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例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440例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一、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440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涂阳阳[4](2021)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寻找降低ABE发生率的方法,为ABE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患儿基本情况、伴随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是否发生ABE将研究对象分为ABE组及非ABE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再次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23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被纳入本研究,其中ABE组患儿28例,非ABE组患儿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伴随疾病、红细胞压积、住院天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OR=1.032,95%CI 1.007~1.057)是ABE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母乳喂养是ABE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151,95%CI 0.028~0.82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高度警惕ABE的发生,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可能有利于预防ABE的发生。

江帆[5](2020)在《广州血红蛋白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ndHPFH中ZBTB7A-NURD参与HbF升高机制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遗传性血红蛋白病(Haemoglobinopathies)包括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中重度地中海贫血及某些异常血红蛋白病可导致严重临床症状,无有效治疗手段,已成为全球化公共卫生问题。人群迁移导致地区间血红蛋白病基因谱差异,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重点。HBG基因启动子近端点突变或小缺失可引起非缺失HPFH,携带者体内HbF明显升高,ZBTB7A结合于此区可能参与HbF升高机制,阐明机制可为治疗提供思路。本课题以广州户籍137222对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夫妇双方血样(一方/双方血常规阳性:MCV<82fL/MCH<27pg),采用 CE、gap-PCR、RDB、MLPA、Sanger测序及二代测序方法,明确各区携带率及基因构成比差异,探讨人口迁移对基因谱分布影响;阐明基因型-临床表型相关性,为地中海贫血出生缺陷干预提供实验室依据;采用K562细胞模型,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shRNA、q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初步探讨ZBTB7A-NuRD复合物参与非缺失HPFH胎儿血红蛋白升高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1、广州市地贫、异常血红蛋白携带率分别为11.34%、0.38%,α地贫、β地贫及α复合β地贫携带率分别为7.76%、3.02%及0.5%,其分布呈北高南低趋势,花都区最高,南沙区最低,南沙区α、β地贫基因构成比独特;异常血红蛋白种类丰富,Hb E、Hb NewYork、Hb Q-Thailand、Hb G-Taipei 等为常见类型,体现南北人群融合特点;中国型(Chinese Gγ(Aγδβ)0-thal)、东南亚缺失型(SEA-HPFH)、台湾型缺失(Taiwanese deletion)为最常见δβ/缺失型HPFH;缺失、突变及累及基因数目不同可导致血液学参数差异,联合血液学参数及血红蛋白分析,选择合适基因检测方法可有效避免血红蛋白病携带者漏诊。2、Aγ-196C>T为最常见非缺失HPFH,HbF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液学参数正常,此突变位于转录因子ZBTB7A在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的关键结合区域。3、构建的野生型HBG1启动子载体(含HS4)中ZBTB7A基因过表达转录活性明显增强;构建的突变型HBG1启动子载体(含HS4)中ZBTB7A基因过表达或NuRD复合物(GATAD2B)与ZBTB7A基因同时过表达转录活性明显增强,并且明显强于两者在野生型HBG1启动子载体的转录活性;K562细胞中抑制ZBTB7A、CHD3基因表达:前者HBB表达显着上升,HBG表达显着下降(P<0.01),后者HBB、HBG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1);ZBTB7A、CHD3基因双抑制时HBB、HBG基因表达水平均显着上升(P<0.01)。本研究首次阐明广州市血红蛋白病基因携带率呈北高南低趋势,南沙区基因构成比独特;基因型表型相关明显,多方法联合有助于检出携带者,为广州地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实验室依据;初步证实ZBTB7A结合于LCR区转录增强γ-珠蛋白基因表达,ZBTB7A-NURD结合于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200bp)发挥转录抑制作用,为阐明γ珠蛋白基因调控机制提供思路。

段玉龙[6](2020)在《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IVIG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研究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对静脉免疫球蛋白使用的指导意义。[方 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间收住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且入院时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小于或等于6%的70例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根据住院号尾号的奇偶数分为非IVIG组、IVIG组。奇数非IVIG组仅采取蓝光等对症支持治疗,偶数IVIG组在光疗等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对照组为同期以黄疸入院的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集各组患儿母孕期、出生后临床资料,分别收集患儿黄疸出现时日龄、入院时日龄、入院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治疗4-7天后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比较IVIG组和非IVIG组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经皮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的不同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 果]本次研究期间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生儿共126例,均为本院产科出生后发现黄疸出现早和/或进展快,完善血清溶血三项后明确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后转入我科的患儿,其中35例患儿入院时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大于6%及存在严重贫血情况,另有21例患儿由于家属原因非计划出院未能完成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复查,故排除在研究外。