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靖,徐萍,陶虹霏,张书迪,吕美萱,高轶男[1](2022)在《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胺酸、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5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冠心病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5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5),冠心病组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受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含霁[2](2021)在《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通过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以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之一。2、通过使用同型半胱氨酸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的损伤模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引起损伤作用的机制,以及Ag490对这个过程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研究打下实验基础。3、通过建立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促进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形成的机制及对其有效抑制作用的药物,为明确人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上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材料与方法:1、利用Pub 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截至2021年2月)来搜索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2、细胞实验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与毒性的实验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孵育时间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浓度Ag490对同型半胱氨酸给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的抑制作用。将内皮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1)同型半胱氨酸组(给药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2m M,培养时间为24小时);(2)Ag490+同型半胱氨酸组(治疗组,先用20μM的Ag490孵育细胞4小时,然后加入2m M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继续培养细胞24小时);(3)空白对照组。将培养完成的细胞,提取其细胞蛋白和总RNA,使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对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分子进行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检测。3、动物实验使用成熟雄性SD大鼠。将实验大鼠分成5组:(1)空白对照组;(2)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手术组(造模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4天+手术前2小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手术+手术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4天);(3)同型半胱氨酸+生理盐水+手术组(给药组,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手术前2小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手术+手术后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4)同型半胱氨酸+Ag490+手术组(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手术前2小时腹腔注射Ag490+手术+手术后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14天);(5)假手术组。每组大鼠对左后肢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的手术方法对大鼠进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构造。实验周期结束后,观察大鼠患肢皮温、颜色、动脉搏动、肿胀、坏疽及木乃伊化的病变程度和范围,并进行分级评分。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实验方法,对每组大鼠患肢股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提取每组大鼠患肢股动脉的蛋白和总RNA,使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对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分子进行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检测。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的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了5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包括18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和56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参与者。Meta分析的森林图显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MD:3.19,95%CI:0.26-6.12,p<0.00001,I2:90%)。经过亚组间差异分析发现,本研究异质性过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的种族不同造成的(p=0.001)。2、细胞实验的结果显示:(1)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活力逐渐减低。合适浓度的Ag490可以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后的内皮细胞的活力,但过高浓度的Ag490使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后的内皮细胞的活力更低。(2)检测实验细胞的分子提取物发现,(1)组的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较(3)组明显增高,而(2)组的蛋白和m RNA表达与(1)组相比明显减低。3、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1)通过股动脉注射月桂酸钠溶液的方法,可以成功构造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疾病动物模型,且观察大鼠患肢症状发现,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加重大鼠患肢脉管炎的表现,而术前腹腔注射Ag490可以有效缓解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患肢脉管炎症状。(2)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发现:(1)组和(5)组为正常股动脉;(3)组与(1)组和(5)组相比,股动脉内有大量血栓形成,股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组和(4)组与(3)组相比,股动脉内血栓较小,且动脉内膜增厚较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3)检测实验大鼠患肢股动脉的分子提取物发现,(2)组的JAK2、STAT3、p-STAT3、HMGB1、ICAM1、VCAM1等蛋白和m RNA表达较(1)组明显增高,(3)组的蛋白和m RNA表达与(2)组相比明显增高,而(4)组与(3)组相比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减少。研究结论: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之一,但未来还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前瞻性研究以补充结果的准确性。2、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均有提高。3、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可以加重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而注射Ag490可以有效减轻由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脉管炎的症状。4、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加重作用可能是通过异常激活JAK2/STAT3通路,导致内皮细胞和大鼠患肢股动脉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的。5、合适浓度的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损伤和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具有治疗作用。同时,由于Ag490为JAK2的特异性抑制剂,故而印证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诱导的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加重作用可能是由于激活JAK2/STAT3通路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的。
