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论文文献综述)
周丰宝[1](2021)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但文超,刘子彰,何庆勇,李萍,张辉,陈鑫[2](2021)在《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干预慢性胆囊炎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拟分析中药复方专利干预慢性胆囊炎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中药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网站中干预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SPSS21.0与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频数统计、Apriori关联规则建模分析,通过Cytoscape3.8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并对核心网络中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1992年10月至2019年11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复方专利共432项,涉及药味1049味,高频药物有:郁金(179次,41.44%)、柴胡(163次,37.73%)、金钱草(151次,34.95%)等。常用药对有郁金-柴胡等,角药组合有:川楝子-金钱草-郁金(支持度11.57%,置信度84.00%)、白芍-郁金-柴胡(支持度14.12%,置信度83.61%)等,新处方有"柴胡、白芍、川楝子、郁金、金钱草、木香、枳壳、延胡索、黄芩、茵陈、大黄、枳实"、"香附、青皮、陈皮"等。潜在处方有"鹰不泊、马绊草、过山枫、寒莓根、槐角、小白撑、草问荆"等。结论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胆囊炎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利胆通腑等为主,体现了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原则。本研究梳理了国家专利复方干预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新药开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赫连晓彤[3](2021)在《培中利胆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培中利胆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培中利胆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彰显中医药的治疗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收入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联合利胆片,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联合培中利胆汤,两组疗程均为2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胆囊B超结果及HAMA量表评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总有效率: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90.00%,对照组为80.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单项症状在右胁肋部不适、腹痛欲泻、饮食减少、脘腹胀满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便溏不爽、体倦乏力、善太息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苦方面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异;在右上腹压痛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胆囊B超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AMA量表评分:两组HAMA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96.33%,对照组为76.6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中利胆汤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胆囊B超及降低HAMA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郝少东,杨闪闪,刘彩萍,李月廷[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筛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方170个,用药以寒性、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柴胡、甘草、郁金、金钱草、茵陈、白芍、大黄、川楝子、黄芩、延胡索;关联规则显示药物以白芍-柴胡、白芍-甘草、黄芩-柴胡、大黄-金钱草、川楝子-柴胡、川楝子-郁金、川楝子-金钱草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7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0味核心中药和3组核心药物网络配伍。结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肝经,用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泻下通腑类药物为主,配伍以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和解表里、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治疗上常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方进行加减。
鲁意[5](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循证医学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及病例归纳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 Med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临床文献,检索范围设定为2015年01月01日至2020年02月01日,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以临床疗效为主要评价指标,胆囊功能、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为次要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门诊患者中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例进行整理归纳,把柴胡疏肝散化裁方作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将年龄、性别、病程为混杂因素,以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胆囊功能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Meta分析共检索了179篇文献,最终纳入16篇中文文献,共有149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6篇文献研究对比了临床疗效,结果显示:RR=1.25,95%CI为(1.20,1.31),P<0.00001,有3篇文献研究对比了胆囊功能的情况,结果显示:RR=1.31,95%CI(1.16,1.49),P<0.0001,有6篇文献研究对比了症状积分,结果显示:MD=-2.38,95%CI(-2.62,-2.13),P<0.00001,有1篇文献详细统计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该研究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2.回顾性研究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病例。在患者性别分布中,男性占20例,女性占28例,女性:男性为1.40:1,P=0.586;年龄分布中,位于(42~53岁)组(19例)所占比例最大,P=0.653;病程位于(4.32~8.22)年的患者(21例)最为密集,P=0.534;年龄、性别、病程三项因素的统计结果P>0.05,说明上述特征在两组分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比较中,中西医组有效率达96.2%,西医组为59.1%,P<0.05,两组病例中患者总体病情的恢复状况存在对比的统计学意义;彩超检查患者的胆囊壁壁厚、透声以及毛糙三样指标的正常情况,对两组患者胆囊功能进行评价并得出中西医组有效率96.2%,西医组为5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干、腹胀、大便等症状定量评估,并得出症状积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恢复胆囊功能和改善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干、腹胀、大便等症状上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2.