本研究共纳入分组的溶血新生儿共70名,其中IVIG组35名,非IVIG组35名,包括67名汉族新生儿,2名彝族新生儿,1名傣族新生儿,孕母年龄从21岁到45岁,平均年龄为31.3±4.6岁,IVIG组与非IVIG组分别为31.1±4.2岁,31.5±5.1岁;男性患儿为33名,女性患儿为37名,IVIG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6名和19名,占百分比分别为:45.7%和54.3%,非IVIG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7名和18名,占百分比分别为:48.5%和51.5%;IVIG组中有4例为剖宫产,非IVIG组中有8例为剖宫产;IVIG组与非IVIG组出生体重(g)分别为3093.7±315.2,3122.4±302.2;IVIG 组与非 IVIG 组入院体重(g)分别为 2977.5±324.3,3005.0±298.5;IVIG组患儿中A型血26例,非IVIG组A型血23例,IVIG组患儿中B型血9例,非IVIG组B型血12例;IV/IG组和非IVIG组抗体释放试验为阳性者分别为31例及30例,弱阳性者分别为4例及5例;IVIG组和非IVIG组黄疸出现时日龄(小时)分别为18.7±7.5和22.2±9.0;IVIG组和非IVIG组入院时日龄(小时)分别为37.2±15.6和42.6±15.5;IVIG组和非IVIG组入院时总胆红素(umol/L)分别为 151.4±43.6 和 169.1±46.7;IVIG 组和非 IVIG组直接胆红素(umol/L)分别为10.6±4.7和11.7±6.6;IVIG组和非IVIG组间接胆红素(umol/L)分别为140.7±44.0和167.9±60.0;IVIG组和非IVIG组白蛋白(g/L)分别为32.6±2.4和34.0±2.3;IVIG组和非IVIG组血红蛋白(g/L)分别为164.6±18.2和170.0±20.7;IVIG组和非IVIG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6±0.8和4.4±0.7;IVIG组和非IVIG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9.7± 11.8和59.6±7.2;IVIG组和非IVIG组C反应蛋白(mg/L)分别为3.8±4.3和3.0±3,1;治疗4-7天后复查血红蛋白(g/L)IVIG组和非IVIG组分别为148.4±18.5和154.6±17.0;复查网织红细胞百分比IVIG组和非IVIG组分别为2.3 ± 0.9和1.9±0.6;IVIG组和非IVIG组住院时间(天)分别为5.8± 1.9和5.1±1.4;IVIG组和非IVIG组住院期间经皮胆红素峰值(mg/dL)分别为 14.4±2.3 和 14.9±2.2。对照组数据:收集本次研究期间内74名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男女患儿分别为39例和35例,出生方式为剖宫产者有18例,皮肤出现黄染时日龄(小时)为38.4±15.4,入院时日龄(小时)为80.7±25.1,入院时立即完善了血常规细胞分析及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入院时总胆红素(umol/L)值为292.6±50.2,白细胞总数(109/L)为11.1±3.9,红细胞总数(1012/L)为4.9±0.6,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为3.5 ± 1.2,C反应蛋白(mg/L)为4.4±5.4。对于溶血新生儿,IVIG组住院时间为5.8±1.9天,经皮胆红素峰值为14.4±2.3mg/dL,峰值出现时间为日龄4.6±1.5天,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16.1±10.1 g/L,血红蛋白最小值为108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下降幅度为2.2±0.7,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最小值为0.9,住院期间并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等相关并发症。非IVIG组住院时间为5.1±1.4天,经皮胆红素峰值为14.9±2.2mg/dL,胆红素峰值出现时间为日龄4.8±1.1天,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15.3±12.4 g/L,血红蛋白最小值为125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下降幅度为2.4±0.8,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最小值为0.6,住院期间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等相关并发症。[结论]1、溶血组患儿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溶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对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小于或等于6%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使用IVIG可能并不能降低胆红素峰值及缩短住院时间。

赖苑双,黎维丹,胡向国,查显丰[7](2019)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红蛋白A、F与G-6-PD表达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红蛋白A(HbA)、F(HbF)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表达特点,探讨HbA、HbF及G-6-PD的浓度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科住院的2 932例新生儿的性别、G-6-PD活性、Hb、HbA和HbF的质量浓度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住院新生儿中G-6-PD缺乏患病率为10.0%;G-6-PD缺乏患儿中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男性(5.3%)明显高于女性(2.3%);G-6-PD重度缺乏新生儿血清TBIL浓度(245.0±126.9)μmol/L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BIL浓度(224.1±114.0)μmol/L(P=0.016 2),而中度缺乏新生儿的血清TBIL浓度(217.5±126.7)μmol/L与G-6-PD重度缺乏新生儿和正常新生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98 9,P=0.657 0);高胆红素血症患儿HbA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胆红素正常组(P<0.000 1),而Hb和HbF浓度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 1,P<0.000 1).结论:住院新生儿G-6-PD缺乏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中男性新生儿G-6-PD缺乏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新生儿,并且男性更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Hb及其组分HbF质量浓度明显减低.G-6-PD重度缺乏不一定会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G-6-PD重度缺乏患儿体内会发生轻微的红细胞破坏.

