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英语教材中复合宾语表示法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贾红红[1](2021)在《初级阶段英、韩母语学生汉语主谓宾语序习得研究》文中指出
吴芳燕[2](2020)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指令语的调查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到目前为止,英语课堂仍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课堂指令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时使用的功能性话语,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前用来解释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操作性语言。英语教师课堂指令语关系到学生是否领会教师发出的指令和能否完成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英语教师们应该重视课堂指令语的使用,熟练灵活地使用英语课堂指令语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成果和英语教师的教学成果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反思教学过程,审视自己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指令语。在少数民族地区,以新疆为例,高中英语课程中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和学习资料,学生的英语学习都要以汉语为基础,这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惯用中文思维模式,英语教学成果不佳,教学效率普遍不高。针对这种现象,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指令语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英语增加语料输入和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本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主要使用课堂观察法,以新疆地区100节英语课堂作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新疆地区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使用现状,调查研究新疆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结构组成、言语特征和功能,接着使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最后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化的分析和整理,最终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较为常用的英语句子结构为祈使句,然后接着是陈述句,最少使用的是疑问句。祈使句主要用于直接指令化的呈现方面的内容,陈述句主要用于间接指令化呈现方面的内容,疑问句表示询问和请求;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直接指令的指令语数量的总时间量要稍微大于间接指令的总时间量。2.教师课堂指令语在现阶段中一般将其认为有三种功能,即:命令、建议和请求。其中,最常用的命令语言功能比其他两种指令语功能大得多。3.新疆地区的高中英语老师在其自身的教学课堂上在使用指令语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仍旧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句子形式单一、中英文指令语混杂、说话速度过快和使用无效的指令语等。最后,对本研究在分析新疆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指令语存在的问题后,探究了问题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优化建议,帮助新疆地区高中英语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指令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郑氏青玄[3](2020)在《越南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偏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在全球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潮流,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也日益增多。汉语语法结构十分泛化,其中趋向补语是重点,对汉语学习者是一个难点。越南语系统中有“指向结构”,但该结构的语义和结构比较简单,跟汉语的复合趋向补语存在很大区别。两者之间的异同导致越南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时经常发生偏误。其中“下来”“下去”是汉语趋向补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其语义和结构分化复杂。本论文就越南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偏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越南学生在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产生偏误的原因,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些具体举措。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缘由与意义,概述了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研究现状、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接着,本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汉语复合补语“下来”和“下去”的语义和句法进行分析,同时找出“下来”“下去”对应越南语的表达方式。通过调查测试,本论文统计了越南学生对“下来”“下去”的语义偏误率、分析了偏误类型。其中,语义偏误主要包括:观察点不清、引申义不清。句法偏误主要包括:宾语语序不当、“了”语序不当、句子成分不完整。最后,分析了越南学生对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
刘圆媛[4](2020)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趋向补语研究 ——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文中指出文章以语言学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对比分析、语料分析的方式,从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两部教材的趋向补语编写情况入手,进行趋向补语的分析对比研究,重点对比趋向补语在教材中的编写情况以及重现率情况,兼论趋向补语的新特点以及有效可行的编写建议。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对外汉语趋向补语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三个方向的文献综述为主,介绍了文章的主体结构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二部分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两套教材为分析对象,分析教材的语法编写背景及介绍对后两部分内容的分析理论支撑,并以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趋向补语可能式为分类依据对比分析两部教材的趋向补语语法的课文和练习编写情况;第三部分是对三个语法大项目从课文和练习展示的角度进行展示和重现率的对比;第四部分则是对两部教材的趋向补语教材编写做出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教材编写意见。
