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及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丁明春[1](2020)在《程序民主研究 ——熊彼特、达尔、哈贝马斯程序民主观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时代,民主既是一种政治价值,也是一种政府形式,对民主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然而,传统的民主理论普遍侧重于从宏观价值的角度阐释民主的内涵及意义,尤其关注掌握权力的主体是多数还是少数,却对民主统治的程序过程重视不够。程序民主本质上属于经验民主的范畴,它关注民主的实现过程与运行机制,重视对民主过程的描述性分析,将民主视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规则与机制,以促进民主价值、理念、目标等实体内容得到实现。同时,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通过民主程序所作的决定及其产生的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最符合正义要求的,但现代民主政治依然被大多数热忱的民主主义者视为实现民主价值以及理想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式。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主理论家倾向于从程序的角度阐释和理解民主,程序民主逐渐成为民主问题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分别作为当代西方三大主要民主流派——精英民主、多元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核心代表人物,他们都特别强调程序民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致力于摆脱传统民主理论所遗存的价值纷争,试图以一种相对中立的程序化的方式推进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拟在阐释程序民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对熊彼特的精英主义程序民主观、达尔的多元主义程序民主观以及哈贝马斯的商议性程序民主观进行评述分析,系统论述三种不同的程序民主观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核心内涵、形式特征以及实践条件等内容,进而对三种程序民主观进行深层次比较分析,以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主要的异同之处,并对程序民主的未来发展进行初步的思考。熊彼特精英主义程序民主观的核心在于竞争性政治选举。熊彼特认为,18世纪的古典民主学说所预设的“共同幸福”及“人民意志”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所谓“人民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理论的虚构。在熊彼特看来,人民的任务主要是选举政府而不是直接进行统治,民主政治最终只能是少数职业政治家的统治。也就是说,民主只是遴选政治精英的程序设计与制度安排,它只是一种选择政治领导人目的的途径或方式。一旦选举程序结束,普通民众便自行退出政治舞台,由被选举出来的职业政治家承担具体政治事务管理以及公共决策的责任。在熊彼特那里,民主选举过程本质上是竞争政治权力的过程,政治精英通过竞争选民的选票获得政治领导职位进而掌握政治权力,并以此维持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转。因此,熊彼特的程序民主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民主价值纠缠不清的争论,使得民主更加贴近现实的政治生活,从而更加具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达尔多元主义程序民主观的核心在于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在达尔看来,多元主义民主建立在多元共享的权力观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以相对独立的自治组织为载体,并主张以社会制约权力的多重少数人统治的过程。多元化的社会组织或利益集团通过与政府机构的互动合作与博弈,构成了表达民意、保障民权以及制约权力的重要力量。达尔认为,理想的程序民主具体体现为一系列民主程序标准和条件,包括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以及成年人的公民权,其程序民主理论的主旨在于围绕这些程序标准与条件构建一种具备现实基础的理想的程序民主制度。同时,达尔强调权利是民主统治过程的关键性构成要素,民主体制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利体制,从而使政治平等成为了程序民主重要的价值导向。由此,达尔的程序民主包含了自由、平等权利等实质性民主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的统一。哈贝马斯商议性程序民主观的核心在于理性协商与交往预设的制度化。与熊彼特和达尔不同,哈贝马斯在汲取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民主模式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通过理想的商谈与决策程序将二者融合起来构建了一种程序主义的规范民主模式。在哈贝马斯看来,商议性政治的程序构成了民主过程的关键环节,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共协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想的商谈环境为理性交往奠定了基础,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话语沟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由商谈,从而为公民意见或公共舆论的形成,以及交往权力转化为行政权力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实际上体现为一种双轨制的商议民主结构,既包括建制化商谈程序所主导的宪政民主政治,也包括非正式地发生于公共领域之中公民意见或公共舆论形成过程的商议政治,这一民主模式将商谈、对话、自我理解的话语及正义的话语交织在一起,为达成公正合理的结果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思想均体现了民主程序与实质相对分离、民主现实与理想相互依存,以及权力制约与权利保护并重的理论特质和实践逻辑。尽管如此,由于受到特定文化背景、所属民主流派思想观念以及各自生活阅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对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民主运转的核心过程、民主互动的理性基础、公民参与的层次范围以及民主共识的达成途径等方面的理解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具体来讲,关于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熊彼特和达尔倾向于坚持“以投票为中心”的竞争性选举,他们认为民主政治其实就是选举政治,民主政治运行中的选举程序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达尔强调在合理保障公民平等投票权的基础上,促进政府决策间接地体现选民的意志和利益;哈贝马斯则认为,投票选举并不足以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是通过协商与对话的方式实现的,“以对话为中心”才能体现民主实现形式的真意。