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施工方案比较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施工方案比较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建设方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姚雄,冯正祥,郭雪峰[1](2016)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若干关键技术概述》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线路长、建筑物种类多,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难度高。本文简要介绍了中线干线工程建设面临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应用情况,可为国内外其他大型渠道调水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刘运飞,赖跃强,姜小兰,黄玲[2](2021)在《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文中指出为了解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并明确下一步对前沿研究领域的报道方向,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通过分析其刊载的相关学术论文,发现:南水北调科研成果贯穿该工程前期规划、设计论证、施工和运行整个过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陶岔引水闸、穿黄隧洞、渡槽等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总干渠岩土力学问题的治理,冰期安全输水方案的确定,水源地水质保护法规的立法等提供了科技支撑;报道的内容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利科研成果为主,但对南水北调中线二期、东线一期和西线工程的水利科研成果鲜有报道。由此可见,水利科技期刊还将继续积极组织、报道和宣传相关科研成果,为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推进的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和西线工程规划方案的比选论证及其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搭建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3](2014)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先期批复开工,2008年9月28日正式通水,是南水北调中线首个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工程。工程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近5年。工程设计采用小流量自流、大流量加压管涵输水的总体布局方案,实现了流量0~60m3/s的灵活调度,建成了以大型泵站、超大口径管道、隧洞、倒虹吸、暗渠、调压池、明渠等输水建筑物组成的综合性、长距离、跨流域特大型调水工程,工程线路穿越密集的铁路、地铁、高速公路、大型立交桥、河道和各种地下管线,其规模和复杂性在国内外城市供水工程中尚无先例。工程设计研究历时30余年,解决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多项技术的国内空白,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戴盼伟,郝泽嘉,黄明海,段文刚[4](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冬季水温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温是南水北调中线冬季输水冰情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中线工程总干渠冬季水温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维水温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气象冷暖冬条件与不同输水流量方案下总干渠沿线水温变化过程,揭示水温沿线时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冬季输水调度运行建议。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自南向北各闸站水温沿程降低,大部分工况显示冬季水温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同一气象条件下,输水流量越大,沿线水温降幅就越小,如在2013年冷冬典型年份下,陶岔渠首输水流量150m3/s时沿程降温率为0.37℃/100km,陶岔输水流量350m3/s时沿程降温率为0.16℃/100km。同一输水流量条件下,虽然气温升高对水温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同典型冬季年份降温率并没有显着相关性。建议在做好基于中短期寒潮预报的冬季输水实时调控模式研究的前提下,冬季可采取加大流速输水方案(即大流量、低水位输水),减少水温降幅,旨在提升全线非冰盖输水的可行性。

曹会彬,马慧敏,刘吉永[5](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膨胀岩(土)试验段工程(潞王坟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膨胀岩土渠段累计长约380km,因其特殊的工程性质易造成渠道边坡失稳,而且其处理难度大、处理措施费用高,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为此,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启动了南水北调中线潞王坟膨胀岩(土)试验段现场大型原型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大型人工降雨试验、输水工况模拟、局部破坏性试验、渠道渗漏强化破坏试验等工作,对不同处理措施在各种工况下进行长期观测、分析,验证各种处理方案的力学机制和效果,提出了膨胀岩渠坡稳定计算强度指标合理取值原则,解决了渠道设计时浅层稳定和结构面控制的整体抗滑稳定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出水下固坡+排水、水上防护的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为全线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指导。

