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长江入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的技术特点

从新长江入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的技术特点

一、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陈咏雪[1](2016)在《基于不同举牌动机下的被举牌上市公司经济后果案例研究》文中指出举牌的概念是证券业内人士的俗称,意指通过二级市场(也就是交易所市场)或协议转让买进某上市公司股票达到公司全部股票5%或5%的整数倍。近年来,资本市场举牌事件层出不穷,仅2014年就有46家公司被举牌。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总结和归纳,探索并购重组和战略性长期投资动机下的被举牌公司在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价值的变化,旨在为中国上市公司日后的举牌活动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别对并购重组和战略性长期投资动机下的两个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将举牌前后被举牌公司的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价值三个方面的经济后果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得知并购重组和战略性长期投资举牌动机下被举牌公司经济后果是否发生变化。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进行介绍;其次,相关概念及理论的概述,包括举牌的相关概述、协同效应理论、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概述;再次,是案例企业的背景介绍及案例分析部分,分别对并购重组、战略性长期投资动机下被举牌公司经济后果进行案例分析,包括案例背景、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结构、公司价值及结论与启示;最后得出结论,包括研究结论及不足。本文用案例研究法,以并购重组为动机的秦皇岛茂业举牌渤海物流和以战略性长期投资为动机的菱石投资公司举牌冀东水泥公司为例,对举牌公司动机进行分析,并对被举牌公司的经济后果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以并购重组和战略性长期投资为举牌动机的行为可以优化目标公司资源配置、公司治理结构,并可以提升公司价值,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举牌活动提供启示与借鉴。

王习农[2](2004)在《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其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而任何国家在这一国际大趋势下无动于衷都无异于自甘落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加入WTO,又为我国面向全球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如何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如何应对,从而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走向开放,将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正是以开放经济中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为主线,通过建立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全面研究当前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和政府行为取向问题。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导论:主要是在说明论文选题背景和国内外跨国并购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简要说明全文的主体结构和框架构思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确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第一章,跨国并购实践及理论: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指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即国际投资以跨国并购投资为主。同时,在总结全球跨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开放经济内涵,给出跨国并购概念,分析跨国并购实质,梳理当前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以国内企业并购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吸收利用并加以创新。本章对跨国并购和跨国新建两种FDI方式加以比较,进而说明在总体上跨国并购优于跨国新建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原因。第二章,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MCCAT):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是在评价利用国际各种跨国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理论创新,目的在于架构解释跨国并购动因的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本章核心观点在于: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企业试图利用自身竞争优势通过企业并购或跨国并购去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和持久利润。本理论以企业客观存在市场竞争优势为前提,提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概念和函数,分析形成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探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构成、作用和选择方法,并以此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战略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为战略重点,以合作性战略、进攻性战略、防御性战略、宏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战略方式。以下四章则以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分别展开论述。第三章,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本章以合作性战略为指导,在归纳我国企业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外国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和现状,指出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重新定位,进而提出我国企业<WP=4>制度和机制创新的构想。同时强调在外资并购大举进攻的挑战下,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并购进程,快速形成规模经济的必然趋势。在知识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作相应调整。最后,阐述通过打造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我国产业竞争力进而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问题。第四章,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本章以进攻性战略为指导,在分析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动因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我国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技术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跨国并购与企业外部环境:本章以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指导,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着力从政府管理、法律、金融和市场等四方面探讨如何为开放经济中我国企业构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章,跨国并购与经济安全:本章以防御性战略为指导,重点论述跨国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防范、企业跨国并购防御、民族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和其他国际风险防范与控制等几方面内容,旨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树立风险防范和经济安全意识,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研究表明,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只有适应开放经济的要求,通过主动引进外资并购和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通过重塑宏观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运行条件,不断增强经济安全意识,从而面向世界、面向开放、面向未来,确立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和改革,积极打造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才能快速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吴风来[3](2003)在《基于企业性质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绩效普遍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研究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理论界对公司绩效的研究多关注于公司治理因素,很少有基于企业性质探讨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以企业性质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上述关系,并提出完善股权结构的建议,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 