占汉煌[5](2020)在《现代汉语“爱恨”类兼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兼语句式是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之一,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学界越来越重视兼语句的研究,先后从传统语法分析、转换生成语法视角和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涉及爱恨类兼语句的研究多是对归属的讨论,很少分析爱恨类兼语句所体现的共性和个性,也没有专门对比爱恨类和其他兼语句的异同。因此笔者以爱恨类兼语句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缘起于语法学习和汉语教学,其次全面综述了爱恨类兼语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本体研究大致包括传统研究、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大致分为汉语特殊句式的综合研究、兼语句的综合研究、兼语句的小类研究和汉外句式对比研究。然后重点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研究涉及的理论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的两个意义。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涉及爱恨类兼语句的句法语义特点。本章先从句法层面概括爱恨类兼语句的句法特征,再从语义层面重点分析爱恨类兼语句的句式义、核心动词的语义特征等语法意义。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先统计“积极”义兼语句和“消极”义兼语句的使用频率差异;然后对爱恨类中的N1、N2进行分类列举,考察名词或代词充当N1和N2的情况。根据实际的统计结果,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进行解释。第三章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与原型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来分析典型兼语句和非典型兼语句。首先运用范畴化和原型理论分析了“致使-兼格”范畴的原型“使令”类和其它非典型成员;其次,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角度分析“致使-兼格”构式。“致使-兼格”构式的构式原型是使令式/A式,由于核心动词V1的替换,产生了五种扩展形式,分别是B式、C式、D式、E式和F式。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好恶原因子构式的扩展承继和话语功能。第四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爱恨类兼语句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首先,考察了爱恨类兼语句在四个教学大纲和五套主流汉语教材中的分布或设置情况。其次,从中介语语料库中提取留学生使用的例句,分析了留学生使用的偏误情况。最后,文章基于兼语句分布现状和留学生使用情况提出了教学建议并设计了语法课教案。第五章总结了文章各章节的研究结论,在指出研究的创新之处后,也小结了研究的不足之处。而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亚历山德拉(Oleksandra Palianychka)[6](2020)在《乌克兰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乌克兰经济的不断进步,学习汉语的乌克兰人也越来越多,近些年汉语的普及力度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乌克兰汉语教师教学水平还远远跟不上汉语的传播速度。汉语的教育教学仍然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例如,汉语中的补语就是乌克兰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点,其中趋向补语因其特有的语法结构困扰着乌克兰的汉语教师。汉语习得过程中,乌克兰留学生发现母语中并未有与趋向补语相对应的语法结构,而且趋向补语在汉语表达中有很复杂的语义,因此乌克兰汉语学习者往往对趋向补语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笔者在自身所掌握的趋向补语理论的基础水平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采用实际案例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乌克兰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趋向补语中出现的语言习得问题,笔者将具体分析从问卷调查中得出的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成果,为乌克兰汉语教学者在教学方式以及教材改进方面给予建议。具体涉及内容如下: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研究盲点。通过梳理文献可知,虽然目前针对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研究文献研究的对象多集中于母语为英文的汉语学习者,缺乏对其它语种汉语学习者的探讨,这其中就包括乌克兰汉语学习者。因此,我们认为研究以乌克兰汉语学习者的趋向补语习得情况颇有意义且十分必要。本文还分析了乌克兰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趋向补语时,问题多集中在趋向补语的形式和意义,论述汉语趋向补语与相对应的乌克兰语语法点的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研究分析乌克兰汉语学习使用趋向补语时主要存在偏误情况,并对汉语教学方式以及教材的改进方面给予实际的建议。
陈氏海燕(TRAN THI HAI YEN)[7](2020)在《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偏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越南与中国山连山水连水,相近又相亲。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发展,学习汉语的越南学生也日益增多。在汉语语法系统里,趋向补语一直是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其本身复杂,分成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两大类。对于越南学生来讲,复合趋向补语难以学习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复合趋向补语用法灵活、意义繁多;第二,越南语的复合趋向补语与汉语的复合趋向补语存在着很大差异;第三,目前为止在大部分越南院校里没有针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材。本文从越南学生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语法理论以及越南学生在习得“下来、下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类型。本文通过从HSK动态语料库和日常生活所收集到的语料来对比汉语与越南语中表示趋向的动词的语法点异同。