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巧花[1](2021)在《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桃核承气汤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模型大鼠的贫血指标、肾功能、病理形态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APC、β-catenin及TCF4的影响,探讨该方减轻肾纤维化,延缓CRF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CRF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分组与模型制备:将125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予普通饲料、超纯水喂养一周,使其适应性实验环境,先以随机的方式抽取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25只,其中空白组不行手术干预,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剥离双肾被膜;余下的75只大鼠依据文献方法行5/6肾切除术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即先切除左侧2/3肾脏,一周后再切除右侧肾脏;术后3天予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确认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尿毒清组以及桃核承气汤组各25只大鼠。(2)药物灌胃干预:在大鼠造模成功后第四周始,每天上午8时定时给药灌胃:除尿毒清组与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分别予尿毒清颗粒溶液和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外,余下3组大鼠则予生理盐水灌胃;大鼠给药剂量为临床成人每公斤体重用药量的6倍计算,灌胃用量根据大鼠每周体重变化进行调整,每天灌胃前先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灌胃时间为56天。(3)标本检测:在第57天麻醉大鼠,取血液及残余肾组织标本后处死,血液标本用于检测大鼠RBC、HB、Scr、BUN;肾组织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左肾组织APC、β-catenin及TCF4的m RNA及蛋白含量表达情况;各组随机留取3只大鼠,在未取血的情况下,于肾脏皮质部分取1mm×1mm×1mm的组织若干块,迅速投入预冷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1)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血常规、肾功能、m RNA和蛋白表达含量及病理形态正常且无明显差别(P>0.05)。(2)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的RBC、Hb水平相对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3)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的Scr、BUN水平相对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且亦低于尿毒清组(P<0.05)。(4)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相对于模型组和尿毒清组大鼠,APC的m RNA及蛋白表达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β-catenin、TCF4表达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5)电镜观察显示: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与肾小管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在电镜下无法清晰辨认肾小球及肾小管超微结构;毛细血管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足突融合,足细胞变性;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水肿明显,核膜多处破损;线粒体模糊、空泡样改变;刷状缘脱失。尿毒清组和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大鼠,且桃核承气汤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组织完整性优于尿毒清组大鼠。结论:(1)桃核承气汤对CRF模型大鼠的贫血状态、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桃核承气汤可减轻CRF模型大鼠的肾纤维化程度,延缓CRF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上调APC的表达,下调β-catenin、TCF4的表达有关。
麦文顶[2](2021)在《三七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三七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以外各组大鼠均采用5/6肾切除的方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10m L/kg·d)腹腔注射给药;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予以三七注射液1、2、3g/kg·d腹腔注射给药,贝那普利组予盐酸贝那普利5mg/kg·d药液灌胃,每天一次,共干预8周。6组大鼠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肾功能;采用ELISA检测硫酸吲哚酚(IS)和D-乳酸(D-LA)水平;采用鲎试验法定量检测内毒素;采用宏基因组测序菌群鉴定肠道内容物:应用Alpha多样性分析的4个指标:Ace、Chao1、Shannon、Simpson检测物种丰度及物种多样性;使用基于Beta多样性分析进行的主坐标分析法(PCo A)研究样本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在门、属水平上采用OTU分析进行物种注释及分类学分析。结果:(1)代谢毒素指标:模型组大鼠BUN、SCr和IS水平较正常组上升(P<0.01),而经三七注射液及盐酸贝那普利干预后,BUN、SCr和IS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高剂量治疗组及贝那普利组较模型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2)模型组内毒素和D-LA水平较正常组上调(P<0.01),而经三七注射液和盐酸盐酸贝那普利干预后,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下降趋势,其中中、高剂量治疗组及贝那普利组较模型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Ace、Chao1两个丰度指数分析显示:模型组Ace、Chao1丰度指数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七注射液及贝那普利治疗后各治疗组的Ace、Chao1指数有升高趋势,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贝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模型组Shannon指数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注射液及贝那普利治疗后各治疗组的Shannon指数有升高趋势,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模型组Simpson指数上升,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注射液及贝那普利治疗后各治疗组的Simpson指数有下降趋势,但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o A分析结果提示各组组内相似性好,高剂量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与模型组及低剂量治疗组有显着差异,中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及低剂量治疗组也有显着差异,差异小于模型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正常组与模型组也有显着差异,但与低剂量治疗组差异不大。(5)各组样本菌群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最高,平均超过75%,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各组菌群在门水平上无明显差异。(6)各组在属水平上,相对于模型组和低剂量治疗组,在贝那普利组,中、高剂量治疗组中,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丰度下降显着,乳杆菌属、毛螺菌属、瘤胃菌属、瘤胃球菌属等丰度显着上升。结论:三七注射液可以显着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对肠道粘膜屏障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多样性。
