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及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柳秀芳[1](2021)在《内镜下治疗贲门病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贲门部病变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5月内镜下确诊为GERD合并贲门部病变(贲门息肉、贲门癌前病变及贲门早癌)且接受EMR或ESD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39~79(61.4±10.7)岁;贲门息肉18例,贲门癌前病变43例,贲门早期腺癌1例。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和复查胃镜,通过观察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uestionnaires,GERD-Q)评分、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GERD-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GERD-HRQL)量表评分及反流性食管炎(RE)分级(洛杉矶分级法,LA)来探讨EMR/ESD治疗贲门病变后对GERD的影响。结果:(1)患者GERD-HRQL评分和GERD-Q评分:术后3个月(3.842±1.804分和1.204±0.453分)和术后6个月(4.052±1.937分和1.315±0.873分)较术前(19.033±6.721分和11.053±2.025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后患者RE分级中B级和C级患者比例明显下降,正常患者比例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术后3个月及6个月GERD的基本治愈率分别高达83.87%(52/62)、85.48%(53/62)。结论:EMR/ESD治疗贲门病变后,术后产生纤维瘢痕重建抗反流屏障,能有效控制患者反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食管黏膜愈合,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治愈胃食管反流病。
李隆松[2](2019)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防治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尽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治疗食管早癌的主要方法,但食管大面积病变术后狭窄的难题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食管全环周ESD后狭窄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标准的预防体系尚未建立。本研究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防治食管良性狭窄,探讨其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1.前瞻性的纳入我中心食管ESD术后黏膜缺损≥5/6环周且长度不超过100mm,并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术后狭窄的患者,观察食管狭窄发生率、狭窄出现时间,及放置球囊期间的出血、穿孔、吞咽困难、咽喉部疼痛、鼻翼疼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该球囊预防食管大面积病变ESD术后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前瞻性的纳入食管ESD导致的良性狭窄,并使用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进行治疗的患者,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该球囊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纳入13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3例,12例为食管全环周ESD术后,术后全环周黏膜缺损总长度的范围为40-100mm,平均黏膜缺损长度为72.5mm。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放置时间的范围为61-119天,平均取出时间为88.1天;术后狭窄的发生率仅为15.3%(2/13);所有患者在放置球囊期间,均未出现穿孔和出血;咽喉部及鼻翼不适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4.6%和76.9%,但程度均为1级。2.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共纳入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其中包括4例良性难治性狭窄,4例贲门狭窄。狭窄段的长度范围为10-30mm,平均狭窄段的长度为15.0mm;狭窄段的直径范围为2-6mm,平均直径为4.8mm;球囊放置时间的范围为40-123天,平均取出球囊的时间为71.8天;治疗的有效率为75.0%(9/12),术前术后的吞咽困难评分的中位数为3.0 vs 0.5,有统计学差异(p=0.000);咽喉部及鼻翼不适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1.7%和75.0%。结论: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对于预防和治疗食管大面积病变ESD术后狭窄的有效性分别为84.6%和75.0%,所有患者在放置球囊期间,均未出现穿孔和出血,咽喉部及鼻翼不适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但均能自行缓解。该方法简单、经济、易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孙文[3](2019)在《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的研制目的:通过在普通胃管上预置放射性125Ⅰ粒子来探索粒子胃管研制的可行性。方法:在白纸上勾画直径为6mm的圆形,用扫描仪扫描纸张,通过图像转换程序将数据存储为DICOM格式,并创建17层图片,然后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直径6mm、长度8cm的胃管携带125Ⅰ粒子段(层间距为5mm)。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以模拟粒子胃管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cm为外界,勾画长度为6cm的环形靶区。给予处方剂量(PD)60Gy,计算相关剂量参数。然后按照模拟粒子胃管所得的数据,采用3种固定方式将放射性125Ⅰ粒子固定在胃管上。结果:TPS计算出模拟粒子胃管的D90、D100(90%、100%肿瘤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分别为80Gy、62Gy,V100(计划靶区接受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为100%,D90>PD。采用“嵌入式”结合的方式将放射性125Ⅰ粒子附着于胃管管壁内,粒子结合牢固,未发生脱落,成功制作出粒子胃管。结论:嵌入式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第二部分粒子胃管在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粒子胃管组和普通胃管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1例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组(试验组)和普通胃管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2周、1月、2月)的前白蛋白、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水平,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吞咽困难分级,并记录并发症和生存期情况。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血生化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相比较,(1)营养状况及体力状况:术后2周试验组测定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74.74±35.25)mg/L、(37.32±2.11)g/L;对照组分别为(166.38±23.17)mg/L、(37.80±2.03)g/L,两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月复查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两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月KPS评分,试验组中位数(P25,P75)为60(60,70)分,对照组为60(60,60)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平均较前增长8.15分,对照组平均较前增长3.75分。