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牙斜面导板矫正器与头帽-颏兜治疗早期安氏Ⅲ类下颌前突错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1](2020)在《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对疗效产生的机制进行分析,为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要求正畸治疗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0)行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年龄为8.60±0.84岁;对照组(n=10)行“2×4”矫治技术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治疗,年龄为9.05±0.60岁。X线头影测量项目包括:(1)硬组织的测量项目:SNA、SNB、ANB、NP-FH、NA-PA、MP-SN、MP-FH、Y轴角、U1-SN、L1-MP、U1-L1、U1-NA、L1-NB、Po-NB距。(2)软组织的测量项目: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Z角、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ULP、LLP。本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所有测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完成后SNA、ANB、MP-SN、MP-FH、U1-NA、U1-SN、ULP、Y轴角、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上唇E线距增加(P<0.05);SNB、NP-FH、U1-L1、L1-MP、Z角、下唇E线距减小(P<0.05);而L1-NB、NA-PA、LLP、Po-NB距无明显变化(P>0.05)。2.对照组患者治疗完成后SNA、ANB、MP-SN、MP-FH、U1-SN、U1-NA、Y轴角、鼻唇角、面型角、上唇E线距增加(P<0.05);SNB、NP-FH、U1-L1、下唇E线距、Z角减小(P<0.05);而L1-MP、NA-PA、L1-NB、ULP、LLP、Po-NB距、颏唇角无明显变化(P>0.05)。3.观察组鼻唇角、颏唇角、面型角及Z角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MP-FH、SNB、ANB的变化较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两组SNA、MP-SN、U1-SN、U1-NA、NP-FH、U1-L1、L1-MP、NA-PA、L1-NB、Po-NB距、ULP、LLP、Y轴角、上唇E线距、下唇E线距的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均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矫治完成后患者的前牙反(牙合)解除,咬合关系得到恢复。但MRC矫治器可以纠正肌功能异常,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软组织侧貌和面型,而“2×4”矫治技术治疗用时更短。
惠泽明,杜样,周志斐,汪璐璐,郭飞飞,王小竞[2](2019)在《前牙反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前牙反是儿童乳牙列期常见的一种错畸形,临床表现为患儿正中咬合时,前牙呈反覆、反覆盖关系。虽然前牙反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为了避免畸形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成严重的骨性错,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儿配合的情况下应尽早治疗。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前牙反的流行病学研究、矫治时机、常用矫治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谭玺,黄兰[3](2018)在《凹面型患者病因及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安氏Ⅲ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患者侧貌表现为凹面型外观,该面型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交及生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成功的矫治有赖于对其病因的充分了解以及对矫治时机、矫治方法的正确把握。本文就凹面型患者的先天性致病因素和不良习惯等环境性致病因素,矫治时机,以及MEAW、前方牵引矫治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等常用矫治方法进行综述,从而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华智,江久汇[4](2018)在《凹面型的治疗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凹面型是由上颌发育不足或(和)下颌发育过度导致的一种影响美观的侧貌类型。对处于生长期的患者,面弓前牵引辅助上颌交替快速扩弓缩弓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上颌骨发育;头帽颏兜矫治后易复发,现已不建议使用。对于生长发育已完成的患者,轻中度错可采用掩饰性正畸的方法,特殊的拔牙方式及差动矫治技术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若为重度骨性Ⅲ类错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陆兴龙[5](2018)在《整体远移下颌牙列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除了注重牙齿健康之外,还希望拥有一个完美的笑容和完美的容貌,所以许多患者愿意接受牙齿矫正。临床常见有主诉“地包天”而影响美观或者咬合功能的前来要求矫治,即所谓的Ⅲ类错(牙合)畸形,其典型临床表现是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和(或)上颌后缩、凹面型侧貌。对于Ⅲ类错(牙合)的治疗,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和不同的严重程度采取的治疗方法差别较大,早期往往是阻断性及功能性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术,而对于轻度或者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而不愿意手术治疗,则采用掩饰性治疗。临床医师在正畸治疗设计方案时,拔牙和不拔牙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但是,在临床上,许多患者希望在保留健康牙齿的基础上进行矫治,所以他们不愿意拔牙。