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科技对编辑工作的影响与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张夙[1](2021)在《对编辑出版的理解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编辑出版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地说明了什么是编辑,前人对编辑出版的争论,阐述了编辑学与出版学的研究现状以及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了编辑出版活动手段现代化的优势,方法,分析总结了其现代化所面临的困难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王秀芳[2](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张志强,王鹏飞,魏玉山[3](2020)在《“十三五”以来的出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三五"以来的出版学研究丰富多元。论文方面,涵盖了出版史、编辑学相关理论、阅读文化、数字出版、学术出版、主题出版、出版营销与管理、出版改制、出版"走出去"等九大主题;专着方面,则在出版学理论、出版史、编辑学、出版经营管理、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等五个领域多有拓展。当前出版学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研究不深入、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极分化、对现代出版技术研究不足、研究问题扎堆等问题。对于"十四五"期间出版学研究,可以在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出版融合发展研究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覃潇[4](2018)在《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文中提出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业态的冲击很大,这种冲击为讯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坚守传统媒体对讯息传播的把控机制,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媒体融合发展,保证讯息传播的有序性、科学性、准确性,做强内容生产、创新工作方法、传播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或者说建构继承与创新的融媒时代的编辑主体意识,是尤其关键且迫在眉睫之要务。为此,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进行探讨。从时代要求、行业需求、受众诉求层面分析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探讨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发展;从编辑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策划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信息传播的把关者、文字处理的加工者、精神文化产品的营销者等五个“角色”,探讨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从国家层面、媒体自身、编辑自我等三个方面,提出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实现的路径和保障。通过对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建构的探讨,从理论上明确融媒时代编辑职务的主体责任和履行责任的心路思想,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编辑队伍提供支持。
张炯[5](2017)在《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童书出版一直是出版产业中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一个板块,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儿童阅读受关注度的提高,儿童阅读需求持续增长,童书出版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抢占市场,童书界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的现象比比皆是。童书出版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出版的源头进行把控,需要以编辑力的提升为基础。童书编辑作为童书选题的策划人、童书质量的把关人、童书阅读的引导人,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和服务,如何在童书出版活动中形成并提升编辑力,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全民阅读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双重背景下,立足于编辑学的专业视角,结合国内外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围绕童书出版的流程与特点,对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首先,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如儿童、童书、编辑力等进行界定,揭示了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特征、构成和作用,阐述了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将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因素分为内生影响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中,童书编辑的自我角色认同、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是编辑力形成的内生影响因素;文化政策环境、国际竞争环境、数字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童书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是编辑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因素。再次,在归纳童书出版编辑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炼出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从微观编辑力、中观编辑力和宏观编辑力三个层面构建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与评价体系。最后,分别针对童书编辑个体、童书出版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编辑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为我国童书出版产业发展和儿童阅读推广提供参考。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本文在编辑力一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童书出版这一特定对象,对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特征、构成等进行系统梳理,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出版学的理论研究范畴。