(2)管腔通畅度:术后1月试验组中有11例患者吞咽困难分级(Stooler分级)达到Ⅰ~Ⅱ级,对照组患者仍为Ⅲ~Ⅳ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月再次评定,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患者因管腔通畅,能进食半流质而拔管,试验组拔管率48.15%,对照组拔管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复查血常规,试验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分别为(5.50±1.23)×109/L、(4.29±0.32)×1012/L、(204.33±46.12)×109/L,对照组分别为(4.85±1.33)×109/L、(4.17±0.46)×1012/L、(198.58±45.53)×109/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复查血常规,两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如鼻黏膜糜烂、移位、腹泻、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期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存活172.94天,中位生存时间为181天;对照组患者平均存活168.78天,中位生存时间为17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加患者体力,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而且相比普通胃管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患者的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4](2012)在《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或称靶向性的药械联用技术。我国开展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有逾三十年的历史,收治了大量病种和病例。本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得到1980~2012年期间有关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文献六百余篇,通过对所报道的疾病类型、治疗病例数、光敏剂和光源、随访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期全面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各类临床资料,了解我国光动力疗法在治疗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涉及各科疾病光动力疗法诊治应用情况的参考文献。
何朝文[5](2010)在《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无痛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9年6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室治疗的165例食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A和B两组。A组为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治疗食管狭窄,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即无痛组)45例和清醒状态下常规组(即对照组)38例;B组为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即无痛组)42例,清醒状态下常规组(即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以及不适反应、并发症、成功率、总有效率等。结果A组中无痛组与对照组扩张前、后的MAP、SpO2、HR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扩张中MAP、HR、SpO2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AP和HR升高、SpO2下降较无痛组明显;两组的并发症、扩张成功率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适反应、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无痛组优于对照组。B组中无痛组与对照组支架置入前、后的MAP、SpO2、HR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支架置入中MAP、HR、SpO2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AP和HR升高SpO2下降较无痛组明显;两组的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总有效率比较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适反应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无痛组优于对照组。A、B两组均无大出血、食管穿孔发生,治疗成功者基本解除了梗阻,吞咽困难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无痛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有效、安全可靠,无明显痛苦和严重并发症,临床实用价值大,病人乐于接受。
王军,陈旭,徐婕[6](2008)在《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文中研究指明
陈子彦[7](2008)在《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注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注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效果。方法食管恶性狭窄患者56例,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内镜下扩张联合注射化学治疗药物等综合治疗,其中26例扩张后内镜仍无法通过者采用高频电刀局部切除打通狭窄管腔后再行药物注射,观察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有无并发症。结果按照进食困难的Stooler评定标准,显效45例,有效11例,有效率100%,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生存期限短者8个月,长者已3 a,且目前仍在治疗中。结论内镜下探条扩张、高频电刀切除联合注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食管恶性梗阻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限,无严重并发症。
马文青,张南征,朱云,潘武,邵艾俐[8](2008)在《探条扩张联合光动力疗法及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经内镜探条扩张术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及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贲门癌患者9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PDT联合局部化疗)和联合扩张治疗组(经内镜探条扩张联合PDT及局部化疗)。所有病例以35mg/kg剂量的血啉甲醚静脉滴注,用药后3h内于肿瘤病变处注射化疗药物(5-Fu)并激光照射。联合扩张治疗组41例在以上治疗前3天内进行经内镜探条扩张治疗。结果联合扩张治疗组吞咽困难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平均生存期2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经内镜扩张术联合PDT及局部化疗可显着改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临床症状。
朱芳来,凌安生[9](2008)在《胃镜下微波烧灼联合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比较胃镜下微波烧灼联合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和单纯胃镜下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8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微波烧灼联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期、转移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食管梗阻缓解率分别为93.1%、59.5%;治疗组6、12、24个月生成率分别为97.7%、86.4%、65.9%。对照组6、12、24个月生成率分别为92.9%、40.5%、0。两组食管梗阻缓解率、24个月生成率差异有显着性。两组间转移病灶及不良反应差异无显着性。结论胃镜下微波烧灼联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明显,可作为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于晓辉,孙一彬,王普选,王怡君,王彪猛,龚立军,张方信[10](2007)在《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综合评价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胃镜下采用MCT治疗食管癌100例和贲门-胃底癌168例,LP-DT治疗食管癌43例、贲门-胃底癌64例和胃癌109例,MCT和LPDT联合治疗严重食管癌42例和贲门-胃底癌38例癌性狭窄,选择食管癌、贲门-胃底癌和胃癌共20例为对照组。结果MCT组、LPDT组和MCT和LPDT联合组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100%、96.76%和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疗效,并且费用低、创伤和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结论MCT和LPDT是治疗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较理想的方法,特别是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能最大程度地解决癌性狭窄,达到了手术切除的效果。