陈为俊[8](2019)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讨论母婴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在HDN预测、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价值,包括ABO-HDN和少见疑难RhD-HDN。材料与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为ABO-HDN的264例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鉴定、溶血病三项试验(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不规则抗体、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胆红素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例RhD-HDN病人的孕婴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分析;同时选取溶血三项试验均阴性的新生儿1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指标同上,最后做出总结分析。结果:统计264例确诊为ABO-HDN的新生儿检测指标,溶血三项试验结果:百分比最高的组为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两者均阳性占67.2%,其次为放散试验单独阳性组占18.6%,三项试验均阳性组比例最低占11.2%,但三项试验均阳性的组HDN患儿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与其余组比较明显降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数比较其余组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RhD-HDN,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3例,直抗试验单独阳性1例,不规则抗体均为阳性,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分别为Rh抗-D2例,抗-E1例,抗-cE1例(ABO合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状均在24小时之内。结论:产前孕妇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妇产科常规产检项目用于预测HDN,不规则抗体阳性可以作为预测Rh-HDN和ABO合并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依据;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特别是放散试验是确诊HDN最敏感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三项试验均阳性的HDN新生儿贫血严重;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胆红素检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可作为临床儿科诊治HDN的实验室辅助动态监测指标。

宋磊[9](2019)在《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成熟度的判断和早产儿脑损伤(BIBP)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同时设23例37~42周的非脑损伤足月儿作为对照。对所有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aEEG监测,在生后72h内,每24小时监测一次,每次连续3h,结果取三次平均值。所有早产儿72h后,每1周监测1次,每次连续3h,至纠正胎龄40周。同时观察aEEG的具体指标: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SWC)、上边界电压(UMA)、下边界电压(LMA)、窄带宽度;整体指标:Burdjalov的CFM评分和Naqeed诊断。分析不同出生胎龄、不同纠正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的aEEG特征,并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分析比较出生时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和早产儿脑损伤组aEEG的区别。结果: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aEEG的背景活动逐渐成熟,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和35~37周三组早产儿出现连续性电压百分比分别是:34.1%,67.3%和92.1%;周期性分别是:32.8%、65.3%和89.6%;三组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UMA(35.82±5.03、32.63±3.83 和 30.41±4.32)呈现下降趋势;LMA(4.16±1.43、4.89±1.62和 5.61±1.51)呈上升趋势;带宽(26.39±4.38、25.63±5.32 和 23.41±5.23)逐渐变窄;CFM评分(5.13±2.46、7.20±2.53和9.51±2.15)逐渐增大,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生后纠正胎龄37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1.87±5.63、4.84±1.51、26.67±5.23 和 10.03±1.52),与非脑损伤足月儿出生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纠正胎龄38和40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30.27±4.32、5.82±2.02、26.80±3.21;32.28±4.00、7.92±1.53、21.16±3.92),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纠正胎龄39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出生72h内,非脑损伤早产儿aEEG的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2.08±4.36、4.24±1.65、25.68±5.45 和 7.14±2.28),和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MA和CFM明显高于BIPI组,而UMA和带宽低于BIPI组。本采用Burdjalov评分联合Naqeed标准判断结果:77例早产儿的aEEG,37例正常,40例异常。其中Burdjalov评分诊断异常37例,Naqeed诊断36例,重度11例、轻度25例,重度异常的UMA、LMA、窄带宽度和CFM分别是 35.45±3.12、3.04±0.52、27.58±1.23 和 4.15±0.83。结论: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不断增大,aEEG的图形特征逐渐接近非脑损伤足月儿,纠正胎龄39周左右aEEG发育成熟,aEEG能较好地判定早产儿脑成熟度。根据aEEG诊断的具体指标和整体指标,aEEG异常程度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早产儿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的区别,探讨MRI在非脑损伤早产儿的脑发育中的价值和SWI在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选择10例非脑损伤足月儿为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应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采用MRI的常规序列联合SWI序列检查。采用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标准,包括具体的髓鞘化程度(M)、脑皮质卷曲程度(C)、胚芽基质残余(GM)、胶质细胞迁移带(B)评分和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总分,观察分析不同出生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脑MRI成熟度的区别。分析比较常规MRI和SWI序列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病例数、病灶数、微出血病例数、微出血病灶数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分析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aEEG的差异。结果:28例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胎龄37周,MRI图像表现脑实质呈现均匀中等信号,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室系统呈现低中等信号,未见异常低信号。常规MRI和SWI图像信号比较无显着区别。SWI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清晰显示早产儿脑表面的细小静脉和脑实质中的静脉。