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苄酯的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石月丹,孟昊[1](2015)在《铁系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文中研究指明以自制铁系固体超强酸Fe2O3/S2O2-8为催化剂,异戊醇和丁酸为原料合成丁酸异戊酯,同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4∶1,催化剂用量为1.2 g(反应混合物的5.84%),带水剂(甲苯)用量为10 m L,反应时间为2.0 h,酯化率可达95.83%。催化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催化活性高并可适当回收重复使用。
杜欢[2](2015)在《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文中指出正辛酸甲酯是一种具有强烈酒香、水果香和柑橘香气的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是中国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食用香精和日化香精的调配。同时,正辛酸甲酯是合成化妆品以及药物等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也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柴油的潜在替代品。正辛酸甲酯潜在的市场需求使它的合成制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正辛酸甲酯制备时存在着副反应多,催化剂回收困难,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在人类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和相关法律法规日趋严格的今天,开展正辛酸甲酯的清洁制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制备不同类型的酸性离子液体体系,并以其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正辛酸甲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催化体系中的催化反应过程,考察了催化剂的酸性与催化活性的相关性,以及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其他脂肪酸酯的合成提供参考。第二章合成了一系列多磺酸基Br(?)nsted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并对其结构及活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酸性。其中,四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N,N’,N”,N’”-四丙磺酸基六亚甲基四胺四硫酸氢盐([TshxH][HSO4]4)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3mmol,醇酸物质的量比7.5:1,反应时间2.5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4.8%。优化条件下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活化能为24.61kJ/mol。微波辅助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3mmol,醇酸物质的量比7:1,微波功率400W,反应时间35min,温度353K。在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6.2%。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合成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较高的酯产率,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具有一定的非热效应优势。第三章考察了以[HSO3-pmim]+(1/2Zn2+)SO42-为代表的Br(?)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离子液体的Br(?)nsted酸和Lewis酸的协同效应,是其具有高活性的原因之一。以[HSO3-pmim]+(1/2Zn2+)SO42-为催化剂,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7wt%,醇酸物质的量比6:1,反应时间2.0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5.4%。优化条件下,2.0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反应的活化能为33.66kJ/mol。第四章考察了以离子液体为载体制备的一系列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活性。研究表明,负载型离子液体[MIM-PSH]2.0-HPW12O40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强酸性和立体效应是其具有高活性的原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4wt%,醇酸物质的量比8:1,反应时间3.0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2.5%。优化条件下,3.0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反应的活化能为32.09kJ/mol。离子液体固载型杂多酸[MIM-PSH]2.0HPW12O40催化反应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有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第五章考察了以离子液体为载体制备的一系列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型催化剂的活性。研究表明,[MIM-PSH]2.0H2PVMo11O40催化剂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其为催化剂,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8wt%,醇酸物质的量比7:1,反应时间3.0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5.6%。优化条件下,3.0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反应的活化能为30.32kJ/mol。