从实践价值看,分析我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形成因素与提升途径,不仅有助于童书编辑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个人编辑力水平,而且有助于童书出版企业将编辑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编辑实力,促进我国童书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胡之鑫[6](2016)在《从当代编辑学论着的出版现状看编辑学学科建设情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辑学走过了风风雨雨六十年,近十几年更是编辑学发展的新时期。文章对从2000年至2014年在中国内地出版的编辑学论着的出版情况作了较为全面地梳理,运用《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的书目汇总资料,将编辑学着作进行整理并分类,共计9类,分别是基础理论研究、编辑活动与编辑规律研究、编辑主体研究、编辑史研究、编辑出版学科与专业教育研究、新媒体编辑学研究、部门编辑学研究、翻译论着研究和论文及其他研究。通过对编辑学着作九大类别的分析和近十五年与前五十年着作出版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编辑学的论着在学术上的进展和学科建构的现状。近年来,编辑学的研究形势较好,进展不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问题。近十几年的编辑学学科情况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全媒体新媒体带来的"数字化时代",把传统的编辑学也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不论是编辑学科、编辑事业还是编辑主体,都应迅速适应并完成华丽转型,从而推动和完善编辑学的学科建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及结论三大部分,在正文部分包含四个章节。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第一章对本文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2000年-2014年十五年《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所收录的编辑学论着的出版情况进行总体样本统计,采取纵向和横向分析的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评析;第二章介绍编辑学的发展特点,以内容为线索,对编辑学论着进行分类,从而找到编辑学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第三章是对编辑学学科建构的现状分析,首先承认"编辑有学"且日趋成熟,其次新媒体时期为其提供了新的建设平台,再次编辑学学科建设中编辑出版学教育的转型也势在必行;第四章通过对编辑学论着的研究统计发现,总结新的历史时期对编辑学研究和编辑学学科建构中存在主要问题。第五章主要借鉴优秀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结论部分总结介绍2000年-2014年十五年编辑学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新变化新特点,论着出版情况是学科建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详细研究有助于编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编辑学论着的出版情况为切入点,从横向内容分类和纵向时间分类,对《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所收录的有关编辑学着作进行统计,从而对编辑学学科进行特点解读,并对学科建构情况及规律予以分析,探求近十五年来编辑学发展的走势。
李晓莉[7](2015)在《阙道隆的编辑实践及理论研究特征》文中提出阙道隆是我国着名的编辑家,自1947年从事编辑工作到担任中青社总编辑期间的六十多年里,他倾心执着编书,潜心研究立学,成绩卓越,将其一生奉献给了编辑事业。搜集、整理和分析阙道隆先生编辑出版活动资料的同时,对其几十年的编辑出版工作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究。阙道隆六十多年的编辑生涯可划分为初识编辑时期、投身文学作品的编辑、全面主持中青社、构建与完善编辑学理论等四个阶段。在中青社工作期间,阙道隆身体力行,善于开拓,注重选题策划,提高书籍质量,重视青年读物,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主持与策划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给读者,包括《青年文摘》、《青年文学》、《青年文库》等。作为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拓荒者,阙道隆在编辑立学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转变,从编辑实践经验的总结到编辑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从学术课题的研究到编辑学学科体系的构想、从书籍编辑学研究到普通编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成果。他也是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在学科研究对象的确立、教科书编写以及理论框架构建等方面都起到了带头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阙道隆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工作,坚持编辑学研究,老而弥坚,呕心沥血地撰写了多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学术着作。他主持编纂的《实用编辑学》与《书籍编辑学概论》均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较大反响。后来他独着的《编辑学理论纲要》更是被学界、业界公认为是中国编辑学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阙道隆的编辑实践与编辑理论为编辑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编辑学从无到有的跨越,他勇于探索的创新理念和谦虚谨慎的治学风范成为了现代编辑的楷模,同时也为立学新人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李卓彦[8](2015)在《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现状及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众多新媒体兴起,给包括报刊在内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新时期编辑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李雪[9](2014)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文中指出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商品,其基本功能是传播、交流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的不断更新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是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办刊体制改革对现代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具备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业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打造既"专"又"博"的编辑队伍,顺应时代的要求。
