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美丽名片——读懂《邮票上的新中国》

国家的美丽名片——读懂《邮票上的新中国》

一、国家亮丽的名片——读《邮票上的新中国》(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1](2021)在《敦煌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崔诗沁[2](2021)在《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温俊[3](2020)在《三沙灯塔视觉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但是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并没有达到合理的比重。鼓励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是当前旅游业应对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海南省三沙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但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相对滞后,设计开发三沙旅游文创产品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非常具有价值。本文内容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论述了三沙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时代背景和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并且阐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为后续的具体研究指明了方向;第2部分,对三沙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经典案例分析得出开发三沙旅游文创产品时可以借鉴的设计策略;第3部分,对灯塔建筑、三沙市域灯塔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分析灯塔的用途、结构、造型及用色,并对三沙灯塔的衍生价值进行分析总结;第4部分,通过设计实践的形式把三沙灯塔视觉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进行应用设计,在此实践过程中可以总结出视觉元素提取、再设计和应用的具体方法;第5部分,对此次研究做出总结与不足分析。三沙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参与到三沙文创产业的建设中。希望在本研究对设计开发三沙旅游文创产品的团队或个人提供必要的借鉴意义,让旅游文创产品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元素复制上。

余笑天[4](2020)在《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景观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更新,其中历史文化空间内的景观改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把握历史遗留景观与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是设计师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向。所以,从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角度出发,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景观标识便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标识为主体,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的方式,梳理出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的类型、特征与存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改造方案的设计方法,增强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本文从民国时期南京城市发展入手,结合民国社会制度与事件发生背景,分析近代南京城的景观成因与对后世的影响,牵引出对景观标识的探讨。同时在南京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空间中,对比古今状态下城市景观发展的区别,并列举笔者挑选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最终提炼出城市景观标识的保护更新策略。景观标识具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城市中的保护与更新方法,在基于文化的景观延续与更新中,设计师需要从自然与人文两种要素的不同角度考虑。建筑遗址类的标识需要达到历史空间与现代景观共融的平衡。更新并非生搬硬套,若出现建筑区域功能遭淘汰、遗弃的现象,则需针对原有优势和空间结构进行剖析与重组,了解区域文化精神,对地域性的建筑进行氛围营造,保留基本状态的同时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形式与理念的转变。自然人文类标识则要为环境中的景观语言表达做城市记忆支撑。对场景中的生态环境需进行整体复原,提升环境质量,以不同的景观形式与社会中呈现的城市风貌、人类行为习惯、地方情怀共存,后者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标识保护则需要通过更加具象的造景手法传递信息,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在景观标识的更新中,设计师需要学会提炼景观语言加以创新,将历史文化背景以景观形式表达,融入现代科技手法,最终让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文脉得以延续,打造属于城市本地的特色风貌,与社会共同发展。本文不仅在标识定义上有了理论创新,在思维方法上也为日后同样的历史文化空间景观设计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李近朱[5](2019)在《永恒的“国旗、国徽、国歌”》文中提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刻,天安门广场国旗高扬,国歌高唱;此后,国徽颁布,徽帜高照。自此,无论走在祖国何地,驻足世界任何地方,当五星红旗以及国歌、国徽直面同胞,每个中国人都会引为自豪,报以深情,致之崇敬。因为,国旗、国徽、国歌是新中国的庄严象征,是每个中国人景仰的标志。伴随共和国70年历程,邮票以

卢伯雄[6](2017)在《邮中溯源理发业》文中研究指明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都力求美好的风度和仪表。而头为一身之首,发则为头之门面。因此,理发、美发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一个日常行业。关于理发业的历史,可称得上是源远流长。我们现在所称的理发师、美容师,古时候称作待诏、剃工、镊工,俗称理发匠、剃头匠、整容匠等。其实,理发与美容从远古就已产生了,传说伏羲时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我们的先祖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所