胡毓元[3](2014)在《尼泊金乙酯(丁酯)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尼泊金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防腐剂,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其他领域。其中,尼泊金乙酯及丁酯的合成研究最受人关注。本文以寻找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为目的,对尼泊金乙酯(丁酯)产品的合成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无水乙醇(正丁醇)为原料,筛选出甲苯-4-磺酸为催化剂,无水乙醇(正丁醇)为合成尼泊金乙酯(丁酯)的带水剂。探讨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尼泊金乙酯(丁酯)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对尼泊金乙酯(丁酯)反应条件进行优化。(1)合成尼泊金乙酯的适宜反应条件:以0.02mol对羟基苯甲酸计,n(无水乙醇):n(对羟基苯甲酸)=3:1,m(甲苯-4-磺酸):m(对羟基苯甲酸)=0.12:1,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该条件下,尼泊金乙酯收率达90%以上。(2)合成尼泊金丁酯的适宜反应条件:以0.02mol对羟基苯甲酸计,n(正丁醇):n(对羟基苯甲酸)=4:1,m(甲苯-4-磺酸):m(对羟基苯甲酸)=0.12:1,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h。该条件下,尼泊金丁酯收率达99%以上。然后,合成了甲苯-4-磺酸钙、甲苯-4-磺酸钡、甲苯-4-磺酸镧、甲苯-4-磺酸锌和甲苯-4-磺酸铜五种甲苯-4-磺酸金属盐,并用热重分析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甲苯-4-磺酸金属盐催化合成尼泊金乙酯(丁酯)的催化活性,确定甲苯-4-磺酸铜为催化剂,对合成尼泊金乙酯(丁酯)反应条件进行优化。(1)合成尼泊金乙酯的适宜反应条件:以0.02mol对羟基苯甲酸计,n(无水乙醇):n(对羟基苯甲酸)=3:1,m(甲苯-4-磺酸铜):m(对羟基苯甲酸)=0.5: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h。该条件下,尼泊金乙酯收率达60%以上。(2)合成尼泊金丁酯的适宜反应条件:以0.02mol对羟基苯甲酸计,n(正丁醇):n(对羟基苯甲酸)=4:1,m(甲苯-4-磺酸铜):m(对羟基苯甲酸)=0.5:1,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h。该条件下,尼泊金丁酯收率达90%左右。此外,考察催化剂甲苯-4-磺酸铜的重复使用性并对其催化酯化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甲苯-4-磺酸铜催化剂连续使用5次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尼泊金乙酯(丁酯)的收率并无明显下降。最后,对合成的目的物用IR、1HNMR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和图谱解析,确定合成的产品即为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丁酯。测定产品的纯度、酸度、熔点、干燥失重和灼烧残渣,确定合成的产品均符合美国使用化学品法典(FCC)质量标准的要求。
史凯迎,鄢红玉,石洪波[4](2012)在《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甲烷磺酸铜作为合成丁酸异戊酯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丁酸0.167mol,醇酸物质的量比1.2∶1,甲烷磺酸铜用量0.125%(基于丁酸的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反应时间1.5~2.0h,环己烷5mL作带水剂,在回流温度下酯化率可达97.8%;与CuSO4.5H2O等其他几种Lewis酸相比,甲烷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酯化率仍达到93.0%以上。
朱健荣[5](2012)在《酸烯酯化合成乙酸叔丁酯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分析以及酸碱滴定等分析手段建立实验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以异丁烯和乙酸为原料,采用A,B,C三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酸叔丁酯,分别考察了反应压力,空速,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等工艺条件对合成乙酸叔丁酯的影响,并与A15催化剂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溶解异丁烯、叔丁醇的选择性影响不明显,在异丁烯为液态的情况下,反应压力对乙酸转化率、TBA选择性、低聚物选择性的影响很小,酸烯比、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显着;C催化剂的酯化效果是最好的,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为1.0~1.2MPa,空速4h-1,酸烯比4:1,反应温度17~23℃。此时异丁烯转化率可达到90%,乙酸叔丁酯选择性可达到90%,低聚物选择性低于10%。在乙酸原料中添加一定比例水或者叔丁醇,均可有效地抑制异丁烯低聚物的生成,从而提高乙酸叔丁酯的选择性。采用加叔丁醇的方法对提高TBA选择性,降低异丁烯低聚物选择性更为有效。原料中叔丁醇的适宜添加量为5.0~6.0%,此时TBA的选择性接近100%,异丁烯低聚物选择性可降至1.5%。对C、B、A以及A15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及B树脂的交换容量略大于C与A15树脂,而比表面积、酸强度则远远小于A15与C树脂;从酯化反应效果看,A15与C酯化反应效果优于A及B,说明比表面大、酸强度高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酯化反应效果;从性质分析看,四种树脂催化剂对于酯化反应活性的大小顺序是C≈A15>B>A,这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俞善信,刘美艳[6](2010)在《己二酸二丁酯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磺酸、无机盐、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和分子筛5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的研究进展,包括最佳酯化反应条件、酯化率、成本和腐蚀性等。
郭明翠,何学峰,谢樊成,朱新宝[7](2010)在《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耐寒性增塑剂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耐寒性增塑剂的用途,综述了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耐寒性增塑剂的催化合成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评。
俞善信,文瑞明,刘美艳[8](2009)在《合成丁酸异戊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评述了硫酸、甲烷磺酸盐、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化聚氯乙烯树脂、六水三氯化铁、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氯化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五水四氯化锡、二水氯化亚锡、三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铜、硫酸铁复盐、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硫酸钛、钛酸四丁酯、硫酸高铈、硫酸锆、壳聚糖硫酸盐、一水硫酸氢钠、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脂肪酶等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的合成方法.