二、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及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及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下治疗贲门病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研究方法 |
2.1 病史采集 |
2.2 GERD-Q评分 |
2.3 RE内镜下分级 |
2.4 GERD-HRQL量表评分 |
2.5 术前准备 |
2.6 内镜治疗 |
2.7 术后处理 |
2.8 术后随访 |
2.9 疗效评价 |
2.10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手术切除病灶情况 |
2 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
3 手术前后RE分级比较 |
4 内镜下治疗贲门病变疗效评价 |
5 质子泵抑制剂不同使用时间结果对比 |
6 术后并发症情况 |
讨论 |
1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现状的分析 |
2 本研究结果分析 |
3 总结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附录C.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2)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防治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预防食管大面积病变ESD术后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章 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治疗食管ESD术后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预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3)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部分 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的研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模拟粒子胃管 |
2.2.2 制作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 |
第三章 结果 |
3.1 粒子胃管剂量 |
3.2 嵌入式粒子胃管 |
第四章 讨论 |
4.1 空腔脏器粒子剂量学计算 |
4.2 粒子胃管设计 |
4.2.1 放射性粒子的排布 |
4.2.2 放射性粒子的携带方式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部分 粒子胃管在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器材与材料 |
2.2 治疗方法及流程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操作 |
2.2.3 术后处理 |
2.3 观察指标及随访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营养状况及血常规指标 |
3.3 体力状况评价 |
3.4 管腔通畅情况 |
3.5 并发症情况 |
3.6 生存时间及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传统姑息治疗 |
4.1.1 姑息性放化疗 |
4.1.2 物理扩张治疗 |
4.1.3 营养支持治疗 |
4.2 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腔内治疗技术 |
4.2.1 腔内放射治疗 |
4.2.2 物理消融治疗 |
4.2.3 化学消融及局部注射药物治疗 |
4.2.4 光动力治疗 |
4.2.5 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治疗 |
4.2.6 放射性粒子胃管置入治疗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原理和技术 |
一、光敏剂 |
二、光源和光传输 |
三、氧合作用 |
四、剂量 |
临床应用 |
一、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 |
二、头颈部肿瘤 |
三、脑部肿瘤 |
四、肺部肿瘤 |
五、消化系统肿瘤 |
六、膀胱癌 |
七、妇科肿瘤 |
八、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 |
九、鲜红斑痣 |
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
十一、尖锐湿疣 |
十二、痤疮 |
十三、牙周病 |
十四、消化道黏膜血管病变 |
结语和展望 |
(5)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名词的英文缩写 |
第一章 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 |
0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病例入选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分组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3.1 术前准备 |
1.3.2 观测指标 |
1.3.3 麻醉方法 |
1.3.4 操作方法 |
1.3.4.1 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 |
1.3.4.2 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 |
1.3.5 术中处理 |
1.3.6 术后处理 |
1.3.7 吞咽困难分级 |
1.3.8 不适反应评价 |
1.3.9 并发症评价 |
1.3.10 疗效评定 |
1.4 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 A组结果 |
2.2 B组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食管恶性狭窄的内镜治疗现状 |
0 前言 |
1 支架置入术 |
2 食管扩张术 |
3 激光热效应疗法和光动力学疗法 |
4 微波凝固术 |
5 局部化疗药物注射及其他药物注射 |
6 腔内冷冻治疗 |
7 高频电凝固技术及氩离子凝固术 |
8 电化学治疗 |
9 射频消融 |
10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7)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注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器械 |
1.3 治疗方法 |
1.4 术后随访 |
1.5 效果评定标准 |
1.6 结果 |
2 讨论 |
(8)探条扩张联合光动力疗法及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1.1 对照组 |
1.1.2 联合扩张治疗组 |
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
1.2.1 光敏剂 |
1.2.2 光源 |
1.2.3 扩张器 |
1.3 治疗方法 |
1.3.1 PDT治疗方法 |
1.3.2 局部化疗 |
1.3.3 扩张治疗 |
1.4 疗效判定 |
1.4.1 症状改善 |
1.4.2 近期疗效判断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临床症状改善 |
2.2 近期疗效 |
2.2.1 对照组 |
2.2.2 联合扩张治疗组 |
2.3 随访 |
2.4 不良反应 |
3 讨 论 |
四、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及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下治疗贲门病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D]. 柳秀芳.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体外自助式扩张球囊防治食管大面积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狭窄的临床研究[D]. 李隆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3]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食管及贲门恶性梗阻的初步研究[D]. 孙文. 济南大学, 2019(12)
- [4]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2(05)
- [5]无痛与常规内镜下食管探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比较[D]. 何朝文.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6]经内镜局部注射治疗食管贲门部癌性狭窄近期疗效[J]. 王军,陈旭,徐婕.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8(09)
- [7]内镜下探条扩张联合局部注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食管恶性狭窄[J]. 陈子彦.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05)
- [8]探条扩张联合光动力疗法及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性狭窄[J]. 马文青,张南征,朱云,潘武,邵艾俐.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8(07)
- [9]胃镜下微波烧灼联合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J]. 朱芳来,凌安生. 中国内镜杂志, 2008(05)
- [10]胃镜下微波凝固及激光光动力单独或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J]. 于晓辉,孙一彬,王普选,王怡君,王彪猛,龚立军,张方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