陈树[10](2014)在《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与作者文化思想的多样化诉求、出版行业的激烈竞争、流行话语系统的主导、市场经济带来的负能量作用等等,对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和诉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鉴于此,我国的编辑部门要直面这些挑战,借鉴西方先进的编辑思想,推动编辑审稿流程的网络化、科学化、专业化,强化编辑的问题意识、学术创新意识、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以及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的现代编辑能力和科学处理编辑工作涉及到各个关系群落和环节,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事业在挑战获得新生。
二、现代科技对编辑工作的影响与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科技对编辑工作的影响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对编辑出版的理解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学的研究现状 |
(一)基本观点逐步趋同 |
(二)编辑学理论架构逐步完善 |
(三)建立媒体多样化的普通编辑学任务 |
二、出版学的研究现状 |
三、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 |
四、编辑出版活动的现代化 |
(一)编辑出版技术现代化的优势 |
(二)实现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方法 |
(三)编辑出版现代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1.编辑出版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
2.编辑出版现代化出现问题如此严重,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
五、结语 |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
三、推进医学改革 |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十三五”以来的出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以来的出版学论文评述 |
(一)出版史 |
(二)编辑学相关理论研究 |
(三)阅读文化 |
(四)数字出版 |
(五)学术出版 |
(六)主题出版 |
(七)出版营销与管理 |
(八)出版改制 |
(九)出版“走出去” |
二、“十三五”以来的出版学研究专着评述 |
(一)出版学理论方面的代表性着作 |
(二)出版史方面的代表性着作 |
(三)编辑学方面的代表性着作 |
(四)出版经营管理方面的代表性着作 |
(五)新媒体与数字出版方面的代表性着作 |
三、出版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部分研究不深入 |
(二)基础理论研究不足 |
(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极分化 |
(四)对现代出版技术研究仍不足 |
(五)研究问题呈现扎堆化现象 |
四、“十四五”的出版学研究重要课题 |
(一)出版学学科史研究 |
(二)出版融合发展研究 |
(三)中外出版发展比较研究 |
(四)出版学学科建设研究 |
(五)出版机构与出版人物研究 |
(六)疫情后出版发展研究 |
(4)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课题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四、课题研究内容 |
(一)对融媒时代和编辑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进行讨论 |
(二)对融媒时代为什么要再造编辑主体意识进行分析 |
(三)对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发展问题进行思考 |
(四)对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进行探究 |
(五)对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实现路径的保障措施进行设计 |
第一章 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建构的紧迫和必要性 |
第一节 时代要求:融媒时代的媒介生态需要编辑强化主体意识 |
一、关于融媒时代的媒介生态 |
二、融媒时代的媒介生态对编辑主体意识提出新的要求 |
第二节 行业需求:传媒业的发展壮大需要编辑重塑主体意识 |
一、媒体融合发展助推传媒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
二、融媒时代需要编辑不断提升自我 |
第三节 大众诉求:受众心理需要编辑主体意识的引导 |
一、网络时代要求媒体对受众心理进行引导 |
二、庞大的用户群体要求编辑强化主体意识 |
第二章 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发展 |
第一节 本体论层面:编辑主体要突出社会效益,兼取经济效益 |
一、编辑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突出社会效益 |
二、编辑需要树立市场意识,注重经济效益 |
三、编辑应该筑牢精品意识,提供优质产品 |
第二节 认识论层面:编辑主体要抢占话语权,把握主动权 |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与广泛性需要编辑掌握话语主动权 |
二、新媒体的时效性与交互性要求编辑赢得第一落点 |
第三节 方法论层面:提升编辑主体综合素质,做复合型人才 |
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技能 |
二、要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 |
三、要具备艺术审美能力 |
第三章 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当代体现 |
第一节 讲好中国故事的“策划者” |
一、增强对“中国故事”的认识 |
二、聚焦选题策划的水平和能力 |
三、提升“中国故事”的谛构能力 |
第二节 造就文化软实力的“践行者” |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
二、夯实弘扬优秀文化的水平和能力 |
三、树立“文化+”和“+文化”理念 |
第三节 信息传播的“把关者” |
一、严把思想政治关 |
二、严把内容生产的真实关 |
三、严把信息安全关 |
四、严把语言文字关 |
第四节 受众知识素养的“塑造者” |
一、强化读者立场 |
二、加强文学修养 |
三、树立工匠精神 |
第五节 精神文化产品的“营销者” |
一、树立精神高地意识 |
二、树立“事业”与“产业”意识 |
三、树立“互联网+”营销意识 |
四、树立融合传播意识 |
第四章 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实现的路径与保障 |
第一节 国家层面:加强信息传播与网络法制建设 |
一、加强信息传播法制建设 |
二、着力网络法制建设 |
三、重视融媒编辑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媒体本身:加强改革创新与交流合作自律 |