关于民主运转的核心过程,熊彼特和达尔偏向于自由主义对民主过程的理解,认为民主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妥协过程,主要是通过利益交换来实现特定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达尔还特别强调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与妥协,以弥补个体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不足;而哈贝马斯更倾向于强调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商谈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充分的理性商谈与审慎互动,在合理保护个体利益的基础上有效维护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关于民主互动的理性基础,熊彼特和达尔侧重于强调个体理性,以追求和实现最大化的个体利益;在此基础上,达尔主张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来实现和维护个体公民的利益;而哈贝马斯更加强调公共理性的作用,致力于通过公共理性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决策方案。关于公民参与的层次范围,熊彼特强调公民参与仅限于投票选举政治领导人,具体的政治事务交给经由选举程序遴选出来的政治精英负责;达尔强调公民参与不应局限于选举政治领导人,还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力;哈贝马斯认为,商议民主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与理性商谈的基础之上,公共协商通过公民参与来维持运转,积极、普遍的公民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稳定运转的必要条件。关于民主共识的达成途径,熊彼特与达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偏好聚合,通过竞争性选举、投票等方式将个体偏好和利益聚集起来,以多数人的共识代替民主共识;同时,达尔主张个体公民通过加入社会组织或利益集团,以实现更加有效的利益或偏好聚合;而哈贝马斯则寄希望于通过转换偏好的方式获得共同的善,并认为普通公民在商谈与对话的基础上适时改变个体偏好更有利于培养独立人格以及达成民主共识。综上所言,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思想分别代表了当代西方精英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对于程序民主问题的理解与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程序民主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危机与困境。因此,在推进程序民主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促进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的融合,防止陷入程序至上主义的困境,还应当加强民主程序建设,构建完善的程序控权机制,以推进现代民主政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姚祥翔[2](2019)在《愿景、困境与启示:西方多元民主视野下的政治秩序》文中提出民主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秩序,两者皆是由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控制的集合。现代政治秩序反映了社会民主政治运行的状态,体现了民主的价值性、制度性和机制性。西方多元民主理论作为西方国家社会中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民主流派,对政治秩序的谋划值得细细梳理。西方多元民主期望对政治秩序运行引领政治平等的政治理念、设计权力制衡的政治制度和运行多元共治的政治控制,形成在多元社会下稳定运行的政治秩序。虽然西方多元民主在政治秩序上的愿景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西方传统代议制民主政治秩序的精英主义主导,构建多元共治主导的政治秩序运行结构。但是,鉴于西方多元民主理论本身在民主价值的偏离、民主制度的空想和民主机制的崩溃导致其政治秩序运行出现政治理念的空心化、政治制度的非中心化和政治控制的虚置化。西方主要民主国家在政治秩序运行上的困境充分表明,西方多元民主在政治秩序上的理论抱负和运行实践相距甚远。以民主引领和支撑政治秩序,使政治秩序运行于民主轨道,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形态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必然要求,是对过往建设所得成就的经验总结,是应对当前国内种种社会问题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逐渐转型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迅猛增生的社会成长对我国政治秩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西方多元民主视野下的政治秩序,在处理社会活力与国家能力之间关系上的探索,对当前我国政治秩序运行的影响有所启示。
韩德平[3](2019)在《罗伯特·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直以来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与传统的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不同,罗伯特·达尔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以社会制约权力思想。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从时代背景来看,20世纪以来西方的主权在民理论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的核心价值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判。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政府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此带来了政府行政权力的肆意扩张。从现实条件而言,美国有着良好的市民社会基础和蓬勃发展的利益集团。从理论渊源来看,孟德斯鸠对中间力量的看重、卢梭对人民主权的论述以及托克维尔对社会制衡思想的青睐,都成为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基于以上多种原因,达尔提出要实现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即实现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必须从社会角度入手,包括建立多元民主社会、多重独立的社会组织以及多头政体。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将一元化的权力观转变为多元化的权力观,丰富了传统民主理论,发展了权力制约思想。不仅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民主权力意识,也拓展了公民社会自由的空间,从而保障了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然而,达尔的社会制约权力思想忽视了社会制约的先决条件,也忽略了社会组织自主性的限度。同时,社会制约权力的实现方式大都是批评、建议等,相对比较温和,不具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制约权力的效果。尽管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思想的正当性和价值性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制约权力思想为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和路径。一方面,有助于调和政府与社会的对抗关系,社会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并不是要挑战政府的权威,削弱政府的能力,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社会自治的基础与能力,培养积极的公民的精神、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升社会自治的能力。如此才能最终形成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社会成为民主建设的积极力量。