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35~37周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37周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磁共振的髓鞘化程度(M)、胶质细胞迁移带(B)和TSM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皮质卷曲程度(C)不断明显,胚芽基质残余(GM)不断减少,29~32周、32~35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5~37周和足月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9例脑损伤早产儿中,常规MRI、DWI及SWI比较,检出颅内出血病例数分别为35、23、28例,检出率分别为71.43%、46.94%和57.14%,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WI序列较常规MRI及DWI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常规MRI、DWI及SWI 比较,发现颅内出血病灶数分别为85、70和106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出血灶。SWI发现出血灶的部位,其中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颅内脑外发生率分别是:50.0%、39.62%、10.38%,出血灶最常见部位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常规MRI、DWI和SWI对颅内出血不同部位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WI与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检出微出血病例数分别是19、12、8例,检出率分别是38.77%、24.48%、16.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发现微出血灶的数量分别为32、20和17个,检出数比较差异明显;SWI对早产儿微出血灶检出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脑室室管膜下、大脑实质和基底节,小脑较少,检出率分别是37.50%、28.13%、31.25%、6.25%、0.00%。出血部位仅发生在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和颅内脑外的3组早产儿分别是9、7、6例,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振幅振合脑电图(aEEG)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胎龄37周早产儿的常规MRI和SWI序列,影像信号未见明显不同,但SWI的MinIP图可清晰显示常规MRI不能显示的脑内小静脉影;MRI图像上早产儿脑发育成熟程度和出生胎龄有关,其中髓鞘化程度(M)和胶质细胞迁移带(B)较脑皮质卷曲程度(C)和胚芽基质残余(GM)发育成熟更慢。SWI 比常规MRI序列在脑损伤早产儿中能检出更多颅内出血的病例、病灶、微出血病例和微出血灶数目,有显着的诊断优势。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不同的出血部位对脑损害的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第三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和后期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探讨aEEG联合SWI在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予aEEG检测,纠正胎龄37周行磁共振常规和SWI检查,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复查头颅MRI,同时进行Gesell量表神经发育学评估。分析比较正常和脑损伤早产儿两组NBNA、Gesell量表总分以及具体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以NBNA和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作为早产儿预后的标准,将所有早产儿重新分为预后正常和异常两组,其中NBNA正常组30例,异常组47例;DQ正常组36例,异常组41例。分析早期aEEG联合头颅MRI结果和后期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判断判断其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脑损伤早产儿组的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的结果(39.87±2.63和82.30±15.14)和脑损伤组(35.13±5.72 和 75.42±11.33)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具体的大运动评分(92.34±14.23)和脑损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四个方面(70.13±15.02、77.34±13.23、83.06±19.36、77.06±14.45)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5例SWI检查确诊的颅内出血早产儿,纠正胎龄3月复查,其中24例出血灶消失,7例出血灶减小。所有早产儿以NBNA和Gesell结果作为标准,重新分为预后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比较,aEEG的上边界电压、下边界电压、窄带宽度和CFM评分四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纠正3月Gesell量表结果做为预后结果,aEEG、SWI、aEEG+SWI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2.3%、48.9%、85.7%,特异度分别为80%、60%、9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545、0.876。aEEG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SWI(P<0.05)。单独SWI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差。与aEEG和SWI单独检测比较,aEEG联合S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大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发育落后于非脑损伤早产儿。单独头颅SWI序列对早产儿脑损伤预测价值不高。早期aEEG联合头颅SWI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作为脑损害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李玉萍[10](20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2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及有效预防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胆红素脑病患儿早期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措施去减少胆红素脑病患病率及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湖北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9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对象按病因可分为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和新生儿非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母亲年龄)、实验室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低值、红细胞计数低值、网织红计数峰值、心肌酶)、结局指标(入院日龄、住院天数、总光疗时间、换血率、输血率、胆红素脑病患病率、病死率)进行临床分析,了解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根据患儿并发症情况(胆红素脑病典型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核磁结果报告异常)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非胆红素脑病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胆红素脑病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双人核对录入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结果用似然比(OR)和95%置信区间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数据完整并完成临床观察