金思凡[6](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工程于2014年12月竣工并正式通水,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受工程结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社会活动的等多重因素影响,中线工程全线时刻可能出现影响输水水质与水量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线工程全长1433km,输水线路上有1000座桥梁,每座桥梁都存在可能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但目前仅有1 1个水质监测站,难以准确、及时地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其次,中线工程沿线穿越众多天然河流,修建了 600余座河渠交叉建筑物用于洪水疏导,但由于设计阶段对实际运行情况考虑不足,导致河渠交叉建筑物的实际过流能力低于设计值,即使遭遇标准内的洪水也可能会漫入渠道,不仅影响水质,也会导致渠道内水位突变,影响沿线分水闸门的调度;第三,中线工程横跨3个气候带,冰期输水期间,冰情复杂多变,显着增加了调度运行的难度,一旦运行方式不当,容易引发冰塞、冰坝等冰害,危害输水的水量安全。为此,本文密切结合中线工程运行的实际需求,聚焦上述三种影响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风险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并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出发,结合中线工程现有的监测体系构建了异常模式指标体系及识别流程,设计了异常模式数据库,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供水安全信息平台,为保障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提高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系统梳理了中线工程存在的供水安全问题,聚焦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确定了其中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难题,分别为如何兼顾成本与效益制定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方案,如何量化不同因素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程度并评估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洪水漫入风险以及如何量化冰塞变化特征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方式。(2)针对水质监测站点少、难以及时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问题,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确定了表示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的指标,即漏报率、发现时间与站点个数、监测仪器精度,据此构建了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揭示了站点个数与漏报率、发现时间之间的竞争关系,并揭示了监测仪器精度对发现时间-站点个数竞争关系影响较小,对漏报率-站点个数竞争关系影响较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允许最大漏报率1.00%、允许最长发现时间120.00min为控制指标确定了最优布设方案,并考虑了不同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对站点布设方案鲁棒性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中线工程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提供了理论支持。(3)针对河渠交叉建筑物(特别是左岸排水工程)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导致存在洪水漫入风险的问题,构建了耦合洪水计算模型、泥沙输移模型以及管道过流模型的洪水过流模型,结合物理成因与RSA、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因素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并确定了预警阈值。结果表明: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工程老化与降雨变化;仅考虑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素,重现期为10年、20年、50年以及200年的洪水相对应的淤积堵塞深度临界值分别为2.00m、1.60m、1.00m与0.20m。考虑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工程老化以及降雨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淤积堵塞深度临界值的阈值范围分别为[1.51m,2.12m]、[0.93m,1.69m]、[0.19m,1.21m]、[0.00m,0.75m]。研究成果可为中线工程设置洪水漫入风险的预警阈值提供参考。(4)在冰情变化特征及冰期输水运行方式方面,以最容易发生冰塞的坟庄河节制闸至南拒马节制闸渠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耦合水力模型、热力模型与冰冻模型的冰情演变模型,并采用历史水位、水温、冰厚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与验证;之后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设定不同水位、流速以及气温组合的典型情景,研究了不同典型情景下冰塞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负积温≤-100℃的情况下,水深<4.00m时高流速、水深≥4.00m时低流速易发生冰塞。依据上述冰塞变化特征,将负积温<-100℃作为启动冰期输水的判别条件,并制定了冰期输水的运行方式:水深<4.00m,保持流速0.20m/s;水深≥4.00m,保持流速0.60m/s。研究成果为降低中线工程冰塞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冰期输水调度提供参考。(5)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出发,进一步拓展针对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典型异常情况作为异常模式,分为水质(突发水污染、地下水渗入、洪水漫入以及富营养化)、水量(洪水漫入、闸站失效以及偷水漏水)与冰期(冰花堆积、冰盖失稳破裂以及冰块自然堆积)3类;然后确定了异常模式对应指标的正常与异常的临界值与异常模式的识别流程,设计了异常模式数据库,为进一步扩展异常模式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供水安全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实际运行中识别异常情况的信息化平台,为保障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提高供水安全提供有力工具。