本文回顾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的文献,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从企业产权性质,最终股权结构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首先,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产权性质为出发点对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接着,本文详尽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内在特征,提出了最终股权结构概念,分析了不同最终产权所有者对绩效的影响,最终股权结构下的控股模式对绩效的影响,并建立了国有上市公司最终产权所有者下的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最后,根据我国转轨经济的特征,把市场结构引入到研究的领域。系统分析了股权结构、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了我国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内在统一关系。 本文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先后解剖了四通、夏利和天发公司,以案例研究的方法分别从三个角度实证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这样较好地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谢曙光[4](2004)在《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及其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1999年12月进行的国有股减持行动遭遇失败后,2001年6月我国政府再次施行通过国内股票市场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政策,由于其以市价作为减持价格和以筹集社保资金为主要目的而最终再次遭遇失败。伴随着这次国有股减持从开始施行到暂停实施直至最终停止通过国内股票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演变过程,国内学术界、证券界及其他各方展开了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诸多问题的大讨论。尽管讨论的焦点一开始集中于国有股减持,但随着各方讨论的不断升级和市场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股权分裂制度是我国股票市场诸多矛盾的根源所在,继而讨论的焦点转向“股份全流通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类别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非对称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及其治理研究”为题,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基于现金股利的投资收益非对称问题,并从理论上规范分析导致这种非对称现象的根源——股权分裂制度及其种种重大危害,为消除这些危害,继而全面而系统地探讨治理投资收益非对称的根本对策——股份全流通改革相关问题。在本论文的研究中,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以比较分析和制度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着“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这一主线,厘清并描述了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及其治理研究的逻辑框架。在第一章中,在综述股票市场功能理论和诺斯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以制度决定功能的思想构建了一个理论解释模型,希望以此对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作出合理的解释。在第二章中,首先根据对美国学界有关流通性折价理论及其经验研究和法院判例依据,并运用IPO方法对中国B股市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权的流通性折价进行经验研究,将其与同一研究方法下美国股市的流通性折价经验结论进行对照,从而确定包括A股和B股在内的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权流通性折价的相对合理基准,在此基础上最后估算出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正常溢价基准。在第三章中,首先运用上述基准将流通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成本区分为正常部分和超额部分,进而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投资收益率比较区分为正常非对称和不正常非对称两种情形。然后,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我国股市严重的不正常投资收益非对称进行实证分析,即既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比较的角度进行总体性揭示,又从国有股股东、社会法人股股东和外资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股东比较的角度进行结构性揭示,还从不同所有制股东控股上市公<WP=10>司的角度进行整体性揭示。在第四章中,以第一章围绕制度决定功能思想构建的理论解释模型,同时运用股票市场功能理论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的成因与本质进行了深入诠释,具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力。第五章对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进行了危害性分析。投资收益非对称是问题的表象,而股权分裂制度则是问题的本质。探讨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的危害性,必须紧紧抓住中国股市股权分裂制度这个最主要矛盾,逐步剖析在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投资收益非对称所引致的种种重大危害,诸如违反“三公”原则,形成“特权市场”体制;扭曲并异化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市场价值观;导致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致使控制性大股东行为严重异化;酿成造假成风和恶意操纵,破坏证券市场正常秩序;隐藏潜在金融危机,危及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等等。为了消除危害并从根本上治理投资收益非对称,唯一正确的选择则是对股权分裂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实施股份全部可流通制度,也即股份全流通改革。在最后两章中,主要回顾了国内关于股份全流通改革的探索实践,以及从国有股减持到股份全流通的演变与争论,并对现有股份全流通改革的主要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从中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某些重要启示。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性全流通改革构想,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治理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这个新的综合性改革构想,具体包括政府作用,非流通股采取净资产定价方式,用计划方法解决市场问题,停发新股、存量改革与“中速到位”模式,以及包括严格监管上市公司、建立市场做空机制、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并营造市场稳定舆论环境的一个积极的协调工程。这是一个包括在转轨时期尊重历史和现实、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适当搭配计划与市场手段、内涵“大道至简”哲学思想和强调协调体系的“新综合”框架。

