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虾人工养殖技术──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关于对虾人工养殖技术──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一、关于对虾人工育苗技术──之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樊云鹏,谭建,栾生,孟宪红,罗坤,隋娟,陈宝龙,曹家旺,孔杰[1](2021)在《凡纳滨对虾不同品系繁育性状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评估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选取野生群体雌虾90尾,P品系雌虾166尾,S品系雌虾115尾,构建了103个家系。其中,野生群体家系56个, P家系28个, S家系19个。本研究共进行30 d,记录了整个生产周期内每尾雌虾的繁殖参数及后代幼体的发育数据。结果显示,与P品系和S品系相比,野生群体雌虾在交配率和孵化率方面具有显着优越性。在雌虾产卵性能方面, P品系雌虾产卵量极显着低于另外两个品系(P<0.01),产卵周期极显着高于另外两种品系(P<0.01)。关于幼体发育,无论是在幼体存活率还是变态时长方面,野生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关系,发现在3个品系中均可以观察到体重与产卵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野生群体、P品系和S品系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278和0.553。凡纳滨对虾的受精卵孵化率与幼体变态(ZⅠ→P1)发育时长呈显着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11,这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越高,其幼体变态发育时长越短。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不同品系间的繁育性能具有较大选择潜力,在筛选高繁育性能亲虾品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雌虾繁殖力高低及后代幼体发育情况综合进行选择。

隗阳,水燕,朱光艳,徐钢春[2](2021)在《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与离体孵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养殖最普遍的淡水螯虾。该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消费量巨大。克氏原螯虾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然而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规模化的人工繁殖是克氏原螯虾产业化的起点和突破口。本文概述了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变化、生化组成及营养代谢、酶活研究、分子和组学研究以及生态因子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影响,并且概述了胚胎离体孵化的相关技术进展,探讨了克氏原螯虾离体孵化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未来克氏原螯虾育种的展望。

樊云鹏[3](2021)在《凡纳滨对虾几个养殖群体的繁殖相关性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厄瓜多尔等国家,自引进后其在我国的产量逐年上升。种虾是凡纳滨对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大部分种虾是由国外进口种虾的扩繁苗种培育产生的,对国外种虾资源的依赖性严重制约着我国凡纳滨对虾产业的发展。不同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体型性状不同,繁育性状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凡纳滨对虾不同群体的繁殖性能及幼体发育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体重与繁殖参数间的关系;此外,还探究了不同产卵间隔的雌虾各组织生化组分的差异。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养殖群体繁育性状比较分析为了评估不同养殖群体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2019年选取3个养殖群体共371尾雌虾及其103个家系后代,2020年选取3个养殖群体共307尾雌虾及其146个家系后代。记录了生产期间每尾雌虾的交配率、绝对产卵量、孵化率等繁殖参数与幼体变态时长、存活率等幼体发育数据,每个家系选取20000尾无节幼体,跟踪其幼体变态及仔虾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群体中,S群体和快大群体雌虾的交配率最低,极显着低于其他群体(P<0.01)。受精卵孵化方面,P群体和高抗群体孵化率最低,厄瓜多尔群体孵化率最高,差异显着(P<0.05)。产卵方面,厄瓜多尔、快大和P群体的的相对产卵量较高;厄瓜多尔群体的产卵间隔最小,P群体产卵间隔最高,差异显着(P<0.05)。分析2019年的幼体发育数据发现,与另外两个群体相比,厄瓜多尔群体的幼体在存活率方面具有优越性。分析2020年的幼体发育数据发现,厄瓜多尔幼体在变态时长方面具有优越性。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在繁育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快大群体中体重与绝对产卵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396。2.凡纳滨对虾繁育性状与生化组分的关系分析为了比较不同产卵间隔雌虾受精卵、肝胰腺和卵巢的生化组分差异,实验共设计3组,分别为:低产卵间隔组(<3 d),中产卵间隔组(3-7 d)和高产卵间隔组(>7 d),每组9尾个体。为了探究不同孵化率受精卵及出苗率(NⅠ→P1)受精卵间生化组分差异,实验同样设置3组,分别为低孵化率/出苗率(NⅠ→P1)(<30%)组、中孵化率/出苗率(NⅠ→P1)(30%-70%)和高孵化率/出苗率(NⅠ→P1)(>70%)组,每组9尾个体。结果显示,低产卵间隔的凡纳滨对虾第1次所产受精卵中有较高的甘油三酯和卵黄蛋白含量。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卵间隔雌虾受精卵中C12:0、C14:0、C14:1、C20:5n-3、C22:0、C22:6n-3的含量差异显着(P<0.05)。对不同产卵间隔凡纳滨对虾第1次所产受精卵的碱性磷酸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检测,没有发现显着差异(P>0.05)。不同产卵间隔雌虾卵巢中总蛋白、总脂、胆固醇含量、碱性磷酸酶、胃蛋白酶、脂肪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是,甘油三酯在产卵间隔小于3 d的雌虾卵巢中含量要显着高于产卵间隔大于7 d的雌虾含量(P<0.05)。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卵间隔雌虾卵巢的C18:2n-6(亚油酸)、C22:6n-3(DHA)、n-3和n-6系列脂肪酸含量差异显着(P<0.05)。