张颜[7](2020)在《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的重大战略举措,其规模宏大,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受到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中线工程一旦遭遇致功能丧失类重大风险,对整个华北平原居民的用水将造成巨大影响。中线工程各工程段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管理水平都有巨大差异,不同工程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不相同。因此,在充分重视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同时,对中线各工程段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更应该加强重视。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问题,基于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顺序数计算方法,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风险源诊断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特点,充分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中线工程运行五年以来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从风险事件的角度出发,使用因果分析方法,对每一个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子进行追溯,对梳理出的风险因子进行合并和分类,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指标体系。(2)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主观权重进行确定,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风险因子的客观权重进行确定,最后根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将风险因子的主、客观权重进行集成,得到最接近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以此作为关键风险源诊断的重要依据。(3)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FMEA)的缺陷,使用模糊证据推理理论、评价要素赋权法、TOPSIS分析法对传统FMEA方法进行改进,对风险因子进行相对贴近度的计算,并将贴近度计算结果与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进行集成,以此作为改进风险顺序数(IRPN)的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重要度排序,识别关键风险源。以南水北调中线某工程段为计算实例,对该段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进行诊断,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证明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在风险预防方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唐鸣[8](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位模拟预测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称中线工程)是缓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水资源短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生态环境效益的国家重大战略设施。中线工程采用闸前常水位的运行方式,具有水位控制严格、水力控制难度大等的运行特点,在平稳运行及实时决策上难度较大,因而精准地预测闸前水位是控制渠段整体水位和实现实时调度决策的首要前提。本文面向中线工程实时调度及决策响应的需求,在中线工程现有数据条件下,探索基于水动力学和基于数据驱动的闸前水位模拟预测方法在中线工程的适用性。结合日常调度和管理需求,集成模型成果,设计“中线总干渠水位实时预警系统”,支撑中线工程运行管理及实时决策。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水动力仿真的中线工程水位模拟方法。通过概化中线工程节制闸、倒虹吸、分水口内边界,基于圣维南方程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一维水动力仿真模型,模拟了京石段12个闸的闸前水位,分析了在现有数据条件下基于水动力学的水位模拟方法在中线工程适用性。(2)基于深度学习的中线工程水位模拟预测方法。采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构建了三种不同深度学习结构的闸前水位实时预测模型,并选用Adam梯度优化算法加快模型收敛。模拟预测了中线工程京石段12个节制闸的闸前水位,实现了中线工程闸前水位实时预测。选取最佳水位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模型超参数及预见期对模型预测精度及计算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模型参数设置和预见期的设定建议。(3)中线工程总干渠水位实时预警系统及应用。基于中线工程日常运行调度的业务流程和实际需求,提出闸前水位分级预警方法及基于水位分级预警的实时调度规则。基于水动力仿真模型和深度学习水位预测模型在中线工程的适应性对比结果,以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位实时预测方法作为中线工程闸前水位的预警方法,设计了“中线总干渠水位实时预警系统”,为中线工程日常运行调度和实时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徐嘉豪[9](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度策略模糊优选研究》文中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危机的战略性工程,影响着亿万人民的供水和用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对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及生态环保起到良好作用,从工程提出到投入使用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线路长,运行工况复杂,建筑物种类繁多,水流非线性特点明显,精确控制比较困难,调水量大且无在线调节水库,因此在突发事件后,应急调度策略方案的开展和制定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工程突发事件入手,选择两种应急事故进行应急调度策略方案的制定,并对应急调度方案进行科学择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现有水力学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状况和研究需要,对假定的两种应急事故进行水力学的模拟,分析此类事故的突发对工程运行和渠道水位的影响。