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1](2021)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指出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我国出生缺陷的首位畸形, 大多数常见CHD可通过经皮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 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我国原创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也成为近年的发展热点, 但是, 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意见仍停留在早期的专家共识阶段。鉴于此, 本指南在充分借鉴全球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 针对常见CHD经皮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和术后随访等进行规范,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2](202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1010例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皮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1 010例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0例、女650例,年龄1~50岁。房间隔缺损692例(中央型603例、合并动脉导管9例、筛孔型80例),卵圆孔未闭116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132例,肺动脉瓣狭窄3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明确诊断,术中在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由股动脉或股静脉入路以完成治疗。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 1 005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失败,在直视下修补,5例患者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3例房间隔缺损开胸取伞、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在X线下取伞后完成封堵,1例动脉导管未闭开胸取伞并缝扎),2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后肺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室间隔缺损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时分流消失,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周后消失。随访1~24个月,3例筛孔型房间隔缺损1年后复查微量分流,封堵器位置良好,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显着缩小,无溶血、心律失常、栓塞、腱索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TTE或TEE引导下经皮股动、静脉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创伤小、无辐射及造影剂损伤,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樊硕[3](2020)在《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与右胸小切口修补术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将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封堵术与经右胸小切口修补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指标分析,对比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等,探讨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手术的患者33例(TEE组)。从在我院接受右胸小切口修补手术的ASD患者中,选择与TEE组年龄、缺损大小相似的33例作为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体外循环等),术后情况(成功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及并发症(残余分流、气胸、胸腔积液等)。并在术后第1月、第3月跟踪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LVD)、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右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变化。结果:两组共完成ASD手术66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心前区杂音消失,随访复查均无残余分流,TEE组术后复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新增瓣膜反流等。TEE组与小切口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性别比例(男/女)(9/24 VS 12/21,P=0.43)、年龄[(12.73±4.16)岁 VS(13.33±3.45)岁,P=0.52]、体重[(36.76±11.68)Kg VS(35.18±9.31)Kg,P=0.56]、身高[(145.88±16.70)cm VS(150.78±14.81)cm,P=0.21]、缺损大小[(15.15±3.99)mm VS(16.33±4.23)mm,P=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情况:手术时间[(36.61±6.55)min VS(194.27±26.66)min,P<0.05]、切 口长度[(1.41±0.20)cm VS(6.27±0.67)cm,P<0.05]、体外循环时间[0 min VS(64.09±8.42)min,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在手术成功率(97%VS 100%,P=0.24)、并发症发生率(12%VS 15%,P=0.72)、住院费用[(37532.38±4818.30)元VS(38623.37±3921.42)元,P=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6.61±1.06)h VS(12.88±1.08)h,P<0.05]、住院时间[(6.45±1.01)d VS(9.73±1.01)d,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E组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前与术后 3 月 LVEF[(60.52±4.31)%VS(62.00±4.32)%,P<0.05]、LVD[(40.94±6.76)mm VS(44.57±5.44)mm,P<0.05]、LAD[(29.21±6.69)mm VS(33.18±7.03)mm,P<0.05]、RVD[(26.21±7.68)mm VS(18.36±4.26)mm,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前与术后3 月 LVEF[(61.39±2.11)%VS(62.58±1.70)%,P<0.05]、LVD[(42.48±4.47)mm VS(46.51±3.23)mm,P<0.05]、LAD[(26.67±4.65)mm VS(33.39±4.24)mm,P<0.05]、RVD[(24.58±5.25)mm VS(17.70±1.90)mm,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脏几何构型术前与术后复查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以在术中从多个心脏切面全程监测、引导封堵器的释放,确保手术安全。对于具有适应症的ASD,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短期随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心脏结构逐渐改善,与右胸小切口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似。与右胸小切口修补术相比,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住院周期短、不需要体外循环等优点,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对于符合适应症的ASD,可优先考虑TEE引导下介入封堵术。
