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及其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伟[1](2016)在《仿古屋面金属瓦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作为建筑流派中的重要一支,仿古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仿古建筑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业内欢迎。然而,虽然各个地方仿古之风大盛,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传统的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建筑物对外观、实用性、耐久性及施工进度的要求,如何将新型的建筑材料、新的构造做法、新的坡屋面构造做法应用于现代仿古建筑上,并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施工工艺值得思考。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仿古屋面金属瓦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金属瓦的生产工艺,金属瓦的常用规格以及金属瓦的实用特点,并将金属瓦使用效果与其他材料瓦进行对比,认为金属瓦屋面是现代仿古建筑最优的屋面形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混凝土坡屋面金属瓦施工过程做了全方位跟踪研究,归纳和总结了金属瓦从加工制作、前期准备、现场安装、成品保护各阶段实施步骤和节点控制措施,分析了金属瓦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明确了金属瓦在仿古屋面中的应用原理和手法,解析其施工要素、施工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归纳了一套完整的金属瓦坡屋面安装施工工艺。对推广金属瓦的应用和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哲伟[2](2015)在《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的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建筑市场中,陶瓷面砖所占有比重较大,而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也较为广泛.陶瓷面砖属于一种装饰材料,能够使得建筑的美观性得到增强,但是这种装饰材料在具体的施工当中,由于自重较大,加之其施工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在实际的应用和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其市场的主体地位被取代,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的发展.本文就主要针对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白雪娇[3](2010)在《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村镇居民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推进村镇小康住宅建设,提高住宅质量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建农村住宅约占全国新建住宅总量的一半以上,到2010年,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农村需新建住宅30多亿平方米。然而与城市相比,村镇住宅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包括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技术等诸多方面,村镇住宅建设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建筑节能方面,村镇住宅大都存在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室内热环境不舒适等问题,导致村镇住宅能耗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攀升,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开发高效节能的新型多功能建筑围护材料和产品是抑制现有村镇住宅建设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能源的巨大消耗、提升我国村镇建筑质量和功能、实现建筑节能总体目标的重要措施。本课题属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小康住宅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环保经济型小康住宅配套建材与产品开发”的子课题三“住宅保温屋面体系与材料研究与开发”。通过对前期调研资料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农村住宅体系屋面材料和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农村屋面的特点及适用性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这种夹芯式保温屋面板是以防水砂浆层作为上面层材料,硅酸钙板作为下面层材料,内衬批荡网与轻质保温芯材共同构成夹芯保温屋面板。防水砂浆批抹在批荡网上侧,批荡网可以起到限裂作用,而防水砂浆则可以作为一道刚性防水,一起构成保护层。保温芯材不仅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而且由于轻质,可降低屋面重量。硅酸钙板与下面的防水层(卷材或涂料)粘结良好,同时起到防水层保护层的作用。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替代传统屋面材料可提高施工工效,减轻结构负荷,提高建筑物保温、防水性能以及安全性能,降低综合造价。通过对几种防水砂浆性能的比较,选择有机硅防水砂浆作为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面层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了防水砂浆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分析比较了我国城市建筑中应用广泛的几种主要保温隔热材料的特性和适用范围,确定以挤塑型聚苯板(XPS板)作为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保温隔热材料;通过试验比较几种市面上常用的可以用于粘结挤塑板(XPS)的胶粘剂的性能,选择改性丙烯酸酯胶作为粘结层材料;对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进行了整体性能测试,并与传统屋面做法进行造价分析比较。
鲍珊珊[4](2010)在《金鼎花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一线城市开发成本不断上升、市场逐渐饱和等因素影响,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将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中活跃着一大批中小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和业务拓展过程中,这些企业正在遭遇地产巨头和新兴企业的竞争。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软肋在于项目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其中项目成本管理是表现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直接导致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陷于一种效率低、利润薄、缺乏可持续性的粗放型经营格局。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小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课题。