朱国华,李建华,施磊[9](2009)在《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合成丁酸异戊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以正丁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多聚磷酸和Gemini表面活性剂为混合催化剂合成丁酸异戊酯。探讨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得出了较优的反应条件:醇酸摩尔比为1:1,当正丁酸用量为0.35 mol时,混合催化剂多聚磷酸和Gemini表面活性剂用量分别为2.5 g和0.5 g,反应温度110~125℃,反应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1.2%。
邓斌,王存嫦,徐安武[10](2008)在《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丙二酸二乙酯》文中指出以甲烷磺酸铜作催化剂,丙二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丙二酸二乙酯。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甲烷磺酸铜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当丙二酸的加入量为0.1 mol,醇酸摩尔比为2.5:1,催化剂用量为1.5%(基于丙二酸的摩尔分数),回流反应时间2.0 h,带水剂甲苯用量为10 mL 的优化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5%。与 FeCl3等 Lewis 酸催化剂相比,甲烷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后甲烷磺酸铜经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重复使用,无需再生,兼有均相与多相催化剂的优点。
二、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苄酯的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苄酯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铁系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
1. 1主要仪器及试剂 |
1. 2催化剂的制备[15] |
1. 3酯的合成 |
2结果与讨论 |
2. 1醇酸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
2. 2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2. 3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
2. 4带水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2. 5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 |
2. 6产品分析 |
3结论 |
(2)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正辛酸甲酯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固体酸催化法 |
1.2.2 离子液体催化法 |
1.2.3 相转移催化法 |
1.2.4 生物酶催化法 |
1.2.5 微乳体系法 |
1.2.6 超声辅助法 |
1.2.7 微波辅助法 |
1.3 论文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2.2 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 |
2.2.3 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 |
2.2.4 正辛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表征 |
2.3.2 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比较 |
2.3.3 常规条件下[TshxH][HSO_4]4在正辛酸甲酯合成中的应用 |
2.3.4 微波辅助条件下[TshxH][HSO_4]_4在正辛酸甲酯合成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Bronsted-Lewis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2.2 Br(?)nsted-Lewis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表征 |
3.2.3 Br(?)nsted-Lewis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 |
3.2.4 Br(?)nsted-Lewis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的动力学模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Br(?)nsted-Lewis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表征 |
3.3.2 Bronsted-Lewis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研究 |
3.3.3 [HSO_3-pmim]~+(1/2Zn~(2+))SO_4~(2-)在正辛酸甲酯合成中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2.2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的制备与表征 |
4.2.3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 |
4.2.4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的动力学模型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的表征 |
4.3.2 不同配比的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催化活性研究 |
4.3.3 [MIM-PSH]_(2.0)HPW_(12)O_(40)在正辛酸甲酯合成中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5.2.2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的制备与表征 |
5.2.3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 |
5.2.4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的动力学模型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的表征 |
5.3.2 不同配比的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催化活性研究 |
5.3.3 [MIM-PSH]_(2.0)H_2PVMo_(11)O_(40)在正辛酸甲酯合成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尼泊金乙酯(丁酯)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尼泊金酯的概述 |
1.2 尼泊金酯合成研究进展与评述 |
1.2.1 浓硫酸 |
1.2.2 离子液体 |
1.2.3 无机硫酸盐 |
1.2.4 路易斯酸 |
1.2.5 SO_4~(2-)/MxOy型固体超强酸 |
1.2.6 杂多酸及其固载化 |
1.2.7 维生素 C |
1.2.8 阳离子交换树脂 |
1.2.9 有机磺酸 |
1.3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2 尼泊金酯合成方法研究 |
2.1 反应机理研究 |
2.2 尼泊金酯的合成方法 |
2.2.1 主要设备及仪器 |
2.2.2 酯化反应装置 |
2.2.3 减压蒸馏装置 |
2.2.4 产品收率的计算 |
2.3 产品检测及结构表征 |
2.3.1 产品主要检测项目与方法 |
2.3.2 产品结构表征 |
2.4 小结 |
3 甲苯-4-磺酸催化合成尼泊金酯 |
3.1 实验部分 |
3.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
3.1.2 催化剂的制备及预处理 |
3.1.3 实验过程 |
3.1.4 催化剂筛选 |
3.1.5 带水剂筛选 |
3.2 反应条件优化 |
3.2.1 尼泊金乙酯反应条件优化 |
3.2.2 尼泊金丁酯反应条件优化 |
3.3 回收醇的套用 |
3.4 产品检测及结构表征 |
3.4.1 产品主要检测项目与方法 |
3.4.2 产品结构表征 |
3.5 小结 |
4 甲苯-4-磺酸金属盐催化合成尼泊金酯 |
4.1 实验部分 |
4.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