李明辉[3](2021)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二大死因,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2018年的介入网报数据显示,我国PCI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介入人数高达91万例。PCI的临床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是导致晚期PC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一道难题。随着器械以及药物的不断更新,ISR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即使在目前临床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时代,ISR发生率仍有5-10%以上。既往研究提示生物标志物可提供传统临床和血管造影等危险因素之外的预后信息。除传统临床ISR危险因素外,有关新型ISR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少,探寻可控的影响ISR生物标志物,并与传统ISR危险因素相结合或可实现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对ISR的早期识别、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随访安排等综合管理至关重要。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重要病因。既往研究证实积极降脂治疗后患者仍有较高ISR风险,提示除血脂紊乱外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在IS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被认为是新型可干预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引起血管炎症、脂质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功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引起平滑肌细胞、促进胶原纤维增殖等机制,从而增加ISR的发生率。然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中HCY与ISR的相关性仍存有争议,且在DES治疗人群中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证据尚缺乏。同时,在不同血脂水平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DES-ISR)的相关性尚未有研究报道。补充叶酸对降低HCY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比,但既往补充叶酸等B族维生素治疗对ISR的影响结论存有争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以下4方面进行探讨:(1)DES治疗患者中HCY与DES-ISR是否呈独立相关性;(2)不同基线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的关系是否存有差异;(3)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是否可以降低DES-ISR以及ISR相关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4)联合传统ISR危险因素与有关生物标志物构建DES-ISR 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纵向研究,共纳入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ES治疗冠心病患者5823名,按术后6个月及以上至少行1次冠状动脉造影的纳入标准共入组845人。通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数据中心平台提取患者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人体测量指标以及血生化检验和检查指标等),建立Epidata数据库补充收据患者用药情况、血管造影学特征以及手术相关信息等。利用R 3.4.3软件、易侕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分为4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CY与DES-ISR的独立相关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平滑曲线拟合(惩罚样条法)绘制平滑曲线来评估HCY和DES-ISR真实的线性关系。应用Markov-chain 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插补减少缺失变量偏性对结果的影响。第二部分:对纳入本研究682名行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进行分析。基线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LDL-C<1.8mmol/L和非-HDL-C<2.6mmol/L)和血脂异常组(LDL-C≥1.8mmol/L或非-HDL-C≥2.6mmol/L)。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血脂水平HCY和DES-ISR之间的关系。此外,进行广义加性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探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之间的真实量效关系。第三部分:纳入本研究行DES治疗845名冠心病患者,其中95名患者使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叶酸含量0.8mg),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对是否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患者进行1:5匹配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5。主要观察的终点事件指标是DES-ISR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L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比值比(odd ratios,O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评估不同亚组水平与治疗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第四部分:本研究纳入的845名参与者。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文献系统回顾筛选预测协变量,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Calibration曲线校准图评价校准度。数据随机切分为70%训练集,30%验证集,采用自助法(Bootstrap)重复采样1000次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C-统计量与传统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EVENT)进行比较,并进行决策曲线(DCA)分析,以评估nomogram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研究分析共纳入716名DES治疗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5.7岁,男性占比76.4%,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时间18.5个月。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风险增加3%(95%CI:1.00,1.05)(P=0.042)。平滑曲线拟合提示HCY与DES-ISR呈非直线性正相关。应用两段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拐点HCY 15μmol/L两侧DES-ISR的比值比(OR)分别为1.00(95%CI:0.90,1.11),P=0.956和1.03(95%CI:1.00,1.06),P=0.042。分层分析中年龄分组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9和P=0.001)。第二部分:在完全调整模型中,血脂正常组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增加17%(OR=1.17,95%CI:1.02-1.35;P=0.030)。在血脂异常组中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未见显着增加(OR=1.02,95%CI:0.99-1.05;P-交互值=0.039)。将HCY由连续性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在血脂正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增加9.75倍(OR=9.75,95%CI:1.31-72.62;P=0.026)。然而,在血脂异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增加(OR=1.16,95%CI:0.74-1.82;P=0.525)。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血脂正常组患者中HCY和DES-ISR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线性关联,但在血脂异常组中,两者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第三部分: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试验组(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和对照组(未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人数分别为77和385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与DES-ISR和TLR无显着相关,风险比分别为8%(OR:1.08,95%CI:0.57-2.06;P=0.804)和10%(OR:1.10,95%CI:0.51-2.39;P=0.803)。在不同亚组中补充叶酸治疗组对DES-ISR影响同样未发现显着交互作用,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最小支架直径、基线HCY水平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第四部分:本研究参与者平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8.44±11.26个月,DES-ISR发生率为16.2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纳入的建模变量包括病变支数、开口病变、ACCAHA病变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基线HCY水平。使用上述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构建可视化nomogram图。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全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构建,4种建模方式模型区分能力AUC分别为Full=0.735,BS Full=0.719,Stepwise=0.701,BS Stepwise=0.701,最佳阈值为13.33,敏感度为0.63,特异度为0.70。数据随机切分验证中,训练集AUC为0.639,验证集AUC为0.659。验证集中最佳阈值为14.1,敏感度为0.61,特异度为0.77。传统ISR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和EVENT在本研究人群中的C统计量分别为0.58、0.59和0.58。本研究预测模型AUC为0.68。本模型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显着改善ISR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显示其净效益优于其他3种传统模型。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DES-ISR发生风险呈独立非线性正相关。在基线血脂正常患者中,HCY≥15umol/L仍是DES-ISR的重要残存危险因素。通过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0.8mg)降低HCY治疗未能显着降低DES-ISR和TLR的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验证。传统ISR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HCY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DES-ISR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在当代PCI治疗中ISR高危患者评估和防治。
