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病高产耐旱的花生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平,鲁清,洪彦彬,李少雄,梁炫强[1](2021)在《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仍是花生育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花生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着进展,四倍体野生种、栽培种及其二倍体祖先种基因组序列相继发表,大量SSR和SNP标记开发利用,花生遗传图谱标记密度不断增加,高通量表型鉴定和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重要农艺性状相关QTL被挖掘定位,以全基因组选择为代表的大数据驱动的多组学育种技术崭露头角。丰富的花生基因组资源促进了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加快花生分子育种的发展,育种家已通过分子辅助技术成功选育了具有目标性状的花生种质。花生传统育种的关键在于表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育种过程缺乏对基因型的充分鉴定和利用。而花生基因组资源、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的结合与并行发展必将推动基因组学在花生育种中的深入应用,使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真正进入田间和市场,充分体现基因组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熊发前,钟瑞春,韩柱强,蒋菁,贺梁琼,唐秀梅,刘菁,刘俊仙,黄志鹏,吴海宁,唐荣华[2](2021)在《南方高产广适优质花生品种桂花36及其高产机制》文中认为0442/3001-18与(025春/26×汕油162)F5杂交育成的花生品种桂花36综合性状优异,具有高产、稳产、高油、出仁率高、壳薄、籽仁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国家南方片区域试验中,荚果和籽仁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280.43 kg·hm-2和301.88 kg·hm-2,增产率分别为7.35%和11.53%。在国家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94.95 kg·hm-2和391.2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0.55%和15.12%。桂花36在净作和间作下均可实现高产。试验证实桂花36的高产与总开花数量和单株结果数紧密相关,阐明了该品种的高产机制。桂花36的平均粗脂肪含量53.53%;蛋白质含量24.71%;主茎高55.6 cm,分枝长63.3 cm;总分枝数6.9条,有效分枝数5.9条;单株结果数18.7个,公斤果数617个;饱果率86.7%;百果重181.5 g,百仁重63.5 g;出仁率71.3%。具有高产、稳产、高油、出仁率高等优点,综合性状优异,适应性广,可在南方各省区推广种植。
蔡铁城,胡水利,张冲,杨强[3](2021)在《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闽花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福建省对花生优良品种需求的多样化,选育抗病、高产、稳产、广适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闽花11号是福建农林大学油料研究所以粤油7号为母本、豫花1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高蛋白和高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福建省区域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5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78%;籽仁产量2 614.2kg·hm-2,比对照增产6.77%。闽花11号含油量50.27%,蛋白质含量29.90%,油酸含量43.7%,油亚比1.26,高抗锈病,中抗叶斑病和青枯病,抗旱性强,耐涝性和抗倒性强。2020年7月闽花11号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20)350055]。
高忠奎,蒋菁,韩柱强,钟瑞春,熊发前,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刘菁,唐荣华,贺梁琼[4](2021)在《抗青枯病高产花生新品种桂花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生产上花生死苗造成减产的难题,培育出抗青枯病、高产的花生新品种,并形成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促进广西及南方花生产区花生产业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良种和技术支撑。以结荚多且集中的中间材料(粤油45×桂花17)F4代为母本、抗病品种汕油18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结合多代定向筛选,并经过品比、区域和生产性试验综合考察,选育出抗病、高产、稳产花生新品种桂花39。桂花39株型直立矮壮,在2014—2015年广西花生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为4 195.58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341.78 kg/hm2,增产率为8.89%;平均粗脂肪含量为50.62%,粗蛋白含量为26.98%;饱果率为89.86%,双仁果率为80.32%,百果质量为195.2 g,百仁质量为64.1 g,出仁率为58.51%;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2016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4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桂花39抗倒伏性强,抗青枯病,高产稳产,适宜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也能种植,特别适合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种植。