董国香[4](2017)在《多元民主视域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公共决策机制的不断完善与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已经成为政治参与的趋向,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逐渐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理性的渠道。但是随着多元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渐形成,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决策的实践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主要问题在于由于利益表达渠道的限制造成参与决策的沟通机制缺少;由于信息公开机制的不完善、偏好整合机制的缺失造成参与决策信息片面化;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参与能力不足、政府垄断决策等造成参与决策的边缘化等。多元民主理论是西方多元社会发展中兴起的,该理论注重社会力量对政治参与的重要性,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是社会领域不同力量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互相竞争的表现,该过程体现了平等、自由、宽容的价值理念。在分析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状况的基础上,以多元民主理论的平等、自由与宽容理念为理论指导,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的路径完善,在公共决策议程设置阶段,参与偏好收集与聚合;在公共决策方案规划阶段,参与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在公共决策执行阶段,参与执行组织,进行决策的宣导、执行、沟通与监督;在公共决策方案评估阶段,参与决策评估、反馈决策信息、建议公共决策的修改或终结等。
蔡正道[5](2017)在《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评析》文中指出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是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和西方左翼政治思潮对代议制民主的攻击为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提供了时代背景。在论证逻辑上,达尔沿着规范研究路径和经验研究路径依次展开。在规范研究路径上,达尔逐一批判了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认为它们都忽视了社会的重要作用。在经验研究路径上,达尔通过对纽黑文市的调查研究,发现政治和经济资源的流动导致了政治权力的分散化,这就为多元民主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达尔进而又归纳出实现多元民主所具备的三个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政治文化条件。经济条件即需要一个能将各种资源分配到社会各群体的分散性的经济制度。政治条件就是政治资源要得到合理配置。政治文化条件就是公民应具有妥协和合作的精神。达尔多元民主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缓解了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人们对民主在观念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第二,他提出了社会制约权力的思想,重新强调了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但是,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本质上仍是一种精英主义民主,同时也存在着实现条件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言,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可以提供两个层次上的启示。在认识论层次上,达尔对理想的民主与现实的民主的区分,有助于从观念上正确认识民主,祛除以往对民主字面上的理解,防止直接民主与中国的高调对接。在实践论层次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满足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政治文化条件,着力发展和改善民生,培育公民文化,有序地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张艺烁[6](2016)在《达尔民主理论评析》文中研究说明美国着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理论。达尔在其代表作《论民主》一书中回顾了两千多年来民主发展的历史,确定了理想民主的四重标准,提出了实行民主的十大优点,论述了政治平等的必要性。同时阐明了现实民主国家所需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各种规模的民主进行了分类,比较了现代代议制多元民主较之古希腊民主和参与民主之间的优劣,最后提出了有利于民主发展的五个条件。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有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陷。达尔在《论民主》中关于多元民主的基本理念对于思考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杨雅莎[7](2016)在《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 ——以组织为视角》文中认为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是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誉为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正统。达尔的民主观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民主观,他将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作为其研究对象,以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为出发点提出了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并且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达尔注意到了美国多元社会这一现实背景,并指出利益的多元化和权力的多元化是多元社会的重要特征。利益的多元化使得人们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自愿成立或加入各式各样的组织,权力的多元化使得众多组织与国家共同分享权力变为可能。达尔认为组织将那些面对国家时影响力微乎其微的个人集聚起来,并且作为其利益表达的中介,在与其他组织讨价还价的基础之上形成多个社会压力点,从而影响国家制定出有利于本组织发展的政治决策。组织在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众多组织相互竞争的基础之上,达尔构建了这一种"多重少数人统治"的多元主义民主模式。据此,本文主要通过组织这一视角来探讨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20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发生剧烈变迁的时代,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美国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一系列背景推动民主理论的嬗变;第二部分介绍了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实质、理论支点以及制度形式等几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力图通过组织的视角对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进行细化分析,并指出组织的自身属性体现在其价值功效上,它的自身属性与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核心和主要内容都十分契合。