4.1.2 甲苯-4-磺酸金属盐的合成 |
4.1.3 实验过程 |
4.2 甲苯-4-磺酸金属盐的表征 |
4.2.1 热重分析 |
4.2.2 红外光谱分析 |
4.3 催化剂甲苯-4-磺酸金属盐的筛选 |
4.4 反应条件优化 |
4.4.1 尼泊金乙酯反应条件优化 |
4.4.2 尼泊金丁酯反应条件优化 |
4.5 催化剂甲苯-4-磺酸铜重复使用性研究 |
4.6 催化剂甲苯-4-磺酸金属盐催化机理探讨 |
4.7 产品检测及结构表征 |
4.8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酸烯酯化合成乙酸叔丁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酸叔丁酯的性质 |
1.3 酯化合成方法 |
1.3.1 酸醇酯化 |
1.3.2 酸醇酯化机理 |
1.3.3 酸烯酯化 |
1.3.4 酸烯酯化机理 |
1.4 酸醇酯化催化剂 |
1.4.1 浓硫酸 |
1.4.2 固体酸 |
1.4.3 固体超强酸 |
1.4.4 离子液体 |
1.4.5 单质碘催化剂 |
1.4.6 稀土金属氧化物 |
1.4.7 相转移催化剂 |
1.4.8 酶催化剂 |
1.5 酸烯酯化催化剂 |
1.5.1 磷酸与磺酸类 |
1.5.2 金属氧化物 |
1.5.3 金属硫酸盐类 |
1.5.4 负载杂多酸类 |
1.5.5 粘土类 |
1.5.6 沸石分子筛类 |
1.5.7 离子交换树脂 |
1.6 酯化反应生产工艺路线 |
1.6.1 传统生产工艺 |
1.6.2 连续式生产工艺 |
1.6.3 列管式反应器生产工艺 |
1.6.4 反应蒸馏工艺 |
1.6.5 膜技术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2.2 树脂的预处理 |
2.3 实验装置及流程 |
2.4 实验产物的分析方法 |
2.4.1 定性分析方法 |
2.4.2 定量分析方法 |
2.5 实验数据处理 |
2.6 小结 |
第3章 合成TBA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
3.1 空白实验 |
3.2 A催化下工艺条件研究 |
3.2.1 空速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2.2 压力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2.3 酸烯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2.4 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36. |
3.2.5 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 |
3.3 B催化下工艺条件研究 |
3.3.1 空速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3.2 酸烯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3.3 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3.4 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 |
3.4 C催化下工艺条件研究 |
3.4.1 空速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4.2 酸烯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4.3 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4.4 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 |
3.5 A、B、C与A15催化剂的对比 |
3.5.1 温度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3.5.2 酸烯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3.6 原料中加水加醇对反应的影响 |
3.6.1 在乙酸中加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6.2 在乙酸中加叔丁醇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3.7 A、B、C与A15的催化性质比较 |
3.7.1 交换容量测定 |
3.7.2 离子交换树脂滴定曲线 |
3.7.3 酸强度 |
3.7.4 其他指标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己二酸二丁酯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磺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
1.1 甲烷磺酸 |
1.2 对甲苯磺酸 |
1.3 氨基磺酸 |
1.4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2 无机盐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
2.1 无机氯化物 |
2.2 无机硫酸盐 |
3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
4 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
5 分子筛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
6 锆酸酯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
7 结语 |
(8)合成丁酸异戊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
1.1 甲烷磺酸盐 |
1.2 芳基磺酸 (盐) |
1.3 氨基磺酸 |
1.4 树酯 |
2 无机盐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
2.1 氯化铁及高分子负载氯化铁 |
2.2 氯化锡和氯化亚锡 |
2.3 三氯化铝 |
2.4 硫酸铝 |
2.5 硫酸铜 |
2.6 硫酸铁及其复盐 |
2.7 铁铵矾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 |
2.8 硫酸钛 |
2.9 硫酸高铈 |
2.1 0 硫酸锆 |
2.1 1 壳聚糖硫酸盐 |
2.1 2 一水硫酸氢钠 |
3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
4 杂多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
5 分子筛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
6 酶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
7 结束语 |
四、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苄酯的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系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J]. 石月丹,孟昊. 广州化工, 2015(20)
- [2]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D]. 杜欢. 浙江工商大学, 2015(05)
- [3]尼泊金乙酯(丁酯)合成研究[D]. 胡毓元. 郑州大学, 2014(02)
- [4]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的性能研究[J]. 史凯迎,鄢红玉,石洪波.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12(01)
- [5]酸烯酯化合成乙酸叔丁酯的研究[D]. 朱健荣.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6]己二酸二丁酯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J]. 俞善信,刘美艳. 塑料助剂, 2010(03)
- [7]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耐寒性增塑剂催化合成的研究进展[J]. 郭明翠,何学峰,谢樊成,朱新宝.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10(01)
- [8]合成丁酸异戊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俞善信,文瑞明,刘美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9]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合成丁酸异戊酯中的应用[J]. 朱国华,李建华,施磊.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9(02)
- [10]甲烷磺酸铜催化合成丙二酸二乙酯[J]. 邓斌,王存嫦,徐安武. 精细石油化工,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