与此同时,笔者也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来了解越南学生对该语法点的掌握及使用情况,从而总结归纳出他们在使用的时候所出现的偏误类型,找出造成偏误的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论文完成后能对复合趋向补语对外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介绍论文的理论依据以及文献综述。第一章:关于汉语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介绍,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从句法和语法角度进行分析,对二者辨析,以及进行对比“下来、下去”在越南语对应的表达方式。第二章:越南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偏误分析,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越南学生设计一套有关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其掌握及使用情况。通过调查结果,对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学生经常犯的偏误类型为:引申意义不清、立足点混乱以及与宾语搭配错位。第三章:越南学生习得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教学对策,笔者从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在教材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加强汉语语法对比,并注重纠正学生的偏误,让学生掌握以及了解复合趋向补语的用法和引申意义。结论:总结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
赵越[8](2020)在《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X来”类复合趋向补语表义丰富、结构多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和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基础,结合复合趋向补语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对“X来”类复合趋向补语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并提出了个人对教学的建议,旨在为“X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包括如下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划定了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并对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同时,简述了“X来”类复合趋向补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第二章中将“X来”的偏误分为语义偏误、句法偏误、语用偏误三类,并对偏误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从语言本体出发,分析了“X来”自身的复杂性,再从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上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中先是针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教学建议并设计教案,然后通过对照组实验来检验教学效果,并对比两组的调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第五章对本文的调查和研究进行了总结。据调研结果显示,“过来”的状态意义、“起来”、中宾式是学习者在习得“X来”时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三个平面进行立体化教学。
蒋忠心[9](2019)在《新疆伊犁地区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语言文化多样性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儿童语言运用技能的日益分化,以及语言在教育中决定性作用的愈加凸显,学业语言在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倍受关注。学业语言作为不同于日常会话语言的一种具有多元复杂语言特征的语域变体,是支撑儿童学业学习乃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已成为当前国际儿童语言与教育领域的新兴热门话题,不仅是一个语言层面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全面发展的教育层面问题。然而,我国关于儿童学业语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实证研究尤其缺乏。鉴于新疆教育问题很大程度上与语言问题有着尤为密切的关联,且学业语言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与挑战性,是审视我国新疆教育质量与公平发展问题的有力新视角。为此,本研究关注新疆伊犁地区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以期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背景下的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改革发展而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基于国外相关文献在明确儿童学业语言发展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汉语情境下儿童学业语言概念框架的本土化界定,进而,以新疆伊犁地区115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师幼一对一图画书阅读基础上的拓展会话语料,以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运用儿童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结合工具测评、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法,初步考察了维汉儿童日常语言与学业语言的发展概况,深入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维汉儿童学业语言词汇、句法、语用层面各指标的发展状况,着重探究了幼儿园教育情境下影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主体性因素,获得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回答了三个版块的研究问题:概念框架是什么、发展现状如何、影响因素何为。版块一关于儿童学业语言概念框架界定的文献研究发现,学业语言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动态复杂概念,存在着基于不同理论视角、不同实践目的的概念化,如认知主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实践取向方法论、社会文化理论、三维框架的学业语言观等。综观之,汉语文化情境下,广义上的学业语言,是指在学业教育背景的特定话语情境实践中表现出不同于日常会话的词汇、句法、话语等语言学结构特征和语用学行为规范,以实现信息交流、学业思考与社会象征功能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可见,教育语言学立场的学业语言概念框架阐释,指向一种多元融合的学业语言“连续体”模型。