正畸治疗调整牙齿是需要间隙的,而对间隙的管理需要支抗作为基础,尤其矫正轻度或者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矢状向不调时,需要严格控制下颌的支抗,种植体支抗的诞生及其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对于轻度或者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牙弓后部间隙测量分析及种植体支抗远移下牙列治疗效果分析,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目的本研究对轻度或者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并且不愿意拔牙和不愿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术的患者在分析牙弓后界间隙后,采用MBT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通过对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从矢壮向、垂直向分析下颌切牙和磨牙移动量的和移动方式,通过模型测量从水平向分析牙弓宽度的变化,综合评价使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下牙列的矫治效果,以便临床参考。方法以17例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并且不愿意拔牙和不愿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23.80±3.86)岁。常规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分析测量下牙列需要整体远移的量及其可行性,并评价牙弓后界提供远移下牙列的量,设计治疗方案。粘接MBT直丝弓矫治系统托槽,常规排齐整平牙列至0.019〃×0.025〃不锈钢方丝,将牵引钩固定在下颌弓丝尖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并将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下颌第二磨牙颊侧外斜嵴区域,使用橡皮链或者镍钛拉簧在微螺钉种植体与牵引钩之间加力,每侧牵引力值约200g,牵引下牙列整体向远中移动。应用几何画板5.0软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各研究项目进行描点、标记、测量,应用中心距数显游标卡尺对治疗前后模型各研究项目进行测量,并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所得测量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从矢壮向、垂直向、水平向分析矫治前后牙齿、牙列及软、硬组织变化。结果1、曲面断层片测量分析:牙弓后界间隙变化的量,结果显示治疗前(T1)为(7.84±1.70)mm,治疗后(T2)为(3.59±0.73)mm,差值(T2-T1)为(-4.25±1.91)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1,P=0.001)。2、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1)软硬组织变化的量:治疗前后分析,SNB角减少了(0.99±1.20)(°,ANB 增加了(1.91±1.02)°,SN-OP 角减少了(3.83±3.42)°,Wits 值减少了(6.40±4.56)mm,Pog-F减少了(0.71±1.20)m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MP 角增加了(1.43±3.03)°,“6b”增加了(1.02±2.22)mm,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E减少了(1.20±1.06)mm,Li-E减少了(1.94±1.32)mm,Pg-F 减少了(1.75±2.41)mm,NLA增加了(4.78±6.92)°,LSP减少了(6.68±7.8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下颌第一磨牙变化的量:治疗前后分析,在矢状向,以Y轴作为参考系,L6牙冠远移(3.88±1.30)mm,牙根远移(3.34±1.40)mm;以D轴作为参考系,L6牙冠远移(2.93±2.43)mm,牙根远移(2.11±2.55)mm,且差异均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01)。在垂直向,以X轴作为参考系,L6牙冠压低(0.72±0.85)mm;以C轴作为参考系,L6牙冠压低(0.68±0.86)m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L6倾斜角α、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下颌切牙变化的量:治疗前后分析,在矢状向,以Y轴作为参考系,L1牙冠远移(4.12±1.92)mm,牙(牙合)远移(3.95±2.71)mm;以D轴作为参考系,L1牙冠远移(4.18±1.60)mm,牙根远移(3.72±1.49)mm,且差异均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01)。在垂直向,以X轴作为参考系,L1牙冠伸长(1.40±1.52)mm;以C轴作为参考系,L1牙冠伸长(0.83±0.82),且差异均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L1倾斜角β、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测量分析:治疗前后下颌牙弓宽度变化的量,CW减少了(1.28±1.48)mm,MW增加了(1.06±1.75)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减少了(0.15±2.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牙弓后界提供足够空间条件下,整体远移下牙列是可行的。2、利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可以实现下牙列整体远移。3、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下牙列,可以解决矢状向不调,牙列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尖窝关系,垂直向和水平向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软组织侧貌也有改善。
王慧[6](2018)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方法》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方法。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七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骨龄分期处于生长发育早期患者四例;病例一,两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诊断为牙性安氏Ⅲ类。病例二,两侧磨牙中性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诊断为牙性安氏Ⅲ类。病例三,两侧磨牙完全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状态,ANB负值,诊断为骨性安氏Ⅲ类。病例四,两侧磨牙均为完全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下颌可以后退至前牙对刃,诊断为功能性安氏Ⅲ类。采取双期治疗,根据诊断,I期替牙列阶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病例一,采用双曲舌簧活动矫治器,唇倾上前牙。病例二,采用2*4技术,前牙区弯制垂直开大曲,唇倾上前牙。病例三,采用螺旋扩弓器+前方牵引+(牙合)垫+舌簧可摘式功能矫治器,螺旋扩弓器反复扩缩刺激骨缝,促进上颌骨发育。