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295例,其中男生164例(55.6%),女生131例(44.4%),根据黄疸病因不同分别分为非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的202例(68.5%);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93例(31.5%),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溶血组患儿入院日龄、总光疗时间、住院天数、总胆红素峰值、血红蛋白低值、红细胞计数低值、网织红计数峰值、输血率及胆红素脑患病率与非溶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心肌酶、换血率及病死率与非溶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共收集湖北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符合诊断胆红素脑病患儿73例(24.7%),非胆红素脑病患儿222例(75.3%);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峰值、新生儿溶血、感染、黄疸出现时间(≤1天,1-3天,≥3天)、代谢性酸中毒、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及黄疸干预时间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窒息缺氧病史、低蛋白血症及母乳喂养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黄疸出现时间、新生儿溶血、TSB峰值、感染、B/A及代谢性酸中毒属于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结论:(1)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取决于黄疸出现的时间、红细胞破坏程度及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黄疸出现越早,红细胞破坏越多,进展越快,病情越重,其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较非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早,入院日龄早,总胆红素峰值高,总光疗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胆红素脑病患病率增加,同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低于非溶血组,网织红计数高于非溶血组,输血率增加;(2)黄疸出现时间、新生儿溶血、总胆红素峰值、感染、B/A及代谢性酸中毒属于胆红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患病率及病死率。

二、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440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440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
    1.2 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定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3 分组
        2.1.4 诊断标准
        2.1.5 其他相关因素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2.2.2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ABE影响因素(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
    3.3 ABE影响因素(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
    3.4 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血红蛋白与ABE的关系
    4.2 生化指标与ABE的关系
    4.3 各种伴随疾病与ABE的关系
    4.4 喂养方式与ABE的关系
    4.5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广州血红蛋白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ndHPFH中ZBTB7A-NURD参与HbF升高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T
前言
第一章 广州市血红蛋白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1 研究方法
    1.2 实验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1.5 不足与展望
    1.6 异常血红蛋白电泳及测序图
第二章 HBF升高人群HBG启动子近端测序结果分析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ZBTB7A协同NURD复合物参与非缺失型HPFH胎儿血红蛋白升高机制的初步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IVIG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红蛋白A、F与G-6-PD表达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2 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1.3 测定方法及原理
        1.3.1 胆红素浓度的测定
        1.3.2 G-6-PD的检测
        1.3.3 血红蛋白HbA和HbF质量浓度的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G-6-PD缺乏的发病率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与G-6-PD缺乏之间的相关性
    2.3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正常新生儿Hb和HbF质量浓度的比较
3 讨论

(8)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研究对象
    2.方法
        2.1 病例与样本
        2.2 实验分组
        2.3 检测项目和实验方法
    3.纳入标准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1.血型与性别
    2.溶血三项和不规则抗体试验
    3.其他相关检验指标水平
    4.4例Rh血型系统引起的HDN
    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溶血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不足之处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参编专着等情况
中英文单词缩写
致谢

(1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红素脑病与 P-糖蛋白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四、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440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4]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涂阳阳. 兰州大学, 2021(12)
  • [5]广州血红蛋白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ndHPFH中ZBTB7A-NURD参与HbF升高机制的初步探讨[D]. 江帆.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新生儿ABO溶血病IVIG的应用研究[D]. 段玉龙.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红蛋白A、F与G-6-PD表达的相关性[J]. 赖苑双,黎维丹,胡向国,查显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9(05)
  • [8]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指标分析[D]. 陈为俊. 青岛大学, 2019(03)
  • [9]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价值的应用研究[D]. 宋磊. 苏州大学, 2019(04)
  • [1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及胆红素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玉萍. 三峡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440例新生儿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