版块二对伊犁地区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第一、量化结果表明,一方面,相对日常语言词汇、句法的良好发展态势,基于标准化测评的学业语言年龄发展趋势处于滞缓状态。维汉儿童之间的学业语言测评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但两者的发展路径基本相似,且发展水平均相对偏低。另一方面,基于语料库分析的儿童学业语言词汇、句法、语用水平,总体上呈现出4-5岁发展较快而5-6岁发展趋缓的态势。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除了时间指代用词精确性、语用交流行为丰富灵活性发展相对平缓之外,词汇多样性与空间指代用词精确性、句法结构复杂性与句子成分复合性、会话情境认知挑战性与学业话语功能正式性发展,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且表现出显着性年龄差异。维汉儿童之间,除了空间指代用词精确性、会话情境认知挑战性与语用交流行为丰富灵活性发展相当之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显着性族群差异,且各指标的发展速率与节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见,4-6岁维汉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动态复杂地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此外,学业语言各层面指标发展在性别与园所类型上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相当部分指标发展均值上,男童略优于女童,示范园相对普通园并未表现出应有的优势;第二、关于语料发展形态的质化分析发现,4-6岁维汉儿童的学业语言各层面指标随年龄增长沿着从弱到强的“语言能力连续体”而进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名词为例的词型发展丰富多样性与抽象概括性不断增强。时空指代用词精确性沿着从指示代词过渡到特定性指代的“连续体”而发展,其相对精确性与复杂性不断增强。复杂性句法结构类型日益丰富,特殊句式的话语标志运用日渐成熟而灵活,但也存在杂糅运用、表意模糊现象。主宾语复合性沿着从代词性过渡到短语或词组再到完整分句的“连续体”而发展,其组合逻辑复杂性与语义组块容量不断提升,但组合类型仍然较为单一。儿童学业语用交流行为初步具备整合运用语言形式、语言规范与社会规范的能力。尽管儿童对学业互动会话情境的认知有一定的敏感度,但会话情境认知挑战性大多受制于教师的引导,语境化过程中的能动性仍较弱。儿童对具有言外之意的“语用模糊”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有局限性。个别儿童对特定性学业话语功能的理解不够,存在刻板模仿的语用行为。版块三对幼儿园教育情境下影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主体性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一方面,维童的表达性词汇和汉童的理解性词汇、MLU5句法发展水平是其各自学业语言发展的重要预测因子。维汉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都是预测其学业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维童学业语言发展对其认知能力的依赖程度较汉童更强。可见,儿童自身的日常语言、认知能力与学业语言发展关联密切;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在学业语言观念与实践上所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制约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拓展会话中的教师学业语言输入特质与儿童学业语言输出特质存在非线性的正向相关性。可见,教师的学业语言相关知识能力素养对儿童学业语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充分认识儿童学业语言发展价值的基础上,树立全面而科学的儿童学业语言及其发展观;针对混合编班中维汉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规律与差异特点,创设兼具语言丰富性与认知挑战性的适宜活动情境以精准支持儿童学业语言萌发;关注儿童日常语言、认知能力与学业语言的融合协同发展;促进教师旨在支持儿童学业语言学习的专业发展,注重教师自身学业语言能力素养的榜样示范效应。此外,本研究在反思不足的基础上,就未来儿童学业语言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粟茜[10](2019)在《兼语句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兼语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句式,也是使用高频句式之一,更是汉语作为二语教学重难点之一。汉语学习者在兼语句习得方面偏误频出,习得情况不甚理想,但学界对兼语句二语教与学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从兼语句二语习得和兼语句二语教学两方面入手,采用偏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实践法展开研究,分析学习者的兼语句习得情况与教师的兼语句二语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学习者的兼语句偏误类型主要可分为六大类,偏误率较高,偏误多发生在兼语句内部各成分的运用上。目前的兼语句二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兼语句教学讲练时间比例分配不合理,习题的设置也缺乏科学性;一些常用二语教材对兼语句的编排注释实用性不高。基于上述发现,本文选定二语教学常用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为教学内容,假定教学对象,遵循功能与交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运用情境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编写出了五类兼语句具体的教学设计。最后,选取喜怒类、V给类兼语句的教学设计,于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进行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结合,以及中国文化因素的引入。实践完成后,经分析相关习题测试和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学生对两类兼语句的掌握情况良好,对课堂教学评价较高。
二、初中英语教材中复合宾语表示法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英语教材中复合宾语表示法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指令语的调查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课堂指令语的定义 |
2.1.1 教师课堂话语 |
2.1.2 教师课堂指令语 |
2.2 课堂指令语的特征 |
2.3 课堂指令语的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
3.1 言语行为理论 |
3.2 可理解性输入理论 |
3.3 中介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中英语课堂指令语的调查研究 |
4.1 研究问题 |
4.2 调查时间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方法 |
4.4.1 课堂观察法 |
4.4.2 问卷调查法 |
4.4.3 访谈法 |
4.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5.1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4.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5.3 访谈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