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本文不是单纯研究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问题,而是充分考虑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对二线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特征进行了定位、将市场竞争、外部环境以及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特征结合起来,从新的视角研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问题,探索适用于中小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以期解决中小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作者借参与金鼎花园项目管理的机会,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开发该项目的金鼎房地产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居于二线城市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在金鼎项目之前的若干项目中,该公司的项目成本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以往诸如金辉花园这一典型项目的分析和诊断,本文发现金鼎公司项目成本管理主要问题体现在缺乏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忽视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缺少公平公正的招标、成本管理方法不完善、施工过程直接费用控制不利,竣工核算不科学等方面。针对诊断发现的问题,本文作者从金鼎花园项目的基本情况入手,结合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该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不同阶段的成本管理设计了管理方案,通过加强项目可行性、风险性研究对项目做出科学决策;通过设计招标、推行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等措施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通过制定招标制度与程序、严审投标单位资质、推行整体招标等方式加强招标阶段的成本管理;通过建立全员管理、明确考核指标、利用挣值法进行成本纠偏等方法来控制项目直接费用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最后,在项目竣工阶段审核结算项目开发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控制成果,并通过实际成本检验预算成本的执行情况。经过对金鼎花园项目的研究得出结论,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不能只是局限于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对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才能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从而提高像金鼎公司这样的二线城市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利益。
虞志淳[5](2009)在《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其民居渊源深厚、特色鲜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关中民居的地域风貌业已模糊,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与演进,表现在用地布局、功能空间、建构技术、材料更新、生态节能、文化更替等诸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研究与技术支持,农村民居在自发转型背景下,出现脱离生态优势、丢弃历史传统、迷失地域文化、盲目跟风等现象,形成发展契机与现实问题并存的现状格局,新民居的命题由此产生。本文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关中民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挖掘和梳理其核心要素。质朴硬朗、对称端正、求实务本是其典型特征;窄长院落、单坡屋顶、厚重墙体构成地域技术范式;生土利用、自然通风、水窖涝池顺应气候与水土,是先民朴素自然生态观的智慧结晶;门楣题字、座山影壁、砖石木雕、槐院邻里都受历史浸染,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关中民居的内在基因和思想精髓仍然是现代民居建设应秉承和发扬的重要因素。围绕民居现代化、生态化和地域性三大主题,首次提出关中新民居的创作方法与途径。以融合与整合、继承与创新为总体目标,通过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从用地与空间、适宜性技术及文化脉络的多元角度,以建筑空间及其围合手法的改进探讨新民居的空间现代化;以现代建筑技术的支撑探讨新民居的使用生态化;以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探讨新民居的文化地域性。最终实现建筑空间、技术构建与文化传承的提升。进而从建筑空间、技术指标和地域语言三个方面首次提出关中新民居模式:空间模式在系统分析农民现状生活与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用地规模与长宽比的配置关系,提出二分、二分半、三分地用地空间模式;再从内部空间构成入手,区分居住、生活辅助和生产服务空间,提出卧室、餐厨房、工作间、储藏室等功能空间的需求与设计要点;由此延伸到形式多样的院落组合与邻里交往空间。技术指标中提出屋顶、墙体的材料构造、门窗设计等相关定量指标,并推广生土、秸秆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地域语言模式主要界定建筑形式语言、材料肌理、适宜尺度等内容,结合关中地方材料特性,运用建筑组合、材料肌理等手段,实现传统民居更新演进及新民居创新。最后列举了近年来部分新民居设计实践,探讨新民居多元创新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积极而又大量的实践探索才是关中新民居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龚俊敏,张海莹,黄筱婷,杜凌燕[6](2007)在《门窗幕墙,建筑的时尚靓衣》文中研究表明如今的建筑时尚气派与否,好象都在于幕墙做得如何漂亮。幕墙就象建筑的一件时尚外衣,酷酷的,靓靓的,或许有着明星的气质,或许有着时尚的气派,金茂大厦、恒隆广场,不同的建筑造型,不同的幕墙设计,却同样给人以美的感受。幕墙能给建筑带来如此的魅力,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幕墙的组成及结构吧。
潘安平[7](2002)在《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发展,不仅包括数量(速度和规模)的扩张,而且包括经济系统运行质量(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提高。由于受到资源的有效供给的限制,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途径。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一靠改进投入要素的质量;二靠改进转换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而这一些归根结底要靠技术、工艺、组织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建筑业整体技术水下仍然偏低,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与建筑事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此同时,适应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能动、高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行业科技进步的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和形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政策不配套、科技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是束缚和制约建筑科技进步的主要障碍。