韩燕[5](2021)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与盐诱导基因TIP3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世界范围种植很广,种质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分类是创新利用的基础,是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挖掘,以及新品种培育的材料基础。非生物胁迫是限制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耐盐种质材料的筛选、耐盐关键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是花生耐盐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本课题完成了实验室保存的200余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并根据形态指标将这些种质资源进行了变种划分。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大部分个体植物学分类与分子水平聚类基本吻合。在花生中鉴定了64个水通道蛋白基因,发现盐胁迫特异诱导水通道蛋白AhTIP3;1具有较高的通水活性;该基因过量表达后,酵母对盐胁迫更敏感;但可以提高拟南芥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率。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对203份材料进行了2年3个试验点的实验,分别考查了这些花生种质资源株高、分枝数目、开花习性、果荚和种子大小、品质特征等重要农艺性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花生变种分类检索表,将这些资源分为2个亚种5个变种。比较了变种间开花习性、分枝数目、株型指数、荚果种子粒数、籽仁性状、脂肪酸和粗脂肪含量等性状的差异,发现了一些极端性状的特异资源。比如,株高小于30厘米的和油酸含量比亚油酸含量少的资源。相关性分析发现,1)粒重与粒长和粒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63和0.65;2)籽仁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显着负相关(P<0.0001)。利用已有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15x),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203份花生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形态分类与分子水平聚类结果的一致性。(2)在高等植物中,水通道蛋白是一个由多成员组成的大家族,在非生物胁迫下对植物水分平衡调控起着关键作用。前期研究发现盐胁迫条件下花生中部分水通道蛋白具有特异表达模式,为了全面了解花生水通道蛋白的功能,我们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其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通过系统发育、基因结构和保守序列的分析,从栽培花生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5个亚族64个结构完整的水通道蛋白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和选择性过滤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将NIPs(nodulin 26-like intrinsic proteins)分为NIP1s和NIP2s两类,比之前的7类分类法更合理。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了花生水通道蛋白基因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发现大部分基因表达被抑制,只有TIP3s(tonoplast intrinsic protein)成员在盐胁迫下被特异地诱导表达。利用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系统研究发现AhTIP3;1具有较高的通水活性;过量表达酵母株系对NH3和硼更敏感,表明在TIP3;1具有一定的NH3和硼转运活性。过量表达TIP3;1酵母株系对盐胁迫更敏感;但是其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时可以提高盐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本研究为实验室保存的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为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的挖掘奠定基础,种质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数量化可满足多样性的育种目标的需求。提供了花生MIP(major intrinsic protein)超家族及其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和功能的全面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花生水通道蛋白在盐胁迫条件下维持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齐蕴荣[6](2021)在《标准化花生新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态势,标准化花生的种植乃至有机种植技术的推广,对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农业循环再生,意义重大。从源头解决花生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大环境的建立树立样版与标杆。
刘菁,熊发前,蒋菁,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钟瑞春,韩柱强,唐荣华,刘俊仙,高忠奎,贺梁琼[7](2021)在《抗病高产花生新品种桂花202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广西市场对花生优良新品种的迫切需求,选育抗病高产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方法】以高产抗病的花生中间材料(粤油45×桂花17)F4作为母本,与高产抗病的广东花生品种汕油188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过F1~F9代连续多年筛选,于2014–2017年进行品比试验并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联合试验,选育出桂花202。【结果】桂花202在2014–2015年品比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 039.07 kg·hm-2,比对照品种桂花21增产6.69%,初步显示了该品种的高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在2016–2017年广西花生新品种联合试验中,荚果和籽仁平均产量分别为4 281.30 kg·hm-2和2 746.73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桂花21增产208.875 kg·hm-2和减产120.22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5.13%和-4.19%,增产显着、减产不显着。桂花202的粗脂肪含量50.64%,油酸占比45.1%、亚油酸占比33.6%,油亚比1.34,蛋白质含量27%。桂花202属直立珍珠豆型品种,植株紧凑直立,生长势强,主茎高45.9 cm,分枝长52 cm,总分枝数7.9条,单株结果数15.4个,公斤果数590个,百果重207.2 g,百仁重77.7 g,出仁率64%。于2020年9月30日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花生(2020)450098]。【结论】桂花202综合性状较好,具有抗病、高产、大果等优点,适宜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该品种对水肥要求高,高肥水条件有利于其发挥高产潜力。