丁博[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马晓燕教授运用中草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等,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更多的经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搜集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符合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搜集患者病例信息,建立患者数据库,采用Excel自带的函数功能进行药物统计分类,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记录相关统计结果。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123名患者,共363次就诊记录。男性患者66名,女性患者57名,男女比例为1.2:1。45岁以上患病人数最多,占比69.92%。2.共涉及111味中草药,累计用药频次为9133次。使用频率>100次的药物有27味。使用最多的前10味药物是黄芪、忍冬藤、半夏、白术、大黄、砂仁、牡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3.本次研究涉及15类中药,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湿药及活血化瘀药,频次分别为20.75%、13.17%、10.37%、10.20%。药物归经统计中,归于脾经、肾经的药物最多。四气统计分析中,微寒性药物最多,寒性、温性、平性药物次之。五味统计结果显示,甘味药物使用最多,其次为辛味、苦味药物。4.关联规则分析中,二阶关联度最高的是:藿香→半夏,鸡内金→半夏,佩兰→半夏,佩兰→黄芪。三阶关联规则中关联度最高的是:太子参+砂仁→半夏,白术+太子参→黄芪。四阶关联规则中关联度最高的是:葛根+牡蛎+砂仁→忍冬藤。5.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组方:类1:半夏、砂仁、忍冬藤、牡蛎、白茅根、茯苓、柴胡、牡丹皮、黄芪、白术、大黄、车前子、丹参、莪术;类2:葛根、益母草、夏枯草;类3:菟丝子、鳖甲、鸡内金、藿香、太子参、佩兰;类4:山茱萸、山药、紫苏叶、苦杏仁。结论:1.慢性肾衰以中老年人群占比最高,表明其是一个长期、慢性疾病。2.慢性肾衰“肾虚毒蕴”为其病机关键,提出“健脾益肾以抗毒,审因论治以解毒,因势利导以排毒”三法并用,尤以调理脾胃为重点,攻补兼施,充分体现中医治病求本,整体观念。3.马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衰时多采用甘味微寒性、归脾肾经之补虚药、清热化湿药、活血化瘀药,其常用药:黄芪、忍冬藤、半夏、白术、大黄、砂仁、牡蛎、白茅根、茯苓、车前子等,与CRF基本病机“虚”、“湿”、“热”、“瘀”、“毒”相吻合。
董娟[4](2021)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失代偿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中TGF-β1、Col Ⅳ的影响,从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角度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随机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灌肠方进行结肠透析,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进行结肠透析,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Scr、BU N、UA)、血脂(CHOL、TG)、电解质(Ca、P、K、CO2)、血常规(WBC、RBC、HB)、肝功(ALT、AST)、血清TGF-β1、Col Ⅳ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通过量化其中医证候积分来分析其疗效。结果:1.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5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实验室各指标的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Scr、UA)、肾小球滤过率(GFR)、电解质(Ca、P)、血脂(CHOL、TG)、血常规(HB)等各指标,发现两组中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WBC、RBC)、肝功(ALT、AST)、肾功(BUN)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发现两组中差异均不显着(P>0.05)。3.血清TGF-β1、Col Ⅳ的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Col Ⅳ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中TGF-β1、Col Ⅳ水平较前改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5或P<0.01)。5.中医症状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均较前改善,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能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清中TGF-β1、Col Ⅳ的浓度水平。提示中药结肠透析可通过降低患者的TGF-β1、Col Ⅳ,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延缓CRF进展的目的。
张磊[5](2021)在《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1.目的:通过在体实验观察清肾颗粒对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及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通过体外实验明确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炎症介导内皮细胞损及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和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2.方法:2.1以5/6肾切除大鼠作为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清肾颗粒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NLRP3及IL-18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CD31、FSP-1、MCP-1表达水平。2.2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抑制剂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IL-18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ɑ-SMA、e NOS水平。2.3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阻断组;LPS+清肾颗粒低剂量组;LPS+清肾颗粒中剂量组;LPS+清肾颗粒高剂量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 NOS、ET-1、FSP-1、α-SMA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 NOS、ET-1、FSP-1、α-SMA蛋白表达。2.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清肾颗粒中活性成分。3结果:3.1.1模型组大鼠Scr、BUN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大鼠Scr、BU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1.2各组大鼠肾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无粘连、增生、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可见显着的病理损伤,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清肾颗粒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均较模型组减轻。3.1.3模型组大鼠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4模型组大鼠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5假手术组大鼠CD31表达呈强阳性(绿色荧光强亮),FSP-1和MCP-1表达微弱;模型组大鼠CD31表达微弱,FSP-1和MCP-1呈强阳性表达;清肾颗粒组大鼠CD31表达较模型组增强,FSP-1和MCP-1表达较模型组减弱。3.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增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早期及晚期凋亡率降低(P<0.05)。3.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p-selectin、PSGL-1、ERK1/2、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p-selectin(P<0.05)、PSGL-1、ERK1/2、p-ERK1/2、JNK、p-JNK(P<0.05)、p38(P<0.05)、p-p38(P<0.05)、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3.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IL-18 m RNA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NLRP3、IL-18 m RNA水平下降(P<0.05)。3.2.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ɑ-SMA呈强阳性表达(红色荧光强亮),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ɑ-SMA红色荧光表达减弱。e NOS的表达趋势与之相反,在正常对照组e NOS呈强阳性红色荧光表达,LPS组e NOS的表达最弱,e NOS在LPS+P-selectin抑制剂组的表达介于两组之间。