因此,提高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我国建筑业的创新活动才刚刚开始,因此有些企业对建筑业技术创新活动形成种种误解,甚至将技术创新活动等同于推广“四新”技术。为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尽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尽快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创新的新局面;因此有必要在理论的高度上对建筑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总结和系统化。使之逐渐被政府部门、建筑业主和广大承包商所接受,为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政策建议。 因此,本文先从实证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必将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态势出发,结合我国建筑业市场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实践上提出了建筑业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对经典技术创新理论进行综述之后,构架出产业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建筑业技术创新理论范畴,从理论角度提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围绕建筑生产的产业链作为切入点,提出根据“精益生产”转化而来的“精益建筑”概念,主要通过对建筑产品、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生产技术这三个创新模块运行方式的总结,从而概括出一般的结论。采取以实证研究为主,从一般到个别,又从特殊到普遍的方法架构产业创新系统;并对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进行了论述,指出它们也是建筑业技术创新理论的一个必不可少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最后就温州市建筑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各章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将给我国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实证指出技术创新是利用高科技实现我国传统产业(包括建筑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障。然后通过分析了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实践上指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本文立论的背景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以及解决的思路即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 第二章、技术创新理论的综述 本章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的综述,对技术创新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构架出产业创新体系框架,根据国外建筑业创新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英国建筑业技术创新活动,指出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建筑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启示意义。浙江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三章、建筑产品创新 本章首先进行建筑产品创新的内涵的界定,指出建筑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关键;然后着重就面大量广的住宅产品设计创新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筑产品创新中应该引入功能成本分析法,利用价值工程的观点提出住宅产品设计创新的途径,并且就智能型住宅设计方案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就产品设计创新效果的评价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案例计算。 第四章、建筑材料创新 本章首先通过对我国建筑材料技术创新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建筑材料生产尚处于低生产率、低科技水平的拼资源消耗阶段:然后分析建筑材料创新的动力机制,指出了建筑材料创新的目标和动力源,以及创新途径;最后根据我国发展状况,提出现阶段建筑材料创新的重点是围绕传统产品的优化升级和新型建筑材料品种研究开发,并对各类材料分别进行了具体实证分析研究。 第五章、建筑技术工艺创新 本章首先阐述了建筑生产技术创新的作用:其次、然后提出建筑主产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根据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科技含量较低的实际状况,提出生产技术创新首先需要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必须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第三、就今后建筑生产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阐述了自己的具体观点。最后,阐述了笔者到宁波常洪隧道工程进行调研时,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创新活动所进行的分析研究。 第六章、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本章首先通过对我国建筑企业现状的实证研究,指出妨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几大因素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并且列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建立
谢悦增[8](2002)在《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及其施工技术》文中提出 我国的建筑陶瓷工业历经近二十几年来的迅猛发展,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产量规模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总体生产规模从八十年代初的几千万平方米,发展到1998年的1.17亿平方米。1995年增加到了
二、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及其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及其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仿古屋面金属瓦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1 瓦的发展现状 |
1.2.2 瓦的发展前景 |
1.2.3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2 瓦及金属瓦 |
2.1 瓦的分类 |
2.2 瓦的作用及要求 |
2.3 金属瓦的制造 |
2.4 金属瓦的构造 |
2.5 金属瓦的特点和应用 |
2.5.1 金属瓦的特点 |
2.5.2 金属瓦与其他瓦的性能对比 |
2.5.3 金属瓦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
3 金属瓦屋面工程 |
3.1 工程概况 |