王富栋[4](2020)在《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手术效果,并就相关手术经验加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928例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股静脉途径(以下简称经皮途径)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外科微创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缺损类型及直径等。并对全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室间隔缺损552例,房间隔缺损376例。其中男性478例,女性450例,年龄分布4个月74(8.64±2.42)岁,体重分布856(23.32±12.26)kg。结果:1、全体患者均行外科微创封堵术,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成功907例,成功率97.7%;2、全体552例VSD患者均采取经胸封堵途径,封堵成功540例,失败后改体外循环下开胸心脏直视缺损修补12例;3、376例ASD患者中256例采取经胸途径,成功251例,失败2例,脱落3例;另有120例选择经皮封堵途径,成功116例,失败2例,脱落2例;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随访中出现Ⅲo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余均未发现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心包积液、溶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全体手术用时3087(51.28±10.35)min,术中失血1535(23.64±4.26)ml,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10(4.76±0.33)h,住院天数410(6.43±1.26)d;结论:1、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VSD、ASD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着。2、经食道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术:经胸路径短,适应证宽;经皮封堵更加微创,并以外科手术作为技术保障,较常运用于小儿ASD的封堵。3、针对不同的ASD缺损类型及其直径大小,选择相应的封堵路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通过对907例封堵成功患者的术后复查和定期随访,证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行VSD、ASD封堵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王富栋,余明桔,王文俊,曹园平,彭勇波,万力[5](2020)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微创封堵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心动图作为封堵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监测仪器和技术手段,其应用贯穿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操作的始末,包括术前评估、引导封堵以及术中对手术效果的实时动态评价和术后的复查、随访等。文章就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及价值进行综述。
陈远远[6](2020)在《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前筛选及术中监测中的作用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常规切面及胸骨旁间隔切面联合扫查后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研究胸骨旁间隔切面在ASD封堵治疗术前筛查及术中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通过TTE常规切面和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后诊断为ASD的患者,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1周内心脏超声资料和采取的治疗方式,来分析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术前判断ASD大小、形态、周围残余组织情况中的应用价值,及测得ASD最大直径与选择封堵器型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189名患者,术前均清晰获得胸骨旁间隔切面图像,并根据常规切面和胸骨旁间隔切面诊断出继发孔型ASD,原发孔型ASD,静脉窦型ASD三种类型。2.行ASD封堵治疗的患者154名,均为继发孔型ASD,术中经TTE进行监测,2名患者术中未成功完成封堵改为外科修补治疗,手术成功率98.70%。原发孔型、静脉窦型ASD,19名巨大型ASD,3名双孔或多孔型ASD以及1名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成功完成外科修补治疗。所有诊断均在术中获得确认。3.封堵治疗患者术前经胸骨旁间隔切面测得ASD最大直径与术中封堵器型号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TTE常规切面联合胸骨旁间隔切面可以较好的显示房间隔缺损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和周围毗邻结构关系,在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封堵器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术前通过TTE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并确诊为ASD的患者在封堵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心脏超声相关数据,研究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术前经TTE胸骨旁间隔切面扫查后诊断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患者89名。收集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心脏超声数据,术后随访的心超数据,来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心超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1.术后使用TTE进行随访,随访中1名患者出现封堵器移位,2名患者出现少量残余分流,5名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2.通过比较封堵手术前后TTE的检查结果,发现右室、右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主肺动脉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在术后3月内明显缩小或下降。左室内径在术后3月内明显增大,左房内径在随访中无明显改变。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3月内有所增加,二三尖瓣反流程度在术后3天内得到改善。结论:TTE在评价ASD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心脏结构的变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韩洋洋[7](2020)在《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隐源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研究背景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发病率在25%-34%。当PFO患者做憋气或剧烈咳嗽等特殊动作时,右心房压力升高而暂时超过左心房,推动摆动较大的原发隔向左心房移动,从而导致右向左分流(RLS)。PFO的这一特性使其可以作为发生反常栓塞的通道,为血栓、空气或血管活性肽等物质由静脉系统进入动脉系统提供有利条件。PFO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隐源性脑卒中(CS)、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减压病和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等。PFO合并CS患者可通过闭合PFO来预防卒中的复发,而经皮介入封堵术目前是闭合PFO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的PFO封堵术采用X线透视引导,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如对术者及患者造成放射线损伤,造影剂的应用会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手术一般在导管室实施,一旦出现封堵器脱落、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需外科抢救时往往会措手不及。为避免上述缺点,采用单纯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成像工具指导PFO封堵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单纯食道超声(TEE)引导下的PFO封堵术已在我国多家心脏中心开展,而单纯经胸超声(TTE)引导下的PFO封堵术目前开展较少。本课题对单纯TEE与TTE引导下行PFO封堵术治疗CS进行观察随访和对比研究,评价两种超声引导方式下行PFO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临床经验,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以及单纯超声介入封堵PFO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目的探讨单纯食道超声与经胸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隐源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单纯超声(TEE/TTE)引导下PFO封堵术治疗的126例PFO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71例,年龄38.79±10.45岁,合并偏头痛患者42例(33.3%)。