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病程)对两组病例的分析结果干扰较低,柴胡疏肝散化裁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在临床疗效、恢复胆囊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与Meta分析结果一致。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6](2020)在《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利胆药指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和黄疸型肝炎等疾病。中草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资源广泛,成本低,具有毒副作用小或无,动物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利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药利胆主要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溶解胆固醇,促进奥狄括约肌舒张,改变胆汁成分等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常运用中药汤剂、中药制剂,中药联合针刺、耳穴按压、泡浴、西药等治疗胆系疾病,且中药联合使用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西药、针灸和泡浴等单独使用。还有总攻疗法和新型疗法也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中药取得的临床效果显着。现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15年来具有利胆作用的单味药以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也发现一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纪晓丹[7](2019)在《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治策略探讨》文中指出本文主要通过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概述、以“治未病”的观点防治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及经验四部分内容、以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临床实践应用,对蒋健教授临床应用“治未病”理念进行诊疗的经验总结分析。基于蒋健教授2003年至2018年期间有关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案例,结合其“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还包括轻症防重、浅病防深、短罹防长、小恙防大、单患防复、良疾防恶、郁证防病等学术观点,探讨运用治未病理念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对于胰腺炎的防治策略,根据蒋健教授提出的“胰腺亦脏亦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从脏论治、从腑论治、脏腑并治三个方面进行,重视识别胰腺炎“欲发”状态,熟知胰腺炎危险因素,尽早采用“治未病”理念的中医“理法方药”策略,以减少胰腺反复发作、减轻胰腺炎发病程度、防止胰腺炎病情进一步重症化,为临床同道运用“治未病”开阔新思路。对于胆囊炎胆石症的防治策略,根据“胆腑”的病理生理特点,中医采用“六腑以通为用”之法,熟知胆囊炎胆石症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其“征兆性”表现,以降低胆囊炎胆石症复发机率,预防胆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乃是“治未病”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首要任务。对于尿路感染的防治策略,结合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健脾补肾扶正三个方面进行中药防治,并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尿检结果前后对照,调配治则和药物比例,标本兼治;以患者病证变化对其进行“治未病”疗效观察与评价。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防治策略,根据中医“火邪上蒸于口唇”的特点,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健脾益气扶正,兼顾祛邪扶正,以减轻口腔溃疡的发病程度、减少口腔溃疡的发作次数达到“治未病”防止复发的可能。蒋健教授关于“治未病”理论与实践具有临床实用性及其指导意义。
王佑辉[8](2019)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掘王伟明教授治疗慢性胆系疾病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王伟明教授治疗慢性胆系疾病处方进行整合、数据分析,发掘王伟明教授在治疗慢性胆系疾病中的用药规律,以期将王教授临床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搜集王伟明教授治疗慢性胆系疾病(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石症)相关的中医处方,建立数据库,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为依托,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挖掘,获取王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胆系疾病用药规律。结果:搜集符合要求方剂175首,共得到81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有53味,按功效分类可分为13类,其中理气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涉及药味种类位居前三。药物归经使用频次前三位分别是:脾经、肝经、胃经。通过对使用药物在五味中所占比重统计可知位居前三的分别是苦味、辛味、甘味。通过对使用药物在四气中所占比重统计可知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温、平、寒。在置信度为0.8,支持个数为35前提下,通过数据挖掘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组,潜在新方8个。结论:通过对药物频次,药物归经使用频次,药物所属四气、五味出现频次,关联规则,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信息的发掘,总结出王伟明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胆系疾病用药具有如下特点:理气解郁以治本、活血清利祛邪气、健脾益气以扶正。
杨玉双[9](2019)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加有效的诊疗方案。方法:本试验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来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治疗的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并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方,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同样给予基础治疗,并给予鸡骨草丸(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45021655)每次4粒,日3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的积分情况。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差异;在两组患者的临床中医主证、次症缓解方面,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有显着差异(t=-6.471,p<0.05);在两组胆囊彩超疗效评价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胆囊彩超表现方面疗效相当;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2%,治疗后对照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9%,说明治疗组在缓解中医临床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可以很好地改善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胁肋疼痛等症状。