李文达[4](2021)在《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痴呆症的患者共6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采集,如性别、年龄、病程、烟酒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与记录、相关量表的评分收集。应用的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对与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Shapiro-Wilk(S-W)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线性分析等,探讨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Hcy水平、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一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痴呆患者6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97岁;男性患者28人,平均年龄为75.57± 10.97岁;女性患者32人,平均年龄为77.62±7.13岁,男女比例约为1:1.14。60例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人,血管性痴呆患者23人,混合性痴呆患者15人,其他类型痴呆2人。相比于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妄想、淡漠及刻板运动更多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P<0.05)。60例痴呆患者中,轻度痴呆患者12人,中度痴呆患者33人,重度痴呆患者15人。重度痴呆组的NPI总分显着高于轻度痴呆组(P=0.03),且更容易出现幻觉症状(P=0.02)。患者既往史中伴高血压史42人,脑血管病史30人,高脂血症史26人,糖尿病史25人,冠心病史17人。伴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有较低的Hcy水平(P=0.02)和较低的激越攻击症状发生率(P=0.03)。患者的年龄、性别、烟酒史、病程长短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及Hcy水平无明显相关。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关系分析:本研究中精神行为症状条目共12项,分别为妄想、幻觉、激越攻击、抑郁低落、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刻板运动、夜间行为、进食障碍。每项12分,总分共144分。对Hcy水平与NPI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痴呆患者的Hcy水平越高,NPI得分越高,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这种正向影响关系更紧密。在12项症状条目中,出现淡漠症状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二者呈正相关(P=0.03)。3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纳入中医证素共11个,包括阳亢、毒盛、阴虚、脾虚、阳虚、髓减、血虚、肾虚、气虚、血瘀、痰浊。其中伴有阳亢证素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P=0.01)。4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通过分析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发现伴有阳亢证素的患者NPI评分更高(P<0.01),且会出现更多症状条目表现(P<0.01)。在具体症状条目中,伴脾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P=0.02);伴血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1);伴阴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P=0.01);伴阳亢证素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P=0.01)以及易激惹症状(P=0.01);伴毒盛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3)。结论:1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可能与其Hcy水平相关。2伴有淡漠症状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且其淡漠程度可能与Hcy水平呈正相关。3伴有阳亢证素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更多的精神行为症状类型及更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4痴呆患者的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间存在相关性:伴脾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伴血虚、毒盛证素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夜间行为症状;伴阴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伴阳亢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以及易激惹症状。
陈祥锐[5](2021)在《尿毒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非传统危险因素之一,是终末期肾病患者CVD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一种新的肾功能标志物,已证明与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和CVD死亡率相关。近年有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和高水平血清Cys-C皆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有相关性,但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Hcy、血清Cys-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一区住院的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66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血清Hcy、血清Cys-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LV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二尖瓣E峰/二尖瓣A峰(E peak/A peak,E/A)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血清Hcy、血清Cys-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cy水平(17.90±7.45)u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82±2.76)umol/L,(P<0.05)。2.尿毒症组共66例,对照组共65例。两组LVMI平均值分别为(149.30±49.06mm)和(105.01±18.73)mm,t=6.806,P<0.001;LVd平均值分别为(47.88±6.33)mm和(44.80±3.30)mm,t=3.480,P<0.001;LVs平均值分别为(31.94±7.36)mm和(30.48±2.94)mm,t=1.487,P<0.001;IVS平均值分别为(13.08±4.79)mm和(30.48±2.94)mm,t=3.966,P<0.001;LVPW平均值分别为(11.91±1.93)mm和(10.60±0.86)mm,t=4.991,P<0.001;EF平均值分别为(64.61±7.62)mm和(63.26±3.33)mm,t=1.304,P<0.001。3.尿毒症患者中,Hcy增高组共55例,Hcy正常组共11例。两组LVMI平均值分别为(165.46±51.47)mm和(121.03±27.76)mm,t=3.907,P<0.05;IVS平均值分别为(14.21±5.64)mm和(11.10±1.36)mm,t=2.650,P<0.05。4.尿毒症患者中,尿毒症Cys-C增高组共42例,尿毒症Cys-C正常组共24例。提示两组LVMI平均值分别为(158.62±48.53)mm和(102.70±7.90)mm,t=3.78,P<0.05;IVS平均值分别为(13.53±5.12)mm和(10.81±0.98)mm,t=1.739,P<0.05。5.HLVM组血清Hcy水平(20.82±7.06)umol/L明显高于正常LVM组(12.95±5.35)umol/L,t=4.78,P<0.05。HLVM组血清Cys-C水平(5.40±1.17)mg/L明显高于正常LVM组(2.73±2.13)mg/L,t=6.58,P<0.05。6.尿毒症组Hcy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血浆Hcy水平与LVMI、LVd、LVs和IVS均呈正相关(r=0.618,P<0.001;r=0.245,P<0.05;r=0.373,P<0.05;r=0.490,P<0.001),与LVPW、FS、EF、E/A无显着相关关系(P>0.05)。7.尿毒症组Cys-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血清Cys-C水平与LVMI、LVd、LVs均呈正相关(r=0.478,P<0.001;r=0.480,P<0.001;r=0.313,P<0.05),与EF成负相关(r=-0.329,P<0.05),与IVS、LVPW、FS、E/A无显着相关关系(P>0.05)。结论:(1)血清Hcy水平与LVMI、LVd、LVs和IVS均呈正相关。(2)血清Cys-C水平与LVMI、LVd、LVs呈正相关,与EF成负相关。