n-3/n-6比值在产卵间隔(3-7天)的雌虾卵巢中较高,与其他两组差异显着(P<0.05)。不同产卵间隔雌虾肝胰腺中总蛋白、总脂、甘油三酯、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产卵间隔3-7 d雌虾肝胰腺的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卵间隔雌虾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着(P<0.05),产卵间隔短(>3天)的雌虾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小。对凡纳滨对虾不同孵化率及不同出苗率(NⅠ→P1)受精卵的生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孵化率及不同出苗率(NⅠ→P1)的受精卵总蛋白、总脂、甘油三酯、胆固醇、类胡萝卜素、碱性磷酸酶活性、卵黄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是,不同出苗率(NⅠ→P1)受精卵中C20:4n-6的含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低出苗率组(NⅠ→P1)(<30%)C20:4n-6的含量要比高出苗率组(NⅠ→P1)(>70%)高约20%。综上所述,在凡纳滨对虾生产繁育期间,可以根据雌虾第1次所产受精卵中甘油三酯和卵黄蛋白含量,预测凡纳滨对虾是否能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产卵。

彭张明,何庆权,梁锦雄,蒲桂川[4](2020)在《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无节幼体优选技术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效率,改进优化了1种受精卵流水孵化装置,可有效地进行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集约化高密度生产。流水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1000万~6000万粒/m3,平均孵化率在85.0%~92.7%。流水孵化的孵化率与常规的产卵池孵化无显着差异,但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携菌量和损伤率、黏脏率明显低于产卵池孵化(P<0.05);同时,为筛选优质的无节幼体,采用光诱、流水清洗等方法处理无节幼体,结果表明,流水清洗可显着降低无节幼体的损伤率、黏脏率和细菌携带量(P<0.05),有效提高无节幼体的生物安全及育苗成活率。

王充[5](2020)在《盐度、pH值和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文中指出以进口凡纳滨对虾所产的受精卵为材料,在相同孵化水温(29.5℃)、不同盐度(20、25、30、35、40)、不同pH值(7.0、7.5、8.0、8.5、9.0)及不同碱度(2.23 mmol/L、2.79 mmol/L、3.35 mmol/L、3.90mmol/L、4.46 mmol/L)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受精卵的孵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率的孵化率与盐度呈密切相关,以海水盐度为30的孵化效果最佳,平均孵化率达到87.7%,盐度低至20或高至40时均不能孵化出无节幼体;凡纳滨对虾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海水的pH值密切相关,微碱性的海水有利于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孵化率表现较佳,其中以海水pH值8.0的孵化效果最佳,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5.85%,海水pH值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受精卵的孵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海水碱度的变化没有显着的相关性,在2.23~4.46 mmol/L的碱度范围内,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介于85.35%到85.95%之间,各碱度梯度组之间的孵化率无显着差异。

李金锦[6](2020)在《日本沼虾两种苗种培育模式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质恶化与过度捕捞导致日本沼虾的野生资源数量急剧下降,人工增殖放流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在增殖放流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日本沼虾仔虾出苗率低而引发的苗种短缺问题。本论文针对白洋淀和衡水湖水泥池人工化育苗和池塘半人工化育苗两种育苗模式的培育设施、抱卵虾的选择、幼体存活率、水质保证、饵料选择和投喂、疾病防控等生产过程和育苗效果进行了对比,找出影响两种育苗效果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白洋淀水泥池人工化育苗和池塘半人工化育苗过程的调查发现:在幼体发育过程中,池塘半人工化育苗模式各幼体发育各阶段体长大于水泥池人工化育苗模式,并在第Ⅶ期和第Ⅷ期存在显着性差异。池塘半人工化育苗过程中第II期至第Ⅲ期幼体、第IV至第Ⅴ期幼体和第Ⅸ期到仔虾期幼体的存活率较其他时期出现显着下降;水泥池人工化育苗过程中第IV期至第Ⅴ期幼体和IX期至仔虾期存活率出现显着下降。可以看出II-V期和IX-仔虾期是日本沼虾水泥池人工化育苗的关键节点。池塘半人工化育苗的仔虾平均出苗率(32%),远远高于水泥池人工化育苗(17.7%)。导致两种育苗效果不同的原因在于池塘半人工化育苗中的幼体以天然饵料为主,而水泥池人工化育苗以人工饵料为主,人工饵料中的营养含量不能满足幼体的生长;IX期到仔虾生活习性的改变是降低水泥池人工化育苗出苗率的直接原因。经过试验证明,在水泥池人工化育苗过程中添加附着物能够显着提高IX到仔虾的出苗率。池塘中水生植物的存在是高出苗率的重要原因。2、衡水湖池塘半人工化培育模式出苗率(29.9%)大于水泥池人工化育苗模式(24.9%);衡水湖水泥池人工化育苗模式出苗率高于白洋淀,而池塘半人工化育苗模式差异较小。原因在于投喂人工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方式不同。3、通过白洋淀和衡水湖两种育苗模式的对比,优化关键技术如下:水泥池人工化育苗模式:1)直接将抱卵虾投放到育苗池并及时清理产后亲虾,降低亲虾死亡率,增加孵化出来第Ⅰ期幼体产出率,从而提高仔虾出苗率。2)保证虾苗各期的同步性。3)选择适合日本沼虾各期幼体并能满足营养的分阶段饵料,并补充人工培育的天然饵料。4)日本沼虾幼体在IX到仔虾的转化过程中发生行为的变化,在育苗池中增加附着物,有利于Ⅸ期到仔虾期的幼体存活率。5)水泥池人工化育苗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加强水质监测,通过换水和适当喷洒EM等微生物菌剂调控水质。池塘半人工化育苗模式:1)水质调控。在育苗的过程中投放底泥改良剂、水质改良剂、定期对池塘进行换水,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幼体存活率。2)水草密度。在育苗的过程中要保持水草的密度,控制在30%左右,保证人工饵料营养的需要和为仔虾提供附着物。3)饵料优化。在人工育苗前期泼洒定量的人工饵料,提高第Ⅱ期到第Ⅲ期幼体存活率。