第四部分阐述了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即重视社会力量——组织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单俊玲[8](2016)在《罗伯特·A.达尔民主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50年代,达尔的民主理论受当时美国行为主义思潮的影响,实证与经验色彩十分浓厚。但是到了70年代,随着政治哲学的复兴,达尔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理论的不足,在反思的基础上,他以政治哲学的思辨对此前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规范性的平衡。虽经历了一番曲折,但或许正因如此,达尔的民主理论才更加完善,既保持了价值追求,也满足了现实的需要。他将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区分研究,提出各自的判断标准与现实条件,更是实现了民主研究方法的跨越和创新。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达尔感受到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在权力、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多元化事实,因此,与此前理论家重视权力与宪法的作用不同,他更加重视社会的影响,提出了以社会制约权力的观点。众多的考察结果也显示出,政治生活中公民个体力量是如此弱小,而各类相对独立自治的利益集团与社会组织对政府决策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以组织为中介扩大参与和竞争便成为达尔多元民主的又一个重点。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达尔指出,多数人的暴政与少数人的专制都是很难出现的,因为权力的高度分散与多元化使得多数宗派难以产生,而少数人的力量要达到专制的水平更是不可能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早已不被接受,所以达尔提出了“多重少数人”统治的观点。达尔多以民主指称民主理论或理想民主,而以多头政体称呼现实中实施民主制度的国家。在考察现有多头政体的基础上,达尔提出了多头政体的具体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非完美的和一成不变的。在反思多数原则的缺陷和组织多元主义的困境之后,达尔提出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并且在后期提出实施经济民主,以促进政治民主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在现实世界中,达尔最关心的是非民主国家如何走向多头政体,以及多头政体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对此他都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道路。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将达尔的民主理论按照一定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形成达尔民主理论的完整体系。
张思琪[9](2016)在《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探究》文中提出民主理论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罗伯特·达尔作为多元民主理论的领军人物,他的理论学说是中西方学者研究民主理论都必须探讨的话题。达尔的多元民主思想形成于硝烟弥漫的二战时期,当时的美国政府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样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强烈需要民主思想的嬗变。达尔在吸取了麦迪逊式民主、平民主义民主、精英民主、功利主义等多种理论基础之上,在利益集团蓬勃发展、传统资本主义民主理论受到挑战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多元民主理论。他将民主分为理想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提出民主至少有十大好处,现代社会民主的主要类型是代议制民主,尽管它不完美,但却是最接近理想民主的形式。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体现出了美国民主政治模式及民主的运行实质,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并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能够得到民主政治制度的保障和民主发展条件的支持。但是达尔的多元民主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当利益集团控制着政府决策的时候,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就容易被忽视甚至是剥夺。总之,无论是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还是对其民主理论的缺陷做出的批评与完善,都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苏群[10](2015)在《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民主”是一个不朽的主题,是政治永恒的价值追求。在漫长而浩瀚的政治发展长河中,人们从未停止过追寻民主的脚步。自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开始,民主就以其不同的姿态和形式长存于世界政治发展之中。罗伯特·达尔是美国当代着名的政治学家,主要致力于西方政治民主理论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其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作为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民主在达尔的视角下有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的区分。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价值,达尔指出民主应当满足“五个标准”,而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达尔认为现代代议民主制是典型的政治民主形式,其思想实质最为接近理想民主的基本标准。多元主义民主实际上就是民主理想和民主现实之间的一种相互关联,现实的多元主义民主制度是符合民主理想标准的一种制度选择模式,而民主理想则能对民主制度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辨析。在对民主的具体研究中,达尔将多元主义民主看做是一种对民主理想的转化和实现,将民主价值和事实联系起来,形成了对美国现实制度和规则独具解释力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达尔认为,民主应当是一种“多重少数人的统治”,这是对传统民主形式的突破,并以此来区别于传统的民主观点。这种“多元的民主”深深根植于达尔生活的权力多元、利益分化的“多元的美国”,达尔深知这样的社会结构必然会影响政治上层建筑,由此他以多元利益集团为基础建构了对美国现代政治社会极具解释力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生动地诠释了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发展趋势,也揭示了西方政治民主的运行机制。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是在对传统民主理论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具体的民主标准和制度载体。