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空电子器件高频钎焊设备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商长洋[1](2020)在《牵引电机定子引线与中性环电阻钎焊工艺优化》文中认为轨道车辆用大功率异步牵引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复杂运行环境和机车周期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电机三相绕组引线断裂的问题,其中定子绕组引出线与中性环连接处是经常发生断裂的位置之一。牵引电机定子引线与中性环一般采用电阻钎焊技术完成连接,其装配方式是两根引线沿宽边上下分布再叠放在中性环上,发生断裂的通常只有第一根引线,断裂原因受不合理的装配结构和焊接工艺参数共同影响。研究引线的断裂方式及失效原因,优化接头的装配结构和工艺参数,对提高引线的力学性能提高牵引电机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失效接头的断裂形式,并结合原始无氧铜引线梯度退火试验分析了焊接温度对无氧铜引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引线与中性环不同装配结构时焊接温度场和热循环的特点,得出最优的布线形式及相应的工艺参数,最后用优化后的布线方式及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际焊接,通过对实际焊件接头组织与性能的测试验证了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引线的断裂都发生在T型接头叠放布线时上引线热影响区处,断口具有疲劳断口的特征为疲劳断裂,断裂失效既与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有关,也与焊接热循环有关。无氧铜引线的退火温度超过650℃时,组织晶粒明显长大,硬度和强度大幅下降。当采用叠放布线的现行工艺对接头进行焊接时,接头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呈上高下低,前高后低的分布状态,两根引线的焊接区和热影响区的温度均超过650℃,上引线温度始终高于下引线温度,造成上引线软化问题严重。为解决这种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在保证引线载流能力的前提下,尝试两种新的布线方式分别为平行布线和上下布线。平行布线温度场呈左右对称形态,两根引线的温度场相同,高温部分偏向于引线一侧;上下布线温度场呈现对称分布,高温部分出现在上下两根引线前端与石墨电极接触的区域。综合考虑保证钎缝可靠连接和降低焊接热循环对母材性能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布线方式及工艺参数为:平行布线、焊接电流2.22 k A、焊接时间4.8 s。采用新工艺新结构的焊接接头,钎料能够完全熔化,钎料和母材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满足性能要求。两根引线的组织与旧工艺相比晶粒明显细化,抑制钎缝末端和热影响区位置晶粒长大的趋势,引线的软化程度降低,引线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王建[2](2020)在《电阻点焊技术在行波管电子枪研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阻点焊技术是行波管电子枪研制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本文首先从行波管电子枪常用的点焊材料、点焊结构与方法、检验方法几个方面,详细描述了电阻点焊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从行波管电子枪的电子光学设计要求、热力学性能等分析了产生这种应用的技术背景;最后,针对上述应用中一些典型的困难,基于一些团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技术方向和可能被忽略的技术空白。希望从业人员能够从中学到经验,提升行波管电子枪的电阻点焊水平。
郑苗,王晓蓉,范仲华,陈融,王天根,刘薇[3](2016)在《Ag基中温钎料及焊膏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Ag基钎料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耐腐蚀性、导电性、导热性和高强度等特点,使其成为应用广泛的钎焊材料。通常以银基钎料为基础添加合金或稀土元素来改善其性能,同时对钎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创新。随着焊料的发展,焊膏这种新型焊接材料取代传统钎料。综述了Ag基为主中温钎料的研究现状以及中温银基焊膏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银基中温钎料的发展方向。