(2)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为例,假定末端泵站掉电和节制闸故障两种应急事故,针对不同的事故制定出不同的应急调度策略方案,以缓解工程危害和水位压力。模拟不同的应急调度策略方案渠道的水位运行规律,根据采取不同的控水方式加退水方式的组合形式,分析对水位运行的影响和对应急事故的解决程度。(3)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优选对应急调度策略方案进行比选研究。为末端泵站掉电事故制定出10个指标构成的应急调度策略方案决策指标体系,为节制闸故障事故制定出9个指标构成的应急调度策略方案决策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确定,通过模糊优选,得出最佳的应急调度策略方案,对缓解事故影响起到关键作用。(4)在正常工况下末端泵站掉电事故可采用动态调控节制闸、开启旁侧阀全流量、半开事故前段退水闸的方式,可以较好缓解水位压力;在加大水位工况末端泵站故障事故可采用加大退水流量,配合节制闸,可以达到较好的水位控制效果;在正常工况下节制闸故障事故可利用节制闸控制水位,可以较好拓宽工程应急处理的时间尺度,弱化工程因事故所造成危害。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此类应急事故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同类型长线明渠供水的应急调度策略设计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已建工程的事故处理在总结经验、消除危害等方面提供思路。

杨佳[10](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冰塞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具有距离长且跨流域、跨温度带的特性,造成地处暖温带的新乡以北渠道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冰情发生,而冰塞作为河渠冬季灾害可能会诱发冰塞洪水,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冰塞灾害防治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运行的一项重点工作,而调水工程冰塞风险评估在整体把控渠系风险程度、风险空间分布、风险防控重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为制定科学完备的冬季运行管理方案提供支撑,实现工程冬季输水效益和安全的提高。本文首先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工程特性和冰塞形成机理,辨识出冰塞风险影响因子层次结构,建立层次分析法和故障树原理的冰塞风险评估准则;然后以渠池为评估单元,由从事设计、科研和高校教师等背景的多位行业专家对典型渠池风险因子致灾可能性和相应后果严重性进行评分,进而得到典型渠池冰塞基本风险等级;进一步考虑工程南北跨度造成的沿线气温特性,提出以长距离冷冬空间同步性为指标对渠道冰塞基本风险值的修正方法,得到渠池冰塞综合风险等级;再进一步通过建立代表性典型渠池与渠系其他渠池之间的风险因子评分缩放原则,实现对包含多个渠池的调水渠系的冰塞风险综合评估;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可控风险因子并提出相应风险防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近50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冬季气温具有显着升温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继续持续下去;8站同步强冷冬和强暖冬比例约12%,同步冷冬和同步暖冬比例高达43%,表明工程沿线冬季气温发生同步性概率较大。(2)共辨识渠系20个冰塞风险致灾因子,产冰量大、冰花下潜和输冰能力不足是致灾的间接因素;且风险因子致灾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呈正相关关系;风险因子评分结果对专家从业岗位依赖性过高;各风险因子权重相差较小,不存在明显的主要风险因子,在风险防控中需要考虑所有因子。(3)推荐典型渠池冰塞综合风险值为16.09,经冷冬空间同步性的冰塞风险综合评估方法修正后,典型渠池风险值增加20%左右,综合风险等级为Ⅳ级。(4)推荐工程总干渠石家庄渠段冰塞综合风险等级均为Ⅲ级,保定渠段冰塞综合风险等级为Ⅳ级,应作为风险防控重点区域。(5)通过对风险因子中的可控因子进行全面管控,经层次分析法分析,认为理想状态下可降低渠池综合风险等级达到Ⅱ级,因此,建立良好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冰期输水运行管理制度对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以重大调水工程为背景,结合冰塞灾害形成机理与调水工程特性,辨识出冰塞风险因子,推荐了故障树风险评估方法,考虑全线冷冬空间同步性对提高冰塞风险概率与后果的影响,提出了冰塞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得到了风险空间分布特性,指明了基于可控风险因子的有效风险防控建议。成果在理论上丰富了调水工程冰塞风险评估体系与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冰塞风险防控具有直接应用价值,对其他类似调水工程冰塞风险防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建设方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建设方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2)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2 《院报》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
    2.1 土力学专业方面
    2.2 河流泥沙专业方面
    2.3 水工结构与材料专业方面
    2.4 水力学专业方面
    2.5 水资源与环境专业方面
    2.6 其他研究领域
3 结论与建议

(3)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点
    1.2 流域及水文
    1.3 工程任务
    1.4 工程规模及等级
    1.5 工程地质概况
        1.5.1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1.5.2 倾斜平原工程地质区
    1.6 工程总体布置
    1.7 工程建设起止时间、运行时间及竣工验收时间
    1.8 工程建设单位名称
    1.9 主体施工单位名称
    1.1 0 主要工程科研、咨询、审查、鉴定单位
2 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
    2.1 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2.2 项目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3 主要科技成果、专利、获奖等
    3.1 主要科技成果、专利
    3.2 主要获奖情况
    3.3 应用情况
4 工程运行情况、已获社会和经济效益等
    4.1 工程运行情况
    4.2 社会效益
    4.3 经济效益