3.2 工程特点 |
3.3 工程难点 |
3.4 施工方案实施 |
3.4.1 施工部署 |
3.4.2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
3.4.3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
3.4.4 斜屋面模板支架计算 |
3.5 施工方案的实施 |
4 施工控制措施 |
4.1 施工质量要求 |
4.2 安全措施 |
4.3 环保措施 |
4.4 成品保护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陶瓷饰面砖概述 |
2 陶瓷饰面砖发展进程 |
3 建筑陶瓷饰面砖分析 |
4 建筑陶瓷饰面砖存在的问题 |
5 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施工工艺要求 |
5.1 抗裂砂浆的工艺要求 |
5.2 陶瓷饰面砖的工艺要求 |
5.3 陶瓷饰面砖勾缝胶粉的工艺要求 |
6 结束语 |
(3)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
1.2.2 我国农村住宅亟需节能 |
1.2.3 我国农村住宅现状 |
1.2.4 现有农村屋面形式 |
1.2.5 现有农村住宅屋面保温材料 |
1.2.6 传统屋面形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1.2.7 倒置式屋面的优点 |
1.2.8 倒置式保温屋面构造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 |
1.2.9 我国屋面保温板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应用前景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保温层材料 |
2.1 屋面保温隔热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
2.2 我国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发展概况 |
2.3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 |
2.3.1 矿棉 |
2.3.2 玻璃棉 |
2.3.3 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 |
2.3.4 膨胀蛭石及其制品 |
2.3.5 泡沫混凝土 |
2.3.6 泡沫玻璃 |
2.3.7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
2.3.8 新型保温隔热材料 |
2.4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保温层材料的选用 |
3 面层材料 |
3.1 防水材料种类 |
3.2 防水混凝土 |
3.3 防水砂浆 |
3.3.1 多层抹面水泥防水砂浆 |
3.3.2 掺外加剂的防水砂浆 |
3.4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面层材料的选用 |
3.5 面层材料防水砂浆的性能研究 |
3.5.1 试件制备 |
3.5.2 防水砂浆的性能 |
4 增强材料、粘结材料及底面板 |
4.1 增强材料—批荡网 |
4.2 底面板—硅酸钙板 |
4.2.1 硅酸钙板的发展现状 |
4.2.2 硅酸钙板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
4.2.3 硅酸钙板用于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 |
4.3 粘结层 |
4.3.1 建筑用胶粘剂的主要类别 |
4.3.2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采用的胶粘剂 |
5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性能研究 |
5.1 构造及制作工艺 |
5.1.1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构造 |
5.1.2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制作工艺 |
5.2 性能研究 |
5.2.1 物理性能 |
5.2.2 力学性能 |
5.3 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与传统屋面的比较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金鼎花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目的 |
1.2.2 论文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存在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
2.1 相关理论综述 |
2.2 项目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
3 金鼎公司与金鼎项目简介 |
3.1 金鼎公司简介 |
3.2 金鼎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
3.2.1 决策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2 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3 招标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4 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5 竣工阶段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金鼎花园项目简介 |
4 金鼎项目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
4.1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
4.1.1 决策阶段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
4.1.2 决策阶段加强项目风险性研究 |
4.1.3 金鼎花园项目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决策 |
4.2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
4.2.1 推行设计单位招标 |
4.2.2 采用合同控制造价 |
4.2.3 推行限额设计 |
4.2.4 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
4.3 项目招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
4.3.1 确定招标内容 |
4.3.2 采用多家竞标的整体招标方式 |
4.3.3 制定缜密的招标制度及评标程序 |
5 金鼎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
5.1 建立全员成本管理 |
5.2 明确管理层次及考核指标 |
5.3 利用挣值法分析控制项目成本 |
5.3.1 挣值法的基本参数 |
5.3.2 挣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
5.3.3 挣值法评价曲线 |
5.3.4 金鼎花园项目利用挣值法纠偏 |
5.4 直接费用的控制 |
5.4.1 直接人工费的控制 |
5.4.2 直接材料费的控制 |
5.4.3 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
5.5 期间费用的控制 |
6 金鼎项目竣工结算与成本管理绩效考核 |
6.1 金鼎项目竣工结算 |
6.1.1 严格审核,办理竣工结算 |
6.1.2 财务部门把关,办理竣工结算 |
6.2 金鼎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考核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1.1.1 社会经济变革 |
1.1.2 民居的发展现状 |
1.1.3 关中民居的境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民居的研究现状 |
1.2.2 现代化、生态化与地域性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建筑空间模式 |
1.3.2 民居生态属性 |
1.3.3 历史文化传承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 |