一、改革创新,再造流程 |
二、内容生产,质量至上 |
三、交流合作,规范自律 |
第三节 编辑自我:加强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建设 |
一、强化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素养 |
二、着重能力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儿童阅读推广已成为社会共识 |
1.1.2 童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活力最强的板块 |
1.1.3 童书出版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3.1 童书出版研究 |
1.3.2 编辑力与童书编辑研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概念界定 |
1.6.1 儿童及童书 |
1.6.2 少儿出版、少儿图书出版与童书出版 |
1.6.3 编辑与编辑力 |
2 童书出版编辑力概述 |
2.1 编辑力的基本理论问题 |
2.1.1 编辑力的内涵 |
2.1.2 编辑力的特征 |
2.1.3 编辑力的构成 |
2.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 |
2.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特征 |
2.4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构成 |
2.4.1 微观层面的童书编辑能力 |
2.4.2 中观层面的童书编辑竞争力 |
2.4.3 宏观层面的童书编辑影响力 |
2.5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作用 |
2.5.1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微观作用 |
2.5.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中观作用 |
2.5.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宏观作用 |
3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内外因素 |
3.1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内生影响因素 |
3.1.1 童书编辑的自我角色认同 |
3.1.2 童书编辑的多元知识结构 |
3.1.3 童书编辑的多样思想意识 |
3.1.4 童书编辑的道德法律修养 |
3.2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因素 |
3.2.1 文化政策环境与儿童阅读状况发生变化 |
3.2.2 国际化竞争环境给童书编辑提出新要求 |
3.2.3 数字新媒体环境促使童书编辑能力升级 |
3.2.4 日益复杂的童书出版环境需要规范引导 |
4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 |
4.1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
4.1.1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思路 |
4.1.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方法 |
4.2.1 相关模型构建理论及其方法 |
4.2.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方法 |
4.3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构建 |
4.3.1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构成要素 |
4.3.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生成路径与分析框架 |
4.3.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调查样本与数据分析 |
4.3.4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运用 |
4.4 童书出版编辑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4.4.1 童书出版微观编辑力评价 |
4.4.2 童书出版中观编辑力评价 |
4.4.3 童书出版宏观编辑力评价 |
5 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
5.1 童书编辑个体层面的编辑力提升策略 |
5.1.1 全面了解童书特性及童书创作者 |
5.1.2 充分考虑受众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
5.1.3 提高市场感知力及童书策划能力 |
5.1.4 具备富有童趣的艺术加工创造力 |
5.1.5 培养适应新媒体的营销宣传能力 |
5.2 出版机构层面的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
5.2.1 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编辑力的提升 |
5.2.2 重视编辑人才培养与加强编辑团队建设 |
5.2.3 构建童书质量管理与编辑考核评价体系 |
5.3 政府管理层面的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
5.3.1 营造良好的儿童阅读及童书出版环境 |
5.3.2 加强童书出版产业政策引导与扶持 |
5.3.3 培养新形势下的童书编辑专业人才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与的学术科研项目 |
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 |
附录 童书编辑人员调查问卷 |
后记 |
(6)从当代编辑学论着的出版现状看编辑学学科建设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样本统计 |
1.1 概念界定 |
1.1.1 编辑学 |
1.1.2 编辑学与出版学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学科 |
1.1.3 编辑学论着的基本分类形式 |
1.2 十五年编辑学论着的出版情况 |
1.2.1 关于编辑学论着的样本选择和抽样方法 |
1.2.2 《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中抽样结果 |
第二章 编辑学论着分类情况特点分析 |
2.1 第一类(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概念探讨、研究方法多样 |
2.1.1 从历史发展角度阐释 |
2.1.2 从词性角度阐释 |
2.1.3 从概念的功能性来阐释 |
2.1.4 从学科性质角度阐释 |
2.1.5 从新时期发展阐释 |
2.2 第二类(编辑活动与编辑规律研究):编辑实操性强,性质规律较少 |
2.3 第三类(有关编辑主体的论着):主体研究愈盛、素养心理成焦点 |
2.3.1 编辑主体的角色内涵是切入点 |
2.3.2 编辑主体的素养能力成焦点 |
2.3.3 编辑心理为新的关注点 |
2.4 第四类(中国编辑史的研究):历史研究显冷淡、学科构建不可缺 |
2.5 第五类(编辑出版学科与专业教育研究):专业教材丰富化、理论研究深入化 |
2.6 第六类: (新媒体编辑学研究):出版趋势急攀升,覆盖面积渐扩大 |
2.6.1 新媒体编辑实务改革首当其冲 |
2.6.2 新媒体时代编辑素质新要求 |
2.7 第七类(部门编辑学研):种类众多成果丰、学科融合促发展 |
2.8 第八类(翻译论着):外文翻译取优长、编辑策略更明确 |
2.9 第九类(论文集及其他类):论着集大家之言、编辑学异彩纷呈 |
第三章 近十五年编辑学研究特点分析 |
3.1 研究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特点 |