3.3.1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下降,且呈剂量依耐性,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JNK和p-JNK、p38和p-p38蛋白表达量均下降,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3.3.2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细胞的p-selectin、PSGL-1、ET-1、FSP-1、α-SMA m RNA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与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e NOS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清肾颗粒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5)。3.3.3在正常对照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表达较少。LPS组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均呈阳性表达(红色荧光)。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的表达与LPS组相比较明显减少,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弱。在正常对照组中e NOS表达较多,LPS组中e NOS表达较少,在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e NOS表达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强。3.4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大车前苷、滨蒿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表小檗碱、黄连碱、丹酚酸B、巴马汀、益母草碱、大黄酸、丹参酮IIA),并且这已知的11个成分对于炎症、MAPK信号通路、细胞转分化、纤维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4结论:4.1 P-selectin/PSGL-1通过介导MAPK信号通路活化,启动炎症效应,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End MT病理改变,促进纤维化。4.2中药清肾颗粒能够通过抑制P-selectin/PSGL-1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p38和JNK通路),进而减轻内皮细胞炎性损伤,逆转End MT,延缓纤维化进程,且效果呈量效关系。4.3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且这11个活性成分对于炎症、MAPK等信号通路、End MT、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支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刘定承[6](2021)在《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医案的数据挖掘及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的临床医案进行多角度分析,总结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对邹老治疗慢性肾衰的核心处方进行研究,探析处方的作用机制,阐释处方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实践提供积极参考和有效指导。研究方法(1)收集整理自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邹燕勤教授于江苏省中医院门诊诊治慢性肾衰的病历资料,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所有收集的医案,纳入150例(共456诊次)慢性肾衰病案,建立数据库。借助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病案中的四诊信息、病机、治法、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多角度挖掘,最后结合吾师辨治慢性肾衰的相关论着及日常门诊的临证指导,从数据挖掘结果中提炼其辨治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2)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收集邹师治疗慢性肾衰的核心处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整合慢性肾衰相关靶点,将核心方靶点与慢性肾衰靶点取交集得到复方治病靶点,构建方剂-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复方治病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复方治病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①一般情况:150例慢性肾衰患者中,男性89人,占59.33%;女性61人,占40.67%,年龄跨度在17-85岁,平均年龄52岁,40-59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占46.50%。有原发病诊断者共计145例,占96.67%,其中原发病居首位的是糖尿病肾病,共29例,占19.33%。在慢性肾衰456诊次中,按照慢性肾脏病(CKD)分期,CKD3期占60.75%,CKD4期占 24.78%,CKD5 期占 14.47%。②四诊信息:在慢性肾衰456诊次中,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高频临床表现为:夜尿频(30.70%)、尿沫(30.04%)、腰酸(29.82%)、乏力(25.88%)、便溏(24.34%)、寐差(23.90%)、口干(15.79%)、下肢肿(15.57%)、舌苔薄黄腻(43.64%)、舌苔薄黄(33.33%)、舌苔黄腻(26.97%)、舌边齿痕(16.89%)、脉细(85.75%)、脉弦(25.00%)。③病机情况:在456诊次中,慢性肾衰病位涉及多部,致病因素不一,高频病机依次为:湿浊瘀阻(80.70%)、脾肾气虚(66.45%)、脾气不足(20.39%)、湿浊内蕴(13.38%)、肾虚肝亢(11.18%)、气阴两虚(8.55%);病位主要在肾(94.52%)、脾(92.54%)、脉络(89.25%)、肝(17.54%);主要病理因素(或病性)为湿热(98.68%)、气虚(97.59%)、浊毒(96.71%)、瘀血(89.04%)、风阳(11.84%)、阴虚(8.55%)。④治法分布:在慢性肾衰的456诊次中,吾师皆以复合治法为主,高频治法依次为:和络清利泄浊(81.14%)、益肾补气健脾(66.45%)、补气健脾(19.74%)、清利泄浊(13.38%)、益肾平肝(11.18%)、补气养阴(8.55%)。⑤处方用药:在慢性肾衰病案的所有诊次中,出现频率在80%以上的高频用药是:续断、桑寄生、生黄芪、炒白术、丹参、茵陈、土茯苓、生蒲黄、积雪草、五灵脂、车前子、熟大黄。这些高频药物与K均值聚类分析最终所得核心方的组成药物一致,是邹燕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最主要证型(脾肾气虚、湿浊瘀阻)的核心处方用药。在所有诊次中,最常用的三味药、五味药、七味药、九味药组合分别是:茵陈+生蒲黄+五灵脂;茵陈+土茯苓+生蒲黄+五灵脂+车前子;续断+桑寄生+茵陈+土茯苓+生蒲黄+五灵脂+车前子;续断+桑寄生+生黄芪+茵陈+土茯苓+生蒲黄+五灵脂+车前子+熟大黄。(2)网络药理学研究:治疗慢性肾衰的核心处方中166个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丹参酮IIA等)作用于慢性肾衰306个靶点(主要涉及PTGS2、PTGS1、NCOA2、SCN5A、STAT3、JUN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1728个条目,细胞成分88个条目,分子功能1 1 8个条目,主要涉及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核受体活性等方面;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出177条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方面。研究结论(1)学术传承研究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强调肾元亏虚为发病之本,湿浊内蕴为致病之标,脾肾气虚、湿浊瘀阻为基本病机,病位主在肾、脾、脉络,兼及肝、肺、心、咽喉,脏腑同病,多部皆涉,病理因素以湿热、浊毒、瘀血为主,兼见风阳、痰热,病因复合为患,病性虚实错杂,故吾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益肾补气健脾、和络清利泄浊为根本治法,辅以养阴、养肝、平肝、养心、清肺、利咽。治疗以核心方药为主,常随主次证候及病机变化,而灵活变化,加减用药。(2)网络药理学研究邹燕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的核心复方内含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具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符合中医学整体观、系统论的思想。核心方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和抗凋亡等作用,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反应、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核受体活性等方面,发挥生物学功能,并整体调节诸多炎症及癌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基因靶点集群,联合调控肾组织的多种损伤机制,如炎症损伤、纤维化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等,从而延缓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恶化。
