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付玉鹏[1](2018)在《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经济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产业是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丽江市马铃薯主产区的薯农和马铃薯种植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为马铃薯生产者提供建议。基于丽江市176户薯农和2户马铃薯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调查的176户薯农的户均耕地面积为19.86×667m2,其中户均种植马铃薯13.3×667m2,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7%,马铃薯的平均单产量为2273.6千克/667m2。反映出马铃薯是丽江市的主要农业产业。其中玉龙县太安乡作为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乡镇,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4%,其户均种植面积及户均鲜薯产量均最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其马铃薯种植产业的优势,努力将其建设为云南省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不同的生产投入要素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不一致:种薯和肥料成本投入最大,两者的成本投入占总成本投入的66%;劳动力成本投入(主要只针对雇工投入,不包含自家用工)占总成本投入的12%;农药成本投入只占总成本投入的8%;其它几种要素(包括农膜、土地租金和机械投入)的成本仅占总成本投入的14%,但也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要素。马铃薯生产中,肥料费用每多投入1元,马铃薯的单产量将提高0.38千克;劳动用工费用每多投入1元,则马铃薯的产量会增加0.41千克。而种薯费用、农药费用的投入对马铃薯单产量的提高没有显着性,由此可见,在种植马铃薯时,各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其马铃薯的产出也不会相应的增加,大量的投入生产要素会导致浪费,对提高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应没有任何帮助。其中肥料的用量要有保证,特别是农家肥,农家肥对马铃薯有增产效果,所以薯农在种植马铃薯时多施用农家肥,平均每多施1吨农家肥,马铃薯就能增产140300千克。3)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综合优势与云南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从马铃薯的生产效率来说,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效率(EAIij=1.3)>云南省马铃薯的生产效率(EAIij=1.26)>全国马铃薯的生产效率(EAIij=1),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效率高于云南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从马铃薯的生产规模来说,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规模(SAIij=3.23)>云南省马铃薯的生产规模(SAIij=2.4)>全国马铃薯的生产规模(SAIij=1);从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而言,丽江市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AAIij=2.05)>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AAIij=1.74)>全国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AAIij=1),所以丽江市马铃薯生产有很大的区域比较优势。丽江市种植马铃薯、玉米、稻谷和小麦等四种粮食作物相比较:虽然马铃薯的生产效率低于其它三类粮食作物;但是马铃薯的生产规模远远高于其它三类粮食作物;总体而言,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高于其它三类粮食作物,所以在丽江地区发展马铃薯种植业是行得通的,马铃薯种植业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是马铃薯的生产效率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提高。4)企业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使用农膜对马铃薯有增产效果,可使单产量提高12%,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覆膜栽培能使薯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亩净产值提高了18.8%,投入产出率也提高了6.4%;企业在种植马铃薯时,施用的农药有一定的防治马铃薯病害的效果,施用代森锰锌、瑞凡+杀毒矾、银法利这一药剂组合效果最好,能使马铃薯增产19.7%43%;此外企业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其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有所不同,企业常种植马铃薯的品种有丽薯10号、丽薯6号、云薯401、丽薯7号、合作88等,其效果分别是:种植丽薯10号的经济效益最好,而且它是高产、抗病、高淀粉型品种,而且食味品质优良,所以可以在丽江大力推广种植;种植丽薯6号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在马铃薯种植产业中起重要的作用;云薯401为抗病、高产型品种,虽然种植需要的成本较高,但也适合在当地种植,可以在丽江大面积推广种植。5)通过租地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仅占总受访农户的10%,为了分析农户租地与否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在这里通过差异显着性分析,得出了农户租地种植马铃薯的方式对马铃薯单产水平没有显着性,对单产量没有影响;在总受访农户176户,其中多达106户薯农种植丽薯6号,通过对丽薯6号和其它品种的马铃薯在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得出了丽薯6号与其它品种的单产量存在极显着差异,且丽薯6号的单产量极显着都高于其它品种,说明丽薯6号在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支柱的作用。
宋天庆,赵慧珠[2](2015)在《云南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5、26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凤稻25、26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育种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黄庭旭,王乌齐,杨东,游晴如,郑家团,张水金,董瑞霞,谢华安[3](2012)在《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的选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福恢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明恢86空间搭载后的SP1植株与台农67杂交,F2选株与恢复系N175杂交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用福恢673配组的杂交水稻宜优673、Ⅱ优673、川优673、天优673、广优673、粤两优673等系列品种在省级以上区试中表现突出,其中宜优673、Ⅱ优673、川优673、天优673等4个品种共8次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本文介绍了恢复系福恢673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
