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龙船 论文摘要

琵琶曲龙船 论文摘要

问:龙船资料
  1. 答:龙船(天子所乘的船)
    1.天子所乘的船。《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烟销凤盖,波浸龙船。”
    2.刻有或画有龙形的大船。 元 柯丹丘 《题赵子昂诗卷三十韵》:“ 江汉龙船下,东南王气收。”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龙骧’是 西晋 龙骧将军 王濬 ,他以 晋武帝 咸宁 五年(279)十一月率龙船下 益州 ,大举伐 吴 。”参阅《晋书·王濬传》。
    3.端午节用为竞渡的龙形船。 宋 孔武仲 《宫词》之一:“十顷西池碧近天,春深调马教龙船。” 清 褚人获 《坚瓠广集·禁放炮》:“《耳剽集》载: 明 制:朝廷每端午日,迎母后幸内治看划龙船。”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问:龙船的琵琶曲
  1. 答:龙船,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
    乐曲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阿炳为表现欢乐纷繁的节日场面,选用了民间吹打音乐中常用的循环体结构,“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间进行。
    乐曲共有八段。
    一开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后垫以锣鼓点。“三通鼓”用于古代战争中以击鼓催征。《龙船》选用了“三通鼓”显然是为了表现一个“竞”字。阿炳还把《流水》等群众熟悉的锣鼓点移植到琵琶上组成为段落,以渲染节日气氛。
    第二段引用了无锡民歌《下盘棋》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第一段出现的锣鼓声在第三、五、七段中循环再现。
    第四段同第二段近似,但加用了新的民歌素材,在音调上也有所变化。
    第六段用扫弦奏法烘托出欢腾跳跃的曲调,使乐队曲情绪更为热烈,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第八段是全曲的尾声,速度由慢渐快,主要用扫弦技法来渲染气氛,全曲在热烈欢腾中结束。
    乐曲中出现的四次曲调,前三次取材于民歌,最后一次是器乐曲《锣鼓四合》中之《玉娥郎》片段。为表现乐曲内容需要,对歌调不是发扬其优美抒情的特点与热烈的锣鼓声相对比,而是采用“弹”与“分”的技法演奏均匀的八分音符,后半拍为双音,以加强旋律进行的动力,犹如划船的人们同心协力,动作一致,破浪前进。琵琶还用长轮技法模拟唢呐循环换气以增强旋律的气势。
    【一】船会
    【二】乐声
    【三】锣鼓(甲)
    【四】歌声(湘江浪)
    【五】锣鼓(乙)
    【七】锣鼓(丙)
    【八】吹打(百花园)
    【九】归舟(行街)
问:琵琶曲张步蟾龙船的内容及主题表达情绪是什么?
  1. 答:在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腔韵的存在及运用,如古诗词、传统音乐、戏剧等。中国民族乐器也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个性的“腔韵”手法。在琵琶演奏艺术中,腔韵包含两种不同的概念,即行腔和行韵。行腔技法的外在表现是左手的推、拉、绰、注等,旨在改变音高。行韵技法的外在表现是吟、揉、打、带等,旨在润化音色。腔韵技法是在演奏过程中根据自我理解及表达方式进行的二度创作,对抒发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创造个性化音乐风格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腔韵技法在琵琶演奏中的重要性;对《龙船》的三个版本进行分析;以张步蟾版本的琵琶曲《龙船》为例,重点分析该曲中的行腔、行韵特征,并根据谱例研究其中的演奏技法。《龙船》作为传统琵琶大曲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演奏价值,通过分析该曲的腔韵技法以及弹奏技法,感受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更有利于演绎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乐曲。
琵琶曲龙船 论文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