试验后两组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这两种药物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结果显示,在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时,治疗组的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方效果优于对照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恶心、腹胀等症状,为患者减轻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赵成国(CHOSUNGGUK)[10](2019)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从中医层面出发运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验证。研究重点是验证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证明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且全部符合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临床中可能存在的标本脱落问题提前提出,对原有60例病例额外再选取12例样本。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胆舒软胶囊(国药准字Z0080528),连续口服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密切观察在一个疗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及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病症和体征并对其进行评分,比较其差异情况,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选取72例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按照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脱落、剔除,最终治疗组、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顺利完成试验研究。将总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各为90%和76.67%,治疗痊愈66.67%和33.33%,显效10%和20%,有效13.33%和23.33%,无效为10%和23.33%。通过借助临床症状来判断该病的改善情况得出结论,首先对比治疗组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平均值分别为11.13±5.76和1.25±1.92;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平均值分别为11.12±5.78和6.06±3.59。按照统计学对胆囊彩超表现、总疗效结果显示、症状积分综合统计得出P均<0.05,均显示对照组疗效不及治疗组明显。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对于本病的治疗胆舒软胶囊的治疗效果不及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疗效确切、恢复胆囊的生理功能,改善胆囊壁厚、毛糙、透声差等特点,促进炎症消失,中药复方治疗本病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二、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 |
4 治疗结果 |
5 讨论 |
(2)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干预慢性胆囊炎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规范及录入 |
1.4 数据与网络分析 |
2 结果 |
2.1 中药专利公布情况 |
2.2 药物频数 |
2.3 中药的关联分析 |
2.4 中药核心复杂共现网络构建 |
2.5 潜在中药集群分析 |
3 讨论 |
(3)培中利胆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给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统计方法 |
4.一般资料分析 |
5.研究结果分析 |
5.1 综合疗效比较 |
5.2 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比较 |
5.3 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评分比较 |
5.4 治疗前后胆囊B超的比较 |
5.5 HAMA有效率比较 |
5.6 HAMA评分比较 |
6.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中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来源 |
1.2 病因病机分析 |
2.中医对焦虑状态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来源 |
2.2 病因病机分析 |
3.健脾利胆,疏肝解郁治则的确立 |
4.对培中利胆汤组方的探讨 |
5.对培中利胆汤单味药的认识及现代药理研究 |
6.预防与调护 |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对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数据规范及数据表建立 |
1.4 数据导入与核对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用药属性分析 |
2.2 用药频次分析 |
2.3 关联规则分析 |
2.4 用药聚类分析 |
2.5 复杂网络分析 |
2.5.1 节点度网络分析 |
2.5.2 边权重网络分析 |
3 讨论 |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研究意义及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胆系疾病病理机制 |
2 利胆单味药和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
2.1 促胆囊收缩,舒张 |
2.2 促进胆汁的分泌 |
2.3 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等 |
2.4 溶解胆固醇 |
2.5 促进奥狄括约肌和胆道括约肌舒张 |
2.6 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Ca2+等的含量,改变胆汁成分 |
3 中药复方临床应用 |
3.1 纯中药治疗 |
3.1.1 中药汤剂 |
3.1.2 中药制剂 |
3.2 联合治疗 |
3.2.1 中药结合针刺、耳穴按压 |
3.2.2 中药结合泡浴 |
3.2.3 2种中药结合使用 |
3.2.4 中药结合西药、基础治疗 |
3.3 其他疗法 |
3.3.1 总攻疗法 |
3.3.2 新型治疗方法 |
4 总结 |
(7)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治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蒋健教授“治未病”的学术观点 |
第二部分 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临床实践 |
一、以“治未病”防治胰腺炎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
1 胰腺炎“未病先防” |
1.1 胰腺炎临床特点 |
1.2 胰腺炎诱发因素及“欲发”表现 |
1.3 临床案例分析 |
1.3.1 疏肝利胆、通腑泄热,预防胆源性胰腺炎 |
1.3.2 通腑泄热、益气扶正,预防胰腺炎慢性化 |
2 胰腺炎“既病防变” |
2.1 胰腺具有“亦脏亦腑”的生理病理特点 |
2.1.1 胰腺具有脏(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
2.1.2 胰腺具有腑(胆、肠、胃)的生理病理特点 |
2.2 治疗胰腺炎需要根据不同病期从脏或从腑论治 |
2.2.1 胰腺炎发作期当从腑论治 |
2.2.2 胰腺炎恢复期当从脏论治 |
2.2.3 兼具脏病腑病特点当脏腑并治 |
2.3 临床案例分析 |
2.3.1 通腑泄热、渗湿散结,从腑辨治“已发”胰腺炎 |
2.3.2 通腑泄热、益气健脾,脏腑并治辨治“已发”胰腺炎 |
3 胰腺炎“瘥后防复” |
3.1 具体治则 |
3.2 临床案例分析 |
4 “治未病”诊治胰腺炎经验小结 |
二、以“治未病”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
1 胆囊炎胆石症“未病先防” |
1.1 胆囊炎胆石症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
1.2 识别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欲发”表现 |
1.3 辨治思路 |
1.4 临床案例分析 |
2 胆囊炎胆石症“既病防变” |
2.1 辨治思路 |
2.2 临床案例分析 |
2.2.1 疏肝利胆止痛、消石排石,辨治“已发”结石性胆囊炎 |