罗文伯[7](2017)在《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 ——基于典型手工纸田野调查的文化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东汉中期(约公元105年)以来,作为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国的造纸技艺在欧亚大陆广为传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广泛运用,以及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现代造纸,已让手工造纸走下最初的神坛,走入了一个小角落日渐式微。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现状怎样,蕴含哪些文化和精神价值,该怎样适应现代社会等问题成为本研究着力探索的方向。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确定传统手工造纸的发展方向时,需要对现代社会机制内在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予以梳理,以至对从前现代的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文化发展脉络有明晰的把握。进一步的,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中国,如今仍处在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如何从纵贯千年的手工造纸中提取出传统文化基因并加以解密和重组,把沉重历史包袱转化成厚重文化底蕴,形成适应未来世界的新思想文化,亦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论文共分为七章。第1章是绪论部分,对研究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2章是对中国手工造纸的总体概述,在这一章里,对中国手工造纸的历史源流、革新发明、传播分布、品类特点都予以了介绍和探讨,重点对手工造纸的发明人之争问题进行了与瓦特的案例对比研究,同时依据长期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资料积累绘制了国内现存手工造纸传承地分布图。第3章是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的解构与要素分析,辨析现代性、后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概念关系,分解论文命题的主客体及环境要素。第4、5、6三章分别选取安徽泾县宣纸、四川夹江竹纸、云南纳西族东巴纸三个有特色的代表性纸种作为案例调查研究,既是对第3章的手工造纸各抽象要素的具象化,又呈现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详细面貌及发展困扰,为下一章的实践对策分析提供素材。第7章在之前六章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建构的关键维度探析,是从产业、制度、精神三个维度对论文所要研究命题的集中作答。第8章总结论文的结论,针对不同人群给出手工造纸现代化建构的相应建议,在余论中论述传统的祛魅与超越,并给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本研究通过一系列文献阅读、调查访谈和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中国手工造纸的起源及现状造纸技术源自于西汉时的中国,东汉时的蔡伦是该技术的主要革新者和集大成者,参照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可以称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这一结论回应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造纸术发明人的争论。在现状方面,从总体上看,中国手工造纸在机制纸和电子媒介的双重冲击下,其影响力虽大不如前,但仍广泛分布在华夏大地上。2、关于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转型在手工造纸产业层面,应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理性眼光来看待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改良。多渠道发展“体验式”的造纸文化旅游,充分运用手工造纸文化空间。应适应时代变化与媒介技术变革,探索手工纸与数字化出版融合路径。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拓展纸品时尚与艺术新领域。在制度层面,各个手工造纸区域可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型保护”或“被动型保护”的模式。在行业管理制度方面,应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重视创意和研发,并加大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发现青蒿素的案例与手工造纸对比,提出“非遗”科普的概念及其两种模式。在精神层面,造纸者应是具有职业意志而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手工造纸从彼时的“前沿科技”位移至此时的“文化遗产”,从科技-文化轴的前端“漂移”至后端,可作为难得的标志物反衬整个民族文化的变迁。此外,体悟手工造纸行业的意境美、心境美和超然美,主张深入发掘提炼其美学价值。3、关于中国手工造纸的文化及哲学意蕴手工造纸的发明和衍变体现出不同时代的价值理性。论文指出蔡伦造纸有其历史上的偶然性,反映着皇权的统摄力,而这一偶然性在客观上促进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以至与之前的造纸史形成了断裂与不连续性。而反映出现代性的机器化大生产的“机制纸”的出现,则是造纸史的又一次断裂,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话语权。在后现代的消费主义社会,手工造纸更多的意味着后工业化的文化空间和文化消费情境。手工造纸技艺反映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道法自然、曲径含蓄、万物合一。拾起以手工造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文化记忆,有助于社会系统与生活世界的重新协调,克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余论中结合媒介变迁及人生价值论提出“儒本创开”的文化观点。

张雨义[8](2017)在《邮票上的内蒙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思罗:你们快来,看看我收到了什么礼物?夏目昭和啦啦猫(凑过来):这是什么宝贝?思思罗:一套邮票,收藏价值可高啦!啦啦猫:你就吹吧,有价值的话人家能送给你嘛!思思罗:这……夏目昭:不会真被说中了吧?思思罗:唉,我就是想跟你俩炫耀一下。这是

危春勇[9](2017)在《童缘 童貌 童味 童真 童趣 童心——走进景绍宗的《儿童游戏(一)》邮票创作天地》文中研究表明景绍宗:动画导演、民俗绘本画家、美育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文艺家协会会员。2016年人教社国家新编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封面画家,2017年中国邮政特种票《儿童游戏(一)》特种邮票、主题邮品设计者。顶着燃烧的云霞,滚动铁环;踏着缤纷的枫叶,跳跃山羊;迎着飞舞的杨柳,荡起秋千……今年5月31日发行的《儿童游戏(一)》特种邮票,将6种曾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儿童游戏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方寸之间。这套邮票的设计者为着名民俗绘本画家、美育专家、动画导演景绍宗先生。

杜文娟[10](2017)在《红雪莲》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作品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选题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品李敬泽阿来刘醒龙贾平凹联袂推荐一、热血青年柳渡江并非孤儿,也不是穷得穿不起裤子的人家出身。他的父母高呼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随大部队挥师南下。父亲的部队在渡江战役中所向披靡,顺风顺水先期到达南方,急着接收并管理南方的大中等城市。他随母亲和保育