章文[6](2021)在《复方胆碱甜菜碱甲基营养素含量测定及其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高同型半胱酸(Hyper Homocysteins,H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子,对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过15μmol/L的患者,临床上常用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片进行干预。本研究开发的以胆碱或甜菜碱为主要成分的复方甲基营养素制剂可以从三个通路进行干预,从而可以更有效降低Hcy水平,因此可以从膳食进行添加,起到预防及辅助降低Hcy作用。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营养素片中维生素B6、维生素B9(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用高氯酸冰醋酸溶液非水滴定法测定复方甜菜碱固体饮料中甜菜碱的含量。考察以胆碱和甜菜碱为特征的甲基营养素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为预防HHcy血症的甲基营养素膳食配方制剂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25℃柱温,乙腈:庚烷磺酸钠溶液(0.003 mol/L)(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检测维生素B6和维生素B9。在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温为25°C,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0.01 mol/L)(25:75),检测波长为361 nm,流速为1.0 mL·min-1的条件下检测维生素B12的含量。采用高氯酸冰醋酸溶液(0.1 mol/L)非水滴定法检测甜菜碱含量。将96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12组,并为两大组,分别是预防组6组,治疗组6组。通过喂养2%蛋氨酸饲料建模,预防组1中在饲料中添加叶酸、预防组2添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预防组3添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胆碱、预防组4添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甜菜碱,共喂养45天。治疗组前30天利用2%蛋氨酸的饲料喂养,之后利用相应饲料添加营养素喂养45天,含量检测采用大鼠同型半胱氨酸Elisa试剂盒,按步骤进行检测,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结果维生素B6浓度在10~500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B6标准曲线为A=303.57C+27.64,得出待测液中维生素B6的平均含量为7.718 mg,相对偏差在3.52%;维生素B9浓度在2~20μg/mL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作图获得维生素B9标准曲线为A=507.27C+30.51,待测液中维生素B9含量为0.4142 mg,相对偏差为1.38%。维生素B12浓度在2~10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B12标准曲线为A=30.55C-60.585,得出513mg待测液中含维生素B12为3.17μg,折合0.8g/片含维生素B12为4.94μg,与处方标示量5μg比较,相对偏差1.2%。以高氯酸冰醋酸标准溶液(C=0.0979 mol/L)滴定甜菜碱产品,平均值5.214%,扣除空白0.2867%,结果为4.927%,相比处方标示含量5%,相对偏差0.073%。以胆碱和甜菜碱及B族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配方对预防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均能有效降低,而治疗组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未能显示显着性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治疗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论HPLC测定三种B族维生素的方法快速,准确,简便,为最终的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一个保障,可以作为膳食配方中B族维生素的检测方法。甜菜碱利用高氯酸冰醋酸溶液进行滴定,方法简单准确,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膳食配方中甜菜碱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大鼠试验表明,以胆碱和甜菜碱及B族维生素为复合配方的富含甲基的营养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预防组结果与其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胆碱或甜菜碱及B族维生素的复合配方能有效降低预防组的HHcy水平;而治疗组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治疗组的HHcy含量。
陈柯涵[7](2020)在《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别测定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探讨壮族、汉族人群血浆HCY的差异及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高血压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另外收集血压正常者300例为“对照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水平、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壮族高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5.05±3.58 VS 10.92±2.27 umol/L,P<0.05);高血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高于对照组(4.53±1.01 VS 4.26±0.82 mmol/L,1.64±0.96 VS 1.30±0.74mmol/L,2.79±0.93 VS 2.55±0.71 mmol/L,22.99±1.37 VS 22.03±1.22 kg/m2,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38 VS 1.28±0.34mmol/L,P>0.05)。(2)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汉族高血压组(15.84±3.65 VS14.25±3.33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15.84±3.65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5.84±3.65 VS 10.40±2.39 umol/L,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壮族对照组(14.25±3.33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4.25±3.33VS 10.40±2.39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HCY水平高于汉族对照组(11.45±2.02 VS10.40±2.39 umol/L,P<0.05)。(3)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226,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之间无相关性(r=0.053,0.122,0.086,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呈正相关(r=0.19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190,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无相关性(r=0.099,0.043,P>0.05)。(4)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在1,2,3级原发性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13.73±2.04 VS 12.26±1.83μmol/L,16.23±2.68VS 14.61±2.30μmol/L,20.68±4.34 VS 18.32±3.61μmol/L,P<0.05)。(5)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水平在各级高血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HCY水平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2)壮族和汉族HCY水平存在民族间差异,壮族人群高于汉族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表现更为显着。(3)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HCY水平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4)壮族和汉族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存在相关性。无论壮族还是汉族,HCY水平都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且壮族人群HCY水平在同级别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
王梦娟[8](2020)在《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提出目的:从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角度出发,将收集到的病例按照是否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分组,对比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不合并HHcy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冠脉病变特点、中医证型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以期为CHD合并HHcy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简称CHD-HHcy组)和冠心病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简称CHD组)。应用预先制作的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家族史,相关的生化指标: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冠脉造影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两组间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两组间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i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入选冠心病患者215例,其中CHD-HHcy组132例,CHD组83例。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显着(P<0.05),CHD-HHcy组以男性偏多,男性占比为62%大于女性占比38%;CHD组以女性偏多,女性占比为52%大于男性占比48%。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史方面存在显着差异,CHD-HHcy组吸烟史占比为56.1%大于无吸烟史占比43.9%;CHD组吸烟史占比为37.3%小于无吸烟史占比62.7%。在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代谢异常病史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比较:两组TC、TG、LDL-C、HDL-C、Fib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y、UA方面,CHD-HHcy组患者血Hcy、UA显着高于CH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发病类型比较:两组在发病类型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HHcy组发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见,ACS的检出率为83.3%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检出率16.7%,而CHD组发病以SAP多见,SAP的检出率为50.6%高于ACS的检出率49.4%。