王宇[4](2014)在《六硼化铈阴极组件关键制备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六硼化铈(CeB6)阴极具有电流发射密度高,发射均匀,抗中毒能力强等特点,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高发射性能阴极。目前,国内对六硼化铈阴极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基于国产单晶六硼化铈材料,开展了六硼化铈阴极组件制备和组件发射特性测试的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联合采用线切割技术和粘接技术,对不规则形状的晶棒进行了加工,获得了Φ3.2×5mm的六硼化铈单晶阴极。解决了六硼化铈单晶由于硬度高性能脆,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加工的问题。2、设计并采用钨海绵体代替石墨,成功制备出了新型硼化物阴极基座夹持材料。解决了石墨夹持材料难以用高频加热的方法加热到2000℃C的问题。实践表明,新的夹持材料不仅强度高、可进行精密加工,而且可较容易地加热至2000℃以上。3、设计了一套通氩气保护的高频钎焊装置,制备出成分为钨30-40wt%、硼60-70wt%的高温钎料,实现了六硼化铈晶体与钨海绵基座在2000℃下的高频钎焊工艺。4、利用二极管发射装置和CT-30阴极测试平台完成了六硼化铈阴极组件发射性能的测试。测试表明,在1400℃、1450℃、1500℃和1550℃,阴极脉冲发射电流密度依次为5.5A/cm2、11.6A/cm2、17.8A/cm2和28.7A/cm2。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发现并解决了六硼化铈阴极组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发展的新型硼化物阴极夹持材料和新的装配及钎焊工艺,不仅降低了硼化物阴极组件的制造成本,更为将硼化物阴极应用于高精尖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
卢少波,张吉峰[5](2011)在《多功能超高真空高频除气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介绍一台超高真空高频加热系统的研制过程,探讨了该类系统在设计制造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卢少波,张吉峰[6](2011)在《多功能超高真空高频除气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通过介绍一台超高真空高频加热系统的研制过程,探讨了该类系统在设计制造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党波[7](2010)在《高性能低银电真空钎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B-Ag72Cu28钎料银含量高,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出一种高性能低银钎料应用于电真空器件中,力图取代B-Ag72Cu28。采用急冷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厚度为15-60μm、宽为3-5mm的Ag (40-45wt%)-Cu-Sn-Ni钎料合金箔,分析钎料合金的熔点、润湿性、电学、力学性能和钎焊工艺,研究合金元素Sn、Ni对钎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钎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常规凝固Ag-Cu-Sn钎料合金微观组织均由面心立方的(Ag)、α-Cu和少量的Cu13.7Sn三相组成;凝固组织中,粗大枝晶为先析相α-Cu,在枝晶间弥散分布着白、灰相间的((Ag)+α-Cu)共晶;急冷Ag-Cu-Sn-Ni钎料合金微观组织由面心立方的(Ag)、α-Cu和少量的Cu13.7Sn、Ni17Sn3四相组成,急冷钎料合金组织细小均匀,以等轴晶为特征。随着Sn含量的增加,(Ag-Cu) 100-xSnx钎料合金箔的固、液相线温度降低,Ts=590-616℃、T1=615-622℃,熔化温度区间△T增大;合金箔的电阻升高,抗拉强度增高,σb=280-360MPa,伸长率减小,δ=2.8-5%。随着Ni含量的增加,(Ag-Cu-Sn)100-xNix钎料合金箔的固、液相线温度增加,Ts=690-718℃、T1=715-727℃,温度区间△T减小;合金箔的抗拉强度增高,σb=345-515MPa,伸长率减小,δ=3-6%。在800℃保温30s条件下,急冷(Ag-Cu-Sn)100-xNix钎料合金对可伐合金的润湿效果良好,且随着Ni含量的增加,铺展面积减小,S=0.8634-1.4033cm2,润湿角增大,θ=9.4-23.3°;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急冷合金箔在可伐合金上的润湿性明显优于常规凝固合金。采用Ag42CuSn10Ni0.4钎料合金箔真空高频感应钎焊0Cr18Ni9Nb,获得接头组织主要以(Ag)和α-Cu固溶体为主相,少量Cu13.7Sn相、Ni17Sn3相和γ-Fe相分布其中。在加热电流为25A,升温时间15s,保温时间10s工艺条件下,钎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高达σb=189.29MPa。