马倩[7](2021)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现代医学治疗上缺乏理想治疗措施,所以结合传统中医药优势,优化综合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综合施治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本研究拟收集2019年11月0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就诊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部及门诊的慢性肾衰竭CKD3-4期,证属脾肾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共筛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参芪地黄加减方组(治疗组)和西医对症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两组均予西医对症治疗(饮食治疗、降压、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两组均治疗12周,疗程结束后,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CKD分期、原发病)及其各项治疗前数据(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2.临床疗效上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5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证候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证候治疗有效率为50%,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症状的积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对患者症状有改善作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损伤情况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对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参芪地黄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单一西医对症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疗效更优。2.参芪地黄汤加减方可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的水平,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从而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临床使用具有一定安全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4.导师运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是传统中医经典方剂在临床的创新运用,发挥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优势。
杨小双[8](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童安荣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导师童安荣治疗慢性肾衰的处方,研究其临证用药组方规律和学术思想。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经验思路,更好的继承导师童安荣的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导师童安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专家门诊亲自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175例,共424首处方。通过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合格的慢性肾衰患者病例,将病例信息录入Excel表中,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软件“统计分析”模块对病案的一般信息、证型、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分析。通过软件中的“方剂分析”板块,统计高频药物、药物关联规、聚类分析核心组合,总结导师童安荣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结果对175例患者,424首处方分析,导师在辨治慢性肾衰证型,临床以脾肾气虚,湿热瘀阻证占比最高,占比为46.7%。通过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可知,常用药物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药物为主,佐以凉性、热性药,五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脾、肺、肝、胃、肾经为主,共涉及139味中药,排名前15位的高频药物分别为柴胡、茯苓、黄芪、枳壳、姜黄、僵蚕、黄芩、蝉蜕、砂仁、半夏、山药、山茱萸、生地黄、陈皮、党参。由平台聚类分析得出6个核心组合:(1)柴胡,黄芪,茯苓,党参,蝉蜕,僵蚕,姜黄,山药,生地黄,山茱萸;(2)半夏,茯苓,柴胡,陈皮,黄芪,山药,山茱萸,黄芩;(3)白芍,白术,柴胡,黄芪,党参,枳壳,蝉蜕,僵蚕,姜黄,黄芩;(4)柴胡,茯苓,枳壳,黄芪,砂仁,山药,蝉蜕,僵蚕,姜黄,白芍;(5)半夏,白术,柴胡,黄芩,茯苓,香附,蝉蜕,僵蚕,姜黄,砂仁;(6)柴胡,黄芪,蝉蜕,僵蚕,姜黄,茯苓,砂仁,黄芩,白术,枳壳。结论(1)导师治疗CRF常用甘、辛、苦味药物入脾、肾、肝经,常用柴胡、茯苓、黄芪等药物,证型以脾肾气虚、湿热瘀阻证多见。(2)导师认为慢性肾衰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以湿热、瘀血、痰浊为标,气机升降失调是疾病的关键,临床掌握药物及脏腑的升降特性,擅用经方,重视辨病,谨察病机,结合辨证,通过重视调理脾胃,注重疏肝,调畅脏腑气机升降,从而治疗慢性肾衰。
李强[9](2021)在《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整理古代、现代对慢性肾衰竭研究的重要文献,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探讨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及系统研究的成果。基于大样本研究获批上市新药参乌益肾片治疗不同病因、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的疗效,观察参乌益肾片在改善临床证候、保护肾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药物安全性,提出参乌益肾片临床使用最佳条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的药理学机理。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整理出古代、近代慢性肾衰竭中医药重要相关文献,通过13年跟师学习记录、文献整理、访谈讨论等形式总结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2.通过对邹氏肾科三代专家邹云翔、邹燕勤、王钢教授治肾学术思想的系统学习,挖掘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内涵以及系统研究成果。3.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744例2013年3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2~5期)作为研究对象。按参乌益肾片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参乌益肾片)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研究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乌益肾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4片。对照组为单纯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③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腹泻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观察参乌益肾片药物安全性。4.从网络药理角度,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药理学作用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结果:1.总结王钢教授继承与发展邹氏肾科“补益肾元”核心思想,开创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新理论、新治法、新方药。(1)病名:王钢教授建议将“肾劳”作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名,加上在各个病期阶段出现的不同主症候病名。根据病症的轻重,病名可分主次排前后顺序,如多个主症相合出现可同时诊断多个病名。(2)病因病机: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肾元不足指肾脏真阴真阳俱衰,浊毒潴留是由肾元衰竭而致的各种代谢废物的潴留。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浊毒潴留是发病之标,本标互为影响,表现互为轻重,共同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病机变化始终。