高忠奎,蒋菁,钟瑞春,熊发前,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刘菁,唐荣华,韩柱强,贺梁琼[8](2021)在《富硒抗病黑花生桂花黑1号的选育及优质栽培》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培育出高产抗病黑衣花生新品种,填补广西乃至南方花生产区黑花生优良品种空白并形成相应的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广西及华南区域花生产业的发展,以高产抗病果形好的桂花836为母本,以组合桂花30×93-8116杂交后代中单株结果多、产量较高的黑花生品系3H-1(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结合多代定向筛选,选育出抗病富硒高产黑花生新品种桂花黑1号。桂花黑1号属珍珠豆型黑花生品种,在2014—2015年广西特色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4 308.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51%;籽仁平均产量2 961.3 kg/hm2,比对照增产11.99%;饱果率93.7%,双仁果率82.3%,百果重165.8 g,百仁重63.7 g,出仁率68.8%;粗脂肪含量为52.62%,蛋白质含量为25.31%,硒含量0.14 mg/kg;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2016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4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桂花黑1号是广西首个通过杂交育成的特色鲜食型富硒抗病黑花生品种,适宜在广西及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也可以在我国北方进行推广,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均能种植。
刘菁,熊发前,蒋菁,钟瑞春,韩柱强,唐秀梅,贺梁琼,刘俊仙,黄志鹏,吴海宁,唐荣华[9](2021)在《高产高油花生品种桂花833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用来自杂交组合泉花646×粤油200的F7品系045/23作母本与来自杂交组合004/222×桂花20的F5品系045/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出花生品种桂花833。该品种是一个高产、高油、综合抗逆性较好的花生优良品种,也是一个较好的烤果加工型品种,应用前景广阔,已经在广西推广应用。但该品种青枯病抗性一般,不宜在青枯病多发地种植。
钟哲,黄志坚,张丽娟[10](2020)在《多抗高产花生品种粤花216》文中研究指明粤花216是广东粤茂源农业有限公司和广东江茂源粮油有限公司以汕油诱1号为母本、粤油7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培育的多抗高产花生新品种,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对粤花216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等进行了介绍。
二、抗病高产耐旱的花生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病高产耐旱的花生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1.1 花生基因组进化 |
1.2 花生全基因组测序 |
1.3 花生分子标记开发 |
1.4 花生遗传图谱构建 |
2 花生传统育种技术及其局限性 |
2.1 表型鉴定与分析 |
2.2 遗传变异与育种 |
3 基因组学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 |
3.1 性状连锁与关联分析 |
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3.3 基因组选择 |
4 展望 |
(2)南方高产广适优质花生品种桂花36及其高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目标、亲本创新及选育过程 |
1.1 选育目标 |
1.2 亲本创新 |
1.3 选育过程 |
2 产量表现 |
2.1 花生品系比较试验 |
2.2 国家南方片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
2.3 国家花生品种生产试验 |
3 主要特征特性 |
3.1 农艺性状 |
3.2 品质性状 |
3.3 抗病性及抗逆性 |
3.4 广适性 |
3.5 稳产性 |
4 品种高产特性机制 |
5 讨 论 |
6 结 论 |
(4)抗青枯病高产花生新品种桂花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目标与过程 |
1.1 选育目标 |
1.2 选育过程 |
2 产量性状 |
2.1 品比试验表现 |
2.2 区域试验表现 |
2.3 试验示范产量表现 |
3 主要特征特性 |
3.1 形态特征 |
3.2 品质性状 |
3.3 抗病性表现 |
3.4 适应性表现 |
4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4.1 科学选地及精细整地 |
4.2 种子处理 |
4.3 适时早播 |
4.4 合理密植 |
4.5 施肥、除草及排灌 |
4.6 病虫害防治 |
4.7 收获储藏 |
5 讨论与结论 |
(5)花生种质资源鉴定与盐诱导基因TIP3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栽培花生分类与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
1.1 栽培花生的分类与传播 |
1.1.1 栽培花生的分类 |
1.1.2 栽培花生的传播 |
1.2 花生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研究进展 |
1.2.1 花生种质资源收集 |
1.2.2 花生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
1.3 花生基因组与关键基因的挖掘 |
1.4 花生资源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栽培花生资源分类与鉴定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分析 |
2.2.1 考察花生种质资源来源 |
2.2.2 203 份栽培花生表型鉴定与分类 |
2.2.3 203 份栽培花生重测序与数据分析 |
2.2.4 进化树分析和聚类分析 |
2.3 讨论 |
第3章 花生水通道蛋白全基因组分析及盐胁迫响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栽培花生中MIPs的鉴定 |