从理论建构的角度上说,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他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理论假设,还在理论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对其思想进行了自觉的反思和修正,强调了“政治平等思想”和“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重要意义,在指出多元民主的具体困境的同时分析了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一套能够客观解释美国民主现实的规则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能反映和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元主义民主于美国的政治生态中衍生,达尔将这些程序性的政治规则系统化、理论化,最终形成的多元民主理论必然会对美国式的西方政治民主实践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从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进程来看,多元主义民主为那些渴望民主、追求民主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选择,启迪并且丰富了世界民主形式。
二、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及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程序民主研究 ——熊彼特、达尔、哈贝马斯程序民主观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梳理与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四、可能的创新及研究不足 |
第一章 程序民主基本理论阐释 |
一、程序民主的涵义 |
(一)民主概念的基本含义 |
(二)程序民主的概念内涵 |
(三)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 |
二、西方程序民主观念起源与思想演进 |
(一)古希腊时期程序民主观念的萌芽 |
(二)近代以来程序民主思想的演进 |
三、程序民主的特征 |
(一)程序民主的独立性 |
(二)程序民主的过程性 |
(三)程序民主的交涉性 |
(四)程序民主的公开性 |
(五)程序民主的公正性 |
(六)程序民主的稳定性 |
第二章 熊彼特的精英主义程序民主观 |
一、熊彼特精英民主的思想渊源 |
二、对“古典民主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
(一)对“共同福利”与“人民意志”的证伪 |
(二)对政治中人的本性的分析 |
三、作为一种“竞争政治领导权过程”的民主 |
(一)民主的现实:民主政治是政治家的统治 |
(二)民主的表征:为政治决策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
(三)民主的核心:竞争性的政治选举 |
四、民主价值与事实的相对分离 |
(一)民主的价值与方法:从“人民主权”到“民主选举” |
(二)民主的主体与形式:从“由谁统治”到“如何统治” |
(三)民主的实质与程序:从“实质民主”到“程序民主” |
五、程序民主成功运行的条件 |
(一)足够优秀的政治精英阶层 |
(二)政治决策的有效范围相对有限 |
(三)训练良好并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官僚队伍 |
(四)较强的民主自控能力 |
第三章 达尔的多元主义程序民主观 |
一、达尔多元民主思想的生成背景 |
二、对传统民主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
(一)对“麦迪逊式民主”的批判 |
(二)对“平民主义民主”的超越 |
(三)对“精英主义民主”的扬弃 |
三、作为一种“多重少数人统治过程”的民主 |
(一)民主的基础:多元共享的权力观 |
(二)民主的载体:相对独立的自治组织 |
(三)民主的核心:多重少数人的统治 |
(四)民主的逻辑:以社会制约权力 |
四、理想的程序民主及其衡量标准 |
(一)程序民主的假设与前提 |
(二)民主程序的标准与条件 |
(三)民主程序与实质的融合 |
五、现实的多头政体与程序民主 |
(一)现实的多头政体 |
(二)多头政体与民主程序 |
第四章 哈贝马斯的商议性程序民主观 |
一、哈贝马斯商议民主的理论基础 |
二、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民主的批判与超越 |
(一)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民主争论 |
(二)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民主观的超越 |
三、作为一种“公共协商过程”的民主 |
(一)民主的基础:理想的商谈环境 |
(二)民主的核心:商谈与交往预设的制度化 |
(三)民主的理性: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四、双轨制的商议民主结构 |
(一)公共领域与商议性政治 |
(二)非建制化商谈:形成公民意见的途径 |
(三)建制化商谈:制定公共决策的方式 |
五、商议民主与法治国理想 |
(一)人权与人民主权的协调 |
(二)基本权利的商谈论理解 |
(三)商谈论与法治国原则的重构 |
第五章 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程序民主观的比较 |
一、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程序民主观的相似性 |
(一)程序与实质相对分离的民主观 |
(二)现实与理想相互依存的民主观 |
(三)权力制约与权利保护并重的民主观 |
二、熊彼特、达尔与哈贝马斯程序民主观的主要差别 |
(一)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投票中心、平等投票与对话中心 |
(二)民主运转的核心过程:利益妥协、团体竞争与公共商谈 |
(三)民主互动的理性基础:个体理性、集体行动与公共理性 |
(四)公民参与的层次范围:有限参与、扩大参与与普遍参与 |
(五)民主共识的达成途径:利益聚集、偏好聚合与偏好转换 |
三、三种程序民主观比较的思考与评析 |
(一)三种程序民主观相互关系的思考 |
(二)三种程序民主观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愿景、困境与启示:西方多元民主视野下的政治秩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重点、难点 |
1.3.1 重点 |
1.3.2 难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西方多元民主:一种思想史的考察 |
2.1 西方多元民主的兴起背景 |
2.1.1 社会背景 |
2.1.2 理论背景 |
2.2 西方多元民主的发展 |
2.2.1 西方多元民主的早期形态 |
2.2.2 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 |
2.3 西方多元民主的简要评析 |
2.3.1 政治平等理念的自娱 |
2.3.2 权力制衡设计的空想 |
2.3.3 社会组织自治的虚妄 |
第3章 政治秩序:西方多元民主的愿景 |
3.1 政治平等:西方多元民主对政治秩序建构理念的守望 |
3.1.1 政治平等:西方多元民主的界定 |
3.1.2 西方多元民主视域中政治秩序建构的政治平等图景 |
3.2 权力制衡:西方多元民主对政治秩序运行规则的遵循 |
3.2.1 权力制衡:西方多元民主的言说 |
3.2.2 西方多元民主视域中政治秩序运行规则的相互制衡实践 |
3.3 多元共治:西方多元民主对政治秩序实现机制的执持 |
3.3.1 多元共治:西方多元民主的理想 |
3.3.2 西方多元民主视域中政治秩序实现机制的多元共治形态 |
第4章 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的迷途 |
4.1 政治不平等渊薮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政治理念维度理论探源 |
4.1.1 政治平等的自娱导致政治秩序合法性的质疑 |
4.1.2 政治不平等渊致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政治理念维度案列镜像 |
4.2 权力制衡失效渊薮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政治制度维度理论探源 |