二、国家亮丽的名片——读《邮票上的新中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亮丽的名片——读《邮票上的新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3)三沙灯塔视觉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旅游业转型升级
        1.1.2 三沙旅游文创前景广阔
    1.2 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实践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三沙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分析
    2.1 三沙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2.1.1 文化个性原则
        2.1.2 绿色环保原则
    2.2 三沙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
        2.2.1 就地取材策略
        2.2.2 讲述三沙故事
        2.2.3 实用功能策略
        2.2.4 个性化定制
        2.2.5 建立文创品牌
3 灯塔建筑与三沙灯塔概述
    3.1 灯塔建筑概述
        3.1.1 灯塔的功能与衍生价值
        3.1.2 灯塔的结构
        3.1.3 灯塔的造型与用色
        3.1.4 灯塔守望者
    3.2 三沙市域灯塔概述
        3.2.1 三沙灯塔的建设意义
        3.2.2 三沙灯塔各具特色
        3.2.3 三沙灯塔的衍生价值
4 三沙灯塔视觉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
    4.1 设计策划
        4.1.1 消费者调研
        4.1.2 人群策划
        4.1.3 风格策划
        4.1.4 应用载体策划
    4.2 三沙灯塔视觉元素提取与再设计
        4.2.1 基本型提取
        4.2.2 元素再设计
    4.3 设计表现
        4.3.1 实践案例一:灯塔积木摆件
        4.3.2 实践案例二:灯塔主题生活小配饰
        4.3.3 实践案例三:灯塔曲奇饼干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研问卷
附录 B:应用载体“头脑风暴”思维导图
附录 C:基本型提取
致谢

(4)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南京城市景观研究现状
        1.3.2 南京景观标识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创新点
        1.4.3 课题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的界定
        1.5.2 标识和“城市景观”标识的界定
        1.5.3 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发展史
    2.1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历史背景
        2.1.1 《首都计划》
        2.1.2 民国时期城市景观的形成
    2.2 民国时期南京区域规划发展史
        2.2.1 边界的确立
        2.2.2 政区的划分
        2.2.3 分区的建立
    2.3 民国时期南京道路系统规划发展史
        2.3.1 道路的规划
        2.3.2 路面的铺设
    2.4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标识发展史
        2.4.1 官方标识
        2.4.2 生活标识
        2.4.3 景观标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城市景观标识调研与分析
    3.1 城市景观标识调研与现状分析
        3.1.1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标识调研
        3.1.2 南京风景名胜区景观标识调研
        3.1.3 调研小结
    3.2 南京城市景观标识元素分析
        3.2.1 建筑遗址类标识
        3.2.2 自然人文类标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城市景观标识保护与更新策略
    4.1 城市景观标识的应用特征
        4.1.1 统一性
        4.1.2 包容性
        4.1.3 地域性
        4.1.4 可持续性
    4.2 城市景观标识的保护思路
        4.2.1 城市历史空间布局的保护思路
        4.2.2 建筑遗址类标识的保护思路
        4.2.3 自然人文类标识的保护思路
    4.3 城市景观标识的更新手法
        4.3.1 提炼创新
        4.3.2 景观重现
        4.3.3 形式置换
        4.3.4 对比融合
        4.3.5 隐喻象征
    4.4 保护与更新城市景观标识的意义
        4.4.1 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4.4.2 提升群众审美标准
        4.4.3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4.4 强化历史名城保护
        4.4.5 转变旅游发展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发展特征
        5.1.2 城市景观中景观标识的构建
        5.1.3 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未来走向
        5.1.4 景观标识保护更新体系的建立
    5.2 研究不足
    5.3 未来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规划图
附录二 紫金山调研主要植被列表
附录三 南京民国建筑列表
附录四 成果附件

(5)永恒的“国旗、国徽、国歌”(论文提纲范文)