鲍虞园[7](2020)在《中国鲎幼鲎消化道发育及Hg2+毒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在中国鲎人工繁育基础上,对1龄中国鲎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进行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主要形态性状和体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中国鲎生长状况评估和苗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中国鲎消化道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其消化道的形态结构差异,了解消化机能的发育变化,探索中国鲎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特点、营养需求,为中国鲎人工育苗选饵、投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进而为完善苗种培育技术和提高育苗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Hg2+对中国鲎幼体的毒性效应研究,旨在了解恶劣环境对放流后幼体的影响,了解幼鲎生存状态及适应情况,企望研究结果能为更好地保护鲎资源,为中国鲎育苗、放流增殖,恢复中国鲎资源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繁育阶段,9对中国鲎共计产卵8.7×104粒,受精率为56%~68%;受精卵经历约45天胚胎发育孵化成1龄幼鲎,孵化率达到92%,共计获得1龄幼鲎4.8万尾。幼鲎各形态性状对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其中通径系数最大的是头胸甲宽,说明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各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Σd=0.863,表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建立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腹部长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Y=-0.228+0.248X1+0.073X2+0.333X3+0.073X4。(2)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但黏膜上皮结构清晰可见,且已经出现黏膜褶皱。26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均出现深色条带,食道的肌纤维呈环向延伸,胃的肌层纤维束增厚。30日龄时中肠和直肠的黏膜上皮顶部出现纹状缘,肌层纤维束增厚。60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深色条带发育为纹状缘,食道肌纤维增多,胃的肌层纤维束增厚。70日龄时,中肠和直肠黏膜褶皱高度增高,数量增多,纹状缘着色加深。2龄个体的消化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组成,组织结构基本发育完善,食道和胃黏膜褶皱明显增高,数量增加至9~15个,其黏膜上皮顶部的纹状缘均发育成几丁质层;中肠和直肠黏膜褶皱迅速增高,数量增加至10~12个,中肠黏膜上皮纹状缘增厚,无几丁质层,直肠黏膜上皮的纹状缘发育成几丁质层。成年中国鲎个体的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均较前期明显增厚,为完整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在2龄基本发育完善,且随年龄增长各层组织结构不断完善,这与其2龄开口摄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3)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方法进行96 h的Hg2+胁迫对中国鲎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并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0.005、0.025和0.250 mg·L-1)Hg2+处理对幼年中国鲎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结果表明:Hg2+对中国鲎幼体的毒性类型为急性Ⅱ,其24 h、48 h、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15.013,7.084,4.008和2.683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473 mg·L-1。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Hg2+均能显着诱导MT的产生(P<0.05),MT含量与Hg2+浓度在一定范围的暴露浓度(0~0.025 mg·L-1)和暴露时间(72 h)内表现为正相关;实验组MT含量为对照组的1.152~1.716倍。其中以72 h时0.025 mg·L-1组的MT诱导量最高,为8.93±0.16ng·m L-1。(4)中国鲎幼体Hg2+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Hg2+不同处理天数:对照(HG0)vs处理15天(HG15),对照(HG0)vs处理4天(HG4),处理4天(HG4)vs处理15天(HG15)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641,203,163个;其中表现为上调的分别有422、81、142个,表现为下调的分别有219、122、21个。在遭受Hg2+胁迫过程中,与物质合成代谢及免疫相关的基因显着变化,特别是与氨基酸代谢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相关的基因差异显着。Hg2+处理4 d与对照组相比主要是物质分解代谢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基因差异表达显着。Hg2+处理15 d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功能为物质合成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Hg2+处理4 d与15 d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在物质结合功能上。这些变化反映了1龄中国鲎遭受Hg2+胁迫时通过调整机体的物质合成代谢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以抵抗Hg2+胁迫对机体的伤害。