5.1 课堂指令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
5.3 优化建议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越南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 |
(二) 专门对“下来”“下去”的研究 |
(三) 对越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的研究 |
三、研究基础理论 |
(一) 中介语理论 |
(二) 偏误分析理论 |
四、研究方法 |
(一) 调查测试 |
(二) 对比方法 |
(三) 偏误分析法 |
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与相应越南语表达方式的研究 |
第一节 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语义和句法分析 |
一、“下来”“下去”的语义 |
(一) “下来”的语义 |
(二) “下去”的语义 |
二、“下来”“下去”的句法 |
(一) 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
(二) 在“把”字句中的位置 |
(三) 与“了”的位置关系 |
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对应越南语的表达方式 |
一、“下”“来”“去”在越南语的意义 |
(一) “下”在越南语的意义 |
(二) “来”和“去”在越南语的意义 |
二、“下来”对应越南语的表达方式 |
三、“下去”对应越南语的表达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偏误分析 |
第一节 越南学生使用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测试分析 |
一、测试设计 |
二、测试对象 |
三、测试结果 |
(一) 越南学生对“下来”“下去”语义偏误 |
(二) 越南学生对“下来”“下去”句法偏误率 |
第二节 越南学生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偏误类型 |
一、语义偏误类型 |
(一) 观察点不清 |
(二) 引申义不清 |
二、句法偏误类型 |
(一) 宾语语序不当 |
(二) “了”语序不当 |
(三) 句子成分不完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 |
第一节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 |
一、母语知识负迁移 |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三、教师缺乏教学技巧 |
四、教材编写的缺略 |
第二节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对策 |
一、教学方法 |
(一)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因生施教” |
(二) 加强语感、语境教学 |
(三) 合理编写教材 |
二、教学措施 |
(一) 加强汉语与越南语对比研究工作 |
(二) 通过图片、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 |
(三) 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总结知识 |
(四)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趋向补语研究 ——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动机 |
三、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语料来源及整理说明 |
第三节 国内外趋向补语研究综述 |
一、趋向补语整体及单项语法点研究 |
二、与趋向补语相关研究概述 |
三、趋向补语习得以及偏误研究 |
四、趋向补语教学建议研究概述 |
五、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相关文献综述 |
一、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 |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趋向补语研究 |
第一章 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对比 |
第一节 《发展汉语》和《博雅汉语》语法编写对比及对比项目说明 |
一、语法编写对比 |
二、对比项目说明 |
第二节 简单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对比 |
一、编排顺序对比 |
二、讲解方法编写对比 |
三、练习方法编写对比 |
第三节 复合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对比 |
一、编排顺序对比 |
二、讲解方法编写对比 |
三、练习方法编写对比 |
第四节 趋向补语可能式语法点编写对比 |
一、编排顺序对比 |
二、讲解方法编写对比 |
三、练习方法编写对比 |
第五节 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总体对比 |
一、趋向补语语法点设置对比 |
二、趋向补语讲解方法编写对比 |
三、趋向补语练习方法编写对比 |
第二章 趋向补语语法点展示对比 |
第一节 简单趋向补语语法点展示对比 |
一、语法点展示对比 |
二、语法点重现率对比 |
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语法点展示对比 |
一、语法点展示对比 |
二、语法点重现率对比 |
第三节 趋向补语可能式语法点展示对比 |
一、语法点展示对比 |
二、语法点重现率对比 |
第四节 趋向补语语法点展示总体对比 |
一、语法点展示对比 |
二、语法点重现率对比 |
第三章 教材中的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评估以及编写建议 |
第一节 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评估 |
一、前期准备 |
二、语言 |
三、材料 |
四、练习编排 |
五、注释解说 |
六、教材配套 |
第二节 趋向补语语法点编写建议 |
一、编排顺序编写建议 |
二、讲解方法编写建议 |
三、练习方法编写建议 |
第三节 趋向补语语法点展示编写建议 |
一、语法点展示编写建议 |
二、重现率编写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学术着作 |
二、学术论文 |
三、学位论文 |
四、工具书 |
附录 |
附录 A《发展汉语》语料库 |
附录 B《博雅汉语》语料库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现代汉语“爱恨”类兼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兼语句本体研究综述 |
1.2.2 兼语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现状的启示 |
1.3 研究的内容和问题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的理论方法 |
1.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爱恨类兼语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
2.1 爱恨类兼语句的句法特征 |
2.2 爱恨类兼语句的语义分析 |
2.2.1 爱恨类句式的因果义 |
2.2.2 核心动词V1的语义特征 |
2.2.3 爱恨类与其他兼语句的语义比较 |
2.3 爱恨类的相关统计分析 |
2.3.1 积极义与消极义的分析 |
2.3.2 N1的使用分析 |
2.3.3 N2的使用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认知-构式语法下的爱恨类兼语句 |
3.1 致使-兼格范畴的相关分析 |
3.1.1 致使-兼格范畴的原型 |
3.1.2 致使-兼格范畴的其他成员 |
3.2 致使-兼格构式的相关分析 |