宋天庆,赵慧珠[4](2012)在《云南高海拔粳稻新品种介绍及育种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云南高海拔稻区生产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大理州农科所"十一五"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成绩,并探讨了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技术。
李全衡[5](2009)在《浅议云南省水稻品种管理》文中研究表明1品种管理基础品种管理是种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部分是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区试审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是有区别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本质特征是对申请人知识产权,即财产权的保护;品种审定的本质特征是对
李瑞国[6](2007)在《藏陕云贵川五省区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苦荞是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其特有的营养组成对满足当前人们营养平衡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其药用价值更深层次的发掘研究,苦荞已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且由于苦荞属廖科,其栽培利用,对于缓和当前栽培作物单一化趋势有一定缓解作用。苦荞研究起步较晚,进展缓慢,当前生产利用品种还存在着产量低、倒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特异、专一型的苦荞原材料,应用于苦荞育种和生产当中,对适应苦荞产业化开发当中各种不同类型产品生产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长随机和内含子切接点引物的PCR技术标记方法,结合形态学的农艺性状分析方法,对来自藏、陕、云、贵、川五省区的108份苦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苦荞遗传资源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归纳合并,进一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接着采用长随机和内含子切接点引物的PCR技术标记分析,将PCR扩增条带转化为[1,0]矩阵,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相应的进化树。所得结果主要如下:1.农艺性状分析显示,108份供试材料之间有明显的差异,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CV%)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茎粗36.73%,主茎分枝28.50%,叶宽21.77%,株高20.80%,叶长20.34%,主茎节数18.35%,千粒重12.37%,生育日数10.89%。11个描述性状也都有一定的变化量,其中粒色有9种之多。聚类结果显示:所有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12亚类,各类别之间数量性状差异明显,但是地域性不明显,每一省供试材料都被分到不同的类别当中,反映出藏、陕、云、贵、川五省区苦荞资源类型的丰富多样性。2.PC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5之间,平均值为0.77,表明供试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是总体差异相对较小,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苦荞资源搜集中应进一步拓宽搜集的地域,以期搜集到更多生态类型的遗传资源。聚类结果将材料分为13类,其中前9类86份材料属于主聚类区,互相之间遗传相似系数较大,第10到13类与之差异较大;且类别之间区域性较明显,可较好地反映苦荞遗传资源的来源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差异。3.来源于陕西省汉中留坝的材料1081,在PC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中独立于聚类主群体之外,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苦荞遗传资源,进一步分析发现其生育日数较短,可作为速生型材料应用;而来源于陕西汉中宁陕县的1100号材料,来源于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的材料XZK042、林芝地区察隅的材料XZK008以及来源于四川省凉山金阳县的材料SCK021在各自类别中也比较特殊,且特点鲜明,在利用中值得关注。
李全衡[7](2004)在《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搞好稻谷良种繁育推广》文中研究指明 稻谷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尽管近几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幅度较大,但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107万hm2左右。2002年全省种植稻谷108.33万hm2、总产量543万t,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26%和38%。稻谷也是云南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主食,2002年全省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稻谷591.3万吨,占口粮总消费的67%,因此,掌握好稻谷的生产和消费,就把住了全省粮食生产和消费的脉搏。
赵慧珠,宋天庆,刘吉新,何梅洁[8](2003)在《2001~2002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系介绍》文中认为
赵慧珠,宋天庆,王建军,周家武[9](2002)在《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文中研究说明
二、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经济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历史和发展历程 |
2.1.1 历史 |
2.1.2 发展历程 |
2.2 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区划及栽培制度 |
2.3 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4 丽江市马铃薯种植现状 |
2.4.1 种植规模与产量 |
2.4.2 种薯生产 |
2.4.3 品种选育 |
2.5 丽江市发展马铃薯种植业的意义 |
2.6 农户种植马铃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2.7 国外研究进展 |
2.7.1 提高马铃薯单产量的研究进展 |
2.7.2 中国马铃薯对外贸易的进展 |
2.7.3 南非马铃薯加工产业的进展 |