孙斌[8](2009)在《Ag-Cu-P-Ge系电子封装中温钎料生产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银铜电子封装中温钎料进行研究,设计了九种熔化温度在550~650℃之间的银基钎料合金成分,钎料采用轧制工艺制备,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合金的熔化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别对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钎料的流动性、润湿性及力学性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一系列银基钎料合金的加工性能、熔化特性、铺展性以及力学性能等综合实验测试,得出最佳的钎料合金为:Ag23.9Cu70.1P5.6Ge0.4。其固相线温度为646℃,液相线温度为661℃,钎料合金中添加适量的P、Ge等元素能降低合金的熔点,减小固-液相线温度间隔,其焊接性能、机械加工性能良好。(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了Ag23.9Cu70.1 P5.6Ge0.4钎料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形貌,合金主要是由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富Ag的α固溶相和富Cu的β固溶相组成。白色富Ag初晶相+(α+β)二元共晶+(α+β+Cu3P)三元共晶,Ge是呈游离态分布在组织中的。(3)铸态钎料合金中的粗大晶粒经热轧开坯后,晶粒更细小,热轧后的组织沿主变形方向伸长,冷轧后形成纤维状的加工组织,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轧制出0.2~0.4mm薄带。(4)在液相线以上30、50℃,钎料合金在纯铜板上充分铺展开来,具有良好的漫流性和浸润性。(5)Ag23.9Cu70.1P5.6Ge0.4钎料合金抗拉强度为335MPa,钎料合金拉伸试样的断口宏观形貌呈纤维状。焊缝的剪切强度为154MPa,焊缝质量良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微观组织中有大小、深浅不同的椭圆形韧窝存在,断口具有韧性断裂特征。
肖尊群[9](2008)在《小口径PDC钻头制造与焊接强度检测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对小口径PDC钻头的整个制作过程做了详细的试验研究。采用高频焊接、中频焊接、氧—乙炔焰三种焊接方法,各自焊接不同型号的小口径PDC钻头,还进行了复合片直接烧结于基体的PDC钻头制造的可行性试验。根据复合片形状,以液压传动理论和机械设计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PDC钻头复合片焊接强度检测设备的设计方案、检测方法及检测程序。并加工、组装成一台完整的检测设备,对试验PDCΦ75/49地质单管钻头和PDCΦ77/49绳索取芯钻头复合片焊接强度进行检测。将检测合格的钻头拿到现场使用,观察其钻进时效和使用寿命,对比现场同时使用的电镀金刚石钻头和热压孕镶金刚石钻头及合金钻头的性能。本课题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中频焊接在PDC钻头制作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在相应的夹具配合下,中频焊接能够实现钻头的整体焊接,大大提高焊接效率。焊接质量稳定,值得推广运用。2.根据钻进对象,设计相应的烧结体配方,选择烧结工艺参数和保径方式。并严格按照焊接工艺程序,分别采用高频焊接、中频焊接、氧—乙炔焰焊接三种焊接方法进行PDC钻头的焊接。三种焊接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只要焊接工艺选取得当,三种焊接方法都能够满足PDC钻头的工作要求。3.随着复合片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将复合片直接烧结在基体上的PDC钻头的制造方法成为可能。为验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本课题设计相应的基体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用这一方法制造2个PDC钻头。结果表明:复合片与基体连接强度达到工作要求,但聚晶层与合金层剥离,且热损伤严重,这种方法不可行。需对基体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选择作进一步研究。4.结合检测工具具体工作要求,通过几种设计方案对比,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工具设计方案、检测方法及检测程序。提出检测工具主要的结构设计参数、功能设计参数、加工材料型号,并加工成样机。对试验生产的PDC钻头复合片焊接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能够初步反映复合片的焊接质量。5.将试验制造的PDC钻头用于现场钻进灰岩。比较其他种类钻头的钻进时效和使用寿命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型号的PDC钻头的平均寿命是电镀金刚石钻头2~3倍,是热压烧结金刚石钻头的2~2.5倍。平均时效是电镀金刚石钻头1.5~2倍。是热压烧结金刚石钻头的3~4倍。一般情况下对于中软地层,硬质合金钻头的使用寿命为20~30m。远小于PDC钻头。