病例四,采用FR3功能矫治器,去除抑制上颌骨发育的肌肉力量促进上颌骨自然发育。选取恒牙早期患者两例,诊断为骨性安氏Ⅲ类,均存在家族遗传史,家长及患者本人均拒绝正畸-颌面外科手术治疗,采用正畸掩饰性治疗;病例五选择传动技术进行矫治,特殊设计的尖牙托槽,配合Ⅲ类牵引,整体远移下牙列。病例六18,28位置尚可,创造间隙,防止17,27伸长故拔除17,27,待18,28萌出代替17,27,拔除38,48,直立下颌磨牙创造间隙,上颌TPA减小垂直向支抗丢失,防止磨牙伸长,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配合早期Ⅲ类弹性牵引,在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选择MEAW弓后期咬合调整。选取成人患者一例,诊断为骨性安氏Ⅲ类,切牙磨耗较重。36为残冠,无治疗价值,拔除36及18,28,48;37,38代替36,37,选择Damon Q自锁托槽,配合早期Ⅲ类弹性牵引。结果:四例生长发育早期患者前牙反(牙合)均成功解除,达到正常覆合覆盖,病例一,二治疗前后重叠图可见,上前牙唇倾明显;病例三,病例四,均可见上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A点均前移,通过功能性治疗,上颌骨均得到矢状向生长。病例五,尖牙关系改善迅速,咬合关系改善后调整牙齿转矩,预计结束治疗时达到磨牙中性关系。A点略前移,由于患者处于生长发育后期,骨性变化不大。病例六,尖牙关系得到改善,后期配合meaw弓使用,调整咬合关系。结束治疗时,治疗前后重叠图可见,上颌轻度逆时针旋转,下颌发生顺时针旋转,A点略前移,由于患者处于生长发育后期,骨性变化不大。病例七,利用DamonQ自锁托槽,前期快速排齐上下牙列,配合早期轻力弹性牵引,早期使尖牙关系得到改善,预计治疗结束时最后磨牙为中性关系,38代替37,37代替36。结论:1.四例生长发育前期患者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均成功解除前牙反(牙合),治疗前后重叠图可见,上颌骨均发生矢状向生长,A点均发生前移,说明针对生长发育前期患者,尽早解除反(牙合)的咬合锁结关系,可以使上颌骨自然发育;利用生长潜力,进行人为干预,去除抑制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因素,刺激骨缝生长,可以促进上颌骨矢状向生长,面型得到明显改善。2.两例恒牙早期患者,采用不同矫治器,利用不同的治疗理念均使牙弓整体发生移动,但是治疗前后重叠图可见,骨骼没有发生明显改建,说明针对恒牙早期患者,通过改善咬合关系可以有效改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通过掩饰性治疗,骨性问题发生轻微改善。3.针对成年骨性Ⅲ类患者,没有生长发育潜力,治疗前后重叠图可见,正畸掩饰性治疗只能通过改善牙齿角度加以适当牙列整体移动来改善咬合关系,解决反(牙合)问题,无明显颌骨变化。
梁钰洁,路明,梅帅,朱辛奕[7](2016)在《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方法研究现状》文中指出安氏Ⅲ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对口腔功能和颜面部的发育都有影响。随着正畸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正畸医生对于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有了很多方法,且均能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本文就临床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方法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马路遥,萨日娜,陈岩[8](2015)在《早期前牙反矫治方法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前牙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畸形,严重影响了人们、颌、面的正常发育,进行早期矫治能阻断错畸形的发展,有利于颌面部的发育,对改善颌骨异常的生长方式,发挥口腔功能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治疗前牙反应根据不同的时期和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法,本文针对早期前牙反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蔡蔚,冯婳[9](2014)在《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乳牙反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乳牙反的患病情况。方法以个别正常为标准,对1 750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本区乳牙反的患病率为12.46%,5岁组男女间存在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其他年龄组男女间及各年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乳牙反的主要表现是多个乳前牙反。结论乳牙反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应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邓海艳[10](2014)在《MEAW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合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运用MEAW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骨性Ⅲ类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合患者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4~21岁,平均18.5岁。用MEAW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矫治至前牙反合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或中性偏近中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取模,并进行模型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矫治后UI-LI、FH-MP、OP-MP、FMIA、OB、OJ、OP-MP、UL-SnPg’距-LL-SnPg’巨二者差值较矫治前增大(P<0.01),LI-NB、IMPA、LI-MP较矫治前减少(P<0.01)。矫治前、后SNA、SNB、FMA、APDI、Yaxis、PG-NB、UI-SN、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例骨性Ⅲ类错合经过平均15个月治疗,均达到良好的前牙覆合、覆盖关系磨牙、尖牙中性关系以及良好的尖窝交错关系,患者侧貌得到部分改善。矫治效果患者满意。在直丝弓矫治器中使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掩饰性治疗应用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二、后牙斜面导板矫正器与头帽-颏兜治疗早期安氏Ⅲ类下颌前突错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牙斜面导板矫正器与头帽-颏兜治疗早期安氏Ⅲ类下颌前突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前牙反(牙合)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前牙反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前牙反牙合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