1.4.2 多学科交叉研究 |
1.4.3 层级理论研究 |
1.4.4 建筑类型学研究 |
2 传统关中民居解析 |
2.1 历史属性 |
2.1.1 关中的概念 |
2.1.2 历史演进 |
2.2 地域性特征 |
2.2.1 空间要素 |
2.2.2 空间组织 |
2.2.3 外部形态 |
2.2.4 建构解析 |
2.2.5 地域技术范式 |
2.3 环境要素 |
2.3.1 自然生态要素 |
2.3.2 生态技术应用 |
2.3.3 室内热环境 |
2.3.4 绿色设计思想 |
2.4 文化属性 |
2.4.1 文本释义 |
2.4.2 生活模式 |
2.4.3 街坊邻里 |
2.4.4 民居聚落 |
2.4.5 传统文化 |
2.5 传统关中民居辨析 |
2.5.1 外在特征 |
2.5.2 适宜生态技术 |
2.5.3 内在基因 |
2.6 小结 |
3 现代关中民居的演变 |
3.1 社会变革 |
3.1.1 社会经济发展 |
3.1.2 生产方式变化 |
3.1.3 村落形态变迁 |
3.2 居住形态转变 |
3.2.1 发展阶段 |
3.2.2 城乡一体化 |
3.2.3 宅基用地 |
3.2.4 居住人口的变化 |
3.3 建筑技术演进 |
3.3.1 材料的更替 |
3.3.2 建构手段 |
3.3.3 资源利用方式 |
3.3.4 建筑热工性能 |
3.4 建筑空间变化 |
3.4.1 类型分析 |
3.4.2 空间特性 |
3.4.3 空间变形 |
3.5 本源剖析 |
3.5.1 关中民居特征演化 |
3.5.2 三间房的原初居住模式 |
3.5.3 房屋与院落图底关系的转换 |
3.5.4 建造的阶段性与延续性 |
3.6 存在问题 |
3.6.1 空间闲置与功能不足 |
3.6.2 资源与能源利用的误区 |
3.6.3 经济制约与盲目跟风 |
3.6.4 传统文化的丢失 |
3.7 小结 |
4 关中新民居创作方法与途径 |
4.1 创作目标 |
4.1.1 融合与整合 |
4.1.2 继承与创新 |
4.2 创作要点 |
4.2.1 农村居住的特性 |
4.2.2 价值取向 |
4.2.3 类型与模式 |
4.2.4 适宜性低技术策略 |
4.2.5 现代化地域性特征 |
4.3 建筑空间 |
4.3.1 用地与空间 |
4.3.2 功能与空间 |
4.3.3 养老模式探讨 |
4.3.4 既有宅院改造 |
4.4 适宜性技术 |
4.4.1 建构技术 |
4.4.2 太阳能利用 |
4.4.3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
4.4.4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 |
4.5 文化脉络 |
4.5.1 地域性体现 |
4.5.2 现代化进程 |
4.5.3 生态化显现 |
4.6 小结 |
5 关中新民居模式研究 |
5.1 用地空间模式 |
5.1.1 二分地模式 |
5.1.2 二分半模式 |
5.1.3 三分地模式 |
5.2 功能空间模式 |
5.2.1 主要居住空间 |
5.2.2 生活辅助空间 |
5.2.3 生产服务空间 |
5.2.4 院落空间 |
5.3 技术指标 |
5.3.1 坡屋顶的设计 |
5.3.2 墙体设计指标 |
5.3.3 门窗设计要点 |
5.4 地域语言模式 |
5.4.1 形式语言 |
5.4.2 材料肌理 |
5.4.3 建筑组合 |
5.5 小结 |
6 新民居设计实践 |
6.1 方案示例 |
6.1.1 八合院 |
6.1.2 新里坊 |
6.1.3 新聚居 |
6.2 建设实例 |
6.2.1 户县东韩村 |
6.2.2 临潼秦俑村 |
6.2.3 长安南山庭院 |
6.3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表来源索引 |
附录一 科研及学术论发表 |
附录二 居住建筑及空间环境调查问卷 |
(7)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
摘要(英文) |
第一章 绪论 |
1.1 技术创新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
1.2 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本文研究任务 |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的理论文献综述 |
2.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2.2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 |
2.3 英国建筑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产品创新 |
3.1 建筑产品创新的内涵界定 |
3.2 建筑产品设计创新——产品设计的功能成本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材料创新 |
4.1 我国建筑材料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
4.2 建筑材料创新的动力机制 |
4.3 建筑材料创新的重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生产技术创新 |
5.1 建筑生产技术创新的作用 |
5.2 建筑生产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 |
5.3 建筑生产技术创新的重点 |
5.4 宁波常洪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创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
6.1 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现状分析 |
6.2 加强建筑业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设 |
6.3 建立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体系 |
6.4 强化资金管理,完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
6.5 创造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氛围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温州市建筑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永强城镇住宅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
7.1 “永强模式”的由来 |
7.2 住宅建设创新示范项目—罗东锦苑 |
7.3 “永强模式”的示范意义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8.1 本文主要结论 |
8.2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及其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仿古屋面金属瓦施工工艺研究[D]. 王伟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2]建筑装饰陶瓷饰面砖的应用与发展[J]. 张哲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3]新型夹芯式保温屋面板的研究[D]. 白雪娇.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9)
- [4]金鼎花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鲍珊珊.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2)
- [5]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模式研究[D]. 虞志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04)
- [6]门窗幕墙,建筑的时尚靓衣[J]. 龚俊敏,张海莹,黄筱婷,杜凌燕.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2007(09)
- [7]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潘安平. 浙江大学, 2002(01)
- [8]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及其施工技术[J]. 谢悦增. 广东建材,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