张红卫[10](2007)在《大功率微波管阴极的研制和制备》文中指出阴极作为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的心脏部件,其技术水平对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在阴极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制备工艺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为了适应大功率微波管的发展,本博士后研究展开了对大电流密度阴极的研究,研究工作包括钎焊式钡钨阴极和压制式钡钨阴极,以及高精度多注阴极模具的研究。博士后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对钎焊式钡钨阴极的制备工艺开展了实验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成果;2)研制了钡钨阴极性能测试系统,形成阴极直流发射状态下测试方法;3)研究了大功率微波管阴极结构、阴极多孔金属基体制备工艺、活性物质的制备工艺;4)研究了钡钨阴极基金属对阴极发射性能影响以及探讨了混合基钡钨阴极发射机理;5)研制成功高精度多注阴极模具,不仅精度高,而且简单易行、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真空电子器件高频钎焊设备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空电子器件高频钎焊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牵引电机定子引线与中性环电阻钎焊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电阻钎焊 |
1.2.1 电阻钎焊的原理 |
1.2.2 电阻钎焊的特点 |
1.2.3 电阻钎焊及钎焊的发展概况 |
1.3 无氧铜 |
1.3.1 无氧铜的特性 |
1.3.2 无氧铜的分类及应用 |
1.3.3 无氧铜的焊接 |
1.4 焊接数值模拟 |
1.4.1 钎焊的焊接数值模拟 |
1.4.2 国内外钎焊模拟的趋势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试验及研究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引线与中性环 |
2.1.2 钎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焊接工艺及接头装配形式 |
2.2.2 断口分析 |
2.2.3 表面形貌观察 |
2.2.4 硬度分析 |
2.2.5 微观组织分析 |
2.2.6 拉伸试验 |
2.2.7 引线退火试验 |
2.3 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 |
2.3.1 物理模型 |
2.3.2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2.3.3 材料属性 |
2.3.4 初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三章 接头引线失效原因分析 |
3.1 失效接头断口分析 |
3.2 现行工艺接头显微组织及硬度分布 |
3.3 退火温度对引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4 引线断裂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值模拟仿真与结构优化 |
4.1 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4.1.1 叠放布线温度场模拟结果 |
4.1.2 平行布线温度场 |
4.1.3 上下布线数值模拟结果 |
4.2 布线方式对接头析热与散热的影响 |
4.3 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热循环关系分析 |
4.4 引线与中性环电阻钎焊工艺优化 |
4.5 新工艺验证及接头分析 |
4.6 引线力学性能提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电阻点焊技术在行波管电子枪研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现状 |
1.1 点焊材料 |
1.2 点焊结构与方法 |
1.3 检验方法 |
2 技术背景 |
3 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案 |
3.1 点焊工艺与焊接电源 |
3.2 过渡层 |
3.3 电极材料 |
3.4 电极形状与保护 |
3.5 解决方案 |
4 结束语 |
(4)六硼化铈阴极组件关键制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
1.2.1 热阴极技术发展历程 |
1.2.2 热阴极的分类 |
1.2.3 稀土六硼化物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1.2.4 六硼化铈阴极特性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热阴极的评估 |
2.1 热电子发射原理 |
2.2 热阴极的性能指标 |
2.3 热阴极性能的测量 |
2.3.1 热阴极温度的测量 |
2.3.2 热阴极电子发射能力的测量 |
2.3.3 热阴极蒸发水平的测量 |
2.4 小结 |
第三章 六硼化铈阴极及组件制备工艺研究 |
3.1 六硼化铈晶棒的获取及加工 |
3.1.1 阴极晶棒的获取 |
3.1.2 阴极晶棒的加工 |
3.2 夹持基座材料制备 |
3.2.1 夹持基座材料选择 |
3.2.2 钨海绵体夹持基座的制备方法 |
3.3 六硼化铈与夹持基座钎焊工艺的研究 |
3.3.1 钎焊方式的选择 |
3.3.2 钎料的选择及感应线圈的设计 |
3.3.3 高频感应钎焊工艺及过程 |
3.3.4 阴极组件的制备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六硼化铈阴极性能测试与分析 |
4.1 阴极发射性能测试 |
4.1.1 发射性能测试设备及原理 |
4.1.2 测试方法 |
4.1.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2 加热特性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7)高性能低银电真空钎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电真空器件及其连接特性 |
