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学校体育游戏的创编(论文文献综述)
艾明月[1](2021)在《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学生体育游戏创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游戏是中学生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体育游戏存在形式单一、教育意义不突出等问题,可以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和体育游戏来谋求发展出路。根据传统文化和体育游戏融合的原则,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先创编出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育游戏,再通过实施游戏,探究这种体育游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影响,从体育锻炼效果、文化掌握程度、个人情感体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发现用这一创编方法是有效且可操作的,不仅可以起到热身作用,还促进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楚小伟[2](2021)在《例谈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文中提出教育改革的旗帜已经插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小学阶段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小学体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开端,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体育素养为目的,逐渐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学习环境中也能够不断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教师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总结与研究,将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体育游戏进行设计和实施,在创编的过程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的教学导向,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进行综合性发展。
胡华强[3](2021)在《足球游戏创编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卢文洲[4](2021)在《功能性体育游戏对12-13岁青少年业余网球专项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岩[5](2021)在《吉林省高校大学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
唐春雨[6](2021)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针对目前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综述。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和探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进行了简要地评析,并指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体育游戏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和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在传统那种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使体育游戏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合理应用,进而探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针对所测的各项体质指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大量统计得出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1.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颖且合理的体育游戏,运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觉很愉快,会很认真地学习体育各个项目,从而提高体质指标各项成绩。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上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即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即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方面与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实验前后在身高、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体重上对应的P值大于0.05,即体重在实验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要领,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兴趣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兴趣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中与老师互动很多。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态度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态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很大的改善。实验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通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质各项指标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氛围更浓厚,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更加专注地上体育课,促进学生与教师更好交流,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有一定价值的,体育游戏值得在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应用。
牛启梦[7](2021)在《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研究根据ARCS模型以及7-11岁少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乒乓球技术特点,创编少儿乒乓球游戏,探讨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影响,以期为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新的途径,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研究采用文献综述、访谈、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来自大连市某乒乓球俱乐部的32名7-11岁少儿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小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评价问卷》对两组被试实验前后的乒乓球学习兴趣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在教师的引导下,少儿可以顺利完成基于ARCS模型创编的乒乓球游戏。(2)经过12周的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少儿在乒乓球参与程度、乒乓球学习积极兴趣、乒乓球学习消极兴趣和乒乓球学习兴趣总分上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在乒乓球关注程度这一维度上,两组少儿存在显着性差异(P<.05)。进一步将两组少儿的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干预前后实验组少儿在乒乓球参与程度、乒乓球学习积极兴趣、乒乓球学习消极兴趣和乒乓球学习兴趣总分上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在乒乓球关注程度这一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5)。实验干预前后对照组少儿在乒乓球参与程度这一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5),其它维度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5)。结论:(1)基于ARCS模型创编的少儿乒乓球游戏具有可行性。(2)启蒙教学中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建议:(1)在少儿乒乓球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动作技能的讲授,更要抓住此关键时期,着重培养其乒乓球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2)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一结果应引起一线乒乓球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注意,完善基于ARCS模型创编的少儿乒乓球游戏,并进行推广。