5.两组中一般资料中有差异的因素与Hcy水平的关系:男性患者血Hcy水平显着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患者血Hcy水平显着高于无吸烟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Hcy水平显着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冠脉病变特点比较:两组在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这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合并HHcy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多支病变居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以3级、4级居多;CHD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单支病变居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以3级居多;CHD-HHcy组的Gensini评分显着高于CHD组。7.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两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HHcy组以痰阻心脉证占比最多,心血瘀阻次之,CHD组以气虚血瘀证占比最多。8.CHD-HHcy组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CHD-HHcy组不同中医证型间血Hcy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血Hcy水平在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中较高。CHD-HHcy组不同中医证型间在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Gensini积分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Gensini积分较高。9.CHD-HHcy组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CHD-HHcy组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1.CHD合并HHcy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吸烟者多于不吸烟者,ACS多于SAP;CHD合并HHcy患者血UA水平高于CHD不合并HHcy患者。2.男性性别、吸烟、发病类型与血Hcy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吸烟者、ACS患者血Hcy水平更高。3.CHD合并HHcy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CHD不合并HHcy患者更严重。4.CHD合并HHcy患者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多见,CHD不合并HHcy患者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5.CHD合并HHcy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可能多与痰阻心脉和心血瘀阻相关。6.CHD合并HHcy患者血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越高,Gensini评分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重。
张玉琪[9](2020)在《Hcy与骨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防治现状分析》文中提出骨代谢疾病是全身性骨骼代谢疾病,是老年人高骨折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给世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当其人体空腹血浆浓度>15μmol/L时即可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骨代谢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HHcy与骨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本综述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其后期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Hcy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可知,Hcy主要通过破坏血管内皮中促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引起内膜损伤及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破坏弹性蛋白纤维、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和/或刺激平滑肌细胞的活性增加动脉硬度而诱导心脑血管疾病;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等诱发阿尔兹海默症;促进肿瘤细胞快速增殖进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Hcy诱导以上慢性疾病的发生会增加骨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防治。由于骨质疏松症是患者群体更广且发病率更高的骨代谢疾病,因此对Hcy诱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可知,Hcy通过以下几方面作用诱发骨代谢疾病:一方面,Hcy能够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介导线粒体途径及内质网应激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而抑制骨生成,另一方面,Hcy可以通过MAPK信号通路增加RANKL/OPG比例以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从而促进骨吸收,两方面结合使得骨重建过程向骨吸收方向偏移。Hcy还可以通过影响Lox的表达及活性抑制酶促胶原蛋白交联并增加非酶促有害交联如戊糖苷等的产生而诱发骨代谢疾病。目前对于Hcy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及酶促胶原交联的机制尚不明确,需要从动物水平及细胞水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后期针对性逆转其负面影响提供重要参考。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药物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常规药物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没有效果(钙剂、替勃龙、锶盐、特立帕肽)或无报道(维生素D、降钙素、Abaloparatide、Romosozumab、DKK1单克隆抗体),或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有明显的副作用(双膦酸盐)或者应用限制于性别(SERMs),其他物质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且安全性无法保证(六味地黄、他汀类及Na HS),因此营养学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可以有效防治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且安全低毒的植物化学物。叶酸、维生素B6及B12的联用是临床上防治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常用措施,但其并无较好效果且长期使用会诱导患者骨折率和患癌率升高。白藜芦醇、姜黄素、大蒜素能够有效维持正常骨代谢并预防Hcy诱导的血管毒性及神经毒性,然而其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效果尚无报道。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T3)对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预防及改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高蛋氨酸饮食诱导的HHcy并有效逆转氧化应激。本课题组研究表明3μmol/Lγ-T3可以有效降低100μmol/L Hcy单独作用诱导升高的MC3T3-E1细胞活性至对照水平,与细胞形态观察结果结合推测γ-T3可以有效改善Hcy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而有关α-、β-及δ-T3对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T3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其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强抗氧化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T3改善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其为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防治的功能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杨洁[10](2020)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步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基于临床研究结果,筛选相关证型人群的血浆特征lnc RNA表达谱,构建lnc RNAs-m RNAs共表达网络,探讨lnc RNA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相关证型中的潜在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并分析14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四诊资料等运用量表进行全面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方法,总结中医证候特征,并分析各证型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根据前期临床研究结果,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与对照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lnc RNAs、m RNAs的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差异表达的lnc RNAs靶向调控的m RNAs。对筛选出的部分lnc RNA,扩大样本量,纳入前期符合临床研究的60名受试者,进行q T-PCR验证。结果:1.