赵宏[5](2003)在《公司购并风险的预警管理》文中认为公司购并伴随了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始终,在西方的商业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进步,以公司购并为主的资本运营方式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公司购并正越来越成为一项高风险经济活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风险;而目前对购并失败的研究还未见有较系统的学术成果,尚缺乏专门研究失败的方法论,没有把公司购并失败放在一个系统中去研究,对导致购并失败各种因素的结构性作用也缺少研究,造成实际购并操作中缺乏减少失败的系统理论与实践指导;本论文针对当前我国公司购并的实际情况,从购并主体公司的角度,利用预警管理的思想与原理,构建公司购并过程中的风险预警预控管理体系,从而降低公司购并的失败概率,最终减少由于公司购并失败而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伤害。 本论文以公司购并活动中的购并主体公司风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公司购并过程中的尽职调查阶段、交易接管阶段、购并整合阶段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预警管理理论的原理与思想,建立了公司购并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对象、组织、目标体系,在公司购并风险因素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购并过程中的系统预警管理指标,构建了主成份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构建了公司购并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对策体系,并给予了具体运用的实例。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是: 1、提出了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的思想。 2、对公司购并的主要过程及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严谨、系统的分析。 3、系统地阐述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系统的理论模型和运行模式,对其构建原则、运行模式、工作流程、方法体系给予了详细的描述。 4、探索了公司购并预警管理方法,设计了公司购并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引用了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评价。 5、建立了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的对策模型及风险和危机的管理方法。

宋慧勤[6](2001)在《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刘 辉[7](2001)在《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文中研究表明在反向收购中能够达成意原的,一般是这样一种情况:被收购方是传统行业企业,成长性低,赢利能力差,但现金充裕;而收购方是新兴行业企业,成长性高,赢利能力强,但现金稀缺。反向收购龙其适用于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不同举牌动机下的被举牌上市公司经济后果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证券市场举牌的相关概述
        2.1.1 举牌的涵义
        2.1.2 举牌的动机
        2.1.3 举牌收购标的的特征
        2.1.4 证券市场举牌方式
    2.2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及分类
        2.2.1 协同效应定义
        2.2.2 协同效应类型
    2.3 经济后果的相关概述
        2.3.1 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2.3.2 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理论
        2.3.3 公司价值的概念界定
第3章 并购重组动机下被举牌公司的经济后果研究
    3.1 案例背景
    3.2 资源配置的经济后果研究
    3.3 公司治理结构的经济后果研究
        3.3.1 股权结构变动情况
        3.3.2 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变动情况
        3.3.3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3.3.4 内控机制情况
        3.3.5 综合评价
    3.4 公司价值的经济后果研究
        3.4.1 托宾Q值
        3.4.2 资产运营效率
        3.4.3 盈利能力
        3.4.4 管理水平
        3.4.5 偿债能力
        3.4.6 成长性
        3.4.7 综合评价
    3.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4章 战略性长期投资动机下被举牌公司的经济后果研究
    4.1 案例背景
    4.2 资源配置的经济后果研究
        4.2.1 定向增发的筹资行为
        4.2.2 定向增发后的投资行为
    4.3 公司治理结构的经济后果研究
        4.3.1 股权结构变动情况
        4.3.2 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变动情况
        4.3.3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4.3.4 内控机制情况
        4.3.5 综合评价
    4.4 公司价值的经济后果研究
        4.4.1 托宾Q值
        4.4.2 资产运营效率
        4.4.3 盈利能力
        4.4.4 管理水平
        4.4.5 偿债能力
        4.4.6 成长性
        4.4.7 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及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
    二、国内外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现状与评述
    三、论文的实践意义
    四、论文的主体结构与框架构思
    五、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六、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全球跨国并购发展实践及理论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并购
        一、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二、 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三、 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及趋势
        四、 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与跨国并购
    第二节 跨国并购的概念
        一、 企业并购
        二、 跨国并购
        三、 跨国并购类型、方式、模式与方法
    第三节 跨国并购实质分析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三、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四、 从企业控制权转换和企业产权角度分析跨国并购实质
        五、 跨国并购实质概括
    第四节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一、 跨国并购微观动因理论概括
        二、 跨国并购宏观动因理论概括
        三、 跨国并购微观、宏观动因理论简评
    第五节 以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之比较分析跨国并购效应
        一、跨国并购正效应分析
        二、跨国并购负效应分析
        三、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之间的选择
第二章 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竞争优势
        一、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二、 企业存在竞争优势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节 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概念、函数及作用机理
        一、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概念及函数
        二、 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构成分析
        三、 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企业竞争优势双向转移
    第三节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选择
        一、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概念
        二、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选择
        三、 由知识要素形成的竞争优势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四节 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评价
        一、以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跨国并购理论和实践简释
        二、评论
