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养殖,开辟繁荣之路——对南县宏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考察

发展特色养殖,开辟繁荣之路——对南县宏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考察

一、发展特种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南县泓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伟[1](2011)在《以山地林为依托的重庆特种动物绿色养殖要素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重庆特种动物绿色养殖的创立基于在科技与生产力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水平已经到达到小康水平后,饮食结构和饮食水平发生变化,对食物的消费趋向于追求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我们知道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附加恶果,市场上很多食品因为考虑产量而忽略了食品安全,特别是动物制品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食品企业因考虑价格而忽略了食品质量。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于绿色食品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一套相对科学的标准,因此,针对这样的生活消费理念,我们主力打造绿色、营养、健康、安全的特种动物制品,立足于实现供产销一条链,从源头抓起,保证食品安全,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诚然,绿色特种动物食品行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同时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何同时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要,购买到价格低、品质好的特种动物制品,又要实现绿色特种动物养殖项目的盈利,保证养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实地对川渝范围内部分特种动物养殖进行了考察,搜集了详实的材料,并走访了销售环节中的部分经销商和分销商,我们认为实现消费者和养殖项目的共赢是不冲突的。本研究对市场前期调研、特种动物选种、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成本收益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多个要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和研究,为实施绿色特种动物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朱方长[2](2009)在《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加快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积极构建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近几年来人们广为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涉及到一系列问题,诸如体系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人员队伍、经费投入、发展模式、运行机制、技术供给等,但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制度问题。没有制度,构成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各种资源要素将无法发挥其功能。因此,制度创新对国家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成功构建是至关重要的,或者说,对制度创新或设计的研究应当处于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核心地位。本文针对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问题,在人们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经验;分析了国内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安排特征,存续的制度困境以及改革和创新的制度障碍;并基于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环境分析,提出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模式取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针对政府型主导模式,提出了以政府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体并与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新型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框架。在这一制度框架中,重新设计了新的组织制度、投入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重构了研究、教育和推广之间的结合机制。最后,针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型发展模式,提出了多元化的正式组织制度框架,并就市场型发展模式与政府型主导模式的关联机制以及政府对市场型推广体系的制度供给提出了若干主张。

谢立新[3](2003)在《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认为:地区竞争表现为地区之间资源汲取能力和产业发展环境的竞争,基础在于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研究地区产业竞争力,目的在于从比较优势出发,寻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并以此为主导(支柱)重点发展,营造产业竞争优势,获取竞争收益。本文以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中产业竞争力比较强的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江苏苏州三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三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产业空间聚散能力和产业组织成长能力为重点,通过对三市产业产生、成长和演进能力的分析,试图研究和探讨地区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一般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必须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要以城市化和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卫星城镇为依托的层级城镇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要立足地区资源赋予和区位特点,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兼并、战略联盟、股权投资、品牌延伸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链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营造地区产业竞争优势。要继续强化个体营销和专业市场的功能,推行特许经营、专卖、品牌、虚拟经营等现代营销手段,重视区域营销和政府营销,不断强化产业组织的营销能力。四要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技术开发机构为依托,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进步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企业组织特别是家族企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产业组织成长和产业竞争力增强。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五要通过界定和保护产权、发展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区域诚信系统、强化政府责任等措施,发挥好政府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陈锡山,王昌伏[4](2001)在《碧水淌金银——南县依托资源发展水产业侧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剑民[5](2000)在《发展特种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南县泓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发展特种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南县泓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特种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南县泓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以山地林为依托的重庆特种动物绿色养殖要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背景分析