(3)辨证分型:王钢教授提出辨证分型的指导思想为“本虚为纲,标实为日,标本兼顾”,分出了以本证为主的主证型,以标证为主的兼证型,主证型与兼证型可随着病机的动态变化相互兼夹,临床既能执简驭繁,又能知常达变,以此为基础创建了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全国标准,沿用至今。(4)治疗大法:王钢教授辨证论治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总则“补益肾元、和络泄浊”。治疗用药多以甘平之剂投之,使补气不滞、温阳不燥、滋阴不腻,缓缓图治,维持低水平下的肾阴肾阳动态平衡,阴平阳秘,以达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之效。开创辨证论治+低位、高位保留灌肠术,开发肾衰保留灌肠囊;上世纪80年代首先报道中药+皮肤渗透剂外敷穴位治疗尿毒症;90年代系统组合创新运用多途径给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高了临床疗效。(5)开发新药,研究“补益肾元”机理:王钢、邹燕勤教授开发的“补益肾元”代表药物,国家中药新药“黄蛭益肾胶囊”补益肾元、清利活血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稳定内环境,双向调节细胞内环核苷酸以及TXA2-PGI2系统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纠正高凝状态,改善免疫功能,调节性激素代谢紊乱,祛除毒素等环节,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加速祛除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并且保护了残存的肾单位,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较好疗效。2.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最佳使用条件建议。(1)总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29例(19.3%),有效40例(26.7%),稳定34例(22.7%),无效47例(31.3%),总有效率68.7%;研究组显效184 例(31%),有效 174 例(29.3%),稳定 127 例(21.4%),无效 109 例(18.4%),总有效率81.6%;治疗后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参乌益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竭CKD2~5期的总疗效优于常规治疗。(2)参乌益肾片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7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参乌益肾片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CKD2~5期患者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肢体困重等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乌益肾片能够降低CKD2~5期患者BUN、Scr,升高GFR及Ccr。并且在CKD2~5期的各个亚组中,参乌益肾片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升高GFR、Ccr,降低BUN、Scr,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KD2~5期各亚组患者治疗后对肾功能水平改善及分期疗效比较,参乌益肾片对CKD2期患者在降低BUN、Scr,升高GFR及Ccr方面效果最好,其次效果是CKD3期,再其次为CKD4期,再其次为CKD5期。证实了参乌益肾片对慢性肾衰竭CKD2~5期气阴两虚证患者均有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早期发现、早期使用参乌益肾片治疗效果更好。(4)提高血清白蛋白(ALB)效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CKD3期子样本中,相较于对照组,使用参乌益肾片组患者ALB水平升高,提示参乌益肾片能够提高ALB水平,改善CKD患者营养状况。(5)安全性观察:对于参乌益肾片的安全性观察,主要从参乌益肾片对肝功能影响及患者腹泻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肝功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5例服用参乌益肾片后发生肝损害的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分析:5例患者中2例有肝脏病史,停用参乌益肾片及保肝降酶治疗,ALT、AST恢复正常。提示既往有肝脏病史的患者使用参乌益肾片应注意监测肝功能。(6)提出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建议:①参乌益肾片可用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气阴两虚兼湿浊证,具有明显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CKD进展作用;对继发性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2~5期)非透析患者也有同样改善中医证候及肾功能保护作用,临床也可服用。②参乌益肾片可改善CKD2~5期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口咽干燥、大便干结等证候。③参乌益肾片对CKD2期患者在降低BUN、Scr,升高GFR及Ccr方面效果最好,并且随着CKD病程进展,CKD2~5期疗效依次减弱。建议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即可服用参乌益肾片,以使患者及早获益。④参乌益肾片服用时未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但对于既往有肝脏病史的CKD患者,服用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⑤参乌益肾片服用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如出现腹泻症状可减量或暂停服用,平素便溏者可减少剂量使用。3.从网络药理学进一步分析参乌益肾片有效成分的药理学机理。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参乌益肾片中的有效化合物多为三萜类和蒽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糖、降脂、抗溃疡、抗肿瘤、除氧自由基、降低胆固醇、增加胃动力、保肝利胆、改善免疫机能、通利大便、利水消肿等作用,它们作用于NOS3、mTOR、CETP、TNF-α、ACE、MAO-B、ADRB2、KOR、DRD2、AchE、11β-HSD1 和 5-LOX 等靶点,对高血压、炎性疾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多种原因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和恶心、呕吐、失眠、口干、水肿等肾小球肾炎相关症状起到治疗和缓解等作用。
孙亚东[10](2020)在《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对猫CKD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目前治疗方法单一、有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对猫CKD临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比较中药等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试图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猫CKD方法,为临床治疗猫CKD提供新思路。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发病情况调查统计2009-2018年辽宁地区60家动物医院就诊病例24125例,CKD 1173例。统计各年CKD病例占就诊总病例数,发现CKD患病率逐年上升;统计品种分布,英国短毛猫、家猫和美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分别占CKD患病数的30%(320/1173),18%(215/1173)和17%(200/1173);统计发病年龄,0-4年发病率8.8%(104/1173),大于14年发病率37%(441/1173),CKD发病率跟年龄联系紧密,年龄大发病率高;统计病因,肾后梗阻性和不明原因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6.4%(310/1173)和24.6%(289/1173);统计临床症状,其中体重下降及多尿两个症状比例高,分别是86.7%(1016/1173)和60.1%(706/1173)。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分析32例猫CKD证型与血肌酐等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肾衰1号(CK1)对中早期CKD患猫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肾阳虚证Scr,P及收缩压上升水平最高,贫血程度最严重;肾气虚证Scr,P升高水平最低,贫血程度最轻,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小。检测指标与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患猫血液指标,改善高血压、贫血状态及临床症状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肾衰1号对肾气虚和脾肾气虚型有效率分别达到100%(11/11)和88.8%(7/9),效果好于其它证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4.3%。