(4)南水北调中线冬季水温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总干渠水温模型
    1.1 总干渠一维水温模型
    1.2 计算工况
2 总干渠水温时空演变规律
    2.1 典型年丹江口陶岔渠首水温
    2.2 典型计算工况水温时空演变规律
        2.2.1 水温变化规律
        2.2.2 降温率变化规律
        2.2.3 最低水温变化规律
    2.3 基于水温变化的冰期输水调度运行建议
3 结论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治研究
        1.2.2 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风险研究
        1.2.3 冰情变化特征研究
        1.2.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
    2.3 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漫入风险
    2.4 冰期输水冰塞变化特征与运行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实例概况
        3.2.1 研究区域
        3.2.2 水质模型及模型参数
    3.3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3.3.1 水质监测站点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指标的确定
        3.3.2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3.4 结果分析
        3.4.1 突发水污染事件情景设计
        3.4.2 站点布设优化Pareto解集的多目标竞争协同分析
        3.4.3 不同监测仪器精度对Pareto解集的影响分析
        3.4.4 站点布设方案成本效益分析
        3.4.5 站点布设位置累积概率分析
        3.4.6 污染物衰减特性的不确定性对布设方案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漫入风险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实例概况
    4.3 洪水过流模型构建
        4.3.1 模型框架
        4.3.2 洪水计算模型
        4.3.3 泥沙输移模型
        4.3.4 管道过流模型
    4.4 洪水过流模型校验
    4.5 洪水过流模型敏感性分析
        4.5.1 分析方法
        4.5.2 评价指标
        4.5.3 模型参数取值范围分析
        4.5.4 敏感性分析结果
    4.6 单因素及多因素耦合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6.1 单因素影响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6.2 多因素影响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冰情演变模型的冰期输水运行方式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实例概况
        5.2.1 研究区域
        5.2.2 实测数据
    5.3 冰情演变模型构建
        5.3.1 模型框架
        5.3.2 水力子模型
        5.3.3 热力子模型
        5.3.4 冰冻子模型
    5.4 模型校验
        5.4.1 模型计算条件
        5.4.2 模型检验指标
        5.4.3 模型校验方案
        5.4.4 模型校验结果
    5.5 冰塞特征分析
        5.5.1 冰塞的定义
        5.5.2 冰塞形成的条件
        5.5.3 冰塞的影响因素
        5.5.4 冰塞变化的指标
    5.6 冰塞变化特征及冰期输水运行方式分析
        5.6.1 模拟情景设置
        5.6.2 水力因素对冰塞的影响
        5.6.3 热力因素对冰塞的影响
        5.6.4 冰期输水运行方式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异常模式研究及供水安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 异常模式指标体系与识别流程
        6.2.1 异常模式分类
        6.2.2 水质异常
        6.2.3 水量异常
        6.2.4 冰期异常
    6.3 异常模式数据库设计
        6.3.1 设计流程
        6.3.2 逻辑设计
        6.3.3 物理设计
    6.4 供水安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4.1 总体设计
        6.4.2 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6.4.3 关键技术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异常模式数据库库表结构
附录B 供水安全信息平台功能时序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大型调水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研究现状
        1.3.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研究现状
        1.3.3 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确定
    2.1 风险辨识
        2.1.1 风险辨识的基本程序
        2.1.2 风险辨识的方法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 南水北调中线建筑物运行安全风险因子识别
        2.3.1 代表性渠系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2 代表性左岸排水建筑物风险因子识别
        2.3.3 典型跨渠桥梁风险因子识别
    2.4 南水北调中线渠(管)道风险因子识别
        2.4.1 不良地质及深挖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2 高填方和重点填方渠段风险因子识别
        2.4.3 PCCP管道与压力箱涵风险因子识别
    2.5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风险因子识别
    2.6 防洪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6.1 总干渠及穿跨河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6.2 穿跨渠建筑物防洪风险因子识别
    2.7 调度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1 调度运行系统风险因子识别
        2.7.2 水质风险因子识别