鲍华江[8](2019)在《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其仔稚鱼开口饵料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河川沙塘鳢为研究目标,运用生理生态学等方法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仔稚鱼开口饵料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温度下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孵化情况及其仔鱼活力,为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些科学指导。探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以及存活率的影响,探究稚鱼对不同饵料生物的选择性捕食规律和摄食节律,筛选出理想的开口饵料,为规模化、工厂化培育河川沙塘鳢鱼苗鱼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温度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18℃、20℃、22℃、24℃、26℃、28℃、30℃)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仔鱼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受精卵都有仔鱼孵化出膜,培育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周期亦然。培育周期y(h)与温度x(℃)呈现为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y=1.800x2-112.202x+1948.683,R2=0.996(P<0.01);孵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6℃时,孵化率最高,达到82.7±2.06%;本试验中未观察到畸形河川沙塘鳢初孵仔鱼,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时都表现很高的存活率。通过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计算公式,计算出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0.6℃,计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有效积温的变化范围为:3815.3±78.403959.6±80.07℃·h。22-30℃温度带内的温度系数Q10值最接近于2,为2.0353,但在温度为30℃时,其受精卵的孵化率为46.4±4.66%,低于50%。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其仔鱼的SAI值最大,为36.91±1.823。分析试验结果可得出,孵化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8℃,最佳的温度为26℃,培育仔鱼的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6℃,最佳的温度为24℃。2.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以枝角类、丰年虫、配合饲料(苗宝宝)、鱼糜、蛋黄、水蚯蚓作为开口饵料饲喂河川沙塘鳢仔鱼(2日龄),经8 d饲养,筛选出适合仔鱼的开口饵料。研究结果表明:将丰年虫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其生长速度、生长性能和成活率都处于最佳状态,试验结束时,其平均全长、平均体质量、全长增长率、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分别为8.609±0.0320 mm、9.17±0.031 mg、27.60±0.476%、171.97±0.930%、12.51±0.042%、96.67±3.335%。所以,将丰年虫作为河川沙塘鳢仔鱼的开口饵料最为合适;其次是水蚯蚓和枝角类,但这类外源性开口饵料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携带的致病菌和寄生虫;配合饲料、鱼糜和蛋黄与饥饿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不建议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3.河川沙塘鳢稚鱼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及摄食节律研究研究了河川沙塘鳢稚鱼(15日龄)对枝角类、水蚯蚓、泥鳅幼苗、桡足类和孑孓的摄食选择性及对枝角类的摄食节律。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稚鱼均能摄食这5种饵料生物,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中,河川沙塘鳢稚鱼对这5种饵料生物的摄食率分别为10.4±0.97、10.0±1.18、9.9±1.74、1.6±0.58、1.3±0.52只/天,摄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2206±0.0369、0.2000±0.0358、0.1922±0.0696、-0.6177±0.1279、-0.6867±0.1167。对于枝角类、水蚯蚓和泥鳅幼苗的摄食选择性显着高于桡足类和孑孓(P<0.05);同时,河川沙塘鳢稚鱼对于枝角类的摄食存在显着的昼夜节律,夜晚的摄食量显着高于白天(P<0.05),分别为27.7±1.51只和20.3±2.16只。河川沙塘鳢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22:00,摄食百分比为24.6±3.97%,显着高于其它时间段(P<0.05)。基于以上研究,目的在于制订一套基于野生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河川沙塘鳢全人工繁育操作规程,指导实际生产。

赵玉超,王仁杰,沈敏,董甜甜,崔彦婷,王淑生,凌涛,李玉全,付瑞江[9](2019)在《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实验以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和各期幼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高盐和温度对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及各期幼体对高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和温度显着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时间和集中孵化时间(P<0.05)。随盐度和温度升高,平均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度30和温度32°C时孵化率最高。盐度由33升至36时孵化率由74.67%下降到50.79%,盐度39时孵化率仅为3.42%,盐度42无幼体孵出。受精卵最早可在7.5h左右完成幼体破膜孵化。同一温度下,初孵时间随盐度的升高而延长。盐度27—33和温度30—33°C时,受精卵集中于胚胎发育后的7.5—11.5h完成孵化,时间最短;溞状幼体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随变态发育逐渐提高,表现为Z3>Z2>Z1;糠虾各期幼体及仔虾P1—P3间耐盐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此外,幼体的发育指数也随盐度升高而下降,盐度越高,幼体发育越慢。结果说明,高盐和低温会抑制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变态,受精卵孵化的盐度上限在39—42之间。