    1.1 各级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为养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1.2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得到提高
    1.3 市场需要绿色、健康的特种动物制品
    1.4 用“重质量、重安全”的经营理念打造绿色健康食品
2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自然环境分析
3 养殖技术的保障
    3.1 野猪养殖技术
    3.2 黑山羊养殖技术
    3.3 大宁河鸡养殖技术
4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市场分析
    4.1 食品行业竞争力浅析
    4.2 如何掌握市场先机
    4.3 替代品的现实威胁
    4.4 不断提升动物制品品质
    4.5 加大和上下游链合作
    4.6 特种动物养殖行业的机会
    4.7 特种动物养殖的优势
5 内部管理与标准化运营
    5.1 完善的组织机构
    5.2 职别岗位设置
    5.3 加强生态林建设、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5.4 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促进项目持续发展
6 创新营销策略与产品自主品牌
    6.1 特种动物制品要符合消费需要
    6.2 建立企业识别系统,打造高端品牌
    6.3 创新营销方式、推进品牌战略
        6.3.1 做好市场调研、形成完整市场调查报告
        6.3.2 将传统营销模式和新型营销模式相结合
        6.3.3 培育优秀的销售团队
        6.3.4 准确把握特种动物制品的市场定位
7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财务分析
    7.1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项目资金来源和投资收益评价
    7.2 养殖项目成本预算及投入产出财务分析
        7.2.1 经营预算表
        7.2.2 投资现金流量表
        7.2.3 投资损益表
        7.2.4 现金流量表
        7.2.5 资产负债表
8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环境评价
    8.1 做好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科学处理
    8.2 特种动物绿色养殖对环境影响分析
    8.3 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1.1 农业技术推广
        1.2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1.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4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5 农业技术推广主导模式
        1.6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7 农业技术推广制度
    2 研究背景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 国外研究现状
        4.2 国内研究现状
    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5.1 研究思路
        5.2 内容结构的安排
    6 研究方法
        6.1 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6.2 理论探讨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6.3 比较研究方法
    7 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8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1 制度的概念
    2 制度的构成
    3 制度的变迁
        3.1 制度变迁的涵义
        3.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3.3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4 产权及其结构
    5 管理与组织
        5.1 管理的任务
        5.2 管理的职能
        5.3 组织结构及设计
        5.3.1 组织结构的基本要求
        5.3.2 组织设计原则
        5.4 服务机构的管理
    6 系统的观点
        6.1 系统存在方式的普遍性
        6.2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3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
        6.4 系统的层次结构
    7 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
        7.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7.2 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机制
第三章 制度视角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1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的构建特征
        1.1 组织模式的制度选择:主导性与多元化相依存
        1.2 主导模式的制度特征:政府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1.3 推广组织的适应机制:同构性与差异性相统一
        1.4 推广服务的利益机制: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相并存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2.1 在组织制度上,保持推广体系的相对独立性
        2.2 在结合机制上,实现科、教、推相互协作,紧密配合
        2.3 在工作制度上,以项目计划为基础展开推广工作
        2.4 在管理制度上,实行规范的激励制度
    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的保障制度
        3.1 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3.2 建立稳定的投入政策
        3.3 实行积极的人力资源政策
    4 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4.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导引作用
        4.2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主体作用
        4.3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管理、协调和促进作用
第四章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改革的制度反思
    1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安排特征及缺陷
        1.1 体系独立性在改革中失去制度保证
        1.2 机构使命丧失有效制度设计的确定性
        1.3 推广投入机制缺乏制度化保障
        1.4 政策实施机制严重软化
        1.5 科研和推广机制以技术为导向
        1.6 推广机构运作以行政指令为驱力
    2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续的制度困境
        2.1 传统体系所依存的计划经济土壤正在消失
        2.2 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难以短期建立
        2.3 政令不畅和执法不力的制度性障碍难以消除
    3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制度评析
        3.1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难以逾越
        3.2 县级推广机构设置不当,基层管理体制难以理顺
        3.3 体系运行机制不畅远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4 人员分流和债务化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第五章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环境分析
    1 宏观背景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制约分析
        1.1 农业生态因素的制约
        1.2 政治因素的制约
        1.2.1 政治制度
        1.2.2 政治形势
        1.3 政策因素的制约
        1.3.1 法律法规
        1.3.2 农业保护政策
        1.4 经济因素的制约
        1.5 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1.5.1 观念文化
        1.5.2 行为文化
        1.5.3 乡土知识系统
    2 组织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制约分析
        2.1 农业科研组织和体制的制约
        2.2 推广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制约
        2.3 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制约