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EE组(n=81)和TTE组(n=45),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临床资料包括计量和计数资料,如性别、年龄、BMI值、PFO解剖特征、封堵器大小、术前RLS等级、心内操作时间(从经皮股静脉穿刺至输送鞘取出)、手术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医疗费用、头痛影响评分(合并偏头痛患者)等,随访资料包括所有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的TTE及TTE声学造影(c-TTE)结果,合并偏头痛患者的术后3月、6月、12月的头痛影响评分等,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对比两组在基线特征、手术结果及随访数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组1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封堵手术,TTE组中有4例(4/45,8.9%)患者术中转为全麻、TEE引导完成封堵手术。TEE组与TTE组患者的BMI值有统计学差异(25.14±2.28 vs.23.45±2.12,P<0.05),而性别、年龄、既往史、PFO解剖学特征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手术结果上,TTE组在手术室滞留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TEE组(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内操作时间、封堵器应用型号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3)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性卒中或死亡,未出现封堵器移位、心包积液、封堵器血栓形成、主动脉侵蚀、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等并发症。TEE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查c-TTE发现该患者存在大量残余右向左分流(rRLS),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未见新发脑卒中。两组各有1例患者在术后3月内发生短暂性阵发性房颤,此2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转复窦性心律。(4)全组126例患者术后3月、6月和12月rRLS发生率分别为39.7%(50/126)、21.4%(27/126)和9.5%(12/126),其中中-大量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 20.6%(26/126)、11.1%(14/126)和 4.0%(5/126),对 TEE 组与 TTE组术前及术后3月、6月、12月的RLS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42例偏头痛合并CS患者术后3月、6月及12月的头痛影响评分(HIT-6评分)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术后12月的随访结果显示,42例偏头痛合并CS患者中有32例(76.2%)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或消失。TEE组与TTE组中的偏头痛合并CS患者在术后偏头痛症状缓解率上无统计学差异(72.4%与84.6%,P>0.05)。结论(1)单纯超声(TEE/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避免了 X线透视及造影剂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PFO治疗方法。(2)单纯超声(TEE/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治疗CS近期疗效满意,根据术后12月的随访结果,超过90%的患者无残余分流,超过75%的偏头痛合并CS患者偏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脑卒中复发。(3)单纯TT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无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与TEE引导下的PFO封堵术相比,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恢复快等优点。(4)单纯TE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较TTE引导的PFO封堵术适应症更广,对于肥胖、胸壁较厚、肺气过多的患者,应用TEE引导更适宜。第二部分 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背景经临床实践证明,经导管封堵PFO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FO封堵术作为一种预防性手术,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全消除RLS,从而预防脑卒中复发,然而有少数患者在成功实施了PFO封堵术后,仍不幸发生了卒中复发事件。假如PFO在被封堵之后,封堵器及其内皮化作用最终可完全封闭心房之间的连通,那么就能够让患者中止抗血栓形成治疗。但是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在手术干预12个月以后,仍有部分患者能够检测到残余右向左分流(rRLS),而术后rRLS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反常栓塞事件复发的风险增加。PFO封堵术后发生rRLS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国内关于PFO封堵术后rRLS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单纯超声介导PFO封堵术后rRLS的变化,探讨术后1年仍存在rRL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目的研究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存在残余分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前述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单纯超声(TEE/TTE)引导下PFO封堵术治疗的126例PFO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包括计量和计数资料,如性别、年龄、BMI值、PFO解剖特征、封堵器大小、术前及术后RLS等级、引导方式等数据。根据术后12月复查的c-TTE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残余分流组(rRLS组)和无残余分流组(无rRLS组),分别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卡方、连续校正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术后12月存在rR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患者术后3月、6月和12月rRLS发生率分别为39.7%(50/126)、21.4%(27/126)和9.5%(12/126)。术后12月rRLS组与无rRLS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PFO大小(mm)、PFO隧道长度(mm)、合并房间隔膨胀瘤(ASA)及应用封堵器>25mm(25/35mm、30/30m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性别、BMI值、术前RLS等级、既往史(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偏头痛)、合并过长欧氏瓣、输送外鞘辅助操作及引导方式等方面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PFO隧道长度(mm)及PFO直径大小(mm)进行ROC曲线分析,获得PFO隧道长度的最佳临界值为9.5mm,PFO直径的最佳临界值为3.5mm,以PFO封堵术后12月存在rRLS为因变量,以PFO直径>3.5mm、PFO隧道长度>9.5mm、合并ASA、应用封堵器>25mm为自变量,是或否分别以1或0表示,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ASA和PFO隧道长度>9.5mm是PFO封堵术后12月存在rRL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合并 ASA(OR=6.061;P=0.021),PFO隧道长度>9.5mm(OR=7.628;P=0.017)。如果不纳入封堵器>25mm,仅以PFO的自身解剖特征(PFO直径>3.5mm、PFO隧道长度>9.5mm、合并ASA)为自变量,以PFO封堵术后12月存在rRLS为因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FO直径>3.5mm、PFO隧道长度>9.5mm、合并ASA均为PFO封堵术后12月存在rRL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 PF0 直径>3.5mm(OR=9.227;P=0.002),PF0 隧道长度>9.5mm(OR=5.363;P=0.032),合并ASA(OR=6.652;P=0.012)。结论(1)应用Cardio-O-Fix PFO封堵器行单纯超声介导PFO封堵术可有效封堵PFO,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封堵率不断提高,但在术后12月仍有少数(9.5%)患者存在rRLS。(2)PFO封堵术后rRLS与多种因素有关,PFO合并ASA、长隧道型PF0(隧道长度>9.5mm)、大PFO(PFO直径>3.5mm)是PFO封堵术后12月存在rRLS的独立危险因素。(3)可通过评估危险因素来预测术后发生rRLS的风险,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类型及型号或可减少术后rRLS的发生。