临床研究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14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肾虚血瘀证最多,占比42.95%,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分别占比23.49%,18.79%,7.38%,7.38%。各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各证型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结果显示肝肾阴虚与痰热腑实在男女占比有统计学差异(卡方值=7.6215 P=0.005),肝肾阴虚女性占比高,痰热腑实男性占比高。血清尿酸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LSD检验方法两两比较后,t分组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与风痰阻络证有差异,风痰阻络证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血清尿酸水平。各证型的BMI、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在肝肾阴虚证中提示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在痰热腑实证和风痰阻络证中升高,但各证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实验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与对照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存在2768个差异lnc RNAs(946个上调,1822个下调),747个差异m RNAs(228个上调,519个下调)。对高通量测序筛选的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FC值在2倍以上且P<0.05)进行聚类分析,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相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lnc RNAs和m RNAs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3.Lnc RNA可以在转录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lnc RNA的靶m RNA。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交集基因主要与血小板活化聚集、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黏着斑等相关。瘀血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结合富集分析结果和疾病致病因素的病理表现,提示脑梗死与凝血异常、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粘附密切相关。4.结合差异表达lncRNA-m RNA共表达网络、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富集分析结果,筛选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相关的特定lnc RNA和m RNA。q T-PCR结果显示,可能存在调控关系的lnc RNA和m RNA为:ENST00000565493(上调)、ENST00000606054(上调)、ENST00000590604(上调)、ENST00000566942(上调)、NONHSAT217189.1(下调)和CD226(上调);ENST00000565493(上调)、NONHSAT138949.2(上调)、ENST00000369385(下调)、ENST00000540082(下调)和PARVB(上调)。5.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肌酐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实验组)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对照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肌酐与脑梗死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尿酸和脂蛋白(α)与差异特定lnc RNA和m RNA存在线性关系。结论: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可分为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5个基本证候,其中肾虚血瘀证是主要证候。结合理化指标分析,风、热、痰、瘀是致病因素,其中瘀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最关键病理因素。同时应用聚类分析能够使数据更加客观,有利于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之间有较明显的转录组表达谱差异。GO富集分析和KEEG富集分析提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差异表达的lnc RNA和m RNA主要与凝血调节、血小板活化聚集、焦点粘连、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到的5个上调lnc RNA和3个下调lnc RNA可能通过调控CD226和PARVB的表达,参与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粘附信号通路,影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的分子和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前言 |
2.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 |
2.1.1 流行病学研究 |
2.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1.3 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表现 |
2.1.4 诊断标准 |
2.1.5 治疗手段 |
2.2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转化 |
2.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相关动脉疾病 |
2.3.1 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 |
2.3.2 H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
2.3.3 H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2.3.4 HHcy与动脉瘤 |
2.3.5 HHcy与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
2.3.6 HHcy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2.3.7 HHcy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2.4 JAK/STAT通路的研究进展及JAK抑制剂的发现 |
第三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险关系的荟萃分析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检索策略 |
3.2.2 资料选择 |
3.2.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3.2.4 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估 |
3.3.3 主要发现 |
3.3.4 亚组间的差异分析 |
3.3.5 发表偏倚评估 |
3.4 讨论 |
3.5 局限性 |
3.6 结论 |
第四章 Ag490 通过抑制JAK2/STAT3 通路对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损伤的治疗作用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细胞 |
4.2.2 实验试剂、药品与耗材 |
4.2.3 实验仪器 |
4.2.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方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的复苏、传代与冻存 |
4.3.2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 |
4.3.3 细胞实验的分组 |
4.3.4 细胞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4.3.5 PCR 法及qPCR 法检测目的基因片段表达 |
4.3.6 统计学方法处理 |
4.4 实验结果 |
4.4.1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4.4.2 细胞蛋白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4.4.3 细胞总RNA的 RT-PCR实验结果 |
4.5 讨论 |
4.6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Ag490 通过抑制JAK2/STAT3 通路对Hcy诱导大鼠TAO的治疗作用.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动物 |
5.2.2 实验试剂、药品与耗材 |
5.2.3 实验仪器 |
5.2.4 主要溶液与试剂配方 |
5.3 实验方法 |
5.3.1 大鼠血栓性脉管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
5.3.2 大鼠实验分组方法 |
5.3.3 大鼠患肢体征变化 |
5.3.4 大鼠股动脉样本的采集 |
5.3.5 大鼠股动脉石蜡切片 |
5.3.6 大鼠股动脉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 |
5.3.7 大鼠股动脉蛋白样本的制备 |
5.3.8 大鼠股动脉RNA样本的制备 |
5.3.9 引物设计 |
5.3.10 其他实验方法及步骤同第四章 |
5.4 实验结果 |
5.4.1 成功建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大鼠模型、患肢体征变化及分级 |
5.4.2 患肢股动脉 HE 染色 |
5.4.3 患肢股动脉Western Blot蛋白电泳结果 |
5.4.4 患肢股动脉mRNA的 RT-PCR实验结果 |
5.5 讨论 |
5.6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资料数据采集 |
1.1.3 疾病定义 |
1.1.4 其他指标相关定义: |
1.1.5 统计分析和缺失变量处理 |
结果 |
1.2.1 研究人群概述 |
1.2.2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
1.2.3 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
1.2.4 HCY与 DES-ISR呈非直线型相关 |
1.2.5 亚组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血脂水平对HCY与 DES-ISR相关性的影响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
2.1.2 基线数据采集 |
2.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
2.1.4 研究终点事件定义 |
2.1.5 统计分析 |
结果 |
2.2.1 分析人群概述 |
2.2.2 基线特征比较 |