宋光同[10](2017)在《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及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克氏原螯虾养殖规模的迅速增加,养殖业对优质虾苗需求量与日剧增。传统土池、稻田育苗方式,存在虾苗规格不齐、质量良莠不齐、难捕捞、运输难度大、放养成活率低等问题,常导致养殖失败。为此,本研究采用外观解剖观察、组织学方法以及正交实验、对比实验设计方法,开展了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及人工诱导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外观解剖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组成,卵巢呈“Y”型;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及成熟期卵母细胞4个时相;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期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V期5个时期。卵质内滑面内质网、致密小颗粒物质、线粒体参与卵黄颗粒的合成。将卵巢呈黑色、卵黄充满卵母细胞、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分离等特征作为克氏原螯虾成熟标志。克氏原螯虾个体每年产卵1次,性腺发育不同步,群体每年存在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为9、10月份,一个为4、5月份。2、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不考虑交互作用,选择L9(34)正交表,研究了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放养密度4个因素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率、抱卵率、产卵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虾规格为35~50g、隐蔽物种类为‘水草+石棉瓦+砖块’、光照度为50~500Lux、亲虾密度为20尾/m2”人工诱导组合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效果。该组合下,亲本虾平均成活率达96.25%、平均抱卵率达85.71%、平均抱卵数达436.6枚/尾。3、选择光照度<100 Lux、切除单侧眼柄、盐度8的盐水3个诱导因素随机组合为7种诱导方式,诱导克氏原螯虾繁殖实验。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亲本虾的成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光照度<100Lux组、去单侧眼柄组及光照强度<100Lux+切除单侧眼柄组3组的产卵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5~18d,平均抱卵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5倍、2.75倍和2倍。4、选择7组实验饲料,其中基础饲料(对照组,试验饲料1);基础饲料+0.5%维生素C(VC)+0.02%维生素E(VE)+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6%秘鲁鱼油和2%大豆卵磷脂)(实验饲料2);基础饲料+0.5%VC+0.02%VE(实验饲料3);基础饲料+8%HUFA(实验饲料4);基础饲料+0.02%VE(实验饲料5);基础饲料+0.5%VC(实验饲料6);2#青虾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实验饲料7),研究了 7组饲料对克氏原螯虾培育成活率、抱卵率、抱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添加VC、VE及HUFA的饲料2组亲虾的抱卵率和孵化率最高,分别达75%和82.8%,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了 VC和VE的饲料3组的亲虾相对抱卵量最高,每克抱18枚卵;VC、VE和HUFA具有交互作用,能显着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性能。5、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内设的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集约化繁殖、孵化及幼虾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研究。研究表明,亲本虾成活率达73.59%,抱卵率达76.11%,育成规格1~2cm的幼苗2300尾/m2,孵化后亲本虾回捕率达93.7%;体长为1~2cm和2~3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二、关于对虾人工育苗技术──之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对虾人工育苗技术──之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凡纳滨对虾不同品系繁育性状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亲虾促熟及产卵
        1.2.2 幼体培育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系个体间基因组亲缘关系
    2.2 不同品系间相关繁殖性状的比较
    2.3 不同品系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
        2.3.1 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
        2.3.2 凡纳滨对虾P品系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
        2.3.3 凡纳滨对虾S品系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
    2.4 不同品系幼体各阶段变态发育时长
    2.5 不同品系幼体各阶段变态率与存活率
    2.6 各繁殖性状与幼体发育的关系
3 讨论
    3.1 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繁殖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3.2 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幼体发育的差异性分析
    3.3 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3.4 雌虾繁殖性状与幼体发育的关系

(2)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与离体孵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1.1 受精作用和胚胎形态结构
    1.2 胚胎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代谢
    1.3 胚胎发育的酶活性研究
    1.4 生态因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5 分子和组学研究
2 克氏原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发展
3 趋势与展望

(3)凡纳滨对虾几个养殖群体的繁殖相关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凡纳滨对虾繁殖育种概况
        1.1 凡纳滨对虾简介
        1.2 凡纳滨对虾繁殖特征
        1.3 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现状