郭怡萍[8](2020)在《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房间隔缺损是由房间隔发育不良引起的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异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为最新的封堵方法,具有避免X线照射、无需开胸的优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可全程实时动态角度引导,能近距离观察心内结构,不受胸部声窗条件限制,清晰的显示房缺类型及残端情况,明确房间隔膨胀瘤或多孔型缺口,对缺口距后下缘间隔的视野暴露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主要探讨婴幼儿在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的临床价值。目的对比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相比X线下封堵及经胸小切口的对照研究及术后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已实施TEE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1(X线下经皮介入封堵);对照组2(外科经胸小切口封堵)。每组随机各抽取20例,三组患者年龄均在1至3岁之间,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所有病例均提示房间隔继发孔型缺损,且无其它心脏畸形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功能评价、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研究组: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术中TEE发现残缘较柔软,难以支撑封堵伞,改为外科修补;成功的19例中有1例存在1 mm的残余分流,1例提示心包积液,均在出院后复查完全消失。对照组1:成功19例,失败1例。失败原因系封堵伞型号大,影响瓣膜活动,封堵失败;成功的19例中1例出现残余漏,更换封堵伞后成功,另1例提示边缘2.mm的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对照组2:成功20例,其中1例术后提示心包积液,3个月后复查消失;另1例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逐渐吸收。2.研究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与对照组1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小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无明显创伤,术中无X线摄入,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最快。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感染死亡以及封堵伞移动脱落的现象。3.研究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功能,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示心功能状态较好,结果分析表明,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术后复查封堵伞位置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复查白细胞,密切观察化验室指标。对照组2术后复查发现部分患儿表面创口处存在炎性瘢痕增生。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天数最短、左室收缩功能状态最显着,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随访1-3月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无封堵器栓塞、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TEE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对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显着,术中避免了X线摄入对身体的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结合TEE抗干扰性强,术中图像清晰的优势,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丁诗力[9](2020)在《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治疗,通过分析术前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优缺点,为选择微创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经微创手术封堵的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胸组患者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经皮组患者接受放射线引导下经皮导管封堵。根据术前、术后的心脏超声、心电图、胸片检查结果,收集患者年龄、体重、住院时间、费用、缺损直径、使用封堵器直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15例。经胸组161例,经皮组154例。两组患者的房间隔缺损直径及使用封堵器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经胸组封堵失败3例,经皮组封堵失败1例,手术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年龄、体重,经胸组小于经皮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住院费用经胸组低于经皮组(P<0.05),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经胸组长于经皮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经胸组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明显高于经皮组(P<0.05),但是残余分流、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瓣膜返流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经胸及经皮方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封堵房间隔缺损,但经胸在年龄、体重上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更易于开展,在胸腔积液、气胸及肺部炎症发生率较高,经皮封堵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较快,但费用较高。
荣胜[10](2019)在《食道超声引导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重塑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很多,包括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封堵术、经胸小切口封堵术、X线透视下导管介入经皮封堵术和传统的开胸外科治疗方法。传统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曾作为治疗先心病的首选方式救治了成千上万房间隔缺损患者,但直视手术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手术瘢痕明显导致患者术后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如传统的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存在房室传导阻滞、乳糜胸、膈神经损伤、心律失常等问题。术后并发症有心包切开综合征、伤口感染、体外循环相关神经后遗症等[4-5]。随着经食道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开始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的经胸或经皮封堵器微创封堵术。而经皮封堵创伤最小,手术室食道超声引导经皮封堵术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体外循环(CPB),减少了CPB和传统手术的并发症;(2)微创美观、住院时间短;(3)消除了X线辐射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和导致癌症的风险;(4)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患者血液系统、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5)当封堵器脱落后,可及时回收并再次封堵或中转开胸直视手术;(6)对于术前漏诊或误诊的复杂性先心病,可改变手术方式为开胸直视修补术;(7)操作简单,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6-7]。经食道超声可实时观察封堵器位置、封堵器成功与否和缺损周围血流情况。