        三、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跨国并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五节 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与中国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
        二、跨国并购时代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跨国并购时代我国企业发展战略
第三章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
    第一节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动因分析
        一、 外部因素
        二、 国内因素
        三、 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 对中国企业存在的竞争优势排序的统计考证
    第二节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现状
        一、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二、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或类型
        三、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特点
    第三节 外资并购与国有企业制度、机制创新
        一、 外资并购中的“表象并购”问题探析
        二、 外资并购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三、 外资并购与国有企业运行机制创新
        四、 规范经营,提高效益
    第四节 外资并购与中国企业规模经济形成
        一、 西方国家内部企业间并购的作用及其经验借鉴
        二、 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
        三、 企业集团合理规模的理论界定与途径选择
        四、 我国形成企业规模经济的政策取向
    第五节 知识并购与企业战略调整
        一、 知识经济时代与知识并购
        二、 知识并购的含义
        三、 外资对我国企业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并购
        四、 调整企业战略,尤其经营战略,构建以知识优势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第六节 外资并购与产业结构优化
        一、 外资并购中国产业状况
        二、 调整我国外资并购政策与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三、 未来外资并购我国产业趋势预测
        四、 在外资并购中逐步形成我国主导产业并相应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章 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
    第一节 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动因分析
        一、 推动我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的主导动因
        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有利环境
        三、 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利益驱动机制
        四、 外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 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现状
        一、 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的历史演进与趋势分析
        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目标公司的寻找及跨国并购操作
        一、 目标公司所在国宏观经济态势分析
        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目标企业的审查
        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入行业选择
        四、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入地区选择或区位选择
        五、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促进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
        一、 发达国家企业跨国成长轨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二、 企业层面上的对策措施
        三、 政府层面上的对策措施
        四、 保持清醒头脑,稳步跨国并购
第五章 跨国并购与企业外部环境
    第一节 跨国并购与政府管理
        一、 国外政府对跨国并购的规制与管理
        二、 我国对跨国并购的政策现状及问题
        三、 调整我国宏观规制管理政策应对跨国并购
    第二节 跨国并购与法律环境
        一、 发达国家法律与跨国并购
        二、 我国跨国并购法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 构建和完善我国法律环境应对跨国并购
    第三节 跨国并购与金融环境
        一、 跨国并购中金融的作用
        二、 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并购的优势及投资银行功能的重新定位
        三、 构建与跨国并购相适应的金融环境
        四、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我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
        五、 我国金融机构参与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第四节 跨国并购与市场环境
        一、 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二、 推进外资并购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三、 培育和完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第六章 跨国并购与经济安全
    第一节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与防范
        一、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三、 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四、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措施
    第二节 跨国并购与保护民族经济
        一、 跨国并购下“民族经济”概念重新界定
        二、 跨国并购中我国民族经济面临的风险
        三、 “外资有限并购论”或“外资适度并购论”
    第三节 企业跨国并购防御
        一、 企业跨国并购防御概念
        二、 企业跨国反并购原因
        三、 企业跨国反并购技术
    第四节 企业风险国际化与风险控制及管理
        一、 企业风险国际化
        二、 学习风险控制与管理技术
        三、 按照国际惯例管理海外企业
        四、 跨国并购国际化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其他操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企业性质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2 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1.2.1 我国企业产权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1.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与想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的重点
    1.4.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5 本文研究的方法
1.6 本文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内涵
    2.1.1 产权理论的发展历史
    2.1.2 交易费用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外延
    2.2.1 最终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2.2.2 超产权理论与企业绩效
2.3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与成果
    2.3.2 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与成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产权性质与企业绩效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3.1.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性质状况
    3.1.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迁