3.2.1 致使-兼格构式的构式原型 |
3.2.2 致使-兼格构式的构式扩展 |
3.3 好恶原因式的分析 |
3.3.1 好恶原因式的扩展承继 |
3.3.2 好恶原因式的话语功能 |
3.4 小结 |
第四章 爱恨类兼语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4.1 爱恨类兼语句在大纲和教材中的分布考察 |
4.1.1 爱恨类兼语句在大纲中的分布考察 |
4.1.2 爱恨类兼语句在教材中的分布考察 |
4.2 爱恨类兼语句的使用和偏误分析 |
4.2.1 情感状态类动词的语料分析 |
4.2.2 褒贬行为动词的语料分析 |
4.3 爱恨类兼语句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
4.3.1 大纲和教材的改进 |
4.3.2 “构式-语块”教学法爱恨类兼语句的教学片段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文章的基本结论 |
5.2 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乌克兰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面貌 |
2.1 汉语趋向补语的分类 |
2.2 简单趋向补语 |
2.3 复合趋向补语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趋向补语在乌克兰语中的对应表达 |
3.1 乌克兰语表行为动作趋向的前缀和前置词 |
3.2 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趋向意义在乌克兰语中的表现手段 |
3.3 汉语趋向补语与乌克兰语中的相关表达的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乌克兰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情况调查 |
4.1 调查设计 |
4.2 乌克兰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汉语趋向补语习得情况 |
4.3 乌克兰学生使用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与原因 |
4.4 语料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针对乌克兰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建议 |
5.1 语义和语用的教学改进建议 |
5.2 循序渐进分层次有重点的教学 |
5.3 对外汉语教材以及教学的改进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
五、研究方法 |
六、语料来源 |
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分析 |
一、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句法分析 |
二、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语义分析 |
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辨析 |
一、趋向意义 |
二、引申意义 |
第三节 汉越复合趋向补语的对比研究 |
一、越南语趋向补语简介 |
二、汉越语趋向补语的语法对比 |
三、汉越语趋向补语的句法对比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越南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简介 |
一、调查内容描述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设计 |
四、调查结果 |
第二节 越南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 |
一、引申意义不清 |
二、立足点混乱 |
三、与宾语搭配的错位 |
第三节 越南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 |
一、母语负迁移 |
二、目的语的干扰 |
三、教材的欠缺以及教学方面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越南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对策 |
第一节 教学对策 |
一、教师方面 |
二、教材方面 |
三、教学方法 |
第二节 越南学生复合趋向补语课堂教学设计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8)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语言本体研究 |
1.4.2 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
第2章 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偏误类型 |
2.1 语义偏误 |
2.1.1 误代 |
2.1.2 立足点偏误 |
2.2 句法偏误 |
2.2.1 遗漏 |
2.2.2 误加 |
2.2.3 错序 |
2.3 语用偏误 |
第3章 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偏误原因分析 |
3.1 “X来”本身的复杂性 |
3.1.1 “X来”的语法意义复杂 |
3.1.2 “X来”的离合性 |
3.1.3 “X来”与宾语位置的关系复杂 |
3.2 学习者自身的原因 |
3.2.1 词汇的泛化 |
3.2.2 学习者的回避策略 |
3.3 学习环境的影响 |
3.3.1 教师的影响 |
3.3.2 教材编写的缺陷 |
第4章 “X来”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与对照教学效果研究 |
4.1 教学建议 |
4.1.1 对教师的建议 |
4.1.2 对学生的建议 |
4.1.3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4.2 教案设计 |
4.3 对照教学效果研究 |
4.4 调研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5章 结语 |
5.1 本文所作主要工作 |
5.2 本文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5.3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新疆伊犁地区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儿童学业语言发展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
1.1.2 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2 论文结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3.3 方法论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儿童的学业语言概念化研究 |
2.1.1 学业语言的术语与定义 |
2.1.2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学业语言概念化 |
2.1.3 基于实证的学业语言结构特征操作化 |
2.1.4 学业语言概念框架的反思重构与要素讨论 |
2.1.5 本研究所界定的学业语言概念 |
2.1.6 本研究学业语言编码分析框架的确立 |
2.2 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研究 |
2.2.1 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价值研究 |
2.2.2 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途径研究 |
2.2.3 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现状研究 |
2.3 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1 语言与认知、文化的关系研究 |