3.1.1 理论研究内容体系化 |
3.1.2 理论研究方法科学化、规范化 |
3.2 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特点 |
3.3 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特点 |
3.4 研究指向的明确性特点 |
第四章 编辑学学科建设所呈现的问题 |
4.1 基础理论研究存在局限性 |
4.1.1 在研究领域没有太多新的突破,缺乏创新性 |
4.1.2 数字时代的研究滞后且不深入 |
4.1.3 研究内容失衡 |
4.1.4 研究方法比例失调 |
4.2 编辑学专业教育有瓶颈 |
4.2.1 师资力量不足 |
4.2.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
4.2.3 教材建设不够完善 |
第五章 对编辑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建议 |
5.1 加强创新理念,深挖理论精髓 |
5.2 数字化转型 |
5.3 专业教育发展建议 |
5.3.1 争取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 |
5.3.2 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队伍 |
5.3.3 创新教育模式,提倡合作办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阙道隆的编辑实践及理论研究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编辑实践工作的力行者 |
第一节 阙道隆的编辑生涯 |
一、初识编辑(1947-1955) |
二、投身文学作品的编辑活动(1955-1966) |
三、全面主持中青社的编辑工作(1966-1980) |
四、构建与完善编辑学理论(1980-2009) |
第二节 阙道隆的编辑实践特征 |
一、注重选题策划 |
二、强调书刊质量 |
三、重视青年读物 |
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
第三章 编辑理论研究的拓荒者 |
第一节 编辑立学三部曲 |
一、编辑实务研究探索期(1980-1985) |
二、书籍编辑学研究突破期(1985-1995) |
三、普通编辑学研究成熟期(1995-2009) |
第二节 编辑立学的重大理论成果 |
一、“编辑”概念的确立 |
二、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 |
三、编辑活动规律的探索 |
四、编辑社会学的研究 |
第四章 编辑学学科建设的领军人 |
第一节 编辑学主要研究对象的确定 |
一、以编辑活动为普通编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编辑活动的起源发展及性质特征的研究 |
第二节 编辑学教科书的撰着 |
一、《实用编辑学》——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基础之作 |
二、《书籍编辑学概论》——我国书籍编辑学研究的夯实之作 |
第三节 编辑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
一、《编辑学理论纲要》的里程碑意义 |
二、《编辑学理论纲要》的商榷之处 |
第五章 阙道隆的编辑实践与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把握好编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
一、编、作关系的融洽有益于出版内容的提升 |
二、编、读关系的贯通有利于市场需求的把握 |
第二节 “壮年”编书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品牌读物的构建 |
一、注重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我国文化建设的繁荣 |
二、重视品牌读物的构建与出版社的发展 |
第三节 “老年”立学实现了编辑学从无到有的跨越 |
一、打破了“编辑无学”的困境 |
二、奠定了“编辑有学”的基石 |
第四节 立学先驱的优秀品质成为现代编辑的楷模 |
一、勇于探索的创新理念 |
二、谦虚谨慎的治学风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现状及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面临的挑战 |
(一) 市场化的挑战 |
(二) 国际化的挑战 |
(三) 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 |
二、相关对策 |
(一) 编辑要提高综合素质 |
(二) 加深对新媒体的思考 |
(三) 完善稿件管理系统, 采用网络新技术 |
三、结语 |
(9)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科技期刊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
1.1 网络的发展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带来了新变化 |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编辑带来了新课题 |
1.3 办刊体制改革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 |
2 现代科技期刊对编辑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
2.1 创新意识 |
2.2 法律意识 |
2.3 市场意识 |
2.4 业务能力 |
2.5 信息处理能力 |
3 结语 |
(10)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编辑面临的挑战 |
1.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
2. 网络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 |
3. 出版行业竞争和读者文化精神诉求多元化的挑战 |
二、应对编辑审稿流程及编辑各种挑战的对策 |
1. 积极构建复合创新的现代化编辑意识体系 |
2. 注重调整自己的角色, 提高现代编辑能力 |
3. 不断提高整个编辑审稿流程的现代化水平 |
三、结语 |
四、现代科技对编辑工作的影响与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对编辑出版的理解探析[J]. 张夙. 传媒论坛, 2021(21)
-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3]“十三五”以来的出版学研究[J]. 张志强,王鹏飞,魏玉山. 出版发行研究, 2020(10)
- [4]融媒时代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D]. 覃潇. 湖北民族学院, 2018(12)
- [5]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D]. 张炯. 武汉大学, 2017(06)
- [6]从当代编辑学论着的出版现状看编辑学学科建设情况[D]. 胡之鑫. 山西大学, 2016(05)
- [7]阙道隆的编辑实践及理论研究特征[D]. 李晓莉.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8)
- [8]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和编辑现状及措施的研究[J]. 李卓彦. 传播与版权, 2015(02)
- [9]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J]. 李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1)
- [10]新时期编辑审稿流程及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陈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