4.2.1 权力制衡的失效导致政治秩序稳定性的波动 |
4.2.2 权力制衡失效渊致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政治制度维度案列镜像 |
4.3 多元共治空想渊薮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政治控制维度理论 |
4.3.1 多元共治的虚妄导致政治秩序认同性的消解 |
4.3.2 多元共治空想渊致政治秩序运行困境:西方多元民主政治控制维度案列镜像 |
第5章 超越西方困境: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运行的民主建设要求 |
5.1 社会成长: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运行的现实图景及其挑战 |
5.1.1 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运行的现实图景 |
5.1.2 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运行的现实挑战 |
5.2 以政党吸纳社会: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运行的民主建设指向 |
5.2.1 组织吸纳 |
5.2.2 精英吸纳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罗伯特·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产生背景 |
2.1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时代背景 |
2.1.1 西方传统价值的衰弱 |
2.1.2 政府权力的肆意扩张 |
2.2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现实条件 |
2.2.1 良好的市民社会基础 |
2.2.2 蓬勃发展的利益集团 |
2.3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理论渊源 |
2.3.1 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 |
2.3.2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
2.3.3 托克维尔的社会制衡思想 |
第三章 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多元社会是社会制约权力的重要基础 |
3.1.1 多元社会的概念阐述 |
3.1.2 多元社会的基本特征 |
3.2 多重独立组织是社会制约权力的主体 |
3.2.1 多重独立组织是一种客观存在 |
3.2.2 多重独立组织存在的重要价值 |
3.3 多重少数人统治是社会制约权力的核心 |
3.3.1 达尔对少数统治理论的批判 |
3.3.2 实现多重少数人统治的原因 |
3.4 多头政体是社会制约权力的制度保障 |
3.4.1 多头政体的形成与发展 |
3.4.2 多头政体的积极作用 |
3.4.3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相互控制 |
第四章 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价值分析 |
4.1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理论价值 |
4.1.1 丰富了传统民主理论 |
4.1.2 发展了权力制约思想 |
4.2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现实意义 |
4.2.1 提升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 |
4.2.2 拓展了公民社会自由的空间 |
4.2.3 保障了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 |
4.3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存在的缺陷 |
4.3.1 忽视了社会制约的先决条件 |
4.3.2 忽略了社会组织自主性的限度 |
4.3.3 社会制约权力效力不足 |
第五章 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当代启示 |
5.1 调和政府与社会间的对抗关系 |
5.1.1 集权与分权的两难选择 |
5.1.2 创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5.2 增强社会自治的基础与能力 |
5.2.1 培养积极的公民精神 |
5.2.2 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 |
5.2.3 提升社会自治的能力 |
5.3 发展协商共治的治理格局 |
5.3.1 加强协商民主政治建设 |
5.3.2 积极构建社会治理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多元民主视域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多元民主理论与非政府组织 |
2.1 多元民主理论的主要思想 |
2.1.1 多元民主理论的核心观念 |
2.1.2 多元民主理论的局限 |
2.1.3 多元民主理论与其他民主理论的比较 |
2.2 多元民主理论的价值理念 |
2.2.1 平等 |
2.2.2 自由 |
2.2.3 宽容 |
2.3 多元民主理论视角下的非政府组织 |
2.3.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2.3.2 非政府组织的特性 |
2.3.3 非政府组织的定位 |
第三章 公共决策机制与非政府组织 |
3.1 公共决策的基本范畴 |
3.1.1 公共决策的概念 |
3.1.2 公共决策的参与主体 |
3.1.3 公共决策机制 |
3.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基本要素 |
3.2.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
3.2.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 |
3.3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内容 |
3.3.1 信息收集与偏好聚合机制 |
3.3.2 沟通与协商机制 |
3.3.3 决策监督机制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现状与成因分析 |
4.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现状 |
4.1.1 公共决策信息片面化 |
4.1.2 沟通机制不完善 |
4.1.3 公共决策参与边缘化 |
4.2 成因分析 |
4.2.1 决策信息不对称 |
4.2.2 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 |
4.2.3 渠道利用存在偏好 |
第五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实践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5.1 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 |
5.1.1 非政府组织的背景 |
5.1.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与意义 |
5.2 德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 |
5.2.1 非政府组织的背景 |
5.2.2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与意义 |
5.3 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实践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
5.3.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重构 |
5.3.2 优化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环境 |
5.3.3 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 |