        2.3.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3.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3.3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2.3.4 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
        2.3.5 非政府组织
        2.4 农村金融体系的制约
第六章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
    1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用户导向原则
        1.2 独立性原则
        1.3 资源整合原则
        1.4 功能互补原则
        1.5 专家参与原则
        1.6 政府主导原则
        1.7 环境适应原则
    2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思路选择
        2.1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采取建构理性主义与演进理性主义有机结合的分析理路
        2.2 通过制度化的程序实现制度设计的有效运作
        2.3 建立适度、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社会调控机制
    3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设计的模式取向
        3.1 目标模式取向
        3.2 政府型主导模式取向
        3.2.1 确立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安排的主体地位
        3.2.2 确立国家农业部门和推广体系是政府型推广体系的主体
        3.2.3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大学主导模式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3.3 市场型发展模式取向
第七章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政府型主导模式的制度重构
    1 政府型主导模式的基本制度特征
        1.1 推广服务及其依托机构的政府性
        1.2 组织模式建构上的可复制性
        1.3 技术服务功能的综合性
        1.4 具有明晰的层次网络结构特征
        1.5 具有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融合特征
        1.6 以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旨
    2 政府型主导模式的组织制度设计
        2.1 相对独立的基本组织架构设计
        2.2 机构职能重新定位
        2.3 垂直管理和参与式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2.4 同构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组织制度模式
    3 政府型主导模式的投入制度重构
        3.1 通过立法建立中央和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合作分担制
        3.2 建立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新型资助制度
        3.3 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实行基金化管理
        3.4 对经济落后地区采取适度倾斜的推广投入政策
        3.5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机制
    4 政府型主导模式的运行机制构建
        4.1 人员配置和聘用准入制度设计
        4.1.1 各层次推广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配置和聘用
        4.1.2 各层次一般管理人员的配置和聘用
        4.1.3 国家级和省级层次的专业技术员或专家的选聘
        4.1.4 乡镇级实地推广员的选聘
        4.2 专业技术员(专家)和实地推广员的职位描述
        4.3 工作开展机制的构建
        4.4 考核考评机制设计
        4.5 培训制度设计
        4.6 激励制度设计
    5 研究、教育和推广之间的结合机制重构
        5.1 农业技术推广联系和协调机制的构建
        5.1.1 建立各级常设性农业推广工作委员会
        5.1.2 重组科研和推广组织,构建农业科技试验站
        5.1.3 创新工作上的合作机制
        5.2 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人事和工作制度的适应性改革
        5.3 创新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农业推广机制
        5.3.1 建立推广项目主导机制
        5.3.2 实行多样化工作机制
    6 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的构建
        6.1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专业培养制度
        6.2 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程
        6.3 强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第八章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型发展模式的制度选择
    1 市场型发展模式的基本制度特征
        1.1 发展动因的内生性
        1.2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1.3 管理决策的自主性
        1.4 发展初期的不规范性
    2 市场型发展模式的组织制度框架
        2.1 企业法人制
        2.2 特殊的企业法人制
        2.3 社会团体法人制
    3 市场型发展模式与政府型主导模式之间的关联机制
        3.1 通过赋权实现联结
        3.2 通过组织农民而实现联结
        3.3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而实现联结
        3.4 通过解决问题而实现联结
        3.5 通过建立农民推广咨询委员会而实现联结
    4 政府对市场型推广体系的制度供给和选择
        4.1 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4.2 推出更加有效的政府扶持政策
        4.3 建立更加刚性的政策实施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以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访谈提纲
    附录 2 科技部门推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访谈提纲
    附录 3 构建以农业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访谈提纲
    附录 4 访谈个案情况
    附录 5 关于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的调查报告
    附录 6 关于衡阳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附录 7 关于东安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附录 8 关于湘潭县泉塘子农技站的调查报告
    附录 9 关于湘西自治州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的调查报告
    附录 10 关于长沙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报告
    附录 11 关于永兴县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报告
    附录 12 关于娄底市农村科技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致谢
作者简历

(3)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1. 选题的意义
    2. 选定特定对象的依据
    3. 研究方法
    4. 结构和体系
    5.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第1节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本质
        1.1.1 地区竞争的本质
        1.1.2 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本质
        1.1.3 地区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企业竞争
    第2节 地区产业竞争力源泉
        1.2.1 地区竞争力源泉:研究回顾
        1.2.2 比较优势理论与地区产业分工
        1.2.3 竞争优势理论与地区产业发展
        1.2.4 地区产业竞争力源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内在统一
    第3节 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1.3.1 国家(地区)竞争力分析模型
        1.3.2 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
        1.3.3 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再研究