它在房间隔缺损的微创封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国内的逐渐开展,技术更为成熟,近年来在无X放射或透视的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微创封堵的受益患者越来越多,成功率大大提高,花费也明显下降。至此,与传统的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相比,两种术式的联系密切,两种方法的临床对比也有所研究,但缺少经胸与经皮封堵术前后心脏重塑的数据统计对比研究。本研究旨通过临床数据证实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对比经胸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心脏重塑是否有显着差异,从而论证临床上经皮封堵新技术比经胸封堵在微创等临床疗效更佳的情况下,心脏重塑效果同样明显,从而提倡发展经皮封堵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心脏病并接受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微创封堵患者共132例。术前心脏彩超显示所有病例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无其他心脏畸形或器官功能障碍。其中27例(经皮组)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股静脉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术,105例(经胸组)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术。统计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的心脏彩超结果。采用SPSS 18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各组数据资料以?x±s表示。ASD经皮封堵手术前后心脏重塑的数据对比,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ASD经皮与经胸封堵手术前后心脏重塑的数据对比,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相关数据比较:经皮患者术后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与经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1月、术后1年相对术前心脏重塑明显;2.食道超声引导下经皮与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比,术后心脏重塑无显着差异。
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与右胸小切口修补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路线图 |
3. 术前准备 |
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 手术方法 |
6. 术后处理 |
7. 术后复查 |
8. 观察指标 |
9.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
3. 术后并发症情况 |
4.两组术前、术后心脏几何构型的变化 |
讨论 |
1. 右胸小切口修补术 |
2. 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术 |
3. 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术与右胸小切口修补术对比 |
4. TEE引导下ASD介入封堵术的优势与劣势 |
5.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术中的价值 |
6. 展望 |
7. 本研究的不足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及类型 |
1.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 |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手术方式 |
2.3.1 经胸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
2.3.2 经皮外科微创封堵过程 |
2.3.3 术后管理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手术结果 |
3.2.1 全组患者手术结果 |
3.2.2 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
3.2.3 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结果 |
3.2.4 室、房间隔缺损不同封堵途径效果分析 |
3.3 随访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超声心动图精准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封堵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1.1 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 |
1.2 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微创封堵 |
1.3 在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微创封堵 |
2 外科微创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其价值 |
2.1 TEE在封堵术中的应用 |
2.2 TTE在封堵术中的应用 |
3 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后的作用 |
4 结语 |
(6)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中的作用 |
1 资料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前筛选结果 |
2.2 内科封堵治疗筛选情况 |
2.3 外科修补筛选情况 |
2.4 手术结果 |
2.5 ASD直径与封堵器直径之间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 |
1 资料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封堵手术结果 |
2.3 术后并发症 |
2.4 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创新性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隐源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第二部分 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英文论文 |
(8)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食管超声引导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0)食道超声引导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重塑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
1.2 一般资料 |
1.3 手术过程 |
1.4 随访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2021版)[J].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先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8)
- [2]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1010例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J]. 孙保,程端,李波,贺贵宝,王海峰,阿哈提,伊力亚斯,盛唏,李金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08)
- [3]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与右胸小切口修补术的对比研究[D]. 樊硕. 扬州大学, 2020(04)
- [4]经食道超声引导室、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效果与经验总结[D]. 王富栋. 南昌大学, 2020(08)
- [5]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中的应用[J]. 王富栋,余明桔,王文俊,曹园平,彭勇波,万力. 实用临床医学, 2020(05)
- [6]胸骨旁间隔切面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陈远远. 浙江大学, 2020(02)
- [7]单纯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 韩洋洋. 山东大学, 2020(08)
- [8]TEE引导经皮封堵与X线下封堵及外科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怡萍.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房间隔缺损的经胸与经皮封堵的对比研究[D]. 丁诗力.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10]食道超声引导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重塑的对比研究[D]. 荣胜. 桂林医学院,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