1.2.1 电真空器件特点及应用领域 |
1.2.2 电真空器件中的连接方法 |
1.2.3 电真空器件对钎料的性能要求 |
1.3 银基钎料的研究现状 |
1.3.1 银基钎料的特点及分类 |
1.3.2 银基钎料的研究进展 |
1.4 电真空钎料的发展趋势 |
1.4.1 电真空钎料的应用现状 |
1.4.2 银基电真空钎料的发展趋势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课题来源 |
2 实验方法及过程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总体方案 |
2.3 实验方法及过程 |
2.3.1 合金箔的制备 |
2.3.2 钎料合金的热力学分析 |
2.3.3 钎料合金润湿性分析 |
2.3.4 金相试样的制备 |
2.3.5 合金钎料的相结构及组织形态分析 |
2.3.6 合金钎料力学性能及电阻率 |
2.4 合金钎料钎焊工艺研究 |
2.4.1 试验准备材料 |
2.4.2 实验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3 急冷钎料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3.1 合金成分的选择 |
3.2 合金的相组成分析 |
3.2.1 Ag-Cu-Sn三元合金的相组成 |
3.2.2 Ag-Cu-Sn-Ni合金的相结构 |
3.3 合金的组织特征 |
3.3.1 Ag-Cu-Sn合金的微观结构 |
3.3.2 Ag-Cu-Sn-Ni合金的组织形态 |
3.4 合金的热力学分析 |
3.4.1 Sn元素对银基合金熔点的影响规律 |
3.4.2 Ni元素对银基合金温度区间的影响作用 |
3.5 合金的抗拉强度及电阻率 |
3.5.1 电阻率 |
3.5.2 抗拉强度 |
3.6 本章小结 |
4 急冷银基钎料钎焊工艺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钎料合金润湿性 |
4.2.1 润湿性理论模型 |
4.2.2 急冷钎料/可伐合金的润湿性 |
4.2.3 影响润湿性的主要因素 |
4.3 钎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
4.3.1 钎焊接头组织特征 |
4.3.2 钎焊接头力学性能 |
4.3.3 钎料和母材之间合金化行为 |
4.3.4 影响钎料/母材合金化的主要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
附表A |
(8)Ag-Cu-P-Ge系电子封装中温钎料生产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无铅钎料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1.1 无铅钎料研发现状及发展方向 |
1.1.2 钎料在成形技术上的发展 |
1.1.3 钎焊的特点 |
1.2 钎焊的分类和选择 |
1.2.1 钎焊的分类 |
1.2.2 焊剂 |
1.2.3 钎料的型号和牌号 |
1.2.4 钎焊常用的工艺方法 |
1.2.5 钎料的构成和选择 |
1.3 银基钎料的发展以及研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 |
2.1 实验方案的制定 |
2.2 合金的制备过程 |
2.2.1 钎料熔炼 |
2.2.2 均匀化处理 |
2.2.3 加工成型 |
2.3 钎料熔化温度测量 |
2.3.1 测量装置及原理 |
2.3.2 测量步骤 |
2.3.3 熔化开始温度和熔化结束温度的确定 |
2.4 钎料合金的浸润性试验 |
2.4.1 试件的准备 |
2.4.2 试验设备及测量步骤 |
2.4.3 铺展面积的测量及结果的处理 |
2.5 钎料显微组织分析 |
2.5.1 试样的制备过程 |
2.5.2 显微组织观察和 X射线衍射分析 |
2.6 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测试 |
第三章 中温钎料成分设计 |
3.1 引言 |
3.2 中温钎料的设计原则 |
3.3 钎料的成分及固-液相线温度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钎料合金加工工艺研究 |
4.1 钎料合金的加工工艺流程 |
4.2 钎料合金的熔炼 |
4.2.1 钎料合金的熔炼方法 |
4.2.2 钎料的熔炼工艺 |
4.3 合金均匀化退火 |
4.4 热轧 |
4.5 中间退火 |
4.6 冷轧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钎料合金性能研究 |
5.1 钎焊原理 |
5.2 钎料的熔化特性 |
5.2.1 钎料熔点的重要性 |
5.2.2 钎料合金的DSC测试结果分析 |
5.3 钎料合金与 Cu板的润湿性 |
5.3.1 润湿原理 |
5.3.2 钎料的润湿性能分析 |
5.4 钎料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G23.9CU70.1P5.6GE0.4钎料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 |
6.1 Ag23.9Cu70.1P5.6Ge0.4钎料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 |
6.2 Ag23.9Cu70.1P5.6Ge0.4钎料合金焊缝显微组织分析 |
