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家化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张彤彤[1](2020)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教育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七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唯一拥有本硕博一体化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学科,为党政群团、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机构等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需要正确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认真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个前提关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路径,实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跃迁。
樊艳丽,李丽娜[2](2020)在《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内涵、职责与培养路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专家型辅导员的培养问题首先应对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内涵与职责进行界定,以统一对高校专家型辅导员发展要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环境;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做好职业主体的职前培养;把握好待选职业主体的专业门槛与专业结构;有力促进现有高校辅导员职业主体的职业发展等路径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校专家型辅导员。
李冰[3](2016)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成人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成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的改革需求,都对我国成人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成人教育需要增强创新意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上、价值取向上、技能水平上,都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成为真正的有用人才。
张立鹏[4](2015)在《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文中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在“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选择,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效提升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保障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权益,规范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行为,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素质。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日益多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大学扩招“后遗症”的显现等,都对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扮演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破解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转化与发展?这是我国高等学校及全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因此,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进行全面考量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解决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探寻破解之策,本论文对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应然”、“实然”与“适然”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并试图构建一个“应然、实然、适然”的三维考量研究模型。旨在为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实践确立正确的应然价值导向;通过实然考证,剖析当前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实践面临的困境及其症结所在;最后探索出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上述共同构成了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的整体框架。论文首要的是揭示出核心命题的内涵,确定研究的维度和内容,这是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和整体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论文全面梳理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历程,明确了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从“政治引路人”、“思想政治IV工作者”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的历史演变。对高校辅导员进行三维考量,具体来讲:“应然”即“应该”或“应当”,其本质是理想的样态,即价值指向,它属于价值领域。高校辅导员的应然确证,就是论证高校辅导员角色“应该是什么”的样态;“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状态,其本质是客观的,属于事实领域。高校辅导员的实然考证,就是分析高校辅导员角色“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实然”与“应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使“实然”的现实状态达到“应然”的理想状态,还是使“应然”的要求落实到“实然”之中,都需要中介的链接,即一定的对策和途径方能达到。“适然”就是连接“实然”的世俗性和“应然”的超越性的桥梁和途径,也就是探索高校辅导员从“实然”的现实状态达到“应然”的理想状态的对策和途径。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进行考量不是任性和随意的,要有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论文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精神交往、社会分工和“灌输”等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撑;从心理学的认知方式理论、教育学的人性化教育模式,管理学的人本管理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等学科中寻找学理依据;在国家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系列文件和讲话中寻找法律、政策和思想依据。力求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专业、客观、全面、科学。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确证,是从价值之维论证和建构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应然模式,旨在起到价值指向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和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角色的正确定位和期待是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前提;职业素质是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关键;权利义务规范是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的核心内容;辅导员自身的角色能力和有关制度环境等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必要条件。这些因素在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考证,是从现实之维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进行实证考察,旨在找出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确保研究具有针对性。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过于宽泛,权利义务规范不清,期待过高,责任偏重,而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不高,评价偏低,从而造成辅导员自卑心理加重,角色职业方向比较模糊,对发展前景堪忧。其主要原因既有学校和社会对辅导员角色定位、扶持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也有辅导员自身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角色扮演不到位的主观原因,由此,使之出现了“实然”与“应然”的落差。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是从途径之维探索解决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之间的矛盾和落差的路径。根据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要求,针对实然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坚持精细化原则,优化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坚持职业化原则,培育高校辅导员角色精神;坚持专业化原则,提升高校辅导员角色能力;坚持主动性原则,调适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坚持制度化原则,构建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机制;坚持科学化原则,反思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等适然之策。试图为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促进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优化和完善,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力军作用。
孟爱芹[5](2015)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技工教育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的改革需求,都对我国技工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标准。技工学校需要增强创新意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上、价值取向上、技能水平上,都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成为真正的有用人才。
马福运[6](2010)在《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文中研究说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实行的广义上的"双肩挑"辅导员模式,与"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由专职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即狭义的"双肩挑"辅导员模式,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有效途径。
李淑贤[7](2009)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属于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属于高标准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素质则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大学生的重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由此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适时地加以创新,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赋了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根据实际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途径等各方面的创新,成为整个创新研究的重点内容。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心理咨询、传统文化教育、情感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等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的主要探索。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才会在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有效性。