    2.体重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3.生化指标与繁殖性状的研究
        3.1 蛋白质
        3.2 脂肪
        3.3 脂肪酸
        3.4 类胡萝卜素
        3.5 酶活力
    4.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群体繁育性状比较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群体间繁殖相关性状的比较
        2.2 不同养殖群体后代发育情况比较
        2.3 不同幼体发育阶段比较研究
        2.4 繁殖性状与幼体发育的关系
        2.5 繁育性状与生产周期内产卵顺序的关系
        2.6 不同养殖群体体重与繁殖性状的关系
    3.讨论
        3.1 不同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繁殖性状比较研究
        3.2 不同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幼体及仔虾发育差异性分析
        3.3 雌虾产卵次数对繁殖和幼体发育的影响
        3.4 雌虾繁殖性状与幼体发育的关系
        3.5 不同养殖群体体重与繁殖性状的关系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生化组分与繁育性能的关系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卵间隔凡纳滨对虾繁殖与生化组分关系
        2.2 不同孵化率受精卵生化组分
        2.3 不同出苗率受精卵生化组分
    3.讨论
        3.1 不同产卵间隔雌虾第1 次所产受精卵生化组分分析
        3.2 不同产卵间隔雌虾卵巢和肝胰腺生化组成分析
        3.3 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间脂肪酸分析
        3.4 不同孵化率受精卵生化组分分析
        3.5 不同出苗率受精卵生化组分分析
第四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无节幼体优选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对虾受精卵
        1.1.2 对虾无节幼体
        1.1.3 试验条件和设施
    1.2 试验方法
        1.2.1 对虾受精卵收集
        1.2.2 对虾受精卵洗卵
        1.2.3 受精卵流水孵化密度设计
        1.2.4 对虾无节幼体流水清洗
        1.2.5 对虾无节幼体镜检
        1.2.6 对虾无节幼体细菌检测
        1.2.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卵池孵化和流水孵化对比
    2.2 不同受精卵密度的流水孵化效果
    2.3 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流水清洗前后对比
3 讨论
    3.1 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方法的改进
    3.2 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优选技术的优化

(5)盐度、pH值和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2.2 不同pH值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2.3 不同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3.2 pH值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3.3 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6)日本沼虾两种苗种培育模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我国日本沼虾人工育苗现状
        1.2.1 日本沼虾的发育过程
        1.2.2 日本沼虾繁殖生物学
        1.2.3 水质对日本沼虾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1.3 人工育苗方式
    1.4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日本沼虾水泥池人工化育苗和池塘半人工化育苗的一般过程
    2.1 水泥池人工化育苗过程
        2.1.1 培育设施
        2.1.2 抱卵虾选择和布苗
        2.1.3 水质保证
        2.1.4 饵料投喂
        2.1.5 疾病防治
    2.2 池塘半人工化育苗过程
        2.2.1 育苗设施
        2.2.2 放养前准备工作
        2.2.3 抱卵虾放养
        2.2.4 饲料及投喂
        2.2.5 水质保证
        2.2.6 日常管理
        2.2.7 疾病防治
第三章 白洋淀两种日本沼虾不同育苗模式的试验对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水泥池人工化育苗
        3.1.2 池塘半人工化育苗
        3.1.3 数据采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日本沼虾亲虾繁殖力
        3.2.2 各期虾苗的平均体长
        3.2.3 存活率的变化
        3.2.4 两种育苗模式出苗率的比较
        3.2.5 水质的变化
        3.2.6 附着物设置对幼虾存活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日本沼虾相对抱卵量与体长、体重的关系
        3.3.2 日本沼虾两种育苗模式下幼体体长、存活率与出苗率的的变化
        3.3.3 两种育苗模式下水体质量的变化及其对育苗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衡水湖日本沼虾两种不同育苗方式对比
    4.1 水泥池人工化育苗
        4.1.1 育苗场地
        4.1.2 饵料投喂
        4.1.3 换水频率和换水量
        4.1.4 疾病预防
    4.2 池塘半人工化育苗
        4.2.1 试验场地
        4.2.2 饵料投喂
        4.2.3 换水频率和换水量
        4.2.4 疾病预防
    4.3 两种育苗模式出苗率的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两种育苗模式的优化
    5.1 两种育苗模式的对比
        5.1.1 水质的调控
        5.1.2 抱卵虾密度
        5.1.3 饵料
        5.1.4 附着物
    5.2 白洋淀和衡水湖池塘半人工化育苗的对比
        5.2.1 饵料
        5.2.2 水质的调控
        5.2.3 水草
        5.2.4 抱卵虾的密度
    5.3 白洋淀和衡水湖水泥池人工化育苗的对比
        5.3.1 抱卵虾的投放方式
        5.3.2 饵料投喂种类
        5.3.3 饵料投喂次数