2 生长发育与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时机 |
3 乳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
3.1 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 |
3.2 导弓式活动矫治器 |
3.3 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
3.4 FR-Ⅲ功能调节器 |
3.5 头帽颏兜 |
3.6 上颌前方牵引器 |
4 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的预后 |
5 前牙反牙合研究的发展趋势 |
(3)凹面型患者病因及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安氏Ⅲ类错凹面型病因及危害 |
1.1 先天性因素: |
1.2 环境因素: |
1.3 危害: |
2 治疗时机及方法 |
2.1 乳牙列期: |
2.1.1 导板、垫式活动矫治器: |
2.2 替牙列期: |
2.2.1 前方牵引矫治器: |
2.2.2 FR-Ⅲ功能矫治器: |
2.3 恒牙列早期: |
2.3.1 Ⅲ类牵引: |
2.3.2 MEAW: |
2.3.3 种植体支抗: |
2.3.4 减数治疗: |
2.4 恒牙列晚期: |
2.4.1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2.4.2 传统正颌外科: |
3 结语 |
(4)凹面型的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牙列期矫治 |
2 混合牙列期矫治 |
2.1 面弓前牵引配合上颌快速扩弓矫治: |
2.2 头帽颏兜矫治: |
2.3 功能矫治器: |
3 恒牙列期矫治 |
3.1 正颌手术: |
3.1.1 手术优先方法: |
3.1.2 牵张成骨术: |
3.2 掩饰性正畸: |
4 小结 |
(5)整体远移下颌牙列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探讨Ⅲ类错畸形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不同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病例来源 |
2.病例一临床资料 |
3.病例二临床资料 |
4.病例三临床资料 |
5.病例四临床资料 |
6.病例五临床资料 |
7.病例六临床资料 |
8.病例七临床资料 |
结果 |
1.病例一 |
2.病例二 |
3.病例三 |
4.病例四 |
5.病例五 |
6.病例六 |
7.病例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方法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乳牙期矫治 |
1.1 调磨乳尖牙 |
1.2 咬翘法 |
1.3 下颌连冠式斜面导板 |
1.4 上颌牙合垫式附双曲舌簧矫治器 |
2 替牙期矫治 |
2.1 阻断性矫治 |
2.1.1 FR-Ⅲ型矫治器 |
2.1.2 Ⅲ型激动器 |
2.2 生长引导 |
2.2.1 头帽颏兜 |
2.2.2 前方牵引器 |
2.3 活动矫治器 |
2.4 反式Twin-block矫治器 |
2.5“2×4”矫治技术 |
3 恒牙期矫治 |
3.1 固定矫治器 |
3.1.1 不拔牙矫治 |
3.1.2 拔牙矫治 |
3.1.3 多曲方丝弓技术 |
3.1.4 种植支抗 |
3.2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4 结语 |
(8)早期前牙反矫治方法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活动矫治器 |
1.1 传统牙合垫矫治器 |
1.2 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
1.3 导弓式活动矫治器 |
1.4 FRⅢ型功能矫治器 |
1.5 反式Twin-block矫治器(反式TNA) |
2 固定矫治器 |
2.1“2×4”矫治技术 |
2.2 MEAW技术联合固定弓丝矫治器 |
3 前方牵引矫治器 |
4 头帽颏兜 |
(9)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乳牙反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标准及检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病情况 |
3 讨论 |
(10)MEAW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合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材料及器械 |
3.2 摄片与测量 |
3.3 测量方法 |
3.4 测量内容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后牙斜面导板矫正器与头帽-颏兜治疗早期安氏Ⅲ类下颌前突错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MRC矫治器与“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研究[D]. 张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2]前牙反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J]. 惠泽明,杜样,周志斐,汪璐璐,郭飞飞,王小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1)
- [3]凹面型患者病因及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J]. 谭玺,黄兰. 中国美容医学, 2018(12)
- [4]凹面型的治疗方法[J]. 李华智,江久汇. 中国美容医学, 2018(12)
- [5]整体远移下颌牙列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D]. 陆兴龙. 郑州大学, 2018(11)
- [6]不同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方法[D]. 王慧.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7]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方法研究现状[J]. 梁钰洁,路明,梅帅,朱辛奕.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6(06)
- [8]早期前牙反矫治方法的研究现状[J]. 马路遥,萨日娜,陈岩.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S2)
- [9]上海市长宁区儿童乳牙反调查分析[J]. 蔡蔚,冯婳. 口腔医学, 2014(07)
- [10]MEAW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合的疗效评价[D]. 邓海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