2.3.2 影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教育情境因素研究 |
2.4 学业语言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
2.4.1 学业语言的研究范式 |
2.4.2 学业语言的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与思路 |
3.1.1 版块一:儿童学业语言的概念框架界定研究 |
3.1.2 版块二: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现状研究 |
3.1.3 版块三: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3.2 研究对象与材料 |
3.2.1 参与研究的幼儿园简介 |
3.2.2 研究被试对象 |
3.2.3 研究材料: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番茄的旅行》 |
3.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3.1 儿童语料库法(CHILDES) |
3.3.2 工具测评法 |
3.3.3 问卷调查法 |
3.3.4 访谈法 |
3.3.5 观察法 |
3.4 研究信效度与伦理考量 |
3.4.1 研究信效度考量 |
3.4.2 研究伦理的考量 |
3.5 研究创新 |
第四章 新疆伊犁学前儿童日常语言与学业语言发展概况 |
4.1 儿童日常语言发展 |
4.1.1 儿童日常词汇发展 |
4.1.2 儿童日常句法发展 |
4.2 儿童学业语言发展 |
4.3 儿童日常语言与学业语言发展的相关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伊犁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词汇水平 |
5.1 学业语言词汇发展水平的量化研究结果 |
5.1.1 词汇多样性发展 |
5.1.2 用词精确性发展 |
5.2 学业语言词汇发展形态的质化分析 |
5.2.1 词汇多样性发展形态 |
5.2.2 用词精确性发展形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疆伊犁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句法水平 |
6.1 学业语言句法发展水平的量化研究结果 |
6.1.1 句法结构完整/复杂性发展 |
6.1.2 句子成分修饰/复合性发展 |
6.2 学业语言句法发展形态的质化分析 |
6.2.1 句法结构完整/复杂性发展形态 |
6.2.2 句子成分修饰/复合性发展形态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新疆伊犁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语用水平 |
7.1 儿童学业语言语用发展的量化研究结果 |
7.1.1 语用交流行为丰富灵活性发展 |
7.1.2 会话情境认知挑战性发展 |
7.1.3 学业话语功能正式性发展 |
7.2 儿童学业语言语用发展的质化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教育情境下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8.1 研究结果 |
8.1.1 儿童日常语言对其学业语言发展的影响 |
8.1.2 儿童认知能力对其学业语言发展的影响 |
8.1.3 教师学业语言观念与实践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8.1.4 教师学业语言输入质量及其与儿童学业语言输出质量的相关性 |
8.2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9.1 结论、讨论与建议 |
9.1.1 树立学前儿童学业语言萌发的目标意识 |
9.1.2 确立全面而科学的儿童学业语言及其发展观 |
9.1.3 立足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现状特征提供精准教育支持 |
9.1.4 充分发挥教育情境下影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作用 |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以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兼语句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学界研究综述 |
1.2.1 兼语句的本体研究 |
1.2.2 兼语句二语教学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和行文说明 |
第2章 兼语句习得偏误分析 |
2.1 兼语句习得偏误分布 |
2.2 兼语句习得偏误类型 |
2.2.1 成分误用 |
2.2.2 成分缺漏 |
2.2.3 成分多余 |
2.2.4 错序 |
2.2.5 句式杂糅 |
2.2.6 句式误用 |
小结 |
第3章 兼语句教学现状调查 |
3.1 汉语教师志愿者兼语句教学现状分析 |
3.2 孔院常用教材兼语句编排情况调查分析 |
小结 |
第4章 兼语句教学设计 |
4.1 教学设计依据 |
4.1.1 教学原则 |
4.1.2 教学对象 |
4.1.3 教学内容 |
4.2 使令类兼语句教学设计 |
4.3 有无类兼语句教学设计 |
4.4 喜怒类兼语句教学设计 |
4.5 V给类兼语句教学设计 |
4.6 称呼类兼语句教学设计 |
小结 |
第5章 兼语句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
5.1 实践背景 |
5.2 两类兼语句教学设计实践结果统计及反思 |
5.2.1 喜怒类兼语句教学设计实践结果统计及反思 |
5.2.2 V给类兼语句教学设计实践结果统计及反思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四、初中英语教材中复合宾语表示法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初级阶段英、韩母语学生汉语主谓宾语序习得研究[D]. 贾红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指令语的调查及特点分析[D]. 吴芳燕. 西南大学, 2020(05)
- [3]越南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偏误研究[D]. 郑氏青玄. 扬州大学, 2020(05)
- [4]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趋向补语研究 ——以《发展汉语》、《博雅汉语》为例[D]. 刘圆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现代汉语“爱恨”类兼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占汉煌.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乌克兰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 亚历山德拉(Oleksandra Palianychka).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偏误分析[D]. 陈氏海燕(TRAN THI HAI YEN).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复合趋向补语“X来”的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赵越. 南昌大学, 2020(01)
- [9]新疆伊犁地区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研究[D]. 蒋忠心.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兼语句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D]. 粟茜. 湖南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