高晓雪[8](2021)在《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及共青团中央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明确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快乐体育放眼未来,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体育需求入手,以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实施及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及爱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交流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发现常规的健美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以教师为中心,不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陈旧,教学考核片面化,教师上课没有情感的投入,教师着装没有体现出健美操的美学特征。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在课上缺少主动性及快乐体验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明确健美操的教学目标、选择健美操的教学内容、设计健美操的教学过程、如何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健美操课堂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快乐体育教学形式的构建,将常规的健美操教学与融入了快乐体育的健美操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教师有效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趣味性游戏(游戏法)、采取分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仿练习法等,提升学生学习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效率,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学习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为终身体育思想做铺垫。(2)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采用了同伴接纳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同伴交流、打造出一种欢快的学习环境;采用合作教学法,给学生营造出良好合作学习氛围。同时研究实验结果证明,融入了快乐体育理念的教学形式优于常规的体育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接纳能力。(3)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采用由易到难,适应学生的认知和技术掌握的过程,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潜在的趣味性。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在健美操教学中选择了趣味性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热情,但不能用游戏来替换健美操教学,要将这种教学方法用活,这样才能达到教学中的预期目标。(2)将快乐体育理念融入健美操教学中,应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去喜欢健美操教学,这也是快乐体育理念发展的重点,但仍需要更深层次的去探究。(3)将快乐体育理念融入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初具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没有哪种教学形式可以解决体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全部问题,所以仍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4)健美操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健美操动作技术、自我认知、心理感受应共同发展。
高童心[9](2021)在《促进5-6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开发研究》文中指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提出有关生存教育的内容。他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受教育对象学会生存才是教育的使命。生存能力是贯穿一生和影响一生的重要能力。幼儿时期作为人一生的初始时期,此时培养生存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存意识,掌握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为此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本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二道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大一班、大二班(5-6岁)幼儿共6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及文献,设计筛选野外生存能力指标内容,邀请专家进行指标评价,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体育游戏的内容指标。将内容指标与体育游戏相结合,设计实验活动方案,开发促进5-6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的主题体育游戏。根据相关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总结后,最终形成一份比较有效的促进幼儿野外生存能力的体育游戏方案。经过实验,得出一系列结论,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指导思想。以科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体验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幼儿身体活动能力适合开展促进野外生存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为生理依据,以野外生存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为心理依据;以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体育游戏需要关于游戏方面的创新为现实依据。(2)本文以“生存教育,社会适应能力,品德教育”三育一体为开发理念。以幼儿学习野外生存知识,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培养野外生存意识为发展目标。以图卡和秒表计时为工具设计游戏规则。以《小老鼠历险记》为名创编主题情景故事。以“走、跑、跳、投、攀、爬”为活动方式,多样化设计体育游戏。(3)本文开发的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判断能力、生存能力、急救能力、避险能力均具有显着效果,因此得出,野外生存能力体育游戏可以促进5-6岁幼儿所需要的野外生存能力的发展。实验后男性幼儿和女性幼儿四项能力发展效果无明显差异。
路成武[10](2020)在《体育游戏运用于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根据当前高校散打选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等原因,将体育游戏引入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帮助教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游戏运用于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的实验效果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散打选修两个班级中5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四个月,32学时的散打教学实验,并对实验后的教学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详细阐述。研究结果:(1)身体素质方面:实验后,两班学生在50米、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1000米指标测试成绩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散打运动技能方面:实验后,两班学生的散打步法、拳法、腿法、摔法、实战技能指标测试成绩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后,两班学生在散打课程考核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人数分布上均存在差值。