本研究证明肾衰1号能改善中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研究中药肾衰1号和针灸分别治疗CKD患猫3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组(中药组)Scr与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比较极显着下降(P<0.01),HCT和UPC显着下降(P<0.05),中药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B组(针灸组)在治疗后Sc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极显着(P<0.01),HCT显着升高(P<0.05)。B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A组治疗后的GFR值下降幅度极显着于B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总积分都下降,A组治疗后的总积分改善程度显着优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73.3%,A组的治疗效果好于B组。结果证明A、B组均能改善早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筛选符合标准患猫20只,随机分成C、D两组。C组中药结合PD治疗,D组单纯PD治疗。研究腹膜透析方法、并发症及中药结合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PD并发症主要包括水潴留20%(4/20),低蛋白血症35%(7/20)等;C、D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营养状况及贫血改善良好;C组治疗后的BUN浓度下降幅度显着优于D组(P<0.05),C组治疗后的GFR值,Alb,Hb浓度升高幅度显着大于D组(P<0.05);C、D组有效率分别为70%和50%。证明中药肾衰1号结合PD及PD均能改善中后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对CKD后期的残存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调查发现猫CKD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辽宁地区猫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生化指标有利于CKD的中兽医辩证分型,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CKD具有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明显功效;针灸治疗猫CKD具有一定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治疗;腹膜透析治疗猫CKD具有较明显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优于腹膜透析。
二、中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主要实验设备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与造模 |
2.2 药物配制 |
2.3 灌胃给药 |
2.4 标本采集 |
2.5 观测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肾脏的肉眼观察 |
3.3 贫血指标、肾功能检测结果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
3.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3.6 左肾组织透射电镜观察(×10000)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CRF的认识 |
1.1 CRF发病原因及机制 |
1.2 肾纤维化的形成与慢性肾衰竭 |
1.3 慢性肾衰竭的西医防治措施 |
2 从中医角度探讨CRF |
2.1 关于CRF的中医病名探究 |
2.2 CRF病因病机 |
2.3 当代中医名家对CRF的辨治 |
2.4 逐瘀泄浊法论治CRF |
2.5 桃核承气汤治疗CRF分析 |
2.6 桃核承气汤临证加减 |
2.7 桃核承气汤前期研究成果总结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5/6 肾切除法建立CRF造模方法选择依据 |
2 假手术组和实验药物对照组设立的意义 |
3 Wnt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
4 桃核承气汤对CRF大鼠的干预作用 |
4.1 改善大鼠一般情况 |
4.2 改善大鼠贫血和肾功能 |
4.3 改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 |
4.4 影响大鼠肾组织APC、β-catenin、TCF4 的表达 |
5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三七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CRF的概念与分期 |
1.1 CRF的概念 |
1.2 CRF的分期 |
1.3 CRF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肠-肾轴理论的研究 |
2.1 肠-肾轴理论的概述 |
2.2 肠-肾轴理论与肾脏病 |
3 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的研究 |
3.1 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功能 |
3.2 GM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
4 CRF与肠道的关系 |
5 中医学论治 CRF |
5.1 古时医家论治 |
5.2 当代医家论治 |
5.3 中医药对 CRF 的治疗 |
5.3.1 中药内服 |
5.3.2 中医外治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 |
2.2 造模 |
2.3 模型检测 |
2.4 药物干预 |
2.5 标本采集、处理 |
2.6 实验指标检测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结论 |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1.4 血清TGF-β1、Col Ⅳ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3.分组 |
4.治疗方法 |
4.1 常规治疗 |
4.2 分组治疗方案 |
5.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检测指标 |
5.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6.疗效评定标准 |
7.统计学处理 |
临床资料 |
1.基本资料 |
2.分组 |
研究结果 |
1、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
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比较 |
2.1 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 |
2.2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2.3 舌、脉象比较 |
3、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1 两组TGF-β1、Col Ⅳ比较 |
3.2 两组肾功能及GFR比较 |
3.3 两组血常规比较 |
3.4 两组肝功能、血脂比较 |
3.5 两组电解质比较 |
4.其它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
讨论 |
1.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的认识 |
2.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3.慢性肾衰竭与TGF-β1、Col Ⅳ的关系 |
4.尿毒清颗粒作为对照组的合理性 |
5.中药组方分析 |
5.1 方剂来源 |
5.2 方剂组成及方义分析 |
5.3 单味药物研究 |
6.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
6.1 两组总体疗效分析 |
6.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6.3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中医症状的比较 |
6.4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
6.5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肾功能及GFR水平的影响 |
6.6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血脂的影响 |
6.7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电解质的影响 |
6.8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血常规的影响 |
6.9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6.10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 |
7.对安全性指标的评估 |
8.课题研究特色 |
9.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
二.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
(一)辨证分型治疗 |
(二)辨证分期治疗 |
(三)专方专药治疗 |
(四)单味药及中成药治疗 |
(五)中药结肠透析治疗 |
(六)中医其他治疗 |
三.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 |