    5.4 两种育苗模式的关键技术及优化
        5.4.1 水泥池人工化育苗关键技术及优化
        5.4.2 池塘半人工化育苗关键技术及优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鲎幼鲎消化道发育及Hg2+毒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国鲎简介
        1.1 中国鲎的资源分布
        1.2 中国鲎的形态特征
        1.3 中国鲎的生活习性
        1.4 中国鲎的繁殖生物学
        1.5 中国鲎的发育生物学
        1.6 中国鲎的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2 鲎的消化道研究
    3 海洋重金属污染及其对鲎的毒理效应
        3.1 海洋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3.2 重金属对鲎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4 转录组学技术在水生动物毒理学中的运用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中国鲎人工繁育及1龄幼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与时间
        1.2 中国鲎人工繁育
        1.3 1龄中国鲎外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亲鲎生殖类型及繁育结果
        2.2 1龄中国鲎各性状的表型参数估计值
        2.3 性状间相关系数
        2.4 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2.5 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分析
        2.6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3 讨论
        3.1 亲本选育与产卵、孵化
        3.2 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数量关系
        3.3 影响经济型虾、蟹体质量的形态性状
第二章 中国鲎消化道胚后发育组织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食道
        2.2 胃
        2.3 中肠
        2.4 直肠
    3 讨论
        3.1 中国鲎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特征
        3.2 中国鲎消化道组织结构发育与摄食的关系
第三章 Hg~(2+)对中国鲎幼体急性毒性及MT的诱导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1.3 MT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中国鲎幼体的中毒症状
        2.2 Hg~(2+)对中国鲎幼体的急性毒性
        2.3 Hg~(2+)对中国鲎幼体MT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Hg~(2+)对中国鲎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安全浓度评价
        3.2 Hg~(2+)对中国鲎幼苗体内MT含量的影响
        3.3 幼鲎MT诱导量与Hg~(2+)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中国鲎幼体Hg~(2+)胁迫响应的转录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幼鲎攻毒及样品采集
        1.3 幼鲎的RNA提取和检测
        1.4 转录组文件构建及测序
        1.5 数据预处理与质量控制
        1.6 De novo组装与注释
    2 转录结果分析
        2.1 原始数据统计
        2.2 转录本注释
        2.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其仔稚鱼开口饵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河川沙塘鳢的生物学特性
        1.2.1 形态特征
        1.2.2 生活习性
        1.2.3 繁殖习性
        1.2.4 胚胎发育
    1.3 温度对鱼类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1.4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划分
    1.5 鱼类开口饵料的研究
        1.5.1 鱼类开口饵料的类型
        1.5.2 开口饵料对鱼类早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温度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不同温度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2.3.2 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2.3.3 不同温度对河川沙塘鳢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的影响
    2.4 讨论
        2.4.1 温度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2.4.2 温度系数Q10与最适温度范围的关系
        2.4.3 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
        2.4.4 温度对河川沙塘鳢仔鱼活力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
        3.3.1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存活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分析
        3.4.2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存活率分析
第四章 河川沙塘鳢稚鱼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及摄食节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3.1 河川沙塘鳢稚鱼对5 种饵料生物的摄食选择性
        4.3.2 河川沙塘鳢稚鱼的摄食节律
    4.4 讨论
        4.4.1 河川沙塘鳢稚鱼对5 种饵料生物的摄食选择性
        4.4.2 河川沙塘鳢稚鱼的摄食节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温度对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5.1.2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
        5.1.3 河川沙塘鳢稚鱼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及摄食节律研究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件1