第三章 农户问卷调查方法与分析 |
3.1 丽江市农户调查点的选取依据 |
3.1.1 农户调查范围 |
3.1.2 调研点的选取依据 |
3.2 各调研点情况介绍 |
3.2.1 黄山镇南溪村委会 |
3.2.2 玉龙县太安乡 |
3.2.3 古城区七河镇 |
3.2.4 古城区大东乡 |
3.2.5 古城区金山乡 |
3.2.6 古城区金安镇 |
3.3 调查的具体方法 |
3.4 调查表的设计及指标设计 |
3.5 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
3.5.1 农户的基本情况 |
3.5.2 农户种植马铃薯情况 |
3.5.3 调研的各乡镇马铃薯种植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4.1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分析 |
4.1.1 马铃薯投入要素按实物量来衡量分析 |
4.1.2 马铃薯投入要素按价值量来衡量分析 |
4.1.3 各调研点投入的成本 |
4.1.4 农户对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投入成本 |
4.2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产出分析 |
4.2.1 农户对马铃薯的利用情况 |
4.2.2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收入情况 |
4.3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4.3.1 利润分析 |
4.3.2 投入产出率分析 |
4.3.3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比 |
4.3.4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
4.3.5 农户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种植绩效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
5.1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有关理论 |
5.1.1 比较优势理论 |
5.2 丽江市马铃薯种植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5.2.1 常用的比较优势测定方法 |
5.2.2 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的测定 |
5.2.3 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的测定 |
5.2.4 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比较 |
5.3 丽江市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
5.3.1 四大粮食生产效率优势的比较 |
5.3.2 四大粮食生产规模优势的比较 |
5.3.3 四大粮食生产综合优势的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马铃薯种植方式的差异分析 |
6.1 农户租地与否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1.1 租地与未租地农户种植马铃薯的基本情况 |
6.1.2 农户租地种植马铃薯对马铃薯单产的显着性分析 |
6.2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使用农膜与否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2.1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的基本情况 |
6.2.2 使用农膜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3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使用不同的药剂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3.1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种植区 |
6.3.2 两组不同的药剂组合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4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生产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经济效应分析 |
6.4.1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区 |
6.4.2 企业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分析 |
6.5 丽江恒天然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经济效应 |
6.5.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6.5.2 公司种植马铃薯的产出 |
6.5.3 公司种植马铃薯各生产要素的投入 |
6.5.4 公司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6.5.5 公司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6.6 农户种植‘丽薯6号’与其它品种马铃薯在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6.6.1 ‘丽薯6号’与‘丽薯7号’在单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6.6.2 ‘丽薯6号’与地方品种的单产量差异性分析 |
6.6.3 ‘丽薯6号’与其它品种的单产量差异性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薯农生产马铃薯的积极性 |
7.1.2 马铃薯种植的栽培制度 |
7.1.3 薯农生产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情况 |
7.1.4 薯农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在单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7.1.5 企业规范种植马铃薯对薯农的指导作用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丽江市马铃薯主产区农户种植马铃薯投入与产出情况调查 |
附录2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原始数据(2011~2014年) |
附录3 马铃薯彩图 |
致谢 |
(2)云南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5、26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目标及技术路线 |
2 选育经过 |
3 产量表现 |
3.1 试验产量 |
3.2 示范产量 |
4 特征特性 |
5 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点 |
5.1 严格进行种子消毒, 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危害 |
5.2 坚持肥床薄膜旱育秧,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
5.3 适期早栽,避过 8 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 |
5.4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 |
5.5 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早生快发 |