杜春晓[8](2009)在《论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与内容的创新》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技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技工学校教育培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而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因而确保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而,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与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杨竹[9](2009)在《试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创新与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富有成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始终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教育主体以教师为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的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坚持以正面灌输为主、以政党为主导地推动模式。探讨这一问题,对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
杨国辉[10](2006)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探讨》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阶段的社会存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立在较低生产力水平(尤其是农村)之上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的新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从传统的“能动消费”转向了“审美消费”,即教育客体在多种思想意识影响下会按照审美的需求选择接受某种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消费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传统的以“教育主体”(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教育客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明确“接受”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键。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审美对象,根据教育客体的审美需求,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审美维度的研究。本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的起源、基本概念、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全文的研究思路进行了论述。第二、三、四部分,从教育客体的审美需求出发,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介体和环体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及其评判的标准。本文第二部分,以教育主体层次的柔性与刚性关系为纲,逐一将其表现形式——教育个体的情感和理智,教育者群体的隐性与显性,教育者制度的多样化与同一性等方面进行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本文的第三部分,以教育介体的和谐与冲突为纲,将其表现形式——教育目的的“未定性”与确定性,教育内容的“视野融合”与“视野超越”,教育方法的暗示性与明示性等方面进行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本文的第四部分,以教育环体的中和与崇高为纲,将其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社会生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等方面进行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以教育客体的审美需求为动力,力图为审美思想政治教育做一些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二、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家化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家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聚焦 |
二、明确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个前提关系 |
(一)科学界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 |
(二)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三个层次的衔接关系 |
(三)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元与多元关系 |
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的科学化路径 |
(一)科学规划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学科特色和专业定位 |
(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构建本硕博人才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 |
(三)严格把守本硕博生源招生质量,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模式 |
(四)建设全覆盖的保障体系,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
(2)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内涵、职责与培养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内涵 |
二、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职责 |
(一)开展学生工作研究 |
(二)参与辅导员的培养工作 |
(三)有选择带班的自由 |
三、 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培养路径 |
(一)改造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环境 |
1.积极改造政策环境。 |
2.积极改造组织环境。 |
3.积极改造学术环境。 |
(二)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做好职业主体的职前培养 |
(三)把握好待选职业主体的专业门槛与专业结构 |
(四)有力促进现有高校辅导员职业主体的职业发展 |
(3)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成人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谓思想政治教育 |
二、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性 |
(一)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四、成人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
(一)成人教育把握好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核心主体 |
(二)成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下功夫 |
(三)成人教育应充分发挥党委和团委工作的作用 |
(4)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内涵与考量维度 |
一、概念界定 |
(一) 角色 |
(二) 高校辅导员 |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及角色定位的历史演变 |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历程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历史演变 |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维度及内容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维度分析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主要内容 |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考量的相关依据和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 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
(三)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 |
(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 |
二、相关学科的学理依据 |
(一) 心理学的认知方式理论 |
(二) 教育学的人性化教育理论 |
(三) 管理学的管理教育理论 |
(四)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 |
三、相关法律、政策依据 |
(一) 法律依据 |
(二) 政策依据 |
(三) 思想依据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确证 |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
(一) 学生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
(二) 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 |
(三) 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 |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 |
(一) 角色素质构成 |
(二) 角色素质结构 |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权利义务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权利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义务 |
四、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前提条件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内在主观条件 |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外在社会条件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然考证 |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实证考察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匹配实证考察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培育实证考察 |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质量实证考察 |
(四)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实效实证考察 |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存在的问题 |
(一) 角色扮演存在的外部环境问题 |
(二) 角色扮演存在的自身发展问题 |
(三) 角色扮演存在的角色冲突问题 |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扮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存在问题的主体原因 |
(二) 存在问题的外部原因 |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 |
一、精细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优化 |
(一) 角色减压:高校要践行“全员育人”理念 |
(二) 角色核定:国家、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形成务实的角色期待 |
(三) 角色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明确分工、厘清责任 |
二、职业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精神的培育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引领精神培育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敬业精神培育 |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创新精神培育 |
(四) 高校辅导员角色优化精神培育 |
三、专业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能力的提升 |
(一) 提升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角色规范 |
(二) 提升知识素养,主动完善知识结构 |
(三) 提升能力素养,增强角色实践能力 |
四、主动性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 |
(一) 管理角色与服务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
(二) 教化角色与倾听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
(三) 朋友角色与监护人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
(四) 政策执行者与权益维护者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