(9)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获取
    1.2 实验设计
        1.2.1 受精卵孵化实验
        1.2.2 幼体耐盐性实验
        1.2.3 幼体变态发育速度实验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3.1 数据处理
        1.3.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温度和盐度对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2.1.1 温度
        2.1.2 盐度
        2.1.3 盐度和温度的交互作用
    2.2 幼体的耐盐性
        2.2.1 存活率
        2.2.2 各期幼体耐高盐能力比较
    2.3 高盐胁迫对幼体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3.1 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3.2 高盐对凡纳滨对虾幼体耐盐性的影响
    3.3 高盐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10)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及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2 虾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研究
    3 影响克氏原螯虾繁殖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
    4 克氏原螯虾苗种集约化繁育研究进展
引言
    1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实验结果
        2.1.1 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系数周年变化特征
        2.1.2 解剖结构及生殖腺组织结构
        2.1.3 卵子发生
        2.1.4 卵巢发育分期
        2.1.5 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
    2.2 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和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
        2.2.1 亲本虾规格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2.2 隐蔽物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2.3 光照强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2.4 亲本虾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2.3 光照强度、切除单侧眼柄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
    2.4 VC、V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交互作用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
        2.4.1 不同饲料种类对克氏原螯虾亲本虾成活率的影响
        2.4.2 不同饲料种类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2.5 克氏原螯虾集约化繁育试验结果
        2.5.1 人工诱导繁殖试验结果
        2.5.2 克氏原螯虾抱卵虾孵化试验结果
        2.5.3 克氏原螯虾幼苗对低温耐受能力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克氏原螯虾卵巢、输卵管结构特点
    3.2 关于克氏原螯虾卵子发生问题
    3.3 关于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分期问题
    3.4 关于克氏原螯虾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
    3.5 关于克氏原螯虾产卵问题
    3.6 影响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因子
    3.7 关于光照强度、切除眼柄及盐度的相互作用
    3.8 功能性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3.9 克氏原螯虾集约化繁育的可行性
    3.10 低温对克氏原螯虾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关于对虾人工育苗技术──之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凡纳滨对虾不同品系繁育性状的比较分析[J]. 樊云鹏,谭建,栾生,孟宪红,罗坤,隋娟,陈宝龙,曹家旺,孔杰. 中国水产科学, 2021(09)
  • [2]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与离体孵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隗阳,水燕,朱光艳,徐钢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3]凡纳滨对虾几个养殖群体的繁殖相关性状分析[D]. 樊云鹏.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4]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无节幼体优选技术探究[J]. 彭张明,何庆权,梁锦雄,蒲桂川. 水产科技情报, 2020(06)
  • [5]盐度、pH值和碱度对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J]. 王充. 江西水产科技, 2020(03)
  • [6]日本沼虾两种苗种培育模式对比研究[D]. 李金锦. 河北大学, 2020(08)
  • [7]中国鲎幼鲎消化道发育及Hg2+毒性效应研究[D]. 鲍虞园.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8]河川沙塘鳢受精卵孵化及其仔稚鱼开口饵料研究[D]. 鲍华江.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9]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J]. 赵玉超,王仁杰,沈敏,董甜甜,崔彦婷,王淑生,凌涛,李玉全,付瑞江.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10]雌性克氏原螯虾生殖系统发育过程及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因子研究[D]. 宋光同.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关于对虾人工养殖技术──一:提高对虾受精卵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