2.2.2 利胆通腑、健脾益气,辨治“已发”非结石性胆囊炎 |
3 慢性胆囊炎“瘥后防复” |
3.1 辨治思路 |
3.2 临床案例分析 |
3.2.1 疏肝泄热、健脾益气,结石性胆囊炎“瘥后防复” |
3.2.2 利胆退黄、疏肝健脾,调养“恢复期”胆囊炎 |
4 “治未病”诊治胆囊炎胆石症的经验小结 |
三、以“治未病”防治尿路感染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
1 尿路感染“未病先防” |
1.1 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
1.2 尿路感染诱发因素 |
1.3 临床案例分析 |
2 尿路感染“既病防变” |
2.1 治疗尿路感染需要根据不同病期祛邪或扶正论治 |
2.1.1 单纯尿路感染发作期祛邪为主 |
2.1.2 虚实夹杂尿路感染扶正祛邪并举 |
2.2 临床案例分析 |
2.2.1 虚实夹杂,祛邪扶正并举辨治“已发”尿路感染 |
2.2.2 合并子宫脱垂的尿路感染者,辨治其“发作期”尿路感染 |
3 慢性尿路感染“瘥后防复” |
3.1 具体治则分析 |
3.2 临床案例分析 |
3.2.1 合并子宫脱垂的尿路感染者,辨治其“恢复期”尿路感染 |
3.2.2 健脾补肾,瘥后防复调养“稳定期”尿路感染 |
4 “治未病”诊治尿路感染的经验特点小结 |
四、以“治未病”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思路及经验 |
1 口腔溃疡“未病先防” |
1.1 口腔溃疡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
1.2 识别口腔溃疡“征兆性”表现 |
1.3 口腔溃疡“未病先防”辨治分析 |
1.4 临床案例分析 |
2 口腔溃疡“既病防变” |
2.1 具体治则分析 |
2.2 临床案例分析 |
2.2.1 清肝泻火,清脾热利湿辨治“已发”口腔溃疡 |
2.2.2 泻脾通腑,清热解毒辨治“已发”口腔溃疡 |
2.2.3 清热解毒,补气扶正辨治“已发”、截断“欲发”口腔溃疡 |
3 口腔溃疡的“瘥后防复” |
3.1 具体治则分析 |
3.2 临床案例分析 |
3.2.1 健脾扶正,清热解毒调养“恢复期”口腔溃疡 |
4 “治未病”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特点小结 |
第三部分 以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临床实践应用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录入与规范化 |
2 数据挖掘软件及方法 |
2.1 频数分析 |
2.2 关联规则分析 |
3 结果 |
3.1 关于胰腺炎症状、用药分析 |
3.1.1 关于胰腺炎症状分析 |
3.1.2 关于胰腺炎用药分析 |
3.1.3 防治胰腺炎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
3.2 关于胆囊炎胆石症症状、用药分析 |
3.2.1 关于胆囊炎胆石症症状分析 |
3.2.2 关于胆囊炎胆石症用药分析 |
3.2.3 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
3.3 关于尿路感染症状、用药分析 |
3.3.1 关于尿路感染症状分析 |
3.3.2 关于尿路感染用药分析 |
3.3.3 防治尿路感染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
3.4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用药分析 |
3.4.1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分析 |
3.4.2 关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用药分析 |
3.4.3 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常用药对及中药关系网络 |
4 总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治未病”的渊源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3 |
附表1 中药术语表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掘王伟明教授治疗慢性胆系疾病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处方来源 |
2.处方纳入标准 |
2.1 慢性胆囊炎纳入标准 |
2.2 胆囊息肉纳入标准 |
2.3 胆囊结石纳入标准 |
3.病例排除标准 |
4.中药名称的规范 |
5.研究方法 |
5.1 分析软件 |
5.2 建立数据库及分析方法 |
5.3 相关数值的设定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药物频次统计结果 |
2.四气、五味、归经统计结果 |
3.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结果 |
3.1 用药模式 |
3.2 规则分析 |
3.3 二味药物组合的用药模式及规则分析结果 |
3.4 三味药物组合的用药模式及规则分析结果 |
3.5 四味药物组合的用药模式及规则分析结果 |
4.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研究结果 |
5.新处方网络展示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理气解郁以治本 |
2.活血清利祛邪气 |
3.健脾益气以扶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胆系疾病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古代中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2、现代中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3、西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病例来源 |
3、病例选择标准 |
4、研究方法 |
5、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
6、统计学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基本资料 |
2、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3、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4、脱落病例及中止病例情况 |
5、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讨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10)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中药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
3 问题与展望 |
试验研究 |
1 病历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试验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语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 周丰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11)
- [2]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干预慢性胆囊炎的数据挖掘研究[J]. 但文超,刘子彰,何庆勇,李萍,张辉,陈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06)
- [3]培中利胆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胆囊炎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D]. 赫连晓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分析[J]. 郝少东,杨闪闪,刘彩萍,李月廷.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09)
-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Meta分析和回顾性研究[D]. 鲁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J].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6)
- [7]蒋健教授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尿路感染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防治策略探讨[D]. 纪晓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掘王伟明教授治疗慢性胆系疾病用药规律[D]. 王佑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研究[D]. 杨玉双.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观察[D]. 赵成国(CHOSUNGGUK).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