第六章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的路径完善 |
6.1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的议程设置 |
6.1.1 多元化利益表达 |
6.1.2 偏好聚合 |
6.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方案制定 |
6.3 非政府组织参与执行公共决策 |
6.3.1 直接参与执行决策 |
6.3.2 参与决策执行监督 |
6.4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评估 |
6.4.1 建立决策评估机制 |
6.4.2 参与决策修改与终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元民主理论的时代背景和论证逻辑 |
(一) 多元民主理论的时代背景 |
(二) 多元民主理论的论证逻辑 |
二、多元民主的实现条件及其理论贡献 |
(一) 多元民主的实现条件 |
1. 经济条件。 |
2. 政治条件。 |
3. 政治文化条件。 |
(二) 多元民主的理论贡献 |
三、多元民主理论的局限性 |
(一) 多元民主理论的精英主义倾向 |
(二) 多元民主理论实现条件的理想化色彩 |
四、结语 |
(6)达尔民主理论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价值 |
(一)提出了理想民主的五重标准 |
(二)赋予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新内涵 |
(三)改善了理想民主同现实民主的关系 |
二、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局限性 |
(一)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
(二)自身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 |
(三)多元民主理论本身存在两面性 |
(四)对多元民主困境的超越存在保守性 |
三、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启示 |
(一)达尔的方法论创新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本身具有借鉴意义 |
(二)重视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是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 |
四、结语 |
(7)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 ——以组织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形成 |
1.1 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1.1.1 时代变迁呼吁民主理论的嬗变 |
1.1.2 利益集团的蓬勃发展推动政治多元化 |
1.1.3 西方传统民主思想遭受质疑 |
1.2 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理论渊源 |
1.2.1 多元主义政治理论 |
1.2.2 社会制衡理论 |
第二章 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 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是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实质 |
2.2 权力的多元化是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理论基石 |
2.2.1 权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
2.2.2 对纽黑文市的实况调查研究 |
2.3 多头政体是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制度形式 |
2.3.1 关于理想民主的界定 |
2.3.2 现实政治生活实践的民主制度——多头政体 |
2.4 社会制衡理论是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精神实质 |
第三章 组织视角下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 |
3.1 组织的自身属性与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核心相契合 |
3.1.1 组织产生的背景 |
3.1.2 组织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
3.1.3 组织的自身属性体现在其功效上 |
3.2 组织是多重少数人统治的基础 |
3.3 组织是权力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
3.4 组织的多元主义是多头政体实现的必要条件 |
3.4.1 多头政体的制度价值 |
3.4.2 组织与多头政体之间的联系 |
3.5 组织是社会制衡理论的运行载体 |
第四章 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
4.1 重视社会组织对于建设公民社会的重要性 |
4.2 拓宽社会组织在利益表达方式上的渠道 |
4.3 肯定社会组织在制约和监督政府方面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8)罗伯特·A.达尔民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 文章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1.3.1 结构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达尔关于民主的研究方法 |
2.1 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 |
2.1.1 行为主义及其与达尔民主理论的渊源 |
2.1.2 以影响力的引入为例 |
2.2 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结合 |
2.2.1 政治哲学的启用 |
2.2.2 政治哲学对政治科学的完善 |
2.2.3 关于政治平等 |
2.3 民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
2.3.1 民主的过程 |
2.3.2 民主的条件 |
2.3.3 多头政体如何以及为何在某些国家发展起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达尔民主理论的核心——多元主义民主 |
3.1 多元民主的提出 |
3.1.1 麦迪逊对宪法分权与官员相互制约作用的夸大 |
3.1.2 平民主义民主的过分理想化 |
3.1.3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对政治精英的依赖 |
3.1.4 最大化民主与多元体 |
3.2 多元民主的要义 |
3.2.1 多元权力中心 |
3.2.2 以组织为中介 |
3.2.3 制度设计 |
3.3 达尔对多元民主的反思 |
3.3.1 多元民主的理论缺陷 |
3.3.2 多元民主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元民主的出路 |
4.1 达尔对多元民主的补救 |
4.1.1 针对多元民主可能无法实现共同善 |
4.1.2 针对组织多元主义的危害 |
4.2 经济民主理论 |
4.2.1 经济民主的内涵 |
4.2.2 经济民主面临的挑战 |
4.2.3 经济民主的价值 |
4.3 非民主国家的民主化与民主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
4.3.1 非民主国家的民主化 |
4.3.2 民主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达尔民主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
5.1 达尔民主理论的贡献 |
5.1.1 为资本主义民主提供了更大的合法性 |
5.1.2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
5.1.3 提供了认识民主的新方法 |
5.2 达尔民主理论的局限性 |
5.2.1 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 |
5.2.2 存在逻辑矛盾之处 |