(4)学生散打课程的情意态度方面:实验后,两班学生对散打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各指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在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和不运用体育游戏教学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但是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幅度上来看,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更具有优势和效果。(2)学生经过散打课程的学习后,散打运动技术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从学生对散打各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看,在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散打技术动作,提高散打技术水平。(3)从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实验后,学生散打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阶段人数分布来看,采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能有效提升散打课程考核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控制“合格”率和降低“不合格”率。(4)在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对端正学生学习散打课程的态度、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运用体育游戏教学要更具有优势。
二、浅谈学校体育游戏的创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学校体育游戏的创编(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学生体育游戏创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1.1 体育游戏是中小学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 体育游戏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2 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游戏的必要性 |
2.2 当前体育游戏形式单一,教育意义不突出 |
2.3 通过融合传统文化,解决当前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 |
3 传统文化和体育游戏融合的原则 |
3.1 符合中学生身体发育特点 |
3.2 符合中学生心理发育特点 |
3.3 符合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现状 |
4 融入传统文化的体育游戏试验 |
4.1 游戏设计 |
4.2 游戏案例 |
4.3 实验对象及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体育锻炼效果 |
5.2 文化掌握程度 |
5.3 个人情感体验 |
6 讨论 |
(2)例谈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 |
1.1、体育游戏以生为本 |
1.2、体育游戏目标要明确 |
1.3、教师在体育游戏中角色 |
1.4、体育游戏的活动评价 |
2、小学体育游戏创编遵循原则 |
2.1、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
2.2、游戏环节的科学合理性 |
2.3、游戏资源开发多元性 |
2.4、游戏的可拓展性 |
3、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途径 |
3.1、通过校内资源进行创编 |
3.2、通过校外实践进行创编 |
3.3、通过与信息技术结合 |
4、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实践 |
4.1、教师转变观念,从兴趣出发 |
4.2、教师评价的多元性 |
5、总结 |
(6)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游戏概念 |
2.1.2 体育游戏教学的概念 |
2.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功能 |
2.4 体育游戏如何有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测量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
4.1.1 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质指标变化情况 |
4.1.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4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结果 |
4.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
5.1.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分析 |
5.1.2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
5.1.3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50 米成绩的影响分析 |
5.1.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分析 |
5.1.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跳绳的影响分析 |
5.1.6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
5.2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
5.3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游戏的创编要具有合理性 |
6.2.2 设计的体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
6.2.3 游戏的应用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
6.2.4 游戏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2: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分量表 |
附录3: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附录4: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7)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游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2.1.1 游戏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
2.1.2 游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
2.1.3 游戏教学法与少儿身心发展特征契合点 |
2.2 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 |
2.3 游戏教学法对乒乓球学习兴趣影响的相关研究 |
2.4 ARCS模型的相关研究 |
2.4.1 ARCS模型概述 |
2.4.2 ARCS模型的应用研究 |
3 操作性概念界定 |
3.1 游戏教学法 |
3.2 ARCS模型 |
3.3 乒乓球学习兴趣 |
4 研究假设 |
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方法 |
5.2.1 文献综述法 |
5.2.2 访谈法 |
5.2.3 问卷调查法 |
5.2.4 实验法 |
5.2.5 数理统计法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研究结果 |
6.1.1 基于ARCS模型的少儿乒乓球游戏创编结果 |
6.1.2 实验干预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影响结果 |
6.2 分析与讨论 |
6.2.1 基于ARCS模型创编的少儿乒乓球游戏的可行性分析 |
6.2.2 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
6.2.3 局限性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附录 B 小学生乒乓球学习兴趣评价问卷 |
附录 C ARCS模型及其教学策略 |
附录 D 乒乓球游戏教学法教案(部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快乐体育 |
2.2 快乐体育理念 |
2.3 教学方法 |
2.4 快乐体育教学形式 |
2.5 常规健美操教学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2.1 有关快乐体育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 |
3.2.2 有关健美操教学形式的相关研究 |
3.2.3 有关快乐体育理念在健美操教学上运用的研究 |
3.2.4 有关快乐体育理念在其它运动项目运用的研究 |
3.2.5 研究评述 |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专家访谈法 |
4.2.3 问卷调查法 |
4.2.4 对比分析法 |
4.2.5 数理统计法 |