    第4节 小结
第二章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第1节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理论分析
        2.1.1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地位和作用
        2.1.2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分析构件
    第2节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宏观面分析
        2.2.1 产业结构转换的路径分析
        2.2.2 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分析
        2.2.3 产业结构转换的绩效分析
        2.2.4 产业结构转换的偏差分析
        2.2.5 小结:以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第3节 农业产业结构转换
        2.3.1 农业内部结构转换现状分析
        2.3.2 农业内部结构转换的战略重点
        2.3.3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转换
        2.3.4 小结: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结构转换
    第4节 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转换
        2.4.1 工业化及其结构转换
        2.4.2 工业化进程及其结构转换
        2.4.3 工业化模式及其结构转换
        2.4.4 小结: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工业化绩效
    第5节 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
        2.5.1 第三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换的重要力量
        2.5.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转换现状分析
        2.5.3 引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差异的成因分析
        2.5.4 小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章 产业空间聚散能力
    第1节 产业空间聚集能力的理论分析
        3.1.1 产业空间聚散理论和类型
        3.1.2 产业空间聚散能力的分析构件
    第2节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
        3.2.1 中心城市带动能力现状
        3.2.2 中心城市发展滞后的成因
        3.2.3 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与带动能力
        3.2.4 小结
    第3节 城乡协调发展能力
        3.3.1 城乡协调发展能力现状
        3.3.2 城乡协作发展工业,推动区域工业化
        3.3.3 以工建农,缩小工业和农业收益差距
        3.3.4 建设小城镇,推动城乡一体化
        3.3.5 小结
    第4节 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3.4.1 区域协调发展现状
        3.4.2 示范带动效应:以工业化为导向的落后地区自主展
        3.4.3 行政驱动效应:政府强制性区域间配置资源
        3.4.4 市场引导效应:从互惠互利原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4.5 小结(投入产出效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第5节 开发区带动能力
        3.5.1 开发区建设的经济社会效应
        3.5.2 开发区建设的成功之路
        3.5.3 小结
第四章 产业组织成长能力
    第1节 产业组织成长能力的理论分析
        4.1.1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研究构件
        4.1.2 产业组织成长的内涵与功能
        4.1.3 产业组织成长能力的分析指标
    第2节 企业组织:产业组织成长的微观基础
        4.2.1 企业组织成长的逻辑起点:准古典企业
        4.2.2 企业组织成长的重要节点:古典企业和准现代企业
        4.2.3 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与成长:企业集团化和股份制
        4.2.4 小结:以企业制度创新推进企业组织创新
    第3节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成长的高级形态
        4.3.1 产业集群经济效应
        4.3.2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集群
        4.3.3 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4.3.4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
        4.3.5 小结:实施集群战略,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4节 产业营销:产业组织成长的关键环节
        4.4.1 传统营销方式的兴衰
        4.4.2 现代营销方式的成长
        4.4.3 区域营销的流行
        4.4.4 小结:多轮驱动,增强产业营销能力
    第5节 政府管理:产业组织成长的外部环境
        4.5.1 政府管理能力及其分析构件
        4.5.2 产业组织成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4.5.3 小结:增强产业组织成长的政府推动能力
第五章 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
    第1节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结构升级
        5.1.1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1.2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1.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结构升级
        5.1.4 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升级
        5.1.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结构升级
    第2节 不断增强产业空间聚散能力
        5.2.1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5.2.2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5.2.3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5.2.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2.5 增强开发区带动能力
    第3节 不断增强产业组织竞争力
        5.3.1 增强企业组织成长能力
        5.3.2 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5.3.3 增强产业营销能力
    第4节 以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5.4.1 以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5.4.2 以制度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5.4.3 以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5节 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5.5.1 界定和保护产权
        5.5.2 大力发展行业中介组织
        5.5.3 加强诚信系统工程建设
        5.5.4 建设责任政府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发展特种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南县泓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山地林为依托的重庆特种动物绿色养殖要素分析研究[D]. 吴小伟. 重庆师范大学, 2011(01)
  • [2]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D]. 朱方长. 湖南农业大学, 2009(10)
  • [3]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D]. 谢立新. 福建师范大学, 2003(03)
  • [4]碧水淌金银——南县依托资源发展水产业侧记[J]. 陈锡山,王昌伏. 内陆水产, 2001(01)
  • [5]发展特种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南县泓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调查[J]. 周剑民. 内陆水产, 2000(01)

标签:;  ;  ;  ;  ;  

发展特色养殖,开辟繁荣之路——对南县宏达水产科贸有限公司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