    2.8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因子识别
    2.9 本章小结
3 风险因子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研究基础
    3.2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主观权重
    3.3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风险因子客观权重
    3.4 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确定风险因子组合权重
    3.5 本章小结
4 一种改进的FMEA方法
    4.1 传统FMEA方法的缺陷
    4.2 模糊证据推理理论
        4.2.1 模糊置信结构
        4.2.2 明确置信矩阵
    4.3 评价要素权重
        4.3.1 专家评价法确定评价要素主观权重
        4.3.2 熵权法确定评价要素客观权重
        4.3.3 乘法合成法确定评价要素综合权重
    4.4 基于TOPSIS分析方法的关键风险源诊断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构建明确置信矩阵
    5.2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因子主观权重计算
        5.2.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风险因子客观权重计算
        5.2.3 基于最小鉴别信息原理的风险因子综合权重计算
    5.3 评价要素综合权重的计算
    5.4 TOPSIS风险因子排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位模拟预测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引言
        1.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物理机理的水位模拟
        1.2.2 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位预测
        1.2.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水位预测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
第二章 深度学习模型原理概述
    2.1 深度神经网络
        2.1.1 DNN神经网络结构
        2.1.2 前向传播算法
        2.1.3 反向传播算法
        2.1.4 梯度消失问题
    2.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2.2.1 RBF网络结构
        2.2.2 径向基函数
        2.2.3 前向传播
        2.2.4 反向传播参数更新
    2.3 循环神经网络
        2.3.1 循环神经网络RNN
        2.3.2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2.4 深度学习框架
    2.5 梯度优化算法
        2.5.1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2.5.2 动量算法
        2.5.3 Nesterov's accelerated gradient算法
        2.5.4 AdaGrad算法
        2.5.5 RMSProp算法
        2.5.6 Adam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水动力仿真的中线干渠数值模拟
    3.1 基本方程
    3.2 方程求解方法
        3.2.1 方程组离散及线性化
        3.2.2 边界条件的概化及离散
    3.3 方程联立求解
    3.4 模型构建
        3.4.1 建模思想
        3.4.2 模型输入
        3.4.3 代码展示
    3.5 中线工程京石段闸前水位模拟及分析
        3.5.1 计算案例
        3.5.2 模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闸前水位实时预测
    4.1 水位预测模型构建
        4.1.1 模型框架
        4.1.2 模型输入及输出
        4.1.3 数据预处理方法
        4.1.4 预测结果评判标准
    4.2 京石段闸前水位实时预测
    4.3 参数敏感性分析
        4.3.1 超参对LSTM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4.3.2 预见期对LSTM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线总干渠水位实时预警系统设计
    5.1 闸前水位分级预警
    5.2 基于水位预警的实时调度原则
    5.3 中线干渠水位预警系统设计
        5.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5.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3.3 数据库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度策略模糊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明渠非恒定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2.2 明渠输水控制研究
        1.2.3 突发事件应急控制研究
        1.2.4 模糊优选评价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急调度策略模型
    2.1 水力学数值模拟模型
        2.1.1 非恒定流控制方程及其离散
        2.1.2 边界条件
    2.2 层次分析法
        2.2.1 构造判断矩阵
        2.2.2 矩阵一致性
        2.2.3 指标权重确定
    2.3 模糊优选评价模型
        2.3.1 确定方案集
        2.3.2 确定方案的评价指标
        2.3.3 评价指标的规格化
        2.3.4 确定最优与最劣方案
        2.3.5 最优方案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事件应急调度
    3.1 应急事件决策方案设定
    3.2 正常工况
    3.3 应急事件决策方案及水位线变化
        3.3.1 流量为45m3/s末端泵站故障工况
        3.3.2 加大水位工况下流量为50m3/s末端泵站故障工况
        3.3.3 节制闸故障应急事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方案模糊优选
    4.1 应急调度策略方案决策指标构建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4.2.1 末端泵站事故应急调度方案权重确定
        4.2.2 节制闸故障事故应急调度方案权重确定
    4.3 应急调度策略模糊优选
