNA(miRNA)综述 |
1.2.1 miRNA的发现和产生 |
1.2.2 miRNA的作用机制 |
1.2.3 miRNA先天免疫中的调控作用 |
1.2.4 miRNA与病毒的相互作用 |
1.2.5 疱疹病毒miRNA研究进展 |
1.3 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FHV-1 编码vmiRNA的预测与分析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毒株和细胞 |
2.1.2 试剂和耗材 |
2.1.3 仪器和设备 |
2.1.4 测序样品准备 |
2.1.5 测序 |
2.1.6 测序结果分析 |
2.1.7 FHV-1 编码的vmiRNA验证 |
2.1.8 FHV-1 编码的vmiRNA靶基因预测和分析 |
2.2 结果 |
2.2.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2.2.2 测序结果分类和注释 |
2.2.3 FHV-1 编码的vmiRNA的预测和分析 |
2.2.4 FHV-1 编码的vmiRNA的验证 |
2.2.5 FHV-1 编码的vmiRNA靶基因的预测和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宿主miRNA表达谱的分析与鉴定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毒株、细胞 |
3.1.2 试剂和耗材 |
3.1.3 仪器和设备 |
3.1.4 测序样品准备及小RNA文库的构建 |
3.1.5 共有及特有序列分析 |
3.1.6 已知宿主miRNA表达谱分析 |
3.1.7 宿主miRNA的表达丰度分析 |
3.1.8 新miRNA的预测和碱基偏好性分析 |
3.1.9 差异表达的宿主miRNA分析 |
3.1.10 差异表达的宿主miRNA验证 |
3.1.11 差异表达的宿主miRNA靶基因预测和分析 |
3.1.12 宿主miRNA对 FHV-1 复制的影响 |
3.2 结果 |
3.2.1 共有及特有序列分析 |
3.2.2 已知宿主miRNA表达谱分析 |
3.2.3 宿主miRNA的表达丰度分析 |
3.2.4 新miRNA的预测和碱基偏好性分析 |
3.2.5 差异表达的宿主miRNA分析和验证 |
3.2.6 差异表达的宿主miRNA靶基因预测和分析 |
3.2.7 宿主miRNA对 FHV-1 复制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miR-26a和 miR-101 抑制FHV-1 复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毒株、细胞和载体 |
4.1.2 试剂和耗材 |
4.1.3 仪器和设备 |
4.1.4 RNA提取 |
4.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1.6 miRNA和 si RNA转染 |
4.1.7 病毒蚀斑实验 |
4.1.8 绝对荧光定量PCR |
4.1.9 Western Blot检测 |
4.1.10 鼠源UL42多克隆抗体制备 |
4.1.11 micro RNA靶基因预测及质粒构建 |
4.1.12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
4.1.13 免疫荧光实验(IFA) |
4.1.14 FHV-1生长曲线的测定 |
4.1.15 统计学分析 |
4.2 结果 |
4.2.1 FHV-1 感染引起miR-26a和 miR-101 表达上调 |
4.2.2 FHV-1 感染通过c GAS介导的通路上调miR-26a和 miR-101 的表达 |
4.2.3 miR-26a和 miR-101 显着抑制病毒复制 |
4.2.4 miR-26a和 miR-101 增强JAK-STAT抗病毒信号通路 |
4.2.5 miR-26a和 miR-101 参与Ⅰ型干扰素的产生 |
4.2.6 miR-26a和 miR-101 靶向SOCS5 基因 |
4.2.7 SOCS5 表达量在FHV-1 感染后显着降低 |
4.2.8 SOCS5 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并促进FHV-1 复制 |
4.2.9 miR-26a和 miR-101 通过调节SOCS5 增强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信号 |
4.3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定性检测血清CMV-IgM抗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建立 |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 |
1.2 化学试剂 |
1.3 生物试剂 |
1.4 试剂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确定检测体系 |
2.2 抗原抗体最佳组合 |
2.3 分析体系优化 |
2.4 检测体系的建立 |
3 小结 |
二、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性能评价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检测性能验证 |
2.2 临床应用价值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血清学检测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TSDF凋亡诱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第一章 绪论 |
1.1 HCMV的研究历史与进展 |
1.1.1 研究历史 |
1.1.2 研究进展 |
1.1.3 研究现状 |
1.2 HCMV的流行病学 |
1.2.1 HCMV的传播 |
1.2.2 HCMV感染的发病机制 |
1.3 免疫机制 |
1.3.1 免疫反应和调节 |
1.3.2 免疫逃逸 |
1.4 与HCMV相关的疾病 |
1.4.1 AIDS病 |
1.4.2 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获得性感染 |
1.4.3 孕产妇与先天性感染 |
1.4.4 慢性疾病 |
1.5 HCMV病毒的结构 |
1.5.1 病毒粒子结构 |
1.5.2 HCMV包膜与糖蛋白基因型 |
1.6 HCMV的生物学特性 |
1.6.1 病毒特性 |
1.6.2 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
1.6.3 HCMV复制途径 |
1.7 HCMV研究常用动物模型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型与病程相关性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1 产物与标准曲线 |
2.4.2 艾滋病合并HCMV感染患者结果分析 |
2.4.3 流产患者糖蛋白基因多态性 |
2.4.4 COPD患者糖蛋白基因多态性 |
2.4.5 艾滋病、流产、COPD患者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差异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HCMV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PCR产物纯化 |
3.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3.3 T-A克隆 |
3.3.4 克隆阳性检测 |
3.3.5 测序与分析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HCMV感染TSDF所致凋亡的抑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试剂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3.1 HCMV Towne BAC病毒培养 |
4.3.2 树鼩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TSDF的获取 |
4.3.3 最适药物使用浓度的确定 |
4.3.4 药物抑制凋亡试验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TSDF细胞培养的优化 |
4.4.2 凋亡抑制剂Z-VAD-FMK的最适使用药物浓度 |
4.4.3 凋亡抑制剂作用下TSDF感染HCMV的细胞病变效应及病毒复制水平 |
4.4.4 凋亡相关因子转录水平差异分析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10)淄博市妊娠期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HCMV、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淄博市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HCMV感染情况 |
2.淄博市地区HCMV感染与妊娠时期的相关性研究 |
3.淄博市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HSV2感染情况 |
4.淄博市地区HSV2感染与妊娠时期的相关性研究 |
5.妊娠组中HCMV-DNA、HSV2-DNA阳性者的比率 |
6.比较非妊娠组与妊娠组宫颈分泌物HCMV-DNA、HSV2-DNA的检测 |
讨论 |
1.2015-2016年期间淄博地区妊娠女性生殖道HCMV的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
2.2015-2016年期间淄博地区妊娠女性生殖道HSV2的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疱疹病毒经胎盘传播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前筛查及诊断相关问题研究(6) TORCH检查在产前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 徐婉,尚丽新. 人民军医, 2021(12)
- [2]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22)
- [3]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筛查中的意义[J]. 潘颖,韩小雪,李瑞满.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10)
- [4]母亲常见感染与母乳喂养指导的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07)
- [5]猪病原基因组数据库及测序分析平台的搭建与应用[D]. 王小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6]安徽省猫疱疹病毒Ⅰ型和猫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D]. 杨玥晗.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7]猫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细胞后microRNA表达谱分析及其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的研究[D]. 张继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8]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定性检测血清CMV-IgM抗体[D]. 刘浩.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临床感染HCMV糖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TSDF凋亡诱导作用研究[D]. 陈一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10]淄博市妊娠期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HCMV、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 邵明秀. 青岛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