四.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5)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清肾颗粒对5/6 肾切除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中的作用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的干预及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有效成分 |
1.前言 |
2.仪器与试药 |
3.实验方法 |
4.质量评估 |
5.U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创新 |
不足与展望 |
综述一: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JN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6)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医案的数据挖掘及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慢性肾衰中医研究 |
1.1 病名探讨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治疗古法 |
1.5 经方化裁 |
1.6 外治疗法 |
2. 国医大师学术传承 |
2.1 历届国医大师辨治慢性肾衰学术传承 |
2.2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辨治肾脏病学术传承 |
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研究 |
3.1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中医药研究 |
3.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研究 |
4. 问题与展望 |
4.1 慢性肾衰治疗方面 |
4.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国医大师学术传承方面 |
4.3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的治肾学术传承方面 |
第二部分 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医案的数据挖掘 |
1. 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医案信息采集 |
2.2 医案信息预处理 |
2.3 数据挖掘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纳入医案基本特征 |
3.2 整体医案集内数据 |
3.3 整体医案集外数据 |
4. 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学术思想浅析 |
4.1 慢性肾衰辨治规律 |
4.2 慢性肾衰经典医案 |
第三部分 邹燕勤教授治疗慢性肾衰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复方活性成分研究 |
1.2 复方治病靶点研究 |
1.3 复方活性成分-治病靶点网络构建 |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核心靶点研究 |
1.5 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6 复方治病靶点-KEGG通路网络构建 |
2. 研究结果 |
2.1 复方主要活性成分 |
2.2 复方治疗慢性肾衰相关靶点 |
2.3 复方活性成分-治病靶点网络图 |
2.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核心靶点 |
2.5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6 复方治病靶点-KEGG通路网络图 |
3. 结果讨论 |
3.1 慢性肾衰核心方的活性成分分析 |
3.2 慢性肾衰核心方的配伍思路分析 |
3.3 慢性肾衰核心方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 |
1. 研究小结 |
2. 研究创新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退出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疗效判定标准 |
2.3 统计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
3.1.2 两组年龄构成比较 |
3.1.3 两组病程构成比较 |
3.1.4 两组CKD分期比较 |
3.1.5 两组原发病构成比较 |
3.2 观察指标比较 |
3.2.1 临床疗效比较 |
3.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3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2.4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3.2.5 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
3.2.6 治疗前后Scr、BUN、eGFR的比较 |
3.2.7 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
3.2.8 治疗前后ALB的比较 |
3.3 安全性指标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 |
4.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1.2 流行病学研究 |
4.1.3 CKD的防治 |
4.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
4.2.1 对病名的认识 |
4.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3 治则治法 |
4.3 导师对慢性肾衰脾肾气阴两虚证的认识 |
4.4 观察指标选择及疗效分析 |
4.4.1 观察指标的选择 |
4.4.2 中医综合疗效分析 |
4.4.3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4.5 方药来源及药理分析 |
4.5.1 方药组成 |
4.5.2 方药来源及分析 |
4.5.3 现代药理研究 |
4.6 课题创新点 |
4.7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童安荣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医案数据的童安荣经验挖掘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侯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案的收集与整理 |
2.2 录入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
2.3 录入信息建立数据库 |
2.4 数据分析过程 |
结果 |
1.一般资料统计 |
1.1 性别统计 |
1.2 年龄段统计 |
2.证型统计 |
3.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统计 |
3.1 四气统计 |
3.2 五味统计 |
3.3 归经统计 |
3.4 功效统计 |
4.原发病及慢性肾脏病分期统计 |
5.频次统计 |
5.1 中药频次统计 |
5.2 症状频次统计 |
6.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7.核心处方聚类分析统计 |
讨论 |
1.医案信息分析 |
2.证型频次分析 |
3.用药规律分析 |
3.1 性味归经功效分析 |
3.2 高频药物分析 |
3.3 常用药对分析 |
3.4 核心组合分析 |
第二部分 童安荣治疗慢性肾衰临床经验 |
1.以五脏相关理论为基础 |
2.以升降理论为核心 |
3.重视脾胃 |
4.注重疏肝 |
5.重视辨病,谨察病机,结合辨证,随症加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肾衰的中医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9)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病名研究 |
1. 水肿 |
2. 癃闭 |
3. 关格 |
4. 溺毒 |
5. 肾劳 |
第二节 病因病机研究 |
第三节 中医证候类型研究 |
第四节 名家经验研究 |
第五节 单味药及专方验方的研究 |
第六节 中药灌肠治疗的研究 |
第七节 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 |
第八节 中成药治疗的研究 |
第九节 中医综合治疗的研究 |
第二部分 王钢教授对邹氏肾科核心思想“补益肾元”的传承与发展 |
第一节 理论起源 |
第二节 “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核心内涵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治则治法 |
5. 护肾养生 |
第三节 对肾元不足的证本质和“补益肾元”的理论核心机制探索 |
第三部分 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临床再研究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一般资料与基线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基线资料 |
第三节 临床疗效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比较表 |
3.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C、TG)、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 |
4.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5. 两组中CKD3期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 |