5.6 科学管理,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
(3)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材料的处理 |
1.2.2 恢复系福恢673的选育 |
1.2.3 恢复系福恢673生物学特性观察 |
1.2.4 配制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 |
2 结果和分析 |
2.1 恢复系福恢673的选育 |
2.2 恢复系福恢673生物学特性 |
2.3 配制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 |
2.3.1 宜优673 2003年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引种观察圃试验, 平均产量7 666.5 |
2.3.2 Ⅱ优673 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优质组区试, 平均单产8 628.9 |
2.3.3 川优673 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D组区试, 平均单产8 510.4 |
2.3.4 天优673 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迟熟A组区试, 平均单产6 817.5 |
2.3.5 广优673 2011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 平均单产9 733.35 |
2.3.6 粤两优673 2011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 平均单产7 261.8 |
3 讨 论 |
(5)浅议云南省水稻品种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管理基础 |
2 云南省水稻品种管理情况 |
3 对今后水稻品种管理工作的思考 |
(6)藏陕云贵川五省区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1.1 荞麦生产概况 |
1.2 荞麦营养及综合利用 |
1.2.1 营养价值 |
1.2.2 药用价值 |
1.2.3 其他功能 |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 |
1.3.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
1.3.2 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
1.3.3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1.3.4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1.3.5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方法 |
1.3.6 荞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意义及思路 |
第二章苦荞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2.1.2 观查记载项目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数量性状与形态性状表现 |
2.2.2 农艺性状因子分析 |
2.2.3 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西藏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分析 |
3.2.1 PCR 扩增的多态性 |
3.2.2 苦荞资源遗传相似性分析 |
3.2.3 苦荞资源聚类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云贵川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PCR 扩增的多态性 |
4.2.2 苦荞资源遗传相似性分析 |
4.2.3 云贵川各省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4.2.4 苦荞资源聚类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藏陕云贵川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分析 |
5.2.1 PCR 扩增的多态性 |
5.2.2 五省苦荞资源遗传相似性分析 |
5.2.3 各省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5.2.4 苦荞资源聚类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1.1 形态学标记 |
6.1.2 分子标记 |
6.1.3 特殊材料 |
6.2 讨论 |
6.2.1 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比较 |
6.2.2 分子标记的稳定性 |
6.2.3 材料来源与数量 |
6.2.4 农艺性状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2001~2002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系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凤稻17号 |
1.1 品种特性 |
1.2 栽培技术 |
2 凤稻16号 |
2.1 品种特性 |
2.2 栽培技术 |
3 凤稻18号 |
3.1 品种特性 |
3.2 栽培技术 |
4 滇粳优1号 |
4.1 品种特性 |
4.2 栽培技术 |
(9)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滇系6号 |
2 滇系4号 |
3 凤稻15号 |
4 银光 |
5 凤稻14号 |
四、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经济调查分析[D]. 付玉鹏. 云南大学, 2018(01)
- [2]云南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5、26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宋天庆,赵慧珠.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5)
- [3]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的选育研究[J]. 黄庭旭,王乌齐,杨东,游晴如,郑家团,张水金,董瑞霞,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2012(10)
- [4]云南高海拔粳稻新品种介绍及育种技术分析[J]. 宋天庆,赵慧珠. 云南农业科技, 2012(S2)
- [5]浅议云南省水稻品种管理[J]. 李全衡. 种子世界, 2009(01)
- [6]藏陕云贵川五省区苦荞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瑞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7]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搞好稻谷良种繁育推广[A]. 李全衡.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2004
- [8]2001~2002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系介绍[J]. 赵慧珠,宋天庆,刘吉新,何梅洁. 云南农业科技, 2003(04)
- [9]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区试优良新品种(系)介绍[J]. 赵慧珠,宋天庆,王建军,周家武. 云南农业科技, 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