4.2.6 实验法 |
5 实验研究过程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地点和时间 |
5.4 实验内容 |
5.5 实验的控制 |
5.5.1 条件控制 |
5.5.2 时间控制 |
5.6 常规健美操教学的教学安排及教学过程 |
5.7 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理论基础 |
5.7.1 目标管理论 |
5.7.2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
5.8 快乐体育理念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实施 |
5.8.1 快乐体育理念融入健美操教学的构建 |
5.9 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设计 |
5.9.1 教学过程设计 |
5.9.2 教学方法选择 |
5.9.3 教学评价制定 |
5.10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安排情况 |
5.11 教学过程情况对比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实验前后学生健美操动作技术对比分析 |
6.2 实验前后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对比分析 |
6.3 实验前后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对比分析 |
6.4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健美操教学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1: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2:健美操学生调查问卷 |
附件3:两组学生健美操动作技术、创编能力测试表 |
(9)促进5-6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野外生存能力体育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1.2 体育游戏适合培养幼儿的野外生存能力 |
1.1.3 促进5-6 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开发研究比较薄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核心概念界定 |
1.4.2 有关野外生存能力的文献计量研究 |
1.4.3 游戏对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影响相关研究 |
1.4.4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促进5-6 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体育游戏开发总要求 |
3.1.1 体育游戏开发的指导思想 |
3.1.2 体育游戏开发的基本原则 |
3.1.3 体育游戏开发的主要依据 |
3.2 促进5-6 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体育游戏开发过程 |
3.3 促进5-6 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体育游戏开发体系 |
3.3.1 野外生存能力体育游戏内容的构建 |
3.3.2 体育游戏的开发理念 |
3.3.3 体育游戏的发展目标 |
3.3.4 体育游戏的主要规则 |
3.3.5 体育游戏的主题情景 |
3.3.6 体育游戏的组织环节 |
3.3.7 体育游戏测试指标的建立 |
3.3.8 体育游戏开发的专家评价 |
3.4 促进5-6 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体育游戏开发的效果 |
3.4.1 实验前后对照组野外生存能力分析 |
3.4.2 实验前后实验组野外生存能力分析 |
3.4.3 实验前实验组男、女野外生存能力分析 |
3.4.4 实验后实验组男、女野外生存能力分析 |
3.4.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野外生存能力正态性检验结果分析 |
3.4.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野外生存能力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实验前幼儿评价测试问答卷 |
附件3 主题体育游戏方案 |
附件4 游戏图卡材料 |
(10)体育游戏运用于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游戏 |
2.1.2 散打 |
2.1.3 体育选修课 |
2.2 高校散打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体育游戏的相关研究 |
2.4 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样本特征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体育游戏教学实验设计 |
4.1 体育游戏的理论基础 |
4.1.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4.1.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4.1.3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4.1.4 选择理论 |
4.2 体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
4.2.1 教育性原则 |
4.2.2 适应性原则 |
4.2.3 安全性原则 |
4.2.4 创新性原则 |
4.2.5 趣味性原则 |
4.3 实验的目的 |
4.4 实验假设 |
4.5 实验的时间与地点 |
4.6 实验班与对照班散打选修课教学内容与计划 |
4.7 普通高校散打选修实验教学模式 |
4.7.1 对照班散打选修课教学模式 |
4.7.2 实验班散打选修课教学模式 |
4.8 体育游戏在实验班散打选修教学中的设计—以散打步法技术教学为例 |
4.8.1 开始部分(5分钟) |
4.8.2 准备部分(20分钟) |
4.8.3 基本部分(50分钟) |
4.8.4 结束部分(15分钟) |
4.9 体育游戏在实验班散打选修教学中的设计-以散打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教学复习课为例 |
4.9.1 开始部分(5分钟) |
4.9.2 准备部分(20分钟) |
4.9.3 基本部分(50分钟) |
4.9.4 结束部分(15分钟) |
4.10 实验指标的确定 |
4.11 实验步骤 |
4.12 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及控制 |
4.13 实验前实验对象的分组依据及过程 |
4.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各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4.1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分析 |
4.14.2 实验前,两班学生情意态度比较分析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
5.2 实验后,两班学生散打运动技能指标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5.3 实验后,两班学生散打课程考核成绩各阶段人数比较分析 |
5.4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散打课程情意态度指标比较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谈学校体育游戏的创编(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学生体育游戏创编[J]. 艾明月.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10)
- [2]例谈小学体育游戏的创编[J]. 楚小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20)
- [3]足球游戏创编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D]. 胡华强.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4]功能性体育游戏对12-13岁青少年业余网球专项训练效果的影响研究[D]. 卢文洲. 山东体育学院, 2021
- [5]吉林省高校大学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D]. 李岩. 延边大学, 2021
- [6]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D]. 唐春雨.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7]基于ARCS模型的游戏教学法对少儿乒乓球学习兴趣的影响[D]. 牛启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快乐体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高晓雪.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9]促进5-6岁幼儿野外生存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开发研究[D]. 高童心.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10]体育游戏运用于普通高校散打选修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路成武.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