5.2.3 政治平等依然难以实现 |
5.2.4 经济民主思想带有一定的空想性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达尔的生平及主要着作 |
附录二 世界民主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9)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章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形成的背景 |
1.1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
1.1.1 社会制衡与精英民主理论 |
1.1.2 功利主义与团体人格理论 |
1.2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
1.2.1 利益集团的蓬勃发展 |
1.2.2 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分散化 |
1.3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形成的方法论背景 |
1.3.1 二战后政治学研究方法转换 |
1.3.2 多元民主理论研究方法 |
第2章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 多元社会:多元民主理论的界定 |
2.1.1 理想的民主 |
2.1.2 现实的民主 |
2.2 多元权力观:多元民主理论的根基 |
2.2.1 权力的界定 |
2.2.2 权力的测量 |
2.2.3 权力的分配 |
2.3 多元政制:多元民主理论的权力分配模式 |
2.3.1 多头政体:多元民主理论的制度形式 |
2.3.2 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多元民主理论的实质 |
2.4 自治组织:多元民主理论的权力载体 |
2.4.1 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
2.4.2 组织介入与社会制衡 |
2.4.3 组织介入带来的变化 |
第3章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评价 |
3.1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贡献 |
3.1.1 开创了“多元”民主理论形式 |
3.1.2 发展了权力制约理论 |
3.1.3 弥合了理想民主与现代政治实践间裂痕 |
3.1.4 缓解了自由主义民主危机 |
3.2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局限 |
3.2.1 固化政治不平等 |
3.2.2 约束公民意识 |
3.2.3 轻视公共议程 |
3.2.4 让渡最终控制 |
第4章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
4.1 以权力制约权力 |
4.1.1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
4.1.2 健全依法执行机制 |
4.1.3 健全依法监督机制 |
4.2 以权利制约权力 |
4.2.1 全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 |
4.2.2 全面推进程序化民主进程 |
4.2.3 全面贯彻从严治党部署 |
4.3 以社会制约权力 |
4.3.1 扩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
4.3.2 发挥第三部门政治影响 |
4.3.3 强化大众传媒政治魅力 |
结语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成果 |
参考文献 |
(10)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
1. 选题内涵 |
2. 选题来源 |
3.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三) 文章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
1. 文章的分析框架 |
2. 主要的研究方法 |
一、达尔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
(一) 一个杰出的民主理论家 |
1. 达尔的学术生平 |
2. 民主之于达尔 |
(二) 达尔生活的美国社会 |
1. 行为主义革命的兴起 |
2. 美国利益集团的发展 |
(三) 达尔对传统民主理论的批判和超越 |
1. 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的批判 |
2. 对平民主义民主理论的批判 |
3. 对精英民主理论的继承 |
二、达尔对美国政治的解释——多元主义民主理论 |
(一) 民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多元主义民主的归属 |
1. 理想的民主 |
2. 现实的民主 |
(二) 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多元主义民主的实质 |
1. 达尔对多元社会的界定 |
2. 多头政体的有利条件 |
3. 多元自治的组织 |
(三) 社会制约权力思想——多元主义民主的思想内核 |
1. 早期的社会制约权力思想 |
2. 达尔对托克维尔思想的继承 |
(四) 政治平等——多元主义民主的内在逻辑 |
1. 达尔对政治不平等的关注 |
2. 达尔对政治平等的思考 |
三、达尔对民主的反思——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困境 |
(一) 民主价值的辩护 |
(二) 多元主义民主的根本困境——自治与控制 |
1. 固化政治不平等 |
2. 扭曲公民意识 |
3. 歪曲公共议程 |
4. 让渡最终控制 |
(三) 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修正方案 |
1. 转变公民取向 |
2. 经济民主思想 |
四、回归民主——对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评价 |
(一) 多元民主理论的贡献 |
1. 对西方政治民主的意义 |
2. 对当代政治科学研究的意义 |
3. 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
(二) 多元民主理论的局限性 |
1. 多元主义民主理论本身的缺陷 |
2. 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阶级局限性 |
3. 多元主义民主带有“乌托邦”色彩,缺乏现实普遍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及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程序民主研究 ——熊彼特、达尔、哈贝马斯程序民主观比较分析[D]. 丁明春. 吉林大学, 2020(08)
- [2]愿景、困境与启示:西方多元民主视野下的政治秩序[D]. 姚祥翔. 南昌大学, 2019(02)
- [3]罗伯特·达尔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研究[D]. 韩德平. 河北大学, 2019(08)
- [4]多元民主视域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研究[D]. 董国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5]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评析[J]. 蔡正道. 知与行, 2017(05)
- [6]达尔民主理论评析[J]. 张艺烁. 山西青年, 2016(17)
- [7]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 ——以组织为视角[D]. 杨雅莎. 山西大学, 2016(05)
- [8]罗伯特·A.达尔民主理论研究[D]. 单俊玲. 燕山大学, 2016(12)
- [9]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探究[D]. 张思琪.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16(02)
- [10]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D]. 苏群. 云南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