    3.1.3 国有上市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
3.2 企业产权性质与绩效分析框架
    3.2.1 企业产权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2.2 股权结构的变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2.3 不同产权性质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3 实证分析
    3.3.1 样本与绩效变量的选取
    3.3.2 静态下企业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3.3 动态下企业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3.4 企业性质下的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最终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4.1 最终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新假说
4.2 我国上市公司最终股权结构分析
    4.2.1 我国上市公司最终股权结构的特点
    4.2.2 最终股权结构的分类
4.3 最终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4.3.1 不同最终股权结构的绩效比较
    4.3.2 最终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4.3.3 最终股权结构下控制模式对绩效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轨经济中的股权结构与市场结构
5.1 转轨经济中的股权结构与市场结构
5.2 我国市场结构的状况
5.3 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
    5.3.1 国家直接控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5.3.2 国家间接控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5.3.3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5.4 股权结构与市场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关系
    5.4.1 基于股权结构下的公司规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5.4.2 基于公司规模下的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研究
6.1 案例一:企业产权性质
6.2 案例二:最终股权结构
6.3 案例三:股权结构与市场结构 第七章 本论文建设性意见
7.1 股权结构的构建
7.2 外部环境的建设 第八章 本文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8.1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4)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0 绪论
    0.1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问题的提出
        0.1.1 一个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案例:“用友软件”
        0.1.2 一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案例:“盐田港A”
        0.1.3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问题的提出
    0.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0.2.1 “投资收益非对称”概念界定
        0.2.2 制度与制度分析
        0.2.3 “股权分裂制度”概念界定
        0.2.4 “股份全流通”概念界定
    0.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3.1 关于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研究文献简述
        0.3.2 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
        0.3.3 关于流通性折价研究文献
    0.4 研究思路、逻辑与结构
    0.5 本论文创新点
1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理论基础与解释模型构建
    1.1 股票市场功能理论文献综述
        1.1.1 国外学者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理论的观点
        1.1.2 国内关于股票市场功能理论的实践与争论
    1.2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1.2.1 制度理论
        1.2.2 制度变迁理论
        1.2.3 国家与意识形态理论
    1.3 理论解释模型构建:股市功能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的有机结合
        1.3.1 股票市场功能理论在分析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中的应用
        1.3.2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在分析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中的应用
        1.3.3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一个理论解释模型构建
    1.4 小结
2 中国IPO正常溢价的合理估计:一个流通性折价研究方法
    2.1 流通性、流通性折价与资产定价的内涵
    2.2 关于美国股市流通性折价研究
        2.2.1 IPO方法及其经验研究
        2.2.2 限制性证券方法及其经验研究
        2.2.3 可比性公司方法及其经验研究
        2.2.4 对三种流通性折价估算方法的简要评价
    2.3 从美国股市经验估算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合理溢价
        2.3.1 运用IPO方法研究中国B股公司流通性折价的经验证据
        2.3.2 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权流通性折价的合理基准
        2.3.3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正常溢价净倍数与超额溢价净倍数的确定
    2.4 小结
3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实证分析
    3.1 中国股市两大类别股东的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
        3.1.1 流通股股东的正常投资成本与实际投资成本
        3.1.2 非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成本形成
        3.1.3 两大类别股东投资收益的构成
    3.2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总体性分析
        3.2.1 两大类别股东之间的投资收益分析
        3.2.2 正常投资成本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投资收益率比较
        3.2.3 实际投资成本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投资收益率比较
    3.3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结构性分析
        3.3.1 中国股市历年来股本结构与不同类别股东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
        3.3.2 正常投资成本下流通股股东与其他类别股东投资收益率比较
        3.3.3 实际投资成本下流通股股东与其他类别股东投资收益率比较
    3.4 不同所有制股东控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非对称分析
        3.4.1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整体投资收益非对称分析
        3.4.2 外商投资上市公司整体投资收益非对称分析
        3.4.3 公有制控股上市公司整体投资收益非对称分析
    3.5 小结
4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的理论解释
    4.1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的成因:成本收益分析
        4.1.1 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类别股东投资成本不合理差异形成
        4.1.2 股票市场投资功能缺失:类别股东投资收益差异具体形成
    4.2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的本质:功能偏差与制度缺陷
        4.2.1 中国股票市场产生的背景与股权分裂制度的形成
        4.2.2 功能偏差导致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
        4.2.3 制度缺陷决定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
    4.3 小结
5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危害性分析