6. 两组中CKD3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7. 两组中CKD4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8. 两组中CKD5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9. 研究组CKD2~5期各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第四节 参乌益肾片安全性指标评价 |
1. 参乌益肾片对肝功能影响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情况 |
第五节 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条件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参乌益肾片组方分析 |
第二节 参乌益肾片临床有效性分析 |
1. 参乌益肾片能有效改善CKD患者临床症状 |
2. 参乌益肾片改善肾功能,延缓CKD进展 |
3. 参乌益肾片对血清白蛋白(ALB)的影响 |
第三节 参乌益肾片安全性观察 |
第四节 参乌益肾片最佳使用条件 |
第五部分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前言 |
2. 药材-化合物 |
3. 对接打分 |
4. 靶点与疾病信息 |
5. 结果 |
第二节 数据分析 |
1. 药材-化合物-疾病网络-部分化合物药理 |
2. 药物-化合物-疾病中部分靶点网络特征 |
第三节 研究总结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成绩 |
致谢 |
(10)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猫慢性肾病研究概况 |
1.2 肾脏解剖生理 |
1.2.1 肾脏的解剖结构 |
1.2.2 肾脏的生理功能 |
1.3 慢性肾病病因和病理生理 |
1.3.1 慢性肾病的风险因子及病因 |
1.3.2 慢性肾病生理病理 |
1.4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
1.5 慢性肾病的诊断方法 |
1.5.1 慢性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
1.5.2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1.6 慢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
1.6.1 慢性肾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
1.6.2 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1.6.3 慢性肾病的腹膜透析治疗方法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例信息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药品及试剂 |
2.2 方法 |
2.2.1 中药治疗方法 |
2.2.2 血压测定方法 |
2.2.3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方法 |
2.2.4 慢性肾病穴位选择及治疗方法 |
2.2.5 慢性肾病患猫腹膜透析治疗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病例诊断标准 |
2.4.1 西医诊断标准 |
2.4.2 中医诊断标准 |
2.4.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
2.4.4 慢性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
2.4.5 慢性肾病的监测指标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 |
3.1.1 慢性肾病发病率 |
3.1.2 慢性肾病品种分布 |
3.1.3 慢性肾病性别分布 |
3.1.4 慢性肾病年龄分布 |
3.1.5 慢性肾病病因 |
3.1.6 慢性肾病临床症状 |
3.1.7 慢性肾病分级系统 |
3.1.8 慢性肾病的实验室指标 |
3.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 |
3.2.1 猫慢性肾病的中医证型 |
3.2.2 猫慢性肾病各证型的观察指标 |
3.2.3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 |
3.2.4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尿液分析结果 |
3.2.5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血压值 |
3.2.6 中药肾衰1号治疗后贫血改善情况 |
3.2.7 中药肾衰1号治疗效果 |
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
3.3.1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功能指标 |
3.3.2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
3.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肾小球滤过率 |
3.3.4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
3.3.5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效果 |
3.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 |
3.4.1 腹膜透析并发症 |
3.4.2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肾功指标 |
3.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贫血改善 |
3.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血气和血细胞计数结果 |
3.4.5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尿液分析结果 |
3.4.6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患猫基础生理指标 |
3.4.7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积分及症状积分 |
3.4.8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后总疗效及分级疗效 |
4 讨论 |
4.1 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慢性肾病的发病率 |
4.1.2 慢性肾病的品种性别分布 |
4.1.3 慢性肾病的临床症状 |
4.2 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
4.2.1 慢性肾病中医证型及疗效 |
4.2.2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贫血影响 |
4.2.3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肾功能影响 |
4.2.4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磷影响 |
4.2.5 中药肾衰1号对慢性肾病血压影响 |
4.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治疗结果分析 |
4.3.1 针灸穴位选择及针法 |
4.3.2 中医证型选择 |
4.3.3 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
4.4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结果分析 |
4.4.1 腹膜透析方法 |
4.4.2 腹膜透析并发症 |
4.4.3 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效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中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D]. 王巧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三七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变化的研究[D]. 麦文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马晓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D]. 丁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TGF-β1、Col Ⅳ的影响[D]. 董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D]. 张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辨治慢性肾衰医案的数据挖掘及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刘定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倩.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童安荣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D]. 杨小双.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9]基于大样本研究参乌益肾片获批上市后防治慢性肾脏病(CKD2~5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参乌益肾片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D]. 孙亚东.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