6.3 Ag23.9Cu70.1P5.6Ge0.4钎料断口电子扫描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小口径PDC钻头制造与焊接强度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PDC钻头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PDC钻头焊接强度检测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课题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复合片钻头制造工艺试验研究 |
2.1 复合片钻头的制作流程 |
2.2 PDC钻头主要参数设计 |
2.3 基体配方设计 |
2.4 石墨模具与钢体设计 |
2.5 热压烧结工艺 |
2.6 复合片焊接 |
2.7 直接烧结复合片钻头试验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DC钻头复合片焊接强度检验 |
3.1 检测工具设计方案 |
3.2 检测工具顶头与PDC钻头夹具设计 |
3.3 检测工具主要设计参数初定 |
3.4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
3.4.1 基本参数的确定 |
3.4.2 结构强度计算与稳定校核 |
3.5 手动液压泵的设计计算 |
3.6 检测工具的校正及检测程序的确定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DC钻头的现场试用情况与理论分析 |
4.1 PDC钻头的现场试用情况 |
4.2 PDC钻头的碎岩机理和失效分析 |
4.3 PDC钻头与其它类型钻头性能差异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大功率微波管阴极的研制和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热阴极发展历史和现状 |
1.2 扩散式热阴极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参考文献 |
2 设计指标与方案确定 |
2.1 设计指标 |
2.2 设计依据、原理、产品工作原理及可靠性设计 |
2.3 设计方案的论证、改进及确定 |
3 微波管阴极结构、阴极多孔金属基体制备工艺、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的研究 |
3.1 微波管阴极结构的研究 |
3.2 阴极多孔金属基体制备工艺的研究 |
3.3 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的研究 |
4 多孔阴极钎焊工艺的研究 |
5 阴极性能测试仪器系统的研究 |
5.1 阴极性能测试仪器系统的研究 |
5.2 用于阴极性能测试的新型阳极制冷方式研究和设计 |
参考文献 |
6 钡钨阴极基金属对阴极发射性能影响的研究 |
6.1 钡钨阴极纯钨基底对阴极发射性能影响的研究 |
6.2 钡钨阴极二元混合基底对阴极发射性能影响的研究 |
6.3 钡钨阴极三元混合基底对阴极发射性能影响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7 混合基钡钨阴极发射机理的探讨 |
7.1 理查逊公式的推导 |
7.2 计算机模拟法(Muller法) |
7.3 结论 |
参考文献 |
8 成果的特点和水平 |
8.1 项目研制所得成果的特点 |
8.2 产品技术指标实测结果与协议指标对比 |
9. 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
10. 成绩总结 |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
致谢 |
博士后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汇总 |
附表及附图 |
四、真空电子器件高频钎焊设备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牵引电机定子引线与中性环电阻钎焊工艺优化[D]. 商长洋.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5)
- [2]电阻点焊技术在行波管电子枪研制中的应用[J]. 王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0(04)
- [3]Ag基中温钎料及焊膏的研究进展[J]. 郑苗,王晓蓉,范仲华,陈融,王天根,刘薇. 铸造技术, 2016(12)
- [4]六硼化铈阴极组件关键制备技术研究[D]. 王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4)
- [5]多功能超高真空高频除气系统的研制[A]. 卢少波,张吉峰. 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陶瓷——金属封接专辑, 2011(总第293期)
- [6]多功能超高真空高频除气系统的研制[J]. 卢少波,张吉峰. 真空电子技术, 2011(04)
- [7]高性能低银电真空钎料研究[D]. 党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8]Ag-Cu-P-Ge系电子封装中温钎料生产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 孙斌. 中南大学, 2009(04)
- [9]小口径PDC钻头制造与焊接强度检测研究[D]. 肖尊群. 中南大学, 2008(01)
- [10]大功率微波管阴极的研制和制备[D]. 张红卫.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