3.1.2 系统发育分析、基因结构分析和保守基序预测 |
3.1.3 花生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分析 |
3.1.4 遗传转化及盐胁迫条件下发芽率试验 |
3.1.5 植物培养与盐胁迫处理 |
3.1.6 水通道蛋白通水性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栽培花生A.hypogaea基因组中MIPs同源基因鉴定 |
3.2.2 水通道蛋白的系统发育及基因结构分析 |
3.2.3 NPA基序和选择性过滤器中氨基酸残基的特征 |
3.2.4 盐胁迫对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5 AhTIP3:1 表达和功能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6)标准化花生新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
1.1 项目的意义 |
1.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1.2.1 改良花生品种,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的需要。 |
1.2.2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
1.2.3 促进花生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营管理的需要。 |
1.2.4 打造法库科技示范带的需要。 |
1.3 解决法库花生生产中存在问题 |
2 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
2.1 引进优良品种 |
2.2 适时早播技术 |
2.3 花生平衡施肥技术 |
2.4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
2.4.1 叶部病害。 |
2.4.2 蛴螬。 |
2.4.3 蚜虫。 |
2.4.4 蓟马。 |
2.5 灌溉与排水、节水 |
2.6 田间管理 |
2.7 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
2.8 花生收获储藏技术 |
3 技术支撑建立专家团队 |
4 任务指标 |
(7)抗病高产花生新品种桂花202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及来源 |
1.2 试验方法 |
1.2.1 选育过程 |
1.2.2 品比试验 |
1.2.3 联合试验 |
1.2.4 品质鉴定 |
1.2.5 抗性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表现 |
2.1.1 品比试验 |
2.1.2 广西花生新品种联合试验 |
2.2 主要特征特性 |
2.2.1 农艺性状 |
2.2.2 品质性状 |
2.2.3 抗病性及抗逆性 |
3 讨论与结论 |
(8)富硒抗病黑花生桂花黑1号的选育及优质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目标与过程 |
1.1 选育目标 |
1.2 选育过程 |
2 产量性状分析 |
2.1 区域试验表现 |
2.2 试验示范产量表现 |
3 主要特征特性 |
3.1 形态特征 |
3.2 品质性状 |
3.3 抗病性表现 |
3.4 适应性表现 |
4 配套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
4.1 科学选地及精细整地 |
4.2 种子处理 |
4.3 适时早播 |
4.4 开行、施肥、播种 |
4.5 除草及排灌 |
4.6 病虫害防治 |
4.7 收获储藏 |
5 结论与讨论 |
(9)高产高油花生品种桂花833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
1.1 亲本来源 |
1.2 选育过程 |
2 主要特征特性 |
2.1 农艺性状 |
2.2 品质性状 |
2.3 抗病性及抗逆性 |
3 产量表现 |
3.1 花生品系比较试验 |
3.2 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
3.3 试验示范 |
(10)多抗高产花生品种粤花216(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
1.1 亲本来源 |
1.2 选育过程 |
2 特征特性 |
2.1 农艺及经济性状 |
2.2 品质性状 |
2.3 抗病及抗逆性 |
3 产量表现 |
3.1 品种比较试验 |
3.2 多点及高产示范试验 |
4 栽培技术要点 |
4.1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
4.2 加强肥水管理 |
4.3 及时防治虫害 |
4.4 后期管理 |
四、抗病高产耐旱的花生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陈小平,鲁清,洪彦彬,李少雄,梁炫强.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南方高产广适优质花生品种桂花36及其高产机制[J]. 熊发前,钟瑞春,韩柱强,蒋菁,贺梁琼,唐秀梅,刘菁,刘俊仙,黄志鹏,吴海宁,唐荣华. 种子, 2021(09)
- [3]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闽花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蔡铁城,胡水利,张冲,杨强. 福建农业科技, 2021(07)
- [4]抗青枯病高产花生新品种桂花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高忠奎,蒋菁,韩柱强,钟瑞春,熊发前,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刘菁,唐荣华,贺梁琼.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5]花生种质资源鉴定与盐诱导基因TIP3的功能研究[D]. 韩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6]标准化花生新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J]. 齐蕴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5)
- [7]抗病高产花生新品种桂花202的选育[J]. 刘菁,熊发前,蒋菁,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钟瑞春,韩柱强,唐荣华,刘俊仙,高忠奎,贺梁琼. 福建农业学报, 2021(05)
- [8]富硒抗病黑花生桂花黑1号的选育及优质栽培[J]. 高忠奎,蒋菁,钟瑞春,熊发前,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刘菁,唐荣华,韩柱强,贺梁琼.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7)
- [9]高产高油花生品种桂花833的选育[J]. 刘菁,熊发前,蒋菁,钟瑞春,韩柱强,唐秀梅,贺梁琼,刘俊仙,黄志鹏,吴海宁,唐荣华. 中国种业, 2021(03)
- [10]多抗高产花生品种粤花216[J]. 钟哲,黄志坚,张丽娟. 中国种业,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