2.2.3 HCY与不同血脂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2.2.4 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冠状动脉DES治疗术后补充叶酸对DES-ISR的影响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
3.1.2 基线数据采集 |
3.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
3.1.4 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组 |
3.1.5 结局事件定义 |
3.1.6 统计分析 |
结果 |
3.2.1 研究人群 |
3.2.2 倾向性评分队列中补充叶酸治疗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重建相关性 |
3.2.3 不同亚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对DES-ISR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冠状动脉DES-ISR的预测nomogram构建及验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人群和研究设计 |
4.1.2 数据收集 |
4.1.3 结局事件定义 |
4.1.4 预测变量筛选 |
4.1.5 统计方法 |
结果 |
4.2.1 参与者基线特征 |
4.2.2 模型的开发和nomogram构建 |
4.2.3 模型的内部验证 |
4.2.4 与既往ISR预测模型的比较 |
4.2.5 决策曲线分析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4)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 西医对BPSD的定义 |
1.2 中医对BPSD的定义 |
1.3 BPSD的流行病学 |
2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表现 |
2.1 BPSD的症状分类 |
2.2 不同痴呆类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分布 |
3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病机制 |
3.1 BPSD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
3.2 BPSD的中医病因病机 |
4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西医治疗 |
4.1 BPSD的治疗原则 |
4.2 BPSD的非药物治疗 |
4.3 BPSD的药物治疗 |
5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医治疗 |
5.1 BPSD的中医非药物治疗 |
5.2 BPSD的中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概况 |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1.1 Hcy的存在形式 |
1.2 Hcy的代谢途径 |
1.3 影响Hcy水平的因素 |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界定 |
1.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症的研究现况 |
2.1 Hcy水平与痴呆症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
2.2 Hcy与痴呆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探讨 |
2.3 B族维生素的补充与痴呆的关系 |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况 |
3.1 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
3.2 Hcy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研究 |
3.3 Hc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
3.4 Hcy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患者痴呆类型及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
1.2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烟酒史分布情况 |
1.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程度分布情况 |
1.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病程分布情况 |
1.5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
2 Hcy水平相关分析 |
2.1 Hcy水平分布情况 |
2.2 不同年龄、性别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
2.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
2.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与烟酒史分布情况 |
2.5 既往史患病情况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
2.6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
3 NPI量表相关分布情况 |
3.1 NPI总分相关分布情况 |
3.2 NPI各条目相关分布情况 |
4 Hcy、NPI及中医证素相关分析 |
4.1 Hcy水平与NPI总分相关关系分析 |
4.2 Hcy水平与NPI各条目相关分析 |
4.3 中医证素分布与Hcy水平相关分析 |
4.4 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情况 |
4.5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数分布情况 |
4.6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分布情况 |
讨论 |
1 患者资料分析 |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性分析 |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
4 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1 主要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尿毒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简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分组 |
2.4 统计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尿毒症组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 |
3.3 尿毒症组与对照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各项参数比较 |
3.4 尿毒症 Hcy增高组、尿毒症 Hcy正常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
3.5 尿毒症Cys-C增高组、尿毒症正常Cys-C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
3.6 尿毒症HLVM 组、正常LVM 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 |
3.7 尿毒症组Hcy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
3.8 尿毒症组Cys-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4.2 尿毒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分析 |
4.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后果 |
4.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与反向流行病学理论 |
4.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 |
4.6 胱抑素C与低分子量蛋白质 |
4.7 胱抑素C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
4.8 高胱抑素C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4.9 胱抑素C在心脏细胞外基质重构中的作用 |
4.10 高胱抑素C血症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胱抑素C临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复方胆碱甜菜碱甲基营养素含量测定及其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甲基营养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
1.3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胆碱甜菜碱配方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测定结果与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胆碱甜菜碱配方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3 动物试验 |
3.4 结果与讨论 |
3.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基营养素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2.2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
2.3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不同民族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
2.4 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 |
2.5 壮族和汉族血浆HCY水平在高血压分级上的比较 |
2.6 壮族和汉族不同高血压分级组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3.1 HCY的分泌特点 |
3.2 HCY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
3.3 HCY与血脂的关系 |
3.4 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 H 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8)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CHD合并HHcy的认识 |
1. 中医学对CHD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HHcy的认识 |
3. CHD与HHcy的中医联系 |
4. CHD合并HHcy的中医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Hcy及其与CHD关系的认识 |