(五) 辅导员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及调适 |
五、制度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机制构建 |
(一) 建立高校辅导员从业规范机制 |
(二) 健全高校辅导员角色实现的利益协调机制 |
六、科学化原则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的完善与反思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标准的优化:“一维”到“多维”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方法的完善:“模糊”到“科学” |
(三) 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结果的处理:“弱化”到“重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调查问卷(辅导员用) |
附录2.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3.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访谈提纲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技工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何谓思想政治教育 |
2 当前我国技工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3 思想政治教育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性 |
4 技工学校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
(6)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构成基本情况 |
二、专职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状 |
三、专职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
(7)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理论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
2.1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
2.1.1 当代大学生的一般特点 |
2.1.2 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
2.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考验 |
2.2.1 时代所赋予的机遇 |
2.2.2 市场大潮下冲击下的困惑 |
2.3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
2.3.1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为必然趋势 |
2.3.2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目标 |
第3章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
3.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3.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原则 |
3.3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
3.3.1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树立“三种意识” |
3.3.2 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 |
3.3.3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
3.3.4 努力做到“三个统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
第4章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 |
4.1 观念创新 |
4.2 内容创新 |
4.2.1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4.2.2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
第5章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实践探索 |
5.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
5.1.1 变单向灌输为情感交流 |
5.1.2 变传统型为现代型 |
5.1.3 变被动为主动 |
5.1.4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
5.2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的创新 |
5.2.1 与网络教育紧密结合 |
5.2.1.1 加快高校校园网络建设 |
5.2.1.2 利用网络,开展正面教育 |
5.2.1.3 宣传网德,提倡道德自律 |
5.2.2 与心理咨询紧密结合 |
5.2.2.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
5.2.2.2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
5.2.2.3 完善心理咨询的思考 |
5.2.3 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 |
5.2.3.1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解读 |
5.2.3.2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
5.2.4 与情感教育紧密结合 |
5.2.4.1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特点 |
5.2.4.2 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实现情感认同 |
5.2.5 与感恩教育紧密结合 |
5.2.5.1 感恩教育的意义 |
5.2.5.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 |
5.2.5.3 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论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与内容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
二、创新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
1. 新的历史时期对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自身的创新来解决。 |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要求也呼唤着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
三、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创新 |
1.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全球观念。 |
2.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网络观念。 |
3.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疏导观念。 |
4. 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主体观念。 |
四、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 |
1. 邓小平理论应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
2. 价值观教育应成为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3. 传统文化应融入到技工学校思想教育内容体系中。 |
4. 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中。 |
(9)试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以教师为主的教育主体 |
2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的教育内容 |
3 以正面灌输为主的教育方法 |
4 坚持政党主导的教育推动模式 |
(10)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 |
1.1 论题的提出 |
1.1.1 论题的历史渊源 |
1.1.2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审美缺失 |
1.1.3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审美视野 |
1.2 论题概念界说 |
1.2.1 思想政治教育 |
1.2.2 审美 |
1.3 论题研究现状述评 |
1.3.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思考的研究阶段 |
1.3.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思考的研究特点 |
1.3.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思考的研究缺陷 |
1.4 论题的研究思路 |
1.4.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探讨的切入点 |
1.4.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探讨中的内在逻辑关系 |
第二章 柔性与刚性—教育主体素质美的升华 |
2.1 教育主体层次的柔性与刚性 |
2.2 教育者个体的情感和理智 |
2.2.1 教育者个体的情感 |
2.2.2 教育者个体的理智 |
2.2.3 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
2.3 教育者群体的隐性与显性 |
2.3.1 教育者群体的隐性问题 |
2.3.2 教育者群体的显性问题 |
2.3.3 隐性与显性的统一 |
2.4 教育者培养制度的多样化与统一性 |
2.4.1 教育者培养制度的多样化 |
2.4.2 教育者培养制度的统一性 |
2.4.3 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统一 |
第三章 和谐与冲突—教育介体关系美的升华 |
3.1 教育介体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
3.2 教育目的的“未定性”与确定性 |
3.2.1 教育目的的“未定性” |
3.2.2 教育目的的确定性 |
3.2.3 “未定性”与确定性的统一 |
3.3 教育内容的“视野融合”与“视野超越” |
3.3.1 教育内容的“视野融合” |
3.3.2 教育内容的“视野超越” |
3.3.3 “视野融合”与“视野超越”的统一 |
3.4 教育方法的暗示性与明示性 |
3.4.1 教育方法中的暗示性 |
3.4.2 教育方法中明示性 |
3.4.3 明示性与暗示性的统一 |
第四章 中和与崇高—教育环体因素美的升华 |
4.1 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各层次之间的中和与崇高 |
4.2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
4.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
4.3.1 教育环境的无限性 |
4.3.2 教育环境的有限性 |
4.3.3 教育环境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
4.4 社会生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
4.4.1 社会生活的理想性 |
4.4.2 社会生活的现实性 |
4.4.3 社会生活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结束语 |
附录 |
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思想状况问卷调查表 |
二. (黑龙江)当前我省农民和基层党员干部信教情况的调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专家化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点思考[J]. 张彤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内涵、职责与培养路径探究[J]. 樊艳丽,李丽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01)
- [3]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成人教育的重要性[J]. 李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7)
- [4]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D]. 张立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15(10)
- [5]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技工教育的重要性[J]. 孟爱芹.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3)
- [6]高校“双肩挑”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构想[J]. 马福运. 思想教育研究, 2010(04)
- [7]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 李淑贤. 南昌大学, 2009(S1)
- [8]论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与内容的创新[J]. 杜春晓. 考试周刊, 2009(23)
- [9]试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J]. 杨竹.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9)
- [10]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探讨[D]. 杨国辉. 中南大学,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