    5.1 违反“三公”原则致使股市蜕变成为“特权市场”体制
    5.2 扭曲异化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价值观
    5.3 导致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致使大股东行为异化
    5.4 酿成造假成风和恶意操纵破坏正常秩序
    5.5 隐藏潜在金融风险危及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5.6 小结--消除危害实施治理:股份全流通改革为根本道路
6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治理:股份全流通改革的探索、争论、方案与启示
    6.1 关于股份全流通改革的探索经验
        6.1.1 国有股减持实践的经验教训
        6.1.2 转配股上市流通的成功经验
    6.2 关于股份全流通改革的理论争论
        6.2.1 非流通股的暂不流通问题
        6.2.2 国有股减持与股份全流通的关系
        6.2.3 当前关于国有股减持与股份全流通的争论
    6.3 国内股份全流通改革讨论方案的比较分析
        6.3.1 中国证监会公布国有股减持大类方案简要回顾
        6.3.2 目前股份全流通改革讨论方案综述与比较
    6.4 股份全流通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积极启示
    6.5 小结
7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治理:一个新的股份全流通综合改革构想
    7.1 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治理:一个新的股份全流通综合改革构想的提出
    7.2 “新综合”改革构想的具体要素
        7.2.1 要素之一:政府
        7.2.2 要素之二:价格
        7.2.3 要素之三:方法
        7.2.4 要素之四:模式
        7.2.5 要素之五:协调
    7.3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5)公司购并风险的预警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课题的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比较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2章 预警管理──公司购并风险的防火墙
    2.1 预警管理理论的介绍
    2.2 预警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
    2.3 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特征
    2.4 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实用功能
    2.5 预警管理对于公司购并风险控制的意义
    2.6 公司购并过程风险预警管理的总体思路
第3章 尽职调查阶段的风险分析
    3.1 尽职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3.2 尽职调查阶段的风险分析
第4章 交易接管阶段的风险分析
    4.1 交易与接管阶段的主要工作
    4.2 交易与接管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第5章 购并整合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
    5.1 购并整合阶段的主要工作
    5.2 购并整合阶段的风险分析
第6章 公司购并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对象、组织、目标与指标体系
    6.1 确定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的对象
    6.2 搭建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的组织机构
    6.3 制定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的目标体系
    6.4 公司购并风险因素细分与指标体系建设
第7章 公司购并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风险预警与对策体系
    7.1 预警技术的采用
    7.2 公司购并风险预警管理的对策体系
    7.3 公司购并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模
第8章 公司购并预警管理系统的应用
    8.1 购并公司与目标公司介绍
    8.2 预警管理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应用
    8.3 预警管理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收效
第9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我国民营企业及其上市途径的选择
    第一节 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一、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变化
        二、 我国民营企业逐步壮大
        三、 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第三次创业
        四、 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障碍
    第二节 我国民营企业上市途径的选择
        一、 民营企业的新抉择——上市
        二、 民营企业具体上市方式的选择
第二章 民营企业直接上市
    第一节 民企直接上市总览
        一、 民企直接上市的客观环境
        二、 民企直接上市的市场情况
    第二节 民企直接上市的案例
        小结
第三章 另辟蹊径——民营企业买壳或借壳上市
    第一节 买壳与借壳的理论分析
        一、 买壳与借壳释义
        二、 买壳借壳的运作
    第二节 民企借壳上市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一、 应政策,寻找对策
        二、 我国证券市场的壳资源丰富
        三、 民营企业借壳--相得益彰
    第三节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行为分析
        一、 民企借壳上市概览
        二、 2000年再度兴起的“国退民进”
    第四节 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的利弊分析
        一、 利益分析
        二、 弊端分析
    第五节 三起民企买壳案例的操作比较
        一、 目标方的共性
        二、 收购三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操作手法大不相同
        小结
第四章 民企国内创业板(二板)上市
    第一节 民营企业与创业板市场
        一、 我国的二板市场--创业板
        二、 民营企业将成创业板市场主体
        三、 创业板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四、 民营企业有助规范创业板市场发展
    第二节 民营企业创业板上市具体对策
        一、 有步骤、有策略的备战创业板
        二、 避免陷入的误区
        小结
第五章 民营企业海外上市融资
    第一节 民企海外上市概览
        一、 合适我国民企的主要海外证券市场
        二、 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政策
    第二节 海外融资成功的案例
        一、 北京世纪永联软件公司在美成功上市
        二、 金蝶软件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7)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反向收购的基本逻辑
反向收购的技术特点
    一、反向收购中资产结构的循环变化
    二、反向收购中杠杆原理的运用
    三、反向收购中的一般适用性及资产优势的形成
反向收购案例:新长江集团入主华联商城
    一、被收购方华联商城的壳资源分析
        1股本结构
        2.业务利润构成
        3.股东持股结构
    二、收购方新长江集团的基本状况
    三、并购过程分析
    四、并购过程的技术特点
    五、并购后的效果评价

四、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不同举牌动机下的被举牌上市公司经济后果案例研究[D]. 陈咏雪. 沈阳工业大学, 2016(06)
  • [2]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 王习农.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3)
  • [3]基于企业性质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研究[D]. 吴风来. 浙江大学, 2003(03)
  • [4]中国股市投资收益非对称及其治理研究[D]. 谢曙光. 复旦大学, 2004(01)
  • [5]公司购并风险的预警管理[D]. 赵宏.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
  • [6]民营企业上市途径分析[D]. 宋慧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01)
  • [7]从新长江入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技术特征[J]. 刘 辉. 证券市场导报, 2001(01)

标签:;  ;  ;  ;  ;  

从新长江入驻华联商城看反向收购的技术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