        4.3.1 正常工况下末端泵站故障工况应急调度策略方案模糊优选
        4.3.2 加大水位工况下末端泵站故障工况应急调度策略方案模糊优选
        4.3.3 正常工况下节制闸故障工况应急调度策略方案模糊优选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1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冰塞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冰塞形成机理
    2.2 渠系冰情原型现象
        2.2.1 流冰
        2.2.2 封冻
        2.2.3 冰盖下输水
        2.2.4 融冰
    2.3 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2.3.1 风险评估理论概述
        2.3.2 风险评估方法
        2.3.1.1 层次分析法
        2.3.2.2 故障树原理
    2.4 气温特征研究方法
        2.4.1 Mann-Kendall分析
        2.4.2 R/S分析
        2.4.3 Morlet小波分析
        2.4.4 气温典型年划分依据
第3章 工程沿线冬季气温特征分析
    3.1 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3.2 冬季气温突变分析
    3.3 冬季气温周期分析
    3.4 连续低温天数趋势分析
    3.5 冬季气温典型年分析
        3.5.1 单站典型年特征分析
        3.5.2 典型年空间同步性
第4章 调水工程冰塞风险评估模型
    4.1 冰塞风险评估模型框架
    4.2 风险因子辨识
        4.2.1 准则A-产冰量过大
        4.2.2 准则B-流速过大,流冰下潜
        4.2.2.1 子准测B1-运行调度因素
        4.2.2.2 子准则B2-建筑物特点
        4.2.2.3 子准则B3-事故
        4.2.3 准则C-输冰能力不足
    4.3 风险评估计算准则
        4.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准则
        4.3.2 基于故障树原理的风险评估准则
    4.4 风险评估定级标准
        4.4.1 冰塞可能性评价标准与等级
        4.4.2 冰塞后果严重性评价标准与等级
        4.4.3 冰塞风险评价标准与等级
第5章 典型渠池冰塞风险综合评估
    5.1 典型渠池选取原则与运行现状
        5.1.1 典型渠池的选取
        5.1.2 典型渠池工程特性与运行现状
    5.2 专家咨询
        5.2.1 专家组成分析
        5.2.2 专家综合咨询结果
    5.3 咨询结果特征分析
        5.3.1 各风险因子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线性关系
        5.3.2 各风险因子标准差偏差百分比分析
        5.3.3 专家群体特征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5.4 典型渠池冰塞基本风险等级分析
        5.4.1 基本风险等级评估结果与分析
        5.4.2 基本风险因子层次总排序
    5.5 典型渠池冰塞综合风险等级分析
        5.5.1 基于冷冬空间同步的综合风险确定方法
        5.5.1.1 修正风险指标及标准
        5.5.1.2 综合风险度计算方法
        5.5.2 典型渠池冰塞综合风险等级分析
第6章 渠系冰塞综合风险评估
    6.1 渠系基本情况
    6.2 参数分类与缩放
    6.3 风险等级评价与分析
第7章 冰塞风险防控对策
    7.1 工程运行管理对策
        7.1.1 可控因子筛选
        7.1.2 风险降低可能性分析
        7.1.3 运行管理制度保障
    7.2 工程措施对策
        7.2.1 在建工程
        7.2.2 已建工程
    7.3 风险规避对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调水工程冰塞风险评估咨询表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建设方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若干关键技术概述[A]. 姚雄,冯正祥,郭雪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新进展——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2]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J]. 刘运飞,赖跃强,姜小兰,黄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3]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A].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3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获奖项目技术文集, 2014
  • [4]南水北调中线冬季水温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 戴盼伟,郝泽嘉,黄明海,段文刚.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03)
  • [5]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膨胀岩(土)试验段工程(潞王坟段)[A]. 曹会彬,马慧敏,刘吉永.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9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获奖项目、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BIM应用大赛获奖项目, 2020
  •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D]. 金思凡.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改进FMEA方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安全关键风险源诊断[D]. 张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位模拟预测方法及应用[D]. 唐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9]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度策略模糊优选研究[D]. 徐嘉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冰塞风险评估研究[D]. 杨佳.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施工方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