国旗高扬
国徽高照
国歌高唱

(7)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 ——基于典型手工纸田野调查的文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缘起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中国手工造纸的历史和技艺衍变相关研究
        1.2.2 “非遗”保护的相关研究
        1.2.3 “现代性”与技术哲学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说明、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说明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手工造纸历史及现状综述
    2.1 历史与源流
        2.1.1 纸前材料及要素汇聚
        2.1.2 手工造纸历史的断裂与延展
    2.2 发明与革新
        2.2.1 问题来龙去脉:发明人之争
        2.2.2 技术成果归属:一项对比
    2.3 传播与分布
        2.3.1 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3.2 国内现存手工造纸主要传承地分布
    2.4 品类与特点
        2.4.1 中国手工纸的主要品类
        2.4.2 中国手工纸的主要特点
第3章 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的解构与要素分析
    3.1 内涵解构
        3.1.1 现代性、后现代性及现代化
        3.1.2 现代性机制下的中国手工造纸
        3.1.3 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
    3.2 对象与主体
        3.2.1 技艺传承与变革
        3.2.2 造纸的“人”
        3.2.3 造出的“纸”
    3.3 环境要素
        3.3.1 市场环境:周期与迭代
        3.3.2 政策环境:鼓励与打压
        3.3.3 自然、人文环境:作用与反作用
第4章 中国手工造纸典型案例研究:泾县宣纸
    4.1 “红星”宣纸
        4.1.1 “红星”宣纸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4.1.2 组织架构及代表纸品
        4.1.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4.1.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4.2 双鹿纸厂
        4.2.1 纸厂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4.2.2 负责人及代表纸品
        4.2.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4.2.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4.3 对泾县宣纸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思考
        4.3.1 产业创新与技艺改良
        4.3.2 造纸工匠精神的再造
第5章 中国手工造纸典型案例研究:夹江书画纸
    5.1 “状元”书画纸
        5.1.1 “状元”纸厂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5.1.2 传承人及代表纸品
        5.1.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5.1.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5.2 许家造纸坊
        5.2.1 纸坊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5.2.2 历史传承及代表纸品
        5.2.3 生产原料、工艺与设备
        5.2.4 市场经营与文化事象
    5.3 对夹江书画纸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思考
        5.3.1 造纸文化空间的再生产
        5.3.2 家庭纸坊的文化传承
第6章 中国手工造纸典型案例研究:云南东巴纸
    6.1 香格里拉东巴纸
        6.1.1 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6.1.2 香格里拉东巴纸的历史与传承
        6.1.3 生产原料、工艺与生产工具
        6.1.4 纸品用途及关联习俗
    6.2 玉龙东巴纸
        6.2.1 基础信息与生产环境
        6.2.2 玉龙东巴纸的历史与传承
        6.2.3 生产原料、工艺与生产工具
        6.2.4 纸品用途及关联习俗
    6.3 对云南东巴纸的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思考
        6.3.1 保护、发展及多样化
        6.3.2 精神生活的再次唤起
第7章 中国手工造纸现代化建构的关键维度探析
    7.1 维度划分及其由来
        7.1.1 案例归纳分析
        7.1.2 理论视角审视
    7.2 产业维度
        7.2.1 理性看待手工造纸技艺改良
        7.2.2 “体验式”的造纸文化旅游
        7.2.3 探索“纸”“数”融合出版新路径
        7.2.4 拓展纸品时尚与艺术新领域
    7.3 制度维度
        7.3.1 保护的两种模式
        7.3.2 管理的人性化与动态化
        7.3.3 研发制度的原则与设计
        7.3.4 作为“非遗”的科普
    7.4 精神维度
        7.4.1 基于个体自由的职业意志
        7.4.2 文化之根:信仰与理性的张力
        7.4.3 手工造纸美学价值的再挖掘
第8章 结论、余论及不足
    8.1 结论及建议
    8.2 余论:传统的祛魅与超越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手工纸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录音整理示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四、国家亮丽的名片——读《邮票上的新中国》(论文参考文献)

  • [1]敦煌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D]. 刘庆.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实践研究[D]. 崔诗沁. 西南大学, 2021
  • [3]三沙灯塔视觉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设计研究[D]. 温俊. 海南大学, 2020(07)
  • [4]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研究[D]. 余笑天.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永恒的“国旗、国徽、国歌”[J]. 李近朱. 集邮博览, 2019(12)
  • [6]邮中溯源理发业[J]. 卢伯雄. 集邮博览, 2017(11)
  • [7]中国手工造纸的现代化建构研究 ——基于典型手工纸田野调查的文化思考[D]. 罗文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2)
  • [8]邮票上的内蒙古[J]. 张雨义. 少先队小干部, 2017(18)
  • [9]童缘 童貌 童味 童真 童趣 童心——走进景绍宗的《儿童游戏(一)》邮票创作天地[J]. 危春勇. 集邮博览, 2017(06)
  • [10]红雪莲[J]. 杜文娟. 红豆, 2017(05)

标签:;  ;  ;  ;  ;  

国家的美丽名片——读懂《邮票上的新中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