1. Hcy的研究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HHcy与CHD关系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研究 |
2. 两组冠脉病变特点比较 |
3. 两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 |
4. 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 |
5. 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 |
6. CHD合并HHcy患者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1. CHD合并/不合并HHcy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CHD合并/不合并HHcy对冠脉病变影响的比较 |
3. CHD合并/不合并HHcy在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上的差异 |
4. CHD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的关系 |
5. CHD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
6. CHD合并HHcy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表 |
个人简历 |
(9)Hcy与骨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防治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Hcy代谢及相关疾病简述 |
1.1 .Hcy代谢及影响因素 |
1.2 .Hcy代谢相关疾病 |
1.2.1 .Hcy与心脑血管疾病 |
1.2.2 .Hcy与阿尔兹海默症 |
1.2.3 .Hcy与慢性肾病 |
1.2.4 .Hcy与恶性肿瘤 |
1.2.5 .Hcy与骨代谢疾病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骨代谢疾病研究进展 |
2.1 .骨代谢疾病 |
2.1.1 .佝偻病 |
2.1.2 .内分泌骨病 |
2.1.3 .变形性骨炎 |
2.1.4 .遗传性骨病 |
2.1.5 .骨质疏松症 |
2.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风险因素 |
2.2.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2.2.2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
2.3 .Hcy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2.3.1 .Hcy与骨质变化及骨密度 |
2.3.2 .Hcy与成骨细胞 |
2.3.3 .Hcy与破骨细胞 |
2.3.4 .Hcy与胶原交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Hcy相关骨代谢疾病的防治进展 |
3.1 .改善生活方式 |
3.2 .正常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
3.2.1 .钙剂 |
3.2.2 .维生素D |
3.3 .骨吸收抑制剂 |
3.3.1 .双膦酸盐类 |
3.3.2 .降钙素 |
3.3.3 .雌激素类 |
3.3.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3.3.5 .锶盐 |
3.4 .骨形成促进剂 |
3.4.1 .甲状旁腺激素 |
3.4.2 .Abaloparatide |
3.4.3 .Romosozumab |
3.4.4 .DKK1单克隆抗体 |
3.5 .植物化学物 |
3.5.1 .维生素K类 |
3.5.2 .生育三烯酚 |
3.5.3叶酸、维生素B6及B12 |
3.5.4 白藜芦醇 |
3.5.5 姜黄素 |
3.5.6 大蒜素 |
3.6 其他 |
3.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视角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理论探讨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理论探究 |
(二)脑梗死的中医理论探究 |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相关中医理论探究 |
(四)血脉理论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探究 |
二、现代医学宏观视角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理论研究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三)脉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三、LncRNA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 |
(一)LncRNA的定义、分类、功能机制 |
(二)LncRNA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
(三)Lnc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四)LncRNA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诊断标准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
(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
(三)中医辨证标准 |
四、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五、研究方法 |
(一)调查问卷的选择 |
(二)中医证候的判定 |
六、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七、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受教育程度 |
(三)慢性病相关病史 |
(四)吸烟饮酒史 |
(五)主要临床症状频率统计 |
(六)证候分布聚类分析 |
(七)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 |
(八)中医证候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
(九)中医证侯与慢性病相关病史的分布 |
(十)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布 |
八、讨论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 |
(二)导师观点 |
(三)聚类分析在中医证候中的应用 |
(四)统计结果分析 |
十、结论 |
十一、局限性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转录组测序分析 |
一、研究材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采集 |
二、研究方法 |
(一)主要试剂与仪器 |
(二)血浆总RNA的纯化 |
(三)转录组测序(RNA-seq) |
(四)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血浆总RNA浓度及纯度质控结果 |
(二)转录组测序质控结果 |
(三)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差异表达m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一、研究材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差异表达mRNA的 GO分析 |
(二)差异表达mRNA的 KEGG分析 |
三、结果 |
(一)差异表达mRNA的 GO分析结果 |
(二)差异表达mRNA的 KEGG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节 差异表达lnc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一、研究材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预测 |
(二)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构建 |
(三)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与mRNA取交集后的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
三、结果 |
(一)lncRNA靶基因预测结果 |
(二)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 |
(三)差异lncRNA预测的靶基因和差异mRNA交集并对交集后的mRNA做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四节 差异特定lncRNA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相关性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主要试剂与仪器 |
(二)扩大样本的qT-PCR验证特定lncRNA和 mRNA的表达 |
(三)特定lncRNA、mRNA和血液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
(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对照组间血液相关指标显着差异分析 |
三、结果 |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验证差异表达lncRNA、mRNA结果 |
(二)特定lncRNA、mRNA和血液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对照组间血液相关指标显着性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科研课题 |
四、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J]. 刘靖,徐萍,陶虹霏,张书迪,吕美萱,高轶男. 当代医学, 2022(03)
- [2]Ag490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作用的研究[D]. 张含霁. 吉林大学, 2021(01)
- [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 李明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4]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尿毒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陈祥锐. 汕头大学, 2021(02)
- [6]复方胆碱甜菜碱甲基营养素含量测定及其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D]. 章文.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D]. 陈柯涵.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8]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D]. 王梦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Hcy与骨代谢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及防治现状分析[D]. 张玉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D]. 杨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